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特教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後設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特教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後設分析"

Copied!
14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Master Thesis. 特教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後設分析 The Research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Job Stress: A Meta-analysis. 黃秋瑛 Chiou-Ying Huang. 指導教授:洪榮照. 博士. Advisor:Jung-Chao Hung Ph. D.. 中華民國 103 年 07 月.

(2) 摘. 要. 本研究採用 Hedges 與 Olkin (1985)後設分析方法探究「特教教師背景變 項對其工作壓力的影響程度」之後設分析,並將所蒐集到的 32 篇研究樣本以 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2.0)軟體進行主要的分析。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獲致下列結論,最後針對這些結論提出對教育相關單位 的建議和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特教教師所感受到的各種工作壓力來源」除了行政支持外,其他皆屬於 中上程度,感受壓力的程度由高至低為工作負荷、專業知能、角色壓 力、人際關係及行政支持。 二、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對其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如下: (一)不同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擔任職務和學校地區的特教教師在感 受整體工作壓力上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任教年資和擔任職務和學校規模的特教教師在感受工作負荷上有顯 著差異。 (三)不同年齡、任教年資、教育程度和學校規模的特教教師在感受專業知能 上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性別和學校地區的特教教師在感受人際關係上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性別、年齡、擔任職務和學校規模的特教教師在感受行政支持上有 顯著差異。 (六)不同年齡、婚姻狀況和任教年資的特教教師在感受角色壓力上有顯著的 差異。 (七)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在感受工作壓力上皆無顯著差異。 四、影響特教教師感受整體工作壓力的中介變項 抽樣地區、任教階段、任教班別、樣本數和研究年代是影響特教教師在感 受整體工作壓力的中介變項,但是還有其他潛在的中介變項還沒被探討。 關鍵詞:特教教師、工作壓力、後設分析. i.

(3) The Research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Job Stress: A Meta-analysis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attempted to provide an objective analysis on 32 studies with theme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job stress via meta-analysis. Research method was based on Hedges and Olkin's (1985) meta-analysis method,and applied the software of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2.0).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is study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job stress, ”workload”, ”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 role strain” are above in medium level. Among the causes of job stress,”workload”came out at the top,and the lowest is ” Administrative support”.. 2.. The causes of job stress perceived b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dicat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eachers’ Background variables:ages, married status, educational status, fill an office and school zone.. 3.. The intervening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 job stress perceived b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 sample area, different class, school level, the numbers of samples,and Study time were the intervening variables, and the different Qw shows that there were other undetected intervening variables.. Keywords: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job stress, meta-analysis.. ii.

(4) 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 ii 目次 ............................................................................................................... iii 表次 ............................................................................................................... vi 圖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工作壓力....................................................................................6.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 11. 第三節. 國內有關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情形的實徵性研究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8.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38.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篩選......................................................................39. 第三節. 資料登錄與覆核......................................................................43.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數據分析 .............................................................46. iii.

(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1. 第一節. 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情形之分析 .....................................5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整體工作壓力差異情形之. 分析 ..........................................................................................................55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工作負荷差異情形之分析 ..................................................................................................................63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專業知能差異情形之分析. ..................................................................................................................70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人際關係差異情形之分析. ..................................................................................................................78 第六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行政支持差異情形之分析. ..................................................................................................................85 第七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感受角色壓力差異情形之分析 .................91. 第八節. 影響特教教師感受整體工作壓力之中介變項 ...................10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13.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 117. 參考文獻.......................................................................................................122 一、中文部份........................................................................................122 二、英文部份........................................................................................128. iv.

(6) 附錄...............................................................................................................130 附錄一 研究樣本資料登錄表 ...........................................................130. v.

(7) 表次 表 2-1 研究者整理國內學者對特教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13 表 2-2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摘要表 ................................................................17 表 2-3 各研究的特教教師工作壓力來源摘要表 ........................................22 表 2-4 各研究的特教教師背景變項摘要表 ................................................25 表 2-5 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的程度摘要表 ............................................26 表 2-6 各研究中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整體工作壓力的差異情 形摘要表.........................................................................................................31 表 2-7 各研究中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工作負荷的差異情形摘 要表.................................................................................................................32 表 2-8 各研究中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專業知能的差異情形摘 要表.................................................................................................................33 表 2-9 各研究中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人際關係的差異情形摘 要表.................................................................................................................34 表 2-10 各研究中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行政支持的差異情形 摘要表.............................................................................................................35 表 2-11 各研究中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角色壓力的差異情形 摘要表.............................................................................................................36 表 3-1 研究資料篩選統計表 ........................................................................40. vi.

(8) 表 3-2 研究樣本的來源與分類表 ................................................................41 表 3-3 各項目的登錄篇數 ............................................................................45 表 3-4 登錄者間信度 ....................................................................................45 表 4-1 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情形之效果量分析 ....................................52 表 4-2 各篇特教教師感受整體工作壓力情形之研究資料 ........................54 表 4-3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整體工作壓力情形之效果量 分析.................................................................................................................56 表 4-4 不同環境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整體工作壓力情形之效果量分析 .........................................................................................................................60 表 4-5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工作負荷情形之效果量分析 .........................................................................................................................64 表 4-6 不同環境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工作負荷情形之效果量分析....67 表 4-7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專業知能情形之效果量分析 .........................................................................................................................71 表 4-8 不同環境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專業知能情形之效果量分析....75 表 4-9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人際關係情形之效果量分析 .........................................................................................................................78 表 4-10 不同環境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人際關係情形之效果量分析..82 表 4-11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行政支持情形之效果量分 析 .....................................................................................................................85. vii.

(9) 表 4-12 不同環境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行政支持情形之效果量分析..89 表 4-13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角色壓力情形之效果量分 析 .....................................................................................................................92 表 4-14 不同環境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角色壓力情形之效果量分析..96 表 4-15 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在感受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摘要表 ..........99 表 4-16 特教教師感受整體工作壓力情形之不同分析單位的同質性檢定 摘要表...........................................................................................................103 表 4-17 國中階段特教教師的樣本研究資料分析(特教教師感受整體工作 壓力情形)...................................................................................................104 表 4-18 抽樣北區樣本的研究的資料分析(特教教師感受整體工作壓力情 形)...............................................................................................................104 表 4-19 融合班特教教師的樣本研究資料分析(特教教師感受整體工作壓 力情形).......................................................................................................105 表 4-20 不同性別的特教教師感受整體工作壓力情形之不同分析單位的 效果量摘要表...............................................................................................106 表 4-21 不同年齡的特教教師感受整體工作壓力情形之不同分析單位的 效果量摘要表...............................................................................................107 表 4-22 不同任教年資的特教教師感受整體工作壓力情形之不同分析單 位效果量摘要表 ..........................................................................................108. viii.

(10) 表 4-23 不同專業背景的特教教師感受整體工作壓力情形之不同分析單 位效果量摘要表 ..........................................................................................109 表 4-24 擔任不同職務的特教教師感受整體工作壓力情形之不同分析單 位效果量摘要表 .......................................................................................... 110 表 4-25 不同學校規模的特教教師感受整體工作壓力情形之不同分析單 位效果量摘要表 .......................................................................................... 111. ix.

(11) 圖次 圖 2-1 Cooper(1976)的工作壓力模式 ......................................................9 圖 2-2 統合性的工作壓力模式 ....................................................................10 圖 2-3 Kyriacou & Sutcliffe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15 圖 2-4 Tellenback、Brenner&Lofgren 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16 圖 3-1 本研究的研究流程與架構 ................................................................38 圖 3-2 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2.0)軟體固定效應模式的數據分 析之介面.........................................................................................................46 圖 3-3 Excel 軟體計算背景變項的分組細項合併後的數據之介面 ..........47 圖 3-4 Excel 計算 CL 值之操作介面 ...........................................................47. x.

(12)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背景與動機. 社會的快速變遷,及不同於以往的生活形態,使得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步調 更需加快,壓力存在於社會中不同階層的人(黃寶園,2003),而隨著教育環 境的變遷,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兒童接受鑑定安置人數增多,教師亦需與家 長及同事更頻繁的接觸,特教教師常面臨工作負荷過重、缺乏正向回饋及成就 感、課程教材規劃難度高、學生問題行為難以處理、角色定位不明確及相關行 政支援不足(孫淑柔、呂綉婷,2008)。此外,還需要配合學校辦理各種活動 及參與評鑑,與同事相處、師生互動及親師溝通等成為重要的能力(李青華, 2008),可見現今教師面臨的工作壓力來源十分多元。 過去研究文獻對特教教師工作壓力來源的界定多樣,包括:工作負荷、人 際關係、專業知能、行政支持、教學管理、角色壓力、學生問題、時間運用、 個別化教育計畫管理、溝通協調、家長參與、社會支持、工作條件、雜務處理、 適應變革、自我期許、工作回饋及交通問題等工作壓力來源(李青華,2008; 吳宗達,2003;吳俊容,2002;李淑靜、王明泉、吳永怡,2009;李榮妹,2003; 沈儀方,2003;周美君,2002;林忻慧,2008;林邵穎,2010;洪素玲,2008; 陳永純,2010;郭香玲,2006;高韋樺;2013;張乙熙,2010;張清洽,2008; 許籃憶,2005;詹美春,2002;鄭媛文,2004;劉秀玲,2011;劉秀鳳,2009; 蕭國倉,2003;蔡敏芝,2007;蘇郁雅,2009;蘇淑嫣,2007),而本研究的 研究者整理出五項最常被使用在各研究中之工作壓力來源為工作負荷、專業知 能、人際關係、行政支持及角色壓力。 截至 2013 年 12 月國內探討特教教師工作壓力的研究多達 30 篇以上,由 於各研究的研究定義、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不同,而導致研究結果,甚至獲得 相反結果(吳清山、林天祐,2005b;謝進昌、陳敏瑜,2011) ,在過去的研究 中發現特教教師不同的背景變項對其工作壓力的影響情形之研究結果並不一 致,導致後續研究對研究結果的彙整時,產生混淆的情形。. 1.

(13) 例如在個人背景變項部分發現(1)在性別方面:沈儀方(2003) 、郭香玲 (2006)和劉秀鳳(2010)在研究中皆指出女性工作壓力感受高於男性,但是 林邵穎(2010)及蘇郁雅(2009)發現的結果卻與此相反。 (2)在年齡方面: 沈儀方(2003)、劉秀玲(2011)與劉秀鳳(2010)在研究中皆指出年輕的特 教教師工作壓力高於年齡較大的特教教師;然而許籃憶(2005) 、林忻慧(2008) 及蘇郁雅(2009)卻發現年齡較大的特教教師工作壓力高於年輕的特教教師。 (3)在婚姻狀況方面:劉秀鳳(2010)提出未婚教師的工作壓力高於已婚教 師,而蘇郁雅(2009)發現的結果卻與之相反。 (4)在任教年資方面:沈儀方 (2003)、許籃憶(2005)和蘇郁雅(2009)在研究中皆指出發現任教年資淺 的教師工作壓力大於任教年資深的教師;而郭香玲(2006)卻發現相反地結果。 (5)在擔任職務方面:吳宗達(2003)和郭香玲(2006)在研究中皆指出特 教專任教師的工作壓力大於特教兼任老師,而李榮妹(2003) 、張清洽(2008)、 劉秀玲(2011) 、劉秀鳳(2010)與蘇郁雅(2009)卻發現有兼任行政職務之 教師工作壓力大於未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者。 在彙整特教教師環境背景變項對工作壓力影響程度的研究結果發現, (1) 在學校規模方面:李榮妹(2003)、林忻慧(2008)與郭香玲(2006)發現小 型學校特教教師的工作壓力大於中大型學校,惟吳宗達(2003)在研究中指出 發現大型學校特教教師的工作壓力大於小型學校。 (2)在學校地區方面:吳宗 達(2003)與郭香玲(2006)皆在研究中指出任教於市區的教師工作壓力高於 鄉鎮地區的教師,但是張清洽(2008)的研究結果則與之相反。 上述提及的特教教師背景變項對其工作壓力的影響之各篇研究所獲得的結果 沒有一致性,因此當研究者取用部分研究結果作為依據時或採用質性歸納這些 研究,較易受研究者主觀意識或結果引用偏頗的情形,因此藉由後設分析的方 法將過去研究做客觀的量化整合,以解決實証研究結果不一致的情形(馬信行, 2007;吳清山、林天祐,2005a) ,此外,黃寶園(2007)亦提出後設分析的四 項特色包括: (1)屬於量化的研究方法, (2)運用平均效果值,提高研究結論 的準確度, (3)不以原始研究的品質來預先判斷研究發現的優劣, (4)處理研. 2.

(14) 究主題相同但結果衝突的情形,以利後續研究發展等。 張萬烽(2010)更指出隨著我國特殊教育的發展,特教研究數量與日遽增, 使後設分析更能有充足的研究樣本,此外目前網路資料庫的發達,使蒐集研究 樣本更加方便,透過後設分析進行研究可使特殊教育累積事實和解決重要的議 題,對研究者來說,可做為未來研究的引導,對實務工作者而言,可以提供教 學或行為管理上的實務建議。 國內研究於 2010 至 2013 年間有學者發表有關教師工作壓力之後設分析研 究,其採用的後設分析方法主是以 Rosenthal 的技術探討相關性,這些研究分 別為陳瑋婷(2010)、陳瑋婷(2011b)與陳瑋婷和許瑛巧(2013)三篇,而 這三篇有關教師的工作壓力之後設分析的研究對象都是普通班教師。 而在特殊教育研究領域,特教教師工作壓力的相關研究達 30 篇以上,國 內卻尚未有將這些的相關研究結果以後設分析方法進行彙整和歸納,因此冀望 能透過彙整特教教師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以期能瞭解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 的情形,並利用後設分析法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工作壓力的差 異情形。本研究結果所獲得之結果,能提高研究結論的準確度,並希望能有助 當今教育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依據本研究主題,使用量化的後設分析法分析教師背景變項對特教教師工 作壓力的影響程度,以其達到下列研究目的。 壹、研究目的 一、藉由後設分析方法將國內實證研究中特教教師在感受整體工作壓力和工作 壓力來源的情形之結果進行整合分析。 二、利用後設分析法探討不同教師背景變項(個人變項和環境變項)對特教教 師整體工作壓力和工作壓力來源的差異情形。 三、依據後設分析結果,提出影響特教教師感受整體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之中 介變項。. 3.

(15) 貳、待答問題 一、國內特教教師在感受工作壓力之情形 (一)特教教師在感受整體工作壓力之情形為何? (二)特教教師在感受工作壓力來源的情形 1. 特教教師在感受工作負荷的情形為何? 2. 特教教師在感受專業知能的情形為何? 3. 特教教師在感受人際關係的情形為何? 4. 特教教師在感受行政支持的情形為何? 5. 特教教師在感受角色壓力的情形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 (一)教師背景變項-個人變項 1.各研究中不同性別變項之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為何? 2.各研究中不同年齡變項之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為何? 3.各研究中不同婚姻狀況之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為何? 4.各研究中不同任教年資之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為何? 5.各研究中不同專業背景之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為何? 6.各研究中不同教育程度之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為何? 7.各研究中擔任不同職務之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為何? (二)教師背景變項-環境變項 1.各研究中任教於不同學校規模之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 為何? 2.各研究中任教於不同學校地區之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 為何? 三、分析影響影響特教教師在感受整體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之中介變項為何?. 4.

(1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壹、特教教師 本研究所稱特教教師(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為任教學前、國民小 學、國民中學或高中職階段的特殊教育班,任教類別包含集中式特教班、身心 障礙資源班、資賦優異資源班、巡迴輔導班或融合班者。 貳、工作壓力 工作壓力(job stress)即是個人與工作情境交互作用過程中,教師在面對 教學、行政、輔導、角色的扮演及專業知能的提升等各種需求,個人內在覺知 與外在環境失衡,所導致心理、生理和認知上的壓迫狀態,並產生負面的情緒 或行為反應。本研究彙整了特教教師與工作壓力的相關文獻,並統整出五項的 特教教師工作壓力來源,包含工作負荷、專業知能、人際關係、行政支持及角 色壓力。 參、後設分析法 後設分析法(Meta analysis)另稱為整合分析或統合分析等,是運用量化 的統計分析方法,依據特定主題整合相關研究主題的實證研究文獻,並計算這 些研究的效果值(effect size)來探討這些研究結果所能解釋和推論的程度,以 作為進一步推論或修正依據的一種量化分析方法,藉以累積至今的研究結果, 獲得概括性的結論與描述(吳清山、林天祐,2005b;黃寶園,2007;謝進昌、 陳敏瑜,2011)。 本研究是採用 Hedges 與 Olkin (1985)後設分析方法探究「特教教師背景 變項對其工作壓力的影響程度」之後設分析,並以此研究方法利用 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2.0)軟體的進行後設分析。此方法將所蒐集到 的各篇研究之平均數和標準差輸入軟體,以獲得固定效應模式(Fixed modle) 的效果量 d 值轉換、平均效果量和同質性檢定 Q 值等資料進行探討。. 5.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分為三節進行文獻探討,第一節探討一般性的工作壓力定義及來源, 第二節彙整教師工作壓力定義及研究結果,第三節探究特教教師工作壓力之實 徵研究,以瞭解過去各特教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所討論的內容和研究結果為 何。. 第一節. 工作壓力. 壹、工作壓力之意涵 「工作壓力」一詞是由壓力所衍生而來的名詞,早期「壓力」的研究源自 於工程學及物理學,之後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生物學家或社會學家才提出與 人類行為相關的壓力研究(郭怡慧、蕭佳純,2011)。通常壓力可以被分成三 種概念來說明,首先是偏重於環境因素,將外在刺激視為主要的壓力來源,其 次是偏重於個人因素,將壓力看做是個人對內外在環境事件的反應,最後是將 壓力視為個體和環境交互影響的結果(吳宗立,1996;張進上,1992)。 第一種偏重環境因素的概念,即是認為工作壓力是個體受到工作情境的刺 激,使得自己的認知、生理、心理受到感覺失衡的現象(吳宗立,1996) ,此 與國外學者 Greenberg 和 Baron(1984)所述當個人面對外在壓力源時,會影響 個人的情緒、認知和生理三方面的反應概念相同。 第二種偏重個人因素的概念,是指個人在工作上知覺到個人能力與環境不 能配合,而反應到身心健康及個體行為的一連串過程(黃寶園,2003),而在 國外學者 Lazaru 和 Folkman(1984) 、Kaplan 與 Stein (1984) 及 Greenberg(1995) 亦指出壓力就是個人覺知到環境的要求有威脅性或超出個人負荷時,所產生的 生理和心理的負向的緊繃狀態,而在 Martin 與 Schermentharm(1983)也是以 個人因素為概念定義壓力,但是其指出個體在覺知壓力會產生正向或負向的反 應。 第三種將壓力視為個體和環境交互影響的結果,認為工作壓力(job stress) 係指個體在工作情境中,受內在和外在事件影響所產生的生理和心理不舒服或 受壓迫的感覺,這些是一種主觀的感受,然而,過高或過低的壓力感受對個人 6.

(18) 和組織均有不利的影響(吳清山、林天祐,2005a) ,MacNeil(1981)和 Pithers (1995)也以此概念定義工作壓力,其說明個體本身與工作情境中的各種要素 交互作用,而使個人心理狀態失衡的情形即導致壓力的產生。 同樣的,高旭繁和陸洛(2011)也提出工作壓力是個人面對各種壓力源的 主觀感受,此是經由工作者和職場環境的關係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並說明工作 壓力是主觀、主體化、動態性改變的狀態。 國外學者 Cooper 與 Marshall(1976)亦說明工作壓力除了受到負面的環 境因素或壓力源(例如:工作負荷、角色衝突/模糊、較差的工作條件)所致, 也受到個人特質和行為影響,並強調工作壓力會導致個體產生不健康的狀態。 回顧工作壓力相關文獻,學者們提出的工作壓力的意涵無論是偏重環境、 個人或個體和環境交互影響因素,其皆涵蓋兩項基本要素:1.是個體在工作情 境下所產生的,2.個體所反應出的感受或狀態。 貳、工作壓力的來源 有關工作壓力的相關研究眾多,但研究者們對於工作壓力的來源定義皆不 同,黃寶園(2003)即指出他所蒐集 147 篇研究中工作壓力的觀察變項共有 139 個變項,因此工作壓力的來源變項說法不一。 國外學者 Cooper(1976)所提出工作壓力的模式,其中說明工作壓力的 來源包含工作本身的因素、在組織中的角色、生涯發展、工作中的關係及組織 的結構和氣氛等五項,參見圖 2-1。 Cooper ,Sloan 和 Williams 並於 1988 年率先提出一套完整的工作壓力源及 工作壓力後果的衡鑑工具-「職業壓力指標」(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ator; OSI),此模式著重工作壓力來源和後果及調節變數,其中包含人格特質及因 應方式,但是此一模式忽略個人的背景脈絡,故國內學者高旭繁和陸洛(2011) 進步一提出「統合性工作壓力模式」的範圍涵蓋了背景脈絡、潛在的壓力源、 調節因素/中介因素、以及工作壓力的後果,使工作壓力模式更加完善,參見 圖 2-2(高旭繁、陸洛,2011)。 就 Cooper(1976)與高旭繁和陸洛(2011)的兩個工作壓力模式而言,. 7.

(19) 高旭繁和陸洛所歸類的潛在壓力源與 Cooper 所提出工作壓力來源的向度相似, 不同點在於高旭繁和陸洛補充說明背景脈絡亦會影響工作壓力的後果。此外, 高旭繁和陸洛(2011)也將個人承受工作壓力後的後果細分為工作滿意、心理 健康、身體健康、行為問題和離職意願等問題,Cooper(1976)在研究中僅提 出承受工作壓力後的疾病問題,相比層面更廣。 綜觀國內各種工作壓力之研究,發現部分學者所提及的工作壓力來源的類 別可歸屬於 Cooper、高旭繁和陸洛所述的工作壓力來源,舉隅說明,國內陳 秋蓉、許嘉和、張永源(1995)針對臺灣人工作壓力量表的建立研究中指出工 作壓力源量表的五個因素有:角色衝突與模糊、管理結構氣氛與生涯發展、物 理作業環境、工作負荷與適應及工作單調與無聊。 又朱明若、李姣姿(2001)提出壓力的來源包含惡劣的物體環境(噪音、 震動及不良照明等) 、組織與管理(不良管理制度、缺乏進修及決策自由等) 、 社會與工作場所文化(工作不安全、同事關係、士氣低落等)、工作本身因素 (工作量和工作時數等) ,亦可歸屬於 Cooper、高旭繁和陸洛的工作壓力來源 中。 然而,由於各個研究者對工作壓力之定義不同,仍有些向度無法確立是否 屬於相同屬性,例如:黃寶園及林世華(2007)在研究中以「工作負荷壓力」 、 「時間運用的壓力」和「專業成長的壓力」作為工作壓力的觀察變項,在工作 負荷和時間運用的壓力方面能歸類於 Cooper 及高旭繁和陸洛所提出的工作壓 力來源,但是在專業成長壓力方面則在 Cooper 工作壓力模式無法找到相對應 的向度,而在高旭繁和陸洛所提出的模式中亦無法明確地歸類。 此外,黃寶園(2009)在研究中指出最常為各研究者探討的工作壓力部分 為工作負荷壓力、人際壓力、角色壓力與專業壓力,其中工作負荷壓力包含工 作量的過多或過少和工作品質的過多或過少;人際關係的好或壞能促使個人在 工作壓力的緩解或加劇;當個人扮演角色較多時需承受較多的角色壓力,增加 工作壓力;專業競爭的壓力提高個人工作壓力,亦無法完全與 Cooper、高旭 繁和陸洛工作壓力來源相呼應的情形。. 8.

(20) 而吳清山、林天祐(2005a)所說明工作壓力來源包含:人際關係、福利 及薪水、前途發展、工作量過重、工時過長、工作適應、角色衝突及工作安危 等問題,在人際關係、工作量過重、工作適應、角色衝突及工作安危除了與高 旭繁和陸洛的潛在工作壓力來源相同外,在福利及薪水、前途發展、工時過長 等方面則可歸類於背景脈絡的項目中。. 圖 2-1 Cooper(1976)的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Occupational sources of stres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ing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ental ill health”by Cooper, C. L., Marshall, J. ,1976,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49 (1), 12.. 9.

(21) 圖 2-2 統合性的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高旭繁、陸洛(2011)。「工作壓力及其後果的組群差異:以 OSI 模 式為理論基礎之大樣本分析」。臺大管理論叢,22(1),242。. 綜上所述,並非相關研究所提出的工作壓力來源皆相同,各個研究者依研 究屬性所定義出的工作壓力來源未必能完全歸類到另一個研究中的工作壓力 來源向度中,因此需詳讀每個研究中的工作壓力來源之定義,方能瞭解各篇研 究中的所指的工作壓力來源是否相同。. 10.

(22)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 壹、教師工作壓力之意涵 根據前一節所探討工作壓力的意涵指出其包含兩項基本要素:1.是個體在 工作情境下所產生的,2.個體所反應出的感受或狀態,而教師工作壓力即是從 工作壓力一詞延伸於教師在面臨工作的狀況,因此教師工作壓力定義亦涵蓋此 兩項必要條件,這與 Pearson 和 Moomaw(2005)提出教師工作壓力需符合三 個要項相互應,此三個要項分別為:教師個人感受到的工作負荷、工作本身的 工作量及是在工作情境中產生的。 第一項引起教師工作壓力的必要條件是於工作情境下引起的,教師在工作 情境中,必須面對學校的教學工作、親師的互動關係或相關資源的支持度等狀 況,而這些狀況不佳將引發教師產生工作壓力(吳宗立及林保豊,2003;吳明 隆、吳彩鳳,2011;邱懷萱、李麗日,2012;陳安妮,2010;陳素惠,2005; 黃晴淇,2006;劉雅惠,2011b;蔡璧煌,1989;Kyriacou, 2001)。 劉雅惠(2011)更指出工作壓力就是一種「壓力互動取向」與「要求-資源」 的觀點,簡而言之「壓力互動取向」,即是教師個人與工作情境互動所產生的 結果;而「要求與資源」 就是工作要求和資源不足所影響的。 第二項必要條件即是工作壓力是個體所反應出的感受或狀態,教師在面對 工作環境改變或要求時,所引發教師的各種身心反應。此外,學者們更提出這 些身心反應是個人覺知到具有壓迫性,而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現不適應的狀態, 消極性和負面的情感(例如:不愉快、生氣、焦慮、緊張、挫折或沮喪)或行 為反應(吳宗立及林保豊,2003;吳明隆、吳彩鳳,2011;邱懷萱、李麗日, 2012;陳安妮,2010;陳素惠,2005;黃晴淇,2006;劉雅惠,2011a;蔡璧 煌,1989;Kyriacou, 2001),黃晴淇(2006)更指出工作壓力若沒有適當調 節,則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教學效果。 而國外學者 Moracco 和 McFadden(1982)與 McCormick(1997)所說明的教師 工作壓力皆符合上述工作壓力的兩項條件,顯示教師在工作情境中,察覺自己 本身無法符合外在要求,而引發個體的負面反應和狀態。. 11.

(23) 莊貴枝和邱鈺庭(2010)說明特教教師所面對的學生為特殊需求學生,需 要特教教師給予的協助有別於普通學生,且現今特教理念逐漸普及,對於特教 教師的要求標準提高,故特教教師也因此感受到更大的工作壓力。 國內針對特教教師的工作壓力相關研究達 30 篇以上,而相關研究中提出 特教教師工作壓力定義,整理如表 2-1,其中特教教師工作壓力的重要意涵是 特教教師工作壓力係指在學校工作環境中,教師在面臨教學、評量、計畫、行 政、輔導、諮詢或相關工作時,對人、事或物上所知覺到的負面感受(李青華, 2008;吳宗達,2003;李榮妹,2003;沈儀方,2003;林忻慧,2008;林邵穎, 2010;洪素玲,2008;陳永純,2010;郭香玲,2006;張乙熙,2010;張清洽, 2008;許籃憶,2005;詹美春,2002;鄭媛文,2004;劉秀玲,2011;劉秀鳳, 2009;蔡敏芝,2007;蘇郁雅,2009;蘇淑嫣,2007)。 此外,相關研究亦指出特教教師的工作壓力,是個人覺知與環境間產生一 種失衡的現象,導致產生無法適應的負面感受,而且這些負面感受會反應在個 人的生理、心理或行為上(李青華,2008;吳宗達,2003;李榮妹,2003;沈 儀方,2003;林忻慧,2008;林邵穎,2010;洪素玲,2008;陳永純,2010; 郭香玲,2006;張乙熙,2010;張清洽,2008;許籃憶,2005;鄭媛文,2004; 劉秀鳳,2009;蘇郁雅,2009;蘇淑嫣,2007)。 綜觀教師工作壓力之文獻發現無論是特教教師的工作壓力,抑或是一般教 師的工作壓力皆具有三項特點:(1)是個體與工作情境互動下產生的,(2) 引發個體的生理、心理或行為反應(3)屬於負面的情緒或反應。. 12.

(24) 表 2-1 研究者整理國內學者對特教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學者/年代. 對特教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李青華(2008) 採用吳宗達(2003)對特教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特教教師在學校的工作環境中,在教學、行政、輔導工作及角 吳宗達(2003) 色扮演等方面,個人內在覺知與外在環境失衡,所導致心理、 生理和認知上的壓迫狀態,並產生負面的情緒或行為反應。 採用 Kyriacou 和 Sutcliffe(1978)定義教師從事與教學相關的 李榮妹(2003) 工作時,對工作的所產生的負面反應(如緊張、困擾、沮喪、 挫折、憤怒等 ),做為對特教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沈儀方(2003). 特教教師在從事教學的過程中,因工作情境的內外在因素影響 而產生的負面感受。. 林忻慧(2008) 採用吳宗達(2003)對特教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在從事教學、評量、計畫、行政、輔導、諮詢或相關工作甚至 林邵穎(2010) 參加在職進修,由個體的主觀認知,參酌自身能力及資源,造 成生理、心理、情緒、認知與行為無法適應的負向反應。 特教教師個人在學校工作環境中,在面對教學、行政、輔導、 洪素玲(2008). 自我角色的扮演、家長的期盼、社會的支持、及專業知能的提 升等各種內外的需求,個人內在覺知與環境間產生一種失衡的 現象,個人無法適應的負面感受。 採用 Kyriacou 和 Sutcliffe(1978)定義教師從事與教學相關的. 陳永純(2010) 工作時,對工作的所產生的負面反應,做為對特教教師工作壓 力的定義。 郭香玲(2006). 特教教師在從事教學的過程中,因工作情境的內外在因素影響 而產生的負面感受。 (續下頁) 13.

(25) 學者/年代. 對特教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張乙熙(2010) 特教教師在工作環境的轉變或要求下,個人在心理或生理上無 法適應,所引起的負面情緒(如:緊張、困擾、沮喪、挫折、 憤怒)。 張清洽(2008) 特教教師工作壓力為個人與學校工作情境交互作用過程中,在 教學、行政、輔導工作及角色扮演等方面,個人無法適應,造 成心理、生理與認知上的不平衡或壓迫狀態。 許籃憶(2005) 當個人察覺到工作情境中發生超過個人負荷量的要求,即構 成壓力,此種壓力將造成身心方面的損害。 詹美春(2002) 特教教師對學校工作的主觀感受,從人、事、物上所知覺到的 感受,如興奮、激昂、緊張、困擾、沮喪、挫折、憤怒⋯等。 鄭媛文(2004) 特教教師在學校工作環境中,與人、事、物互動過程中所產生 的負面情感(如焦慮、挫折、壓抑等) 。 劉秀玲(2011) 特教教師在從事教學的過程中,因工作情境的內外在因素影響 而產生的感受。 劉秀鳳(2009) 特教教師在個人和學校情境的互動中,面對內外在需求,自覺 難以採用個人既有的資源與經驗來加以處理時,產生無法適應 的主觀感受。 蔡敏芝(2007) 指特教教師從事與教學有關的工作時,對工作的壓力感受程度。 蘇郁雅(2009) 指特教教師在從事教學及輔導學生等工作的過程中,遭遇工作 環境內、外在因素威脅,個體覺知該威脅超過本身能力負荷, 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反應或感受 蘇淑嫣(2007) 特教教師在個人和學校情境的互動中,面對內外在需求,因而 產生無法適應的主觀感受,對於身心所產生的負面情感(如緊 張、焦慮、挫折、壓抑等)。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自行整理. 14.

(26) 貳、教師工作壓力來源 教師不僅教學工作繁重,工作環境中亦充斥著壓力源,因此先瞭解教師的 工作壓力來源,才能降低教師的工作壓力,以提升教學效能(劉雅惠,2011b), 國外學者Kyriacou和Sutcliffe(1978)提出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圖2-3) 與Tellenback Brenner與Lofgren(1983)提出的模式(圖2-4)其皆說明工作壓 力有潛在和實際的工作壓力來源,且會受到學校環境和教師個人的背景變項影 響,而促使教師產生一些生理和心理的反應。. 教師背景變項、人格特質、因應能力與態度及信念. 潛在 壓力源. 覺知與 評估: 對個人 的威脅. 實際的 壓力 來源. 調節及 適應. 個人的 生理和 心理反 應情形. 慢性壓 力症狀. 非職業的壓力來源. 圖 2-3 Kyriacou & Sutcliffe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Model of teacher stress” by Kyriacou & Sutcliffe, 1978, Educational Studies, 4, 5.. Richards(2011)指出最頂尖的五個教師工作壓力相關研究中提出教師工 作壓力來源為教師感受到工作中有負載太多責任、教師匱於處理學生問題時得 不到足夠支援、過少的放鬆時間、教導到難以激發學習動機的學生和背負責任 感的壓力。. 15.

(27) 學校社 會性質 潛在 壓力 來源. 實際 壓力 來源. 一般性 緊張. 教師 特質. 非職業壓 力來源. 覺知與 評估. 調節及 適應. 負面的 身心狀 況. 離職. 圖 2-4 Tellenback、Brenner&Lofgren 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 Teacher stress: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by Tellenback, Brenner& Lofgren, 1978,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 27.. . 國內的研究則更具體的指出工作壓力的來源,且綜觀這些工作壓力來源的 向度十分多元,這些來源歸類為學校環境方面,包含有行政環境、學校組織、 行政支持、社會期待及教育政策變革;個人方面,有專業知能及專業發展壓力、 角色期望、人際壓力、自我期許與自我發展、適應變革及缺乏成就動機;工作 條件方面:工作負擔、時間壓力、學生事務、教學與輔導工作、課程規劃及親 師互動等(吳宗立、林保豊,2003;吳明隆、吳彩鳳,2011;邱懷萱、李麗日, 2012;周子敬、彭睦清,2005;陳安妮,2010;洪含詩,2006;劉雅惠,2011a; 蔡璧煌,1989),參見表 2-2。 此外,綜觀這些文獻發現工作壓力來源的名詞十分相似且之定義也相同, 例如:有研究提出人際關係 (吳宗立、林保豊,2003;吳明隆、吳彩鳳,2011; 周子敬、彭睦清,2005;陳安妮,2010;洪含詩,2006;劉雅惠,2011a;蔡 璧煌,1989),而邱懷萱及李麗日(2012)則將此相同概念的來源命名為人際 相處,相同情形亦可在工作負荷和工作負擔中發現。. 16.

(28) 表 2-2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摘要表. 學者/年代. 篇名. 工作壓力來源. 吳宗立、林保豊 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 (2003) 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人際壓力、專業知能、工作負 荷、時間壓力、適應變革及自 我期許。. 吳明隆、吳彩鳳 高雄縣國民小學教師工 (2011) 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 之研究 邱懷萱、李麗日 教師工作壓力與自我效 (2012) 能感之相關研究-以苗 栗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 周子敬、彭睦清 國內大專院校教師工作 (2005) 壓力及工作滿足感模式. 學生行為、工作負荷、專業知 能及人際關係。. 陳安妮(2010) 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運 動參與之研究-以台南 地區高中教師為例 洪含詩(2006) 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倦 怠之探討 劉雅惠(2011) 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之 探究 蔡璧煌(1989). 國民中小學教師壓力之 研究. 工作負荷、人際相處、學生事 務、社會期待及專業發展。 工作負荷、人際關係、專業知 能、角色期望、課程規劃及學 生問題。 工作負荷、行政支持、教學工 作、家長互動及個人發展。 專業知能、工作負荷、人際關 係、教育政策變革及缺乏成就 動機。 教學與輔導工作、學生行為、 教師的專業知能、學校組織、 人際關係與工作負荷。 工作負擔,行政環境、參照團 體及專業發展壓力。.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自行整理. 又有些工作壓力的名稱雖不一樣,但所定義的內容卻又相同,例如:專業 發展和專業知能,邱懷萱、李麗日(2012)說明專業發展的壓力指國小教師在 面臨教育改革、在課程規畫與教學方法及研習進修的提升上,所感受到的壓力, 而吳宗立及林保豊(2003)亦說明專業知能就是教師參加進修研習、選擇設計課 程及安排教學活動等。. 17.

(29) 在特教教師的工作壓力來源方面,李青華(2008)指出特教教師的工作壓 力來源是十分多元,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對教師的期待高、家長教育水準的 提高及社會風氣的開放,對教師的標準日漸增高,教師們除了需熟悉班級經營 的技巧及教材教法、電腦多媒體的運用、適時對學生做心理輔導外,還需要隨 時配合學校要求,辦理各種活動及參與評鑑,教師與同事相處、師生互動及親 師溝通等成為重要的能力。 王百享(2011)指提出特教教師工作壓力來源應該涵蓋社會環境、人際關 係、角色方面、工作負荷、班級教學、學生行為、行政支持、組織氣氛以及時 間管理壓迫或專業發展等層面。 而本研究者整理特教教師工作壓力相關文獻,發現各文獻對特教教師工作 壓力來源的界定多樣,包括:工作負荷、人際關係、專業知能、行政支持、教 學管理、角色壓力、學生問題、時間運用、個別化教育計畫管理、溝通協調、 家長參與、社會支持、工作條件、雜務處理、適應變革、自我期許、工作回饋 及交通問題等工作壓力來源(李青華,2008;吳宗達,2003;吳俊容,2002; 李淑靜、王明泉、吳永怡,2009;李榮妹,2003;沈儀方,2003;周美君,2002; 林忻慧,2008;林邵穎,2010;洪素玲,2008;陳永純,2010;郭香玲,2006; 高韋樺;2013;張乙熙,2010;張清洽,2008;許籃憶,2005;詹美春,2002; 鄭媛文,2004;劉秀玲,2011;劉秀鳳,2009;蕭國倉,2003;蔡敏芝,2007; 蘇郁雅,2009;蘇淑嫣,2007) 。 由上得知,無論在一般教師或特教教師的工作壓力相關研究,皆可發現工 作壓力的來源多樣化,但實際上研究之間的定義可能相同,因此研究者在進行 工作壓力來源項目彙整時,宜仔細閱讀各研究對每項工作壓力來源的定義,以 利合併項目的進行。 參、教師工作壓力之實徵性研究 本部份整理一般教師的工作壓力之實徵性研究的結果,以瞭解不同教師背 景變項對其工作壓力的影響,而針對特教教師的工作壓力實徵性的文獻討論部 份請見第二章第三節。. 18.

(30) 李彥君(2002)、蕭育(2003)和蔡朝現(2008)將教師背景變項細分為 個人變項和環境變項,個人變項是指與個人相關的項目,例如:性別、年齡、 婚姻狀況、服務年資、教育程度和擔任職務等,環境變項則是教師任教的學校 地區和學校規模。本研究先探討個人變項對工作壓力的影響程度,再接著探討 環境變項對工作壓力的影響程度。 一、性別方面 吳宗立、林保豊(2003) 、呂美玲(2008) 、李彥君(2002) 、陳銀卿(2007)、 張健群(2008)、蕭育(2003)及蔡翠娥(2004)指出性別對整體工作壓力未 達顯著差異,但是仍有些研究指出性別在工作壓力來源的個別項目中則有顯著 差異,例如:張健群(2008)指出女性教師在專業知能項目的工作壓力顯著高 於男性,李彥君(2002)指出男性教師在人際關係項目的工作壓力顯著高於女 性,呂美玲(2008)女性教師在工作負荷的壓力感受度高於男性。 二、年齡 呂美玲(2008)、吳晨妤(2006)、蕭育(2003)及蔡翠娥(2004)指出 不同年齡組的教師對整體工作壓力感受未達顯著差異,但是李彥君(2002)、 林淑賢(2012)、陳勇全(2008)與蔡朝現(2008)的研究卻提出不同年齡組 的教師對整體工作壓力感受達顯著差異,且皆指出年齡 30 歲以下工作壓力感 受最高。 三、婚姻狀況 呂美玲(2008)、李彥君(2002)、林淑賢(2012)、陳勇全(2008)、 張健群(2008)及蔡玉董(2006)皆指出不同的婚姻狀況在整體工作壓力感受 未達顯著差異,此外,張健群(2008)及蔡玉董(2006)則指出雖然整體工作 壓力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在工作壓力來源中的工作負荷方面達顯著差異。 四、服務年資 李彥君(2002)、陳勇全(2008)及蔡朝現(2008)的研究顯示不同服務 年資在整體工作壓力感受達顯著差異,且年資淺者壓力大,服務年資高者壓力 感受較低,而李彩如(2011)和林淑賢(2012)的研究則發現不同的結果,李. 19.

(31) 彩如(2011)指出年資 6-10 年者工作壓力感受高於 5 年以下,林淑賢(2012) 則發現任教 10~15 年平均得分最高。呂美玲(2008)、蕭育(2003)及蔡翠娥 (2004)提出不同服務年資對工作壓力的感受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五、教育程度 李彥君(2002)、林淑賢(2012)、陳安妮(2006)、蕭育(2003)及蔡 翠娥(2004)皆發現教育程度的不同對整體工作壓力的感受沒有顯著差異,且 在各工作壓力層面亦沒有顯著差異。陳慶寧(2011)則發現雖然教育程度的不 同對整體工作壓力的感受沒有顯著差異,但在工作負荷的項目感受上卻有顯著 的差異。 六、擔任職務 呂美玲(2008) 、吳明隆、吳彩鳳(2011) 、李彥君(2002) 、陳勇全(2008)、 張健群(2008)、李彩如(2011)及蕭育(2003)皆指出擔任職務的不同對工 作壓力的感受有顯著差異,且擔任導師者對工作壓力的感受大於擔任科任教師 或行政職兼教師者。蔡朝現(2008)卻指出擔任職務的不同對工作壓力的感受 程度不會有顯著差異。 七、學校規模 吳明隆、吳彩鳳(2011)、李彥君(2002)、蕭育(2003)和蔡朝現(2008) 指出學校規模的大小在工作壓力的感受程度有顯著差異,但是這三個研究發現 感受工作壓力最大的班級規模則有不同,李彥君(2002)指出任教於 12 班及 49 班以上的學校教師在壓力的感受程度最大,吳明隆、吳彩鳳(2011)和蕭 育(2003)則指出任教於 13-24 班壓力感受高於 12 班及 25 班以上的學校教師, 然而蔡朝現(2008)又發現任教於 25-48 班者對工作壓力感受程度大於 24 和 49 以上的教師。呂美玲(2008)、陳勇全(2008)和蔡翠娥(2004)則指出 無論學校規模大小在工作壓力的感受程度上沒差異。 八、學校地區 研究學校地區的研究較少,其中吳明隆、吳彩鳳(2011)發現任教於不同 學校地區的教師對工作壓力的感受程度有顯著差異,其說明任教於市區及偏市. 20.

(32) 區學校的教師對工作壓力的感受程度有顯著差異,然而吳宗立、林保豊(2003) 和李彥君(2002)卻發現學校地區無論是在都市型、鄉鎮型或偏遠地區皆不會 對工作壓力的感受有顯著差異的情形。 綜合上述所整理的內容,發現各研究所發現的結果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 文獻結果的引用和質性的文獻分析上,會面臨結果不一及混淆的情形,因此若 能再透過量化的後設分析,更有利於瞭解教師背景變項對工作壓力的影響程 度。. 第三節. 國內有關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情形的實徵性研究. 為瞭解國內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的情形,本節蒐集過去的相關研究進行 討論,並再藉由整理的內容做為工作壓力來源和教師背景變項的擬定依據。 壹、特教教師工作壓力來源的探討 本研究在整理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情形的實徵性研究,發現這些研究所 述的工作壓力的來源有工作負荷、人際關係、專業知能、行政支持、教學管理、 角色壓力、學生問題、時間運用、個別化教育計畫管理、溝通協調、家長參與、 社會支持、工作條件、雜務處理、適應變革、自我期許、工作回饋及交通問題 等,但並非每一篇研究皆會提及這些來源項目,因此本研究者自行整理出五項 最廣泛被使用的工作壓力來源,分別為工作負荷、人際關係、專業知能、行政 支持及角色壓力,並將各篇研究的工作壓力來源整理成表 2-3,表中僅列出此 五項工作壓力來源,其他未被納入本研究的工作壓力來源則為整理於表中。 從 32 篇研究中,整理出各工作來源被探討的篇數,探討篇數的多寡由多 到少依序為工作負荷、專業知能、人際關係、角色壓力及行政支持,其中探討 工作負荷、專業知能和人際關係三項工作壓力來源超過 32 篇的一半以上,而 在角色壓力和行政支持較少。 為瞭解本研究五項工作壓力來源的定義,以下針對本研究五項工作壓力來 源的定義進行說明,此舉亦可避免工作壓力來源因名稱不同,但定義內容相同 卻未被納入討論的情形產生,以下針對工作壓力來源向度進行說明:. 21.

(33) 表 2-3 各研究的特教教師工作壓力來源摘要表 學者/年代. 李青華(2008) 李淑靜、王明 泉、吳永怡 (2009) 李榮妹(2003) 李榮珠(2004) 李嘉玲(2013) 吳宗達(2003) 吳俊容(2002) 吳淑妙(2007) 沈儀方(2003) 林忻慧(2008) 林邵穎(2010) 林黛青(2010) 洪于仁(2005) 洪素玲(2008) 郭香玲(2006) 張乙熙(2010) 張淑芬(2008) 張清洽(2008) 曾媖楟(2007) 許籃憶(2005) 詹美春(2002) 廖光榮(2001) 鄭媛文(2004) 鄭雅芬(2008) 劉秀鈴(2011) 劉秀鳳(2009) 劉姿絹(2012) 劉瑞琪(2013) 蔡敏芝(2007) 蕭國倉(2003) 蘇郁雅(2009) 蘇淑嫣(2007) 合計. 工作負荷. 特教教師工作壓力來源 專業知能 人際關係 行政支持. ✓. ✓. ✓. ✓. ✓. ✓. ✓ ✓. ✓ ✓ ✓ ✓. ✓. ✓. 角色壓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 ✓ ✓ 20. ✓ ✓ 19. ✓ 12. ✓ 14. 註:打「✓」表示該篇研究有討論此工作壓力來源。此表為本研究者自行整理。 22.

(34) 一、工作負荷 「工作負荷」係指特教教師對於其工作份量之感受(郭香玲,2006),其中 包括教師面對行政工作、課程與教學、學生行為問題、親師溝通及時間分配等 方面的工作的感受(李青華,2008;李榮妹,2003;沈儀芳,2003;林邵穎, 2010;蘇郁雅 2009)。 通常特教教師除了教學外,還需負責學生的鑑定評量作業、與家長和普通 班教師的諮詢、執行個別化教育計畫、經常性的教學訪視和評鑑等帶來的許多 工作負荷和工作時間負擔(李榮妹,2003;沈儀芳,2003;陳永純,2010)。 因此,教師們的工作負荷,除了工作本身的教學管理工作負擔外,還需面 臨處理學生問題、時間運用、執行個別化教育計畫與家長參與、親師溝通協調 等方面的負擔,例如:教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次數過於頻繁或面對執行個別化教 育計畫個管工作,及時間運用不足等對工作感到負擔很沉重的情形(林邵穎, 2010;許籃憶,2005;鄭媛文,2004;蕭國倉,2003;蘇淑嫣;2007)。簡而 言之,工作負荷就是教師在面對工作內容的負荷感。 二、專業知能 所謂的教師專業知能就是教師們在教學現場具備專業能力的情形,蘇郁雅 (2009)及郭香玲(2006)說明專業知能就是教師所具備的專業知能及教學現 場的互動情況。 有些學者則以專業職責解釋說明特殊教育教師需要有編寫和執行個別化 教育計畫之能力、設計符合特殊學生的需求之課程、參與特教專業進修研習、 需要具備輔導諮商的專業技能及處理學生行為問題知能力等(李青華,2008; 李榮妹,2003;沈儀芳,2003;林邵穎,2010;陳永純,2010;鄭媛文,2004; 蕭國倉,2003;蘇淑嫣,2007)。 三、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係指同事間相處與支持程度(沈儀芳,2003) ,在工作上,人際 關係的好壞會影響個人在從事工作時的感受,甚至是在合作處理公務時順暢與 否,若是教師與同事關係遭遇挫折,常造成特教教師精神上的壓力,壓力來自. 23.

(35) 於工作時與同事的相處情形,還有未受到支持與鼓勵,以及同事間缺乏團隊合 作的精神(許籃憶,2005) 。 而特教教師在職場工作時,會面臨到的人際關係,包含行政人員、普通班 教師及特教教師(李青華,2008;林邵穎,2010;郭香玲,2006 ;蘇郁雅, 2009) ,更有研究將與學生及家長關係納入教師在工作情境中的人際關係中(郭 香玲,2006;蘇郁雅,2009)。 四、行政支持 學校行政人員的特教理念,會影響對特殊教育教師的支持程度,以及是否 能夠尊重特殊教育教師的意見 (郭香玲,2006) ,「行政支持」是指學校行政 單位對教師工作的支援與配合,有關排課問題、教室設備、無障礙環境的設置、 校長及行政人員對特教教師的態度,甚至教師心理層面的支持等不足所帶來的 壓力感受(李青華,2008;李榮妹,2003;陳永純,2010;許籃憶,2005;鄭 媛文,2004;蕭國倉,2003;蘇郁雅,2009;蘇淑嫣,2007)。 五、角色壓力 指教師對於角色負荷,角色模糊,角色衝突以及職業聲望等所感受的壓力, 特教教師在面臨工作工作職責劃分不清、他人對特教教師的期望不一致、教育 理想與實際有差距、他人對特教教師的期望太高或太低、覺得專業能力不足難 以處理問題……等(李榮妹,2003;鄭媛文,2004;蕭國倉,2003;蘇淑嫣, 2007)。 貳、探討特教教師背景變項的研究彙整 為使本研究在進行後設分析的數據資料的數量能夠較充足,本研究者將相 關研究所探討的教師背景變項內容,整理成表 2-4,並將教師背景變項分類為 個人變項和環境變項,其中個人變項包含性別、年齡、婚姻狀況、任教年資、 專業背景、教育程度和擔任職務等七項,以及學校規模和地區等兩項環境變項, 且表中僅列出有納入本研究的背景變項項目。. 24.

(36) 表 2-4 各研究的特教教師背景變項摘要表 學者/年代. 性別. 李青華(2008). ✓. 李淑靜、王明 泉、吳永怡 (2009) 李榮妹(2003) 李榮珠(2004) 李嘉玲(2013) 吳宗達(2003) 吳俊容(2002) 吳淑妙(2007) 沈儀方(2003) 林忻慧(2008) 林邵穎(2010) 林黛青(2010) 洪于仁(2005) 洪素玲(2008) 郭香玲(2006) 張乙熙(2010) 張淑芬(2008) 張清洽(2008) 曾媖楟(2007) 許籃憶(2005) 詹美春(2002) 廖光榮(2001) 鄭媛文(2004) 鄭雅芬(2008) 劉秀鈴(2011) 劉秀鳳(2009) 劉姿絹(2012) 劉瑞琪(2013) 蔡敏芝(2007) 蕭國倉(2003) 蘇郁雅(2009) 蘇淑嫣(2007) 合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年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婚姻 狀況. 任教 年資. 專業 背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教育 程度. 擔任 職務. 學校 規模. 學校 地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17. ✓ 16. 10. 註:打「✓」表示該篇研究有討論此特教教師背景變項。此表為本研究者自行整理。 25.

(37) 由表 2-4 可知,除了學校地區探討的篇數未達 32 篇研究的一半以上,其 餘皆有達到一半以上,且探討篇數由多至寡的順序為任教年資、性別、年齡和 專業背景、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和學校地區,由上述資 料顯示特教教師的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討論個人變項的研究篇數多於環境變 項的研究篇數。 參、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的情形 以下針對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的程度以及特教教師背景變項對工作壓 力差異情形的研究結果進行整理 一、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的程度 為瞭解各篇研究中所獲得特教教師感受整體工作壓力的程度及所感受到 的工作壓力來源大小,將各篇研究結果整理於表 2-5。. 表 2-5 特教教師感受工作壓力的程度摘要表. 感受工作壓力來源大小(1→5)排序 樣 學者/年代. 本 數. 李青華(2008). 感受整體工 作壓力程度. 工作. 專業. 人際. 行政 角色. 負荷. 知能. 關係. 支持 壓力. 186. 中等. 1. 2. 5. 56. 中等. 1. 2. 3. 李榮妹(2003). 108. 中等. 1. 2. 5. 李榮珠(2004). 221. 中等. 2. 1. 李嘉玲(2013). 234. 中上. 吳宗達(2003). 143. 中等. 吳俊容(2002). 252. 中下. 1. 吳淑妙(2007). 237. 中上. 1. 李淑靜、王明泉、 吳永怡(2009). 1. 4. 3. 4. 3 3. 1. 2. 2. 3. (續下頁). 26.

(38) 樣 學者/年代. 本 數. 感受整體工 作壓力程度. 感受工作壓力來源大小(1→5)排序 工作. 專業. 人際. 行政. 角色. 負荷. 知能. 關係. 支持. 壓力. 沈儀方(2003). 374. 中等. 1. 2. 3. 林忻慧(2008). 622. 中等. 1. 2. 3. 林邵穎(2010). 211. 中下. 1. 3. 2. 林黛青(2010). 399. 中上. 2. 洪于仁(2005). 192. 中等. 1. 2. 3. 洪素玲(2008). 151. 中等. 1. 2. 3. 郭香玲(2006). 129. 中等. 1. 3. 4. 2. 張乙熙(2010). 65. 中等. 1. 2. 張淑芬(2008). 171. 中下. 1. 3. 2. 張清洽(2008). 123. 低等. 1. 2. 3. 曾媖楟(2007). 296. 中等. 1. 2. 3. 許籃憶(2005). 176. 中等. 2. 詹美春(2002). 436. 中等. 廖光榮(2001). 170. 低等. 鄭媛文(2004). 135. 中等. 1. 鄭雅芬(2008). 179. 中上. 1. 劉秀鈴(2011). 158. 中等. 劉秀鳳(2009). 399. 中等. 劉姿絹(2012). 140. 中上. 2. 1. 3. 劉瑞琪(2013). 150. 中等. 1. 2. 3. 蔡敏芝(2007). 133. 中等. 蕭國倉(2003). 438. 中等. 3. 1. 2. 蘇郁雅(2009). 217. 中下. 1. 4. 3. 蘇淑嫣(2007). 415. 中下. 2. 1. 1. 4. 4. 1 1. 1. 2. 3. 4. 1. 2. 2. 3 1. 4. 1 2 3. 註:各篇研究在感受工作壓力來源大小的排序,係以本研究所設定的五項工作壓 力來源進行大小比較,而各篇研究若沒有提及到的來源則不排序,或若各篇研究 中有提及這五項以外的來源亦不進行排序。此表為本研究者自行整理。. 27.

(39) 從 32 篇研究中整理出各研究的特教教師感受整體工作壓力程度,獲得中 等程度的篇數最多(21 篇) ,其次為中上和中下(各 5 篇) ,而低等(1 篇)為 出現最少的篇數,因此可知透過文獻整理方式,特教教師感受到的整理工作壓 力為中等居多。 此外,特教教師在感受工作壓力來源的大小以排序一的情形進行比較,工 作負荷的篇數最多(16 篇),其次為角色壓力(7 篇) ,專業知能(5 篇),而 行政支持和人際關係最少(各 2 篇)。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者整理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整體工作壓力在各研究是 否有達顯著情形於表 2-6,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工作負荷壓力情形於表 2-7,專業知能於表 2-8,人際關係於表 2-9,行政支持於表 2-10,和角色壓力 於表 2-11,在各表中發現各項所獲得有顯著差異的篇數皆為個位數,但此種歸 納方法僅以篇數進行判讀,沒有考慮到其他因素,例如:研究動機或樣本數的 不同,因此本研究即是希望透過量化的後設分析研究,使各篇研究結果整合後, 可以得到概括性的結果,避免造成研究結果說法不一致的情形。 以下提出從各篇獨立的研究結果中,獲得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感受整 體工作壓力的達顯著差異情形的研究進行比較,發現雖然它們皆有達顯著水準, 但其中的差異情形不盡然會相同。 (一)性別 在性別方面,沈儀方(2003)、林邵穎(2010) 、郭香玲(2006)、劉秀鳳 (2010)及蘇郁雅(2009)指出此教師背景變項對特教教師整體工作壓力影響 達顯著差異,此外沈儀方(2003)、郭香玲(2006)和劉秀鳳(2010)在研究 中皆指出女性工作壓力高於男性,但是林邵穎(2010)及蘇郁雅(2009)卻發 現男性工作壓力反而高於女性。 (二)年齡 在年齡方面,沈儀方(2003)、林忻慧(2008)、許籃憶(2005)、劉秀玲 (2011)、劉秀鳳(2010)及蘇郁雅(2009)指出此教師背景變項對特教教師. 28.

(40) 整體工作壓力影響達顯著差異。沈儀方(2003) 、劉秀玲(2011)與劉秀鳳(2010) 在研究中皆指出年輕的特教教師工作壓力高於年齡較大的特教教師;然而許籃 憶(2005) 、林忻慧(2008)及蘇郁雅(2009)卻發現年齡較大的特教教師工 作壓力高於年輕的特教教師。 (三)婚姻狀況 在婚姻狀況方面,沈儀方(2003)、劉秀鳳(2010)和蘇郁雅(2009)指 出此教師婚姻狀況對特教教師整體工作壓力影響達顯著差異。沈儀方(2003) 在研究中皆指出已婚無子女教師工作壓力高於已婚有子女的教師,劉秀鳳 (2010)提出未婚教師的工作壓力高於已婚教師;蘇郁雅(2009)已婚教師的 工作壓力明顯大於未婚教師。 (四)任教年資 在任教年資方面,沈儀方(2003) 、郭香玲(2006) 、許籃憶(2005)和蘇 郁雅(2009)指出此教師背景變項對特教教師整體工作壓力影響達顯著差異, 此外沈儀方(2003)、許籃憶(2005)和蘇郁雅(2009)在研究中皆指出發現 任教年資淺的教師工作壓力大於任教年資深的教師;而郭香玲(2006)卻發現 任教年資深的特教教師工作壓力大於任教年資淺的特教教師。 (五)專業背景 在專業背景方面,李青華(2008)、蘇郁雅(2009)及蘇淑嫣(2007)指 出此教師背景變項對特教教師整體工作壓力影響達顯著差異。李青華(2008) 與蘇淑嫣(2007)在研究中皆指出特教研究所及特教系畢業之教師工作壓力較 特教師資班畢業的教師低;而蘇郁雅(2009)和蘇淑嫣(2007)也發現未合格 特教教師的工作壓力大於合格特教教師。 (六)教育程度 在教育程度方面,吳宗達(2003) 、林忻慧(2008) 、許籃憶(2005)及劉 秀玲(2011)指出教師的教育程度對特教教師整體工作壓力影響達顯著差異, 此外吳宗達(2003)和劉秀玲(2011)在研究中皆指出大學教育程度者的工作 壓力高於研究所(含四十學分班)教育程度者;而林忻慧(2008)發現博士組. 29.

(41) 教師的壓力高於大學及碩士組;許籃憶(2005)則發現教育程度為研究所畢業 的特教教師的工作壓力最低。 (七)擔任職務 在擔任職務方面,吳宗達(2003)、李榮妹(2003)、郭香玲(2006)、張 清洽(2008) 、劉秀玲(2011) 、劉秀鳳(2010)和蘇郁雅(2009)指出此擔任 職務的不同對特教教師整體工作壓力影響達顯著差異。吳宗達(2003)和郭香 玲(2006)在研究中皆指出特教專任教師的工作壓力大於特教兼任老師,而李 榮妹(2003) 、張清洽(2008) 、劉秀玲(2011) 、劉秀鳳(2010)與蘇郁雅(2009) 卻發現有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工作壓力大於未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 (八)學校規模 在學校規模方面,吳宗達(2003) 、李榮妹(2003) 、林忻慧(2008)和郭 香玲(2006)指出此教師背景變項對特教教師整體工作壓力影響達顯著差異。 李榮妹(2003)、林忻慧(2008)與郭香玲(2006)卻發現小型學校特教教師 的工作壓力大於中大型學校,惟吳宗達(2003)在研究中指出發現大型學校特 教教師的工作壓力大於小型學校。 (九)學校地區 在學校地區方面,吳宗達(2003) 、李榮妹(2003)和郭香玲(2006) 、指 出此教師背景變項對特教教師整體工作壓力影響達顯著差異。吳宗達(2003) 與郭香玲(2006)皆在研究中指出任教於市區的教師工作壓力高於鄉鎮地區的 教師;而李榮妹(2004)卻發現任教於台中縣的教師工作壓力高於台中市教師, 且任教於南投縣的教師工作壓力高於彰化縣教師;詹美春(2003)另外發現任 教於南部地區的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大於其他地區的國小特殊教育教 師,其餘依序為:北部、中部、東部的國小特殊教育教師。 國內探討特教教師工作壓力的研究達 30 篇以上,各研究在教師背景變項 對特教教師工作壓力的影響情形之研究結果並不一致,導致後續研究對研究結 果的彙整時,產生混淆的情形。而由上述可知若以傳統的文獻探討,以多數結 果來決定研究結果會有缺失(詹志禹,1988)。. 30.

(42) 表 2-6 各研究中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整體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摘要表 學者/年代. 樣本 數. 性 別. 年 齡. 婚姻 狀況. 任教 年資. 專業 背景. 教育 程度. 擔任 職務. 學校 規模. 學校 地區. 李青華(2008) 186 李淑靜、王明 泉、吳永怡 (2009) 李榮妹(2003) 李榮珠(2004) 李嘉玲(2013) 吳宗達(2003) 吳俊容(2002) 吳淑妙(2007) 沈儀方(2003) 林忻慧(2008) 林邵穎(2010) 林黛青(2010) 洪于仁(2005) 洪素玲(2008) 郭香玲(2006) 張乙熙(2010) 張淑芬(2008) 張清洽(2008) 曾媖楟(2007) 許籃憶(2005) 詹美春(2002) 廖光榮(2001) 鄭媛文(2004) 鄭雅芬(2008) 劉秀鈴(2011) 劉秀鳳(2009) 劉姿絹(2012) 劉瑞琪(2013) 蔡敏芝(2007) 蕭國倉(2003) 蘇郁雅(2009) 蘇淑嫣(2007) 合計. 56 108 221 234 143 252 237 374 622 211 399 192 151 129 65 171 123 296 176 436 170 135 179 158 399 140 150 133 438 217 415 73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7. ✓ 3. ✓ ✓ 6. ✓ ✓ 3. 5. 註:打「✓」表示有達顯差異情形。此表為本研究者自行整理。 31. 5. 4. 0.

(43) 表 2-7 各研究中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工作負荷的差異情形摘要表 學者/年代. 樣本 數. 性 別. 年 齡. 婚姻 狀況. 任教 年資. 專業 背景. 教育 程度. 擔任 職務. 學校 規模. 學校 地區. 李青華(2008) 186 李淑靜、王明 泉、吳永怡 (2009) 李榮妹(2003) 李榮珠(2004) 李嘉玲(2013) 吳宗達(2003) 吳俊容(2002) 吳淑妙(2007) 沈儀方(2003) 林忻慧(2008) 林邵穎(2010) 林黛青(2010) 洪于仁(2005) 洪素玲(2008) 郭香玲(2006) 張乙熙(2010) 張淑芬(2008) 張清洽(2008) 曾媖楟(2007) 許籃憶(2005) 詹美春(2002) 廖光榮(2001) 鄭媛文(2004) 鄭雅芬(2008) 劉秀鈴(2011) 劉秀鳳(2009) 劉姿絹(2012) 劉瑞琪(2013) 蔡敏芝(2007) 蕭國倉(2003) 蘇郁雅(2009) 蘇淑嫣(2007) 合計. 56 108 221 234 143 252 237 374 622 211 399 192 151 129 65 171 123 296 176 436 170 135 179 158 399 140 150 133 438 217 415 73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6. ✓ 3. ✓ ✓ 6. ✓. ✓ ✓ 3. 4. 註:打「✓」表示有達顯差異情形。此表為本研究者自行整理。 32. 6. 1. 0.

(44) 表 2-8 各研究中不同背景變項的特教教師在感受專業知能的差異情形摘要表 學者/年代. 樣本 數. 性 別. 年 齡. 婚姻 狀況. 任教 年資. 專業 背景. 教育 程度. 擔任 職務. 學校 規模. 學校 地區. 李青華(2008) 186 李淑靜、王明 泉、吳永怡 (2009) 李榮妹(2003) 李榮珠(2004) 李嘉玲(2013) 吳宗達(2003) 吳俊容(2002) 吳淑妙(2007) 沈儀方(2003) 林忻慧(2008) 林邵穎(2010) 林黛青(2010) 洪于仁(2005) 洪素玲(2008) 郭香玲(2006) 張乙熙(2010) 張淑芬(2008) 張清洽(2008) 曾媖楟(2007) 許籃憶(2005) 詹美春(2002) 廖光榮(2001) 鄭媛文(2004) 鄭雅芬(2008) 劉秀鈴(2011) 劉秀鳳(2009) 劉姿絹(2012) 劉瑞琪(2013) 蔡敏芝(2007) 蕭國倉(2003) 蘇郁雅(2009) 蘇淑嫣(2007) 合計. ✓. 56 108 221 234 143 252 237 374 622 211 399 192 151 129 65 171 123 296 176 436 170 135 179 158 399 140 150 133 438 217 415 7316. ✓ ✓. ✓. ✓ ✓. ✓ ✓. ✓. ✓ ✓. ✓. ✓. ✓. ✓. ✓ ✓. ✓. 3. 5. ✓ ✓ 1. 2. ✓. 3. 3. ✓ ✓ ✓ 3. 4. 註:打「✓」表示有達顯差異情形。此表為本研究者自行整理。 33. ✓. 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raising pets and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marital status, children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Among them, service quality and sex, age, level of education, marital status, average month income and class Present notable difference... Job Pressure and service quality of

(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out of school traffic guidance staff with different gender, job title, guidance counselors seniority and age in the

(2)As for the attitudes towards selection autonomy, significant variations exist among teachers categorized by different ages and by different years of teaching.. (3)The similarity

Our major findings are: (1)The sex of consumer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reverse product design but the remaining factors.(2)The mar- riage status of consumers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rrelative between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satisfaction for employees in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