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建置與教學運用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建置與教學運用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Master’s Thesis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建置與教學運用之研究. ‧. n. al. er. io. sit. y. Nat.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Web Teaching Resources of National Archives in Teaching.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薛理桂博士 Adviser: Li-Kuei Hsueh. 研究生: 研究生:徐家媛 Author: Chia-Yuan Hsu. 中華民國一〇 中華民國一〇四年七 四年七月 July,2015 i.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謝 辭 身為圖檔所修業年限最長之紀錄保持人的我,在論文沒有完成之前,從沒有 想過謝辭該如何撰寫,只因尚未完成,又不知何時完成,怎麼敢奢想!?回想入 學時,才剛工作兩年,是班上為唯一的在職生,因休假不多,上班地點又在距離 不近的芝山,總是依靠捷運接駁及摩托車飛車奔馳來回修習課程,課堂上教師的 妙語如珠、討論的熱絡以及豐富的課外活動與增廣見聞的國外參訪,一切都還歷 歷在目,而今,我歷經結婚、生子,已是兩個孩子的媽了,很高興在指導教授的 督促之下,最終還是將論文完成,獲得這難能可貴撰寫謝辭的機會。. 政 治 大 師歷經多年的指導,仍舊沒放棄我這個學生,感謝您和師母多年的照顧,在我遇 立 在修業和論文撰寫期間,最最最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薛理桂老師,感謝薛老. 到人生或工作的難題時,聽我訴說抱怨,給予我鼓勵和指引,並督促我完成學業。. ‧ 國. 學. 同時,也感謝口試委員莊道明老師和林巧敏老師,謝謝您們百忙之中抽空給予指. ‧. 導,針對我的論文詳加審閱,提供明確及寶貴的建議,使得論文內容更為完善詳 盡。另外,感謝研究訪談給予協助的檔案局建置人員及教師等受訪者,感謝您們. y. Nat. io. sit. 的協助,讓本研究得以順利完成。. er. 碩士修業期間,感謝所上王梅玲老師、楊美華老師、蔡明月老師、陳志銘老. n. a. v. l C 師以及薛理桂老師,除了專業科目的指導外 ,也和我們分享許多寶貴的人生經驗, ni. hengchi U. 讓我們能全方面的學習成長。感謝在學期間一路扶持的同窗,特別是同為檔案學 組的佩貞、語宸和宇凡,和你們一同修業的快樂時光,以及你們給予的關懷、鼓 勵和支持,尤其感謝佩貞從不間斷的加油打氣,協助檢視論文修正完善的程度, 這些我都會銘記在心的。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從小栽培我、關心我,給予我很多自由發展空間 的父母,工作和修業兼顧的過程中,時時有您們的關懷和支持,謝謝您們,我以 後會繼續努力孝順您們的。另外,成長的過程中,很開心有兄妹相伴和互相學習, 哥哥家偉時常給予我英語方面的指導;妹妹家欣,不但時常蒐羅新奇可愛的物品 贈送我和孩子們,更在我忙碌的時候,多次負起照顧孩子的任務,讓我能喘口氣 i.

(4) 再出發!還有,最愛的老公珈宏,十多年來相知相惜的陪伴,鼓勵我入學再進修, 無論是查找資料、飛車上課、完成畢業論文等,你都幫上忙了,還帶著我全臺巡 迴進行研究訪談、專程請假陪緊張的我進行口試,在我撰寫論文的過程中,負起 照顧家庭的重任,繁雜的家務都是由你負擔,想感謝的太多,說也說不完,化成 一句「謝謝你,老公~我真的好愛你」 。我的兩個寶貝蛋,媽咪終於畢業囉~下次 你們需要媽咪講故事或一起畫畫、遊戲時,媽咪不用再因為「寫功課」而拒絕你 們了。 卸下這塊心頭大石,希望未來能夠迎向更積極充實的明天,那些不斷想新嘗 試、學習的新事物,就一件件的開始吧,當然這一切都會有您們的相伴,感恩有. 政 治 大. 您們,讓我的每一天都如此幸福!.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家媛 謹誌於木柵˙ 中華民國 104 年 7 月. ii.

(5) 摘 要 本研究主要聚焦於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所提供之各項網路教 學資源,其主要議題為檔案如何支援教學及提升檔案意識以強化檔案之應 用。主要探討:世界先進國家之國家檔案館對於學校老師及學生提供之教 育服務內容;比較其服務方式及內容;檔案局如何建置網路教育資源,目 前使用情形及如何借鏡國外經驗以精進服務。故本研究以國家檔案網路教 學資源作為研究標的,以深度訪談為主要研究方法,就國家發展委員會檔 案管理局負責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開發建置之人員及具有國家檔案網. 政 治 大 學工作者 7 位,探討其建置過程與實際運用情形,相關研究結果略述如 立. 路教學資源使用經驗之教學工作者進行訪談,共計訪談建置人員 5 位及教. ‧ 國. 學. 下:. 我國目前教育環境著重既有知識的灌輸,長久以來升學或考試成績為. ‧. 導向的教育方式,使得高中職以下教師受限於課程進度壓力,較少於課堂. sit. y. Nat. 補充佐證教材,引導學生探究知識建構的過程;教科書商所配合課程提供 的網路教學資源豐富,亦使高中職以下各級教師檔案教學資源需求度較低。. er. io. 而教師本身於求學或工作期間應用檔案之經驗較少,以及同類型網站過多, a. n. iv l C n 檔案網路教學資源較難突顯,也都是影響檔案網路教學資源使用率的重要 hengchi U 因素。.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對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之建置具關鍵 之角色,惟其現有人力多半著力於機關檔案管理部分,難有餘力兼顧國家 檔案之發展及推廣;此外,現有國家檔案加值成果未整合提供服務,使用 者因無法檢索、查找篩選不易,無法全面瞭解或觸及。而國家檔案研究人 力之缺乏、現有典藏國家檔案之素材限制以及缺乏長期建置教學資源之規 劃,都是目前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發展所受到的限制。. iii.

(6) 具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使用經驗之受訪者,對於國家發展委員會檔 案管理局建置相關資源、檔案支援教學網之提供教學素材及導入創用 CC 之授權概念便於使用者應用等面向抱持正面態度,但也認為檔案管理局與 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於教師社群能見度低、檔案支援教學網呈現方式及 功能尚待加強、檔案支援教學網之主題及內容有待擴充。 本研究經彙整文獻探討及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一)國家發展委 員會檔案管理局應就現有網路教學資源進行改善以提升使用效益。(二)國 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需釐清角色定位及建立長期通盤性研發計畫。. 政 治 大 方式全面整合現有資源。(四)後續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之開發,宜區隔 立 (三)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可考量建置檔案支援教育專區,以點線面. ‧ 國. 學. 目標對象並依優先順序分期分階段進行。(五)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可仿效國外經驗,引進外部人力支援檔案教學資源之研發,以加速國家檔. ‧. 案教學資源之建置與推廣。. y. Nat. n. al. er. io. sit. 關鍵字: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檔案推廣、檔案應用. Ch. engchi. iv. i n U. v.

(7)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web resources for education provided by the National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Development Council (herein after NAA). The central question is: what steps need to be taken in the area of education services and awareness to strengthen the use of national archives? Subsidiary questions included: What services do the national archives worldwide provide to support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at are the best approaches to educational work? What other advice might be help to the NAA as well as educational sectors?. 治 政 大 aims to research web This study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 立 teaching resources of national archives, and it adopts depth interviews with 5 ‧ 國. 學. staffs and 7 teachers responsibl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eb teaching. ‧. resources of national archives.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actual circumstances of using the web teaching. er. io. sit. y. Nat. resources.. The education in Taiwan seems to emphasize on pumping facts into. a. n. student's. iv. minds, and thel exam-oriented education n makes teachers limited in C. hengchi U. the pressure of course program schedules. It is less often the case that they provid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evidence to instruct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Moreover, booksellers of the textbooks have provided plentiful web teaching resources applied to the courses at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teachers' lower needs to web teaching resources of national archives. Other important factors also include the teachers' relatively poorer experiences about applying the archives when studying or working, and the excessive other similar websites, etc.. v.

(8) NAA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web teaching resources of national archives.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web teaching resources of national archives. First, NAA focuses on archives management rather tha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national archives. Second, the lack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causes the users unable to. search, select, or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comprehensively.. Moreover, there. are other limitations, such as the lack of manpower in the study of national archives, the limited ranges of. nationalarchive materials, and the lack of. plans for long-term establishment of related teaching resources. The interviewers who have experienced using the teaching resources take. 治 政 also think that the resources tend to be ignored by大 Teachers' Communities, that 立 the ways to present the webpages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that more topics.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resources established by NAA. However, they. ‧ 國. 學. and materials for the web teaching resources are needed..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 have. ‧.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irst, there needs to be improved for the existent. y. Nat. web teaching resources of national archives. Second, the roles of the staffs. sit. responsible for these web teaching resources need to be clarified; long-term,. er. io. overall plan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ve to be set up. Third, we need a. n. al v the archives in a special district for educating people how to iuse C. n. h e nall thehrelated point-line-service way to integrate i U teaching resources. Fourth, gc. we have to rank, prioritize and develop the targets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s step by step.Last but not least, we can refer to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s to introduce foreign professionals to help develop the web teaching resources of national archives. Keyword:National Archives、Web Teaching Resources、Teaching Resources、 Archival Promotion、ArchivalAccess. vi.

(9)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檔案之特性與教育 ........................................................... 9. 第二節. 網路教學資源之特性與功能 ......................................... 22. 第三節. 各國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發展現況 ......................... 34. 第二節. 第一節. 建置人員之訪談分析 ..................................................... 82. 教學工作者之個人看法與使用經驗 ............................. 98. a 結論與建議…………………………………………...........107 iv n. 第五章. 訪談對象之基本認知 ..................................................... 70. io. 第三節. 訪談結果分析……………………………………………….69. Nat. 第一節. 研究實施步驟 ................................................................. 67. ‧. 第四章. 研究工具 ......................................................................... 65. y. 第四節. 學. 第三節. sit. 第二節. er. 第一節. 治 政 大 研究方法 ......................................................................... 63 立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4. 研究方法及步驟…………………………………………….63. ‧ 國. 第三章. l C 結論 ............................................................................... 107 hengchi Un. 第二節. 建議 ............................................................................... 113.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 117. 參考書目 ............................................................................................. 119 附錄一:訪談同意書 ......................................................................... 125 附錄二: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建置人員訪談大綱 ..................... 126 附錄三: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建置人員訪談大綱 ..................... 128. vii.

(10) 圖 次 圖 2-1:英國國家檔案館網站首頁圖 ......................................................... 36 圖 2-2:英國國家檔案館網站教育專區內容架構圖 ................................. 36 圖 2-3:英國國家檔案館教育資源專區頁面圖 ......................................... 37 圖 2-4:英國國家檔案歷史時期教學資源網頁呈現方式 ......................... 38 圖 2-5:中世紀之謎單元畫面 ..................................................................... 39 圖 2-6:美國國家檔案館網站首頁圖 ......................................................... 44 圖 2-7:OurDocuments 專題網頁之獨立宣言篇畫面 ................................ 45 圖 2-8:Founders Online 主題網站之華盛頓日記...................................... 46. 政 治 大. 圖 2-9:Today's Document 網路資源畫面 .................................................. 47. 立. 圖 2-10:DocsTeach 首頁畫面 ..................................................................... 48. ‧ 國. 學. 圖 2-11:各類目國家檔案典藏概況圖........................................................ 54 圖 2-12: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教案下載介面 ....................... 56. ‧. 圖 2-13: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教案首頁圖 ........................... 57. Nat. sit. y. 圖 2-14: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教案「歷史背景」單元圖 ... 57. er. io. 圖 2-15: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教案「史料解讀」單元圖 ... 58. n. al 圖 2-16: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教案「動動腦」單元圖 ....... 58 iv. n U e n............................................................... 圖 2-17:檔案支援教學網首頁圖 59 gchi. Ch. 圖 2-18:檔案支援教學網次主題呈現畫面 ............................................... 60 圖 2-19:檔案支援教學網檔案素材提供畫面 ........................................... 60 圖 3-1:研究步驟流程圖 ............................................................................ 68. viii.

(11) 表 次 表 2-1:現有研究中教師使用網路教學資源之時間點與型態表..………...27 表 2-2:現有研究中教師使用網路教學資源之管道及常用資源表…….…29 表 2-3:現有研究中使用網路資源之困難與限制彙整表……………….…33 表 2-4:DocsTeach 教學工具簡介…………………………………………..50 表 2-5:英國、美國及我國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開發情形之比較表….62 表 3-1:本研究訪談綱要表.............................................................................66 表 4-1:建置人員受訪者代碼一欄表.............................................................69 表 4-2:教學工作者受訪者代碼一欄表.........................................................70. 治 政 大 表 4-3:教學工作者所參考及使用過之網路教學資源.................................73 立 表 4-4:檔案支援教學網主題規劃與高中歷史課綱之對應.........................87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x. i n U. v.

(1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網路自 1989 年問世後,為人類現代生活帶來巨大的轉變,網路數 位資源大量增加及傳播,也由於網路傳播的速度極為迅速,遠大於過去 的各項傳播媒體,使得各界不得不重視及因應這股由網際網路興起而帶 動的「數位革命」。數位科技與資訊技術的發展,快速改變人們的生活 型態,資訊的數位化、網路化成為主流趨勢,也使得各項資源突破了時 空的限制,創造了教育更多元的無限可能。我國自民國(以下同) 79 年即由教育部設置「臺灣學術網路(Taiwan Academic Network,簡稱. 政 治 大 之用途,以帶動國內網路發展;81 年,TANet 全線建置完成,接通國際 立 Internet 網路與全世界接軌,臺灣邁入網路時代(教育部,2013) 。86 年 TANet)」,成立國內第 1 個網際網路,提供全國教育、學術及教學研究. ‧ 國. 學. 起教育部推動為期 10 年的資訊教育基礎建設,其中包含硬體建設、人 才培訓及修訂中小學資訊教育課程等內容,除在各校成立資訊組推動資. ‧. 訊教育、種子教師及先導學校計畫外,亦同步訂定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 y. Nat. 標相關法規,以求臺灣的教育環境及方式能夠與時俱進,讓學習更便捷、. er. io. sit. 快速與具有效益。. 我國並於 96、97 年間開始推動數位典藏融入教學,97 年起以「數. n. a. v. l C 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97-101 年) n i,將「數位典藏國家型. i U. he. ngch 科技計畫」內容之成果與數位學習結合,重點在於將現有的數位典藏成 果,用以擴大及深化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在正規教育及終身學習上的 應用,分項規劃從國中小、高中職、大專院校到社會教育完整的數位教 育與網路學習應用鏈,其中子計畫包含數位典藏成果之數位資源融入中 小學教學、高中職各科資訊融入教學教材發展與評估等內容。(數位典 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計畫網站,2015)。 由此可看出,因應網路數位革命的來臨,教師教學面臨的新的機會 與挑戰,隨著近年此一資訊科技浪潮的推進、使用者資訊尋求行為的改 變以及政府逐年的推動,教師有更多元豐富的網路教學資源用作為教學 使用,而網路資源的快速傳播、生動有趣、轉化再製便利,與應用形式 1.

(13) 多元等特性,對於教師進行教學活動過程有很大的助益。網路資源涵蓋 層面廣泛,並可連結相關網站,加以規劃分類後,教師可依其類型進行 教學活動的設計,運用其特性進行高層次的融入教學,並促進學生在數 位時代中運用科技,檢索資訊與主動尋求解答的學習能力(陳儒瑩, 2013)。 檔案是永恆的歷史印記,記錄政府施政的軌跡,蘊含著豐富的公眾 記憶、施政成效與歷史脈絡,在各類文獻當中,有別於圖書、期刊、報 章雜誌等,具有相當的獨特性,不論是政府機構執行業務、人民團體舉 辦活動又或是個人日常生活的紀錄,其於事件當下依實際需要所產生, 屬第一手資料,真實的記載及反應出當時所發生的每一刻,其唯一性及. 政 治 大 12 日由總統正式公布,其第 1 條第 1 項開宗明義提到「為健全政府機關 立. 真實性,更使得檔案有絕佳的佐證意義。我國檔案法於民國 88 年 12 月. 檔案管理,促進檔案開放與運用,發揮檔案功能,特制定本法。」足見. ‧ 國. 學. 檔案價值的體現與實踐,在於能有效地應用,自檔案歸檔點收開始,所 花費龐大成本進行的立案編目、目錄公布、保管清查、修護典藏、複製. ‧. 儲存等各項管理措施,皆是為了能促使重要具有應用價值之檔案,能夠. sit. y. Nat. 快速便捷地被提取使用,除可作為施政稽憑及參考引據外,更可積極拓. io. er. 展檔案價值,讓檔案成為銜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樑。. 近半世紀以來,英、美歷史教育學者積極而持續的鼓吹檔案於該領. n. al. iv. n 域之應用,其認為歷史教學不應只是以傳授一套特定的歷史知識為滿足, C hengchi U. 更應讓學生理解歷史知識建立的過程,藉以培養學生思考和探究歷史的 能力。此一歷史教學主張已在歐美各國歷史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上佔有舉 足輕重的地位,並獲得許多歷史教學者的支持。由於這股思潮的引領, 歐美各國的歷史教育界極為重視教導學生有關「史料」和「證據」的概 念,以及閱讀與運用資料的方法。而檔案為歷史文獻之一環,是歷史學 建構過去的重要憑藉,也是聯繫現在與過去的有力媒介,引導學生如何 解讀檔案和運用檔案,自應列為教學的重點目標之一(國家發展委員會 檔案管理局,2010b) 。而經由檔案原件的呈現,佐證歷史事件進而達到 教育之目的,可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除促進學生對於課程內容的了解 外,進一步可增加學生對於檔案的認識,無形中培養其檔案素養。 2.

(14) 我國近年來亦重視這股教育的改革與風潮,檔案中央主管機關國家 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為了能夠有效發揮檔案之最大效益,追求以創 新手法活化國家檔案,並思考如何讓檔案應用與學校教育結合,使檔案 內涵融入學校課程。自 99 年起以「檔案融滲歷史教育之研究」此委託 研究計畫,作為先導規劃,續於 100 年以該局管有之國家檔案做為主要 素材,設計製作「史料分析與歷史教學-從國民政府接收臺灣談起」及 「從獎勵投資到促進產業升級-民國 50~70 年代的臺灣經濟發展」兩數 位教案,讓使用者有機會接觸檔案素材,達到促進檔案融入歷史教育之 目的(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14a) 。此外,另規劃「102 至 105 年檔案教學資源網建置計畫」,就其所典藏之特色主題國家檔案,揀選 適合者進行加值編輯,提供符合高中職老師編製課堂授課教材所需之教. 政 治 大. 學資源素材, 「檔案支援教學網(Archival Resources for Teaching, ART)」. 立. 遂於 103 年正式上線提供服務,提供高中職教師依其教學需要,選擇適. ‧ 國. 學. 用之國家檔案影像作為教學教材,期藉由教師授課過程,讓學生能接觸 檔案,進而瞭解檔案價值與功能,激發並深化其檔案意識,讓師生更加. ‧. 瞭解檔案的價值與功能,向下紮根深化國人檔案素養(國家發展委員會 檔案管理局,2014b)。. y. Nat. sit. 綜上可知,網路資源於教學應用上已占有舉足輕重之地位,為了實. er. io. 踐檔案之價值,如何開發設計符合我國教育環境,具有實質效益之網路. n. 教學資源,深化國人對於檔案重視之思維與意識更是刻不容緩,無論是 a v. i l C n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h、 e「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ngchi U 之數位檔案資源成果或是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已製作或建置之 教案及網路教學資源網站,實為教師納入教學應用,並可增進教學多元 豐富面向的支援,惟就客觀環境與現行發展實際情形來說,教師應用現 況似乎不如預期,其環境及實務面向之因素,有其探究之必要,此為主 要之研究動機。此外,國外於檔案網路教學資源投入行之有年,頗具成 效及規模,英國、美國等國家檔案館均建置有網路教學資源專區,其內 容豐富並配合有諮詢服務、工作坊等交流管道,其應用率及討論活躍程 度極高,本研究透過個案探析之方式,深入瞭解其網路教學資源之內容、 建置方式、網站架構等面向,作為檔案網路教學資源後續開發設計之借 鏡,此為研究動機之二,最後期以透過本研究之探討分析,提出具體結 論及建議,以供我國各單位辦理相關業務之參考。 3.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蒐整分析有關檔案及網路教學實際應用於教育之相關研 究及文獻,作為本研究之立論基礎,並著重於透過個案研究之方式,瞭 解國外國家檔案館國家檔案網路教學之發展現況及成效,續針對我國國 家檔案所建置及提供網路教學資源之方式、現行實際應用於教學之情形, 進行深度訪談,進而提出結論與建議。具體而言,本研究之研究目為: 一、 探討英美國家檔案館網路教學資源發展現況。 二、 探討與分析英美國家檔案館館藏豐富程度與網路教學資源之關係、 網路教學呈現與提供方式、目標對象及配套輔助應用之措施等。. 政 治 大. 三、 探討我國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建置過程、資源類型及後續規劃。. 立. 四、 探討我國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實際應用於教學之現況、效益及限. ‧. ‧ 國. 學. io. sit. y. Nat. n. al. er. 制。. Ch. engchi. 4. i n U. v.

(1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問題有下列幾項: 一、 英美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建置現況為何? 二、 英美國家檔案館網路教學資源呈現與提供方式為何?與其目標對 象與館藏豐富程度之關係為何?有何配套輔助應用之措施? 三、 我國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建置現況及後續規劃為何? 四、 我國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實際運用於教學之現況、效益及限制為 何?教學工作者及網路教學資源建置人員對我國國家檔案網路教. 政 治 大. 學資源之建置、使用經驗、看法與未來期待為何?.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5. i n U. v.

(17)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國家檔案 依檔案法第 2 條,所謂檔案是指「各機關依照管理程序,而歸檔管 理之文字及非文字資料及其附件」,又檔案法施行細則第 2 條,進一步 說明,檔案係指各機關處理公務或因公務而產生之各種紀錄資料及其附 件,包括各機關所持有或保管之文書、圖片、紀錄、照片、錄影(音)、 微縮片、電腦處理資料等,可供聽、讀、說、寫或藉助科技得以閱覽或 理解之文書或物品。國家檔案則專指具永久保存價值,而移歸檔案中央 主管機關管理之檔案,其移轉程序及流程皆規範於國家檔案移轉辦法,. 治 政 大 於次年辦理移轉,移轉前須辦理保存價值鑑定併同鑑定報告提交檔案中 立 央主管機關審核,並配合辦理移轉事宜。如因檔案保存技術不足或典藏 原則上各機關永久保存之檔案,自文件產生之日起屆滿二十五年者,應. ‧ 國. 學. 環境不佳、司法訴訟或其他正當理由,經檔案中央主管機關同意者,不 受前項移轉年限限制,得提前移轉或酌予延長移轉期限(國家發展委員. ‧. 會檔案管理局,2010a)。. sit. y. Nat. 本研究所稱之國家檔案,係指我國各機關產生並依照前述規定程序, 業移歸我國檔案中央主管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管有之檔案,. io. n. al. er. 至國外探討部分則以該國檔案最高層級之檔案館,其所管有之國家重要 檔案為研究對象。. 二、網路資源. Ch. engchi. i n U. v. 網路資源係指透過網際網路提供的資訊和服務都可稱為網路資源, 亦即經由網際網路所獲得的各項資源與服務。這些資源包括分布全球各 處之電腦文獻、資料庫系統、程式軟體等電子檔案,這些檔案分別用自 動蒐集或人工鍵入方式組合而成,可提供娛樂、生活或研究所需,使用 者可以透過網際網路用交談、瀏覽、下載或搜尋的方式來取得各項資源。 特色是容易複製、交換與修改,型式多且應用彈性大,透過電腦、網路、 電視(或投影設備)的連接,成為有利的教學輔助工具(吳美美,1998; 賴鼎銘,1999;梁素華,2014). 6.

(18) 三、網路教學資源 教師為達教學目的,使用網路瀏覽或搜尋網站,經由選擇與評估符 合其教學目標且適用於教學,從中獲取的圖、文、影音檔案及應用程式 等任何形式之網路資源或服務,如:各單位或個人網頁、圖片、影片、 動畫、影音、學習單、教案、線上測驗、投影片、互動遊戲、以及共享 的軟體程式等,即凡網路上共享、公用的各種符合教育意義的資源內容 皆屬之。(薛理桂等,2004;周雪娟,2006;陳儒瑩,2013) 因網路資源類型多元豐富,可分為多種層次和面向進行討論,本研 究為應研究需要,所指之網路教學資源限定為,由國家檔案典藏單位專 為教學使用而開發、設計與建置之網路資源,其目標對象為教師與學生,. 政 治 大. 以檔案為中心,透過數位化檔案影像、檔案詮釋資料、影音短片、遊戲、. 立. 教案等型式呈現,達到應用檔案於教學活動之目標。.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7. i n U. v.

(1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8. i n U. v.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為確立本研究探討之立論基礎及相關領域發展之背景與現況,此章 節將針對檔案的特性與教育之關聯、網路教學資源特性與其應用於教學 之情形,及國內外國家檔案網路教學資源發展現況等方向,進行初步之 文獻回顧與研析。. 第一節 檔案之特性與教育 一、檔案的特性 林金枝(1995)於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一書中,就檔案之產 生、管理及利用等流程將其定義為:. 治 政 大 所謂檔案,乃指政府機關、人民團體、公司行號及個人,因處理公眾事 立 務,而產生之文字記錄或實物,經過種種科學管理程序,予以整理、分 ‧ 國. 學. 類、立案、編目等手續,使成為有組織有系統,既便保管,又利查檢之 資料,妥存於合法之管理機構中,用供執行政務之稽憑,為史料採擇與. ‧. 學術研究之主要對象之一。. sit. y. Nat. 薛理桂(2004)於檔案學導論一書中,解釋檔案是指:政府單位在 處理公務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文書,在歷經了一段時間後,這些文書不再. io. a. er. 使用,經鑑定其具有長期保存價值後,予以保存以供使用,其並整理國. n. v l 外文獻之觀點,提出檔案具有五大重要特質,引述如下: ni Ch. (一)唯一性(uniqueness)e n g c h i. U. 檔案大都具備唯一性的特質。檔案管理的前身是文書管理 (record management),在文書管理的階段,大約有 95%的文 書將被銷毀,只餘留下約 5%的文書具備持續性價值,進而成 為檔案。因而,所遺留下的檔案大都具備唯一性的特質。 (二)真實性(authenticity) H Jenkinson 認為,檔案具有真實性有三個理由:1.檔案是經由 可信任與可靠的產生;2.檔案是經由妥適的維護以供進一步的 活動,並提供資訊;3.檔案的維護因其具有保存的價值。. 9.

(21) (三)公平性(impartiality) 檔案係政府單位處理公務的結果,大都屬於真實性的資料,除 非少數有造假的情況。因而,在法律的證據與歷史的研究,檔 案具有「第一手證據」 (first-hand evidence)的價值。可依據檔 案解釋事實的真實情況。 (四)自然性(naturalness) 檔案的產生係由於政府單位公務人員處理公務的需要,並非特 意要產生的文書。前如所述,檔案的產生是處理公務所產生的 副產品,是自然的產物,而非刻意所造成的產品。因而,檔案 的產生是自然的彙集、漸進的與連續性的成果。. 政 治 大. (五)關連性(interrelationship). 立. 公務人員處理公務的過程中,並非單只處理本身的業務,常會. ‧ 國. 學. 與其他單位有關連的情況,可能在一件檔案中與數個單位有密 切關係。除了本機構內與其他單位有關連,還可能與機構外的. ‧. 其他單位有關連。因而,檔案具有關連性的特質。. sit. y. Nat. 上述所討論之檔案唯一性與真實性,奠定其於歷史考證及行政稽憑. io. er. 上的重要定位,檔案於人類進行各項活動中產生,可真實呈現歷史原貌, 妥善保存具重要價值之檔案,能為現在及未來人們提供完整的資訊來還. n. a. v. l C 原建構過去的歷史。但檔案係由人類活動中,因應當時需求所產生,並 ni. U. h. engchi 非為了提供閱讀或佐證,因此檔案需要基本的背景脈絡資訊 ,才能解讀、 判斷及利用。同一事件,不同脈絡背景之下所產生的檔案,其記錄的資 訊或論述的立場,可能是相異或對立的,當我們要運用這些檔案進一步 來考證或印證過去事件時,要同步參考它的來源、背景、真偽等因素, 小心求證,並利用其關連性,交互對應建構推敲出結論。 檔案的內容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等各方面的發展歷程,係 屬第一手史料,對於研究者而言,是從事學術研究不可或缺重要材料。 對於教師而言,檔案中含有非常豐富的歷史研究與教學所需的素材,如 何能善用檔案資料進行教學,讓學生透過檔案的運用,讓史料呈現歷史 事件的真實面貌,一方面可彌補歷史教科書之不足;另一方面,活化歷 史教學,豐富課程內容,可謂相得益彰,檔案與歷史教育兩者間具有密 10.

(22) 不可分的關係。(薛理桂等,2004)檔案是重要的歷史記憶,學生藉由 接觸檔案原件,分析及判讀檔案,可進一步深入瞭解歷史知識建構的過 程,對於歷史教育來說,已是不可忽視的潮流。. 二、我國歷史教育環境與歐美歷史教育改革 過去,臺灣的教育環境一直存在著考試領導教學的問題,在升學壓 力之下,學生對於各個科目重視的程度,學習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而歷 史科隨著升學考試不斷重視英、數等科目之情形下,受到課程縮減、教 授時數減少的壓力,而在此壓力下的老師在有限的節數之內,多僅以講 述法進行教學,具有教學熱忱或有餘力者,除補充少數圖片、照片、幻 燈片或短片來輔助教學,很難進一步有足夠的時間,培養學生思辯及判. 政 治 大 學生認為歷史就是一門純粹背誦科目的印象。 立. 斷歷史的能力,更無法引發學生對歷史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造成多數. ‧ 國. 學. 現行九年一貫課綱內的社會領域課程,認為其為統整自我、人與人、 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進而將過去不同歷史、地理分. ‧. 科教學之學習科目整合教學。但統整教學的實施,造成了接受地理、歷 史及公民等不同領域專業訓練的教師,必須負責社會領域內所有的科目,. Nat. sit. y. 實施以來,不少社會科教師對於此一統整教學方式的實施反彈嚴重,其. er. io. 中時數縮短的問題,導致教師們常陷於課程進度的壓力,很難有機會於 課堂上以自編設計之教材引導學生,透過互動問答或小組討論等方式, a. n. v i l n Ch 學習歷史觀點及歷史解釋建立的能力及過程。劉淮(2003)就社會領域 engchi U 的歷史教學大致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整理如下: (一)教學時間縮短,教材內容不易在限定時間內教完。 (二)教學時間縮短,沒有寬裕時間做多元化的教學嘗試。 (三)部分歷史老師在學校社會領域合科的原則下,還需跨科教地理 與公民。 (四)學力測驗和能力指標解讀的壓力。 (五)教師欠缺自行設計教學的專業能力。. 而高中歷史科教學,亦有相似的問題存在,近年來面臨授課時數刪 減之局面,每周教授時數從三小時減為兩小時,課程綱要亦配合時數大 11.

(23) 幅修正及減少授課內容與各科間所佔比重,每周兩小時的課程,一學期 內就要上完整個中國史,對授課教師來說,進度已是沉重的壓力,在此 環境之下,少有歷史科教師有餘力再補充課外教材,來增進學生對於歷 史的認知與建構過程,而僅以講述法填鴨式地灌輸歷史知識,實難引起 學生學習的動機及興趣。 反觀英美等先進國家,近三十年來卻經歷一場歷史教育的改革。以 英國為例,過去長久以來,其歷史教育著重於社會化與政治性的意義之 上,透過教育,要培養擁有某種「正確的知識和態度」的未來英國公民。 課程內容著重在英國政治史的演進,由於課程內容繁重,教師於課堂上 多採取傳統教師講述及學生勤抄筆記之教學方式。1960 年代後期,英國. 政 治 大 戰的人才,此聲浪對於學校教育的檢討和學科改革造成刺激,甚至有以 立 惡化的經濟影響社會大眾輿論,傾向學校教育應該培養能夠面對社會挑 綜合人文學科或社會科取代「歷史科」的主張出現。英國在這樣歷史科. ‧ 國. 學. 的危機的影響之下產生改革,其中最顯著的改變是將「史料」引入課程 之中,用以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後來以「學校委員會歷史科計畫 13-16」. ‧. (Schools Council History Project 13-16 簡稱 SCHP13-16)實際推動大規. sit. y. Nat. 模的歷史教學改革計畫,此課程理念為「歷史是一種探究的方法,而非 知識的載體」,強調史料證據,讓學生自己從中去探究。當時的推動者. io. a. er. 認為學生需要的,不僅是記誦史事內容,更應該透過老師有目的及有計. n. v l 劃的指導之下,學習如何去運用歷史思維方法與概念,對歷史資料進行 ni Ch. U. engchi 考察,以提出可靠的證據,去理解歷史事件內部複雜的因果關係,並神 入不同時空中人們的思想和觀念,以及認識事物在漫長的時間流裡,究. 竟是延續還是一種變質,因此批判史料、解釋史料的技能受到極大的重 視(陳冠華,2001;陳盈安,2006)。 1988 年起,英國教育當局因應「普通教育證書」考試,制定了考試 大綱的「國家規準」 ,由於考試影響教學之故,這份國家規準對於 14-16 歲的中學階段教學有相當程度的影響,進而改變了教科書編寫的方式。 林慈淑、劉靜貞(1998)對於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研究指出,在國定 課程大綱的推動之下,英國中學教科書具有兩個特色:. 12.

(24) (一) 突顯史料的重要性:除了加強史料的比重,亦注重在選材上的 多樣化。同時,對於某些有爭論的議題,則提供了兩種以上相 對立衝突的史料提供參考,以訓練學生對於史料的敏感性和判 別的能力。 (二) 開放式的問題與活動:教科書會提供多樣的史料,讓學生能夠 從中檢視,學習對於史料的處理。提問時,則常使用「為什麼 你如此認為?」或「請解釋你選擇此答案的原因。」其意義在 於學生所提出的答案應先具備開放的心態,並透過答案形成的 過程培養學生歷史思辨的能力。 此一教育改革以歷史知識本質為出發點的新歷史科理念,在歷史教. 政 治 大. 學中強調證據的呈現,讓學生學習如何運用史料作為歷史證據,以及對. 立. 於第一手、第二手史料的判別及探究(陳冠華,2001)。學生不再僅是. ‧ 國. 學. 被教導固化的知識,更加以引導其培養探究歷史知識的方法,學生透過 運用史料的實際經驗,學習建構歷史知識的過程,掌握思辯歷史的能力,. ‧. 才能達到建立學生獨立學習的目標。而透過學習做歷史學家的事,學生 能夠掌握歷史知識的本質,以及建立推論並進行邏輯思考,且提昇對於. Nat. sit. y. 史料的敏感度,讓學習歷史不再只是傳統上固有知識的背誦,更重要的 熟悉歷史學中特有的概念」(林慈淑,1999)。. al. er. io. 是要「學習這個學科知識所產生的方法與訓練,例如尊重證據的熱情,. n. v i n Ch 1980 年代的美國,在一片教育改革風氣之下,曾有許多人提出要將 engchi U. 歷史科課程廢除,有些學校以增設迷你課程或是社會科學課程的方式, 來取代傳統的歷史科課程,除美國史課程外,當時傳統的歷史課程面臨 到相當嚴重的危機,部分史家及歷史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歷史教育的價 值,進而提出歷史教育改革的建議,在強調實用價值的現代社會當中, 學習歷史的目標不僅僅是學習歷史知識,還要培養歷史技能態度和價值, 並鼓勵社會參與,當時學者針對歷史教育的討論,可歸納出有以下四項 價值(余月琴,2000): (一) 使學生熟悉史學方法/探究方法(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method/inquiry method)。 (二) 13.

(25) (三) 獲得歷史知識中的重要概念-因果(causation) 、變遷(change) 和持續(continuity)。 (四) 獲得歷史的思維能力和洞察能力(historical mindedness and perspective)。 (五) 獲得對不同文化、人類世界和自我認知的理解。 由此可看出當時學者們著重於提出歷史教育對學生「有用」的部分, 在快速轉變的時代中,學習歷史不再只是以知識學習為重心,更重視學 習能力、態度以及與週遭環境的結合。教學上,從教材到教科書的革新 都是討論的重點。美國接續於九〇年代訂定「全國歷史科課程標準」, 此課程標準共分為三個部分: 《幼稚園至四年級(k-4)歷史科課程標準》、. 政 治 大. 《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探討美國經驗》(5-12 年級適用)、《美國. 立. 歷史科-世界史國家課程標準》 (5-12 年級適用) ,提出的標準有兩個項. ‧ 國. 學. 目(郭實渝譯,1996),說明如下:. (一) 歷史性思考技巧:使學生能使用以作評價的證據、發展比較及. ‧. 因果分析的能力、從而解釋歷史的紀錄及建構正確的歷史性論 證與回顧,這些亦可作為現代生活決定的基礎。. y. Nat. sit. (二) 歷史性了解:引導學生應對其國家與世界的歷史了解些什麼。. er. io. 這些歷史是取自人類靈感、努力、成就、及失敗的紀錄,其中. n. 至少包括五個人類活動的領域,如社會、政治、科技、經濟及 a v. i l C n 哲學/宗教/美學等,h 並且為學生分析當代議題及今日公民面對問 engchi U 題時提供歷史性的觀點。. 美國國家歷史科課程標準所指出的歷史的思考技巧指標,將抽象的 思維過程加以指標化,並在每一個項目之下,含有具體的作業為實例, 讓教師得以參考,相對應於國內目前的九年一貫能力指標,則相當地抽 象難行。因此,提供課堂參考活動的具體實例,可以作為國內訂定課程 標準時的參考(劉美慧,1996)。 西方自 1970 年代以來至今,歷史技能成為歷史教育相當重要的一 環,臺灣的學界則鮮少討論,歷史學家參與知識選取的過程,強調要讓 學生學習哪些歷史,卻極少提到學生應從學科中培養怎樣的能力,包括 思維的訓練、判別與思辨的能力等。直到九〇年代以後,臺灣歷史學界 14.

(26) 由清華大學歷史所的張元教授引進歐美的史料教學,是臺灣由歷史學科 專家投入歷史教育領域較早且深入者,在清華歷史所所發行的《清華歷 史教學》刊物中,對於將英美近三十年來的歷史教育中,歷史思維及將 史料納入教學的方法引入國內,並建立實際在中學課堂中的教學經驗 (陳盈安,2006)。但觀之我國目前於歷史科教學的現況,仍無法跳脫 以考試領導教學的窠臼,在升學及考試成績的壓力下,促使教師的教學 模式,仍停留在灌輸學生歷史知識、畫記重點與如何與考試獲取高分等 方式,遑論將檔案等史料文獻應用於教學,提升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 實際的文獻建立歷史知識的能力,實為我國後續應努力著重並與英美等 先進國家看齊之方向。. 政 治 大 檔案史料對於歷史或其他相關領域之教育,於近三十年間西方的改 立. 三、檔案於歷史教育之應用. ‧ 國. 學. 革中,可看出其重要性,但教育工作者的專長,在於如何進行有效益之 教學,如非個人研究等因素,未必受過查找及應用檔案的專業訓練,檔. ‧. 案雖在各類史料中,被歷史學家視為珍貴的一手史料,但必須經由解讀、 分析才能呈現其歷史意義,就檔案運用於教學上確有其困難度,運用檔. sit. y. Nat. 案編輯教材時,尚須先經過解讀,進而轉換為易讀較具親和力的資料型. io. er. 式,才能讓學生容易吸收,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考試引導教學的現 今教育環境,教師在教學中即使有意導入檔案史料進行教學,但對於歷. n. a. v. l C 史教學中應該運用史料、如何使用史料、使用史料將可能遭遇之問題、 ni. U. h. engchi 如何解決等,目前尚未有完整配套措施,無論教育體制、課綱編訂及教. 科書之編輯印刷亦尚在摸索中;又,在目前課程進度及升學導向的壓力 之下,如何能揀選適合的檔案史料素材,應用於課堂教學或課程準備之 上,對於教師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議題,也因此檔案典藏機構及檔案管理 人員,便成為極為重要的媒介與支援。 歷史教學如能善於運用檔案資料,學生透過檔案的運用,讓史料呈 現歷史事件的真實面貌,可彌補歷史教科書之不足;另一方面,可活化 歷史教學,可謂相得益彰,但檔案本身檔案教學單元必須經過詮釋及設 計,方能有效傳遞相關資訊並具有吸引力,否則會很沉悶與難以閱讀(薛 理桂等,2004)。郭道香與高剛(2011)於「淺議高中歷史史料教學」 一文中,論及為求史料應用於教學之有效性:1.史料選擇要具有可靠性、 15.

(27) 適用性;2.材料選擇要立足課本教材以適當補充;3.必要時指導學生搜 集史料,另外也提到使用史料應做好以下幾個步驟: (一) 引導學生辨析理解史料:這是史料教學的最基本階段。這一階 段難度不大,主要是讓學生以語文的角度讀史料,使得學生更 貼近歷史,去感受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氣息,增加歷史的真 實感和培養學生的歷史感。 (二) 引導學生辨析理解史料,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首先,無論 是教材史料還是補充史料,無論是文字史料還是圖片史料,教 師應引導學生讀懂讀透。其次,在進行史料分析的時候,一定 要把史料置於一定的歷史背景中,才能真正理解史料的本意,. 政 治 大. 避免望文生義,發生誤讀史料現象的情形。. 立. (三) 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史料:歸納、概括教學,使學生得出歷史. ‧ 國. 學. 結論和形成自己觀點,這是史料教學的目的所在,也是史料教 學的較高層次。如在講述新航路開闢的評論時,在了解教材對. ‧. 其評價的基礎上,再列舉世界上其他不同大洲地區的人們對其 影響論述的史料,讓學生歸納、概括,形成對新航路的全面評. sit. y. Nat. 價。. er. io. 有關檔案應用於教學,歐美先進國家發展起源甚早,四〇年代末期,. n. a l 與 Essex 等地已將檔案(包括正式的官方檔案 英國的 Lancashire、Kent iv n. C. hengchi U 與私人信件及文件等資料)應用於各種層級的教育體系,七〇年代大多 數的英國檔案館從事一種或多種方法,以鼓勵檔案資料的利用,主要透 過學校、學院、大學及成人教育等各種不同的教育體系,其檔案應用主 要採用兩種途徑(Mclaren,1976): (一) 將檔案材料編輯做為教學輔助(Teaching-aids)的材料。此種方 式可將檔案資料做為輔助資料,以彌補傳統教科書之不足。 (二) 作為學生或學生分組進行學習與研究計畫所需的來源資料。 1980 至 1990 年代,英國開始全面實施「國家歷史課程」(National Curriculum History),教師因此面臨設計課程與使用歷史資源的壓力, 對於學生而言,也同樣面臨需同時具備蒐集歷史資源與辨別歷史資料的 16.

(28) 能力。國家歷史課程分為幾個階段,在不同階段因應學生的年齡及課程 的深淺程度,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歷史資源。以學習基礎階段 1(Key stage 1)為例,主要適用年齡為 5 至 7 歲之孩童,在此學習階段其訴求 引導學生透過印刷文件、繪圖、照片、廣告(報紙、雜誌、目錄)等身 邊較常出現及接觸之資料查找所需的資訊,以瞭解其生活及家庭之過去 記憶。而進一步之學習基礎階段 2,針對年齡 7 至 11 歲之孩童,則開始 引導其使用檔案館中可資參考之檔案資料包括:書信、日記、帳冊、圖 表、海報、文宣、地圖、計畫、人口統計、指南、教區記錄、報告等類 型,由此,可看出配合國家歷史課程的實施,該國有計劃地讓學生由淺 入深接觸各類檔案,進而培養檔案素養,透過閱讀檔案及思辨其內容,. 政 治 大 美國地區則是在 1980 年代開始規劃執行「公共歷史計畫」(Public 立. 建立屬於自己的歷史知識(林慈淑、劉靜貞,1998)。. history programs) ,此計畫可協助學生蒐集歷史檔案,並將這些歷史檔案. ‧ 國. 學. 提供一般民眾與特殊對象使用。公共歷史計畫對檔案人員而言,可促使 檔案人員與歷史有關的專業人士共同合作,並增進彼此的了解。此外,. ‧. 透過公共歷史計畫,可促使檔案人員具備正規的公共服務技巧的訓練,. sit. y. Nat. 而公共歷史計畫的工作包括下列幾項(Walters, 1991):. er. io. (一) 介紹學生有關廣泛的理論方面的歷史專業。 (二) 教導公共服務的重要性。 a. n. iv l C n hengchi U (三) 發展訓練學生基本技巧,並安排其首次的田野經驗(field experiences)。 (四) 訓練學生對於歷史研究與寫作。 然而當時美國檔案界對於公共歷史計畫,並未給予較大的認同,甚 至於對此計畫不甚了解。Allan Kovan 於 1988 年談及:「檔案人員並未 了解公共歷史與公共歷史計畫」,造成檔案人員與公共歷史計畫人員之 間產生隔閡的因素之一,是檔案人員在公共歷史計畫之中,並未於檔案 課程擔任引導或教學的角色;以及開發相關適用檔案資料時,檔案管理 人員亦未參與相關準備工作。解決之道是檔案人員與負責公共歷史計畫 的人員兩者之間需密切聯繫,最好是由檔案人員擔任專職的檔案教學角 色。此外,檔案人員應接受與體認到透過公共歷史計畫,可傳遞給民眾 17.

(29) 與歷史有關的知識,包括對於檔案的認知。因而檔案人員應主動參與公 共歷史計畫,並在檔案課程中發展相關的課程,否則將由公共歷史人士 主導計畫之進行,而非由檔案人員主導(Walter, 1991)。 在某些國家,檔案人員於負責促進檔案的應用,居於領導地位,將 檔案推廣於大學以下的學生,被視為教學資源的一部分。在檔案館中設 置教育單位,讓檔案人員從事檔案教學的業務。有些檔案館設有「教育 檢索室」 (Educational search room) ,以協助學生到檔案館查檢所需的檔 案。在教育檢索室中,提供有特別編輯的檢索工具,以便教師與學生能 易於使用,並協助教師訓練學生對於檔案研究所需的技巧。檔案館如要 從事「檔案教學」 (Teaching with archives)業務,Cook(1980)提出七. 政 治 大 (一) 確定檔案館中有足夠的檔案人員可從事此項業務。 立. 項建議:. ‧ 國. 學. (二) 檔案館需提供足夠的經費。. (三) 需有適當的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參與此項工作。. ‧. (四) 檔案館須提供行政支援,成立檔案教育部門,並確保參與的檔 案人員具備所需的技巧,以從事此項工作。. y. Nat. sit. (五) 年齡的選擇:建議檔案人員在實施檔案教育之前,應考慮學生. er. io. 的年齡,他認為 16-18 歲之間較為適當,此年齡的學生較接近. n. al 上大學的階段,且較能夠辨識相關的檔案資料。 iv n. C. hengchi U (六) 主題的選擇:無論選擇哪一個主題,重要的是應以學生在校所 學相關為主。學生通常會針對學校所給予的作業,到檔案館尋 求解答,如主題能與學校的教學計畫相結合,將可發揮更大的 功效。 (七) 文件的選擇:檔案人員在進行檔案教育所面臨最大的問題,即 是如何去挑選具有視覺性(Visually)且能夠吸引人的文件。這 些挑選出的文件不但具有資訊性;且能夠引導學生團體學習 (Group study)。 有關檔案應用於教學,英國檔案館素有經驗,通常由檔案館與歷史 教師合作進行。對於歷史資源可供學校教學應用,檔案人員在選擇檔案 資料供歷史教學的準則,包括實體(Physical appearance)與歷史內容 18.

(30) (Historical content)兩方面,並再各細分三個細項,分述如下 (Leslie,1995): (一) 實體方面: 1.清晰(Clarity)清楚與易了解。 2.長度(Length)簡明格式。 3.可複印性(Coping potential)選擇可供複製的檔案。 (二) 歷史內容方面: 1.意義(Significance)資訊適於課程的需求。 2.資訊的量與質(Quantity and quality of information)適於討論、. 政 治 大 3.問題導向其他資源(Questions posed lead to other sources)有 立 機會與其他參考書及歷史檔案結合,以說明其內容。 問題與分析。. ‧ 國. 學. 香港歷史檔案館(The Public Records Office of Hong Kong)於 2001 年出版「教科書以外:歷史檔案在課室的應用」(Beyond the textbook:. ‧. connecting archives and classrooms)一套教材(teaching kit)。該套教材. sit. y. Nat. 主要的目的是協助國中教師在歷史教學時,易於辨識與使用歷史檔案館. io. er. 中所典藏的檔案資料,其目的有下列五項(香港歷史檔案館,2001): (一) 推廣在教授和學習香港歷史時,使用本地的歷史文獻。. al. n. v i n Ch (二) 協助教師利用歷史檔案館的館藏編製教學材料。 engchi U (三) 向學生介紹不同種類的歷史檔案。. (四) 培養學生使用原始資料,以訓練思考和提高分析能力。 (五) 透過一系列的課堂習作與活動,鼓勵同學們合作的學習風氣。 薛理桂(2004)於「檔案在中學歷史教學之運用與檔案人員之角色」 一文中提到,檔案人員在檔案應用於歷史教學,主要係扮演輔助的角色, 協助專業教師在準備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順利取得所需的檔案資 料。 Cook(1980)則提到檔案人員所負責的工作包括下列四項:. 19.

(31) (一) 協助查尋檔案與手稿資料 由於檔案與手稿資料的檢索系統,不同於圖書館的系統,一般 人如未熟悉檔案館的檢索系統,較難準確地查到所需的檔案資 料。檔案人員則可以發揮其專長,協助教師順利取得其所需的 教學資源。 (二) 編輯文件 檔案人員可以協助教師編輯已查檢到的檔案資料,並與教師溝 通以何種方式呈現較佳。 (三) 複製檔案資料 由於檔案資料大都是原件的形式,如應用於教學勢必需取得複. 政 治 大. 本,較便於課堂上教學使用。在 1970 年代係以製成幻燈片等形. 立. 式,目前因資訊儲存媒體已多元化,可以考慮採用磁片、光碟. ‧ 國. 學. 或以網路直接查檢等方式,但是需注意的是檔案與手稿資料的 使用及複製,需尊重典藏單位對於其原件使用的相關規定。. ‧. (四) 建議教師如何妥善使用檔案於教學. y. Nat. 由於檔案人員長期管理檔案,對於檔案資料的編排有較深入的. sit. 了解,檔案人員可提供對此方面的專業知識,讓教師能夠更為. a. er. io. 妥善將檔案應用於教學。. n. iv 我國檔案管理作業發展較晚 ,檔案中央主管機關遲至 90 年方成立, l. n U engchi 目前尚未建置國家級檔案館,更遑論地區性之檔案館,讓一般民眾對於. Ch. 檔案的認知模糊,在教學應用方面尚待發展,除了大學歷史科學生外, 其餘學生少有機會接觸或認識檔案。朱重聖、張鴻銘(2000)於「檔案 與歷史教育-以國史館現藏檔案的運用為例」一文,主要探討國史館現 藏檔案之運用情況,該文提到檔案在歷史教育的功能應是多元的,在歷 史研究方面,可藉由檔案辯證史學,釐清真相;在學校教育方面,可利 用檔案,使學生獲得更確切的歷史知識,並於文末指出國人對檔案的認 知仍屬不足,實際上知道運用檔案或善用檔案的人委實不多,因而呼籲 檔案管理者與使用者,尤其是從事歷史教育的人士,多運用檔案以發揮 其更大的效用。藉由檔案人員擔任居中的媒介角色,在館內設置檔案教 室或編製與歷史教科書有關的教材,以鼓勵中學教師與學生廣為使用檔 20.

(32) 案,並進而忠實還原歷史事件的原貌。薛理桂等人(2004)於其所進行 的「數位化檔案在高中歷史教學運用之研究」中亦建議,有關後續檔案 應用於教學,可由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 建議國內典藏單位可仿效香港歷史檔案館編製檔案歷史教學之 教學教材。 (二) 建議由檔案典藏單位設置「檔案教學教室」。 (三) 推展已數位化檔案加值應用於歷史教學。 由近數十年的發展,可觀察到檔案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將檔案應 用於課堂教學及學生研究,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活化課本知識,而. 政 治 大 外,更可透過查找、搜尋及篩選檔案的過程,建立研究基礎與思辨資訊 立 內容的能力,就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來說,培養這樣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引導學生使用檔案進行研究或學習,除可增加其對所學知識之深刻印象. ‧ 國. 學. 但是,也由於檔案的特性與目前我國檔案管理事業發展現況之限制,檔 案管理人員以及檔案主管機關,於將檔案導入教學應用中,更是扮演著. ‧. 極為重要的角色,如何讓檔案走出庫房導入教育應用,讓負載有珍貴內. y. Nat. 容的檔案,更便捷方便地為教師所使用,是現在及未來應努力思考及著. n. al. er. io. sit. 重發展之方向。. Ch. engchi. 21. i n U. v.

(33) 第二節 網路教學資源之特性與功能 我國於 81 年,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在科技顧問會議之下成立了「電 子、資訊與電信技術評估小組(TRB)」 ,負責規劃與評估我國電子、資 訊與電信發展的方向與內容。同年,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把 TRB 改成「電 子、資訊與電信 SRB 策略會議」 ,每年邀請國外科技顧問及國內產官學 研代表,共同規劃與檢討政府在重點發展電子、資訊與電信領域的策略 方向與行動方案。90 年由行政院整合其下「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專案 推動小組」、「資訊發展推動小組」及「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小組」 等三小組功能,合併「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NICI)小組」,負責協 調各相關部會及政府機關,促進國家資訊通信建設推動。隨後於 91 年. 政 治 大. 起以「數位臺灣(e-Taiwan)計畫」為主軸,加強建設資通訊基礎環境、. 立. 擴大政府服務與民眾生活之資通訊應用,規劃於 97 年達成「六年 600. ‧ 國. 學. 萬戶寬頻到家,打造臺灣成為亞洲最 e 化的國家之一」的目標(行政院 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2015;柯志昇;2015)。. ‧. 現代社會的網際網路(Internet)發達,資訊科技一日千里,任誰也. y. Nat. 無法忽視這波資訊化浪潮。西元 2000 年至今,全球網際網路的使用者. sit. 數量,由 3 億人增加至 19 億人,計成長 6 倍,佔地球人口四分之一強。. er. io. 而臺灣的網際網路使用者,也在這段期間內成長了 2.5 倍,由 620 萬人. n. al 增加為 1,600 萬人(羅仕傑,2011) 。二十世紀後期因資訊與科技的高度 iv C. n. hen hi U 發展,網際網路的崛起,拉近兩地之間的距離,促進資訊的快速傳播, gc. 使得資訊量急速膨脹、知識呈現 N 倍數成長,網際網路的篷勃發展,透 過其提供的各類服務功能,讓全世界的資源得以在網路上共享。西元 1989 年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簡稱 WWW)服務發表後,所帶. 動的網路狂潮,更豐富了教學媒體的風貌,擴大媒體應用的多樣性與可 行性。眾多學者皆深切體會,對教學而言,網路可以是教學的資源、教 學的媒體,甚至教學的環境,而網路的諸多功能和特性,也提供許多教 學創新的可能(施郁芬,1997;王宜珍,1999;謝亞屏,2002)。 Miller and Varma 於 1994 年指出教育改革,共歷經四次教育革命; 第一次是教育孩童的責任,可以交由父母以外的他人負責;第二次革命 是書寫文字的發明;第三次革命是大量印刷技術的出現;第四次革命是 22.

(34) 科技迅速進步,教學科技的興起,我們要將工業科技的產物,應用在教 學上以改進教學(引自朱則剛、張霄亭,1998)。面對資訊高速開發的 新世紀,傳統教學方式已無法應付快速變遷的學習環境,教學設計與方 式必須大幅更新,才能跟得整體環境的發展,而應用網際網路於教學活 動中,並進行學科整合教學,更是現今應該認真探討的新課題(何榮桂、 王緒溢,1998)。. 一、何謂網路教學資源 Finch(1997)撰寫管理資訊的網路資源指引,則簡潔地將網路資源 分為兩種:1.對談型資源(conversational resources),包括網路論壇 (mailing lists) 、網路新聞群(news groups)等;2.參考型資源(reference. 政 治 大. resources),如全球資訊網(WWW)。吳美美(1998)認為網路資源仍. 立. 持續蓬勃發展,只能給予一個概念式的定義:透過網際網路提供的資訊. ‧ 國. 學. 和服務都可稱為網路資源,將網路資源界定為「在網路中可獲得的資訊」, 並進一步將其分為 1.透過對談獲得的資訊;2.參考型資訊及 3.電子書、. ‧. 電子期刊等全文資料庫。. Moersch 於 1995 年將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程度,分為七個層級:. Nat. sit. y. 1.no use 未用;2.awareness 覺察;3.exploration 探索;4.infusion 注入; 動的重心,由教師轉移至以學生為中心。 a. er. io. 5.integration 整合;6.expansion 擴展;7.refinement 精進,逐次將教學活. n. iv l C n 而 Wang and Li(2000)亦將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角色,分成五個 hengchi U. 等級:1.無(等級 0);2.分離(等級 1);3.補充(等級 2);4.支援(等 級 3) ;5.整合(等級 4) 。另外,網際網路在教學上的應用,亦可區成三 階段(王曉璿,1999:呂聰賢,2002): (一) 視為補充教學資源:單純的蒐集網路資源,做為上課時的補充 資料。 (二) 當成教學活動資源:將網際網路形成教學活動的一環,如運用 電子郵件、網站討論區,作為師生及同儕訊息傳遞及分組討論, 或學生利用網路繳交作業。 (三) 融入教學資源:開發網頁式教材,如開發網路課程,並於線上 進行學習,突破空間及時間的限制。 23.

(35) 張國恩(2001)探討應用網路資源進行教學活動之模式,提出利用 電腦網路資源,配合教學活動應用於一般學科教學的三種可行模式,包 括:1.電腦簡報式的展示;2.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的運用;3.網際網路資源 的使用。先進國家於運用資源科技和網際網路,支援歷史教學的主要做 法有三方面:1.整合資訊科技於歷史課程,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的能 力;2.運用資訊科技創新教學形態,進行超越教室的遠距跨校服務;3. 運用網路傳播教學資源,以支持教學的進步(黃琍媛,2000)。 第一代網際網路(WEB1.0)所具備之超連結與開放搜尋等功能, 一向是應用網路於教學之教師們重視與強調的優勢,無論作為教學準備、 教學設計、教材製作,甚至在教學實施中直接展示等應用,都是教師們. 政 治 大. 將網路資源融入教學時的可能做法。網路上豐富的各項資源,在教育情 境的應用通常包括幾種主要類型,如一般正式與非正式的課程教學網路、. 立. 數位圖書資源、數位博物館典藏資源、組織機構網站資源、專業或興趣. ‧ 國. 不同型式的參考和應用(岳修平,2008)。. 學. 社群網站、或是一般個人網站等,都可提供教學者與學習者不同程度、. 成三類:. ‧. 薛理桂與張凱迪(2004)則由學科角度將歷史類的網路教學資源分. y. Nat. sit. (一) 提示教學理念:主要由行政單位或學術機關所建置,可再分為. er. io. 教師分享教案與獲得教材及分享教學理念等兩種經營模式。. n. a (二) 輔助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師輔助自身教學所開發的網站。 iv. l C hengchi Un (三) 單一專題:探討單一歷史事件主題的網站。. 綜上具體而言,教師為達教學目的,使用網路瀏覽或搜尋網站,從 中獲取的圖、文、影音檔案及應用程式等任何形式之網路資源或服務, 即稱為網路教學資源(周雪娟,2006)。進一步來說網路教學資源,係 指教師透過網路所搜尋,經由選擇與評估,認為因應教學目標且適用於 教學內容中的各類網路資源,如:各單位時個人網頁、圖片、影片、動 畫、影音、學習單、教案、線上測驗、投影片、互動遊戲、以及共享的 軟體程式等,即凡網路上共享、公用的各種符合教育意義的資源內容皆 屬之(陳儒瑩,2013)。. 24.

(36) 二、教師對於網路教學資源之看法與使用行為 教師對於網路教學資源之看法與使用行為 教師對於網路教學資源的使用日益普及,多數教師曾於其教學過程 中,利用過這類的資源,過去亦有針對教師使用網路教學資源的相關研 究,本節彙整相關研究成果,以瞭解教師使用網路教學資源之動機、使 用行為等因素背景作為後續探討之基礎。 (一 一)教師使用網路教學資源之 教師使用網路教學資源之動機 教師使用網路教學資源之動機 網路教學資源是資訊融入教學中嶄新的探討面向,更同時兼具了教 學工具與內容的兩大特色。教師們亦多肯定使用網際網路搜尋教學資源 為必然的趨勢,且將網路資源融入教學活動,能使學生有更好的學習效. 政 治 大. 果,尤其網路資源的新穎與多樣化,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加強課 程內容的廣度與深度,更是教師備課時的一大利器(吳明德,2005)。. 立. 網路資源具有超媒體與超文件的內容,各類型的資訊資源,皆可透過網. ‧ 國. 學. 際網路進行整合,並可雙向傳播互動,不受時空限制,自由取得與應用 資訊資源,並提供豐富多樣的呈現方式(張琬翔,2007) 。王世全(2001). ‧. 則認為將資訊科技運用於課程目標、教材設計與教學創新活動中,使其 成為教師不可或缺的教學與學習工具,利用資訊科技之便利,搜尋網路. y. Nat. sit. 上適用的資源使其成為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最終將其視為一種方法或程. er. io. 序來尋找問題的解答。. n. al Belden&Russonello(1996)的研究指出,教師們認為在教學活動中 iv n. C. hengchi U 使用網際網路的理由如下:可獲取不易找尋的資訊及資源、使學生更能 熟悉資訊科技、可獲得事件的最新資訊,以更新教科書內容、有助於發 展教案、與其他教師同儕分享課程、觀念與教學方法、可下載學生使用. 的學習單及活動。而網路教學資源複製與可加工再製的特性,使教師便 於製作教材與準備教學活動,其多樣化的形式,更有利於形成教學表徵 以呈現特定單元。應用網路教學資源於課堂,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並 營造出教師藉由講述難以表達的教學情境,有助於提升教學與輔導的成 效,是教師普遍應用的動機。 然而網路資源的完善程度亦為教師選用的一大考量,教師在教學中 特別要求其正確性與便利性,故網路資源的出處、品質、解析度、格式 類型、適用系統環境等皆為教師利用時在意及考量的面向。網路資源應 25.

(37) 用於教學中,多需經由教師的轉化加值,因此需建構完善,且可適用於 各種教學場域中,才能被教師所取用。教師之所以應用多樣化的網路媒 材進行教學,主要動機在與希望能使學生得到更多的感官刺激,以更深 入地思考課程意涵,最好能與情意經驗結合,使課堂教學跳脫學科知識, 真正落實在生活應用之中,故具有啟發性的網路資源亦為教師多所取用 的類型(陳儒瑩,2013)。 (二 二)教師對於網路教學資源之 教師對於網路教學資源之使用行為 教師對於網路教學資源之使用行為 鄭政卿(2004)探討高中教師應用網路資源與教學,依教師於教學 活動時,是否運用資訊科技及應用網路資源彙編成教材型式的不同,將 其區分為三個層次:. 政 治 大. 1. 視為教學補充教材:教學前,教師利用網路蒐集最新訊息、圖表. 立. 等資料,進行教材的蒐集彙編,並整理後輸出成講義或投影片等. ‧ 國. 學. 平面教材,以豐富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時未運用資訊科技及網 路。. ‧. 2. 當成電腦輔助教學教材:教師教學前,將網路上的教學資源下載,. y. Nat. 或再編輯成為文書、簡報、網頁等文件檔案後儲存,教學時運用. er. io. 路。. sit. 電腦及軟體取用資料實施融入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時,未運用網. n. a. v. l C :教師運用資訊科技及網路各類服務功能 3. 應用網路資源融入教學 ni. U. h. engchi 從事教學活動,此階段如果學生也有電腦可操作,甚至可以實施 線上互動教學,此層面最大差異在於教學活動時運用網路資訊科 技。. 教師在教學中的網路資源使用行為,依使用時間可三個階段:教學 前準備、教學活動中與教學後反省。使用內容多為:搜尋教材、製作教 材、運用多媒體影音、利用數位化工具輔助教學、網路討論分享、進行 教學評量,並提供補救教學或延伸學習等(陳儒瑩,2013) 。葉家睿(2002) 研究國中教師使用網路資源發現,教師準備教授新課程或製作教材時, 多會上網收集資料,並且認為電腦或網路最主要的用途,是做為課程延 伸學習或撰寫心得報告。 26.

(38) 鄭聰騰(2003)探討臺北市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資訊行為,研 究結果發現教師從事教學及教學相關活動時,以「補充課外相關資料」 情境產生的資訊需求動機為最多。黃維貞(2005)研究台北市國中教師 在教學時融入網路資源的時間點是課前準備,融入做法是利用電腦管理 學生資料或計算處理成績及蒐集課程教學的相關資源、製作與課程相關 之教材。林瑞淑(2012)研究發現,高中數學教師使用網路資源之策略 包括:自主閱讀學習、知識分享、作為教學輔助教材、作為指導工作資 源、協助班級經營、建置教學資源平台、教師線上研習進修、觀摩仿效、 作為教學評量工具、協助學位進修、蒐集研習進修資訊。 表 2-1:現有研究中教師使用網路教學資源之時間點與型態表. 網路教學資源應 用於國中教師教 學歷程之研究— 以新竹地區為例. 教師使用網路資源,有 3 個時點,為 教學前準備、教學活動中與教學後反 省,內容多為搜尋教材、製作教材、 運用多媒體影音、利用數位化工具輔 助教學、網路討論分享、進行教學評 量,並提供補救教學或延伸學習等。. ‧. Nat. io. n. al. Ch. y. 2013. 教師於教學活動時,運用資訊科技及 應用網路資源彙編成教材型式的不 同,將其區分為三個層次:1.視為教 學補充教材;2.當成電腦輔助教學教 材;3.應用網路資源融入教學。. sit. 陳儒瑩. 立. 資訊社會中高中 職教師的專業成 長. er. 2004. ‧ 國. 鄭政卿. 治 政 論文題目 研究結果(摘述相關部分) 大 學. 研究者. 研究年度 (西元年). engchi. i n U. v. 葉家睿. 2002. 九年一貫課程運 用網路資源融入 教學課程設計之 研究. 教師準備教授新課程或製作教材 時,多會上網收集資料,最主要的用 途是做為課程延伸學習或撰寫心得 報告。. 鄭聰騰. 2003. 臺北市國中自然 與生活科技教師 資訊行為研究. 以「補充課外相關資料」情境產生的 資訊需求動機為最多。. 黃維貞. 2005. 臺北市國中教師 運用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行為之研 究. 常見的使用時機為課前準備,做法是 利用電腦管理學生資料或計算處理 成績及蒐集課程教學的相關資源、製 作與課程相關之教材。.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SECG) is prepared by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 (CDC) to advise secondary schools on how to sustain the Learning to

The Moral, Civic and National Education (MCNE) Section 1 is responsible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related to Values Education, organis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s (PDPs),

The Moral, Civic and National Education (MCNE) Section 2 is responsible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related to values education as well as organis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owever, dictation is a mind-boggling task to a lot of learners in primary schools, especially to those who have not developed any strategies (e.g. applying phonological

Thus, our future instruction may take advantages from both the Web-based instruc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way.. Keywords:Traditional Instruction、Web-based Instruction、Teaching media

(網站主頁 > 課程發展 > 學習領域 > 藝術教育 > 教學資源 >視覺藝術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