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相關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相關之研究"

Copied!
16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游進年 博士. 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 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相關之研究. 研究生:秦旭琨 撰. 中 華民國 一○三 年六月.

(2)

(3) 誌謝詞 時間倏忽即逝,一晃眼就過了六年。自民國 97 年考進學校行政班後,原本計畫 要在 3 年內完成學位,但理想終究敵不過自己的惰性,論文的產出也就一延再延了, 如今提筆寫這篇謝誌之際,心中更是百感交集。這六年修習的過程中,有徬徨、辛苦, 也有無助的時刻;但慶幸的是,有許多的貴人向我伸出援手,讓我得以度過難關,終 於迎來曙光。謹以此篇謝誌,感謝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貴人們。 首先,感謝我敬愛的導師,也是我的指導教授-游進年老師,特別為了像我這樣 的迷途羔羊成立了「催游門」讀書會,透過同儕團體的力量,督促著自己勉力完成論 文。不僅如此,游老師還在百忙之餘,特別空出時間來指導、修正論文;在老師嚴謹 的指導下,這本論文終於在修業期限前完成了。 其次感謝我的口試委員-黃乃熒老師、蔡進雄主任,在公務繁重之際還能撥冗為 資質駑鈍的我指出論文中的謬誤,並給予具體的建議,讓這本論文能更臻完備。 感謝我的小組夥伴-銘樹主任、宗憲主任,每次在丹堤咖啡的小組討論,是我撰 寫論文過程中最美好、最充實的記憶。若是沒有你們的督促、鼓勵,我可能無法順利 完成論文。更要感謝那些協助發放、填寫問卷的師長們,因為您們的幫忙,讓問卷資 料得以充實,論文可以順利完成。 最後,感謝我最愛的妻子,因為你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能全心全力地完成這項 艱鉅的任務。每當讀書會結束後,拖著疲累的身軀,打開房門之時,看見你和兒子熟 睡的臉龐,還帶著淺淺的微笑,身體的勞累頓時全消,讓我能再鼓起與論文奮鬥的勇 氣。無限的感激,難用言語表達,只想跟你說句:「有你真好!」。 謹以此本論文獻給我最懷念的父親,感謝有您的栽培,才有今日的我。. 秦旭琨. 謹誌. 2013 年 6 月 26 日寫於士林. i.

(4) ii.

(5) 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相關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及職業倦怠之現況,瞭解不同背景 之導師知覺的工作壓力及對職業倦怠的感受程度差異情形,並探討兩者之間之相關 性,以及分析工作壓力對職業倦怠之預測力,最後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 供教育行政單位、學校、國中導師及未來研究參考,以提昇國中導師工作之績效。 本研究係以臺北市市立國民中學教師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臺 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抽樣調查,共發 39 所學校 780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 617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 79.10%。接以描 述性統計、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 進行資料分析,並獲得以下結論: 壹、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知覺工作壓力為中等程度;工作壓力大多傾向「工作負 荷」及「學生行為」。 貳、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職業倦怠感受為中等程度;其中以「情緒耗竭」感受較 高。 參、臺北市國民中學男性、30 歲(含)以下、未婚、任教年資在 11~20 年、班 級數 24 班以下之導師知覺工作壓力程度較高。 肆、臺北市國民中學 30 歲以下導師之職業倦怠感受程度較高。 伍、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知覺工作壓力愈大,其職業倦怠感受愈高。 陸、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對職業倦怠具預測力;其中以「學生行為」最 能有效預測導師職業倦怠感受程度。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單位、學校、國中導師及未 來研究參考。 關鍵字:導師、工作壓力、職業倦怠. iii.

(6) iv.

(7)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Burnout for Homeroom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Abstract This research was to study the homeroom teachers’ job stress and burnout nowadays;the difference of teachers’ sense of job stress and burnout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burnout,and the prediction for burnout resulting from job stress were talked about in this reserch. The homeroom teacher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were the matrix.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apitalizied on; a sampling survey was applied by means of the questionnaire made by the researcher.617pieces of questionnaires were effective among the 780 pieces issued to 39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was 79.10%. Descriptive statistics,t-test,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and Simultaneou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data and to draw the conclusion as the following: 1.The junior high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sense of job stress was medium in Taipei City;their job stress mostly results from loading of jobs and students’ behavior. 2.The junior high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sense of burnout is medium in Taipei City and their emotional exhaustion was comparatively higher. 3.The male and single junior high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in Taipei City,whose age was below thirty,who possess eleven to twenty teaching experiences,and who teach in school with less than twenty-four classes,borne higher sense of job stress. 4.The junior high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in Taipei City,aged below thirty,carried higher sense of burnout. 5.The junior high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suffering from higher. v.

(8) sense of job stress encountered higher sense of burnout. 6.The prediction for burnout caused by job stress shows a positive result;students’ behavior can most precisely predicted homeroom teachers’ sense of burnout. Finally,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some pieces of suggestion were offered to the anthorities concerned,schools,junior high school homeroom teachers and future studies.. Key Words:Homeroom teacher. Job stress. Burnout.. vi.

(9) 目次 誌謝詞…………………………………..…………………..……………………... vi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 .....................................................................................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教師工作壓力之意涵及其相關研究 ........................................................... 11 第二節 教師職業倦怠之意涵及其相關研究 ........................................................... 37 第三節 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 ............................................... 5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5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5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60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6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6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69 第一節 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現況分析與討論 ............. 69 第二節. 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背景導師知覺工作壓力之差異分析與討論 ......... 76. 第三節. 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背景導師對職業倦怠感受之差異分析與討論 ..... 86. 第四節. 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相關分析與預測力分析 .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3 第一節 結論 ............................................................................................................. 103 第二節 建議 ............................................................................................................. 104 參考文獻 ........................................................................................................................... 109 壹、中文部份 ........................................................................................................... 109 貳、英文部分 ........................................................................................................... 113 附錄 ................................................................................................................................... 116 vii.

(10) 附錄一. 內容效度問卷 ........................................................................................... 116. 附錄二. 內容效度問卷審查結果 ........................................................................... 125. 附錄三. 預試問卷 ................................................................................................... 140. 附錄四. 正式問卷 ................................................................................................... 144. viii.

(11) 表次 表 2-1. 國內外學者「教師工作壓力」定義彙整表………………………………. 15. 表2-2. 近10年國內學者針對教師工作壓力來源彙整..………….....……………. 22. 表 2-3.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彙整比較表……………………..……………………. 25. 表 2-4. 近 10 年國內教師工作壓力相關研究彙整………….……………………. 27. 表 2-5. 國內學者「教師職業倦怠」定義彙整表……………….………..….….... 39. 表 2-6. 近 10 年國內教師職業倦怠相關研究彙整……………………..…………. 45. 表 2-7. 近 10 年國內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相關研究彙整…………………. 53. 表 3-1. 母群體分層抽樣比例………….…………………………………………... 59. 表 3-2. 協助建立內容效度之專家學者名單……………………………….……... 62. 表 3-3. 「導師工作壓力」分量表之效度分析結果摘要表………………………. 62. 表 3-4. 「導師職業倦怠」分量表之效度分析結果摘要表………………………. 63. 表 3-5. 預試問卷因素分析及刪題對照表………………………………..………. 63. 表 3-6. 「導師工作壓力」分量表之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 66. 表 3-7. 「導師職業倦怠」分量表之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 66. 表 3-8. 正式問卷基本資料之次數分配表………………………………………... 67. 表 4-1. 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知覺工作壓力現況分析表…………………..……. 70. 表 4-2. 工作負荷向度分析表………………………………….. ………….……... 71. 表 4-3. 人際關係向度分析表………………………………….. …………….…... 71. 表 4-4. 專業知能向度分析表………………………………….. ………….……... 72. 表 4-5. 學生行為向度分析表………………………………….. ………….……... 72. 表 4-6. 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對職業倦怠感受之現況分析表…………………... 73. 表 4-7. 情緒耗竭向度分析表…………………………….…….. ………………... 74. 表 4-8. 去人性化向度分析表………………………………….. …………..……... 74. 表 4-9. 缺乏個人成就感向度分析表……………………….….. ………………... 75. 表 4-10 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性別導師知覺工作壓力之考驗分析摘要表... ..….. 77. 表 4-11 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年齡導師知覺工作壓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8. 表 4-12 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婚姻導師知覺工作壓力之考驗分析摘要表…….... 79. 表 4-13 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學歷導師知覺工作壓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0. 表 4-14 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任教年資導師知覺工作壓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表 4-15 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學校規模導師知覺工作壓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 81. 表.….. ….…………………………………………………………….……. 表 4-16 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背景導師知覺導師知覺工作壓力之差異分析摘. 82. 要表.….. ….………………………………………………………………... 83. ix.

(12) 表次 表 4-17 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性別導師對職業倦怠感受之考驗分析摘要 表.….. ….…………………………………………………………….……. 表 4-18 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年齡導師對職業倦怠感受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87. 表.….. ….…………………………………………………………….……. 表 4-19 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婚姻狀況導師對職業倦怠感受之考驗分析摘要. 88. 表.….. ….…………………………………………………………….……. 表 4-20 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學歷導師對職業倦怠感受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89. 表.….. ….…………………………………………………………….……. 表 4-21 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任教年資導師對職業倦怠感受之變異數分析摘. 90. 要.….. ….………………………………………………………………... 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學校規模導師對職業倦怠感受之變異數分析摘. 91. 要.….. ….…………………………………………………………….…. 表 4-23 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背景導師對職業倦怠感受之差異分析摘要. 92. 表. …………………………………………………………………….…. 表 4-24 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導師職業倦怠之積差相關矩陣摘要. 93. 表.….. ….……………………………………………..……………….… 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各向度對導師職業倦怠整體之多元迴 表 4-25 ….. 95. 歸分析表………………………………………………..………..….…... 表 4-26 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導師工作壓力各向度對導師職業倦怠整體之多. 98. 元迴歸分析表....………………………………..……………..………… 表 4-27 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導師工作壓力各向度對「去人性化」之多元迴. 98. 歸分析表. ……………………………………………………………..… 表 4-28 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導師工作壓力各向度對「缺乏個人成就感」之. 99. 多元迴歸分析表………………………………………………………. .. 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導師工作壓力各向度對職業倦怠整體及各向度 表 4-29 例………….…………………………………………... 100. 之迴歸分析表.. .………………………………….……………….……... 101. 表4-22. x.

(13) 圖次 圖 1-1 研究步驟圖……………………………………………………..….……… 圖 2-1 壓力的刺激型定義………………………………………………...……… 圖 2-2 壓力的反應型定義………………………………………………..….…… 圖 2-3 壓力的互動型定義………………………………………………..….…… 圖 2-4 Kyriacou 和 Sutcliffe(1978)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圖 2-5 Moracco & Mcfadden (1982)工作壓力模式…………………………… 圖 2-6 Tellenback,Brenner 和 Lofgren(1983)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8 12 13 14 19 20 21. 圖 2-7 Iwanicki 的教師職業倦怠的負向壓力來源………………………..…..… 圖 2-8Harrison 的社會能力模式………………………...……………………..… 圖 3-1 研究架構圖……………………………………………………………....…. 40 42 57. xi.

(14) xii.

(15) 第一章 緒論 長久以來,國民中學導師被部分教育工作者視為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因為國中階 段學生性格發展正處於青少年狂飆期,程度差異懸殊,情緒頗易浮動。如何幫助國中 學生走過這一段人生關鍵的路程,能夠了解自己、發揮潛能,成為人格健全的國民, 此為國中導師責無旁貸的任務。Froebel曾經說過:「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 以國中學生而言,他們的榜樣就是在學校生活中,與之朝夕相處的導師。換言之,導 師為影響學生的關鍵人物,身兼「經師」與「人師」兩個角色,其工作壓力不可小覷。 因此,瞭解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的現況與職業倦怠的程度,並提出具體建議,供教 育主管機關參考為本研究的宗旨。 本章共分成四小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第二節對研究問題與重要 名詞加以界定闡釋,第三節敘明研究方法與步驟,第四節陳述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俗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以身作則,負起 「身教」的責任;其中以導師與學生的關係最為密切,影響最為深遠。在國中階段, 國中學生的身心發展可塑性大,挑戰性更高,導師的責任也就更加地沉重。臺北市為 首善之都,與教育相關的活動、評鑑辦理頻繁,加上學生人數多,家長社經背景高, 種種因素可能造成身處第一線的導師工作量增加,工作壓力過大,進而產生職業倦怠 的感覺。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臺北市立國民中學導師所感受到的工作壓力及職業倦 怠程度,期望能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單位參考。本節旨在說 明本研究的動機與目的,茲分述如下。 壹、研究動機 本研究旨在探究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所感受到的工作壓力及職業倦怠程度,其研 究動機如下。 一、在教育改革及社會型態變遷的浪潮下,國中導師面臨諸多工作壓力 近年來,教育改革的浪潮不斷衝擊著教育環境,但國家教育政策不穩定,朝令夕 1.

(16) 改。教師必須面對一連串的教改措施,在有限的資源下,落實適性化與個別化的教學 方式,還需要自行編擬課程、負責多元評量、呈送教學成果與填寫報表,同時還須面 對上級單位的督導與考核以及學生家長的關切等。身為教育第一線的導師更是首當其 衝,工作複雜,角色多元,又經常同時辦理多項工作,日久常造成身心俱疲,甚至懼 怕擔任導師,其所遭受的工作壓力(stress)不言可喻。 依教育部於2010年公布的資料,少子化已大舉衝擊國中小;99學年度起,全國的 國中小將因新生大減五萬多人,減班一千三百六十四班。當前社會少子化的結果,每 一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在一些與教育相關的新聞事件中,會發現許多學生家長對於 自己的兒女更加保護,相形之下教師們面對學生以及家長時更須戰戰兢兢,要是不小 心碰了家長們的心肝寶貝,不外乎召開記者會、找民意代表到學校理論。上述雖是個 案,但也反映出當前教育的境況,就是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只要送到學校,導師的就得 隨時照顧著,不得有任何的閃失。學生在校表現好,那是學生資質優異;學生成績差, 就是導師的責任。甚至許多父母會將子女是否考上理想學校,歸咎於導師;學生、家 長對教育認知的落差,更是增加了導師的壓力。 當前社會型態的變化迅速,失業率攀升,離婚率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出現 許多來自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和外籍配偶,及家庭經濟生活困頓所衍生出來的種種教 育問題。身為國民中學導師,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得付出更大的心力,去協助、輔導 班級的學生,同時也會承受更多的壓力。再加上現在資訊的發達,大眾媒體的傳播與 渲染,學生只要在學校或是在校外行為失當,眾多的批評便不分青紅皂白,一股腦兒 便指向教育出了問題、導師未盡師道等。也因著資訊的發達,學生獲取知識的管道已 不侷限在學校內,教師要就過去所學教現在的學生去適應未來的社會,但因知識的大 量擴增及知識半衰期的急遽縮短,教師所面對的衝擊是空前的。現今媒體對學生的影 響力早已凌駕於學校的教師,教師的社會地位大不如前;教師過去的權威地位不復存 在,而壓力也不斷源源而來,此種感覺身處教育現場第一線的導師感受更為強烈。研 究者目前身兼導師一職,迫切地想瞭解導師的工作壓力之現況。 二、國民中學導師承受的工作壓力無法調適時,容易影響工作表現 壓力一直是心理及社會學者關心且致力探討的主題;生活在忙碌、多變、高度競 爭的現代社會裡,壓力似乎是如影隨形的。諸如考試的壓力、工作上的壓力、經濟的 壓力、人際關係的壓力、生病與死別的壓力等,它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 2.

(17) 分。他對個人有積極與消極的影響,適度的壓力,可促使自己的動機、能力與潛能得 以激發成長,但若壓力過大,則易導致不良的後果,呈現負面的工作表現(柳敏秀, 2004)。英國倫敦泰晤士報曾針對一百零四種不同行業做了一個壓力的調查,發現壓 力最大的前十種行業,依序是獄卒、警察、社工人員、教師、救護車人員、護理人員、 醫師、消防隊員、牙醫及礦工(周勵志,2003)。2005年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向全 港1312所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發出問卷,依據職業耗竭的癥狀向教師進行調查,結果顯 示,在2004學年度,有28%的教師「經常」出現五項或以上的耗竭癥狀,包括:身體 疲乏、緊張、肌肉緊張及酸痛、沮喪/抑鬱、睡眠癥狀和頭痛。國內金車教育基金會 (2005)的問卷調查顯示,五成二的中小學教師憂鬱指數偏高,六成五老師壓力指數 偏高。長久以來,社會大眾總是把教育的重擔推到教師身上,以高標準的角度來審視 教師。近十年來除了教改的聲浪外,軍公教的18%優惠存款、軍公教是否繳稅、教師 退休年金計算的問題,再加上之前教育部委託家長團體研訂「教師工作守則」引發的 爭議,都讓教師承受了教育環境之外的壓力。教師最重要的工作,不只在於傳道、授 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培養自信、樂觀、獨立思考的學子。當教師的壓力越來越高, 學生又如何能樂觀開朗的學習。 一般認為壓力可能導致挫折與焦慮、情緒耗竭、工作不滿足等情形,嚴重時可能 導致心因性的疾病,如頭疼、胃不舒服、高血壓與心臟疾病等問題。國內研究也指出, 若個人長期暴露在壓力下,將會導致個人表現退縮或不願投身工作,進而導致生理、 情緒及態度等方面的耗竭,終而導致對工作場合反感、對學生態度冷漠、工作品質的 降低。一般而言,若是教師工作上承受的壓力無法有效的調適,將影響工作表現,於 身心健康上,甚至形成職業倦怠(burnout)(吳宗立,1996)。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 後,校園內曾掀起一股 「擠退」的風潮。教師擠退,可能使學校教師菁英消失殆盡, 使教學品質低落;教師想退而不能退,在校園中將影響教師的士氣,使教學成效大打 折扣。時至今日,教師的工作壓力仍未見紓解,讓教師對這份教學工作畏懼、疏離進 而產生倦怠,最終受害最深的還是學生。因此,研究者想進一步了解在教育資源最豐 富的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在承受工作壓力後,其職業倦怠感受為何? 三、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相對較少 近年來國內探討教育專業人員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研究頗多,研究者在國家圖 書館博碩士論文系統搜尋,以「工作壓力」為題之論文共有2202篇;以「職業倦怠」. 3.

(18) 為題之論文共有152篇;若以「壓力」及「倦怠」為題的論文共有234篇,以教育人員 為研究對象的相關論文共計93篇。再行細分,其中以國中教育人員為研究對象的相關 論文共計有33篇,但大多是針對學校行政人員、體育教師及輔導老師,關於國中導師 的相關研究計有「國中導師專業倦怠與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調適的相關研究」 (單小琳, 1987) 、 「國民中學組織結構、導師角色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 (張榮宗,2002)、 「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呂幸珠,2007),共 有3篇。綜上,國內研究工作壓力及職業倦怠的論文數量頗多,但針對國中導師為研 究對象的論文卻寥寥可數,因此,研究者身為國民中學導師,希望經由本研究能對臺 北市市立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作深入的研究分析,並歸納研究結 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單位首長、校長及導師參考,以提昇國中導師工作 之績效。 四、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關係引發研究者興趣 一般而言,國中導師的工作主要是包含輔導學生課業及生活常規、了解學生個別 差異、輔導生涯規劃、處理班級事務、指導學生參加各項競賽、批閱學生聯絡簿、考 評學生日常表現成績、實施親師座談會,與家長聯繫,處理學生請假、偶發事件及違 規問題等;除此之外,還有導師本身的教學工作、課程研發等事項,工作可說是繁雜 且沉重。 研究者自進入教職後,先後擔任導師、衛生組長、註冊組長、專任教師等職務, 目前又回歸導師的職務。在學校環境中,發現導師與其他職務的教師相比,每日除了 例行的課務外,處理最多的就是與班級學生相關的事務;從早自習開始直到學生放 學,有時晚上還要透過電話與家長聯繫、溝通。每每見到專任教師在放學鐘聲響後, 踏著輕快的步伐離開學校,而留下導師為班級事務忙碌的身影;私下詢問導師總像是 有吐不完的苦水,紓解不完的壓力。部分導師面對工作壓力時,會以逃避、放任的態 度來面對;當然,也會有一些深具教育熱忱的導師,依然孜孜矻矻地進行班級經營並 樂在其中。故此,研究者欲藉此研究了解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知覺工作壓力為何﹖其 所感受職業倦怠感為何﹖ 貳、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市立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 怠的關係,希望研究結果能夠提供教育主管機關及學校參考。本研究欲達成之目的如 4.

(19) 下: 一、了解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的現況。 二、了解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職業倦怠的現況。 三、探討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背景導師知覺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 四、探究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背景導師感受職業倦怠的差異情形。 五、探討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知覺工作壓力和的職業倦怠的關係。 六、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主管機關與學校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 本節依據研究目的提出以下待探究的問題,並將與本研究相關之重要名詞加以界 定及解釋。 壹、研究問題 為達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討下列有關問題: 一、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所知覺的工作壓力情形為何? 二、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所感受的職業倦怠程度為何? 三、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背景導師所知覺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為何? 四、臺北市國民中學不同背景導師所感受職業倦怠的差異情形為何? 五、臺北市市立國民中學導師所知覺工作壓力和所感受職業倦怠之相關情形為何? 貳、名詞釋義 本研究所探討幾個重要名詞,釋義如下: 一、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 本研究對象所稱國民中學導師係指以臺北市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兼任導師 者,並為學校行政上分配以負責班級事務處理及學生之引領輔導者,其工作角色 除此之外,尚具教學、課程研發之任務。 二、教師工作壓力 教師工作壓力係指教師與教學環境的互動過程中,當教師面對來自外在環境 (包含教學、行政、同事、家長、學生)的刺激感到無法適應或自覺自我能力無 法負荷時,致使生理出現疾病的徵象,或心理出現挫折、緊張及焦慮感等不安的 5.

(20) 反應。本研究將教師工作壓力歸納為工作負荷、人際關係、專業知能、學生行為 等四個向度,茲分別敘述如下: (一)工作負荷:工作負荷是指教師因其工作特性在教學、輔導、行政業務等 工作份量或工作時間方面所感受到的壓力程度。 (二)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是指教師在工作環境中,與他人互動之各種關係, 包括行政人員、同事、家長及社區人士互動時所感受到的壓力程度。 (三)專業知能:專業知能是指教師對於教學上所要求的知識、技能所感受到 的壓力程度。其包含了進修、專業發展評鑑、學習社群等。 (四)學生行為:學生行為是指教師面對學生不當的學習態度、學業表現或學 生紀律等所感受到的壓力程度。 本研究參考國內外有關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文獻,編製「臺北市國民中學導 師工作壓力調查問卷」,將教師工作壓力歸納成「工作負荷」、「人際關係」、 「專業知能」、「學生行為」等四個向度,以各向度得分代表各向度表現程度, 並以各向度總分代表導師工作壓力的知覺程度,亦即得分越高,代表導師知覺工 作壓力程度越大。 三、教師職業倦怠 教師職業倦怠係指教師在教學環境情境中無法適當因應人事物的變化,承受 過度的壓力及挫折,產生對教學工作厭倦、缺乏成就感、身心耗竭的負面感受。 本研究將職業倦怠分為三個向度,茲分別敘述如下: (一)情緒耗竭:指工作者在工作時經常感覺生理及心理的疲憊,情感上有被 壓榨殆盡而出現情緒上有長期枯竭的感覺,而無法再貢獻自己的心力。 (二)去人性化:指工作者對人產生冷漠,暴躁或易怒的現象,將人視為物品, 表現出無情冷淡的情緒;以消極的態度面對周遭的人。 (三)個人成就感低落:指與他人互動的工作過程中,趨向於用負面態度來衡 量自己與工作對象的關係,不滿意於自己的工作,感覺沮喪,士氣低落、 從工作中退縮、降低生產力、無法適當的因應、缺乏個人成就感。 本研究參考國內外有關教師職業倦怠之研究文獻,編製「臺北市國民中學導 師職業倦怠調查問卷」,將教師職業倦怠歸納成「情緒耗竭」、「去人性化」、 「個人成就感低落」等三個向度,以各向度得分代表各向度表現程度,並以各向 度總分代表導師職業倦怠的知覺程度,亦即得分越高,代表導師知覺職業倦怠程 6.

(21) 度越大。.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節依據上節之研究問題,提出以下採用之研究方法,並將本研究預計實施之各 重要步驟加以說明。 壹、研究方法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先以文獻分析來探討與本研究有相關 的理論與研究,以作為研究架構及問卷設計的基礎。而問卷調查法則用來蒐集資料, 以了解現今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的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關係。 貳、研究步驟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確認研究問題 研究者從相關領域著手,經過分析探討後,將研究題目確定為「臺北市國民中學 導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相關之研究」。 二、蒐集相關文獻 蒐集閱讀有關的文獻,確定研究內容,以作為本研究的理論架構與編製問卷的參 考。 三、選擇並編製調查問卷 與國中校長、主任、資深導師及指導教授討論及學者專家指正後,編成預試問卷。 四、進行預試問卷施測 進行預試問卷施測以及分析和修正的工作,經指導教授同意之後,確定問卷的型 式和內容,以便進行正式問卷的印製。 五、正式問卷施測 正式問卷付梓後,寄發正式問卷與施測對象,並隨問卷附上回郵信封,以提高問 卷回收率。經過二週後對於未回收之學校以電話追蹤再行催收,至回收期限,登 錄並統計回收,依臺北市各國中名稱詳列,再確認發出份數與收回份數及可用份 數。 六、資料處理 本研究將所蒐集回來的資料編碼登錄電腦後,然後依研究目的,加以整理,並藉 7.

(22) 由社會科學統計套裝軟體(SPSS 21.0 for Windows),進行所需之統計分析工作, 以驗證各研究假設。 七、撰寫論文 根據分析所得的結果,作成結論與建議,提出最後的研究報告。. 確認研究問題. ↓ 蒐集相關文獻. ↓ 選擇並編製調查問卷. ↓ 進行預試問卷施測. ↓ 正式問卷施測. ↓ 資料處理. ↓ 撰寫論文. 圖1-1. 研究步驟圖.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的主題為「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相關之研究」,依據 上述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將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分述如下: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範圍係以臺北市市立國民中學為研究範圍。包含臺北市公立國中70所 8.

(23) 〈公立國中59所、完全中學11所,不包含國立學校〉。本研究以臺北市市立國民中學 現任之導師為問卷調查對象;依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02學年度教育統計資料顯示,市 立國中普通班班級數共2503班,即本研究母群數共有2503人。 貳、研究限制 因主、客觀之條件,本研究受到一些研究上的限制,茲分述於下: 一、研究範圍:本研究的研究範圍僅限於臺北市市立國民中學,因此研究結果的解釋 與推論會有地區性的限制。 二、研究對象:本研究係以102學年度臺北市市立國民中學教師為研究對象,因母群 (導師)每學年更替的不同,因此研究結果的解釋與推論會有其限制。. 9.

(24) 10.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相關性。經研究者蒐 集相關文獻資料,透過文獻分析並綜合歸納後,將與研究相關的內容分為三節,第一 節教師工作壓力之意涵及其相關研究;第二節教師職業倦怠之意涵及其相關研究;第 三節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教師工作壓力之意涵及其相關研究 本節主要探討教師工作壓力的意涵及其相關研究,首先敘明教師工作壓力的意 義,其次探究教師工作壓力的理論模式,最後探討教師工作壓力的相關研究,並將各 學者所做的相關研究作一歸納統整分析。 壹、教師工作壓力的意義 一、壓力的概念 壓力原為物理學、工程學上的專用術語,意指「單位面積上所受的力」。Selye (1956)最先將其引入社會科學領域,並將其定義為:身體為滿足其自身需求所所產 生的一種非特定之反應。自此「壓力」一詞就逐漸成為生物學、心理學、醫學、社會 學等學術領域的重要概念,而在日常生活上也常被廣泛使用,如生活壓力、考試壓力、 升學壓力、財務壓力、工作壓力…等。 關於壓力的定義,因學者研究的觀點不同,所認定的定義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 對壓力的研究可分成三種取向,茲分述如下: (一)刺激取向 採此一取向觀點的學者,如:Everly和Rosenfeld(1981)認為壓力是個人對環境 中的要求,限制與機會所產生的主觀知覺,進而發生的正向或負向反應。 Steers(1988)指出壓力是個體對環境特質之威脅狀態時所產生的反應。 Robbin.s.(2003)認為壓力是一種動態的條件,當人面對機會、強迫或需求時, 個人知覺其結果不確定且重要的。. 11.

(26) 國內學者周立勳(1986)認為壓力是個體面對外界的要求或特定事件之刺激時身 心適應反應。 張春興(1992)指出壓力是指個體生理或心理上感受到威脅時的一種緊張狀態, 此種緊張狀態使個人在情緒上產生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感受。 郭耀輝(2004)認為個人與外在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受到外界刺激或內在需求的 影響,心理上生理上產生緊張或受到威脅等反應,必須重新調適的現象。 綜合上述,採刺激取向觀點的學者多認為壓力是由於外在的壓力源所引起的。壓 力源通常是指事件的刺激,如環境的重大改變、影響個人生活的重大事件、日常生活 的困擾問題等。壓力源若超過個人的容忍度,使人產生不舒適的感受,而產生生理或 心理的緊張狀態,就是壓力,如圖2-1所示。 環境. 個人. 壓力. 壓力下的行為反應. 刺激. 圖 2-1 壓力的刺激型定義 資料來源:邱美華、董華欣(1997)。生涯發展與輔導,頁409。. (二)反應取向 Selye(1956)以壓力源代表刺激,以壓力代表反應,將個體承受刺激的反應歷 程稱為「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ion Syndrome,簡稱G.A.S.),此反應歷 程分為三階段:(1)警覺反應期(the stage of alarm reaction):個體知覺外在環境刺 激之下,所採取自發性反應,如心跳加快、血壓上升等。(2)抗拒期(the stage of resistance):個體若能夠有效的適應或面對壓力,身心便能回復正常狀態;若個體持 續處在壓力環璄下,則抗拒期便會出現。(3)耗竭期(the stage of exhaustion):在 個體適應力有限情況下,若無法減輕壓力,將導致個體身心耗竭。如圖2-2所示。. 12.

(27) 環境. 個人 壓力. 壓力源. 1.生理的狀態反應 2.心理的狀態反應 3.行為的狀態反應. 刺激. 反應. 圖 2-2 壓力的反應型定義 資料來源:邱美華、董華欣(1997)。生涯發展與輔導,頁410。 參考歷年來採反應取向的壓力研究,如:Selye(1956)認為壓力是指身體為滿 足其自身需求所所產生的一種非特定之反應。 Holmes 和Rahe(1967)認為壓力是遇到外在事件而失去生活平衡時,個體為恢 復原來的適應狀況所需花費的精神和體力總量,亦即視壓力為生活情境的變動。 Dunhanm(1980)認為壓力是個人無法承受本身所能負荷之長期的、漸增的或新 的壓力而產生的一種行為的、情緒的、精神的或生理的反應之過程。 陳怡臻(2006)認為個人對外界變化或要求的反應,意味者凡事隨時都在變化, 影響了生理、心理、行為及態度等反應。 簡淑慧(2010)認為壓力是個體面對來自外界具威脅刺激,經由主觀認知後,所 產生之生理、心理或肢體的反應。 綜合上述,採此一取向觀點的學者多將壓力視為一種反應,著重在個體面臨威脅 後所引發的生理、心理及行為的反應。. (三)互動取向 互動取向的說法統整了刺激取向及反應取向的論述,說明個人對所處情境的了 解,個人的特殊反應與因應壓力的重要性,且強調個體知覺的重要性(陳慶寧,2011) 。 參考歷年來採互動取向的壓力研究,如:Ivancevich和 Mattson(1980)認為壓 力的產生是因外在環境事件對個體產生特殊生理或心理的要求所造成的結果,而且這 種反應是以個人的特質和心理歷程為中介。 Martin 和Schermentharm(1983)認為壓力是個人對於人與環境配合中的要求, 限制及機會所產生的主觀和知覺而發生的正向或負向的反應狀態。 13.

(28) Lazarus和Folkman(1984)認為壓力是反應環境與個體互動中的特殊關係,個體 對於環境需要的負荷超過身心適應的程度。 Greenberg(1996)認為壓力是壓力因子和壓力反應的結合,沒有同時具備這兩 種成分就不算是壓力。 江鴻鈞(1995)認為壓力不外是個人生理和心理反應的一種刺激,更是個人與環 境交互作用的結果。 程一民(1996)認為當個體面對刺激事件時,個人評估此一關係對他造成負荷或 個人資源無法應付,且為及個人福祉時身心健康的反應,此反應以個人特質、經驗與 認知歷程為媒介。 黃義良(1999)認為當個體對週遭環境的改變或要求,知覺到具有威脅性、壓迫 性,經由個人特質或心理為中介歷程後,內心所產生消極與負面的感覺。 陳青勇(2001)認為壓力是個人與環互動的產物,惟個體感受到威脅時,所引起 生理與心理的變化。 陳蓮妃(2003)認為壓力是個體生存於環境之中,隨時接受環境的刺激,對環境 作反應,而個體認知與壓力經驗的不同,決定壓力的程度與存在與否。 何信煒(2005)認為個體於環境刺激與反應之間的交互作用結果;當個體所處的 環境中出現具有威脅性的刺激,經評估後,個體認定其目前能力和先備經驗無法克服 該刺激時,所產生之焦慮感,即為壓力。 郭浚經(2008)認為壓力是在與環境互動的情境下,對於這環境所需面對的人、 事、物,其所造成任何內、外在對於環境與認知所感受到的刺激,而產生的焦慮、不 安、壓迫、不悅、急躁、逃避等之個人特殊生理與心理的反應結果。 陳慶寧(2012)認為當個體面對內在心理與外在環境壓力源時,由於個人處理及 調適能力無法應變,而致身體出現疾病或心理上的挫折與焦慮等不舒服的反應。 綜合上述,採此一取向觀點的學者認為壓力為個人面對環境刺激時,個人與外在 環境所產生的交互作用的結果,彼此相互影響,交互作用,致使個體產生反應,如圖 2-3所示。. 14.

(29) 外界環境. 個人. 刺激. 個別差異. 反應. 1.身高、體重、外表 2.生理結構. 壓力. 3.性格. 圖2-3 壓力的互動型定義 資料來源:邱美華、董華欣(1997)。生涯發展與輔導,頁410。. 綜合以上各家學者對「壓力」的看法,可知壓力的產生具複雜性。以刺激取向而 言,將壓力視為自變項,而反應為依變項;即指外來的壓力會造成個人的壓力反應或 緊張。以反應取向而言,將壓力源視為自變項,而壓力為依變項,即指壓力是有害環 境的反應型式。以互動取向而言,將壓力為中介變項,壓力係來自於個人與環境之間 動態交流系統的一部分,主要強調的是個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研究者認為壓力係指 個體與環境的互動過程中,當個體面對來自外在環境的刺激感到無法適應時,致使生 理出現疾病的徵象,或心理出現挫折、緊張及焦慮感等不安的反應。. 二、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典範,必須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及情緒表現,在行為方面 的反應必須謹言慎行。教師工作壓力,係指教師在教學環境中所產生的壓力反應,此 種壓力將引致教師若干心理及生理反應,甚至造成身心俱疲的工作現象。以下係研究 者就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的重要定義,蒐集整理後,彙整於表2-1, 表2-1 國內外學者「教師工作壓力」定義彙整表 年代. 國內外學者. 1982. Moracco 和 Mcfadden. 1985. Litt 和 Turk. 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教師的工作和教師知覺工作的要求威脅其自尊和幸福,用以 維持穩定狀態的因應機轉等方面,引發心理定狀態的改變以 及生理的變化。 當老師的生活受到威脅時,在其能力範圍內無法解決的問題 而產生的負面不愉快情緒與困擾的感受。 15.

(30) 表 2-1 國內外學者「教師工作壓力」定義彙整表(續) 年代. 國內外學者. 1995. Pithers. 1997. McCormick. 2000. Dorsch 和 Eaton. 2001. Kyriacou. 1985. 蔡先口. 1996. 程一民. 2000. 郭峰偉. 2002. 吳明順. 2004. 郭耀輝. 2006. 李碧瑤. 2006. 李樑吉. 2006. 王思蒨. 2007. 呂幸珠. 2008. 呂美玲. 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教師工作壓力根源於環境與個人因素,即教師壓力之產生, 來自於外在工作要求、本身所參與的角色以及大量 工作與期望等所引發的負面效應。 教師於工作時,察覺到個人資源不足以因應外在要求,而產 生的負面情緒。 教師工作情境中,若個體處於高度工作要求伴隨低度工作控 制的情況下,將會引發壓力經驗的形成以及疾病危險性的增 加;而當個體處於高工作要求伴隨高度控制的情況下,則會 有更積極的工作表現。 教師工作壓力是教師在工作中所經歷到不愉快和負面的情 緒,像是緊張、生氣、沮喪和挫折。 教師工作壓力即為教師之職業壓力,是教師因職務上所賦予 之要求、期許和職責,所感受到的壓力。 教師工作壓力係指教師在學校工作中,與人、事、物互動過 程中所產生的負面情感,這些負面情感限於個人知覺,包括 情緒與行為層面。 教師在和學校情境的互動中,在教學、行政、以及學生和家 長及同事的關係方面所產生個人無法適應的情感。 國民中學主任的工作壓力,主要是基於角色、職務推展行政 工作中,在工作負荷、人際處理、決策參與、內在衝突、專 業知能等因素所造成的知覺感受 教師在學校從事教學工作,與外在人、事、物互動的歷程中, 因為工作情境因素、學生因素或個人因素,引發心理不安的 覺知或生理不適的反應,終而形成身心能量匱乏的過程與現 象。 當教師從事學校教學工作,與外在情境互動歷程中,其覺知 工作威脅超過本身能力負荷時,所引發的心理及生理上負面 情感或反應。 教師工作壓力為教師在和學校情境的互動中,在教學、行 政、學生、家長及同事的關係方面所產生個人無法適應而表 現出負向的情感知覺與反應。 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時,個人與教學環境中的人、事、物等 內外在因素之交互作用下所產生的負面生理及心理的反應。 教師在工作情境中,面對個體與外在環境交互作用下,促使 個體有負面情感反應,並產生焦慮不安、壓抑的心理感受。 教師從事教學相關工作時,對於教學、行政工作,與同事及 家長、學生互動的過程以及外在環境變遷,因無法適應而產 生消極、壓迫性的負面情感,並影響其工作表現,造成生理 與心理的不平衡狀態。. 16.

(31) 表 2-1 國內外學者「教師工作壓力」定義彙整表(續) 年代. 國內外學者. 2008. 林克泓. 2009. 張健群. 2009. 林家鈺. 2009. 林佑吉. 2009. 李翠英. 2010. 陳昭宇. 2010. 宋志彥. 2010. 陳宥均. 2012. 陳慶寧. 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教師在其從事兼任行政工作時,個人對其工作情境的變化, 因其個人人格特質、專業知能、能力與經驗無法有效應付有 威脅性的工作情境時,而導致產生生理及心理上的一種被壓 迫的感受或緊張的狀態。 教師個人與環境交互作用後,受到教師個人特質與教師本身 對壓力所能負荷與適應程度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 感受,若是過度負荷而無法調適,則會在身心出現異常狀況。 教師受到自身週遭的工作情境刺激,透過個人認知所產生生 理、心理或行為的緊張反應。 導師從事教學活動及班級經營時,在與學生、家長、同事與 行政配合的互動過程中,因為無法處理或承受超過本身能力 所及之工作量,導致生理、心理產生異常變化,進而影響教 師工作的一種歷程。 教師在工作情境中,其個人特質與工作環境或與工作有關的 人、事、物等產生交互作用後,個人知覺對身心具威脅性、 壓迫性的負面情感或反應。 教師從事教學相關的工作情境中,對於教學、行政工作,與 同事及家長、學生互動的過程以及外在環境變遷,因無法適 應而產生消極、壓迫性的負面情感,並影響其工作表現,造 成生理與心理的不平衡狀態。 學校教師在與工作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個人無法適應,造成 生理與心理的不平衡壓迫,並且產生負面情緒與行為。 教師面對其工作職責、環境、負荷及角色期許,經自我評估 與覺知後認定有威脅並在評估與因應作為交互循環下,個人 對於工作環境的期望及自我要求,產生個體生體上與心理上 負面消極的情緒反應的一種現象。 教師在教學工作的環境中,在教學、行政以及學生和家長、 同事關係等方面,因無法適應而產生消極的情緒或是負面的 感受,並影響其工作表現,造成生理與心理的不平衡狀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以上各家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的看法,部分強調教師角色期盼(蔡先口, 1985;吳明順,2001;陳宥均,2010),部分強調教師個人特質(Moracco和 Mcfadden, 1982;Litt 和 Turk,1985;Mccormick,1997;Kyriacou,2001;林克泓,2008;李 翠英,2009;林家鈺,2009),也有學者強調教師與工作環境的互動(Pithers,1995; Dorsch 和 Eaton,2000;程一民,1996;郭峰偉,1999;郭耀輝,2004;李碧瑤, 2006;李樑吉,2006;王思蒨,2006;呂幸珠,2007;呂美玲,2008;張健群,2009;. 17.

(32) 林佑吉,2009; 陳昭宇,2010;宋志彥,2010;陳慶寧,2012)。由此可知教師工 作壓力的產生是多方面的、是複雜的。研究者認為教師工作壓力係指教師與教學環境 的互動過程中,當教師面對來自外在環境(包含教學、行政、同事、家長、學生)的 刺激感到無法適應或自覺自我能力無法負荷時,致使生理出現疾病的徵象,或心理出 現挫折、緊張及焦慮感等不安的反應。. 貳、教師工作壓力的理論模式 教師工作壓力的理論模式,源自於一般工作壓力的研究,一些學者依據工作壓力 對教師的影響與產生的作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有關教師工作壓力的理論模式 中,以Kyriac和Sutcliffe(1978)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Tellenback、Brenner和Lofgren (1983)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Moracco和Mcfadden(1982)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較 為完整,一般研究者也大多以此三種模式為研究探討依據,以下就三種教師工作壓力 模式分別說明之。 一、 Kyriacou 和 Sutcliffe 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Kyriacou 和Sutcliffe(1978)認為教師的工作壓力是由教師的工作而產生之負向 情感(如生氣、緊張、挫折、情緒耗竭、焦慮或沮喪)的反應症狀;亦即教師的職業 壓力,是教師因職務上所賦予的要求、期許和職責所感受到的壓力。此種壓力是當教 師在面對教學工作時,對工作情境或評估為威脅或有礙工作的表現時所產生的負面情 感反應。Kyriacou 和Sutcliffe認為教師對壓力的感受來自教師知覺環境的需求,教師 工作壓力產生的過程為:可能的壓力源經過教師個人的認知評估後成為實際的壓力 源,如果教師能透過良好的壓力的因應策略,則實際的壓力源程度將可減至最小,就 不會產生教師的壓力,不然教師的壓力就存在,若教師的壓力持續不斷,將對其生理、 心理各方面造成不良影響。此一理論模式可以圖2-4來表示:. 18.

(33) (7)教師的人格特質:教師屬性 變項、人格需要、適應能力、信念、 態度、價值系統. D. (1). (2). (3). (4). (5). (6). 可能的 壓力 源:心 理的、 物理的. 評. 實際的 壓力源. 因應作 用:減 少感受 到的威 脅. 教師壓 力反 應:心 理的生 理的行 為的. 慢性壓 力症 狀:身 心病心 臟病. 估:威 脅個人 自尊福 祉. A B C. (8)非職業的壓力源. 圖 2-4 Kyriacou和Sutcliffe(1978)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2005)。教師心理衛生,頁109。 此模式有四條回饋線分別為:A 表示因應作用對壓力源評估的影響,若因應策 略適當,則「實際壓力源」的程度可減至最低。B 表示教師壓力反應可以直接再被 評估。C 表示長期壓力所導致的慢性症狀,可能會造成「非職業壓力源」D 表示教 師壓力的反應和其個人特質有關,將影響其對壓力源的評估(吳淑蕙,2012)。 二、 Moracco 和 McFadden 教師工作理論模式 Moracco 和 Mcfadden(1982)之後亦曾依據Kyriacou 和 Sutcliffe(1978)的模 式,採用認知互動的觀點,加以修正後提出綜合性的工作壓力模式,他們認為社會(如 社區水準)、工作(如工作負荷)、家庭(如婚姻狀況)等學校以及學校外在的社會 環境構成教師的的潛在壓力來源,潛在壓力來源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只有教師在主觀 評估其可能會威脅到其自身時,才會成為實際的工作壓力。教師工作壓力產生的過程 為:(一)社會、工作、家庭是構成教師工作的潛在壓力源。(二)此潛在的工作壓 力,經個體的評估後,才會形成實際的工作壓力。(三)評估與因應機轉均受個人特 性(包括過去經驗、人格特質與價值觀)所影響。(四)若工作壓力過重或過於持久 19.

(34) 則會產生教師長期身心的疾病,,包括胃腸潰瘍、高血壓、焦慮及職業倦怠等(宋禮 彰,2002;陳蓮妃,2003;張明輝,2008)。其理論模式可以圖2-5 來表示:. D. (7)個人特性(經驗、人格、 價值觀). 社會. 潛 在 壓 力 源. (1) 工作. (2) 評估. (3). (4) 適 應 機能. 實 際 感 受 壓力. A. (5) 壓 力 症狀. (6) 長 期 癥狀. B C. 家庭. 圖2-5 Moracco & Mcfadden (1982)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陳蓮妃(2003) 。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 在此模式中,有四條回饋路線:A表示壓力與因應機轉間的關係,如果因應機轉 無法減低壓力事件的發生,則會被評估得更具威脅性;B表示當個體具有若干壓力症 狀時,易覺知更多壓力事件;C表示正處於身心俱疲狀態的個體,會將事件評估得更 有壓力;D表示個體過去處理壓力之成功與否的經驗,將影響其對未來的評估與因應 (陳蓮妃,2003)。 三、S.Tellenback, S.D.Brenner 和 H.Lofgren 的教師壓力模式 Tellenback等人(1983),根據Kyiacou 和Sutcliffe(1978)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加以修正,其主要特點是指出學校的社會特質對壓力源的影響,例如:學校所在地、 校長領導風格、學校規模大小、社區參與模式與程度、學生家長社經程度、學校組織 氣氛、學校的班級學生數、學校教師年齡和教學年資等,對學校的社會特質皆有所影 響,而可能造成教師工作壓力的來源(陳昭宇,2009;陳慶寧,2011)。此壓力模式 20.

(35) 中,教師工作壓力形成的過程為:(一)學校社會特質、教師個人特質與非職業性的 壓力等三者產生可能的壓力源。(二)經個體評估後成為實際壓力源,此時個體的適 應機轉開始運作。(三)壓力源對個體產生身心狀況,若無法獲得調適,適應機轉無 法發生功能,將造成個體身心健康的損傷,易使個人意志消沉退縮,喪失工作意願, 最後退出工作。其理論模式可以圖2-6表示:. (1) 學校社 會特質. (3). (4). (5). (6). (7). 可能的 壓力源. 實際的 壓力源. 一般性 緊張. 身心健 康損傷. 退出工 作. 評估. 適應機轉. (2) 教師特 質 非職業性 壓力源. 圖2-6 Tellenback ,Brenner和Lofgren(1983)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2005)。教師心理衛生,頁109。 綜合上述三種教師工作壓力的理論模式,可以歸結出以下重點:(一)教師工作 壓力的來源是多元且複雜的;基本是由教師本身的特質、學校工作情境以及非職業壓 力源交互作用而形成教師工作壓力。(二)教師個人的特質在知覺、評估、因應工作 壓力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三)教師在面對不同的壓力時,應採取最適當的因應策 略,如評估、適應機轉等,可減輕教師在教學環境中的工作壓力(四)適度的壓力不 是件壞事,可以促使人們改善自己的缺失,增加動機與能力。(五)壓力形成的過程,. 21.

(36) 如果因應壓力的方式不當,工作壓力持續累積,沒有排除,便會產生身心疾病或工作 的倦怠感甚至退出職場。. 參、教師工作壓力的來源 經由上述教師壓力模式的探討,可以了解教師工作壓力的來源是多元且複雜的。 教師長久以來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責大任,不但要傳遞知識,也是學生認同 與模仿的重要對象,尤其身兼班級的導師,對學生的影響又更為深遠,其工作不僅繁 重,且極為瑣碎,產生之工作壓力極為可觀。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便是要了解臺北市國 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的現況;因此,在了解導師的工作壓力現況之前,彙整近10年國 內學者有關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臚列如表2-2,並以表2-3作一整理比較,希冀從中 能得出本研究之工作壓力內涵,: 表2-2 近10年國內學者針對教師工作壓力來源彙整 研究者. 時間. 李勝彰. 2003. 陳蓮妃. 2003. 臺 灣 地 區 國 中 訓 導 1.工作負荷 2.學生管教 3.專業知能 主任 718 名 4.人際關係 5.社區家長問題. 曾守誌. 2004. 1.教學工作與工作負荷 台北縣、桃園縣及新 2.行政配合與人際關係 竹 縣 市 國 中 一 年 級 3.課程內容與課程實施 導師 755 名 4.課程設計與科技運用 5.親師溝通與同儕關係. 郭耀輝. 2004. 李樑吉. 2006. 研究對象. 工作壓力之來源. 中部地區國中 40 歲 1.班級教學 2.學生行為 3.工作負荷 以上教師 518 名. 4.行政影響 5.專業發展. 高 屏 地 區 國 小 教 師 1.學生行為 2.時間支配 3.工作負荷 830 名. 4.行政支持 5.專業發展. 彰化縣國中教師 358 1.人際關係 2.專業知能 3.工作負荷 名 4.時間控制 5.變革適應 6.自我期許. 李碧瑤. 2006. 彰化縣國中教師 404 1.人際關係 2.專業知能 3.工作負荷 名 4.教育政策 5.內在衝突 6.行政支持. 王思蒨. 2006. 台 北 縣 市 國 中 教 師 1.學生行為 2.時間支配 3.工作負荷 415 名 4.行政支持 5.專業知能. 謝連陽. 2007. 台 灣 地 區 國 中 資 訊 1.工作負荷 2.人際關係 3.內在衝突 組長 187 名 4.專業知能 5.上級要求. 22.

(37) 表 2-2 近 10 年國內學者針對教師工作壓力來源彙整(續) 研究者. 時間. 研究對象. 工作壓力之來源. 呂幸珠. 2007. 桃 園 縣 公 立 國 中 學 1.學生行為 2.時間支配 3.工作負荷 導師 393 名 4.行政支持 5.專業知能. 林克泓. 2008. 臺 北 市 國 小 兼 任 行 1.人際關係 2.專業知能 3.工作負荷 政教師 504 名 4.時間壓力. 簡秋錦. 2008. 桃園縣新設 8 所國中 1.工作負荷 2.人際關係 3.專業知能 教師 345 名 4.變革適應 5.學生行為. 呂美玲. 2008. 馮勝苓. 2008. 臺 北 縣 國 民 中 學 教 1.人際關係 2.工作負荷 3.專業知能 師 582 名 4.學生行為 5.生涯發展. 郭浚經. 2008. 臺 北 縣 市 公 立 國 中 1.工作負荷 2.學生管教 3.上級壓力 訓導主任 242 名 4.專業知能 5.人際關係 6.社區家長問題. 李翠英. 2009. 中 部 地 區 公 立 國 中 1.工作負荷 2.學生表現 3.人際關係 教師 575 名 4.專業知能 5.角色方面 6.行政環境. 臺北市國中教師 568 1.工作負荷 2.行政支持 3.學生行為 名. 4.人際關係 5.變革適應. 1.教學工作與工作負荷 臺 北 市 國 民 小 學 導 2.行政配合與人際關係. 鄭銘毅. 2009. 林家鈺. 2009. 桃園縣國中教師 380 1.工作負荷 2.學校行政 3.個人發展 名 4.學生行為 5.人際關係. 張健群. 2009. 新竹縣、台中市、嘉 1.工作負荷 2.學生學習與行為 義縣、台東縣公立國 3.人際關係 4.專業知能 5.變革適應 中教師 546 名. 陳宥均. 2010. 臺 北 市 立 國 中 兼 任 1.行政負荷 2.角色期許 3.人際關係 行政教師 461 名 4.校務決策 5.上級壓力. 宋志彥. 2010. 苗栗縣 33 所公立國 1.學生行為 2.人際關係 3.工作負荷 中教師 356 名 4.專業知能 5.變革適應. 林信安. 2010. 臺灣地區 20 縣市國 1.工作負荷 2.學生管教 3.社區家長問題 中學務主任 327 名 4.專業知能 5.人際關係. 陳昭宇. 2010. 臺 北 市 公 立 國 中 教 1.工作負荷 2.行政支持 3.學生行為 師 650 名 4.人際關係 5.變革適應. 吳淑蕙. 2012. 屏 東 縣 之 公 立 國 小 1.專業知能 2.工作負荷 3.學生管教 導師 500 名 4.社區家長 5.教育政策. 徐禮知. 2012. 臺 灣 地 區 十 所 慈 輝 1.工作負荷重 2.人際互動不良 班教師 55 名 3.專業知能欠佳 4.行政支持不足. 師 204 名. 3.課程內容與科技運用 4.親師溝通與同儕關係. 23.

(38) 表 2-2 近 10 年國內學者針對教師工作壓力來源彙整(續) 研究者. 時間. 研究對象. 工作壓力之來源. 莊朝勝. 2012. 臺北地區、臺中地 區、高屏地區、花東 1.人際角色 2.工作負荷 3.時間壓力 地區國中小、高中 4.專業知能 (職)兼任行政教師 1173 名. 陳慶寧. 2012. 臺北市國小教師 680 1.人際關係 2.班級經營 3.行政支持 名. 4.工作負擔 5.專業知能.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4.

(39) 表2-3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彙整比較表 專 業 知 能 ( 發 展 ). 人 際 關 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計. 16. 25. 7. 12. 20. 21. 所佔比例(%) 至小數點第一 位. 46.15. 76.92. 80.76. 李勝彰 陳蓮妃 郭耀輝 曾守誌 李碧瑤 李樑吉 王思蒨 謝連陽 呂幸珠 郭浚經 呂美玲 馮勝苓 簡秋錦 林克泓 張建群 林家鈺 鄭銘毅 李翠英 陳昭宇 林信安 宋志彥 陳宥均 徐禮知 莊朝勝 陳慶寧 吳淑蕙. 行 政 支 持. 26.92. 2003 2003 2004 2004 2006 2006 2006 2007 2007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9 2009 2009 2009 2010 2010 2010 2010 2012 2012 2012 2012. 時 間 限 制 ( 支 配 ). 96.15. 研究者. 工 作 負 荷. 61.53. 時間. 學 生 行 為 ( 管 理 ). ◎ ◎ ◎ ◎ ◎ ◎ ◎ ◎ ◎ ◎ ◎ ◎ ◎ ◎ ◎ ◎ ◎. 班 級 教 學. 變 革 適 應 ( 教 育 改 革 ). 教 學 問 題. 角 色 期 許 ( 內 在 衝 突 ). 社 區 家 長. 班 級 經 營. 個 人 發 展. 校 務 決 策. 上 級 壓 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2. 5. 6. 2. 1. 1. 4. 3.84. 30.76. 7.69. 19.23. 23.07. 7.69. 3.84. 3.84. 15.38.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5. 小 計. 5 5 6 5 6 6 5 5 5 5 4 5 5 4 5 5 5 6 5 5 5 5 5 4 5 5.

(40) 由表2-2與表2-3可知教師工作壓力來源是多元的,不同的研究對象而有不同的壓 力來源,主要的壓力源依各研究結果發現為:學生行為(管理)、工作負荷、時間限 制(支配)、行政支持、專業知能、人際關係、班級教學、報酬與需求、變革適應(教 育改革)、教學問題、角色期許、個人發展、社區家長、班級經營、校務決策、上級 壓力等均是教師工作壓力的重要來源,其中被研究者論及最多的教師壓力來源大抵整 理出:工作負荷佔96.15%最高,人際關係佔80.76%,專業知能佔76.92%,學生行為 佔61.53%,其他各壓力源分別佔3.84%~46.15%不等。本研究將上述教師工作壓力來 源因素歸納為工作負荷、人際關係、專業知能、學生行為等四個向度,做為工作壓力 的研究架構。分別敘述如下: 一、工作負荷 工作負荷是指教師因其工作特性在教學、輔導、行政業務等工作份量或工作時間 方面所感受到的壓力程度。 二、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是指教師在工作環境中,與他人互動之各種關係,包括行政人員、同事、 家長及社區人士互動時所感受到的壓力程度。 三、專業知能 專業知能是指教師對於教學上所要求的知識、技能所感受到的壓力程度。其包含 了進修、專業發展評鑑、學習社群等。 四、學生行為 學生行為是指教師面對學生不當的學習態度、學業表現或學生紀律等所感受到的 壓力程度。. 肆、教師工作壓力的相關研究 國內外學者對工作壓力研究的成果豐碩,本研究係以教師工作壓力為主題,以下 研究者將近10年國內研究文獻有關教師工作壓力研究的成果,彙整如表2-7。. 26.

(41) 表 2-4 近 10 年國內教師工作壓力相關研究彙整 研究者 研究題目 研究對象 (時間). 研究成果. 國民中學教師 中 部 地 區 李 勝 彰 工作壓力、因 國 中 40 (2003) 應策略與退休 歲 以 上 教 態度之研究 師 518 名. (一)工作壓力感受程度:中等程度。 (二)背景變項結果: 1.性別:女性較顯著。 2.年齡:無顯著差異。 3.學歷:無顯著差異。 4.擔任職務:擔任導師、專任較顯著。 5.學校規模:12~48 班者較顯著。 6.服務地區:市區較顯著。. 國民中學訓導 陳 蓮 妃 主任工作壓力 (2003) 與職業倦怠關 係之研究. 臺灣地區 國中訓導 主 任 718 名. (一)工作壓力感受程度:中等程度。 (二)背景變項結果: 1.性別:無顯著差異。 2.任教地區:無顯著差異。 3.婚姻:無顯著差異。 4.職務年資:未滿一年者在「專業知能」向度上較顯著。. 國民小學教師 高屏地區 郭 耀 輝 工作壓力與職 國小教師 (2004) 業倦怠關係之 830 名 研究. (一)工作壓力感受程度:中上程度。 (二)背景變項結果: 1.性別:無顯著差異。 2.年齡:31~35 歲者在「學生行為」 、26 歲~30 歲者在「工 作負荷」向度上較顯著。 3.服務年資:11~15 年者在「時間支配」、16~20 年者在 「工作負荷」向度上較顯著。 4.婚姻狀況:未婚較顯著。 5.教育背景:研究所以上較顯著。 6.任教地區:無顯著差異。 7.學校規模:無顯著差異。 8.任教類別:任教高年級者較顯著。 9.行政職務:兼任組長者較顯著。. 九年一貫課程 實施國民中學 曾守誌 導師工作壓力 (2004) 與調適策略之 研究. 國民中學教師 的工作壓力與 陳怡臻 其專業承諾之 (2006) 相關研究 ─ 以 基隆市為例. 臺北縣、 桃園縣及 新竹縣市 國中一年 級 導 師 755 名. 基隆市公 立國中學 教 師 504 名. (一)工作壓力感受程度:未討論。 (二)背景變項結果: 1 .性別:女性較顯著。 2 .婚姻:未婚較顯著。 3 .年齡: 40 歲~55 歲較顯著。 4 .任教年資:服務十一年以上者較顯著。 5 .任教領域:語文領域者較顯著。 6.學校規模: 48 班以上者較顯著。 7.城鄉地區:無顯著差異。 (一)工作壓力感受程度:中等程度。 (二)背景變項結果: 1.性別:女性較顯著。 2.婚姻:單身較顯著。 3.學歷:無顯著差異。 4.年資:5 年以下者較顯著。 5.職務:擔任導師者較顯著。 6.學校規模:大型學校者較顯著。 7.任教領域:語文領域者較顯著。.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In addi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mood, stress, leadership and decision-making will affect the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1. In other words, those factors increasing or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work stress,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and

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rrelative between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satisfaction for employees in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by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cross-strait visitor’s tourist experience.With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otives stated as abov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The isothermal and anisothermal mechanical behavior were analyz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in this study to simulate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the solder ball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