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國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

Copied!
2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 我國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 A Study on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performance in Taiwan. 研究者:呂金玲 指導教師:黃城博士. 中華民國 105 年 01 月.

(2)

(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 我國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 A Study on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performance in Taiwan. 研究者:呂金玲 指導教師:黃城博士. 中華民國 105 年 01 月.

(4)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 Study on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performance in Taiwan. Student: Jin Ling Lu Professor: Dr. Cheng Huang. Jan., 2016.

(5) 謝誌. 這本論文的完成可說是我這十年來生活的一段記錄,這過程經歷了人生的 好多,一路走來感觸良多,要感恩的人太多了,如果不是為了堅持完成一個夢 想,身為職業婦女的我很難做到,如果沒有身邊眾人的支持,這樣的夢想應該 早就放棄了,首先要感恩的是我的恩師黃城老師從碩士班到博班,這段亦師亦 父的師生情,是我一輩子感恩的,其次,是我的父母從小到大,一路的栽培, 甚至在我結婚之後,都一直是我生活中重要的後盾,還有乾媽黃秀惠女士在我 求學路上無條件的支持以及我的姊妹們隨時的幫忙,這些是我努力的動力來 源,當然還要感謝臺南慈濟高中的好同事們,嬿融老師和蕎鈴老師的協助,詩 怡老師和怡君老師的關心,在論文完成之際,這歷經十年的求學路,終將告一 段落了,最後感謝我的另一伴余志誠老師和我的孩子們振愷和晨愷以及無緣的 女兒妍希,陪伴我度過這漫長的十年。.

(6) 中文摘要 教育是國民素質的指標,教育培育人才,人才決定國家的未來,是以教育 為立國的根本要務,也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改革的動力。國家的強盛與否,常決 定於國家教育政策的適切性和落實與否。 我國目前正面臨「少子化」衝擊,加上私立學校廣設,十二年國教政策正 式實施後,形成了許多的教育問題,讓原本存在公私立學校間教育資源分配問 題更顯嚴重,本論文之研究是探討如何在十二年國教政策全面實施後,提升學 生就學品質,保障學生教育選擇權,使公私立教育資源更公平,其次,探討是 否應該建立公私立學校競爭績效制度,以獎勵優良的辦學學校,換言之,本論 文研究如何透過十二年國教之實施讓中小學教育教學正常化,各學校建立學校 特色外,探討是否未來我們的教育應該朝向教育自由化和教育市場化,並讓公 私立學校建立競爭績效的制度,以確保教育的品質。. 關鍵字: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教育品質、教學正常化、教育選擇權.

(7) English Abstract. The policy of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formally implemented in Taiwan in the 103rd year of the "Republic Era". Although the policy confronts a great deal of continuous controversy, it would enhance the studying quality at school, guarantee students’ right to choose education, even make parents’ sources at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fairer, and furthermore make us think about how to ensure students’ educational quality after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be implemented on the whole. In other words, by means of the implement of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policy, we expect it could normalize the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make each school individually develop its own characteristic, achieve to upgrade the competitive effects of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and aim to reward excellent schools. Firstly, the dissertation is focu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ckground and content of the implement of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Policy.. key word :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policy、 educational quality 、 normalize the education、right to choose education.

(8)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1. 第二節. 研究假設與方法....................................................................04. 第三節. 研究架構..................................................................................06. 第四節. 名詞解釋..................................................................................07. 第五節. 文獻探討..................................................................................09. 第二章. 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背景與內涵.....................................17. 第一節. 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的背景..............................................18. 第二節. 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內涵..............................................22. 第三節. 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的爭議..............................................26. 第三章. 我國中小學教育經費分配析論. 第一節. 我國教育經費相關法令. ……………………………41. 第二節. 我國教育經費補助制度. ……………………………46. 第三節. 我國教育經費現況分析. ……………………………50. …………………40. 第四節. 教育經費與十二年國教政策..... ... .... ... .... ... ... ..... ... .... ... .... ..67. 第四章. 十二年國教政策理論分析...................................................72. 第一節. 國家教育角色的轉變............................................................72. 第二節. 教育選擇權發展現況 ...........................................................81. 第三節. 教育自由化與市場化............................................................95.

(9) 第五章. 訪談設計與結果分析............................................................11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111. 第二節. 研究程序. ............................................................119. 第三節. 訪談結果分析. ............................................................127.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157. 第二節. 研究建議....................................................................................161. 第三節. 研究展望....................................................................................164. 參考書目 ………………………………………………………………………165. 附錄一 …………………………………………………………………………….172 附錄二 …………………………………………………………………………….173 附錄三 …………………………………………………………………………….174 附錄四 …………………………………………………………………………….177.

(10) 表次 表 4-1 政府教育經費占政府歲出比率. ……………….……………………………… 51. 表 4-2 民國 89 年至 102 年教育經費占國民(內)生產毛額(GNP/GDP)之比率.................52 表 4-3 2013 年各國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表-按公私立與教育級別分.....55 表 4-4 2000 年 2013 年 各級政府教育經費占歲出比率. . .......................................................56. 表 4-5 1999 年-2013 年各級政府教育經費結構. ....................................................................58. 表 4-6 2002 年-2012 年我國各級學校經費結構. ......................................................................60. 表 4-7 1999 年-2003 年各級教育平均每生分攤經費 表 4-8 2010 年平均每生使用教育經費 表 4-9. ..............................................................63. .............................................................................. 64. 2010 年各國平均每生教育經費占每人國內生產毛額之利率 .................................. 66. 表 6-1 訪談過程及注意事項...........................................................................................................121 表 6-2 訪談對象分佈表……….……..……………………………………………………………122.

(11) 第⼀一章 序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 研究動機 研究者本身為中學教師,⾃自從推動教育改⾰革政策之後,不管對學校的⽼老師 或者是學⽣生及家長,甚至是學校經營者(校長),常常處於茫然,不知該如何 因應的狀態,此外,教育改⾰革訊息多變,常常讓⼈人摸不著頭緒,從身為教育現 場的第⼀一線⽼老師角度觀看,如果教育改⾰革政策希望能實施成功,是否應該就教 育政策實施內涵及其相關辦法先讓教師與學⽣生家長充分理解,在⼤大家凝聚共識 之後,由⾏行政機關提出相關配套措施解決民眾疑慮後再執⾏行︖?我國⼗〸十⼆二年國民 教育政策之所以實施,除依據⾺馬總統在民國1 0 0年《元旦祝詞》重⼤大教育政策 中的宣⽰示外,根據⾏行政院民國100年3⽉月31⽇日3240次院會備查《中華民國教育報 告書:⿈黃⾦金⼗〸十年百年樹⼈人》,⼗〸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是在九年國民教育的基礎 上,採取五⼤大理念,其核⼼心價值在於依據「教育基本法」第11條:「國民基本 教育應視社會發展需要延長其年限︔;其實施另以法律定之。︒」,究其教育政策 形成的背景⽽而⾔言,其實並非⼀一朝⼀一⼣夕,但研究者身為中學教師卻發現,除在第 ⼀一線的中學教師充滿疑慮,研究者所⾯面對的學⽣生與家長更是充滿不安,⼤大家⼼心 中充滿無限的問號,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國⼗〸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仍然在民國 1 0 3年正式實施了,研究者內⼼心感到很納悶這樣的政策如何執⾏行︖?究竟執⾏行後 是如何的情形呢︖? 其次,在實施前,原來⼗〸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規劃實施的免學費政策1,卻臨 時宣布改變成有條件的排富,這樣的轉變實在是令⼈人非常驚訝的,因為在免學 費政策宣布後,好幾位教育部長曾信誓旦旦的保證教育經費沒有問題,試圖化 1 為⿎鼓勵適性就學,培育符合產業需求之基層技術⼈人才,保障就學安全,營造符合社會公平正義之教育環境,. 進⽽而提⾼高國民素質,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全⾯面推動,教育部規劃「⾼高級中等學校免學費⽅方案」。︒。103學年 度由新⽣生開始,逐年實施就讀⾼高職者免學費,就讀⾼高中且家庭年所得總額新臺幣148萬元以下者亦免學費之補 助措施。︒。. 1.

(12) 解民眾對此政策的疑慮,怎知道最後卻是突然宣布做如此重⼤大的改變,這實在 讓研究者覺得不可思議,所以本⽂文研究的動機除想了解⼗〸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執 ⾏行後的狀況,更想瞭解我國是否因為中⼩小學教育經費不⾜足⽽而影響了⼗〸十⼆二年國教 政策的執⾏行。︒ 貳、︑研究⽬目的 ⼗〸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在宣布後與實施前,其中差異最⼤大的是原來的全⾯面「免 學費」政策做了最⼤大的改變,根據教育部規劃,⼗〸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高 級職業學校全⾯面補助學費,⾼高級中學學費設補助基準,家⼾戶年所得新台幣1 4 8 萬元以下者全額補助,預估5年可省下137億餘元。︒研究者覺得很納悶,難道為 了節省這137億餘元,所以政策做了如此⼤大的改變嗎?⼀一個全國性的住⼤大教育政 策,竟然在實施前做了如此之決策,影響了學⽣生就讀⾼高中職的選擇,研究者很 好奇這是否是因為教育經費不⾜足或是教育資源分配的不當⽽而導致學⼦子權益的犧 牲,尤其,就讀⾼高職免學費,但就讀⾼高中,卻是有條件的免學費政策,我們的 政府當局以免學費政策當誘因,企圖引導國中的學⽣生就讀⾼高職嗎?又或者讓家 庭社經能⼒力較差之⾼高職學⽣生間接因此⽽而被貼上標籤呢?就讀⾼高中或⾼高職是以家 庭社經能⼒力做區隔嗎? 這幾年來,隨著教育經費預算逐年之提升,就學⼈人⼜⼝口逐年降下,照理說來每 ⼈人所能分配使⽤用之教育資源應該是越來越多,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再者, 台灣現在正⾯面臨「少⼦子化」衝擊,加上私⽴立學校廣設,⼗〸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正 式實施後,已導致全台有不少私校⾯面臨招不到學⽣生的窘境,甚至出現財務拮据 的情況。︒根據⽬目前現⾏行的私校法,已經具備有整併、︑轉型等退場輔導機制,若 是辦學不彰或學⽣生⼈人數不⾜足,教育部也可勒令問題私校停辦,就此⽽而⾔言,我們 不但要思考如何在⼗〸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全⾯面實施後提升⼈人民就學品質,保障學 ⽣生教育選擇權,讓公私⽴立學⽣生家長資源公平化,更應該思考如何提升公私⽴立學 2.

(13) 校的競爭績效,獎勵優良的辦學學校,保障學⽣生受教之品質,換⾔言之,透過⼗〸十 ⼆二年國教之實施讓中⼩小學教育教學正常化,更讓各個學校建⽴立⾃自⼰己的特⾊色是當 務之急。︒ 故本論⽂文⾸首先先了解我國⼗〸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實施的背景與內涵,其次, 透過分析近幾年政府有關中⼩小學教育經費的編列,了解改變原本計畫實施的免 學費政策,是否是因教育經費編列預算不⾜足所導致或是教育經費分配不均所導 致,最後,試圖藉由訪談政策制定者與公私⽴立中等學校經營者(校長)和學⽣生 家長,希望能了解我國在⼗〸十⼆二年國教政策執⾏行之後各界的反應,希望因此能找 出政策執⾏行後的問題及設法提出⼀一套合理教育經費分配模式做為將來調整教育 爭策的參考。︒. 3.

(14) 第⼆二節 研究假設與⽅方法 壹、︑研究假設 ⼗〸十⼆二年國教從規畫至103年實施上路後爭議不斷。︒尤其,教育部原規畫免學 費政策,本⽂文假設政府是因財政困難,所以才設置排富條款,以致改變原本的 「免學費」政策,但是否是如此呢︖?研究者假設這彼此間是有嚴重影響關係, 所以才導致後續問題無法處理,例如,教育經費的分配不均以及學⽣生無法落實 家長教育選擇權,因為這樣的機制導致公私⽴立學校無法良性競爭,更無法建⽴立 學校特⾊色。︒ 此外,⼗〸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實施,有很多預期的理想,本⽂文除分析近年 來我國教育經費預算之編列顯⽰示出的意義,經由訪談政策制定者及學校經營者 和學⽣生家長,了解在實際執⾏行層⾯面中國家教育角⾊色的轉變、︑教育選擇權是否能 落實和能否建⽴立公私⽴立學校競爭機制,以創造出個學校的特⾊色。︒ 政府應考慮資源分配效果、︑增加私校的⽣生存空間,藉機落實教育均等理想、︑開 闢更多⾃自主辦學的理念學校︔;補助⾦金額多寡,公私⽴立校長在認知上有差異,但 可以減輕私⽴立學校家長的教育費⽤用負擔是無庸致疑的,並且可以提⾼高就讀私⽴立 學校的意願。︒在改善私⽴立學校品質⽅方⾯面,雖未取得共識,但已造成教育經費排 擠現象,連帶造成區域間的 不公平。︒臺灣⾼高中職的⽣生態已定型,免學費的誘因 不⾜足,難吸引優秀學⽣生就讀私校,⽬目前的補助策略和⽅方式有教育免學費計畫、︑ 學⽣生就學貸款、︑獎助學⾦金計畫、︑部分時間. ⼯工讀…等︔;⼀一經擴⼤大必排擠其他預. 算,有如⽼老⼈人年⾦金問題,勢必成為各 級政府沈重的負擔。︒. 貳、︑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method,是指蒐集與處理資料的程序與⼿手段,主要是指作者針 對⾃自⼰己所欲探討之主題與相關問題,擬如何進⾏行蒐集和分析資料。︒「所謂研究 4.

(15) ⽅方法就是指蒐集資料的⽅方法(means of gathering data)。︒ 」研究⽅方法採⼆二種以 上,以利透過多種研究究⽅方法進⾏行資料蒐和分析,增強研究成果。︒學界或稱此 為「交叉檢證」,以取得更多的事件相互對照,了解最後的真相,本論⽂文研究 以⽂文獻分析法及訪問調查法及比較研究法為主。︒ ⼀一、︑⽂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是尋求歷史資料、︑檢視歷史紀錄並客觀地分析、︑評鑑這些資 料的研究⽅方法,由於常需要⼤大量的歷史資料與⽂文獻,因此亦稱歷史⽂文獻法。︒⽂文 獻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鑒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科 學認識的⽅方法。︒由於⽂文獻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有共同的對象,都不與⽂文獻中記 載的⼈人與事直接接觸,因此,都稱為非接觸性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法則通過對 ⽂文獻的定量分析,統計描述來實現對事實的科學認識。︒⼆二者的區別是分析的重 點與分析的⼿手段上有所不同。︒從教育科學研究的全過程來看,⽂文獻研究法在科 學研究的準備階段和進⾏行過程中,經常要被使⽤用。︒ ⽂文獻研究法的⼀一般過程包括 五個基本環節,分別是:提出課題或假設、︑研究設計、︑搜集⽂文獻、︑整理⽂文獻和 進⾏行⽂文獻綜述。︒ ⼆二、︑訪問調查法 訪問調查法是調查研究法中⽤用以蒐集資料的⼯工具之⼀一。︒訪問就某種意義⽽而 ⾔言,是⼀一種⼜⼝口頭問卷。︒受訪者不⽤用填寫答案,⽽而是與訪談者⾯面對⾯面,按⾃自⼰己的 ⽅方式以⼜⼝口頭回答被問及之問題,以提供所需的資料,就其功能⾔言,與郵寄問卷 相近,同為蒐集態度與知覺的資料,⽽而採⾏行的⼀一種⽅方便的⽅方法。︒計畫與執⾏行訪 問調查之步驟為:旭是⽬目標、︑閱覽相關⽂文獻、︑選取樣本、︑設計訪問結構、︑發展訪 問題⽬目、︑選擇與訓練訪問員(訪員)、︑執⾏行預測、︑實施訪問、︑編碼與列表、︑分析 與解釋結果. 5.

(16) 第三節 研究架構. ⼗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 我國中⼩小學教育經費. 教育市場化. 教育⾃自由化. 家⻑⾧長教育選擇權. 建⽴立學校特⾊色. 6.

(17) 第四節 名詞解釋 壹、︑⼗〸十⼆二年國教 ⼗〸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簡稱⼗〸十⼆二年國教。︒為中華民國(台灣)的未來教育 政策,將由現⾏行的九年國教延長至⼗〸十⼆二年,但後三年採非義務性就讀,⾃自願⽽而 不強迫入學。︒⼗〸十⼆二年國教中的後期中等教育包含⾼高中⾼高職及五專前三年。︒台灣 推動延長國民教育之議,早在1 9 8 3年就已經開始規劃,先後經過⼗〸十任教育部 長,但因為受到許多反對聲浪和財務困窘等因素影響⽽而未曾正式實施。︒⾺馬英九 總統於2011年1⽉月宣布,⼗〸十⼆二年國教於2014年(民國103年)正式實施。︒推動⼗〸十 ⼆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是在九年國民教育的基礎上,採取五⼤大理念。︒(⼀一)有教 無類:⾼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是以全體15歲以上的國民為對象,不分種族、︑性別、︑ 階級、︑社經條件、︑地區等,教育機會⼀一律均等。︒(⼆二)因材施教:⾯面對不同智 能、︑性向及興趣的學⽣生,設置不同性質與類型的學校,透過不同的課程與分組 教學⽅方式施教。︒(三)適性揚才:透過適性輔導,引導學⽣生瞭解⾃自我的性向與 興趣,以及社會職場和就業結構的基本型態。︒(四)多元進路:發展學⽣生的多 元智能、︑性向及興趣,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進路,以便繼續升學或順利就業。︒ (五)優質銜接:⾼高級中等教育⼀一⽅方⾯面要與國民中學教育銜接,使其正常教學 及五育均衡發展︔;另⼀一⽅方⾯面也藉由⾼高中職學校的均優質化,均衡城鄉教育資源, 使全國都有優質的教育環境,使學⽣生有能⼒力繼續升學或進入職場就業,並能終 身學習 貳、︑教育選擇權 教育選擇權(school choice),又可譯為「學校選擇」,係指⼀一項複雜的學 ⽣生分派計畫,其⽬目的在使每⼀一個家長和學⽣生有選擇學校⾃自由與權利。︒換句話說, 也就是打破學區的限制,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子女的學習程度、︑學習⽅方式,要求 7.

(18) 學校的教學與管教符合其⼦子女的「最佳福祉」,或者是採取「拒絕上學」,在 家⾃自⾏行教育的⽅方式實施。︒ 教育基本法第八條(88.06.23公佈):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付有輔導⼦子女 之責任︔;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 教育事務之權利。︒國民教育法公佈實施之後,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法定角⾊色, 完全突破傳統的學區制度,家長變成學校的「顧客」、︑「股東」可以對參與學 校事務,並得以要求學校保障其⼦子女的受教權,甚至選擇學⽣生的去留。︒ 參、︑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指政府有義務運⽤用公共資源保障所有適齡兒童接受的教育。︒義務 教育的三個基本原則是強制、︑普遍與免費。︒凡是適齡兒童都應強制接受教育的 義務,並且教育對象沒有階級或是出身的限制,此外還必須是免納學費的。︒ 1717年,普魯⼠士王國開始實施義務國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的 國家。︒《世界⼈人權宣⾔言》第26條第⼀一款指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教育 應當免費,至少在初級和基本階段應如此。︒初級教育應屬義務性質。︒」現代⼤大 部份的國家和地區都有實施義務教育,但年數和成效不⼀一。︒ 在⽇日常⽣生活中,強制教育(或強逼教育)、︑普遍教育及免費教育均與義務教 育通⽤用,但嚴格來說,這些字詞只提及了義務教育的部份基本原則。︒⽬目前台灣 現狀是在1968年,修改法律(沒有修改憲法)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初級中學不但改稱國民中學,還增設許多國民中等學校。︒ 國民學校也改稱國民⼩小學。︒現⾏行的國民教育法第⼆二條規定,凡6-15歲之國民, 應受國民教育︔;已逾齡未受國民教育之國民,應受國民補習教育。︒6-15歲國民 之強迫入學,另以法律定之(即強迫入學條例)。︒雖然國中以後的台灣教育不 屬義務教育,但⼤大約94.7%的國中畢業⽣生仍繼續升學接受教育,⼤大部份就讀⾼高 中或⾼高職,但也有少數國中畢業⽣生不再升學,直接就業。︒ 8.

(19) 第五節 ⽂文獻分析. 壹.. ⼗〸十⼆二年國民教育經費分配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卓民道,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10年。︒ 本論⽂文以「⼗〸十⼆二年國民教育經費分配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為題,旨 在探究我國⽬目前如何實施國民教育、︑教育經費之現狀瞭解及教育經費分配情形, 並就九年國教之經費分配比較⼗〸十⼆二年國教差異情形,另設計出⼗〸十⼆二年國教經費 分配模式。︒根據台北市教育統計數據分析教育資源分配,將教育經費分成學校 經費、︑學費補助與配套措施等三項。︒並提出下列研究⽬目的: ⼀一、︑從「國民教育」之理論與意義,探討「⼗〸十⼆二年國教」之功能和價值觀。︒ ⼆二、︑從資源角度去探討「九年國民教育」經費現況,以及現⾏行「後期中等教育」 之經費問題 三、︑了解台北市推動「⼗〸十⼆二年國教」所⾯面臨學⽣生學費補助與配套經費問題。︒ 四、︑分析台北市經費分配與建構後期中等教育經費重分配模式。︒ 由於,本論⽂文採⽤用⽂文獻分析與訪談研究法,分析數據後歸納結論如下: ⼀一、︑發現台北市在推⾏行⼗〸十⼆二年國教之後,經費增加約五億三千多萬元,其中學 費補助比例最⾼高佔總⾦金額之94.2%,全國則增加五⼗〸十四億之多。︒ ⼆二、︑發現民國103學年度新⽣生⼈人數約為兩萬六千⼈人,⽽而民國106學年度新⽣生⼈人數 約為兩萬⼆二千⼈人,往後每三年減少了四千⼈人左右,台北市政府推動⼗〸十⼆二年國教 初期雖有經費不⾜足之慮,但106年度以後便可省下⽀支出約六千萬元。︒ 三、︑政府當年在規劃九年國民教育就急亂章出了問題,免學費部分應擴及到全 體。︒未來後期中學補助,應仿效全民健保的給付制度,針對國民主體申請給付, 非針對⼤大醫院或特⾊色診所。︒如此才能有效彰顯國民主權、︑教育選擇權與教育機 9.

(20) 會均等的精神。︒ 四、︑鑑於政策與社會關係,國中⽣生在選擇⾼高中百分比會提⾼高,⾼高職、︑五專學⽣生 ⼈人數會減少,將來以⾼高中為主之教改⽅方向已確⽴立。︒. 貳. ⼗〸十⼆二年國教之賽局分析,許雍瑛,佛光⼤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2013年。︒ 民國103年實施之⼗〸十⼆二年國教只是不全使⽤用學科篩選學⽣生,多元評量的結果, 形同增加考試項⽬目,使學⽣生多受煎熬。︒多元評量項⽬目決定了升學所需投入的成 本。︒弱勢家庭的孩⼦子或鄉下地區的孩⼦子,或因家長無法陪伴或或因地區資源不 ⾜足,使孩⼦子假⽇日無法取得義⼯工時數,更沒有能⼒力培養孩⼦子補習才藝取得加分機 會,對弱勢家庭產⽣生不公。︒ 過去學⽣生為了追求明星學校跨區就讀,⾈舟⾞車勞頓減少了多元學習、︑課業複習、︑ 家⼈人陪伴的時間,造成的通⾞車成本的增加,對學⽣生的體能和家庭的功能皆產⽣生 負擔,可利⽤用均質化、︑優質化每⼀一所學校,並對學⽣生補助,⿎鼓勵就近入學。︒ 本⽂文以賽局理論就學校端考試招⽣生或完全免試入學,學⽣生端跨區就讀或不跨 區就讀,在相互競合的⽴立場猜測彼此間互動的科學⽅方法,得以做出最適當的選 擇策略。︒ 為了讓學習更有效率,入學制度更公平,減少學習上的痛苦及就學成本,使國 中教學正常化,培養健全的⼈人格。︒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並就近入學就讀。︒建 議均質化、︑優質化每⼀一所學校,入學⽅方式應採學校不考試、︑學⽣生不跨區⽅方式進 ⾏行。︒招⽣生學校完全免試入學,完全不設限,沒有任何的成績或任⼀一種比序影響 入學的結果。︒. 參.公部⾨門教育經費運⽤用績效分析,張螢翠,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研究所, 2012年。︒ 10.

(21) 本研究係以⾏行政院主計處、︑教育部統計處公布之各項資料,將民國93年至97 年度教育部補助予各地⽅方政府之教育經費,作為中央政府教育經費、︑各地⽅方政 府教育經費決算數為教育成本(投入變項)、︑⼤大考入學考試中⼼心之學測成績、︑刑 案發⽣生數、︑兒童嫌犯⼈人數、︑少年嫌犯⼈人數、︑青年嫌犯⼈人數、︑中⼩小學中輟率為教 育利益(產出變項),以迴歸分析⽅方式,探討中央及地⽅方之教育經費對於教育績 效何者較有效益,中央或地⽅方之教育經費,對於教育績效之貢獻是否會因地區 別⽽而不同。︒實證結果顯⽰示,以平均每⼈人可分得之本年度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教 育經費來看,均以東區最⾼高,東區地⽅方政府當年度平均每⼈人教育經費投入愈多, 對於兒童嫌犯⼈人數之減少,及數學學科級分之提升具有影響⼒力。︒在平均每⼈人可 分得之本年度中央政府教育經費,則以北區最低,該項經費投入愈多,對於每 千⼈人刑案發⽣生數之減少、︑少年及青年嫌犯⼈人數之減少均有助益。︒在平均每⼈人可 分得之本年度地⽅方政府教育經費,則以中區最低,該項經費之投入對於各項績 效指標無助益。︒若以教育經費之投入具遞延性之性質來看,中央政府上年度對 於平均每位學⽣生之經費投入較⾼高時,對於中區及東區中⼩小學中輟率之降低及北 區青年嫌犯⼈人數之減少均有助益︔;地⽅方政府上年度對於每位學⽣生之經費投入較 ⾼高時,對於北區中⼩小學中輟率之降低有效果。︒. 肆 . 臺北市政府教育經費分配之研究,俞素君,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研究專班, 2008年。︒ 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本研究旨在針對臺北市政府教育經費分配的原則、︑現 況及未來建議,進⾏行有系統的研究。︒研究採德菲法 (Delphi method)及層級分析 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進⾏行分析,⾸首先,蒐集有關的⽂文獻資料, 由經濟、︑財政、︑社會、︑法律⽅方⾯面探討有關教育經費分配之理論基礎並彙整有關 教育經費分配原則之指標,進⽽而得出「經濟發展」、︑「教育政策」、︑「教育品 11.

(22) 質」、︑「社會需求」四⼤大指標。︒其次,經由德菲法徵詢專家學者之意⾒見,篩選 四⼤大主要指標之各次級指標共10個做為經費分配之衡量指標,再建構各層級指 標架構,依其架構設計問卷請教育領域之專家學者填答問卷後以expert choice 11 軟體計算問卷結果。︒ 本研究經綜合分析後獲得臺北市政府教育經費分配在各階段學校之比較,其 應然⾯面為⼤大學院校教育及國民中⼩小學教育權重相當,表⽰示⼤大學院校與國民中⼩小 學同等重要,其次為⾼高職、︑⾼高中。︒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研究建議 及未來研究⽅方向。︒. 伍 . 我國國民教育經費補助制度改⾰革之研究,周肇昇,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 所,2004年。︒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國民教育經費補助制度。︒主要⽬目的有四:(1)探討教育經 費補助的理論基礎︔;(2)分析並比較中英⼆二國國民教育經費補助制度之現況︔;(3) 探討教育主管機關與教育實務⼈人員對國民教育經費補助制度現況與未來規劃之 意⾒見︔;(4)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國民教育經費補助制度規劃意⾒見 之參考。︒為達成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比較研究法與訪談法兩種。︒比較 研究法主要分為區域研究及比較研究⼆二部分,本研究第三章的第⼆二、︑三節分別 分析我國與英國國民教育經費的補助制度,屬於區域研究階段︔;第四節比較部 分,則是屬於比較研究階段。︒在訪談調查⽅方⾯面,根據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結果, 發展出訪談⼤大綱,訪談的對象包含 5 位教育主管機關⼈人員,與 5 位教育實務⼈人 員,其⽬目的在於獲得⽂文獻探討無法深入取得的資料。︒經訪談結果發現概述如下: (1)教育優先區的公平性受到質疑,降低班級⼈人數計畫壓縮學⽣生單位空間︔;(2)國 民中⼩小學最需補助的項⽬目為⼈人事費、︑⽔水電費︔;(3)特定與⼀一般補助款在執⾏行上皆 ⾯面臨問題︔;(4)補助款的彈性規劃在我國有實施上之必要性︔;(5)補助公式缺乏質 12.

(23) 性指標,經費的設算與地⽅方需求有所落差︔;(6)教育經費保障的下限訂定缺乏⽴立 論依據︔;(7)地⽅方教育發展基⾦金無法發揮出應有功能,校務發展基⾦金⾯面臨資⾦金來 源問題︔;(8)教育經費使⽤用狀況⼀一律公開於資訊網路。︒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以供建⽴立國民教育經費補助制度改⾰革之參考: ⼀一、︑項⽬目訂定層⾯面 (⼀一)中央訂定補助計畫的整合,執⾏行細項由地⽅方政府規劃,並賦予地⽅方學校⼀一 定程度的彈性⾃自主。︒ (⼆二教育優先區的推動宜以學校為單位提出中長程發展計畫。︒ ⼆二、︑公式計算層⾯面 (⼀一) 教育設施經費補助計算公式宜以學⽣生為計算單位,並考量質性因素 (⼆二)特定教育補助也宜採取客觀的公式補助。︒ (三)教育經費保障除了編列比例外,也宜訂定⾦金額,並將教育經費的涵蓋範圍 清楚界定與單純化。︒ 三、︑補助款執⾏行層⾯面 1 .嚴格控管⼈人事經費以外之業務⽀支出,採取最有利標與聯合採購制度,並成⽴立 專業的營繕或採購⼩小組。︒ 2 .評鑑制度的落實宜朝⼈人與制度並重、︑兼顧形成性評鑑,並於前⼀一年度公告相 關事項。︒ 3.補助款宜儘可能納入預算,或採取代收代付的⽅方式。︒ 四、︑教育經費管理層⾯面 (⼀一)地⽅方教育發展基⾦金宜採附屬單位預算的形式,落實專⼾戶的設⽴立。︒ (⼆二)家長會與校務發展基⾦金之間的定位,宜由地⽅方政府訂定明確的規範。︒ (三)教育審議委員會宜具經常性與機動性,委員的組成宜採專業⼩小組的形式。︒ (四)國民中⼩小學宜將教育經費使⽤用之項⽬目與⾦金額公開於資訊網路。︒ 13.

(24) 陸.國民教育經費分配模式公平性與適⾜足性之研究,王⽴立⼼心,政治⼤大學教育研究 所,2004年。︒ 民國89年12⽉月13⽇日公布的「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不但重新訂定保障政 府教育經費額度的條⽂文,並建構了迥異於以往的教育經費編列與分配模式,本 研究之⽬目的在檢證該法實施前後不同分配模式下,國民教育經費分配的公平性 與適⾜足性。︒ 本研究由公共資源分配的理論出發,探討分配正義的議題,並涉及府際間財 政收⽀支與移轉⽀支付體系,以及教育經費補助法制化、︑公式化的相關學理與實徵 研究,以建構本研究之理論基礎,並據以發展⽴立論各異的國民教育經費分配模 式。︒ 本研究依循 Berne與Stiefel(1984, 1999)及 Odden與Picus (2004)所發展之 概念架構,取8 7至9 2會計年度間各相關之財政、︑教育年報及會議資料進⾏行分 析,所採⽤用之衡量量數,計有McLoone指數、︑Verstegen指數、︑Gini係數、︑相關 係數、︑斜率、︑調整關係量數,以及Odden-Picus適⾜足性指數等︔;此外,本研究轉 換美國各學區採⾏行的補助公式,發展定額模式、︑基準模式、︑百分比均等化模式、︑ 保障稅基模式、︑統籌統⽀支模式及結合模式等六個分配模式,以92會計年度的數 據資料,檢證並比較不同分配模型間所能達成的公平性與適⾜足性。︒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法定模式所達成的政策效果,與美國基準⽅方案相類似。︒ ⼆二、︑依法定模式編列之國民教育預算,與縣市實際需求仍有落差。︒ 三、︑法定模式編列⼀一般教育補助,尚能考量到地⽅方的財政能⼒力。︒ 四、︑不同縣市間國民教育成本指數有相當的差距。︒ 五、︑就不同年度間的比較⽽而⾔言,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實施後各年度國民教育 14.

(25) 經費分配達成公平性及適⾜足性的程度較⾼高。︒ 六、︑就不同模式間的比較⽽而⾔言,法定模式的國民教育經費分配與仍有改進的空 間,以更符合公平性及適⾜足性的原則。︒ 依據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對現⾏行國民教育經費分配模式及相關研究之建議: ⼀一、︑釐清國民教育經費基本需求的成分與單位額度。︒ ⼆二、︑法定模式的估算應擴⼤大地⽅方政府參與,以適時反應實際需求。︒ 三、︑法定模式的估算應納入激勵縣市教育財稅努⼒力的因素。︒ 四、︑發展國民教育成本指數及並建⽴立經費適⾜足標準。︒ 五、︑對國民教育經費分配的公平性與適⾜足性,進⾏行長期性的評估。︒ 六、︑依據公平性與適⾜足性原則,修正法定分配模式。︒ 七、︑配合財政收⽀支劃分法的修訂,調整法定分配模式。︒. 柒.縣市間國民教育經費分配之公平性探討,吳⽂文傑,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研 究所,2008年。︒ 本研究從財政公平之觀點出發,探討我國縣市間國民教育經費分配之公平 性,期能瞭解《教育經費編列管理法》之實施是否確實能夠促進我國國民教育 經費縣市間分配之公平性的達成。︒故本論⽂文與之前的研究不同,著重於針對該 法實施之前後年度,就我國各縣市間之實際國民教育經費分配情形,進⾏行公平 性衡量與跨年度之比較分析。︒本論⽂文採⽤用Berneand Stiefel(1984)財政公平向 量的多構⾯面模式,以89至93學年度各縣市公⽴立國民中⼩小學之學校基本資料,與 2001至2005年度各地⽅方政府國民教育學校教育經費⽀支出預算數據資料相互對應 後,分別以⽔水平公平、︑財政中⽴立及垂直公平三⽅方⾯面,探討我國縣市間國民教育 經費分配之公平性。︒ 從本論⽂文之研究結果與分析中發現,受到少⼦子化現象之衝擊,我國國民教 15.

(26) 育之結構正在改變中︔;⽽而縣市間國民教育經費之分配則逐漸出現 M 型化的現 象,平均每位學⽣生、︑每個班級及每所學校所能享受到的教育經費數額,會隨著 其就讀學校所處的縣市及班級或學校所處的縣市不同,⽽而有相當顯著的差異, 不符合⽔水平公平︔;且此種差異深深受到其就讀學校所處縣市之財政能⼒力(尤其 是縣市的⾃自有財源部分)影響,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係,不符合財政中⽴立以及 垂直公平。︒亦即⾃自有財源充裕、︑財政能⼒力佳的縣市,其學⽣生、︑班級及學校所能 享有的教育經費亦較充⾜足,⽽而⾃自有財源貧乏、︑財政能⼒力不佳的縣市,其學⽣生、︑ 班級及學校所能享有的教育經費也較不⾜足,呈現出「富者恆富、︑貧者恆貧」的 M型化教育現象。︒研究結果也發現《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實施之後,國民 教育經費分配M型化的現象反⽽而更為明顯,意味著該法之實施未能確實促進教 育經費分配之公平性,甚至有導致其惡化的趨勢。︒. 綜合以上⽂文獻分析可知,現階段有關2014年正式實施之⼗〸十⼆二年國教之研究資 料其實不多,尤其有關教育經費之研究更甚少,然此政策之實施影響全國民眾 權益甚⼤大,對此學費問題應有更多關注,甚且過去研究教育問題的資料更甚少 論及學費相關問題,本論⽂文之研究,試圖從已經實施之⼗〸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的 執⾏行檢視教育選擇權及競爭績效,並從我國歷年來中⼩小學教育經費的編列探討 和⼗〸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實施的相關性,本⽂文中將論及教育資源合理分配制度之 建⽴立的重要性,若能建構合理之教育資源分配模式,除能確保國民之教育選擇 權,又能全⾯面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對已實施的⼗〸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有極⼤大之 助益。︒. 16.

(27) 第⼆二章 ⼗〸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的背景與內涵 教育是國民素質的指標,教育培育⼈人才,⼈人才決定國家的未來,是以教育 為⽴立國的根本要務,也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改⾰革的動⼒力。︒國家的強盛與否,常決 定於國家教育政策的適切性和落實與否。︒例如美、︑⽇日及⼤大戰前的德意志,都是 藉由教育改⾰革或特定的教育政策的落實,得以普遍⽽而全⾯面性的改造國民,提昇 教育⽔水準,進⽽而達到提昇國⼒力的⽬目的。︒因此,教育政策之適切與否,往往影響 的不僅是教育者,更影響國家整體之國民素質與國⼒力興衰。︒我國⾃自民國五⼗〸十七 年實施九年義務教育,迄今時間已久遠。︒雖然當初倉促實施,導致問題叢⽣生。︒ 但歷經多次教育改⾰革與相關教育法令的修訂,教育的興⾰革促使台灣可以培育出 許多優秀菁英,創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台灣經濟奇蹟。︒現在已跨入⼆二⼗〸十⼀一世紀, 是⼀一個⾼高科技、︑⾼高學歷、︑⾼高資訊的競爭時代。︒為了提昇國家的競爭⼒力,培養下 ⼀一代的⽣生存實⼒力,延長國民教育確實有其需求性和前瞻性。︒「⼗〸十⼆二年國教」的 推動⼯工作,便是基於時代及社會需求下⽽而誕⽣生的。︒ 此外,教育必須隨著社會變遷與國家發展需要⽽而不斷進步,民國57年我國 是世界上少數實施九年國教的國家,歷經這麼多年的努⼒力,促進社會流動及民 主化,並創造了經濟奇蹟。︒為紓解國中⽣生升學壓⼒力,促進國中教學正常化,讓 國中教育充滿適性、︑活⼒力、︑創意、︑優質與卓越,歷經多年的倡議、︑規劃,並考 量國家社會發展需求,增進國家競爭⼒力,延長國民基本教育已成為社會⼤大眾殷 切的期待與共識。︒同時,審視國民教育現況,仍存在城鄉差距、︑良莠不齊、︑資 源不均、︑過度升學競爭壓⼒力等問題,還有少⼦子女化帶來的學⽣生數下降的隱憂, 尤其是近半數⾼高中職校是私⽴立,學費⾼高出公⽴立4倍以上,且就讀私校的學⽣生多 數來⾃自中下階層的家庭。︒為了全⾯面解決現階段教育困境,並加強國家⼈人⼒力素質 的提升,有延長國民基本教育的需要,所以⼗〸十⼆二年國教確有實施之必要性。︒. 17.

(28) 第⼀一節 ⼗〸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實施背景 我國於民國103年正式實施⼗〸十⼆二年國教政策,有關⼗〸十⼆二年國教政策實施的背 景,經由教育部(2013)所提供的訊息,⼤大致有以下幾項因素, 壹、緣起 ⼀一、受⻄西⽅方教育思潮影響開始重視家⻑⾧長教育選擇權 ⾃自18世紀以降,德法等國受到民族主義的影響,率先實施義務教育,以培 育具有國家意識之忠誠國民為⽬目標,之後許多國家也陸續實施。︒20世紀時,義 務教育的實施範圍,已由初等教育,延長至前期中等教育,甚至到⾼高級中等教 育階段︔;年限也逐步延長,主要國家從8年(西、︑義)到13年(荷)不等,惟以9年最 多︔;設⽴立主體,有些完全由政府負責 ( 新加坡 ) ,部分則允許公私⽴立並存 ( 英、︑ 美、︑法)︔;教育內容,在初等教育階段,屬普通教育,但到中等教育階段有些是 完全實施普通教育,部分則普通與職業教育並⾏行︔;實施機構,有些是在單⼀一類 型的學校進⾏行,有些則是分由不同類型學校實施,特別是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 至於初等教育晉升到中等教育階段,有些國家並未採取選擇性分流,部分則會 透過某種考試分途︔;總之,依各國制度就其國情與需要⽽而有差別。︒不過普及、︑ 免學費、︑義務及強迫入學,則是多國主張之共同內涵。︒政府辦理義務教育的理 念,也從原本培養忠誠國民的政治單⼀一角度,擴⼤大到培養國家經濟發展所需⼈人 ⼒力的經濟角度,促進教育機會均等的社會正義角度,以及以學⽣生為本,尊重受 教者的學習權等多元角度。︒ 由於社會變遷與時代進步,20世紀後期接受教育不再是少數社會菁英或優 勢階層所獨享的特權,⽽而漸被視為基本⼈人權之⼀一。︒此觀點在聯合國的「世界⼈人 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1948年)第⼆二⼗〸十六條、︑「兒童權 利宣⾔言」(Right of the Child Manifesto)(1959年)原則七及「國際兒童權利公約」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the Rights of Children)(1989年)第⼆二⼗〸十八條中⼀一再申 18.

(29) 明各國應實施義務教育,至少要到初等教育或基礎教育階段。︒之後,延伸到中 等教育階段。︒「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於2000年4⽉月「達喀爾⾏行 動綱領,全民教育:實現我們集體的承諾」(The Dakar Framework for Action Education for All: Meeting Our Collective Commitments)第六條揭櫫:「教育是⼀一 項基本⼈人權」,「也是有效參與21世紀迅速全球化的社會與經濟必不可少的⼿手 段。︒」並強調「教育的發展應由菁英教育轉向全民教育,且應從基礎教育全民 化邁向中等教育全民化。︒」又世界銀⾏行(World. Bank)2005年「為年輕⼈人增加機. 會、︑培養能⼒力:中等教育新⽅方案」(Expanding. Opportunities. and. Building. Competence for young People- New Agenda for Secondary),強調中等教育全民化, 這是針對國中階段。︒(李奉儒,2013:2-6) 然⽽而,我國⽬目標應⾼高於兩者,不只數量的普及要從國中教育階段延伸至⾼高 級中等教育階段,更應追求品質的提⾼高,發展個⼈人潛能,促進終身學習。︒因此 學校教育的軸線,透過國民基本教育年限的延長,涵蓋國民中、︑⼩小學與⾼高中、︑ 職及五專前三年,已然成為提升國民素質與國家實⼒力的關鍵所在。︒此外,原本 興辦義務教育是強調國家的權利與義務,雖具強迫入學的屬性,但是隨著家長 教育選擇權觀念的提倡,及英美在家⾃自⾏行教育(homeschooling)的推動,開始提 供家長與學⽣生學校教育以外⽅方式的選擇與⾃自由,以⽰示尊重家長的教育權。︒有鑑 於國民教育在理念上已由純粹是國民的義務,轉為同時也是國民的權利。︒ 二、我國國民教育因應時勢從初等教育延長至高級中等教育 我國實施國民教育以來,主要是由國家辦理,最初僅限初等教育階段,民 國24年開始實施義務教育年限僅1-2年。︒33年公布「國民學校法」,國民教育為 6年,義務教育期能達4年。︒38年以後,國民義務教育是6年。︒57年起延長9年至 前期中等教育階段,起初國中階段雖免學費,及學區內免試升學,但因條件所 限並未強迫入學,故不屬於義務教育,只稱為國民教育。︒68年「國民教育法」 19.

(30) 公布,確定為九年國民教育為義務教育。︒惟直到 7 1 年修正公布「強迫入學條 例」後,6至15歲學童才全⾯面強迫入學。︒  隨著臺灣社會與經濟發展,⾃自⺠民國70年代起即有延⻑⾧長國⺠民教育的呼聲,但 各界⼀一直有不同意⾒見。 7 2 年教育部提出「試辦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 育」的主張,提供國中畢業後就業未滿 1 8 歲者,部分時間之職業補習進修教 育。78年教育部積極研議延⻑⾧長國⺠民教育年限為12年之可⾏行性,⾏行政院則於79年 核定頒布「延⻑⾧長國⺠民教育初期計畫—國⺠民中學畢業⽣生⾃自願就學⾼高級中等學校⽅方 案」。 8 2 年教育部提出「發展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方案 — 邁向⼗十年國教⺫⽬目 標」。此外,我國⾃自77學年度以來,國中畢業⽣生就學機會率皆超過104%;89學 年度以後,我國國中畢業⽣生升學率也皆超過95%。為因應此⼀一趨向,教育部⾃自 83學年度起試辦完全中學,85學年度起試辦綜合⾼高中,87學年度起陸續實施⾼高 中職多元⼊入學⽅方案,及90學年度開始積極推動⾼高中職社區化政策,凡此皆為提 供國中畢業⽣生多元選擇及適性發展的⾼高級中等教育學習環境。 8 8 年 6 ⽉月公布 「教育基本法」,其中第11條規定:「國⺠民基本教育應視社會發展需要延⻑⾧長其 年限;其實施另以法律定之。」提供未來延⻑⾧長國⺠民教育年限的法源依據。 ⺠民國90年代起延⻑⾧長國教的呼聲再起。90年教育部委託進⾏行「延伸國⺠民基本 受教育年限規劃研究」。91年「全國教育改⾰革檢討與改進會議」,建議積極規 劃延⻑⾧長國⺠民教育可⾏行性。92年教育部委託實施⼗十⼆二年國⺠民教育的理論基礎、辦 理模式、教學資源及課程與教育經費需求推估等四項議題的研究。同年「全國 教育發展會議」將規劃⼗十⼆二年國教列⼊入討論議題。經由理論學理的探討與實務 運作的評估,93年教育部成⽴立「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工作圈」。96年教育部成 ⽴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工作⼩小組」、推動⼗十⼆二項前置準備措施及完成《⼗十⼆二 年國⺠民基本教育規劃⽅方案》。同年2⽉月⾏行政院宣布於當年開始推動⼗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並決定⾃自98年起全⾯面實施。然由於理念及實務上仍有許多爭議,以 致該項想法始終未能落實。之後,97年教育部所設之中⼩小學教育永續發展委員 會,家⻑⾧長團體、部分學者及⺠民間團體,⼀一再建議或呼籲積極推動⼗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另外,教育部⾃自97年起穩健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先導計畫」, 20.

(31) 頗具實施成效,補助私⽴立⾼高中職學⽣生⿑齊⼀一學費⽅方案,已使70%私校學⽣生受惠; ⾼高中職優質化輔導⽅方案,輔助校數達64%;⾼高中職社區化⽅方案,使59%國中畢 業⽣生就近⼊入學;調整⾼高中職⼊入學⽅方式⽅方案,已提供20%的免試⼊入學機會。以上 都已為延⻑⾧長國⺠民基本教育,提供更有利的實施條件。 三、大幅增加高級中等教育投資以帶動新世紀整體教育革新 長期以來,我國在對於⾼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的投資,相對偏低。︒雖然⾃自90年 代起教育部先後推動⾼高中職社區化、︑均質化及優質化等⽅方案應加⾼高級中等教育 階段投資,但是就國際比較⾔言,依教育部統計,民國96年我國⾼高中職校每⽣生教 育⽀支出為5,747美元,遠低於英美⽇日韓的8,000-1,2000美元,及經濟合作發展組 織國家(OECD)平均的8,746美元。︒又每⽣生教育⽀支出佔同年度每⼈人平均國內⽣生產 ⽑毛額(GDP)的比率為18%,⽽而美⽇日為27%,韓國為36%,OECD平均為26%。︒另 至98學年度,⾼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學齡⼈人⼜⼝口就學率已達98%,但其中公私⽴立學校 學⽣生比例約為53:47,換⾔言之,雖然已達普及程度,但是明顯公私⽴立學⽣生間教 育品質存有差距,又⽽而雙⽅方學費有相當距離,公⽴立學校每學年約新台幣 1 萬 元,但私⽴立學校達4.5萬元。︒有鑑於⾼高級中等教育實質就學⼈人數已趨近普及,但 因投資不⾜足、︑公私差距頗⼤大、︑且遠低於先進國家⽔水準,故學術界及中等學校⼀一 直呼籲應⼤大幅增加投資。︒ 四、建立延長國民基本教育的共識與啟動 教育部為積極回應各界意⾒見,曾於民國99年8⽉月28-29⽇日召開之第八次全國 教育會議,在「新世紀、︑新公民、︑新承諾」的政策視野中,於⼗〸十⼤大中⼼心議題, 特別規劃中⼼心議題肆「升學制度與12年國民基本教育」進⾏行討論。︒分組會議後 提出三項結論暨建議:⾸首先,在政策定位上,將國民基本教育內涵界定為以普 及、︑定額補助學費、︑非強迫、︑免試、︑就近入學為主,是國民的權利⽽而非義務。︒ 其次,在政策進程上,採取「穩健、︑漸進」的步調,逐期推動⼗〸十⼆二年國民基本 21.

(32) 教育。︒最後,在政策措施上,陸續推動「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含五專前三年)學 費⽅方案」、︑「後期中等學校學區劃分及資源調整與充實」、︑「後期中等學校入 學⽅方式改進與輔導」、︑「⾼高中職均優質化⽅方案」及「K-12年課程規劃、︑教育實 驗與⽣生涯輔導」等⽅方案。︒綜合座談時前⾏行政院吳敦義院長提⽰示:「⼗〸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坐⽽而⾔言的時代已經結束,應該要進入起⽽而⾏行的階段。︒」緬察各界對⼗〸十 ⼆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企盼後,⾺馬總統在1 0 0年元旦祝詞中,揭⽰示「百年樹⼈人、︑ 百年⽣生機、︑百年公義、︑百年和平」等四⼤大⽅方向,並宣布⾃自此啟動⼗〸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自103學年⾼高中職學⽣生全⾯面免學費、︑⼤大部分免試入學。︒(李亮,2014). 第⼆二節、⼗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基本內涵 ⼗〸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簡稱⼗〸十⼆二年國教,2014年(民國103年)起施⾏行教 育政策,由施⾏行前的九年國教延長至⼗〸十⼆二年,但後三年採非強迫性入學、︑免學 費、︑公私⽴立並⾏行及免試為主。︒⼗〸十⼆二年國教中的後期中等教育包含⾼高中⾼高職及五 專前三年。︒台灣推動延長國民教育之議,早在1983年就已經開始規劃,先後經 過⼗〸十任教育部長,但因為受到許多反對聲浪和財務困窘等因素影響⽽而未曾正式 實施。︒⼗〸十⼆二年國教⽬目前已於2014年(民國103年)正式實施。︒ 此外,教育部針 對12年國教共提出三⼤大願景、︑五⼤大理念、︑六⼤大⽬目標、︑七⼤大⾯面向、︑⼆二⼗〸十九⽅方案, 最主要企圖解決以下4個問題(⼀一、︑國中教學不正常、︑五育未均衡發展、︑基本 學⼒力未把關:「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國中⼩小補救 教學」、︑「提升國民素養」等。︒⼆二、︑⽣生涯規劃、︑適性輔導未受重視:「國中與 ⾼高中職學⽣生⽣生涯輔導」、︑「技職教育宣導」、︑「建置12年⼀一貫課程體系」等。︒ 三、︑⾼高中職質量資源不均衡:「⾼高中職免學費」、︑「⾼高中職優質化輔助」、︑「⾼高 中職適性學習社區教育資源均質化」、︑「⾼高中職學⽣生學習扶助」、︑「⾼高中⾼高職 學校資源分布調整」、︑「⾼高中職學校評鑑」、︑「⾼高中職發展轉型及退場輔導」、︑ 22.

(33) 「擴⼤大辦理⼤大學技職繁星-引導就近入學⾼高中職」等。︒四、︑國中升學壓⼒力過⼤大: 「免試入學」、︑「特⾊色招⽣生」、︑「免試就學區規劃」等。︒(吳清山,2002:8) 壹、涵義 ⺠民國103年8⽉月起,⼗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分兩階段實施,前九年為國⺠民教育, 依「國⺠民教育法」及「強迫⼊入學條例」規定辦理,對象為 6 ⾄至 1 5 歲學齡之國 ⺠民,主要內涵為:普及、義務、強迫⼊入學、免學費、以政府辦理為原則、劃分 學區免試⼊入學、單⼀一類型學校及施以普通教育。後三年為⾼高級中等教育,將推 動制定「⾼高級中等教育法」,對象為15歲以上之國⺠民,主要內涵為:普及、⾃自 願⾮非強迫⼊入學、免學費、公私⽴立學校並⾏行、免試為主、學校類型多元及普通與 職業教育兼顧。主要涵義如下: ⼀一、普及:針對15歲以上之國⺠民,提供均等之教育機會。 ⼆二、⾃自願⾮非強迫⼊入學:本階段將提供⾜足夠且多元就學機會,但尊重學⽣生與家⻑⾧長 的教育選擇及參與權,不強迫⼊入學。受教育,是學⽣生的權利⽽而⾮非義務。 三、免學費:本階段將免納學費,但仍須繳納雜費、代收代付費及代辦費 四、公私⽴立學校並⾏行:本階段設⽴立主體,採公⽴立學校 ( 國⽴立、直轄市⽴立、縣市 ⽴立)與私⽴立學校並⾏行。對於獲學費補助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之辦學需同受嚴格 監督與評鑑,以確保教學正常與辦學品質。 五、免試為主:本階段國中畢業⽣生七成五以上將採免⼊入學測驗⽅方式升⼊入⾼高級中 等學校(⾼高中、⾼高職或五專),但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得保留招⽣生區內少部分名 額,以供學校採特⾊色招⽣生⽅方式,經考試分發⼊入學(採學科測驗)或甄選⼊入學(採 術科測驗)。 六、學校類型多元:本階段實施機構,包括⾼高中(含實驗中學、完全中學、綜合 ⾼高中)、⾼高職、五專前三年、特殊學校及進修學校,另允許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 教育。 七、︑普通與職業教育兼顧:⼗〸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重視以學⽣生中⼼心的教學,⾼高級 中等教育階段將提供國中畢業⽣生依其性向、︑能⼒力和興趣,升入普通⾼高中、︑職業 學校或五專之分流選擇,並分別施予適性的課程和教學,以使每個學⽣生潛能都 能獲得開展。︒(王延煌、張明⽂文,2011:49) 23.

(34) 所以說,「12年國民基本教育」(以下簡稱12年國教)早在民國72年教育 部提出「試辦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79年⾏行政院提出「國中畢業 ⽣生⾃自願就學⾼高級中等學校⽅方案」,82年教育部提出「發展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 ⽅方案-邁向⼗〸十年國教⽬目標」,9 0年開始推動⾼高中職社區化,9 3年教育部成⽴立 「推動12年國民教育⼯工作圈」,96年成⽴立「12年國民基本教育⼯工作⼩小組」並完 成「12年國民基本教育規劃⽅方案」,97年2⽉月⾏行政院蘇貞昌院長宣布推動12年 國教並⾃自9 8年全⾯面實施,卻因為種種爭議未能落實實踐。︒在第8次全國教育會 議綜合座談中,當時的吳敦義院長宣布「12年國教由坐⽽而⾔言進入起⽽而⾏行階段」 定調,⼀一百年時⾺馬英九總統元旦⽂文告中正式宣佈「開始啟動 1 2 年國民基本教 育,分階段逐步實施,先從⾼高職做起,預定民國 1 0 3 年⾼高中職學⽣生全⾯面免學 費、︑⼤大部分免試入學。︒」使得12年國教從準備階段進入「勢在必⾏行」的階段, 也成為近年來影響國內未來教育發展最重⼤大的政策議題。︒. 貳、⼗十⼆二年國教的基本理念 教育部訂定「⼗〸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做為準備實施的依據。︒教 育部當初之所以規劃從民國103年8⽉月1⽇日起全⾯面實施,主要理由有以下五點: ⼀一、︑為達成⼗〸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而訂定之各重要⼯工作要項關鍵指標值,⼤大部分 可於1 0 3學年度達成︔;⼆二、︑為顧及與尊重利害關係⼈人權益,於當事⼈人入學前公 告未來實施⽅方式,讓100 學年度國⼀一新⽣生提早因應︔;三、︑配合學齡⼈人⼜⼝口減少趨 勢,政府有能⼒力負擔所需經費︔;四、︑反映民意需求,積極回應社會期待︔;五、︑ 穩健緩解當前中⼩小學教育問題,提升⾼高級中等教育品質。︒簡單說來,推動⼗〸十⼆二 年國民基本教育,是在九年國民教育的基礎上,採取五⼤大理念。︒ ⼀一有教無類:⾼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是以全體15歲以上的國民為對象,不分種族、︑ 性別、︑階級、︑社經條件、︑地區等,教育機會⼀一律均等。︒ 24.

(35) ⼆二因材施教:⾯面對不同智能、︑性向及興趣的學⽣生,設置不同性質與類型的學校, 透過不同的課程與分組教學⽅方式施教。︒ 三適性揚才:透過適性輔導,引導學⽣生瞭解⾃自我的性向與興趣,以及社會職場 和就業結構的基本型態。︒ 四多元進路: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性向及興趣,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進路, 以便繼續升學或順利就業。 五優質銜接:⾼高級中等教育⼀一⽅方⾯面要與國民中學教育銜接,使其正常教學及五 育均衡發展︔;另⼀一⽅方⾯面也藉由⾼高中職學校的均優質化,均衡城鄉教育資源,使 全國都有優質的教育環境,使學⽣生有能⼒力繼續升學或進入職場就業,並能終身 學習。︒(吳清山,1999) 在實施⼗〸十⼆二年國教之後我們有以下幾個優勢1.國中教學正常化2.國中教育 充滿適性、︑活⼒力、︑創意、︑優質與卓越3 .增加國家競爭⼒力4 .提升國家⼈人⼒力素質以 及可以解決諸多問題,例如:減少城鄉差距、︑減少國民教育的良莠不齊、︑減少 資源不均、︑減少升學壓⼒力、︑減少(⾼高中職)學⽣生數下降的隱憂、︑減少學費壓⼒力。︒ 但是根據這樣的理念下,我們卻只看⾒見⼗〸十⼆二年國教在基本理念上不只沒解決學 費問題,其他的問題要怎麼解決,似乎仍有重重的困難,以下我們先從國民教 育來了解。︒此外,為有效推動這計畫,依照以下原則實施之: (⼀一)、︑分階段穩健實施:本計畫分為啟動準備階段及全⾯面實施階段,並訂定 重要⼯工作項⽬目關鍵指標值,逐年落實。︒ (⼆二)、︑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本計畫相關免學費、︑劃分免試就學區、︑免 試入學及特⾊色招⽣生、︑政策宣導等多項措施,將由中央與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 協調合作,以竟全功。︒ (三)、︑系統整合:本計畫已整合現階段正在實施之多項⽅方案或先導計畫,以 發揮永續發展的整體效益。︒ 25.

(36) (四)、︑家長參與:本計畫將⿎鼓勵和擴⼤大家長共同參與諮詢與推動宣導⼯工作。︒ (五)、︑學校伙伴協助:本計畫將邀請國⼩小、︑國中、︑⾼高中、︑⾼高職及五專學校代 表、︑相關⾏行政⼈人員及教師代表,參與諮詢及推動宣導。︒ (六)、︑教育優質化:改善並充實⾼高級中等學校資源,縮⼩小城鄉差距,逐步擴 增優質⾼高中職數量,以吸引學⽣生就近入學。︒ (七)、︑學習⼀一貫化:透過統整與連貫之課程結構,國中⼩小教育與⾼高中職教育 相互銜接,使學⽣生之學習經驗與身⼼心發展階段連結。︒ (八)、︑學習品質確保:強化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機制,審視學校教學成效, 以確保國中⽣生素質。︒(余霖,2007) 綜合以上所述可知,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世界教育所趨,延長國民教育的 呼聲甚囂塵上。︒尤其是在多元入學造成多補入學,學⽣生升學壓⼒力更為沈重之際, 不少⼈人期望以⼗〸十⼆二年國教作為紓解升學壓⼒力以及多元入學亂象的萬靈丹。︒但研 究者認為,⾸首先必須要認清⼗〸十⼆二年國民教育的意義,究竟是國民⼗〸十⼆二年教育或 ⼗〸十⼆二年國民教育。︒ 第三節 ⼗〸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的爭議 有關⼗〸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的爭議,曾經在教改推動廿年,教改總體檢論壇 成⽴立⼗〸十年的當時,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劉源俊感嘆教育成了詐欺事業。︒⾯面 對⼗〸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引起的爭議,他表⽰示,教改強調要教育鬆綁,實際上卻 是愈綁愈緊,教改沒有聯考,卻⼀一樣有基測︔;⼗〸十⼆二年國教沒有基測,但⼀一樣有 會考。︒課程改⾰革最重要,可是沒有看到教育部致⼒力改⾰革課程。︒(劉源俊, 2013:275)教育改⾰革是否到最後會淪為如此的感概呢︖? 我國剛實施的⼗〸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是否也如此︖?依據憲法第21條規定:「⼈人 民有受國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第 1 6 0 條亦規定:「六歲至⼗〸十⼆二歲學齡兒 26.

(37) 童,⼀一律接受基本教育,免納學費」︔;且國民教育法第五條規定「國民⼩小學及 國民中學學⽣生免納學費︔;貧苦者,由政府供給書籍,並免繳其他法令規定之費 ⽤用。︒」︔;民國八⼗〸十八年頒布的教育基本法則確⽴立:「⼈人民無分性別、︑年齡、︑能 ⼒力、︑地域、︑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社經地位及其他條件,接受教育之機會⼀一律 平等」,由此可⾒見現階段國民教育具有基本性、︑義務性、︑強迫性,甚至是免費 性。︒但這些特性由於與⽬目前教育部規劃的「非免試、︑非免費、︑非強迫」的認定 並不相同,因此引發社會的爭議。︒ 壹、⾮非義務教育的國⺠民教育 事實上不論是國民⼗〸十⼆二年教育、︑⼗〸十⼆二年國民教育,不應拘泥在名稱之上,重 點應在解決現⾏行後期中等教育就學缺乏鄰近性、︑城鄉發展失衡、︑貧富不均及公 私⽴立無法均質化等問題,以保障學⽣生就學的「基本」權益,提升教育品質。︒就 其內涵⽽而⾔言,實為⼗〸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宜在相關措施上周延配套,延長國民 基本教育,提升民眾⽔水準。︒對於⼗〸十⼆二年國教到底是什麼,教育部定位為:名稱是 依據教育基本法第11條規定,所以叫做⼗〸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與國民義務教育 不同的地⽅方在於⼗〸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是「非強迫入學(非義務)、︑低學費(國 民權利)」的教育。︒意即所謂的⼗〸十⼆二年國教指的是只要你想念,就要有得念。︒ 這與⽬目前的九年國教的差別在於,九年國教是你⼀一定要念九年,沒念到九年要 受罰,但是後⾯面你是否能受教不是政府所要維護的。︒⼗〸十⼆二年國教指的是,你10 ~12年你只要想念(非義務),政府就⼀一定要使你有學校念,⽽而且學費要低到 所有⼈人都能負擔得起(國民權利),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那義務教育與國民教 育是否⼀一樣呢︖?以下分述說明 ⼀一、︑義務教育的意涵 義務教育指政府有義務運⽤用公共資源保障所有適齡兒童接受的教育。︒義務 教育的三個基本原則是「強制、︑普遍與免費」。︒凡是適齡兒童都應強制接受教 27.

(38) 育的義務,並且教育對象沒有階級或是出身的限制,此外還必須是免納學費的。︒ 1717年,普魯⼠士王國開始實施義務國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的 國家。︒《世界⼈人權宣⾔言》第26條第⼀一款指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教育 應當免費,至少在初級和基本階段應如此。︒初級教育應屬義務性質。︒」現代⼤大 部份的國家和地區都有實施義務教育,但年數和成效不⼀一。︒ 論及義務教育的緣起,⾸首先我們可知在⽇日常⽣生活中,強制教育(或強逼教 育)、︑普遍教育及免費教育均與義務教育通⽤用,但嚴格來說,這些字詞只提及 了義務教育的部份基本原則。︒義務教育(Compulsory Education),原為強迫教 育之意。︒現今世界各國,⼤大多於其憲法明確規定,國民應受教育之權利與義 務。︒其涵義有⼆二:⼀一、︑為所有適齡兒童,無論貧富貴賤、︑男女賢愚、︑健全殘廢, 均有接受教育之權利︔;⼆二、︑為家長、︑法定監護⼈人及政府,均負有令適齡兒童就 學之義務。︒近年來,世界各國確知國家之⽣生存端賴全體國民的⼒力量,因⽽而認為 只有提⾼高全體國民之知識、︑技能⽔水準,國家才能步入富強之境,此種所謂「富 國強兵」之要求,遂促使義務教育制度成⽴立。︒時至今⽇日,民主思潮洶湧澎湃, 民主國家相繼成⽴立,全體國民均能參與政治,是以如何普及教育,提⾼高全體國 民之知識及道德⽔水準,乃成各國所共同追求的⽬目標︔;這也是現代國家所以傾注 其全⼒力,樹⽴立國家教育系統,並相率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主要原因。︒ 台灣義務教育,我們知道台灣曾接受⽇日本殖民。︒20世紀初臺灣總督府當時 為了吸引臺民入學,已經有免費學費的優惠。︒不久總督府又於臺灣各地普設更 多公學校、︑蕃⼈人公學校等,在台⽇日⼈人則獨⽴立設置⼩小學校。︒所以1910年臺灣總督 府就明定8-14歲臺灣學童須強制入學的義務教育法規,當時的年制為6年(某些 特例為4年,例如臺灣原住民所唸的蕃⼈人公學校、︑蕃童教育所等)。︒1943年, 公學校、︑蕃⼈人公學校、︑⼩小學校等統⼀一改為6年制的國民學校,當時全臺灣的6-12 歲義務教育普及率⾼高達70%以上,已達⽂文明國家之列。︒ 28.

(39)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從接收臺灣。︒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21條規定, ⼈人民有受國民教育(簡稱「國教」)之權利與義務,台灣民眾⾃自此接受到了公 平的教育。︒中華民國政府在國共內戰戰敗失守中國⼤大陸後,中華民國義務教育 僅能在其有效統治的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實施。︒6-12歲之學齡兒童受的基 本教育就是⼩小學。︒1968年以前實施6年義務教育時(延續⾃自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之政策),⼩小學的正式名稱是「國民學校」,簡稱「國校」。︒國校畢業後的教 育就不是義務教育:先是「初級中學」,簡稱「初中」,要考取初中聯考才能 入學︔;公⽴立初中考不取者,多報考私⽴立初中。︒1968年,在舉步維艱的國情下, 中華民國仍舊修改法律(沒有修改憲法)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九年 國民義務教育。︒初級中學不但改稱國民中學,還增設許多國民中等學校。︒國民 學校也改稱國民⼩小學。︒⾼高達80%的台灣⼈人民因此受益,為台灣未來發展奠定了 基礎。︒(維基百科) ⼆二、︑ 國民教育 觀察台灣近代教育之發展可從1968年談起,因為這年中華民國修改法律 (沒有修改憲法)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開始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初級中 學不但改稱國民中學,還增設許多國民中等學校。︒國民學校也改稱國民⼩小學。︒ 至於現⾏行的國民教育法第⼆二條規定,凡6-15歲之國民,應受國民教育︔;已逾齡 未受國民教育之國民,應受國民補習教育。︒6-15歲國民之強迫入學,另以法律 定之(即強迫入學條例)。︒國中以後的台灣教育不屬義務教育,但⼤大約94.7% 的國中畢業⽣生仍繼續升學接受教育,⼤大部份就讀⾼高中或⾼高職,但也有少數國中 畢業⽣生不再升學,直接就業。︒ 回顧國民教育發展的歷史,我國於民國五⼗〸十七年,公布九年國民教育實施 條例,開始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中規定,國民⼩小學畢業⽣生分發國中入 學,並免納學費,但對於不願升學者並未迫入學。︒六⼗〸十八年,公布國民教育法, 29.

(40) 正式規定凡六歲至⼗〸十五歲之國民,應受國民教育,已逾齡未受國民教育之國民 應受國民補習教育︔;國民教育以由國家辦理為原則︔;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 免納學費,貧苦者由政府供給書籍,並免繳其他法定之費⽤用︔;國民中學應另設 獎學⾦金、︑助學⾦金,獎助優秀清寒學⽣生。︒迨七⼗〸十⼀一年公布強迫入學條例,規定六 歲至⼗〸十五歲國民強迫入學,⽗父母或監護⼈人不送其⼦子弟入學者科⼀一百元以下罰鍰, 繼續科罰至入學為⽌止。︒至此,九年國民教育已完成義務教育之法律程序。︒ 究竟⼗〸十⼆二年國教所指的是義務教育或是國民教育呢?⾸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什 麼是「⼗〸十⼆二年國教」︖?根據台⼤大經濟系教授駱明慶的定義,國民教育,在美國 是 compulsory schooling,其實是強迫教育。︒(有⼈人把國民教育定義為義務教 育,⽽而不提compulsory schooling。︒「義務教育」絕對是個錯誤的詞,個⼈人對政 府沒有什麼「義務」可⾔言。︒)現⾏行「⼗〸十⼆二年國教」並沒有要強迫所有國民受⼗〸十 ⼆二年教育的意思,所以它其實不是「國民教育」,和「九年國教」強制學⽣生要 唸完國中不同。︒此外,究竟是國民⼗〸十⼆二年教育或⼗〸十⼆二年國民教育︖?隨著⾼高中數 量增多以及學⽣生來源減少,就實際⽽而⾔言,國中畢業⽣生就學機會率早已超過百分 之百,⽽而升學率也⾼高達百分之九⼗〸十六,⼗〸十⼆二年教育已是名副其實。︒但⼗〸十⼆二年國 民教育則有不同的定義,顧名思義為⼗〸十⼆二年的國民教育。︒依據憲法第 2 1 條規 定:「⼈人民有受國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第1 6 0條亦規定:「六歲至⼗〸十⼆二歲 學齡兒童,⼀一律接受基本教育,免納學費」︔;且國民教育法第五條規定「國民 ⼩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免納學費︔;貧苦者,由政府供給書籍,並免繳其他法令規 定之費⽤用。︒」︔;民國八⼗〸十八年頒布的教育基本法則確⽴立:「⼈人民無分性別、︑年 齡、︑能⼒力、︑地域、︑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社經地位及其他條件,接受教育之機 會⼀一律平等」,由此可⾒見現階段國民教育具有基本性、︑義務性、︑強迫性,甚至 是免費性。︒由於與⽬目前教育部規劃的「非免試、︑非免費、︑非強迫」的認定並不 相同,因此引發社會的爭議(徐明珠,2003)。︒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o provide additional teaching staff for schools to take forward various education initiatives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 the benefit of our students, the current

Our environmental policy is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chools, to maintain a management system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our activities, to adopt

(B) Some students went to the concert last night; the other stayed at home studying. (C) Some of the students went to the concert last night; others stayed at

• Contact with both parents is generally said to be the right of the child, as opposed to the right of the parent. • In other words the child has the right to see and to have a

The personal data of the students collected will be transferred to and used by the Education Bureau for the enforcement of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school

❖ The study group (including RS Department, Guidance Team and SENCO Team) at school analyzed the results and came up with the conclusion that students might be able to enhance

Having regard to the above vision, the potential of IT in education and the barriers, as well as the views of experts, academics, school heads, teachers, students,

 “A manager of a school shall, at least once in every 12 months, make to the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the school a written declaration which (a) states the particul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