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Copied!
17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郭李宗文 博士

城鄉地區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

研究生:黃韋翎 撰

中 華 民 國 年 一 ○ 二 年 一 月

(2)
(3)
(4)

謝 誌

人生要有夢且築夢而踏實!期盼能運用暑期進修碩士學位,為了這個夢想,

我等待了十個年頭,當淑如學姊告訴我東大有暑期進修管道時,我知道夢想即將 實現!因著夢想,我自北端的臺北市,無懼夏日的炎熱與距離的遙遠,至教育之 城『臺東大學』虛心學習。

感謝四年的暑期學習,學姊們常說:我們是最幸運的一年,因為學業常進『考』

箱,逼的大家哀哀叫,但也嚇得上課異常認真!而少數教授也在相關課程中安排 戶外參觀、藝術及溯溪活動,讓我們不僅印象深刻更體驗東大學習的美好。感謝 曾授課的所有教授,你們用心且創新的指導方式,讓我受益匪淺!

最感謝的老師,即是指導教授郭李宗文博士,雖是東大第一位『女學務長』,

行政、教學兩頭忙,但仍能於百忙中,鉅細靡遺的對論文架構及內容字字斟酌,

經常給予指導和鼓勵;同時感謝口試委員鄧蔭萍教授及熊同鑫教授,悉心審閱論 文,給予精闢且多方指正,並於口試中提出寶貴意見,使論文更臻完善。

感謝研究所諸多同學在學習路上的扶持與加油打氣,讓我有向前的動力;而 芳雯學妹的誠摯關懷與協助;姪女靖文的電腦救火隊;同事郭老師與林老師的體 恤與鼓勵,都讓我點滴在心頭!

感謝同學美紅、典芝,朋友張玉齡園長、吳嫦勤園長,以及參與研究的所有 幼兒園園長、老師及家長們,因為你們的熱心協助,此研究才能順利完成,由衷 感謝你們!

最後,要感謝的是我的家人,爸媽與婆婆的支持,老公與兒子的體諒與包容,

老公主動做家事,而兒子不僅在功課上不用我操心,也能在電腦上熱心協助媽媽,

使我無後顧之憂全力完成學業,家的支持是受挫時最大的精神支柱!雖然口考前 發生車禍導致肩膀韌帶受傷、頸部神經壓迫,打電腦時右肩總是隱隱作痛,必須 雙手輪流使用,右手不便嚴重影響修改論文的進度。同時,畢業在即,婆婆也因 中風住院,醫院、學校、家庭、論文等壓得我無法喘息。雖然很受挫,但鼓勵自 己正向思考,這正是所謂的逆上緣修行的好機會,可遇而不可求啊。轉念後竟然 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期許畢業後能善盡媳婦與為人子女、媽媽的角色,為兒子 立起良善的典範。

為了順利完成論文,卸下兼任十五年的行政工作,體悟到『放下』是如此的 海闊天空,常樂道:早知道就該早點來東大,就能放心卸下行政,過著幸福快樂 的生活!但是,人生,難買早知道!學習把握當下,相信現在就是最好的安排。

畢業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期許能再創另一個學習天地,不僅只是學 業的追求,也期許能再繼續擔任志工學習付出,回饋社會當個有用的人,為自己 的人生立下終身學習的開始。在此願將喜悅分享給所有的人,謝謝您們,有你們 真好,感恩! 黃韋翎 謹誌 2013.01.26.

(5)

城鄉地區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

黃韋翎

國立臺東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城鄉地區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之差異性與相關性,

以及兩者間的預測力。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臺北市與臺東縣4-6歲幼兒及母親 為施測對象,得有效問卷450份。研究工具含「母親親職效能量表」與『幼兒情緒 能力量表』。「母親親職效能量表」,乃自編量表,內容包含:母職信念、母職技

能表現、母職堅持度、思考模式和情緒反應、母職心理功能等五個向度;『幼兒情

緒能力量表』則採用簡淑真和郭李宗文(2006)所編製的量表,此量表為國內目 前唯一適用3-6歲幼兒的情緒能力量表。內容含「情緒察覺與辨識」、「情緒表達」、

「情緒理解」及「情緒調節」等四個向度。

本研究所得的資料以描述統計、變異數分析、t檢定、迴歸方式及典型相關進 行考驗,研究發現如下:

一、臺北市母親與臺東縣母親皆具高親職效能,且臺北市母親親職效能較高。

二、臺北市母親與臺東縣幼兒皆具高情緒能力,且臺東縣幼兒情緒能力較高。

三、母親親職效能會因母親與幼兒背景變項不同而產生差異;其中母親年齡介於 36-40歲、父母為大學畢業、父母為經理及主管、非原住民族群、家庭月收入 100,001元-150,000元且居住臺北市之母親,其親職效能最高。

四、幼兒情緒能力會因父母與幼兒背景變項不同而產生差異;其中父親為大學畢

(6)

業、父母為經理及主管、為原住民族群、三代同堂、居住臺東縣六歲幼兒之 情緒能力為最高。

五、母親之親職效能可有效預測幼兒之情緒能力。

六、幼兒之情緒能力亦可有效預測母親之親職效能。

七、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總量表及各向度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關鍵詞: 母親、 親職效能、 幼兒、情緒能力、 城鄉

(7)

The Correlation Study between Mothers’ Parenting Self-Efficacy and Preschool Children’s Emotional Ability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ei Ling Huang

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mothers’ parenting self-efficacy and preschool children emotional ability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also the predictability in between.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with valid 450 samples on four-to-six-year-old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s in Taipei and Taitung. Research tools were the "Mothers’ Self-efficacy Scale" and

"Preschool Children’s Emotional Ability Scale". The "Mothers’ Self-efficacy Scale"

which was self-designed came in five dimensions including mother parenting belief, mother parenting skills, mother parenting persistence, mother thought patterns and emotional reactions, and mother parenting psychological function. As for the “Preschool Children Emotional Ability Scale” which was designed by both Dr. Shu-Chen Chien and Dr. Li-Wen Kuo in 2006 and the exclusive scale for testing three-to-six-year-old children's emotional ability in Taiwan. There were four dimensions of this scale consisted of emotional perceived identification, emotional expression,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The data collected were analyzed by different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OVA, t-test,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s were acquired,

(8)

1. Taipei mothers and Taitung mothers were with high parenting self-efficacy. Taipei mothers’ parenting self-efficac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aitung mothers.

2. Taipei mothers and Taitung preschool children were with high emotional ability.

Taitung preschool children’s emotion abilit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aipei preschool children.

3. There were differences exist in background of mothers and preschool children in the respect of mothers’ parenting self-efficacy. The subgroups with highest ranking were mothers’ age between 36 to 40 years old, parents with bachelor degrees, parents were executives or managers, non-aborigine, families with monthly income were NTD 100,001 to 150,000, and mothers living in Taipei.

4. It was found that differences exist in background of parents and preschool children in term of preschool children’s emotional ability. The highest subgroups included fathers with bachelor degrees, parents were executives or managers, aborigine, families with three generations and six-year-old preschool children living in Taitung.

5. Mothers’ parenting self-efficacy could effectively predict preschool children's emotional ability.

6. Preschool children's emotional ability could effectively predict mothers’ parenting self-efficacy as well.

7. There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for summary scales and dimensions between mothers’ parenting self-efficacy and preschool children emotional ability.

Keywords: mother, parenting self-efficacy, preschool children, emotional ability, urban

and rural areas

(9)

目 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i

目次 ... v

表次 ... vii

圖次 ... 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親職效能的理論基礎 ... 11

第二節 母親親職效能的相關研究 ... 19

第三節 母親親職效能的內涵 ... 27

第四節 幼兒情緒能力的理論基礎 ... 31

第五節 幼兒情緒能力的相關研究 ...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5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4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4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5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8

第六節 研究程序 ... 6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63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 63

第二節 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現況分析 ... 69

(10)

第三節 背景變項與母親親職效能之差異分析 ... 71

第四節 背景變項與幼兒情緒能力之差異分析 ... 93

第五節 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之預測分析 ... 113

第六節 幼兒情緒能力與母親親職效能之預測分析 ... 119

第七節 母親親職效能對幼兒情緒能力之典型相關分析 ... 12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3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3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34

參考文獻 ... 137

一、中文部分 ... 137

(一)期刊 ... 137

(二)碩博士論文 ... 138

(三)書籍 ... 144

(四)研究報告 ... 144

二、英文部分 ... 145

附錄

附錄一 母親的親職效能量表修訂 ... 146

附錄二 母親親職效能問卷(預試) ... 149

附錄三 母親親職效能問卷(正式) ... 154

附錄四 幼兒情緒能力問卷(正式) ... 158

附錄五 幼兒情緒能力問卷授權使用同意書 ... 162

(11)

表 次

表 2-1-1 親職效能定義摘要表 ... 17

表 2-1-2 親職效能量表內涵摘要表 ... 27

2-2-1『母親親職效能量表』內涵摘要表 ... 29

2-3-1『Goleman 』的情緒能力向度與內涵 ... 36

表 3-3-1 母親親職效能【預試】問卷統計表 ... 49

表 3-3-2 臺北市、臺東縣【正式】問卷抽樣一覽表 ... 50

表 3-4-1-1 母親親職效能量表預試問卷極端值比較、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 53

表 3-4-1-2 母親親職效能項目分析指標 ... 54

表 3-4-1-3「母親親職效能量表」預試之各層面信度 ... 55

3-4-1-4「母親親職效能量表」正式問卷各層面信度 ... 56

表 3-4-1-5「幼兒情緒能力量表」正式量表之各層面信度 ... 58

表 4-1-1-1 母親背景變項資料分析表摘要表之一 ... 64

表 4-1-1-2 母親背景變項資料分析表摘要表之二 ... 65

表 4-1-1-3 母親背景變項資料分析表摘要表之三 ... 66

表 4-1-1-4 幼兒背景變項資料分析摘要表 ... 68

表 4-2-1 全體母親親職效能描述分析摘要表 ... 69

表 4-2-2 全體幼兒情緒能力描述分析摘要表 ... 70

表 4-3-1 母親年齡在母親親職效能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73

表 4-3-2 母親教育程度在母親親職效能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75

表 4-3-3 父親教育程度在母親親職效能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76

表 4-3-4 母親職業在母親親職效能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78

表 4-3-5 父親職業在母親親職效能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80

表 4-3-6 母親族群在母親親職效能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81

表 4-3-7 父親族群在母親親職效能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83

表 4-3-8 家庭月收入在母親親職效能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84

表 4-3-9 家庭型態在母親親職效能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86

表 4-3-10 居住地(城鄉)在母親親職效能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88

(12)

表 4-3-11 幼兒年齡在母親親職效能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89

表 4-3-12 幼兒性別在母親親職效能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90

表 4-3-13 幼兒排行在母親親職效能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91

表 4-3-14 手足數在母親親職效能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93

表 4-4-1 母親年齡在幼兒情緒能力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95

表 4-4-2 母親教育程度在幼兒情緒能力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97

表 4-4-3 父親教育程度與幼兒情緒能力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98

表 4-4-4 母親職業與幼兒情緒能力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100

表 4-4-5 父親職業與幼兒情緒能力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102

表 4-4-6 母親族群與幼兒情緒能力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103

表 4-4-7 父親族群與幼兒情緒能力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104

表 4-4-8 家庭月收入與幼兒情緒能力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105

表 4-4-9 家庭型態與母親親職效能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107

表 4-4-10 居住地(城鄉)與幼兒情緒能力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108

表 4-4-11 幼兒年齡與幼兒情緒能力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109

表 4-4-12 幼兒性別與幼兒情緒能力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110

表 4-4-13 幼兒排行與幼兒情緒能力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112

表 4-4-14 手足數與幼兒情緒能力之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 113

4-5-1-1 母親親職效能對幼兒情緒能力之多元迴歸分析表 ... 114

表 4-5-1-2 母親親職效能對幼兒情緒能力『情緒察覺與辨識』多元迴歸分析表……… 115

表 4-5-1-3 母親親職效能對幼兒情緒能力『情緒表達』多元迴歸分析表 …… 116

表 4-5-1-4 母親親職效能對幼兒情緒能力『情緒理解』多元迴歸分析表……… 117

表 4-5-1-5 母親親職效能對幼兒情緒能力『情緒調節』多元迴歸分析表…… 118

表 4-5-2-1 幼兒情緒能力對母親親職效能之多元迴歸分析表 ... 119

表 4-5-2-2 幼兒情緒能力對母親親職效能『母職信念』多元迴歸分析表…… 120

表 4-5-2-3 幼兒情緒能力對母親親職效能『母職技能表現』多元迴歸分析表 … 121

表 4-5-2-4 幼兒情緒能力對母親親職效能『母職堅持度』多元迴歸分析表…… 122

表 4-5-2-5 幼兒情緒能力對母親親職效能『思考模式和情緒反應』多元迴歸分析 123

表 4-5-2-6 幼兒情緒能力對母親親職效能『母職心理功能』多元迴歸分析表 ... 124

(13)

表 4-6-1 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典型相關顯著考驗 ... 125 表 4-6-2 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之典型相關分析表考驗 ... 126

(14)

圖次

圖 2-1 人類行為的三元交互模式 ... 12

圖 2-2 效能預期與結果預期關係圖 ... 13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46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61

圖 4-6 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之路徑分析圖 ... 128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城鄉地區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現況及相關研究。本章 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 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人自出生即有情緒的存在。Harris(1993)即指出一歲嬰兒即可由照顧者臉部表 情學習與回應他人的情緒;二至三歲幼兒,開始發展自我心理目標,當現實不如期待 時將會產生負面情緒;至八歲左右,幼兒發展社會道德,其情緒才較為收斂。在幼兒 園裏,許多幼兒因情緒能力而影響學習與同儕互動。Denham (2005) 研究發現,在幼 兒期,幼兒最重要的發展任務之一即是與同儕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此社會互動有助 於幼兒遭遇困難時能夠尋找協助、成功加入幼兒團體並學習溝通技能,幼兒能夠成功 且獨立地與同儕互動,是未來良好社會適應的重要預測指標,幼兒具有良好的情緒能 力可預測其未來社會發展和小學階段的心智健康(陳怡芬,2007)。

國內教育單位逐漸體察幼兒情緒能力的重要,因此,教育部於2003年委託盧美貴 等學者進行「我國5歲幼兒基本能力與能力指標建構研究」;於2006年教育部更委託 學者簡淑真和郭李宗文,訂定「幼托整合後教保活動綱要及能力指標」;直至民國101 年8月30日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簡稱新課綱)也明定情緒領 域為幼兒能力指標之一,可見國內教育單位對於幼兒情緒能力之重視。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環境,由於家庭中的母親是孩子成長的重要他人,因此,

母親在孩子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在傳統觀念下,母親的職責除了養育健康

(16)

的孩子之外,最重要的期盼即是將孩子教育成有成就的人;使母親在親職路上樂於付 出,效能是重要的關鍵。Seligman (2002) 指出快樂是由三項要素構成:樂趣、參與、

意義,三要素中以樂趣最為短暫,參與和意義方能持之以恆(洪蘭譯,2003)。若母親 能從親職參與中獲得樂趣且感受意義與價值,意即母親可透過信念、動機與行動,使 母親能從親職中產生高效能,就能擁有親職上的成就感,母親也就能成為自信且快樂 的媽媽。

Bandura (1986) 認為,效能感將會影響人們的思想、面對逆境時的態度與堅持度。

人們的動機、思想和行為,常受個人信念影響;因此人們對於自己能力的效能感,比 實際的能力,更能預測個人的行為與成就(潘怡彣,2006,頁3);陳富美 (2003) 認為 自我效能對個人有著積極正向的作用,它有助個人的積極行為及個人在面臨挑戰時的 持續行動力。

親職效能感意指父母親對子女親職工作上的自信程度(Holloway, Suzuki,Yamamoto,

& Mindnich, 2006);依據研究結果,母親具有高親職自我效能時,母親較能參與子女 的活動,同時也以較溫暖的方式互動(Brody, Flor, & Gibson, 1999;Coleman & Karraker, 1998;Izzo, 2000;王琳,2008);反則如此正向循環,子女的良好行為表現又可增強父 母的親職效能(陳富美,2005)。

綜上所述,親職效能是父母在親職工作上的自我效能,可使父母對親職工作產生 意義與價值。母親是幼兒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因此母親若能具有高親職效能,則能給 予幼兒情緒上的支持,使幼兒的情緒能力得到提升,對幼兒的情緒能力有著重要的影 響。國內教育單位開始重視幼兒情緒能力的學習,幼兒情緒能力已經成為幼兒園中幼 兒應培養的能力,因此,母親的親職效能是否對幼兒的情緒能力產生影響,將是研究 者探討的重點。

(17)

二、研究動機

國內針對母親親職效能的研究極少(潘怡彣,2006;陳鳳珠,2007;葉婉真,2008;

劉百純,2009,周禧慧;2011);幼兒情緒能力研究也不多 (林律娜,2005;陳怡芬,

2007;林文婷,2008;楊彩雲,2008;莊秀敏,2009;劉宜芳,2009;鍾麗儀,2012;

鍾佳容,2012),且兩者皆為個別研究,研究者尚未發現有研究城鄉及幼兒情緒能力 兩者之相關研究。

國內雖有對父母親職效能的研究,但絕大多數都是針對小學以上的學生家長,較 少以幼兒家長為研究對象。幼兒母親既對幼兒成長,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則幼兒母親 之親職效能實有探討之必要。幼兒母親是否因自身背景變項(年齡、父母教育程度、

父母職業、父母族群、家庭月收入、家庭型態、居住地(城鄉)及幼兒背景變項(性別、

年齡、排行、手足數) 等因素影響其親職效能,期盼透過研究以了解母親親職效能是 否有所差異。

家庭是幼兒首次接觸的社會化環境,也是幼兒培養良好情緒能力的重要關鍵。

當幼兒進入幼兒園階段,無論在學習、社會或情緒等方面,皆處於發展的重要時期,

本研究源了解幼兒是否因母親背景變項(母親年齡、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父母 族群、家庭月收入、家庭型態、居住地(城鄉)及幼兒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排行、手 足數)等因素影響其情緒能力。期盼透過研究以了解城鄉幼兒情緒能力是否有所差異

,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幼兒在面對挑戰時,母親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他 人」,母親若能擁有較高的親職效能,幼兒將能得到較好的情緒支持,對幼兒的情緒 能力將產生重要的影響。林玉萍(2005)、陳艷玲(2007)研究發現,父母的管教對幼兒的 情緒能力影響很大。在家庭互動和諧氣氛中長大的幼兒,其情緒呈現較穩定的狀態,

而在不協調家庭氣氛中成長的幼兒,情緒則大受影響。因此,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

(18)

緒能力,是否有其相關,乃研究者所關切的議題;臺北市乃首善之區,臺東縣則為鄉 村區域之ㄧ,此研究期望針對城市與鄉村的母親進行比較,試圖釐清不同環境背景下 的母親,其城鄉因素是否對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之情緒能力產生影響。研究者有幸跟 隨鄧蔭萍教授及郭李宗文教授進行國科會研究,其研究議題為『城鄉母親親職效能與

幼兒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期盼透過研究了解城鄉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是

否有所差異與相關,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第二節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擬以臺北市與臺東縣兩區之公私立幼兒園,以4-6 足歲幼兒及母親為研究對象,探討居住於城市與鄉村,其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 力之相關,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

一、探究城鄉地區母親親職效能的差異情形。

二、了解城鄉地區幼兒情緒能力的差異情形。

三、探討母親與幼兒不同背景變項─母親年齡、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父母族群、

家庭型態、家庭月收入、居住地(城鄉)、幼兒性別、幼兒年齡、幼兒排行、手足 數等,在母親親職效能上的差異情形。

四、了解母親與幼兒不同背景變項─母親年齡、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父母族群、

家庭型態、家庭月收入、居住地(城鄉)、幼兒性別、幼兒年齡、幼兒排行、手足 數等,在幼兒情緒能力上的差異情形。

五、了解母親母親親職效能對幼兒情緒能力的預測程度。

(19)

六、探究幼兒情緒能力對母親母親親職效能的預測程度。

七、探究城鄉地區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的相關性。

第三節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研究問題如下:

一、城鄉地區母親親職效能是否有顯著差異?

二、城鄉地區幼兒情緒能力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探討母親與幼兒不同背景變項─母親年齡、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父母族群 家庭型態、家庭月收入、居住地(城鄉)、幼兒性別、幼兒年齡、幼兒排行、手足 數等,在母親親職效能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四、了解母親與幼兒不同背景變項─母親年齡、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父母族群、

家庭型態、家庭月收入、居住地(城鄉)、幼兒性別、幼兒年齡、幼兒排行、手足 數等,在幼兒情緒能力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五、母親親職效能是否可有效預測幼兒的情緒能力?

六、幼兒情緒能力是否可有效預測母親的親職效能?

七、城鄉地區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是否有顯著相關?

(20)

第四節名詞釋義

一、母親親職效能

自我效能即個人對於自己完成特定任務及行為,所抱持的自信程度;本研究所稱 之母親親職效能是指母親參與「親職效能量表」上的得分,母親所得的分數愈高,為 高親職效能;反之,所得分數越低,則為低親職效能。

本研究將母親親職效能的內涵,依 Bandura 主張的重要性訂為本研究的五個向度:

(一)母職信念

母親個人的信念會決定,個人是否願意面對問題的情境,及選擇自己足以勝任的 適當方式,且具有挑戰性可促進自我成長。

(二)母職技能表現

高自我效能的個人會集中注意力(專注)去熟悉作業的性質;但低自我效能者則先 想到可能的錯誤而懷疑自己的能力不足。

(三)母職堅持度

高自我效能的人有較大的容忍力也堅持較久,高自我效能者會付出極大的努力去 嘗試與了解,並盡力克服困難;反之,低自我效能者則選擇投降或自我放棄。

(四)思考模式和情緒反應

低自我效能者面對環境時會不斷產生想像的恐懼,感受到較高的困難和畏懼,因 此容易導致自信心不足,產生恐懼感、焦慮和逃避行為;而高自我效能的人則能以積 極的態度面對,認為自己願意去嘗試,且有極大的信心願意面對挫折與嘗試的勇氣。

(21)

(五)母職心理功能

高自我效能者面對困難時,會減低焦慮和自我控制,透過成功的預期,能增加應 付問題的努力;低自我效能者面對困難時,則容易輕言放棄,將關注的焦點問題轉變 為低自我期待,因此備感焦慮而感受極大的心理壓力。

二、幼兒

幼兒,依據民國 70 年頒布之幼稚教育法第二條說明:幼稚教育法所稱幼稚教育 法係指 4 歲至入國民小學之兒童,於幼兒園所受之教育。因此,幼兒應指 4 歲至入國 民小學之學齡幼兒;本研究之幼兒,係指就讀臺北市、臺東縣公私立幼兒園之 4 至 6 足歲之中班與大班幼兒。

三、情緒能力

情緒能力是個人對情緒訊息的處理,使個體對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產生察覺、辨識

、理解、判斷、反省、調節、表達等,進而引發個體認知情緒的感受、行為反應與互 動方式、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簡淑真、郭李宗文,2008)。

「幼兒情緒能力」指幼兒面對情緒狀況時所需的各項能力。本研究採簡淑真、郭 李宗文 (2006)編製之「3-6 歲幼兒情緒能力量表」,該量表依據 Salovey 與 Mayer (1990) 的情緒智力理論為基礎,將量表分為以下四個向度,受試者在總表上的得分越高,表 示情緒能力越佳,得分越低表示其情緒能力越低;以下分述此四個向度:

(一)情緒察覺與辨識:是指個體能透過自己、他人與環境中的語言、非語言行為來察 覺辨識自己、他人及環境中的情緒(簡淑真和郭李宗文,2006)。

(二)情緒表達:指能以適當的情感表現自己的需求,語言及非語言的方式,語言包括 口語、符號等,而非語言又包含肢體、表情等表達方式。

(22)

(三)情緒理解:能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

(四)情緒調節:指個體能藉著任何方式來改變自己的想法,以試圖轉變自己情緒的一 種能力。

四、城鄉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定義,「鄉村」指農業人口比率較高區域。「鄉村」地區的 特色是,人口密度較低、地理位置較偏遠、弱勢族群較多,建設較少。「城市」則以 人為主體,以空間利用為特點,以集聚效益為目的,集約人口、經濟、科學、文化的空 間地域系統,為一定區域範圍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此研究中,將臺北市歸為「城 市」代表,臺東縣則歸為「鄉村」代表。臺北市與臺東縣代表本研究的兩個區域。

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共分為兩部分:一為幼兒,係指民國101年6月就讀臺北市、臺東縣 幼兒園的4-6 歲幼兒;二為家長,係指臺北市、臺東縣4-6 歲施測幼兒的母親。

(二)

研究區域

本研究受限於時間、人力、經費等因素,僅以臺北市及臺東縣為研究範圍。

(23)

二、研究限制

(一)文獻探討

母親親職效能研究極少,幼兒情緒能力的研究也不多,兩者雖有個別研究,但研 究者尚未發現兩者之相關研究與文獻。而其他背景變項如:城鄉、族群、家庭受入、

家庭型態、幼兒排行、手足數等人口背景變項的參考文獻更未發現,因此在有限參考 文獻下有其研究推論的限制,故本研究結果無法比較,其推論宜謹慎。

(二)研究變項

在本研究的「母親親職效能」向度上,指幼兒母親在母職信念、母職技能表現、

母職堅持度、思考模式和情緒反應、母職心理功能等五向度之親職效能;在本研究的

「幼兒情緒能力」向度上,指幼兒在情緒察覺與辨識、情緒表達、情緒理解、情緒調 節等四向度之情緒能力。影響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之變項則探討母親自身背 景變項與幼兒背景變項;母親自身背景變項為:年齡、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父 母族群、家庭型態、家庭月收入、居住地(城鄉)等十項;幼兒背景變項則為性別、年 齡、排行、手足數等四項,但未討論其他影響因素。

在「母親親職效能」的變項上,本研究討論母親自身變項與幼兒背景變項是否會 影響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並未討論其他背景變項(例如:父母人格特質、

宗教信仰等)之可能影響力。而在「幼兒情緒能力」的變項上,本研究討論母親自身 變項與幼兒背景變項是否會影響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並未討論其他背景變 項(例如:父母親情緒能力、幼兒氣質等)之可能影響力;而此外,幼兒年齡此變項,

以就讀幼兒園四到六歲的幼兒,並未討論其他年齡層的幼兒。

(三)問卷填答與抽樣

因本研究的問卷屬於自評式量表,幼兒母親只能針對自覺的親職效能進行分析與填

(24)

答。幼兒情緒能力量表則由幼兒園輔導幼兒達三個月以上的教師填答,但因幼兒的情緒 能力常是隱藏不易發現,因此深受教師對幼兒的了解程度所影響。兩份填答式量表都可 能受填答者當時的心情、環境等影響其填答行為,且自評式量表純為個人主觀的知覺,

較缺乏客觀的評量。再者,本研究的抽樣方法因研究者的財力、物力與時間上的限制,

故採取隨機抽樣方式,與實際母群體的抽樣比例仍有差距,故研究結果的推論宜謹慎。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首先探討親職效能的定義、內涵,其次說明母親親職效能相關研究,最後探 討幼兒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以進行文獻探討。

第一節 親職效能的理論基礎

本節內容主要以親職效能的理論內容為基礎,探討自我效能的定義及理論背景。

一、親職效能的理論基礎

(一)自我效能的理論背景─人類行為三元交互模式

Bandura(1977)提出個體都有一個「自我體系」(self- system),此體系即是「認 知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對個人有知覺、評鑑與調整等功能(楊德祥,2003)。「自 我效能」(self-efficacy)即是自我體系中的核心成份。Bandura(1986)認爲,人們對 能力的判斷在自我體系中會引起主要作用,個人經由自我內在標準與外在行為的自我 評價來調整行為(葉婉真,2008)。

Bandura(1997)提出『人類行為三元交互模式』,主張行為、個人和環境三者相 互影響,他認為個人(person)行為(behavior)與環境(environment)形成的P-B-E關 係是個體行為的三個主要決定因素,這些因素交互影響而使個體的自我體系逐漸建構 而成;這些不同的個體、行動及環境而有不同的交互影響力,同時,三者間相互影響 產生結果的時間也未盡相同。

(26)

由Bandura的理論可知個人因為內在動力的驅策,歷經內在省思與調節的過程,

透過個體內在的想法、產生感覺與決定行動而改變外在環境,並非個體被動的受環境 刺激產生反應,人類的行為不但是環境的產物,同時也是積極主動的製造者;因此個 人的行為是受到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受個人主體所影響。

(二)自我效能的定義

Bandura(1997)將「自我效能」定義為,個人對於自己完成特定任務及行為,所 抱持的信心及有把握的程度,是一種具有綜合性及整體性的自覺能力(商瑞娟,2007) 。 陳富美(2005)認為『自我效能』對個人有著積極正向的作用,它有助個人的積極行為,

以及個人在面臨挑戰時的『持續行動力』;張春興(1989)、歐春如則(2009)指出,『自 我效能』乃個人對自己從事某工作所具備的能力,以及對該工作可能的主觀評價。

綜上所述,可知自我效能乃個人執行任務前,根據個人的經驗與能力,對事件的行為 結果進行評估,以衡量自我能力是否勝任,再決定是否付諸行動。自我效能是一信念,

是引發個人行為的認知性動機,以決定是否產生行為的重要中介概念。

(三)自我效能的內涵

自我效能是指個人於生活中,完成事物或工作能力的評估與判斷。Bandura(1986)

(27)

社會認知論認為,個體動機來源有二:效能預期(ef f i c a c y e x p e c t a n c y)與 結果預期( re s p o n s e - o u t c o m e e x p e c t a n c y)。效能預期:確信個人能成 功的執行某行為,以產生該預期的結果,其執行行為能力的預期判斷。結果預期:個 人對行為導致特定結果的評估,是個人對行為產生結果的判斷。效能預期會影響個人 對本身能力的評價,以及採取特定行為的決定,但結果預期和效果預期並不存在必然 的因果關係。

綜上所述,可知個體付諸行動,其效果預期和結果預期是重要的動機來源,兩者 互相影響個體的行動,但卻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

(四)自我效能的來源

根據Bandura(1997)指出,個人自我效能來自四個來源:成功經驗、替代經驗、

社會的說服和身心狀態的評估等。以下就自我效能的四個主要來源加以說明:

1 .成功經驗(master experiences)

成功經驗能產生最重要的影響,即自我效能最具影響力的來源。個人在經歷多次 的成功經驗後,將會累積自我的信心;相反的,重複的失敗經驗將會造成自我效能日 漸低落。若個體具有多次成功經驗,將建立其自信心,偶爾遭遇失敗,則會檢討缺失

(28)

並設法克服,同時,個體也會利用失敗經驗再次提高個人的自我效能。

2 .替代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

看到別人努力得到成功,自己也形成「我也能成功」的信念,而且看到和自己愈 類似的狀況,其影響力就愈大。所以,安排與相近的成員共同進行學習、並安排良好 典範之分享機會,將可提供互相學習的對象,有助於自我效能的建立。

3 .社會的說服(social persuasion)

受到他人的鼓舞,而增加自信,認為自己是有能力的。成功的效能建立者,會建 構成功情境,並且鼓勵以自我進步來衡量成功,而非與他人競爭來評定成功與否。專 家學者及學校單位可扮演這如此的角色,以行動來協助個人建立自我效能。

4 .身心狀態的評估(physiological statement)

人們會依賴自己的身心狀態來判定自己的能力,如對某工作很想去嘗試、期盼、

是屬於正面的身心反應。自己的壓力反應、緊張、身體病痛則為負面的身心反應。運 用知覺和解釋來修正負面看法,可以減少壓力和負向情緒。故家長可透過團體活動的 型態,增進父母的知能和信念,對於提升個人正向的生活及情緒狀態有所幫助。

綜上所述,可知自我效能雖有四種來源,但是最有影響力的來源是成功經驗,這 或許是母親常將關注焦點投注在子女的正向行為與能力發展之故,子女表現若優秀,

母親見到成功經驗,將能提升自我效能。因此,在親職上,母親若能把握關鍵時機,

透過親自參與及解決困難的歷程,將會營造成功的機會,而如此形成的成功經驗,將 更能形塑個體的自我效能。

(29)

(五)自我效能的向度

Bandura(1977a)認為,自我效能的測量包含三向度:強度(strength)、程度(level)及 廣度(generality)。茲說明如下:

1.強度(strength)

Bandura (1977a)認為強度即信心程度,指個人在面對不同問題或情境時的強弱差 異;高自我效能者,在面對挫敗時,仍能抱持樂觀態度繼續努力;而低自我效能者,

則再遭遇挫折時,容易放棄或呈現意志消沈的態度。

2.程度(level)

Bandura (1977a)認為程度即難度知覺,指個人的自我效能會因應問題的難易程 度,而有程度上的差別;面對類似的問題時,高效能者願意嘗試困難度較高的問題,

而低效能者,只能因應困難度較低的問題,對於高難度者不敢輕易嘗試。

3.廣度(generality)

Bandura (1977a)認為廣度即類化程度,指個人在因應不同的問題或情境時,過去 經驗所形成的自我效能將能發揮的類化程度;高效能者能夠應付多元複雜的情境,而 低效能者,只能因應類化到類似的情境當中。

綜上所述,可知高自我效能者,其面對困境時的自信程度較高、願意因應的困難 也較高,並且願意因應多元複雜的情境,反之,低效能者因為信心不足、只願意因應 一般的情境或程度,因此能力無法向上提升。總之,高自我效能者較有自信且願意自 我挑戰,意即願意嘗試學習,因此能擁有諸多經驗而形成個體之高自我效能,反之,

則形成個體之低自我效能。

(30)

(六)自我效能的作用

Bandura,(1977,1982)自我效能不僅只影響個體的行為,並且影響行動的堅持度、

思考模式及情緒的喚起。自我效能高的人,較能採取主動積極的行為並持續努力,以 達到行為預期的效果。反之,低自我效能者,無法持續自己的行動及努力,並常會因 此而沮喪或自責(陳楷仁,2009)。

自我效能是積極個性所造就的人格特質,每當於應變狀況時,自我效能越能展現 其特點,因此,Bandura(1986)認為自我效能並非固定不變,它是自我系統中動態的層 面,包含認知、社會及行為。自我效能有以下五個作用:

1.個人信念

個人的信念會決定,個人是否願意面對問題的情境及選擇自己足以勝任的適當方 式,且又具有挑戰性可促進自我成長。

2.動機和作業表現

高效能的個人會集中注意力(專注)去熟悉作業的性質;但低效能者則先想到可能 的錯誤而懷疑自己的能力不足。

3.面對困難時的堅持度

高效能的人有較大的容忍力也堅持較久,高效能者會付出極大的努力去嘗試與了 解,並盡力克服困難;反之,低效能者則選擇投降或自我放棄。

4.思考模式和情緒反應

低效能者面對環境時會不斷產生想像的恐懼,感受到較高的困難和畏懼,易導致 自信心不足,產生恐懼感、焦慮和逃避行為;而高效能的人則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

認為自己願意去嘗試,且有極大的信心願意面對挫折與嘗試的勇氣。

(31)

5.心理功能

高效能者面對困難時,會減低焦慮和自我控制,透過成功的預期,能增加應付問 題的努力;低效能者面對困難時,則易輕言放棄,將關注的焦點問題本身轉變為低自 我期待,備感焦慮與心理壓力。

綜上所述,可知自我效能是個人認知與行為間的重要中介因素,它是個人對自己 的信念。自我效能也是個人的能力、經驗與外在環境及自我調適等所產生交互作用的 結果。因此,自我效能對於個人行為有重大的影響,也是個人行為改變之決定因素;

高自我效能者面對困難時會有較高的堅持度,低自我效能者則較容易動搖信心或放棄 努力;此外,低自我效能者,容易再因失敗的經驗而導致自我效能再度降低;而高自 我效能者,即使遭遇困難也會持續努力克服。因此增強個人的自我效能,將可促進其 信念與行為的改變。

二、親職效能的定義

由於對當前社會變遷快速的考量,Bandura(1997)指父母親職效能與認知需求 間呈現顯著正相關,可見親職效能的重要性。

諸多學者針對「親職效能」提出觀點與定義,如「親職效能」定義摘要表。

表2-1-1 親職效能定義摘要表

學者/年代 親職效能的定義

Campis,Lyman, &

Prentice-Dunn (1986)

制握信念

Johnston 與 Mash (1989) 因擔任親職而感知到自我效能與滿意度

Teti 與 Gelfand (1991) 父母親預期自己能完成父母角色的勝任及有效程度 Coleman 與 Karraker (2000) 父母對於自己親職角色勝任與否的評斷

(32)

表2-1-1 親職效能定義摘要表 (續)

學者/年代 親職效能的定義

張春興 ((1992) 父母親職的勝任感,指父母教養能力與影響力之主觀 評定與感受

黃凱霖 (1995) 父母參與子女學習活動時之自我的能力信念

呂翠夏 (2002) 對於親職能力的自我評估,或正向影響子女學習與發展 的覺知

吳秀蘭 (2003) 父母知覺在處理孩子問題時的勝任與自信度。

許靜芳 (2005) 父母對於親職知能,運用於親職行為的知覺及親職滿意度 陳富美 (2005) 父母對於個人在扮演父母角色上能力預期的信念

呂貞嬅 (2007) 父母對於親職角色及行為的主觀感受與自信程度

黃美惠 (2007) 父母在親子情感交流、溝通表達上,對自我能力的信念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C o l e m a n 和 K a r r a k e r (2000) 認為,透過自我效能理論,應用在親職效 能上,若父母感覺勝任親職工作,則他們會以更有效能的方式表現在親職上。因此,

親職效能可說是:父母對於自己親職角色勝任與否的評斷,或在促進孩子正向行為和 發展上,父母對於自己能力與影響力的知覺與評估(潘怡彣,2006) 。

綜上所述,發現諸多研究者對『親職效能』的定義,以朝向『信念』者居多,意 即個體的認知將是決定行動的重要關鍵;其次為『自信』、『勝任』,顯示個體在親職 上的自信也很重要,因為個體若能預期自己是有效能的,就會產生成功的預期結果,

因此能產生信心及積極的行動力,反之,則會產生逃避或被動的因應方式。

(33)

第二節 母親親職效能的相關研究 一、親職效能的相關研究

親職效能指父母親在教養子女能力的自信程度( Holloway, Suzuki, Yamamoto,

& Mindnich,2006);親職效能將影響親職的行為。Coleman 和 Karraker (2000)、

Hoover-Dempsey等人(2005)、商瑞娟 (2007) 研究都發現,若父母相信其行動有助 於促進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則父母會積極介入;且當孩子愈年幼,父母的影響力就愈 大,父母的自我效能感愈強,則父母將會呈現持續的參與 (吳心怡,2008)。

馬惠芬(2003)的研究也發現,具高親職效能的父母表現較正向之親職行為,且 對子女情感、教育等需求有較敏銳之回應;父母親職效能會直接影響家長對親子關係 的滿意度;父母親職效能的信念愈強,則其親職行為將愈正向 (許靜芳,2004)。

陳富美 (2005) 研究發現,教養行為會影響孩子的生活適應,再影響父母的親職 效能;父母有較高的親職效能時,會對子女使用正向的管教方式,此管教方式會增強 子女的良好行為表現,如此正向循環,子女的良好行為表現又可增強父母的親職效能。

關於影響親職效能相關因素研究,發現親職效能的成效可能依不同環境 (城鄉) 而有 所差異,例如:許靜芳(2005)以彰化縣為例,發現小學家長參與子女的課業較頻繁,

對於學校事務與社區事務則較少參與;但以吳心怡(2008)的研究發現,臺北市都會中 心地區國中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十分積極,這些投入學校事務的家長多半家庭經濟狀況 較佳,不僅重視子女的課業,甚至投入孩子各項活動,兩個研究結果有差異,是否顯 示社經地位影響父母親職工作的成效;家長的「性別、工作狀況、家庭收入」等,不 會影響家長的親職效能,而家長「教育程度」則與父母親職效能有顯著關聯(陳富美,

2005;Hoover-Dempsey et al.,1992);黃凱霖(1995)研究顯示,教育程度對父母親 職效能具有預測的作用。

綜上所述,可知父母的認知層面深刻影響親職的成效,因此,父母若相信其行動

(34)

有助於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且看到良好成效時,父母將更積極介入孩子的各項學習;

同時,孩子愈年幼,父母的影響力就愈大,當父母的自我效能愈強時,父母愈呈現積 極且持續的參與,因而造就父母的高親職效能。

二、母親親職效能之相關研究

根據Bandura ( 1997)研究,父母效能是適應成為父母角色的重要關鍵,尤其是 母親,當肯定自己是有效能時,和小孩會更親密、調適能力更好、衝突更少、有更多 的幸福感,婚姻關係也更好(商瑞娟,2007)。Porter 與Hsu (2003) 研究發現:母親親職 效能會隨著反覆性的練習而逐漸增加,也會隨著嬰兒開始有社會化的微笑,使母親獲 得較高的信心 (葉婉真,2008)。

Grolnick, Benjet, Kurowski 與 Apostoleris(1997) 研究發現,認為自己可成為孩子 的老師,促使孩子學習成效更好的母親,將會主動積極並花費較多時間在孩子的認知 活動上(潘怡彣,2006)。Holloway, Yamamoto,,Suzuki, & Mindnich

(

2008) 研究發現,家 長參與的決定因素在幼兒教育,母親的親職效能與投資補習班呈現負相關,但親職效 能與家長在家對子女從事認知刺激,則呈現正相關,所以,父母具高親職效能 者,

越積極投入幼兒教育,且母親具高教育程度者,不盲從要求子女補習,因此較少高程 度的投資補習教育。

Yamamoto, Holloway 及 Suzuki (2006) 的研究則發現,家庭社經地位顯示了特定 的家庭文化;母親具有高社經地位者更有可能獲得正確的親職訊息與知識,並於家庭 中參與親子的閱讀活動,而父母的親職效能和家庭社經地位,對幼兒以及未來的學 習,有著重要的影響。

王琳(2008)研究顯示,親職效能會影響母親的管教方式及子女的表現,母親 有較高的親職效能時,會對子女使用正向的管教方式,此管教方式會增強子女的良好

(35)

行為表現。陳富美(2005)研究發現,父母有較高的親職效能時,會對子女使用正向的 管教方式,此管教方式會增強子女的良好行為表現,而子女的良好行為表現又可增強 父母的親職效能。

綜上所述,母親的親職效能並非靜態、被動的模式,而是受到週遭人、事、物之 影響,是動態且積極的模式,所以,欲提升親職效能,母親首先須提升自我效能,當 母親的效能提升了,親子互動方式是正向的,其子女的行為即可表現良好,母親會因 子女的良好表現呈現母親的效能,正所謂『母以子貴』的道理,因此,母親的親職效 能間接被提升,母親在親職路上就能更加輕鬆與快樂行了。

三、背景變項與母親親職效能之相關研究

母親與幼兒互動的機會較多,因此,母親的親職效能深遠地影響幼兒的發展。

母親的親職效能可能受到母親的年齡、父母的教育程度、父母的職業、父母的族群、

家庭型態、家庭收入、城鄉與幼兒的年齡、性別、排行、手足數等背景變項的影響,

因此,本研究將分別從母親與幼兒的背景變項探討其與母親親職效能間的相關。

(一)父母因素 1.父母年齡

以 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論來看,父母年齡不同,會因發展階段的不同而面臨不 同的發展危機。就家庭生命週期的觀點來說,父母的年齡不同,會因為所處家庭週期 不同,面對家庭生活時將產生不同的影響(謝幸容,2010);Froman 與 Owe(1990)研究 發現,嬰兒的數量與母親的年齡可預期母親照顧嬰兒的效能感(葉婉真,2008)。

國內研究者發現,父母的年齡與親職效能有其相關(潘怡彣,2006;葉婉真,

2008);潘怡彣(2006)研究顯示,40歲以上母親在協助子女發展的自信程度高於30歲 以下的母親;葉婉真研究也發現,母親年齡介於36-42歲者,在親子情感交流、溝通

(36)

表達上的親職效能較31至35歲者高,可見年齡層較高的母親,生活經驗較豐富,而年 齡層較低的母親,其生育年齡較低,生活歷練少且經濟不穩固,因此易遭遇教養上的 壓力,使其親職效能呈現降低的情況。

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發現,例如:陳富美 (2005)、范美珍 (1996)、樊聯仁 (1999) 等,

其研究發現,父母的年齡對其親職效能並無相關。陳富美(2005)的研究發現,父母年 齡的差異在親職效能上未達顯著差異。

綜上所述,部分研究呈現父母年紀愈大,愈能協助孩子發展自信,且在親子情感 交流、溝通表達上的親職效能高,但也有研究呈現不同的結果。基於結果分歧不一,

因此擬將母親年齡納入背景變項以深入探討。

2.父母教育程度

Coleman與Karraker(2000)研究發現知覺嬰兒氣質、家庭收入高且教育程度高者,

其母親之親職效能感較高(商瑞娟,2007);而Seefeldt、Denton、Galper 和Younoszai等 人(1999) 以及Yamamoto (2001)的研究都發現家長的教育程度與其親職效能有關,也與 孩子的學業成就有關 (潘怡彣,2006)。

國內研究也發現,父母教育程度與親職效能有相關(黃凱霖,1995;陳富美,2002;

潘怡彣,2006;呂貞嬅,2007;葉婉真,2008),其中黃凱霖(1995)研究發現,教育程 度對父母效能感具有預測作用;陳富美(2002)發現,教育程度較高的父母,其親職效 能也較高;葉婉真(2008)研究則顯示,教育程度為研究所以上之母親,在親子情感交 流、溝通表達上的親職效能較國中以下畢業或高中職畢業者高。

吳秋鋒 (2002) 研究發現,教育程度愈高的父母愈投入於孩子的學習活動;同時,

這些高教育程度的父母,在遭遇教養困難時,對自己的應對方式較有信心,也較懂得 尋求支援(潘怡,,2006;呂貞嬅,2007;葉 婉 真 ,2008)。

(37)

綜上所述,可知父母的教育程度愈高,愈能認知親職教育的重要,並積極投入參 與孩子的學習活動。所謂知識即力量,有知能的父母將能使自己產生自信,在親職路 上更有方法,因而能夠呈現更高的親職效能。

3.父母的職業

Hudson ,Elek 與 Fleck (2001)研究指出,初任母親的自我效能會隨孩子年齡有所改 變,而母親回到工作職場中也會造成自我效能的變化 (葉婉真,2008,頁30);母親之「自 我效能」會因「工作情形」不同而有所差異,也就是說母親的工作情形不同,使其自我 效能得分有所差異(葉婉真,2008)。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發現,陳富美(2005)的研究即 顯示,家長的「工作狀況」不會影響家長的效能感。

綜上所述,職業的不同對母親親職效能產生影響,母親是否會因為職業不同,其 時間與精力的影響,而產生生活上及教育上的調適,如此的因應方式對子女而言,無 論是因為忙碌產生忽視放任,或是因缺乏積極付出而採取的補償性溺愛,都會對子女 的教養產生變化,因而對母親的親職效能產生影響作用。

4.家庭收入

Cutrona 與Troutman (1986) 研究結果認為影響母親的自信度,與母親的年齡、教 育程度、家庭收入與社會支持成正相關(葉婉真,2008)。Brody 等人(1994) 研究經濟壓 力對父母自我效能的影響。結果發現共親職扮演中介因素;父母低落情緒先干擾到彼 此的溝通與支持,再阻礙子女自我規範能力與學業、社會情緒發展(呂翠夏,2002)。

Coleman 與 Karraker (2000)、許靜芳 (2004) 的研究發現,家庭收入高且教育程度高的 父母其親職效能較高(商瑞娟,2007)。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結果,陳鳳珠(2007)研究 即發現家庭平均月收入在母親親職效能上並無顯著差異。家長的「家庭收入」不會影 響家長的效能(陳富美,2005)。

綜上所述,絕大多數的研究都呈現家庭經濟將影響父母的親職方式,而在心理學

(38)

家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中,可知生理的需求對人而言是最基礎的,生理需求若能獲得 滿足,其家庭的經濟必須無虞,否則若家庭的經濟都不穩固,父母的生理需求未滿足,

其心理必定有壓力而產生負向影響,因此可能影響父母的親職效能。

5.家庭型態

Olsen (1971, 1976)研究發現1970年代的臺灣家庭,多為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和兩代 的小家庭,相較於小家庭中的母親,大家庭的母親較常使用直接方式來管教孩子,大 家庭在訓練孩子的時候較少強調自我信賴的部份,而較關注孩子從外來權威的學習 (引自李宗文,2003)。林振隆 (2005)研究也發現,家庭型態與新移民女性的親職效能 有關,尤其在協助子女社會性發展上,折衷家庭高於核心家庭及大家庭之親職效能。

綜上所述,國內有關家庭型態與親職效能的研究極少,可參考的文獻極為不足,

因而有待研究者將家庭型態列入變項加以探究之。

6.父母族群

周禧慧(2011)的研究顯示,平地與原住民幼兒母親在「整體親職效能感」並無顯 著差異,但在親職效能感中的「教養信心」向度上達顯著差異,且發現原住民幼兒母 親的「教養信心」顯著高於平地幼兒母親。

綜上所述,不同族群雖有其固有文化,而不同文化背景,可能使父母產生不同的 親職方式及影響親職效能。國內針對平地與原住民幼兒母親之親職效能研究僅周禧慧 一篇,能參考的文獻甚為缺乏,因此,平地與原住民的族群背景變項是否影響幼兒母 親的親職效能,則有待研究者將族群變項納入研究範圍加以探討。

7.居住地

因居住地(城鄉)與親職效能之相關研究,目前尚未發現無法進行比較,故本研究 欲將城鄉列入背景變項之一,以驗證兩者是否有其相關。

(39)

(二)幼兒因素 1.幼兒年齡

Coleman 和 Karraker (2000) 研究發現,認為孩子是難養氣質的母親,其母親親職 效能和孩子年齡並無相關,但認為孩子屬於高社會性(易養氣質)的母親,其母親親職 效能則隨著孩子年齡增加而提升 (潘怡彣,2006);Hudson, Elek 與Fleck (2001) 的研究 指出,初任母親的自我效能會隨孩子年齡有所改變(葉婉真,2008)。 國內有不同的研 究結果,潘怡彣 (2006) 研究顯示,母親的親職效能不會因為兒童的年齡而產生差異。

綜上所述,針對幼兒年齡與母親親職效能的研究極少,且結論有諸多分歧,因此 幼兒年齡對於幼兒母親親職效能的影響為何,有待本研究加以探討之。

2.幼兒性別

Yamamoto等人(2006)及國內陳鳳珠(2007)研究發現,幼兒性別與父母親職效能 有關,父母協助女孩發展自信程度的親職效能感較高(林宜芳,2010)。 國外Bondy 和 Mash(1999)(陳楷仁,2009)及國內黃美惠(2007)研究都發現,母親的親職效能不會因 子女的性別而有不同。

綜上所述,針對幼兒性別與父母親職效能的研究極少,且結論呈諸多分歧況,

因此幼兒性別對於幼兒母親之親職效能的影響為何,有待本研究加以探討之。

3.幼兒排行

Hetherington(1978)指出,排行老大者多在父母期盼下出生,故能獲得較多關懷 與教導,但卻也被賦予高要求與責任;排行中間者父母較不堅持要求子女表現;排行 老么或是獨生子女則會獲得父母較多的關注與寵愛(孫碧蓮,2002)。國內學者鄧蔭 萍即指出,當家裡僅有獨生子女時,父母所有的關注與期望都集中在他身上,反之,

孩子也須承受新手父母最大的教養焦慮(李宜蓁,2010)。Holloway 與 Behren(2002)研

(40)

究發現,日本母親育有獨生兒子的母親,其親職效能最高。國內楊國樞、余德慧、吳 英璋 (1991) 研究指出,由於西化的影響,現代父母育兒觀較民主,使父母較有自覺 能力,不會因為子女排行不同而採用不同的因應方式。

綜上所述,發現「排行」牽動著父母的關愛眼神與家庭資源的分配,但是,因為 少子化的趨勢,家中每個孩子都是寶,因而,排行是否對家長的親職效能產生影響,

則有待研究加以驗證。

4.手足數

Blake(1985)「資源稀釋假設」觀點,子女數越多,成人對子女的指導和監督自然 稀釋,因此,子女所分配到的社會資源就越少 (巫有鎰,2005)。Froman 與 Owe(1990)

研究發現,嬰兒的數量與母親的年齡可預期母親照顧嬰兒的效能感 (葉婉真,2008) Holloway 與 Behren (2002) 研究發現,日本生育一位孩子的母親,其親職效能比生育 兩個以上孩子的母親高。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結果,其研究發現,手足數對父母親職效 能並無相關,且認為手足數的多寡皆有其特點,因此手足數並不影響父母的親職效能

(王黛玉,2005;潘怡彣,2006;呂貞嬅,2007)。

綜上所述,發現手足數與母親親職效能之相關研究並不多,而且因為少子化趨 勢,家中每個孩子都是寶,況且因出生率下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因此,手足數是 否對母親的親職效能產生影響,有待將之列入背景變項加以探討與驗證。

五、小結

綜上所述,影響母親親職效能的因素眾多,而因研究者獲得之研究文獻未有一致 性的結果,因此研究者欲從母親年齡、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父母族群、家庭月 收入、家庭型態、居住地(城鄉)、幼兒性別、幼兒年齡、幼兒排行、手足數等加以探 討,以了解背景變項對母親親職效能是否有所影響。

(41)

第三節 母親親職效能的內涵

(一)親職效能量表的內涵

Teti & Gelfand (1991)指出,親職效能是由多元向度的能力建構而成整體的親職能

力,其內容包含行為、情感及認知等;親職效能則是親職能力中認知成分的核心,意 即親職效能的信念對親職效能具有重要的影響與預測力(吳心怡,2008) 。

目前親職效能研究者,多參考前人已編製之親職效能量表加以修訂或改編。以下 為國內、外學者針對親職效能所提出的內涵,敘述如下表。

綜上所述,關於親職效能的內涵,除了陳富美及陳楷仁的『親職效能』量表屬於 整體效能未加以細分向度,其餘皆屬分量表且細分向度;在上述親職效能量表內涵 中,以教養方面居多,其次為滿意度、能力、信心…等,可知一般親職效能量表的內 涵多屬教養取向,且內涵的分類不盡相同,可能較無法達到自我效能測量上的強度、

程度與廣度等量表效能上的要求。

表 2-1-2 親職效能量表內涵摘要表

學 者/年 代 向度分類

Campis 等人(1986)

教養效能、照顧知能、整體效能 Coleman 與 Karraker(1998) 教養效能、照顧知能、社會支持 黃凱霖(1995) 洞察、能力、滿意、肯定

陳富美(2003) 整體性效能未細分向度

馬惠芬 (2002) 情感表達、溝通、教養、照顧 許靜芳 (2004) 親職能力知覺、滿意度 商 瑞 娟 (2007)

親職能力的知覺、滿意度

(42)

表 2-1-2 親職效能量表內涵摘要表 (續)

學 者/年 代 向度分類

葉 婉 真 (2008) 信心程度、難度知覺、類化程度 張兆麗(2006) 洞察、能力、滿意、肯定、效能

呂貞嬅 (2006) 洞察、知 覺 、教 養 效 能

吳心怡 (2008)

學習督導、親子互動、人際交往、生活常規、

身體健康

陳楷仁 (2009)

整體信心程度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二)『母親親職效能量表』的內涵

Colema n 和 Karraker (1998) 認為,母親自覺是否具有親職效能,與其親職表 現有關,而親職表現則與孩子的正向行為有關(潘怡彣,2006)。歐春如(2009)也認為母 親親職效能內涵應含:溝通、情感表達、教養、照顧等。林宜芳(2010)則綜合國內親 職效能量表的內涵,認為母親親職效能量表應含三項內涵:教養子女能力的自信程 度、協助子女發展的自信程度以及親職角色的負面評價。

目前母親之親職效能量表,多為參考前人編製之親職效能量表加以修訂或改編。

以下為國內、外研究者針對『母親親職效能』所提出的內涵,敘述如下表。

(43)

表2-2-1 母親親職效能量表內涵摘要表

學 者/年 代 向 度 分 類

Coleman & 子女學業成就、子女休閒和社會發展、提供子女情緒、

Karraker (2000) 情感支持與發展、建立適當管教、促進與照顧生理的健康 顏碧慧(1994) 母親的管教方式、滿意度

王筱雲 (2005) 親職能力的知覺、親職的滿意度

潘怡彣(2006) 認知、社會道德、個人內在、人際技巧

劉百純 (2008) 對母職整體的自我評價、教養信心、教養能力 葉婉真 (2008) 信心程度、難度知覺、類化程度

歐春如 (2009) 溝通、情感表達、教養、照顧

林宜芳 (2010) 教養子女能力的自信程度、協助子女發展的自信程度、

親職角色的負面評價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上所述,以上之母親親職效能量表,皆屬分量表,但其向度以教養取向居多,

且著重在協助子女的各項發展,因此母親的親職效能多以子女發展的良莠為其評價的 標準,而母親自身有關的信心、能力、滿意度等之向度則較少;此狀況顯示母親們關 注的焦點多在子女身上,母親常認為能將子女教養成才,就是母親最大的成就,因此 較忽視母親自身的內心感受。所以,一般性的母親親職效能量表,其向度分類多較為 偏頗,使得量表的效度可能受影響。

(三)本研究之母親親職效能量表內涵

本研究為更完整探究幼兒母親所應具備的親職效能,以提升其研究效度,因而,

(44)

依 Bandura 主張之五個作用訂為本研究母親親職效能內涵的五個向度:母職信念、母 職技能表現、母職堅持度、思考模式和情緒反應、母職心理功能等,以下就五個向度 加以說明:

1.母職信念

母親的信念會決定,是否願意面對問題的情境,及選擇自己足以勝任的適當方式

,且具有挑戰性可促進自我成長。

2.母職技能表現

高自我效能的母親會集中注意力(專注)去熟悉作業的性質;但低自我效能者則先 想到可能的錯誤而懷疑自己的能力不足。

3.母職堅持度

高自我效能的母親有較大的容忍力也堅持較久,高自我效能者會付出極大的努力 去嘗試與了解,並盡力克服困難;反之,低自我效能者則選擇投降或自我放棄。

4.思考模式和情緒反應

低自我效能者面對環境時會不斷產生想像的恐懼,感受到較高的困難和畏懼,因 此容易導致自信心不足,產生恐懼感、焦慮和逃避行為;而高自我效能者則能以積極 的態度面對,認為自己願意去嘗試,且有極大的信心願意面對挫折與嘗試的勇氣。

5.母職心理功能

高自我效能者面對困難時,會減低焦慮和自我控制,透過成功的預期,能增加應 付問題的努力;低自我效能者面對困難時,則容易輕言放棄,將關注的焦點問題轉變 為低自我期待,因此備感焦慮而感受極大的心理壓力。

綜上所述,可知一般親職效能量表,大多採用整體之自我效能(黃凱霖,1994;

數據

表 4-6-1  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典型相關顯著考驗 .................................... 125  表 4-6-2 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之典型相關分析表考驗 ............................
表 2-1-2  親職效能量表內涵摘要表  (續)
表 4-3-2  「母親教育程度」在「母親親職效能」上的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表 4-3-4  「母親職業」在「母親親職效能」上的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續)
+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atus of elementary excellent teachers, strategy used and promoting factors.. A questionnaire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in problem solving processes fifth grade math student mathematical achievements when varying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 concept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in the design of learning areas for young mixed-age-orie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