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 教學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 教學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Copied!
1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 教學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從部落格認知與使用探究高中職校學生 數位媒體素養

研究生:章明哲 撰 指導教授:廖本裕 博士

中華民國 九十八 年 一 月

(2)
(3)
(4)

謝誌

終於等到這一刻!隨著論文的付梓,兩年半來在教育學系教學科技研究 所的學生生涯,即將劃上句點,這段時間以來的點點滴滴,新我永生難忘!

這本論文能順利完成,感謝所有師長們耐心的指導與教誨,尤其是指導 教授廖本裕博士,對本人研究的啟迪指點,在我學習陷於低潮時,他更伸出溫 暖的雙手提攜,不僅是我學業上的導師,更是我心靈的導師,讓我身心靈獲得 平衡,在此獻上最深的敬意與謝意。

論文口試期間,承蒙口試委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信世 昌博士與本校教育學系何俊青博士,對學生疏漏處之指正,使得本論文更臻完 備,在此謹深致謝忱。

論文的完成,非我一人之功,協助問卷調查的老師和高中職校的同學們,

本人也要致上由衷感謝。

由於個人從事新聞採訪工作,每每到了深夜才能靜下來研究撰寫論文,

且在修業期間,換了三個工作,在此也要感謝愛妻麗珍,在這段期間全心照顧 兒子峻瑋與女兒涵珺的辛勞,讓我沒有後顧之憂。

最後,特將本文獻給我最敬愛的父母親和兄姊,對我的養育與關懷,願 以此與家人分享我的喜悅。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求學問的過程是 辛苦的,但終究一定會有代價,願以此期勉自己的未來。

章明哲 謹誌於

國立大學教學科技研究所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一月

(5)

從部落格認知與使用探究高中職校學生 數位媒體素養

章明哲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教學科技研究所

摘要

本研究目的為探究高中職校學生數位媒體素養,以部落格為研究的媒 介,探究不同背景、不同班別以及城鄉差距的高中職校學生之數位媒體素養。

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採隨機抽樣方式,從台東縣十所公私立高中職校二年 級學生中抽取 360 名樣本做為研究對象。

研究發現:一、台東縣高中高職學生數位媒體素養無顯著差異。二、性 別對於「理解部落格數位媒體與操作」之比較達顯著水準,且女生優於男生。

三、性別對於「評估批判數位媒體內容」之比較達顯著水準,且男生優於女生。

四、高中班與高職班學生對於「評估批判數位媒體內容」之比較達顯著水準,

且高中班學生優於高職班學生。五、使用部落格時間與數位媒體素養之關聯 性,在「分析組織數位媒體內容」、「創造數位媒體內容」顯示正相關,且以

「創造數位媒體內容」關聯強度最強。

關鍵字:媒體素養、數位媒體素養、部落格

(6)

From the use and cognitive of Blogs to explore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Digital Media Literacy

Chang Ming Che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d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Digital Media Literacy”, and with the Blogs for the study object to compar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different classes, as well as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Digital Media Literacy.

Survey researched methods with random sampling from the ten of county public and private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school in second grade students to collected 360 samples for the study.

The study found: 1. Taitung County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ir digital media literacy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2. Sex to comparison the “Understand and Operation the Digital Media of Blog”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e girls better than boys. 3. Sex to comparison the

“Critical Assessment the Digital Media of Blog Conten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e boys better than girls. 4. High school classes and vocational school to comparison the “Critical and Assessment of Digital Media Conten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better than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5.

The used time of Blog with Digital Media Literacy had relevance and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in the ”Analysis and Organization of Digital Media Content”

and “ Creation of Digital Media Content”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Create Digital Media Content" had showed the strongest correlation strength.

Keywords: media literacy, digital media literacy, blogs

(7)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媒體素養與媒體素養教育 ... 8

第二節 數位媒體素養 ... 14

第三節 新興媒體─部落格 ... 17

第四節 部落格與數位媒體素養 ... 23

第五節 高中職學生數位媒體素養 ... 25

第六節 相關研究 ...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38

第一節 研究方法步驟 ... 38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44

第四節 研究樣本與抽樣 ... 4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48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結果 ... 50

第一節 受訪者基本資料分析 ... 50

第二節 資料分析 ... 51

第三節 綜合討論 ... 77

(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82

第一節 結論 ... 82

第二節 研究貢獻與意義 ... 82

第三節 建議 ... 84

參考文獻 ... 87

(9)

圖次

圖 2-1 媒體素養的五大概念與五個問題 ... 10

圖2-2 數位媒體素養核心概念圖 ... 16

圖3-1 研究步驟 ... 39

圖3-2 研究架構 ... 42

(10)

表次

表2-1 媒體素養教育目標與能力、標準關係 ... 13

表2-2 傳統媒體與部落格特性比較 ... 21

表2-3 媒體素養與部落格媒體素養 ... 24

表2-4 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核心能力與數位媒體素養核心概念對照表 ... 27

表2-5 高職計算機概論能力指標與數位媒體素養核心概念對照表 ... 29

表 2-6 國內媒體素養教育推動相關研究 ... 33

表2-7 國內數位媒體素養相關研究 ... 34

表 2-8 部落格與數位媒體相關研究 ... 35

表 2-9 高中職校學生數位媒體相關研究 ... 36

表3-1 問卷層面與題數分配表 ... 44

表3-2 審查預試問卷專家資料表 ... 45

表3-3 專家效度問卷題數分配及修正表 ... 45

表 3-4 各層面信度統計 ... 46

表 3-5 題項分析及信度表 ... 46

表3-6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數位媒體素養抽樣樣本數量一覽表 ... 48

表4-1 樣本資料分析統計 ... 50

表4-2 台東縣高中職校學生每日使用部落格時間分析表 ... 51

表4-3 高中職校學生性別在理解部落格數位媒體與操作分析摘要表 ... 51

表4-4 高中職校學生性別在理解部落格數位媒體與操作題項分析摘要表 ... 52

(11)

表4-5 普通高中班與技職班在理解部落格數位媒體與操作分析摘要表 ... 53

表4-6 普通高中班與技職班在理解部落格數位媒體與操作題項分析摘要表 .... 54

表4-7 城鄉學生在理解部落格數位媒體與操作分析摘要表 ... 55

表4-8 城鄉學生在理解部落格數位媒體與操作題項分析摘要表 ... 55

表4-9 高中職校學生性別在評估批判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分析摘要表 ... 56

表4-10 高中職校學生性別在評估批判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題項分析摘要表 ... 57

表4-11 普通高中班與技職班評估批判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分析摘要表 ... 58

表4-12 普通高中班與技職班評估批判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題項分析摘要表 ... 59

表4-13 城鄉差距高中職校學生評估批判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分析摘要表 ... 60

表4-14 城鄉差距高中職校學生評估批判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題項分析摘要表 . 61 表4-15 台東縣高中職校學生性別在分析組織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分析摘要表 . 62 表4-16 台東縣高中職校學生性別在分析組織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題項分析摘要 表 ... 63

表4-17 普通高中班與技職班學生在分析組織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分析摘要表 . 64 表4-18 普通高中班與技職班學生在分析組織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題項分析摘要表 65 表4-19 城鄉差距在分析組織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分析要表 ... 66

表4-20 城鄉差距在分析組織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題項分析要表 ... 67

表4-21 高中職校學生性別在創造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分析摘要表 ... 68

表4-22 高中職校學生性別在創造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題項分析摘要表 ... 69

表4-23 普通高中班與技職班在創造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分析摘要表 ... 69

(12)

表4-24 普通高中班與技職班別在創造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題項分析摘要表 ... 70

表4-25 高中職校學生城鄉差距在創造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分析摘要表 ... 71

表4-26 高中職校學生城鄉差距在創造部落格數位媒體層面題項分析摘要表 ... 72

表4-27 部落格使用時間在數位媒體素養層面檢定摘要表 ... 73

表4-28 部落格使用時在與數位媒體素養層面整體考驗摘要表 ... 74

表4-29 使用部落格時間與數位媒體素養層面事後比較摘要表 ... 75

表4-30 使用部落格時間與數位媒體素養相關檢定摘要表 ... 76

表4-31 台東縣高中職校學生部落格素養媒體素養比較表 ... 77

(13)

附 錄

附錄一 普通高中資訊科技教材綱要 ... 92

附錄二 高級職業學校計算機概論教材綱要 ... 94

附錄三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課目公民與社會課程綱要 ... 96

附錄四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資訊科技概論」課程綱要 ... 98

附錄五 專家效度審查問卷 ... 103

附錄六 台東縣高中職校學生人數統計表 ... 106

附錄七 預試問卷 ... 108

(14)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有七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 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義意;第六節為研究範圍與限 制;第七節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我國媒體素養教育(media literacy education)起步的時間比歐、美、日、

韓等國家稍晚,2002 年教育部始公佈《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由於起步 晚,少有相關議題產生,國內在這方面的教育,從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所 規劃的課程內容中窺知,係以鼓勵、納入議題、加入教學單元等方式融入教學,

但是以我國偏重升學,注重學業分數的教育環境而言,恐怕如此的媒體素養教 育課程還是不足,而淪為「可教可不教」的一種非主流、非正式的課程,難以 真正達到「健康媒體社區」的終極願景,此外,國內對媒體素養教育成效之研 究尚在累積當中,還需要進一步探勘媒體素養教育的相關議題。

然而,就在我國公佈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後一年,媒體素養教育先 驅 David Buckingham 於 2003 年即主張媒體素養教育應「朝向數位素養」(林子 斌譯,2005),這是因為科技進步,數位化的新媒體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同時 資訊傳播速度也因著新的網路技術盛行,讓訊息傳遞更為快速,資訊的取得以 及媒體近用也更為容易,所以媒體素養之研究朝向數位媒體素養將是一種新興 的趨勢。

此外,研究者長期在媒體工作,歷經文字記者、廣播記者、電視記者、

雜誌編輯等媒體實務工作經驗長達十多年,現於台灣公共電視台任職地方記 者,對於近年來的媒體演變均親身經歷。媒體的演變可說和社會、經濟面有很 大的關聯,興盛一時的平面媒體,因為時代的變遷環保意識抬頭,全球綠色主 義興起,環保人士要求降低砍伐樹林造紙的聲浪興起,造成紙類價格看漲,同 時各家報紙爭相擴版,形成報業營運的壓力,從解嚴後暴增的報業一下跌落谷

(15)

底,至今仍傳出不少報業被其它形式媒體併購的消息,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廣 播媒體也曾風光一時,因為它無時無刻不在傳遞消息,閱聽人可以隨時隨處利 用收音機接收訊息,但後來也被24小時播送有線電視媒體擊敗,廣播媒體成 了次要的訊息來源,現在電視媒體更因為網路科技發達,強調第一手最新消息 的電視台,也不敵網路,傳遞訊息最快的媒體已經被電腦網路所取代,因而傳 統的媒體一直向網路靠攏,除了原有經營的媒體外,各家媒體也利用網路散播 消息,擴展媒體在網路的事業版圖並爭取廣大的閱聽人青睞,研究者強烈的感 受到,數位媒體時代已經來臨,傳統的媒體素養已無法因應新的數位媒體;再 者,研究者在採訪工作時,經常接觸青少年利用電腦網路、行動網路犯罪的事 件,也強烈體認青少年對新興媒體的體認不足,才會利用新媒體犯罪,因此研 究者認為,必須以實證的研究找出青少年對於新媒體的認知與使用的素養,也 就是數位媒體素養。

當全球已進入電腦網路時代,媒體也跟著進入數位化、網路化的數位媒 體,數位媒體與傳統媒體在使用、取得、訊息產製/傳送的途逕有很大的不同,

對於已經接受過電腦資訊教育的青少年而言,生活在數位媒體的環境之中,似 乎已經具備接近、使用數位媒體的能力,可是他們對於數位媒體瞭解程度如 何?能不能善加運用?這對媒體素養以及媒體教育者來說,是需要進一步研究 的議題。

二、研究動機

數位媒體的種類繁多,例如:行動電話、電腦、MP3、iPod、PDA、部落 格…等,各式各樣的數位媒體隨手可得,本研究採用部落格數位媒體進行研 究,是因為部落格發展快速,而且隨手可得,只要能夠上網即可使用這種免費 又方便的溝通以及傳遞訊息的工具。

但是使用部落格頻頻產生偏差行為,也就是誤用、錯用、濫用這種傳播 和溝通的工具,尤其是現在的青少年,部落格已經成為同儕間的話題,但是偏 差的使用行為屢見不鮮,且成為媒體競相報導的新聞焦點,例如:2007 年 5 月 一名二十二歲的高職生在自己的部落格中放音樂,被台北地院依《違反著作權 法》判刑五個月,成了國內部落格違反著作權遭判刑的首例。2007 年 1 月,一

(16)

名員警因為偵辦大學生網路性交易案,結果遭這名大學生冒名四處留言辱罵警 署的長官、挑釁黑道,並留下聯絡方式,還把警員的相片亂改後,張貼到色情 網站等妨害名譽洩忿。2008 年 5 月,北部某高職女學生遭同學性侵,一旁男同 學以行動電話錄影功能,將整個犯罪過程錄影,更張貼在部落格供人欣賞。

上述新聞社會事件反映出的現實只是冰山一角,其實,連結至許多青少 年的部落格發現內容呈現雜亂無章毫無組織與安排,而且連結、引用不適宜的 網站或部落格,造成自己犯罪和引誘他人犯罪,實在令人宛惜。這些青少年可 能是無知,也可能是故意,但是青少年時期本就具有心理和生理複雜的問題,

行為態度展現叛逆的特質與自我中心,不過若能適時輔導導正,青少年的行為 態度即會慢慢回復正常。

進入數位媒體時代,媒體取得與使用變得十分普及,而部落格更是受到 青少年族群熱愛的一種數位媒體(行政院研考會,2007),可是青少年使用部 落格,產生種種令人震憾的事件,不禁讓人憂心青少年使用部落格數位媒體 時,是否具備足夠的素養來因應?是否能有適當的教育機制教導青少年以正確 的態度使用數位媒體?

青少年已經身處數位媒體的環境之中,他們在如此的環境中同時擁有兩 種身份,一是媒體訊息的傳送者,一是媒體訊息的接收者,而且這兩種身份會 在同一時間出現,因此研究者希望透過這項研究,分析瞭解青少年對數位媒體 認知程度如何?能否正確運用數位媒體?以及是不是能夠以批判思考的思維 利用數位媒體進行個人化的傳播?是否能夠思辨數位媒體與個人的關係?以 找出青少年使用數位媒體的問題,並提供數位媒體素養教育的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002 年教育部公佈《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揭櫫媒體素養教育目 標是要培養人民兩種能力:釋放(Liberating)與賦權(Empowerment)。「釋 放」是指不被媒體左右,並且運用媒體表達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賦權」則是 一種分辨、選擇與評估使用媒體的自主能力(2002,教育部)。這兩種能力,

都是在民主制度下,人民被自然賦予的權力,可是隨著社會冷漠,政治立場的

(17)

衝擊,以及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人民對公共事務產生無力感、冷漠感,但並不 能為民主帶來前進的動力,因此,這兩種能力必須開放使用,並且謹慎為之,

因為有「釋放」的能力,人民可以自由將想要表達的意見,透過「賦權」開放 使用各種媒體,表達內心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與建言,這才能讓媒體素養與民主 素養產生真正的聯結,不過「釋放」與「賦權」不是隨興隨意的使用,而是有 一定的程序及規範,否則任意而為反為破壞了民主法治的機制,所以人民要如 何妥善運用這兩種天賦的媒體素養能力,還必須透過長期的媒體素養教育,教 導人民不只是具備接近使用媒體的能力,還要能夠思辨、分析、批判媒體內容,

並且將這兩種能力化為一種內化覺醒的本能。

現今,隨著現代電腦網路科技快速發展,數位媒體取得與使用愈來愈方 便容易,這上述這兩種能力已逐步在實踐當中,例如部落格、討論區、民意信 箱等,都是一種兼具傳統媒體特性以及數位科技時代媒體功能的一種新興媒 體。其中以部落格最受青少年的歡迎,而且使用頻繁,相對的所形成的問題也 愈來愈多,研究者希望透過高中職校學生對部落格認知與使用調查,探討青少 年的數位媒體素養,因此本研究目的為:

(一)探究高中職學校學生之數位媒體素養。

(二)瞭解高中與高職學生之數位媒體素養差異。

(三)根據研究結果,找出當前數位媒體素養應朝向加強教育的方,並提出建 議與策略,供未來數位媒體素養教育課程之參考。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節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欲研究之問題如下:

(一)高中職校學生對數位媒體素養之認知程度如何?

(二)高中與高職學生,對部落格數位媒體之瞭解是否有差異?

(三)高中與高職學生,對部落格數位媒體之評估批判是否有差異?

(四)高中與高職學生,對部落格數位媒體之分析組織是否有差異?

(五)高中與高職學生,對部落格數位媒體之創作能力是否有差異?

(六)高中職校學生使用部落格之時間長短與數位媒體素養是否有關聯?

(1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為探討數位媒體素養,相關名詞解釋如下:

一、高中職校學生

我國目前中等學校教育區分為高中、高職兩種學程,其中高中又分為普 通高中、綜合高中、單類科高級中學以及實驗中學等四類。依《高級中學法》

分類,普通高級中學是指研習基本學科為主之普通課程組織,培養學生通識能 力之學校;綜合高級中學是指融合普通科目與職業科目為一體之課程組織,輔 導學生根據能力、性向、興趣選修適性課程之學校。單類科高級中學是指採取 特定學科領域為核心之課程組織,提供學習成就特別優異及性向明顯之學生,

繼續發展潛能之學校。實驗高級中學是指為從事教育實驗設立之學校。而高職 依《職業學校法》定義,是以教授青年職業智能,培養職業道德,養成健全之 基層技術人員為宗旨。

本研究所稱之高中學生指的是普通高級中學學生,而高職則為一般工 業、商業類科技職學校之學生。

二、媒體與媒介

Media 中文解釋為「媒介」或「媒體」,但經常混淆,依據牛津、劍橋英 英字典,Media 為 Medium 的複數名詞,含有多種媒體的意義;而中文的翻譯兩 者皆譯為「媒介」、「媒體」,但是 Medium 在原文中的意涵偏向於表達或解 釋事物的中介或方法之步驟,而 Media 則是指結合多種表達、解釋事物的傳播 工具。吳翠珍、陳世敏(2007)認為,媒體素養所說的「媒體」,是大眾、小 眾與個人化的傳播媒體,當指涉其內容時稱為「媒體」而不稱媒介,例如:新 聞媒體或是廣播媒體、廣告媒體等。

本研究稱之「媒體」(Media),亦指傳送訊息的工具內容屬性。在本研 究中研究之傳送訊息的工具是指部落格數位媒體及其訊息內容,透過高中職校 學生填答部落格認知與使用調查問卷,探究學生對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的呈現 形式瞭解程度,進而研究高中與高職學生對於部落格數位媒體內容的認知、態

(19)

度、觀念以及行動。

三、媒體素養

David Buckingham 認為,媒體素養指的是為了使用與銓釋媒體所需要的知 識、技術與能力(林子斌譯,2006)。而形成媒體素養的前提,是要依賴媒體 素養教育,所以能不能產生瞭解媒體的知識、使用媒體的技術以及近用媒體的 能力,都要依賴教育完成,因此媒體素養的成功與否和教育有很大的關聯。

本研究所稱的媒體素養,指的是所有承載訊息的媒體,在研究中透過搜 集相關的文獻,探討媒體素養的重要性,並且形成本研究之數位媒體素養的基 礎,並且設計問卷著手調查研究,除探討普遍性的媒體素養之外,並且從高中 職校學生使用部落格數位媒體的認知、態度、觀念以及創作中,將數位媒體素 養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產生連結,以提供媒體素養教育或數位媒體素養教育之 參考。

四、數位媒體素養

數位媒體是電腦與傳播在技術上的融匯(涂瑞華譯,1997),也就是把傳 統媒體的形式轉換成數位化,並且呈現更多元豐富的內容,透過電腦網路快速 的傳送,但是數位媒體素養究竟為何?可以從 Gilster 對數位素養的定義瞭解並 與媒體素養產生關聯,Gilster 認為「數位素養是解讀與理解資訊、接近與使用 電腦網路資源、批判性的評價與解釋資訊的能力」(楊洲松,2003),而這個 定義也與媒體素養「是一種使用與銓釋媒體所需要的知識、技術與能力」的定 義有著相似之處。

本研究所稱之數位媒體素養,與媒體素養不同,媒體素養泛指所有的媒 體,概括對所有媒體內容形式之批判性思考以及如何近用的能力與態度,而本 研究中的數位媒體素養,則是聚焦於數位化後的媒體,與媒體素養不同的是,

在本研究中的數位媒體素養,更強調媒體的「接近」與「使用」,因為電腦網 路普及,數位媒體隨手可得,人們很容易的操控屬於自己的媒體,甚至與傳統 媒體抗衡,因此研究者蒐集相關的文獻,形成媒體素養的層面,並以部落格做 為數位媒體素養的研究本體,對高中職校學生實施問卷,進行相關討論。

(20)

五、部落格數位媒體

部落格是英文 Blog 的譯文,源自於 Web log,其它的譯文,例如:網誌、

博客等。本研究稱部落格為一種媒體,依據上述對「媒體」一詞的解釋,媒體 是一種承載訊息的工具,而部落格因電腦網路而產生,將傳統媒體的文字、聲 音、影像、圖片以數位技術轉換為電腦網路上可閱聽的格式,並且以超連結的 方式,在網際網路上快速傳播。

本研究旨在研究高中職校學生之數位媒體素養,從許多的數位媒體中,

選定部落格做為研究本體,是因為部落格具備了所有傳統媒體的特性,取得容 易、費用低廉、不需要高度技術以及訊息傳遞快速和高互動的特性,最受青少 年歡迎,因此以部落格的認知與使用,探究高中職校學生數位媒體素養可獲致 研究所需資料。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台東縣十所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台東體育實驗中學、台東高中、

台東女中、台東高商、台東專科學校附設農工、關山工商、成功商水私立育仁 中學、蘭嶼完全中學)為研究範圍,並以二年級學生為研究母群,因高中職校 二年級學生已接受電腦資訊教育至少超過三年,且在一年級已經修完生活與科 技領域之電腦課程,具備使用電腦設備之能力。此外,由於台東縣高中以上學 生人口數不多,且城鄉距離太大,學校設立的位置通常考量地區人口數而設 置,因而形成市區學校多,而鄉下學校少的情形,同時亦造成高中與高職各班 人數不一,因而本研究採隨機抽樣方式,以自編問卷對台東縣十所公私立高中 職學校二年級施測,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

由於研究者人力、時間及客觀條件等限制,本研究資料蒐集範圍僅限於 台東縣公私立高中職學校,研究結果說明解釋範圍亦以台東縣公私立高中職為 限,因此研究結果之推論不宜擴大。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媒體素養教育在歐美各國自 1930 年施行至今,已有一定成效,我國率亞 洲各國之先,於 2002 年公佈《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明定媒體素養教 育融入各學科教學,而本研究旨在從部落格的認知與使用探究高中職校學生之 數位媒體素養,本章分從以下各節探討相關文獻:第一節媒體素養與媒體素養 教育;第二節數位媒體素養;第三節新興媒體─部落格,第四節部落格與數位 媒體素養,第五節高中職校學生數位媒體素養,第六節相關研究。

第一節 媒體素養與媒體素養教育

一、媒體素養

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一詞,於 1970 年首度出現在美國學校中的「電 視素養」(television literacy)課程,而最關鍵的文獻則出現於 1992 年美國「亞 斯平協會」在「媒體素養菁英會議」上由會員共同的界定,將媒體素養定義為

「以多種形式去近用、分析、評估、製作媒體的能力。」(陳世敏,2005)。

媒體素養教育學者 David Bukingham 認為,媒體素養是一種為了使用與銓釋媒 體所需要的知識、技術與能力。綜合上述兩種定義,媒體素養是用來解讀媒體 內容所要具備的認知以及使用媒體的能力,可是媒體從傳統跨入科技領域,愈 來愈多的新媒體出現,媒體素養應該更加詳細的詮釋,才能描繪出媒體素養的 全貌。

美國媒體素養中心(Center for Media Literacy)參照日新月益發展的媒體,

在 21 世紀擴充了對媒體素養的定義,指出「媒體素養是 21 世紀教育的目標,

它提供了從印刷、電子到網路等各種不同媒體一種接近使用、分析、評估與創 造訊息的架構。而媒體素養的基礎,是建立在以質疑的態度理解媒體在社會中 的角色,並具備公民民主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自我表達能力」。這個定義明確的 指出,媒體素養中所說的媒體,已經擴充至因科技進步而逐步興起的電子及網 路媒體,甚至未來的媒體,不論是那一種媒體的媒體素養,在技術上都要培養 能夠接近使用的能力,也就是能夠熟悉操作媒體設備;在媒體的內容上,要能 夠理解媒體在社會中代表的意義,能夠分析媒體傳達訊息所隱含的目的,還要

(22)

評估媒體訊息對個人或社會所帶來的影響,以及能夠以成熟的讀、寫能力創造 媒體內容,正確表達個人的意念,發揮公民的影響力。

媒體是公眾的傳播工具,但是印刷術發明之後大眾傳播媒體只掌握的少 數人的手中,隨著傳播媒體不斷的演進,從印刷、廣播、電視到現今廣泛使用 的新興網際網路媒體,媒體從手數人掌控轉變為可以讓個人使用的媒體,這種 情況已接近媒體素養學者主張近用媒體的「賦權」,而且在新媒體時代「新」、

「舊」媒體可以交互使用,透過全球資訊網,使訊息傳播更快速、更廣泛,影 響也更大,因此學者們對媒體素養,又提出了更深入的見解。加拿大教育學者 Jane Tallim (2007)認為媒體素養是一種對所有媒體的批判思考、檢視隱藏在 媒體產製過程背後目的之篩選,以及分析媒體訊息的能力。Worsnop(2000)進 一步指出,媒體素養是來自於媒體教育或媒體研究的預期結果,經由學的媒體 愈多,素養也就隨之增加。在媒體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學者們體認到媒體素養 實際上需要運用經驗、檢視、分析的能力,而且應該要透過教育來強化。

美國「媒體素養中心」(Center for Media Literacy)更指出,「媒體素養是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之路。民眾的媒體素養基礎在於了解媒介的社會角色,並擁 有民主社會公民所需的質疑和自我表達的基本能力。」事實上,媒體素養透過 教育來達成,其目的不在於「保護」人們遠離「訊息」的危害,反而是教導人 們質疑媒體、使用媒體,學習不被媒體主宰,反而成為媒體的製造者、訊息的 傳送者,實踐「賦權」的媒體素養理念。

從上述的討論可知,媒體素養泛指人們對於媒體的思辨、分析、批判以 及使用的能力,而且要依賴教育獲取所需的能力,但到底如何才能稱得上具備 媒體素養,國內外學者目前也還沒有一套全面而完整的核心概念(吳翠珍,

2004; Renee Hobbs,2004),不過美國「媒體素養中心」(Center for Media Literacy)

提供了人們有關媒體素養的五個關鍵概念和五個關鍵問題,讓人們檢視是否具 備了媒體素養。

這五個關鍵問題,「誰製作了訊息?」、「何種製作技術吸引注意?」、

「我與別人的體驗有何不同?」、「訊息中的含義為何?」、「訊息為誰掌控?」, 則是針對五個關鍵概念產生的自我對話,透過這五個關鍵概念與問題的自我對 話,檢視個人在媒體環境中的媒體素養程度(見圖 2-1)

(23)

圖 2-1 媒體素養的五大概念與五個問題

美國媒體素養中心提出上述的關鍵概念與問題,在我國教育部於 2002 年 公佈的《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也有相似的概念與指導,對於提昇國民媒 體素養能力一節中,在洞察媒體資訊的基本能力方面應具備以下的能力:

(一)瞭解媒體訊息內容

指的是應瞭解不同媒體的表徵系統(媒體語言與成規)、瞭解媒體類型 與敘事如何產製意義、瞭解並能應用媒體製作技巧與技術、瞭解科技與媒體文 本的聯動關係。這是要使得人們充份的瞭解媒體訊息在建構的過程是以何種技 術,以及所包含的內容與代表的意義,才能轉化為個人思考的動力。

(二)思辨媒體再現

指的是能夠辨識媒體內容中年齡、性別、種族、職業、階級、性傾向等

概念 問題

媒介訊息皆由建構

媒介訊息製作語言

訊息體驗因人而異

媒體均包含價值觀

訊息多用來博取利益

誰製作了訊息?

何種技術引起注意?

訊息體驗的差異?

訊息中的含意為何?

誰掌控訊息?

(24)

各種面向的刻板印象和權力階級間的關係;比較媒介內涵與實際生活中的情 境、人物、事件等媒介與社會真實的關係;解讀媒介再現所潛藏的價值意涵與 意識型態。也就是運用思考將媒體訊息與實際的情況,比較與體認其中的差異 性,進而瞭解訊息的產生與各階級間的關聯性與所包含的價值觀。

(三)反思閱聽人的意義

是指以閱聽人的立場反思個人的媒體行為、瞭解個人與文本的意義協商 本質、瞭解文本的商業意涵中「閱聽人」的概念、認識廣告工業來自於收聽/

收視率、廣告的社會與文化意涵的主要概念。也就是經過了瞭解與思辨的過程 加以修正個人的媒體訊息的體驗,然後重新瞭解媒體訊息傳達的價值觀。

(四)分析媒體組織

也就是瞭解媒體組織的守門過程如何影響文本產製、檢視媒體組織的所 有權如何影響文本選擇與組合、瞭解公共媒體與商業媒體的區別、檢視資訊私 有化的影響。這個基本能力的指導是讓人們理解媒體的組織如何影響媒體訊息 的呈現,同時能夠辨別公共與商業媒體在價值觀構成的差異性以及影響力。

(五)影響和近用媒體

指的是要瞭解媒體公民權的意義、實踐接近與使用媒體、區辨被動媒體 消費者與主動媒體閱聽人、主張個人肖像權、隱私權、主張公共資訊開放。這 是一種媒體「賦權」的終極理想,也是要達到個人取得傳播權力的一種主張,

把訊息的掌控權從少數人變成多數的個人來掌控,而且讓公共的資訊得以完整 的公開。

上述我國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的所提出的五大基本能力,與美國媒 體素養中心提出的五個關鍵概念和問題,均需要依賴教育達成,因為媒體透過 各種傳播媒介可以發揮廣大的影響力,而且新媒體興起,現今的青少年取得與 使用媒體非常方便,因此有研究指出,青少年階段的媒體素養,應著重培養其 對媒體認知、媒體技能與資訊辨識的能力(張玉燕,2004),David Buckingham 也認為青少年應具備「瞭解、思辨、批判、產製媒體」之媒體素養(林子斌譯,

2006)。換言之,媒體素養在青少年階段就應教導他們認識並使用各種媒體,

成為工作或生活中溝通的工具,同時更要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以個人體驗媒 體訊息的經驗,分析辨識媒體的內容,讓青少年使用媒體時,能以更嚴謹的態 度處理所要傳達的媒體內容。

(25)

二、媒體素養教育

1992 年「亞斯平協會」(Aspen Institute)會議中提出媒體教育的目標即為 培育一個具備解讀、評估、分析、產製印刷與電子媒體能力的閱聽人。換言之,

媒體教育不再只是具備思辨及分析媒體內容的能力,同時還包含發送訊息以及 製作媒體的能力。在這個會議中,歸結出媒體素養教育應包含四大要素:媒體 與事實的建構、商業如何影響媒體、意識型態與政治如何影響媒體、不同形式 的媒體如何產製出不同的文本內容(周典芳,2004)。依據這四大要素,2002 年美國傳播協會(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訂定了媒體素養教育的五 大標準:

(一)瞭解人們在個人或公共生活中使用媒體的方法。

(二)瞭解媒體人與閱聽人之間的複雜關係。

(三)瞭解媒體內容在社會與文化之中如何被製造。

(四)瞭解媒體的商業本質。

(五)使用媒體與特定閱聽人溝通的能力。

上述的五大標準,與我國《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中培養國民媒體 素養五個基本能力「瞭解媒體訊息內容、思辨媒體再現、反思閱聽人的意義、

分析媒體組織、影響和近用媒體」有相似之處,也與亞斯平協會提出的「解讀、

評估、分析、產製」的媒體素養教育目標有相似之處(見表 2-1)。

(26)

表 2-1 媒體素養教育目標與能力、標準關係 教育目標

亞斯平協會

基本能力

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

教育標準 美國傳播協會 解讀媒體內容

評估媒體內容

分析媒體組織

媒體產製

瞭解媒體訊息內容

思辨媒體

反思閱聽人的意義 分析媒體組織

影響與近用媒體

瞭解媒體內容在社會與文化之中如 何被製造

瞭解媒體的商業本質

瞭解媒體人與閱聽人之間的複雜關 係

使用媒體與特定閱聽人溝通的能力 瞭解人們在個人或公共生活中使用 媒體的方法

世界各國對媒體教育的發展與內涵因著媒體的發展、制度及環境文化有 所不同,但總結我國與各國均認為推動媒體教育是屬於「經驗的」、「操作的」

以及「理解的」,同時納入應該要納入各階段國民教育的體系,周典芳(2004)

歸納英、美、加拿大等國媒體教育的類型有兩大方向:第一、媒體素養課程內 容,融入國民義務教育之中,成為國語課程之一部分,或獨立成為新的課程。

第二、以民間組織為中心,針對成年人進行媒體素養講座。

綜上所述,當前許多國家已將媒體素養教育納入學校正式的教育課程 中,其內涵是以建立學習者辨別媒體所發出的訊息內容,解讀分析其中所隱含 的商業、政治、社會文化等意義,並且能夠理解媒體,區別訊息中建構的真實 與情境真實的差異。

(27)

第二節 數位媒體素養

數位媒體素養就是數位素養與媒體素養的結合。因為數位媒體是把文 字、圖片、影音等各種不同的內容,利用電腦科技技術製作成可以在電腦及網 路上閱聽的媒體,例如:MSM、即時通、部落格、網路電話、網路電視、Media Player 等新式媒體,皆具有傳統印刷媒體文字的內容,以及電子媒體的影像聲 音內容,更具有即時互動的功能,而且不需要太多的金錢花費與技術,只要有 電腦或是行動電話、PDA 等硬體都可以在任何時間於具有網路通訊的環境中使 用,所以數位媒體只是文字、圖像和影音傳統媒體文本數位化的結果。

本研究為探究數位媒體素養,有學者主張,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媒體 與科技相互融合而成為新的媒體,因此應培養新媒體素養和數位素養的基本能 力,應以資訊素養涵蓋(吳美美,2004)。不過 David Bukingham 以媒體教育的 觀點認為,數位科技是媒體形式轉變的技術,透過資訊的傳遞得以產生擴散與 聚合的效應(謝光萍、吳怡萱譯,2006),他不認為要以資訊素養來涵蓋,反 而是強調要朝向數位化來研究培養國民的新媒體素養,因為在教育的過程中,

學習使用科技操作媒體是基本的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對媒體內容的理解與分 析,進而透過教學的過程產製出有意義的新媒體內容(林子斌譯,2006),研 究者認為,這應是媒體素養的最主要的精神所在,媒體素養是整個素養的大概 念,形成多元素養的一環,因此無論是資訊素養或是數位素養,其整體概念不 變,只是素養內容層次不同,當前進入數位化時代,資訊素養可以視為是其中 的一種能力,數位素養反而是包容了技術與資訊內容的兩大層面。

Gilster(1997)對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的定義指出,「數位素養是 一種接近使用電腦網路資源的能力,同時也是一種對資訊理解與解讀的能力,

這些能力是建立在知識、知覺與態度的基礎上」(引自楊洲松,2003)。這個 定義指出了數位素養在於培養如何使用在電腦網路上所呈現出的數位產品,但 是要瞭解這些數位產品不是因為產品本身吸引人,而是因為它的便利性讓資訊 取得變得容易與方便,所以對這些數位產品的內容,使用者要能夠理解產品本 身的意義,並且要運用知識以及個人的知覺與態度處理這些數位產品內容。因 此 Gilster 進一步指出「數位素養是瞭解、評價與統整電腦以不同形式傳遞資訊

(28)

的能力」。依上述媒體素養、數位素養之探討,本研究統合整理出數位媒體素 養之核心概念在於「理解、評估批判、分析組織、創造」之能力。

一、理解

理解,在數位素養中是指個人「理解」電腦中不同格式的資訊內容如何 產製、影響閱聽人以及傳遞。

由於數位素養形成的背景來自於網際網路的盛行,使用網路的人同時扮 演使用者與參與者的角色,在網際網路的世界中參與搜尋資料、分享、加入個 人意念,提供知識、發展組織等,因此,當進入網路時,人們要思考並理解這 些訊息的來源及其形式,以及如何在網路上與人溝通、互動、篩選訊息,進而 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在網路上使用或傳遞訊息。

二、評估批判

數位素養中指的「評價」就是能評估數位訊息的內容,指的是接收或傳 遞電腦中的資訊時,能夠「評估」其內容是否真實可信,且對接收/傳遞的內 容產生一種反思的批判能力。

因為數位化的資訊是互動性,利用網路傳遞的過程中,每個人是訊息的 傳送者也是接收者,訊息的傳佈關係著「真實性」、「可信度」與「可靠性」,

而在網路上的資訊是複雜的,且未經過濾就對所有的使用者開放搜尋或瀏覽,

因此,網路使用者,閱聽數位化的資訊時,要能夠具備「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以個人的經驗評價出可信的、有用的與真實的資訊,此外,還要有法律的素養,

才能傳送與接收有益於人類的數位化資訊。

三、分析組織

在數位素養中指的「統整」,就是把網路的數位資訊進行「分析與組織」。

Gilster 提出「知識集合」觀點,所謂知識集合,是把傳統媒體資訊與網路 資訊統整起來,然後在網路上開創另一種資訊內容形式,產生新的知識觀點。

一種是就是利用新的媒體加入傳統媒體訊息,例如:網路媒體中加入傳統的電 視和廣播媒體內容,利用整合的功能,主動創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媒體。另一 種是被動的使用者,亦即蒐集網路上呈現的數位媒體內容,將之分門別類放在 個人的部落格網站供群組內或群組外的點閱,但這種方式需具有分析與組織能

(29)

力的部落格使用者執行,才會使得部落格內容架構合乎便利使用的原則。

四、創造

「創造」是指創造數位媒體內容的能力,創造數位媒體內容最主的就是 能夠將內容傳遞分享,也就是數位素養中指的傳遞資訊的能力。

在網路上每個人均扮演訊息創造者以及傳送者的角色與功能,將數位化 的訊息利用全球資訊網擴散傳遞。網路上的訊息內容,具有文字、圖像、影音 等多種媒體格式,而且在網路上,人們採取的是多點對多點的溝通模式不論是 傳遞資訊或是接收資訊,都在個人手中完成(Ronald, 2005),因此在數位素養 中,要具有傳遞/創造/接收各種媒體格式的能力,以符合接近使用電腦網路 資源的素養。

換言之,數位媒體就其技術而言,是以數位的形式呈現其內容,所以數 位媒體素養是要培養理解並操作數位媒體的能力,在內容上則是要培養評估資 訊的能力,分析並學習組識資訊的能力,以及重新轉化創造出可以在數位媒體 上運用的知識以及產製能力(見圖 2-2)。

圖 2-2 數位媒體素養核心概念圖

綜上所述,數位媒體素養就是要培養理解數位媒體及操作的能力,對數 位媒體產出的資訊內容,要具備批判思考的評估資訊內容的能力,並且能夠分 析資訊內容並加以組織,最後創造出新的資訊內容。

來源 轉化 輸出

理解數位媒體技 術與內容

評估批判數位媒體 分析組織數位媒體

創造數位媒體 內容

(30)

第三節 新興媒體─部落格

一、部落格(Blog)

部落格(Blog),源自於 Web Log 一詞,Web 意思即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Web,WWW)中的網路,而「Log」指的則是一種技術上的記錄檔,因此可 歸納為是網路伺服器上所產的訪客造訪記錄檔案,Jorm Barger 於 1997 年將兩 單字併為「Weblog」,引申為「以網頁的形式作紀錄」的意思,紀錄的題材與 內容並不設限。後來 Peter Merholz 於 1999 年時把「Weblog」拆解成「We Blog」

(藝立協,2003;Blood,2000)。而 Blog 的中文譯名,有「網誌」、「部落 格」、「博客」,目前在台灣已經統一稱為「部落格」,而中國則稱「博客」。

部落格的定義曾引發部落客(Blogger) 的熱烈討論,有部落客認為部落格 是一種「網路日記」,但是遭到許多部落客的反對,許多部落客認為,網路日 記是指個人單純的利用網路書寫個人的心情,不包含形成部落圈(Blogosphere)

的形式,然而部落格可以包含網路日記的特性,更可以透過網路連結,各自形 成一個社群組織,部落客寫部落格時,已不再只是一種書寫心情的動機,還包 含了資訊分享、閱讀行為、網路社交以及個人思考管理的記錄(Baggaley,2003;

黃瓊儀,2006)。

2003 年 Dave Winer 對部落格提出技術性的定義,指出部落格是由網頁文 件、圖片、多媒體檔案所構成,按照日期先後來編排,用網頁瀏覽器進行瀏覽。

周立軒(2005)對部落格也做了功能性的定義,指出是一種提供使用者在網際 網路上出版內容的軟體平台或網路服務。黃瓊儀(2006)歸納出部落格的定義,

指部落格是透過簡易的、自訂功能的介面,並且依照時間序列在網頁上書寫,

來紀錄或分享個人的感受、資訊或觀點等,是一種利他的共用精神。

二、部落格數位媒體

部落格透過網頁書寫的形式,主動表達作者的想法,並產生連結,可以 將作者的意念利用網際網路傳播到全世界,閱讀部落格的部落客,也會在部落 格裡留言,反覆回答作者或其他部落客的觀點或回應,這種訊息的傳播模式,

打破了傳統閱聽人只是「接收」訊息的角色,演變成既是接收訊息者,同時又 是創建訊息者(黃瓊儀,2006;陳信勳,2007),具有循環使用特色的部落格

(31)

閱聽人。

現今網際網路帶動部落格(Blog)迅速擴散,成為一個包含個人資訊產出、

訊息交換以及社交、娛樂的互動式平台,現今的部落格,在科技的推波助瀾下,

將傳統媒體的文字、圖像、影音統統含括在內,因此部落格被認為是一種透過 網路傳播的新媒體(New Media)(程予誠,2003;陳柏安、江今葉譯,2007),

有研究指出,部落格是一種個人的出版品或個人新聞台,而且比傳統媒體更容 易取得與掌控(Hoem. L & Schwebs. T, 2005)。

理論上「媒體」指的是承載「訊息」的的工具,學者也將傳統媒體分為 印刷媒體與電子媒體(李金銓,2005),其特性為:

(一)印刷媒體特性

1、印刷媒體是一種利用印刷工具在平面紙張上印上文字、圖片、色彩、版面 設計等符號傳遞訊息:人類傳播發展,自 1445 年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機 以來,印刷媒體掌控了人類四百多年的訊息傳遞方式,印刷媒體在紙上印上文 字、靜態圖像等訊息,透過色彩和版面的安排設計,吸引閱聽人閱讀。

2、提供視覺化、隨選的閱讀效果:印刷媒體例如報紙、雜誌、書刊等,提供 直式、橫式固定型式的閱讀模式,且透過編輯編排效果,提供讀者閱讀的 優先順序,在同一版面或同一本書刊,讀者可自由翻閱選擇自己喜歡閱讀 的部份。

3、可以保留和重複閱讀:印刷術的發達,油墨可以長久保留不褪色,因此讓 印刷品可以保留更長時間,提供讀者重複閱讀的機會。

4、訊息解釋力強:由於印刷媒體不受紙張的限制,因此承載的訊息更多更廣,

可以深度解釋並分析訊息,讓讀者更清楚接近真實。

5、缺乏即時性:受限於印刷流程,從完成著作、校對、編輯、排版、打樣、

印製、出版、運送,每個環節均有其準備時間以及完成時間,因此對於即 時性的訊息,像是紙類新聞,無法提供即時性的報導。

6、守門人:印刷媒體出版的管理相當嚴謹,因為出版品乃經大量印刷出版銷 售,如果產生錯誤,將造成莫大損失,因此有著科層化的組織控制品質,

諸如審稿、校對、編輯,均在印刷前嚴格的控制內容。

(32)

(二)電子媒體特性

1、視覺與聽覺傳播:透過電波傳送文字、圖像、影音等一定形式之訊息符號 的媒體,如廣播、電影、電視等。

2、閱聽人:與印刷媒體不同的是,電子媒體可以隨時收聽收看,而且閱聽人 數可以是一人使用一台收音機或是電視機,也可以同時提供超過兩人以上收聽 收視,完全不受版面大小的限制。

3、即時傳送訊息:由於電波傳播速度快,可達到即時將訊息內容傳送至接收 端的效果。

4、接近面對面傳播:電子媒體提供真實的聲音與具體影像,有如近身傳播,

使閱聽人不容易忘記所看到聽到的訊息內容。

5、娛樂性高:因為電子媒體可以提供視聽效果的傳播,因此在繁忙的社會環 境,它提供讓閱聽人鬆懈心情的娛樂節目,而且頻道多,可供閱聽人自由 選擇。

6、守門人:電子媒體即時傳播的特性,搶時間成了最主要取得競爭優勢的因 素,因此在內容的控管上不如印刷媒體,但好處是如果產生錯誤可以隨時 更改重製,提供最新的訊息。

上述兩種媒體因為傳播科技的進步,也受到相當的衝擊,其中受到網路 媒體的影響最大。網路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衝擊主要可從以下幾個目標來觀察

(李金銓,2005):

1、個性化小眾化:零時差、零距離的網路媒體比傳統媒體更有吸引力,大眾 傳播被小眾傳播個性化傳播取代,閱聽人不再是受眾,而是也可以傳播個 人化訊息,以及共同理念之小眾社群傳播

2、訊息產製轉變:傳統媒體的產製(來源、編輯、印刷製作、出版播出)以 新聞傳播背景為主,而網路媒體則以「資訊處理、製造、評估」為主。

3、在傳播內容方面:網路媒體結合傳統媒體的訊息內容表現方式,由文字、

圖片、影像、聲音、動畫的單一或複合型式,進入多文字、多影像等的超文件、

超媒體型式。

4、在閱聽行為方面:傳統媒體看報紙、聽廣播、看電視(或影帶等)的型態,

進入網路媒體時變為「搜尋、參考」報紙、「點播、選看」廣電節目的方式,

而且閱聽人的角色由傳統的被動接收,改為主動選取、發送訊息,成為接收者

(33)

與提供者的雙重角色。

網路媒體中,部落格為近年發展快速,且受到使用者高度使用的網路新 興媒體,但部落格並非全然創新的產物,而是集合網路技術的綜合體,其特性 有研究認為是零技術、零成本、零時差與開放性(施百俊、施如齡,2006),

但是雖然部落格是一種在網路上使用的套裝軟體,仍然需要基本的電腦操作與 網路使用與認知,不過在技術上不需要程式設計或是具備動畫繪圖能力,只是 需要較低技術的操作能力即可,此外,部落格不需花費採購,單靠加入會員申 請就可取得,而且在功能上具有即時與高互動的一種網路軟體( Kumar,

Novak,Raghavan & Tomkins,2004):

1、低技術:一般人只要透過網站上申請,擁有文字輸入能力,以及電腦操作 能力就可以自己架設一個或數個部落格,比起架設網頁需要擁有網站建置 技術能力的門檻要低很多。

2、低成本:許多入口網站,例如微軟、Yahoo、PCHome、新浪網、Xuite 等,

均提供會員免費的部落格使用空間,滿足個人傳播的欲望。

3、零時差:部落格與許多線上出版品有著相同零時差的特色,即作者不論身 處在世界上那一個時區,寫作完成上傳後,訊息即時向全球發佈,與網路 上的讀者沒有時差限制。

4、開放性:部落客在書寫部落格文章時,一般都希望讓更多讀者查閱自己創 作的內容,甚至能引用連結,達到知識開放、自由、共享的目標,因此部 落格形成了一個網路的開放空間,供網友一起討論甚至達到集體創作的目 的。

5、高互動性:作者與讀者互動,是部落格最受歡迎之處,部落格主最希望的 就是與線上讀者對話,產生「回應」(Comment)與「引用」(Trackback),

藉由雙向循環的對話,產生更多連結、更多的延伸閱讀並激盪出更多想法 與知識,現在更因著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的技術,可以讓作者、

讀者利用 RSS 閱讀器,訂閱偏好閱讀的部落格內容。

施百俊、施如齡(2006)在研究中發現,部落格作者不論是否提供影音多 媒體,讀者偏好的還是作者所提供的優質內容。不過部落格仍有缺點,因缺乏 傳統媒體的守門人控管訊息內容,不好的、錯誤的訊息一經傳播,後果很難想 像(尤傳莉譯,2007;Goldsborough,2003;Waldman,2005)。

(34)

綜合上述傳統媒體與部落格數位媒體特性如表 2-2:

表 2-2 傳統媒體與部落格特性比較 媒體

特性 印刷 電視 部落格

技術 高 高 低度技術

可讀性 高 高 高

可信度 高 高 低

成本 高 高 低

時差 需一定出版時 間

需一定製播時 間

零時差

開放性 有限開放 有限開放 完全開放

互動性 低 有限互動 高

娛樂性 有限 高 高

守門人 層層把關 層層把關 無守門人 傳播方式 一對一 一對多 多點對多點 出版形式 有一定形式 有一定形式 無限制

三、部落格影響力

部落格的文本,透過超連結(Hyperlink)使得人們可以隨興在網頁上創作,

抒發個人的心情、發佈或轉載新聞訊息,並且獲得來自四面八方的部落客支持 與批評,形成一個部落圈,組成一個擁有共同意見的網路社群組織(陳柏安、

江今葉譯,2007;程予誠,2003)。部落格有網路快速擴散的先天條件,意見 潮如同石頭丟進平靜的水塘,立即產生漣漪,各種相同的或不同的意見,紛至 沓來,其力量比起傳統的媒體過之而無不及,Hugh Hewitt 即稱部落格是改變 世界的資訊革命。

全球部落格的成長數字實在無法精確估算,現今約有五千多萬個部落格 在網路上活動,Andrew Keen 粗估以一天成長一千個部落格的速度,到了 2010 年就會累積有上億個部落格,部落格將會大量的影響我們的生活(尤傳莉譯,

2008)。

(一)對人的影響

Web2.0 加速了部落格創建的速度,對個人的意義在於,部落格是個人書

(35)

寫的舞台,可以自由發揮自我的創意,近年來有研究指出,透過部落格與部落 客對話,可以傳遞個人的信念、釐清真相、增長知識、發展網路商機,也可以 抒發個人的情緒,接受來自認識與陌生的部落客安慰,是一種自我療傷的最佳 管道(程予誠,2003;簡怡人,2006;施力群,2005)。不過也有人認為,網 路上的閱聽人,不是偏好瀏覽某人的網頁,要不然就是根本不看,選擇性極端 的兩極化,但是網路虛擬世界,參與對話的彼此,無法辨識身份與消息來源,

因此被選取閱讀的部落格訊息的可信度令人質疑(尤傳莉譯,2008)。

(二)對組織的影響

部落格對社會上的組織,如商業、政治團體、公益團體、機關學校,均 已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劉念夏(2008)分析 Andrew Chadwick 著的 Internet Politics:

State, Citizens, and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網路政治:國家、公民、與 新傳播科技)一書時,認為網路訊息,像是名人的部落格,常被媒體鎖定瀏覽,

意外的增強了議題設定與議題動員的效果,並且形成一股公民參與監督政府的 第四權勢力。而在其它的團體組織中,部落格可以建立組織形象、宣傳組織訊 息、與群眾產生線上對話、建立知識庫等已有貢獻(黎榮鉅 2005)。

(三)對媒體的影響

部落格被視為新媒體,是因為部落格其內容比起傳統的印刷、電子媒體 等文字、圖像、影音的文本,可以完全收納,又利用網路快速傳輸全球的功能,

有著個人新聞台的稱號,而且傳遞訊息的速度比傳統的印刷和電子媒體還要快

(廖存怡,2007)。這讓傳統媒體不得不在自有的企業網站裡再架設部落格,

例如:聯合報系的 udn 部落格、中國時報的中時部落格、蘋果日報的蘋果部落 格,這三家傳統的印刷新聞媒體不僅利用網路留言版的方式與讀者互動,如今 增加了部落格,且介面各不相同,更將新聞議題置入部落格中,讓讀者讀取新 聞,爭取認同或讓讀者自己決定那一則新聞應該是「頭條」,如此一來讀者與 報社的守門人可以利用網路互動,擴展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

(36)

第四節 部落格與數位媒體素養

一、部落格=個人出版品

1960 年代麥克魯漢說明「科技決定論」時就已經預測,新科技的出現,

會有新的媒體出現,因為一直擴大的媒體需要科技來廣泛傳佈(汪 益譯,

1999),因此網路媒體在網路科技出現後,才被大量運用。而部落格也是網路 科技發展下的一種新媒體,它是一種只要上網就可以取得的軟體,不需花費金 錢,也不是高難度的技術,是具有簡單編排圖文順序的一種在網路上使用的軟 體,而且一個人就可以獨立寫作、製作、傳送,因此被視為是一種個人的出版 品,一個人就可以操作訊息傳送訊息。

不過 Hoem & Schwebs(2005)認為,部落格含有連結其他作者的觀點,

除了是個人的出版品,也是一種集合廣大網路社群訊息的傳送者,且部落格就 如同文本的創作,個人利用部落格蒐集網路中流動的資訊,所以部落格也是一 種資訊蒐集再產製的個人工具。

但是部落格產製出的媒體訊息受到不少質疑,在沒有傳統媒體組織控管 下,訊息缺乏守門人編輯把關,各種言論、圖片、聲音、影像都能單獨或複合 的貼在部落格的框框之中,真正具有可讀性、知識性的潦潦無幾,因此有人主 張要重整部落格的道德秩序(尤傳莉譯,2008)。但也有人認為部落格數位媒 體有著訊息擴散迅速的特質,其影響力比傳統媒體還要大,可以取代傳統媒 體,而且形成部落圈之後,後來的讀者發現錯誤會馬上立即給予更正並即時發 佈,許多的部落格軟體還包含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分發和匯集網頁 內容的技術,可以主動將更新的部落格內容即時傳送給訂閱者,使得錯誤降 低,建構真實的可信度比傳統媒體還要高(Johnson, T. J., & Kaye, B. K.,2004)。

從麥克魯漢的科技決定論,把媒體導向到科技化的產品,進而使個人利 用電腦及網路讓部落格成為的一種出版品,代表著部落格取代了傳統出版業的 定律。

二、部落格數位媒體素養

部落格數位媒體素養,從技術層面言,是將文字、聲音、影像等實體符 號,利用科技設備以及製作程序轉化為數位化符號,再將數位化之後的訊息,

(37)

以網路科技做為載具,將訊息傳送或者進行接收。就內容而言,與現今主流的 廣播、報章雜誌、電視等傳播媒體差異不大,但因為部落格使用網路傳送訊息 而且是在網路上使用的數位媒體,與閱聽人的互動的時間與機會較傳統媒體 高,因此與媒體素養有差異(見表 2-3)。

表 2-3 媒體素養與部落格數位媒體素養 素養

能力

媒體素養 部落格數位媒體素養

思辨 認知媒體訊息產製來源、內容及 影響力。

理解部落格數位媒體的架構,及訊 息傳送的模式。

分析 分析媒體產製的意義,以及文本 與閱聽人之關係。

檢視隱藏在部落格數位媒體背後 的目的,並能夠篩選、統整並連結 其它部落格訊息的能力

批判 比較媒體內容的真實,區辨媒體 組織的影響。

透過「回應」、「引用」的互動特 性,部落格版主與部落客建立起守 門人角色,提昇部落格內容的可信 與可靠。

近用 主張資訊公開,主動使用媒體,

並主張個人肖像權與隱私權。

正視媒體公民的意義,創建部落格 內容並且主張資訊分享、保護原創 的智慧財產權。

資料來源:整理自吳翠珍、陳世敏,2007;楊洲松,2003;Colin & Michele,2005。

書寫部落格,事實上也是媒體素養的一種具體實踐,由於部落格數位媒 體自由開放的特性,供個人提供文字、圖像、影音格式的多媒體內容在網路上 進行傳播,而這種開放使用的數位媒體素養與媒體素養的「釋放」與「賦權」

有著相同的概念,亦即不受媒體控制,參與並接近使用媒體,同時能夠產生思 辨、分析、批判媒體內容的能力(吳翠珍、陳世敏,2007)。

不過部落格快速成長,使用人口逐年增加,只要擁有電腦或資訊相關的 產品,都可以隨時隨地上網接收部落格中的資訊並且與其他人進行網路上的互 動,為當前最熱門的網路創作園地和互動園地;但是,也因為部落格訊息快速 傳播無時間地點限制和守門人控管的特性,訊息十分雜亂,要如何分辨、組織 以及創造訊息內容,以免形成網路垃圾,必須於數位媒體素養教育中強化使用 者的認知。

(38)

第五節 高中職學生數位媒體素養

自 2002 年我國推動媒體素養教育至今,高中職校學生已接觸 6 年的媒體 素養融入課程教育,同時亦接觸從小學至高中的數位電腦資訊課程教育,對媒 體以及電腦資訊應建立了一定的認知與使用技能,如今全球已進入數位時代,

數位化的新媒體不斷出現,國內還未見對數位媒體素養的定位以及教育模式,

因而常見到青少年因為缺乏數位媒體素養,不當的使用數位媒體,不僅造成他 人的傷害,也擔誤自己的前途令人捥惜。本節從高中職校相關數位媒體素養課 程實施現況、高中職學生資訊使用與滿足以及網路使用行為與態度為探討高中 職學生之數位媒體素養。

一、高中職校相關數位媒體素養課程實施現況

本研究以高中、高職為主,高中與高職教育因為對學生未來的生涯有很 大的影響,因此在課程的內涵取向存在極大的差異,高中以培養通識能力學科 為主,教導學生精熟學科考入大學繼續就讀,而高職教育則以培養技術能力為 重,教導學生學習實用技能,例如:電工、木工、機械各類技術,因此兩種不 同學校的課程有著極大的差異。

本研究以高中職校學生數位媒體素養為研究目的,目前國內高中職校尚 末設計學生數位媒體素養課程,但在現行的高中和高職的課程綱要中發現,於 生活科技或是計算機概論課程中安排部份與數位媒體素養相近之課程。

二、普通高中現行與數位媒體素養有關課程實施現況

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總綱》中指出,高中階段教育,須從生 活素養、生涯發展及生命價值三層面輔導學生達成下列目標:

1、提昇人文、社會與科技的知能。

2、加強邏輯思考、判斷、審美及創造的能力。

3、增進團隊合作與民主法治的精神及責任心。

4、強化自我學習的能力及終身學習的態度。

5、增強自我了解及生涯發展的能力。

6、深植尊重生命與全球永續發展的觀念。

(39)

上述六大目標,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培養學生之全方位學習能力,培養 批判思考、創造力以及永續生涯發展的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將上述之能力運用 在日常生活之中,創造生命的價值。

高中課程總體的教育目標為全面性的能力培養,但與數位媒體素養較為 相近的教育目標與核心,則顯現在「資訊科技概論」的課程中,依據《普通高 級中學資訊科技概論科課程暫行綱要》中訂定的教材綱要(見附錄一),其課 程欲達成之目標為:

1、引導學生運用資訊能力解決生活問題,提高學生與國家競爭力。

2、引導學生了解資訊倫理、電腦使用安全及資訊相關法律等相關議題,並能 實踐於日常生活中。

3、提升學生創新的能力,並能運用資訊科技表達、溝通與分享。

4、使學生能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主動探究與研究、具備團隊合作學習能力。

5、培養學生資訊科學的入門知識,作為終身學習及生涯發展的準備。

資訊科技概論課程內容為延續九年一貫課程的精神,在於培養學生資訊 擷取、應用與分析的能力,使學生具備正確資訊學習態度,建立學生的校園資 訊倫理及網路智慧財產權等正確觀念,所以課程的核心為:

1、能在資訊科技系統、資源和服務中,做出有根據且符合社會道德的決定。

2、能在同儕、家人和社群中,表現並提倡合法及合乎道德的資訊科技使用行 為。

3、能辨認現代科技資源的功能與限制及依賴資訊科技時的優缺點,並評估其 在個人、終身學習與職場需要的發展性。

4、能使用資訊科技工具和資源以處理個人或專業資訊。

5、能評估並應用專家系統、電腦輔助和模擬系統於日常生活上。

6、能使用資訊科技工具和資源以溝通個人或專業資訊,或進行研究、分析資 訊、

解決問題和判斷決策。

7、能經常善用線上資源以滿足溝通與發表上的需求。

8、能正確選擇並運用資訊科技工具,以進行有效溝通或分享學習內容。

9、能使用資訊科技和同儕、專家或他人進行知識溝通與分享,以編輯、綜合、

(40)

製作和傳播資訊、作品模型與其他創作。

10、能評估與選擇適當的線上學習模式以滿足終身學習的需求。

綜合上述高中資訊科技概論課程之核心,部份與數位媒體素養核心概念 有相似之處(見表 2-4)。

表 2-4 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核心能力與數位媒體素養核心概念對照表 數位媒體素養核心概念 資訊科技核心能力

理解數位媒體與操作 能使用資訊科技工具和資源以處理個人 或專業資訊。

能使用資訊科技工具和資源以溝通個人 或專業資訊,或進行研究、分析資訊、

解決問題和判斷決策。

能經常善用線上資源以滿足溝通與發表 上的需求。

評估批判數位媒體內容 能在資訊科技系統、資源和服務中,做 出有根據且符合社會道德的決定。

能在同儕、家人和社群中,表現並提倡 合法及合乎道德的資訊科技使用行為。

能辨認現代科技資源的功能與限制及依 賴資訊科技時的優缺點,並評估其在個 人、終身學習與職場需要的發展性。

能評估並應用專家系統、電腦輔助和模 擬系統於日常生活上。

能評估與選擇適當的線上學習模式以滿 足終身學習的需求。

分析組織數位媒體內容 能正確選擇並運用資訊科技工具,以進 行有效溝通或分享學習內容。

創造數位媒體內容 能使用資訊科技和同儕、專家或他人進 行知識溝通與分享,以編輯、綜合、製 作和傳播資訊、作品模型與其他創作。

從上表中發現,高中資訊科技概論課程,偏重於資訊科技的理解與評估 批判,對於學生在資訊的選擇與運用上能建立更清楚的輪廓與基礎能力,不過 資訊科技概論課程,在高中第一學年列入生活科技領域中的必修課程,第二學

數據

表 2-1 媒體素養教育目標與能力、標準關係  教育目標  亞斯平協會  基本能力  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 教育標準  美國傳播協會  解讀媒體內容  評估媒體內容  分析媒體組織  媒體產製  瞭解媒體訊息內容 思辨媒體 反思閱聽人的意義 分析媒體組織 影響與近用媒體  瞭解媒體內容在社會與文化之中如何被製造 瞭解媒體的商業本質 瞭解媒體人與閱聽人之間的複雜關係  使用媒體與特定閱聽人溝通的能力  瞭解人們在個人或公共生活中使用 媒體的方法  世界各國對媒體教育的發展與內涵因著媒體的發展、制度及環境文化
表 2-5 高職計算機概論能力指標與數位媒體素養核心概念對照表  數位媒體素養核心概念  高職計算機概論能力指標  理解數位媒體與操作  學習應用電腦的基本知識與操作技巧。 瞭解計算機程式的基本知識與建立正確 的程式設計觀念  評估批判數位媒體內容  增進個人解決問題、自我學習及推理思 考之能力  分析組織數位媒體內容  熟悉視窗軟體程式設計的基礎關念與方 法,建構完美使用者介  創造數位媒體內容  開發網際網路應用程式以及設計動態網頁之能力。  撰寫多媒體及資料庫應用程式之能力  從上表得知,高職計算機概
圖 3-1 研究步驟擬定研究主題 蒐集文獻資料 編制研究工具 實施預試  形成研究問題 問題專家審查  決定研究層面  預試資料分析 撰寫研究計劃 研究實施 資料分析 撰寫研究結果 確定研究方法
表 4-6 普通高中班與技職班在理解部落格數位媒體與操作題項分析摘要表  題項  F  班別  平均數 t  值  部落格是一種包含文字、圖像、 影音的數位化媒體。  .438  普通高中班 4.18 .456  技職班  4.14 只要有電子郵件信箱,即可申請 部落格。  3.146 普通高中班 3.83 -.555  技職班  3.88 我會跟同學在部落格上討論事 情。  .018  普通高中班 3.49 .260  技職班  3.46 網路上大部分的部落格都可免 費申請。  .200  普通高中班 4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math of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related to their SES and the self-concept in math, but is non-related to their

Due to low birth rate and setting up many new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s, now the rate of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for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s has

The study applies Discriminate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aspec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ving Adjustment Scale and then develops a scale to be the standard of Junior

teachers and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boys; parents and teacher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gree to use LINE attitude and be guided by real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factors for choose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aiwane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dentify any differences

It aims to understand the authentic English learning adjust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emote area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mily background and

Sixth, Industrial Advanced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different family backgrounds, fields of career planning approach, are reach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ased on these

回程順道到 Aloha Tower 一遊,塔邊臨港 的豪華郵輪在近距離接觸下更顯巨大,直覺那數 不清的樓層至少應該有十層吧!趕緊登上 Aloha Tower 的 最 高 層 樓 與 其 一 較 高 下, 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