• 沒有找到結果。

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與親子互動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與親子互動之相關研究"

Copied!
13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邱淑惠 博士. 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與親子互動 之相關研究. 研究生:楊秋華 撰. 中華民國一○三年一月.

(2)

(3) 謝辭. 終於到了寫謝辭的時刻了,這真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刻。眼看目標即將達成,不由 得百感交集泉湧而來。回想攻讀研究所的每一個日子,真是五味雜陳;細數每一個酸甜 苦辣的日子,許多的感謝盡在不言中。 二年半~~九百多個日子裡,曾經喜於重溫學生生活;曾經文思枯竭不知如何著墨; 曾經想放棄學業回歸正常生活......。畢竟在職進修,要在工作、學業及家庭之間兼顧, 需要有更多的執著、毅力與助力。感謝身邊所有幫助我、鼓勵我、陪伴我的每一位貴人, 因為有您,才能讓我有更堅定的信心一步步地往目標邁進。 首先,感謝我指導教授~~親愛的淑惠老師,因為有您悉心的指導,還常常在大半夜 批閱我的論文,不斷地將我從論文的泥淖中拯救出來,對我不離不棄,明確的指引我方 向,我才能如期完成論文寫作。 感謝論文口試委員~~親愛的珮伃老師,與您再續師生緣是最大的幸福,從論文計畫 到論文口試,有您的鼓勵及建議,幫助我論文更趨嚴謹。 感謝論文口試委員~~親愛的楚欣老師,願意在百忙之中為我的論文加持,給予論文 修改的寶貴意見,讓我受益匪淺。 感謝參與本研究所有幼兒園的園長、老師、家長、及可愛的小朋友,因為有您,讓 本研究得以順利進行。感謝幼教系的所有老師,您們豐富的學識涵養及認真的授課,讓 我受益良多。感謝美秀、愷芮、雯瑜、慧芬、翊涵、佳蓓、保如、淑姿……等 NEC100 所有同窗,我們這些從職場回鍋的學生更能彼此相知相惜,求學過程中互相切磋、互相 鼓勵。感謝好搭檔同事靜茹--義不容辭的熱情援助,在寒冬中給我最大的溫暖;感謝好 同事兼學姐~~湘寧、名晏,當我對課業不解時總能適時的伸出援手指點迷津;感謝好同 事心怡、碧雲、曉雯、怡妃的加油打氣;還有我幼兒園的主任兼同學~~碧雲,我們兩人 一路走來相扶相挺,一起抵達終點。. I.

(4) 感謝爸爸、媽媽、姊姊、弟弟的支持與關懷、給予最大的精神支柱,每次回家媽媽 總不忘問我:你寫好了沒?認真讀書,沒空回來沒關係。其實,我知道你是希望我盡快 完成學業,才可以常回家。感謝公公、婆婆的支持、體諒與祝福。最後,感謝我的親密 愛人,因為你的支持及承受家務,讓我有充裕的時間讀書、完成功課;謝謝鍇安、鍇聿 的體諒及配合,媽咪愛你們唷。 無限的感謝盡在不言中,將此篇論文獻給我所有的貴人。. 秋華. 謹誌. 中華民國一○三年一月. II.

(5) 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與親子互動之相關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四足歲至六歲十一個月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及親子互動現況,並探 究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與親子互動之關聯性。以台中市公私立幼兒園四足歲至六歲十一 月幼兒及家長為研究對象,採方便取樣方式,徵求家長同意後取得 178 位受試樣本,以 「 電 腦 化 學 前 幼 兒 語 言 能 力 評 量 」 ( Computerized Language Ability Measure for Preschoolers;CLAMP)為測驗工具,針對受試幼兒進行語言能力評量,再由家長填寫 「親子互動量表」自陳親子互動現況,實得有效樣本 170 份。研究結果如下: 一、. 學齡前幼兒之語言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愈臻成熟。幼兒對語意動詞、單位 量詞、空間及數序概念之表現較優,而對副詞、數量量詞、單位量詞及空間方位的 語意表現則較差。幼兒在語法結構中對連接詞的表現較優;對因果相關的表現則較 差。另外,在語法結構的組織方面,受試幼兒對事件因果關係的表現較優;對於時. 間先後及事件因果關係之表現則是較差的。 二、. 從親子互動整體結果來看,受試幼兒家長自覺與孩子的親子互動關係是優質 的。再從親子互動個別層面觀之,心理互動的平均得分最高,其次是語言互動、行. 為互動。 三、. 以幼兒性別、幼兒年齡、家長年齡、家長學歷、家長職業、家庭收入、家庭型 態之背景變項及親子互動與幼兒語言能力進行多元迴歸分析,僅幼兒年齡、家長年 齡有預測力,家長年齡越低,幼兒語言能力的表現愈佳。. 關鍵詞: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親子互動、電腦化學前幼兒語言能力評量. III.

(6) Language Abilities of Preschoolers and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the language abiliti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aged from four to six years old relative to patterns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Using convenience. sampling as a methodology to facilitate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drew on children enrolled in public and private kindergartens in Taichung City for an effective sampling size of 178 subjects. The researcher then used the Computerized Language Ability Measure for Preschoolers (CLAMP) as a tool to assess the children's language abilities.. The children's. parents then independently filled out a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Questionnaire to describe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ir children. The results of the 170 effective samples reveal the following: 1. As children grow older, their language abilities improve. 2. Regarding the semantics of language, children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verbal semantics, unit quantifiers, concepts of space, and optimal sequencing.. However,. they have a weaker understanding of adverbs, unit and number quantifiers, and spatial orientations. 3. For syntax, childre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concepts of conjunction than the grammar of causally related statements or ideas.. In. addition, the subjects show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ausality—cause and event—than for chronological sequencing of events. 4. Overall, the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Questionnaire shows that parents a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having positive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The highest average score. IV.

(7) is on psychological interaction, followed by language interaction.. The score for. behavioral interaction is slightly lower. 5. A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ultiple background variables affecting parent-child interaction—including the sex and age of the children, the age, education level, and occupation of the parents, along with household income and type of family situation—shows that only the ages of the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are predictive of the children's language abilities.. Keywords: preschoolers, language abilities,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Computerized Language Ability Measure for Preschoolers. V.

(8) 目錄 謝辭………………………………………………………………………………………………………………………………..Ⅰ 中文摘要………………………………………………………………………………………………………………………..Ⅲ 英文摘要…………………………………………………………………………………………………………………………Ⅳ 目錄………………………………………………………………………………………………………………………………..Ⅵ 表目錄…………………………………………………………………………………………………………………………….Ⅷ 圖目錄…………………………………………………………………………………………………………………………….Ⅸ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幼兒語言發展……………………………………………………………………………………………………..9 第二節 親子互動………………………………………………………………………………………………………..…25 第三節 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與親子互動之相關研究…………………………………………..…….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51 第三節 研究工具…………………………………………………………………………………………………………..56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6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73. 第一節 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現況………………………………………………………………………………..73. VI.

(9) 第二節 學齡前幼兒之親子互動現況…………………………………………………………………….………80 第三節 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與親子互動之相關性…………………………………………………….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3. 第一節 結論…………………………………………………………………………………………………………………..93 第二節 建議…………………………………………………………………………………………………………………..96 參考文獻…………………………………………………………………………………………………………………….….99 中文部分…………………………………………………………………………………………………………………………99 西文部分………………………………………………………………………………………………………………………103 附錄………………………………………………………………………………………………………………………………….107 附錄一問卷初稿…………………………….…………………………………………………………………………….107 附錄二專家效度問卷………………………………………….……………..…………………………………………111 附錄三專家審核意見一覽表……………………………………………….……………………………………….119 附錄四預試問卷…………………………………………………………………………………………………………..123 附錄五正式問卷…………………………………………………………………………………………………………..126. VII.

(10) 表目錄 表 2-2-1 家庭生活週期論之二期八階段彙整表……………………………………..……………………30 表 2-3-1 學齡前幼兒語言評量工具彙整表……………………………………………..……………………40 表 3-2-1 預試問卷回收狀況…………………………………………………………………………………………..51 表 3-2-2 正式施測樣本數與問卷回收狀況……………………………………………………………………52 表 3-2-3 四足歲至六歲十一個月學齡前幼兒基本資料統計表……………………………………53 表 3-2-4 家長背景資料統計表……………………………………………………………………………….……..54 表 3-3-1 專家效度名單(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59 表 3-3-2 「親子互動量表」預試之項目分析摘要表……………………………………………………..61 表 3-3-3 親子互動量表第三次因素分析與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摘要表.……………………65 表 4-1-1 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4 表 4-1-2 電腦化學前幼兒語言能力評量各題項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7 表 4-2-1 親子互動量表分析摘要表……………………………………………………………………………….81 表 4-2-2 親子互動量表各題項分析摘要表……………………………………………………………………83 表 4-2-3 不同背景變項學齡前幼兒與家長之親子互動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6 表 4-3-1 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與親子互動相關分析結果摘要表…………………………………88 表 4-3-2 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與親子互動多元迴歸分析結果摘要表…………………………90. VIII.

(11) 圖目錄 圖 2-1-1 先天論者提出的語言習得模式…………………………………………..………………………………16 圖 3-1-1 研究架構圖………………………………………………………………………………………………………….50 圖 3-3-1 電腦化學前幼兒語言能力評量--語意題說明範例……………………………………………….57 圖 3-3-2 電腦化學前幼兒語言能力評量--語法題說明範例……………………………………………….57 圖 3-3-3 電腦化學前幼兒語言能力評量--語法題說明範例……………………………………………….58. IX.

(12)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究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與親子互動之相關性。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 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名詞釋義;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語言,對人類來說是多麼奧妙的一種傳播工具。當個體要對家人傳達愛與關懷時; 除了可以用行動表示外,也可以用口頭語言傳述,讓對方更清楚且具體的感受到關愛的 訊息。因此,從語言的溝通方面來說,個體可以運用肢體語言、口頭語言傳遞訊息與人 交際溝通(張文軒譯,2005)。從思考邏輯方面來說,維高斯基認為語言是有益於兒童 的思維發展(李維譯,2007),隨著認知的成熟,個體能運用思考以語言表達訊息滿足 需求。再從未來學習方面來說,語言是知識交流及文化傳遞的工具,透過書面語言讓歷 代知識及文化得以傳遞交流(張文軒譯,2005)。因此,語言對人類來說是一個重要的 交際媒介。 當嬰兒一出生,哭是嬰兒表達需求訊息的語言,成人對於嬰兒的哭有了回應行為, 嬰兒因此學得表達需求的方法,這就讓語言得到了訊息傳遞之效。嬰幼兒語言學習的歷 程是透過語音的接收、對語意的理解、進而學習語言的運用、再依語法規則組織語句(張 欣戊、林淑玲、李明芝譯, 2010) 。從學習論和互動論的觀點來看,語言的發展是透過 模仿學習及人際互動而不斷的成長和發展。當個體在學會口語溝通前,即能以非口語溝 通方式與人互動(錡寶香,2002)。而人一出生就受到家人照顧而能持續的成長,在成 長歷程中最初幫助孩子成長的啟蒙老師就是孩子的父母。所以,親子互動影響了幼兒之 語言發展。. 1.

(14) 過去的文獻常由心理互動、行為互動及語言互動三方面來談親子互動關係(王彩 緞,2009;江德怡,2007)。心理層面的互動,通常是著重於父母和子女於生活相處中 的感情傳達,親子由互動中得到滿足與快樂時,親子間的認同感也就容易建立(曹常仁, 2010)。其次,在行為互動方面,父母陪伴子女的時間長短、接觸頻率也是影響親子互 動良窳的重要因素(曹常仁,2010)。在語言互動方面,嬰幼兒與生活中接觸的人所產 生之互動經驗能刺激其語言發展(錡寶香,2009);而在孩子成長歷程中,從牙牙學語 到能與人流利應答,這過程中接觸最密切的是父母,孩子和父母互動中會模仿成人的語 言;父母也會在親子互動中給予子女引導及支持來強化其語言能力(張欣戊、林淑玲、 李明芝譯, 2010)。 雖然親子互動內容涵括了心理互動、行為互動、語言互動三層面,但是國內過去 文獻中,同時以心理互動、行為互動和語言互動三層面之親子互動關係,來探究其與 幼兒語言發展之關係的資料是缺乏的。在探究語言發展方面,目前文獻大多從家庭語 言環境探究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發展,亦即只關注於親子互動中的語言互動層面(林 珮伃,2012;林明君,2008;戴唯唯 2010;Carter, et al., 2009;Weizman, & Snow, 2001) 。 但是感情的支持與接觸的頻繁與否,在親子互動中扮演重要角色(陳秀才,2001) , 除了語言環境對於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有影響外,親子間之心理互動親疏及行為互動 頻率多寡,也會影響親子間語言溝通的品質和機會(曹常仁,2010),進而影響了幼 兒之語言能力發展(陳秀才,2001)。研究者認為要探究親子互動關係就必須了解親 子之心理互動、行為互動、語言互動情形。因此,研究者想由親子間之心理、行為、 語言互動三層面,來探究親子互動關係與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發展之關聯,了解這三 方面的親子互動與語言能力發展的相關性。是否同時考量這三方面的互動,更能預測 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 語言的發展是以語音、語意、語用、語法四要素為基礎,再透過大腦之系統運作讓 語言得以發揮功能(張欣戊等人譯, 2010) 。語音是辨別語言聲音系統的知識,個體必. 2.

(15) 須能分辨、並組織發出自己母語的說話聲,方能解讀所聽到的語言,並說出別人聽得懂 的話語(林美珍、黃世琤、柯華葳,2007)。語意是,在理解別人所說的意思及自己說 的話讓別人能理解之前,必須要先知道字或句子所傳達的意義。語用是,在不同的情境 下或面對不一樣的人,能運用語言進行有效的溝通。語法是將字或詞彙組合,以形成有 意義的短語或句子的能力(張欣戊等人譯, 2010)。當個體具備了語音、語意、語用、 語法四種知識基礎後,其語言即能漸形精熟(張欣戊等人譯, 2010) 。然而,幼兒語言 發展並非一出生即成形,而是依循著生理的成熟呈階段性的發展(張瓊云等人譯, 2008)。語言發展的歷程從單字句、雙字句、多字句再演進為複雜句,除了生理發音器 官及認知能力的成熟外,透過模仿、學習、修正錯誤及成人的引導等方式,可以幫助個 體之語言發展愈臻成熟。 雖然語音、語意、語用、語法是語言發展的基本要素。但是,過去文獻在探究幼兒 的語言能力時,同時涵蓋語音、語意、語用、語法的相關研究卻是缺乏的。文獻大多是 朝向幼兒之詞彙能力發展進行探究分析(林珮伃,2012;林明君,2008;陳欣希,2010; 錡寶香,2002),或有少數研究同時探究語意、語法(劉惠美、曹峰銘,2010),或同 時探究語意、語用(黃美津,2004)。文獻中較少同時評量語音、語意、語用、語法四 種元素的現象或許是受限於可用之現存工具。 現存工具中,「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陸莉、劉鴻香,1998)其評量內容僅 限於幼兒的詞彙能力,主要功能是作為測量幼兒詞彙之聽讀能力或語文能力;「華語嬰 幼兒溝通發展量表」(劉惠美、曹峰銘,2010)涵蓋語意、語法,其主要功能是作為語 言及溝通發展遲緩篩檢。而「修訂學前兒童語言障礙評量表」(林寶貴、黃玉枝、黃桂 君、宣崇慧,2008)雖涵蓋了語音、語意、語用、語法,但該工具之主要用途是為篩選 語言發展障礙幼兒,施測者必須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治療師或心評人員,且施測的 時間較長,較不適合一般教師使用。 專為一般正常發展幼兒而設計的語言評量工具「電腦化學前幼兒語言能力評量」 (邱. 3.

(16) 淑惠,2014),剛好於 2013 年開發完成並提供教師試用,其施測對象也與研究者感興 趣的四足歲至六歲十一個月學齡前幼兒符合,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雖然其評量內容 只包含語意、語法二方面,但施測時間只需 15 分鐘,因其施測內容與步驟都已電腦化, 施測人員不須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就能上手進行施測,似乎是最適合本研究使用的語文 評量工具。 因此,研究者計畫以「電腦化學前幼兒語言能力評量」作為評量工具,從語意、語 法二方面來探究分析四足歲至六歲十一個月學齡前幼兒之語言能力。並藉由「親子互動 量表」進一步探究這群學齡前幼兒的父母自評在心理、行為、語言三層面與幼兒的互動 關係,進一步分析親子互動與幼兒語文能力的關聯。因家庭背景變項可能也是影響幼兒 語言能力發展的因素(林珮伃,2012;林明君,2008)。本研究在資料分析時也會將父 母的年齡、學歷、職業、家庭收入、家庭型態,子女性別、年齡因素納入考量作為控制 變項。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將於第二章探討語言能力與親子互動之相關文 獻,並歸納專家及相關實證研究提出之影響因素。資料蒐集時運用「電腦化學前幼兒語 言能力評量」評量四足歲至六歲十一個月學齡前幼兒之語言能力,並設計「親子互動量 表」委請家長填寫問卷的方式,瞭解這些四足歲至六歲十一個月學齡前幼兒於心理互 動、行為互動、語言互動三層面之親子互動情形,在控制幼兒與家長的背景變項後,分 析親子互動關係與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之關聯。本研究結果將提供學齡前幼兒家長、幼 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4.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要瞭解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與親子互動之相關因素,茲將本研究 之目的與問題分別說明如下:. 壹、研究目的. 一、探究四足歲至六歲十一個月學齡前幼兒語意、語法之語言能力。 二、探究四足歲至六歲十一個月學齡前幼兒的家長自評在心理、行為、語言三層面之親 子互動情形。 三、控制幼兒性別、幼兒年齡之背景變項及家長年齡、家長學歷、家長職業、家庭收入、 家庭型態之背景變項後,探究親子互動關係與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之相關。. 貳、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如下列: 一、四足歲至六歲十一個月學齡前幼兒之語意、語法之語言能力表現如何? 二、四足歲至六歲十一個月學齡前幼兒的家長在心理、行為、語言三層面之親子互動狀 況為何? 三、以幼兒性別、幼兒年齡之背景變項及家長年齡、家長學歷、家長職業、家庭收入、 家庭型態之背景變項作為控制變項後,親子互動情形對幼兒語言能力之解釋力 為何?. 5.

(1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研究者針對本研究相關之名詞:「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親子互動」進一步 整理釋義,說明如下。. 一、學齡前幼兒(Pre-school children) 依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一條:幼兒是指二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之人(教育部, 2011)。本研究所指「學齡前幼兒」為滿四歲至入國民小學前之幼兒。. 二、語言能力(Language skills) 語言能力是指個體對於所屬國家、文化之語言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包含以肢體語 言、口頭語言或書面語言於人際間產生有效的訊息溝通。語言能力的範疇很廣,本研究 所指「語言能力」係指幼兒在「電腦化學前幼兒語言能力評量」中語意、語法的表現能 力。本研究之語意評量內容包含了:動詞、空間、單位量詞、數量量詞、數序、副詞之 理解能力;語法評量內容包含了:連接詞、因果關係、時間順序之理解能力。若幼兒在 量表的得分愈高,代表幼兒之語言能力愈佳。. 三、親子互動(Parent – Child interaction ) 親子互動是指父母與子女雙方面於生理、心理層面透過訊息、反應溝通所產生的交 互作用,父母與子女雙向交互回應的過程形成了親子動態系統(黃迺毓,2001),良性 的親子互動能讓雙方得到溫暖、支持及認同感(陳秀才,2001)。本研究的親子互動將 由家長自陳在心理、行為、語言三層面與幼兒的互動程度。其中: (一)心理互動:乃指親子間所表達的關懷、支持、愛、依附與認同。 (二)行為互動:乃指父母與子女處於同一空間,同一時間做相同的一件事或父母陪伴. 6.

(19) 在孩子身邊相互回應行為的程度。 (三)語言互動:乃指親子間語言分享、交流和溝通的程度。 受試者於研究者自編之「親子互動量表」上之心理互動、行為互動、語言互動三層 面自評得分,為親子互動關係良窳之參考依據,受試者於總量表的自評得分愈高,代表 親子互動關係愈佳;反之則親子互動關係愈差。. 7.

(2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主要在於陳述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將從研究樣本、研究變項和研究方法 三方面分別說明如下:. 一、研究樣本 本研究設限於研究之時間及精力因素,研究樣本取樣僅以台中市立案公私立幼兒園 之四足歲至六歲十一個月幼兒及其家長為本研究之樣本,並未涉及其他縣市之學齡前幼 兒及家長,故本研究結果僅可代表台中市四足歲至六歲十一個月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與 親子互動現況及相關性。若欲推論至其他縣市之四足歲至六歲十一個月學齡前幼兒,則 需考慮縣市之高度同質性,方具推論之價值性。. 二、研究變項 本研究之依變項為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自變項為親子互動關係,而影響語言能力 的變項很多,本研究僅納入子女背景變項(年齡、性別)及父母背景變項(年齡、學歷、 職業、家庭收入、家庭型態)作為控制變項,以多元迴歸檢視親子互動關係是否與學齡 前幼兒之語言能力有關。.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屬調查研究法,資料蒐集工具有二:一為「電腦化學前幼兒語言能力評量」 工具,以此工具針對每一樣本進行一對一施測評量,受限於人力、物力、時間等因素, 僅能以台中市立案之公私立幼兒園四足歲至六歲十一個月幼兒為本研究之樣本;二為自 編親子互動量表,也僅以幼兒施測樣本之家長進行資料蒐集。因此,研究結果未能做全 國性之推論。. 8.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調查學齡前幼兒之語言能力與親子互動情形。本章文獻探討內容將分 為三節,分別為:第一節幼兒語言發展;第二節親子互動;第三節語言能力與親子互動 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幼兒語言發展. 語言是人類訊息傳達及溝通的方式。人類因為語言的本能,得以傳遞情感、思想、 將文化傳承綿延。以下針對語言的內涵及學齡前幼兒語言的發展加以闡述。. 壹、語言的內涵. 語言是由聲音和語義結合的一種符號。而這些「符號」泛指人類所使用的口 頭語言及書面語言(葛本儀,2002) ,亦即口說的自然語言及透過視覺傳遞訊息的文字。 語言的使用是不分國界的,以下就針對語言的特性、語言的功能、語言的組成元素加以 闡述。. 一、語言的特性 人類的語言是有別於其他動物的溝通方式,具有:創造性、規則性、開放性、穩定 性、發展性五大特性(張文軒譯,2005;葛本儀,2002) 。以下針對五項特性加以說明: (一). 創造性. 任何一種語言都能讓單字組合成語詞,由語詞組合成句子,人類會因為不同的意境. 9.

(22) 需求,創造不同的語句進行訊息的表達或溝通。人類不只會模仿聽過的語句,還能創造 符合需求的語句,以達成訊息的傳遞。 (二)規則性 任何一種語言在人類生活中不論是聽、說、讀、寫,都必須有規則的將單字符號依 句子結構順序排列,以達到語言符號的價值目標。 (三)開放性 語言的聲音形式和意義的結合是沒有固定的聯結。不同語言對於同一物品的命名, 有著不一樣的聲音形式。例如:””,中文以”鈴鐺”來表示,英文則以”bell”來 表示。人類的語言存在著許多不同形式,中文和英文的起源不同,其命名也有所差異。 因此,語言的聲音形式和意義的結合是具有開放性。 (四)穩定性 語言是人類獲取的知識中最抽象而繁複的,但在各自的文化環境中成長,因為環境 文化的浸潤,自然而然的從小就能學會宏大複雜的溝通形式。因此,語言具有穩定性的 原因是,一個民族文化藉著相同的語言交際而得以世代傳遞。 (五)發展性 語言具有發展性,是因為語言從人類社會衍生而來,語言隨著人類社會的演變而改 變。以中國為例:早年文字至現今的演變,現代人雖然看得懂古文上的記載,但有些文 字及音的改變是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瞭解的(葉蜚聲、徐通鏘,2010);在傳統的社會 以農業為主,發展的語言多偏向農業的需求,如農具、耕耘、飼養;而現在科技時代的 來臨,發展的語言則偏向科技的需求,如電腦、3C、雲端。一般而言,語言的發展多半 在不同時代中比較出其差異性。. 二、語言的功能 語言在人類社會具有傳遞和社交二大類功能。所謂傳遞的功能是指人類運用語言得. 10.

(23) 以傳遞訊息、知識交流(張文軒譯,2005)。藉由語言的傳遞功能將文化、知識世代相 傳,並將傳遞的過程中產生的符號記錄下來,發展成為書面語言。社交的功能亦即人類 在表達訊息的過程中,常伴有情緒的聲音、手勢、臉部表情,這是人們在與人交際的過 程中,運用語言表示喜怒哀樂的情緒、知識交流及建立友誼的互動方式,在人類社會中 藉由這些互動方式達到社交的功能。 除了上述分類方法外,針對幼兒的語言發展,兒童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及心理學家 維高斯基二人對每一發展階段語言所扮演的功能也有不同的理論,以下加以說明闡述: (一)皮亞傑(1924)依幼兒不同時期的發展,將語言的功能分為二種,包括自我中心 語言(EGO-Centric Language)、社會化語言(Socialized Language),茲分述如下: 1. 自我中心語言(EGO-Centric Language) 自我中心語言在二歲至七歲間較常出現,本階段的自我中心語言,只因為自 己想說話而說話,常使用第一人稱:我、我的,為代名詞,不會考慮他人的觀點或反應。 自我中心語言包含以下三種形式: (1)重覆語句(Repetition):將發音做為一種遊戲,反覆的發出字音。 (2)獨語(Monologue):所說的話較具意義,但僅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3)集體獨語(Dual on Collective Monologue):處於同一個空間的其他人引起 說話的動機,但所說的話並不期待他人聽見或瞭解,也不會與人交談。 皮亞傑認為自我中心語言是發展尚未成熟的特徵,當兒童的發展從前運思期的自我 中心概念進入具體運思期後,自我中心語言也會消失。 2. 社會化語言(Socialized Language) 社會化語言在七歲以後較為成熟,本階段的社會化語言是兒童與人互動之社會化後 的產物,說話時會考慮他人的觀點及反應,會為了對方調整說話內容,運用語言與人交 際互動。社會化語言包含以下五種特徵: (1)適應性表達:將自己擁有的知識述說讓別人知道,與人交換意見或想法。. 11.

(24) (2)批評:用語言指責他人的過失或缺點。 (3)命令或請求:用命令或請求語句和他人互動。 (4)質問:提問並且希望得到答覆。 (5)回答:回應對方的問題。 (二)維高斯基(Vygotsky)將語言的功能分為三種,包含社會性語言(Social Speech)、 自我中心語言(Private Speech)、內在語言(Inner Speech),茲分述如下: 1. 社會性語言(Social Speech) 社會性語言在出生至三歲較常出現,本階段的社會性語言主要在於指揮他人的行為 進而滿足自己的需求,例如:我要抱抱。藉由語言傳達個人簡單的想法與情緒(白惠芳、 林梅琴、陳慧娟、張文哲譯,2011)。 2. 自我中心語言 (Private Speech) 自我中心語言在三歲至七歲較常出現,本階段的自我中心語言是,幼兒藉由自己對 自己說話試圖想掌控自己的行為,例如:我要乖乖,媽媽才愛我。本階段的幼兒認為, 說出來的語言能引導行為,所以幼兒會大聲的對自己說話。維高斯基認為本階段的語言 對於兒童的思維及行為是有助益的(李美芳、黃立欣譯,2009)。 3. 內在語言(Inner Speech) 內在語言在七歲以後較為成熟,本階段的內在語言是內心的自言自語,內在語言是 由外在活動的自我中心語言內化後的內在默語(白惠芳等人譯,2011) 。 它屬於語言較 成熟兒童及成人語言的特徵,運用內在的自言自語引導自己的思維與行為。. 三、語言的組成元素 語言的組成元素可分為語音、語意、語法、語用四種,以下分別加以闡述說明: (一)語音 語音(phonology)是語言的基本聲音單位。音素(phonemes)是語音的最小單位,. 12.

(25) 每一種語言區分的音素都不相同,例如:「ㄌㄜˋ」和「ㄖㄜˋ」對於中文使用者來說 是不同的語音,但對於其他語言體系的人而言卻是沒有太大差異的。辨別同一群組音素 之語音的能力稱為語言分類知覺(categorical speech perception),聽力正常的新生兒即 擁有辨識語音的能力(李美芳、黃立欣譯,2009)。 人類透過發音器官發出有意義的語音,語音不同於動物及自然界的聲音,人類語言 互動的過程為:編碼、發送、傳輸、接收、解碼。首先由說話者將所欲表達的內容依語 音形式編碼然後經發音器官發送有意義的語音接著在空氣中藉由音波形式傳輸 再由聽話者運用聽覺器官接收說話者的語音最後由大腦針對聽覺器官接收的語音進 行分析解碼(葛本儀,2002)。 不同的語言其語音體系也不相同。因此,人類出生即開始學習、分辨自己所處環境 之母語的語音,以瞭解自己語言中語音有意義的音素組合。幼兒學習所處環境的語音 後,學以致用發出讓他人也能瞭解的語音。隨著個體的成長,在五歲前語音的發展已臻 成熟(李美芳、黃立欣譯,2009)。 (二)語意 語意(semantics)意謂著:語言中字、語詞和句子代表的意義。詞素(morpheme) 是語意的基本單位,它能獨立運用,也能組合成語詞及語句(簡楚瑛、陳淑娟、黃玉如、 張雁玲、吳麗玲譯,2009),例如:(笑)、(臉),單獨存在時其語意是能讓人理解的, 將二字組合成一個語詞(笑臉),則又代表了另一個語意;而「蘋果」這個語詞代表的 是水果的名稱,若「蘋」和「果」單獨表達時,卻很難解釋其語意。幼兒能意會他人所 說的話,或是自己所說的話能讓他人瞭解前,必須先了解語意。語意是幼兒學習正確的 語言運用方式,也是領略語言的基石(王珮玲,2007)。 嬰兒大約在六個月即開始發展語彙的理解能力,當孩子聽到「媽媽」而且媽媽也出 現在眼前時,孩子的目光會注視著媽媽。幼兒平均在十二個月左右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 語詞(李美芳、黃立欣譯,2009;張瓊云、魏弘貞、謝孟岑、黃麗錦、郭靜晃譯,2008)。. 13.

(26) 當幼兒的語意發展尚未成熟時,語言的運用上會有延伸不足(underextension)或過度延 伸(overextension)的情況(李美芳、黃立欣譯,2009;張欣戊等人譯, 2010)。當語 意發展產生了障礙時,對於往後的閱讀及學習成就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Trudeau, Mason, & Randall, 2012)。幼兒隨著心智的發展及學習,獲得的語彙不斷的增加,過度延伸的 問題也會隨即消失。 幼兒透過口語或非口語的方式瞭解語意,如聲調、語音強弱、手勢、表情等。對語 意的理解以具體的名詞最先發展(錡寶香,2002;Snedeker, Geren, & Shafto, 2012),其 次是形容詞、時間詞、空間方位詞、指示代名詞、人稱代名詞、量詞,動詞是較晚發展 的。 (三)語法 語法(syntax) ,是有規則的將字或語詞組合成有意義的句子。語素是語法的基本單 位,而句子是依語法結構將語素組合出能讓人理解的語法單位(葛本儀,2002;葉蜚聲、 徐通鏘,2010)。語法的組織就像機械的組裝一樣,需要有一定的規則順序才能順利運 轉,按照規則結構組合句子,說出來的話才能讓別人聽得懂,例如: (我) 、 (糖果) 、 (要) 、 (吃),運用這些字詞組合成句子,必須要依照語法規則組合成合乎邏輯的句子才能讓 人瞭解。因此,幼兒的語法能力愈成熟,其溝通能力也將愈好。 二歲至三歲的幼兒在其語法結構中加入「修飾詞」(大、高)的運用,例如:「大」 車子。幼兒大約在三歲半開始學習「連接詞」(和、因為、所以)的運用,例如:我的 鞋子和襪子,至六歲臻於成熟(李美芳、黃立欣譯,2009)。 (四)語用 語用是人類語言發展的高級能力。語用(pragmatics)是指在不同的情境下能適宜 的運用語言。在運用語言交談時,需配合當時環境與互動狀況將語言具體的應用(葛本 儀,2002)。學齡前階段的幼兒:學會了與人對話的方式、能針對不同的對象調整說話 的內容、嘗試修改不清楚的訊息,因此本階段的幼兒已儲備了許多語用的能力。而且,. 14.

(27) 主要互動對象的語言溝通行為會影響幼兒的語用發展(林怡蕙,2009)。幼兒語用能力 的發展包含了「聽」和「說」的能力(王珮玲,2007)。幼兒語言發展的過程中,除了 要理解別人「說什麼」,也要學習「如何說」才能達到訊息交流的功效。. 貳、學齡前幼兒語言的發展. 語言的發展於嬰幼兒期即奠定基礎,幼兒早期語言發展對個體之學習、社會關係及 健全人格的發展影響甚巨。以下就針對語言發展的理論、學齡前幼兒語言發展階段、影 響幼兒語言發展的因素三方面加以論述。. 一、 語言發展的理論 語言是人類互動的重要工具之一,關於語言是如何獲得的?許多的學者、專家持有 不同的觀點,以下就先天論、學習論及互動論三種理論加以闡述: (一)先天論(Nativist Theory) 先天論者的觀點認為,語言是天生賦予的。秉持先天理論的學者,首推語言學家 Chomsky。Chomsky 認為語言的發展有其既定的發展程序,每個人天生就具備有「語 言學習機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當幼兒習得的語言詞彙達到足夠的飽 和度,再配合適宜的語境時,這個學習機制就會自然的啟動,讓幼兒能夠理解說話者表 達的意思,也能自己將詞彙組合創造新的語句(李美芳、黃立欣譯,2009;張瓊云等人 譯,2008)。 另一位先天論的支持者 Dan Slobin 認為人類擁有先天的「語言製造能力」 (language-making capacity;LMC)。不論是「語言學習機制」或是「語言製造能力」, 先天論者提出一套語言獲得的模式:隨著語言輸入,啟動了「語言學習機制」,再運用 語言組成元素:語音、語意、語法、語用,透過「語言學習機制」大腦的運作,因而能. 15.

(28) 理解說話者的訊息(圖 2-1-1)。他們的推論強調:兒童的語言是自己建構的。 另一方面從黑猩猩實驗研究證明,透過訓練可讓黑猩猩理解人類語言的並學會一些 簡單詞彙(Brakke, & Savage- Rumbaugh, 1995; Lyn, Heidi, & Savage-Rumbaugh, 2000) 。 但是,先天論者認為語言是人類特有的能力,人猿及黑猩猩經過多年的訓練,其語言能 力表現最好的也僅於在人類的二歲至二歲半左右。人類因為大腦語言結構的功能,所以 能夠自然的發展語言能力。. 語言輸入. 語言理論 語音 語意 語法 語用. LAD(大腦模組) 語言處理技巧 現有的知識. 兒童文法能力 理解他人的話 話語產生. 圖 2-1-1 先天論者提出的語言習得模式 資料來源:張欣戊、林淑玲、李明芝(譯) (2010) 。發展心理學(原作者:David, R.. Shaffer,. Katherine Kipp)。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 (二)學習論(Learning Theory) 行為主義學家 Skinner 是語言學習論的先驅。Skinner 以「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原理說明:幼兒學會說話是因為他們正確的語言表達受到了正增強,例如: 幼兒發出 MA-MA 聲音時,媽媽及時出現、表現出高興的表情給予讚美或再次重覆媽媽 的語音,成人選擇性的增強奠定了幼兒語言基礎。 另一方面 Bandura 的「社會學習論」與 Skinner 的理論是相契合的;Bandura 認為,. 16.

(29) 幼兒在生活中與成人及同儕的互動而產生了模仿學習。「模仿」是輔助語言發展的第一 步(Zukow-Goldring, 2012)。例如:當幼兒要離開某地時,成人會引導幼兒揮揮手說 bye-bye,成人除了給予示範並給予正向肯定,經過了示範、模仿、增強的過程,幼兒漸 漸學會了許多的語彙及句子。 (三)互動論(Interaction Theories) 互動論的觀點是綜合了先天論和學習論,主張先天因素與學習環境的交互作用催化 語言發展。互動論的支持觀點分認知取向及社會互動取向兩大主流(張欣戊等人譯, 2010;張瓊云等人譯,2008),以下針對這兩大主流的觀點加以說明: 1. 認知取向(Cognitive) 認知取向的觀點主要以皮亞傑的認知理論(Piaget’s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為依歸。皮亞傑認為,人類擁有許多不同的能力,語言只是眾多能力的其中之一,而能 力的發展與認知成熟度有很大的相關性。例如:在皮亞傑認知發展第一階段感覺動作期 之物體恆存概念,幼兒相信具體物的存在,抽象的符號是不具意義的,而文字屬於抽象 符號,通常於一歲半以後這些符號才會以語言的表現方式表現出來。 語言發展進入了前運思期,語彙的獲得遽增讓幼兒得以運用表達,藉由單字、句子 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視覺所見,與人有互動交流,本階段是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皮亞 傑認為,語言的成熟是因為認知發展配合環境需求與語言學習的交互作用。因此,綜觀 認知取向的觀點,成人和幼兒語言的差異在於認知和發展的成熟度。 2. 社會互動取向(social interactionist theory) 社會互動取向的觀點主張:語言發展是大腦運作的生理功能及社會互動二者交互作 用產生的。正常的幼兒因大腦功能逐漸成熟而具備發展語言的能力,再加上成人引導及 回饋或同儕語言互動,在交際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修正錯誤,讓自己的語言愈來愈合乎文 法及邏輯。其他的相關性研究也支持早期療育及溝通互動對語言發展是有正面的影響 (Maatta, Laakso, & Tolvanen, 2012)。. 17.

(30) 心理學家 Bruner 提出的主張是,語言發展是透過社會互動的溝通模式,成人會依幼 兒的語言能力提供適宜的互動模式引導孩子學習語言。在孩子嬰兒時期~成人會運用嬰 兒導向的「兒語」(motherese)和孩子說話,當孩子有興趣或漸漸的成長,家長會擴充 語言學習範圍,將語句加長、複雜化或提供文法規則,提供更豐富的語言學習機會。 另一位社會互動論的支持者 Vygotsky 認為,語言的學習是人類的本能,但尚需要成 人的引導及支持來強化其語言能力。因此,家長運用多元的互動方式引導孩子使用語 言,對其語言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助益(Tare, & Gelman, 2011)。 綜觀互動論的觀點,人類的大腦具備先天的語言功能,隨著認知能力的成熟及社會 互動的刺激,語言能力也隨著提高。只有聽而沒有對話,對語言的發展是沒有太大的助 益。環境對語言的發展是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家長的引導及互動方式也是一項關 鍵因素。. 二、 學齡前幼兒語言發展階段 學齡前幼兒語言發展階段可分為:前語言期、單字句期、電報句期、文法期、 複雜句期,以下針對各階段加以說明: (一)前語言期(prelinguistic phase) 前語言期又稱為先聲期,也是語言的準備期,在一歲以前所發出的哭聲、咕咕聲、 牙牙學語、模仿說話聲、說話聲音的辨別,都是本階段的特徵。 1. 哭聲 當嬰兒出生時,第一個「哭」聲宣告:我來囉!接下來的「哭」反映著生理上的需 求,例如:肚子餓、尿布濕了、或是身體不適(Brodkin, 2004;Petersen, & Wittmer, 2008) 。 2. 咕咕聲 嬰兒在滿月以後開始會笑、發出「咕咕」的聲音,還會運用笑或咕咕聲與熟悉的人 產生互動,是一種有意義的情緒表現(Lavelli, & Fogel, 2005)。. 18.

(31) 3. 牙牙學語 嬰兒在六個月左右開始牙牙學語,會發出一些不具意義的單音節爆發音,例如:ma、 ba、da 等語音。雖然,這些發音練習在學理上是不具意義的,但卻是未來語言發展的重 要基礎,而且有利於語言的學習。(Goldstein, , Schwade, Briesch, & Syal, 2010)。 4. 模仿說話聲 嬰兒在九個月左右開始學習模仿各種聲音,這些模仿的聲音可能不具意義,但卻讓 聽者感覺是具有語言涵義的,例如:孩子發出「mon mon」的聲音,照顧者會認為孩子 想吃東西;孩子發出「ba ba」的聲音,則認為孩子會叫爸爸了。 5. 辨別說話聲音 嬰兒在出生一至二周後即有分辨母親或其他照顧者說話的聲音(Thiessen, & Saffran, 2003) 。大約九個月左右能將簡單的語言和動作做連結,例如:媽媽伸出雙手說: 「媽媽 抱」,嬰兒會伸手趨向媽媽。 前語言期的嬰兒在經歷了發聲及接收聲音的歷程後,對於語言的社會互動學習到了 許多經驗。雖然,還不會用正式的語言表達,但是,他們會運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及需求,以達訊息傳達之效(Honig, 2004)。十個月左右的嬰兒已經會運用手勢或其他 非語言的方法進行溝通(笑、搖頭),例如:某個景物吸引他的興趣,嬰兒會用手指出 對應方向(張欣戊等人譯,2010;張瓊云等人譯,2008)。 (二)單字句期(holophrase period) 單字句期的發展大約在一歲至一歲半左右,此時期也是正式語言的第一時期(張瓊 云等人譯,2008)。所謂的單字句,就是運用一個單字代表整句的意思,例如:「球」, 可能就代表了: 「我要玩球」或是「我有一顆球」 。單字句期的另一特徵就是重複單音或 以物的聲音命名,例如:飯飯(吃飯) 、汪汪(狗) 。這個時期的幼兒所說的話通常是經 由自己或他人的感覺動作經驗產出的,當幼兒將所聽過的字彙運用在指稱的事物幾次 後,就能將它連結配對並且儲存在自己的記憶裡,此能力稱為「快速映射」 (fast-mapping). 19.

(32) (張瓊云等人譯,2008)。 單字句期的幼兒因為所習的字彙不多,雖然只是單音字彙但卻是具有溝通的功能 (張欣戊等人譯,2010)。例如:媽媽在煮飯時在十分鐘之內,幼兒說了三次「飯飯」, 第一次他的意思可能是說: 「媽媽在煮飯」 ;媽媽煮好了以後,第二次「飯飯」的意思表 達了:「我要吃飯」;第三次正在吃飯時,「飯飯」的意思該是:「媽媽煮的飯真好吃」。 (三)電報句期(telegraphic speech) 電報句期的發展大約是一歲半至二歲左右,已經瞭解人和物品都有名稱,因此又叫 「稱呼期」。本時期的幼兒開始會將字彙組合成簡單的短語,這些短語就像電報語言一 樣只有關鍵字,句子中僅存在名詞、動詞、或形容詞,其它的主詞、介系詞等都省略了 (張欣戊等人譯,2010) 。例如: 「媽媽—茶」 (媽媽我要喝茶) 、 「哥哥—打」 (哥哥打我)。 電報句期的幼兒已經學得語言的運用,並且在家長的指導下能注意說話的禮貌,但 比較偏向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別人知道。此時期的幼兒語彙的習得不斷的增加,到了二 歲左右,語句的結構雖不完整但已有增長的情形。 (四)文法期(grammatical) 到了二歲至二歲半語言發展進入文法期,本時期的幼兒模仿力更加成熟,會學習成 人的文法,使用的語彙及組織句子的文法結構更完整,所要表達的需求及想法也更明 確。因此,照顧者的互動積極及語言環境豐富的幼兒其語言表達能力會較好(高譯展等 人,2006)。 文法期的幼兒品詞的分化更多元;包含了:主詞、動詞、形容詞、代名詞、介系詞, 能運用文法結構組合句子,例如:我的衣服好漂亮。 (五)複雜句期 二歲半至三歲的幼兒語言發展進入複雜句期,本時期的幼兒句字結構越臻於完善, 能運用平行的複合句(高譯展等人,2006) 。例如:媽媽要出去散步,我也要出去散步。 本階段的幼兒對於新奇不了解的事物,能運用語言表達詢問(張瓊云等人譯,. 20.

(33) 2008)。例如:這是什麼?媽媽在哪裡?此外,幼兒的思考能力逐漸成長,會運用語言 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的問題或想法常會讓成人不如何應對(高譯展等人,2006)。因 此,複雜句期又稱「好問期」。 語言發展在學齡前期結束前,大約到了六歲左右,幼兒對於複雜句的運用更能合乎 文法規則,幾乎接近成人的成熟度(張欣戊等人譯,2010;張瓊云等人譯,2008)。 本研究所感興趣的對象是四至六歲學齡前幼兒,其語言發展時值複雜句期,幼兒已 學會許多會話及溝通技巧。這個年紀的幼兒在語意的發展上,已能理解空間關係(張欣 戊等人譯,2010;黃美津,2004),例如:上、下、裡、外、前、後、左、右,形容詞 的運用如:顏色及身體感覺(冷、熱、痛、癢、甜、苦),時間詞的運用如:今天、明 天(王珮玲,2007);在語法的發展方面,能運用連接詞連接句子(王珮玲,2007;李 美芳、黃立欣譯,2009),例如:和、然後、因為、所以、如果;在語用的發展方面, 具有聽者的解讀能力且能根據接收到的訊息即時回應(王珮玲,2007)。在語言互動的 過程中,若要達到有效的溝通,幼兒必須學習訊息修改的能力,因此大約四歲的幼兒能 依聽者的年齡調整自己的語言(張瓊云等人譯,2008)。例如:和二歲的幼兒說話會運 用較兒語化的方式,而和成人交談時則會運用較複雜的語句交談。 綜上所述,正常學齡前幼兒語言發展,是依循著生理的成熟呈階段性的發展;前語 言期(prelinguistic phase)是未來語言各發展階段的基礎,嬰兒由無意義的發聲進而和 成人產生了互動,從互動的過程中學習到語言溝通的模式,也為語意認知奠定根基。當 幼兒進入單字句期(holophrase period)對於語言的學習已具有「快速映射」 (fast-mapping) 的能力,語彙的習得不斷的增加且以名詞居冠。語言發展的進程從單字句、雙字句、多 字句再演進為複雜句,除了生理發音器官及認知能力的成熟外,透過學習、修正錯誤及 成人的引導等過程,幫助個體之語言發展愈臻成熟。然而,不論孩子處於哪一個語言發 展階段,每一個個體的語言能力都存在個別差異,而造成這些個別差異的原因為何?值 得進一步探討。. 21.

(34) 三、 影響幼兒語言發展的因素 統整各方專家的論點(張欣戊等人譯,2010;張瓊云等人譯,2008;高譯展等人, 2006) ,影響幼兒語言發展的因素有: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社會互動,茲將分述如下: (一)生理因素 1. 成熟 依語言互動論的觀點(張欣戊等人譯,2010;張瓊云等人譯,2008),認知成熟和 語言發展具有相對的關係。隨著年齡增長及心智的成熟度增強,語言的表達也會愈好(黃 國祐、謝莉卿,2005;蔣蕙如、姜忠信、侯育銘、吳進欽,2008)。因此,幼兒的認知 成熟度會影響其語言發展。基於此,本研究將以年齡作為控制變項之一,分析四足歲至 六歲十一個月學齡前幼兒之語言能力。 2. 性別 女生的生理發展較男生早熟,因此,同年齡的女生其語言詞彙的理解及發展比男生 快。(黃美津,2004;Bouchard, Trudeau, Sutton, Boudreault, & Deneault, 2009;Bauer, Goldfield, & Reznick, 2002)。因此,幼兒性別也是本研究考量的控制變項。 3. 腦部功能障礙 大腦的左半腦有處理語言的主要語言中樞,依語言先天論及互動論專家的觀點(張 欣戊等人譯,2010;張瓊云等人譯,2008):人類因為大腦先天的語言處理器所以能接 收、表達訊息,語言神經的損傷或早期語言刺激不足,會造成語言發展障礙或語言發展 遲緩。 由於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一般正常發展幼兒,因此,腦部功能障礙因素將不列入研 究變項中。 (二)家庭因素 家庭社經地位是影響幼兒語言發展的因素之一(Vernon-Feagans, Garrett-Peters, Willoughby, & Mills-Koonce, 2012) ,家庭社經地位包含父母的職業、教育程度、收入等. 22.

(35) 條件。家庭社經地位高的幼兒比家庭社經地位低的幼兒有較豐富的語言學習機會及較佳 的家庭語言環境(林明君,2008) 。其他研究也證實,父母或照顧者使用的語彙量愈多, 幼兒吸收的語彙也會較多(Carter, Chard, & Pool, 2009;Weizman, & Snow, 2001) 。因此, 家庭環境也是影響幼兒語言發展之因素之一。另外,從文獻中也發現,完整家庭之親子 互動優於單親家庭之親子互動(莊麗雯,2002)。所以,家庭型態也會影響幼兒語言發 展。基於此,本研究將家長職業、學歷、收入及家庭型態列入背景變項中。 (三)社會互動 1. 家庭出生排序 家庭出生序非第一出生的幼兒有較多的機會和手足交談,或聽到手足和父母及照 顧者的交談(Brody, Kim, Murry, & Brown, 2004) 。幼兒有較多模仿學習及溝通修正的 機會,因此,語言發展會比家庭中第一出生的幼兒佳。由於研究變項繁多,因此,幼 兒在家庭中之出生排序將不列入本研究背景變項中。 2. 學校同儕互動 學校同儕間互動時,因為彼此間的語言發展都未達完全成熟,幼兒會從談話互動中 揣測正確的訊息並進行修正,以達有效的溝通,這種同伴間自然的溝同情境能幫助幼兒 的語言發展(Mashburn, Justice, Downer, & Pianta, 2009)。但研究者考量時間精力及同 儕語言互動情形衡量不易,因此,未將此因素列入本研究之控制變項。 綜合上述,影響語言發展的因素包含了:個體因素、家庭因素及社會因素。個體因 素為生理機能的發展情形而影響語言發展;家庭因素為家庭成員間互動關係及家庭背景 條件的限制而影響語言發展品質;社會因素指的是幼兒與手足間,因學習或與手足互動 而促進語言發展。語言的發展是先天和後天交互作用的產物,嬰兒從一出生最早接觸的 是家庭,家庭生活條件及家庭成員的互動情形為嬰兒的語言發展奠下了重要的基礎。從 嬰兒時代至入幼兒園前,語言的發展都與家庭脫離不了關係,主要教養者與孩子的互動 情形將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當孩子因生理功能障礙造成語言發展不順利,家庭及早. 23.

(36) 發現並給與早期療育,也能改善語言發展遲滯的情形。幼兒早期的語言發展順利與否, 也會影響其進入幼兒園與同儕的互動。因此,家庭互動對於幼兒的語言發展具有舉足輕 重的地位,所以本研究將針對親子互動了解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24.

(37) 第二節. 親子互動. 親子互動是家長和子女建立親子關係的重要元素,家長和子女間的互動模式會影響 子女的發展及成長(Siegel, 2012)。以下將針對親子互動的定義、親子互動理論、親子 互動、影響親子互動的因素,加以闡述。. 壹、親子互動的定義. 互動(interaction)意謂著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個體,訊息、反應溝通的交互過程。而 「親子互動」 (parent – child interaction )是指子女與父母之基本態度、行為模式、人格 結構等,內在的心理感受或具體的行為接觸相互回應過程所產生的交互作用(曹常仁, 2010;蔡春美等人,2011).。由於,親子互動非單向的付出或接受,而是親子間雙向的 交互回應(陳秀才,2001)。因此,可將「親子互動」視為親子交互過程中,為達到雙 方關係平衡、和諧的一種動態系統(黃迺毓,2001)。 親子互動是人與人之間最初始的交互作用行為,親子互動對子女的生理健康、態度 行為、語言發展、人格的建立都有重大的影響(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11)。嬰 兒雖然無法以言語表達訊息,但能運用聲音或情緒表現(哭或笑)引起照顧者的注意, 照顧者也會依嬰兒的聲音或情緒表現配合呼應或滿足其需求;父母或主要照顧者能敏銳 的覺察嬰兒所表達的訊息並及時給予回饋,更能引發嬰兒表現出吸引成人的行為,成人 與嬰兒間互相往返回應的行為稱為「親子同步性互動」(Interactional Synchrony)(引自 蔡春美等人,2011) 。在此親子同步性互動的過程中,親子間會藉由語言產生交互作用, 無形中幼兒的語言發展就因親子互動而產生了影響作用。因此,父母親是嬰幼兒語言學 習最早接觸的人。. 25.

(38) 親子互動的形成與家庭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蔡春美等人,2011) 。家庭生活中父母親 與子女的角色行為和價值觀在交互作用中形成一個動態系統,而此動態系統的形成是基 於:1.訊息的獲得及反應的連結;2.嘗試讓親子關係維持協調及穩定狀態;3.達成有效溝 通於合理規範中尋找規則;4.親子間的互動與互換(黃迺毓,2001) 。親子互動的模式會 隨著幼兒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而改變(黃迺毓,2001)。所以,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親 子互動之理論基礎。. 貳、親子互動對發展影響的相關理論. 親子互動與個人發展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蔡春美等人,2011)。親子互動關係建 立在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態度、子女對父母的依附關係,及親子間愛—憎、接受—拒絕、 自主—控制等行為及情感的交互作用(曹常仁,2010)。由於家庭成員年齡的不同,價 值觀及行為態度也會有所差異,因此,父母必須隨著孩子發展階段調整親子互動方式, 以滿足父母與子女的個別需求(陳寧容等人,2008)。由此觀之,親子互動對人類之發 展有深遠的影響,因此以下將針對:班杜拉~~社會學習論、維高斯基~~社會文化論、布 朗菲布列納~~生態系統論、杜佛~~家庭生活週期論等相關理論,闡述人類發展過程中親 子互動的微妙關係。. 一、 社會學習論 班杜拉(Albert Bandura)之社會學習論雖是由行為主義理論衍生而來,但班杜拉主 張:人類的學習是透過觀察、模仿、個人與環境交互作用之社會化過程(蔡春美等人, 2011)。班杜拉之社會學習論強調學習之三元取向:個人(person)、行為(behavior)、 環境(environment)三者交互影響,促使個體形成自我體系的建構。而此「自我體系」 的建構是以「自我效能」為核心(黃德祥,2006)。嬰幼兒和環境接觸後,個人的效能. 26.

(39) 感即開始萌芽,當個體對自己的行為表現得到良好的效能預期時,自我效能即產生了; 班杜拉認為,個人自我效能的建立與家庭、同儕、學校、社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廖克 玲,1982)。因此,父母提供良好典範及正確行為模式,以良好的身教、言教示範,得 以幫助子女於觀察、模仿後獲得正向的行為表現。 班杜拉提出了觀察學習的四階段歷程,於下列加以說明(高春申,2001): (一)注意階段 注意階段是指個體在觀察學習時,注意到楷模對象(如父母、老師、同伴)所表現 的行為特徵,並了解該行為的意義。(例如:小女兒看到爸爸媽媽遇到鄰居會親切打招 呼、聊天問候。) (二)保留階段 保留階段是指個體觀察到楷模的行為之後,繼而將觀察所見轉換為表徵性的 心像或表徵性的語言符號,以保留儲存在記憶中。(例如:小女兒將爸爸媽媽和鄰居打 招呼的動作及語言儲存記憶。) (三)再生階段 再生階段是指個體對楷模的行為表現觀察過後,納入記憶,再根據記憶訊息將楷模 的行為以實際的行動表現出來。 (例如:某日,小女兒出門遇見隔壁阿姨,問候: 「阿姨 好」。) (四)動機階段 動機階段是指個體經由觀察模仿從楷模身上學到了某種行為,但所學的模仿行為是 否具體表現出來,需視個體之意願及動機將學得的行為表現出來。(例如:小女兒在生 活中及同儕團體,會主動打招呼、關懷他人。) 綜觀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論,家庭是學齡前幼兒觀察、模仿學習及建立自我效能的重 要來源,觀察學習的四階段歷程又可幫助家庭之親子互動。本研究之學齡期幼兒正值學 習敏感期,且模仿力強,家庭環境及父母的言行都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尤其是到了五、.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長久的結合體,就是那種與〝自我〞相關的包含

我家的事業是從祖父開始立下基礎的,在父親 的掌管下,業績蒸蒸日上,更上層樓。為了延

,老師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 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 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

要讀書,就是提醒我們要了解和重視前人研究的成果。要有心得,則

鼓勵家長一同參與,每天與孩子互相分 享感恩和快樂的事,建立正面積極的生

她寫道,當我們在生活中最想做的事情也是我們的義務時,最能 感受到 Ikigai 。關於 Ikigai ,感受就是最誠實的,如果我們知道如何

嬌寵溺愛不應該 期望過高可成害 身心健康要涵蓋 應知孩子樂與哀 每天溝通添親愛 孩子有錯耐心改 言教身教一齊來

多跟孩子說故事及看圖書,既可 訓練孩子專注力,又可鼓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