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之群聚發展與互動關係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之群聚發展與互動關係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0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之群聚發展與互動關係. 政 治 大 The Deveopment and Interactions in the 立. ‧ 國. 學. Creative Cluster: A Case Study of V.I.P Zone.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指導教授:張瑜倩 博士 研究生:林俞君 撰 中華民國 109 年 7 月. DOI:10.6814/NCCU202001501.

(2) 謝辭 碩班兩年的時光,是趟沉澱與成長的旅程,我幸運的在旅途中與敬愛的師長、 溫暖的同儕相遇,讓學術及實務學習間的 700 個日子閃閃發光。 論文的完成要感謝許多人的支持、教導與協助,尤其感謝指導教授瑜倩老師, 除了學術研究上的悉心指導,也總是能溫柔的指引我方向、給我勉勵和力量。 特別感謝溫肇東教授、陳意文教授擔任口試委員,由您們的格局與視野,給予 我許多寶貴的提點和洞見,使論文能臻於完善,學生感銘在心。 謝謝提供寶貴資訊與實務經驗的文化處長官及負責人員、無私分享研究成果及 專業見解的學者專家、充滿熱忱與理想的創業家及文化工作者、擁有服務精神. 治 政 大 及精采生命故事的志工大哥大姐們,是您們讓論文得以深入與落地。 立 ‧. ‧ 國. 學. 謝謝科智所辦翠娥助教、秋玲助教、宛蓉助教,信義書院嘉純助教,有您們的 行政支援、縝密安排,才能讓口試圓滿完成。 謝謝倩門隊友宇瑩、亭瑋、郁婷、振旂,對於口試及論文的協助,與你們一同. sit. y. Nat. 學習、挑燈奮鬥,讓撰寫論文和團咪的過程歡樂許多。. n. al. er. io. 謝謝苦勞小組、所學會、商電學顧等夥伴們,成為我在碩班平日的精神糧食, 謝謝孟鈺細心校稿;學長姊宜潔、柏任、承恩等成為進修碩班的契機,學弟妹 的諸多協助;謝謝小童、嘉勻、小白與明熹在碩班期間給予我許多支持,摯友 育增、亦晴、Lily、陳琳、靜芬、怡安、博雅、小黑、珮羽、家愉等的陪伴。. Ch. engchi. i Un. v. 最後,特別感謝我的父母及家人,在研究所進修期間的支持與信任,並成為我 永遠的堅強後盾,讓我能放心闖蕩、獨立擘畫未來。也感謝弈的家人,一路上 給予我許多鼓勵與肯定。 謝謝為這片土地與文化付出所有人,有您們的參與、經營、分享,方成為今日 眼前所見的美好日常。 林俞君 謹誌於 國立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2020 年 立秋 i. DOI:10.6814/NCCU202001501.

(3) 摘要 全球化加速了各國之間的競爭關係,在多元文化的衝擊下,如何能保有自身 文化永續傳承,又能同時以開放的心態發展國家文化經濟成為今日關注的焦點。 台灣基於文創園區得以形成產業群聚因而開始利用閒置空間,希望藉此帶動城市 整體發展,由文創產業活化地方,也隨之帶動文創產業發展。 然而,過去研究多關注廠商間的競爭與學習、政府政策以及生產要素的取得, 較少關注文創園區中其他的利害關係人,以及在推展群聚過程所產生的影響力。 本研究修正了產業群聚理論的九要素鑽石模型,透過不同身分角色的見解,探討. 政 治 大. 文創園區競爭優勢的建立方式。此外,台灣過去採納文創園區 5P 理論研究者,. 立. 尚未將該理論運用都會區外的文創園區,因此,本研究以位於屏東市的勝利星村. ‧ 國. 學. 創意生活園區為研究標的,由該個案檢視理論在不同地域的適用性。. ‧. 有別於過去多以單一產業群聚理論觀點分析園區的競爭力,本研究揉合深度. sit. y. Nat. 訪談法及個案研究法,並搭配 AHP 問卷量表進行層級分析,以具體化研究對象. io. n. al. er. 的決策順序,提供文創園區研究一個新的觀察角度與分析方式。. i Un. v. 本研究透過與 5P 理論對話,發掘勝利星村在營運特徵上與理論內涵的異同,. Ch. engchi. 藉由四種角色身分的觀點,分析勝利星村在創意政策管理、創意歷程、創意環境、 創意產出的見解與互動關係,提出勝利星村推展群聚過程中的三個層次與各階段 影響要素。最後,針對勝利星村與文化處未來營運,提供雙重鑲嵌、公共建設、 跨處室互動關係與成果分配,以及中央資源等四面相之建議;針對未來地方文化 資產轉型之文創園區,則提供了五點建置過程的經營策略,翻轉劣勢並形塑難以 取代的競爭力。 關鍵字:創意群聚、文創園區、勝利星村、文化創意產業、都市再生. ii. DOI:10.6814/NCCU202001501.

(4) Abstract Globalization has accelerated the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among countries. Under the impact of multiculturalism, it has been in the spotlight that how to develop one nation’s economy and maintain its own cultural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aiwan began to set up a number of cultural creative quarters, wishing to revitalize the localities by urban regeneration. Thus, cultural and creative related industry clusters research blossoming recently. However, Prior studies lack of disucssions on stakeholders involved, but focus on competitiveness, learning behaviors and impact of policies. This study revises The Nine-Factor Diamond Model to interpret the transform of the creative clusters from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also explor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the critical factors of culture and creative clusters by using 5P Model, which is widely adopted to investigate cases in urban areas. This study uses V.I.P Zone as a case to examine if the 5P model could be applicable in different type of regions..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Based on both industry clusters theory and 5P model, this study tries to figure out a framework of the creative cluster development and interaction in V.I.P Zone in Pingtung City. Furthermore, AHP method was applied in this article to modeling the. Nat. y. sit. n. al. er. io. decisions made by each group of stakeholders at hand. Thus, this study offers different point of views as well a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analyze the industry clusters in the cultural creative quarter.. Ch. i Un. v. Accordingl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luster in V.I.P Zone.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features differ from the 5P Model in this case and which could be summarized to 3-levels process from individual, organization to the ecosystem. The study outcome also helps V.I.P Zone and cultural affairs department to have an insight into the developing of 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creative quarters can create both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value.. engchi. Keywords: Creative Cluster, Cultural Creative Quarter, V.I.P Zon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Urban Regeneration. iii. DOI:10.6814/NCCU202001501.

(5) 目次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 6. 政 治 大.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8. 立.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9. ‧ 國. 學. 第一節 群聚理論發展與類別............................................................................. 9. ‧ er. io. sit. y. Nat. 第二節 文創產業與文創園區發展................................................................... 13 第三節 創意群聚指標 ....................................................................................... 22 a. n. iv l C n hengchi U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群聚與文創園區之研究 ...................................... 33. 第四節. 第五節 研究架構 ............................................................................................... 38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40 第一節 研究流程 ............................................................................................... 40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42 I. DOI:10.6814/NCCU202001501.

(6) 第三節 研究個案與範圍 ................................................................................... 48 第四節 研究對象選擇 ....................................................................................... 52 第五節 資料驗證 ............................................................................................... 56 第肆章 個案分析 ....................................................................................................... 57 第一節 個案背景介紹 ....................................................................................... 57. 政 治 大. 第二節 勝利星村創意政策之管理與互動關係 .............................................. 67. 立. 第三節 勝利星村創意歷程之建立與互動關係 .............................................. 75. ‧ 國. 學. 第四節 勝利星村創意環境之建構與互動關係 .............................................. 90. ‧ er. io. sit. y. Nat. 第五節 勝利星村創意產出之效益與互動關係 ............................................ 106 第六節 建構勝利星村 ..................................................................................... 124 a. n. iv l C n hengchi U 結論與建議 ................................................................................................. 140. 第伍章.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40 第二節 研究貢獻 ............................................................................................. 147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151 參考文獻 ..................................................................................................................... 154 II. DOI:10.6814/NCCU202001501.

(7) 附錄一:訪談大綱 ..................................................................................................... 174 附錄二:AHP 問卷量表 ............................................................................................ 179 附錄三:2020 屏東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地圖 ................................................... 180 附錄四:〈屏東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歷史建築營運契約書〉 ........................ 18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III. DOI:10.6814/NCCU202001501.

(8) 表次. 表 1. 文化與創意產業分類系統...................................................................................................... 15. 表 2. 文化園區的類型...................................................................................................................... 18. 表 3. 藝術文化特區的分類.............................................................................................................. 20. 表 4 Florida 的城市創意競爭力指標 ............................................................................................. 27 表 5. 政 治 大. 歐洲創意指數.......................................................................................................................... 28. 立. 表 6 2017 年臺灣各縣市文化創意產業廠商家數及營業額......................................................... 34. ‧ 國. 學. 台灣文創產業群聚研究場域統計表...................................................................................... 35. 表 8. 訪談的連續性模型.................................................................................................................. 45. 表 9. 受訪者資料.............................................................................................................................. 53. 表 10. 勝利星村 2019 年大型活動表.............................................................................................. 80. er. io. sit. y. Nat. al. iv n C hengchi U 四種身分別對歷史建築的利用方式.................................................................................. 101 n. 表 11. ‧. 表 7. 表 12. 勝利星村歷年招標戶數及進駐品牌數.............................................................................. 108. 表 13. 巷弄創意事業的 In & Out .................................................................................................. 117. 表 14. 眷村文化的類型.................................................................................................................. 118. 表 15. 勝利星村活動...................................................................................................................... 127. 表 16. 勝利星村經營之時空配置.................................................................................................. 130. IV. DOI:10.6814/NCCU202001501.

(9) 表 17. 地方政府群組問卷統計結果.............................................................................................. 135. 表 18. 專家學者群組問卷統計結果.............................................................................................. 136. 表 19. 創業家及業者群組問卷統計結果...................................................................................... 137. 表 20. 地方居民群組問卷統計結果.............................................................................................. 137. 表 21. 勝利星村的推展決策總和指標排序.................................................................................. 138. 表 22. 勝利星村與 5P 理論架構對照表 ....................................................................................... 14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V. DOI:10.6814/NCCU202001501.

(10) 圖次. 圖 1. 都市創意發展循環.................................................................................................................. 11. 圖 2. 文化產業同心圓模型.............................................................................................................. 16. 圖 3. 英國任務基金會的同心圓模型.............................................................................................. 17. 圖 4. 國家競爭力鑽石模型.............................................................................................................. 23. 圖 5. 九要素模型.............................................................................................................................. 24. 圖 6. 鑽石模型與九要素模型比較圖.............................................................................................. 25.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圖 7 3T 理論架構 ............................................................................................................................ 26 文化創意城市之概念框架...................................................................................................... 29. 圖 9. 創意園區 5P 理論模型 ........................................................................................................... 30. 圖 10.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家數示意圖............................................................................................ 36. er. io. sit. y. Nat. al. iv n C hengchi U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銷售額示意圖........................................................................................ 36 n. 圖 11. ‧. 圖 8. 圖 12. 本研究架構............................................................................................................................ 39. 圖 13. 研究流程圖............................................................................................................................ 41. 圖 14. 個案研究的基本設計類型.................................................................................................. 44. 圖 15. 文化部公款補助地方政府撥款金額 (2016 年至 2018 年) ................................................ 50. 圖 16. 勝利眷村及崇仁眷村地理位置............................................................................................ 51. VI. DOI:10.6814/NCCU202001501.

(11) 圖 17. 勝利星村勝利區範圍區域圖................................................................................................ 51. 圖 18. 勝利星村公有館舍位置圖.................................................................................................... 51. 圖 19. 屏東市 1937 年與 2020 年地圖圖層疊影............................................................................ 58. 圖 20 「再造歷史現場」概念說明.................................................................................................. 61 圖 21. 勝利星村進駐品牌地圖........................................................................................................ 62. 圖 22. 孫立人行館前【眷‧春】燈飾............................................................................................ 63. 圖 23. 大樹冊店前【星村獻禮】燈飾............................................................................................ 63. 圖 24. 政 治 大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組織架構圖............................................................................................ 64 立 勝利星村創意政策分析架構圖............................................................................................ 67. 圖 26. 創意政策與外部互動關係.................................................................................................... 74. 圖 27. 勝利星村創意歷程分析架構圖............................................................................................ 75. 圖 28. 將軍之屋(今大樹冊店)2018 年【走過美援時代】特展............................................... 78. ‧. ‧ 國. 學. 圖 25.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i Un. v. 圖 29. 創意歷程中的互動關係........................................................................................................ 87. 圖 30. 作家簡媜於「小陽。日栽書屋」舉辦的講座.................................................................... 89. 圖 31. 勝利星村創意環境分析架構圖............................................................................................ 90. 圖 32. 大樹冊店北側增建房間........................................................................................................ 91. 圖 33. 改做庭園造景的消防槽........................................................................................................ 91. 圖 34. 孫立人行館的床之間與床脇 (2012 年) .............................................................................. 93. engchi. VII. DOI:10.6814/NCCU202001501.

(12) 圖 35. 孫立人行館的床之間與床脇 (2020 年) .............................................................................. 93. 圖 36. 台灣各縣市地方政府文化支出決算表................................................................................ 95. 圖 37. 青島巴叁展示空間................................................................................................................ 97. 圖 38. 耕心好物室內空間設計........................................................................................................ 97. 圖 39. 屏東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歷史建築營運徵選標的物示意圖........................................ 98. 圖 40. 創意環境的互動關係.......................................................................................................... 103. 圖 41. 勝利星村創意產出分析架構圖.......................................................................................... 106. 圖 42. 政 治 大 青鳥書店空間配置.............................................................................................................. 110 立 紅藜文化節在紅藜田中舉辦的時尚服裝秀...................................................................... 111. 圖 44. 阮志軍設計師與紅藜馬...................................................................................................... 111. 圖 45. 身穿錦織緞虎衣虎帽抓周的寶寶...................................................................................... 112. 圖 46. 勝利抓周的抓周物件.......................................................................................................... 112. ‧. ‧ 國. 學. 圖 43.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i Un. v. 圖 47. 屏東大學與南國青鳥舉辦「屏東學」,位於南國青鳥內的一隅.................................. 114. 圖 48. 屏東縣政府勝利星村相關招標案件(金額及件數)...................................................... 115. 圖 49. 屏東縣政府勝利星村相關招標案件(類別統計).......................................................... 115. 圖 50. 勝利星村創意產出的互動關係.......................................................................................... 120. 圖 51. 推展文創園區的三個層次.................................................................................................. 124. 圖 52. 來自印尼的新住民老師與國小學生分享印尼傳統遊戲播棋(Congklak) ....................... 125. engchi. VIII. DOI:10.6814/NCCU202001501.

(13) 圖 53. 林珊妮(ภาณุ มาศ โพตาสี)老師自備教具分享泰語及泰國文化 ......................................... 125. 圖 54. 「屏東」與「青島街」搜尋熱度趨勢.............................................................................. 131. 圖 55. 「屏東」與「勝利新村」搜尋熱度趨勢.......................................................................... 132. 圖 56. 評估面向差異比較圖.......................................................................................................... 139. 圖 57. 勝利星村群聚效果與互動關係.......................................................................................... 14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IX. DOI:10.6814/NCCU202001501.

(14)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全球化加速了各國之間的競爭關係,而文化的傳播也使部分在地傳統文化色彩逐漸消退, 在多元文化的衝擊下,如何保有自身文化達到永續傳承,同時又能以開放的心態發展國家文化 經濟成為今日關注的焦點。繼第三波資訊產業經濟後,文化創意產業被視為第四波經濟動力一 (林紫 & 韓志翔, 2011)。於是,二十世紀末以創意為基礎的「文化產業(Cultural Industries)」成. 政 治 大 與學術界更投擲巨大心力於其中 (邱誌勇, 2011)。 立. 為多數先進國家中的發展重點,不僅各國政府將之視為國家整體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指標,企業. ‧ 國. 學. 英國於 1997 年由布萊爾(Tony Blair) 擔任首相並主導英國政府組織改造,以發展知識經濟. ‧. 為目標,正名英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 (Department for Digital,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簡稱 DCMS) 成為創意產業主管機關為濫觴,領先全球各國,以政府力量推動創意產業並發展產業. y. Nat. er. io. sit. 政策,亦使英國後續成為推動創意產業重要參考國家之一。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帶動現代城市與 區域創新與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包含七大工業國、歐盟和亞太國家皆投入大量資源於推動具有. n. al. 在地文化與高度創意之文化產業。. Ch. engchi. i Un. v. 英國在文創產業政策的制訂與成功,各國紛紛起而效尤。韓國 1999 年即通過「文化產業 振興基本法」投入國家文化預算,並於 2001 年設立「韓國文化內容振興院1」,希望透過創意 產業推動內需、公開預算拋磚引玉、改良政策與研發等企圖建立文化立國的創意經濟 (郭秋雯, 2017);歐盟諸國則成為著眼於文化保存的跨國聯盟,在文化計畫2設定支持文化工作者的跨國 流動、鼓勵藝術與文化的跨國交流,以及促進不同文化間的對話等三項目標,強調區域成員間. 1 2. 為因應時代變化與需求,後已改名為「韓國內容振興院」 。 The European Union culture programme 2007-2013. EU publications 1. DOI:10.6814/NCCU202001501.

(15) 的理解與創意激發;澳洲政府自 2001 年起亦展開「創意產業群聚研究」 ,希望透過產業群聚發 展新商業模式,積極推動產業政策,並與學術界合作成立第一個政府與教育界聯手設立的創意 產業園區 (Creative Industries Precinct - CIP) (郭秋雯、阮若缺、張瑜倩, 2016) 。. 台灣在 2002 年由行政院提出「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經濟部延伸該計畫亦於 2002 年擬定「兩兆雙星產業發展計畫」 ,將文化創意產業與數位內容產業,列入國家重點發展 計畫之中,包含成立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組織、設置創意文化園區3、培育創意人才與資金募集 等文化產業政策操作。由此可見,為了提供文化創意產業的良善的發展環境,政府整合全方位 的推動機制,然而,在建構富有活力與創意的產業結構的同時,台灣文創產業在營業額、資本. 政 治 大. 結構與空間分布等層面皆逐漸出現了資源分布不均的現象。. 立. ‧ 國. 學. 2018 年台灣文創產業營業額達新臺幣 8,798.2 億元,較 2017 年成長 5.2%,為當年度全國 經濟成長率(GDP) 的兩倍 (文化部, 2019),由此可見台灣文創產業正快速發展。若以資本結構. ‧. 檢視,2018 年文創產業企業以資本額小於 100 萬元 (66%) 佔最多數,其次為資本額介於 100. sit. y. Nat. 至 500 萬元者 (22%),顯示台灣文創產業結構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要推動力。然而在 88%的. io. al. er. 主力企業中,營業額僅佔該年度 28.6%;而資本高於 1 億元的企業雖僅佔文創產業總家數不到. v. n. 1%,其創造的產值卻幾近 40%,體現規模經濟的優勢 (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 2020)。. Ch. engchi. i Un. 另一方面,由統計資料結果顯示 63,250 家文創業者中,位於六都的商家數佔 78%,呈現 空間分布上高度集中現象。由資金的投入與產出觀察,六都的中央文化預算佔全台七成之多, 大幅領先其他縣市,在地方文化決算的投入金額六都更高達全台縣市總支出的 78.5%,且六都 文創產業營業額比例更高達全台 90% (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 2018),使台灣文創產業在蓬勃 發展的歷程中,分布高度集中、資源配置失衡等議題也逐漸浮現。. 3. 民國 100 年 1 月 31 日已正式將創意文化園區更名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2. DOI:10.6814/NCCU202001501.

(16) 第二節. 研究動機.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係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於「文化產業」,以及英國對於 「創意產業」之定義作為本國創意產業定義與分類依據,自 2010 年通過後施行迄今,文化部 持續朝向完善相關法令,落實政策推動之目標邁進 (文化部,2018a),至 2019 年《文化基本法》 歷經多年研擬、召集諮詢會議及公聽會,在凝聚文化與專業共識後正式公布施行,以保障文化 與價值內涵多樣性與包容性為核心、期望能保障創作與文化參與之權利、提升文化國力。. 政 治 大. 伴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之「文化循環 (culture cycle)」概念,及其 2018 年出版的報告. 立. 4. ,將文化循環的定義由傳統的線性轉為網狀模式,將「內容」視為網狀模式的核心關鍵。我國. ‧ 國. 學. 文化部 2018 年依循該觀點發表文化政策白皮書,提出跨部會協力(包含:教育部、經濟部、 財政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等)建構內容產業生態系、積極推動文創園區轉型,加強中小型、. ‧. 個人創意與藝術工作者以較優惠的條件進駐,成立五大文創園區交流平臺會議促進資源整合。. y. Nat. er. io. sit. 起初創意文化園區之設置,係結合財政部菸酒公賣局民營化後所閒置的「工業文化遺產」 , 包括台北華山、花蓮、嘉義、台中、台南等五地酒廠活化再利用以期發揮創意集聚、擴散、示. n. al. Ch. i Un. v. 範等功能,將園區結合綠地、創意設計展示中心,整修現有廠房後,以優惠的價格出租給創意. engchi. 工作者、藝術設計者等作為工作室,希望匯集創意人才促進文創產業交流,達到活絡創意文化 園區、提升國民生活美學需求、開拓創意服務市場與提升文創產業附加價值之目標。 而創意文化園區的設置原型,係來自過去產業群聚相關研究中,科技產業因為地理位置的 鄰近性、社會互動學習網絡關係,形成特殊產業聚集現象 (Audretsch & Feldman, 1996),其中 最知名的便是以美國矽谷 (Silicon Valley) 的高科技產業園區為研究對象,Saxenian (1994) 將 矽谷區域成功關鍵因素歸因於,政策與空間規劃配合下所造就的產業環境。台灣政府亦以美國. 4. UNESCO 2018 Global Report “Re-Shaping Cultural Policies”. 3. DOI:10.6814/NCCU202001501.

(17) 加州矽谷經驗為借鏡,於 1980 年成立新竹科學園區,開啟台灣產業創新的紀元,不僅使產業 大量集中,也帶動產業聚集經濟效益與整體的經濟發展 (林季蓉, 2009)。. 除了新竹科學園區,台灣對於群聚現象的形成與影響已有諸多研究成果,過去針對群聚現 象之分析對象主,要以製造業與科技業為主,有以探討產業群聚效應對企業經營績效之影響 (袁建中、陳坤成、虞孝成、王明妤, 2005),分析竹科與南科等高科技產業聚落之聚集經濟效應 (林季蓉, 2009),並進一步將產業群聚研究範疇,由聚集經濟效益擴及至組織績效與知識互動 (陳忠仁 & 張陽隆, 2006),以及透過人力資本,進行產業動態外部經濟現象之研究 (陳協勝、 吳濟華、王翔煒, 2008)。. 政 治 大 此外,在第二級與第三級產業之外,全球知名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 (Michae Porter) 教授 立. ‧ 國. 學. 則認為,在全球競爭時代,持久的競爭力來自於高度的本地化,並強調當世界經濟越趨複雜、 越以知識作為創新基礎時,文化、地理與機構鄰近性所產生的緊密關係、本地參與 (Engaging. ‧. Locally)、知識匯流與創新生產力的優勢更為顯著 (Porter, 1998)。其後,學者逐漸由企業競爭. sit. y. Nat. 關係,轉向關注非貿易的相互依存關係、企業間的知識共享,包含非正式交換的知識,及關於. io. n. al. er. 知識含量、資訊交流量在建立群聚優勢的研究 (Tallman, Jenkins, Henry, & Pinch, 2004)。. Ch. i Un. v. 其後,針對知識創新產業的研究發現,經濟與知識活動的創新行為多仰賴空間的鄰近性. engchi. (geographical proximity)、學習網絡關係等,並觀察廠商聚集度與各創新者間的地理關係,發現 資源集中度與其創新表現確實呈現正面影響力 (Feldman & Florida, 1994) ;此外,在針對 25 個 歐盟國家 (EU-25) 的區域經濟研究亦發現,鄰近性對於經濟生產知識的傳播極具影響力 (Rodriguez-Pose & Crescenzi, 2008)。欲以文化立國的韓國,其坡州出版城及 Heyri 藝術村便以 建置規模化的文化創意產業群聚,企圖提升整體文化產業創新能耐與國際競爭力 (徐聯恩 & 樊學良, 2007)。. 由此可見,對於產業群聚之相關應用,由傳統製造業與高科技產業,擴展至文化創意產業 4. DOI:10.6814/NCCU202001501.

(18) 群聚,以創意與知識密集為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其競爭力特別仰賴地方產業創新擴散的動態 變化,然而,過去複製科學園區成功經驗,以活化閒置空間而設置的五大創意園區,主要作為 示範基地與資訊平臺,在政策制定上傾向以形成廠商群聚、消費需求導向為主,而非創作的生 產面,就園區發展現況觀察,整體對於藝文產業的發展與扎根幫助有限 (葉晉嘉 & 謝佳琳, 2014)。因此,文化政策在擬定時應如何順應地方空間發展,發揮最大效益,並提高未來的發展 潛力,對地方而言至關重要。 目前台灣的文創產業群聚研究標的主要集中於六大都會區5,台北以華山及大稻埕為主要 研究對象 (吳盈瑩, 2009; 羅意嵐, 2018);台中則有以忠信市場、台中創意文化園區以及草悟道. 政 治 大 2018);台南亦有以神農街等街區進行的群聚研究(葉晉嘉 & 謝佳琳, 2017; 謝佳琳, 2015) 探討 立. 街區進行城市創意群聚與創意資本的相關研究(朱茜儀, 2012; 汪志忠 & 陳美甜, 2013; 劉佩姍,. ‧ 國. 學. 政策影響與外部性。反觀當前文化產業群聚研究在都會區以外的研究標的著墨甚少,因此,在 政策制定時較無得以參考的研究成果與建議。. ‧. 據此,本研究選擇六都以外的屏東市作為研究場域,並以近年逐漸在諸多全國性活動嶄露. Nat. sit. y. 頭角、成為在地居民與遊客的熱門景點之一的屏東市「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V.I.P Zone)」. n. al. er. io. 為個案。因為產業聚集帶來的外部經濟效果,為政府在推動產業園區設置、增進地方經濟發展. i Un. v. 的主要手段之一,對促進地區的持續成長、提升國民生活品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吳濟華、. Ch. engchi. 李亭林、陳協勝、何柏正 , 2012) ,因此地方政府在推動創新產業群聚、期望帶動區域與都市 發展時,能有系統性地了解產業情況,評估產業聚集地理鄰近性的必要性與成效,以避免產生 錯誤的資源與空間配置。. 5. 根據搜尋結果行政院主計總處之定義: 「大都會區」係指其區內人口總數達一百萬人以上者; 「次都會區」係指其 區內人口總數達三十萬人以上,一百萬人以下者。. 5. DOI:10.6814/NCCU202001501.

(19)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台灣近年投入多方資源於文化產業,然而文化創意產業市場佔有率前四大縣市之 CR46 值 高達八成,顯示資源分配極不平均,各縣市必須找出地方特色,以策略行銷觀點,將文化創意 產業與都市行銷結合,提高都市競爭力 (施昱均 & 吳慶烜,2009)。因此,在資源有限的挑戰中, 非都會區之地方政府如何以政策工具等影響外部環境?而進駐之創業家與業者如何從中找出 創新機會?以及文創園區之發展與當地居民、專家學者產生那些互動,進而促進文化創意產業 群聚,提升整體競爭力成為本研究之研究主題。. 政 治 大 近年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歷經多次轉型與蛻變,是具有未來發展潛力,保有地方文化色 立. ‧ 國. 學. 彩的個案標的,此外,由於目前相關研究成果仍以核心都會區為主,尚未有進入六都以外場域 進行深入的文創產業群聚分析,致使以都會區作為單位發展的架構模型,較無法適用於資源及. ‧. 產業結構並不相同的非都會區。故希望從本研究補足相關理論缺口,由個案研究中探詢產業的. sit. y. Nat. 運作模式、思考具有效益的經營與執行方式,避免讓個案聚落成為政府與商業行銷的曇花一現,. io. n. al. er. 思考政府角色以及文化政策,如何成為地方文化創意園區興起的助力。. Ch. i Un. v. 此外,本研究也將反思傳統的產業群聚理論與文創園區理論模型,應用於不同的地域文化. engchi. 聚落中,是否能適切分析文創產業分布特色,解釋其形成特性、甚至做為文化政策擬定使用, 並期望檢視目前創意群聚相關研究中的理論缺口,從研究發現中找出可能的調整方向,期望在 未來發展在地文化創意園區時能有得以借鏡或參考的策略依據。. 綜合上述,本研究欲探討之主要研究問題為:「不同身分角色如何參與並推動勝利星村創. 6. 以市場集中度計算前四大廠商的市場佔有率指標(four-firm concentration ratio),其計算公式為:CR4 = ∑4𝑖=1 𝑆𝑖 ,0 ≦CR4≦1. 6. DOI:10.6814/NCCU202001501.

(20) 意生活園之創意群聚?」本研究將先將爬梳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之發展進程與脈絡,並分別 就以下三個研究目的進行分析與探討:. 一、. 分析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推展產業群聚之影響關鍵要素。. 二、. 探討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的群聚效果及其與外部互動關係。. 三、. 分析非都會區之文創園區營運特色,以及非都會區之創意群聚發展架構。.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7. DOI:10.6814/NCCU202001501.

(21) 第四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為個案研究對象,採用個案研究法,並結合深度訪談法與 非參與式觀察法投身個案場場域,此外,亦透 AHP 層級分析問卷與次級資料蒐集,做為資料 來源與分析工具,進行個案研究與詮釋。深度訪談對象分成進駐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的店家 或藝術文化相關產業工作者、地方居民、專家學者等群組,在地方政府群組,則以屏東文化處 相關單位人員、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業務承辦人員為主,希望了解公部門政策擬定與執行的 角度,訪談期間為 2020 年 3 月至 2020 年 5 月之間,包含一次前測,共計訪談 14 位受訪者,. 政 治 大 商家經營概況、店家與居民及消費者的互動關係、空間利用情況與了解地方脈動。 立. 並回收 13 分有效 AHP 層級分析問卷。此外,研究者亦投身個案場域進行觀察,側面了解當地. ‧ 國. 學. 因為本個案研究希望了解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在產業群聚推展過程中的關鍵影響要素. ‧. 與外部互動關係,故在深度訪談、AHP 問卷分析與觀察法等初級資料蒐集外,亦透過文創產業 群聚相關研究成果與論文文獻回顧,作為研究的基石;並檢索相關文化政策與營運辦法、雜誌. y. Nat. er. io. sit. 專題、各項活動官網等次級資料輔助,並由店家社群媒體與新聞報導掌握園區最即時的動態, 綜合以上,歸納與分析文創園區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希望深化研究內涵。並分別從地方政府、. n. al. Ch. i Un. v. 進駐業者與創業家、專家學者及地方居民的角度,瞭解其群聚推展脈絡及互動關係,匯集其中. engchi. 關鍵影響要素,提供作為未來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的發展方向,以及政策制定時之酌參素材, 以及作為地方的文化創意產業進一步研究時之參考。. 8. DOI:10.6814/NCCU202001501.

(22)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群聚理論發展與類別. 一、產業群聚的發展. 產業群聚的理論可以從聚集經濟 (Agglomeration Economy) 的觀點作為研究的濫觴,聚集 經濟的概念由德國經濟學家 Weber (1909) 首次由從工業區位理論出發,以「聚集法則」(the law. 政 治 大. of agglomeration) 一詞提出,並以微觀的角度去詮釋企業內部區位選址的決策,認為聚集經濟. 立. 來自廠商在技術革新、擴大生產後,平均成本隨之降低,最後達到規模化的聚集經濟效益,而. ‧ 國. 學. 學者 Marshall (1920) 回應聚集經濟並將前者歸類為內部經濟,並指出廠商彼此因為空間上的. 的外部經濟。. ‧. 鄰近性,從而共享基礎設施、技術、資源與知識,降低生產成本與交易成本,亦即聚集經濟中. sit. y. Nat. n. al. er. io. 然而,群聚產生的經濟利益不僅止於成本的下降, Marshall (1920) 進一步說明廠商聚集. i Un. v. 除了可以達成交易經濟 (transaction economies) 、產生知識外溢 (knowledge spillover)的效果外,. Ch. engchi. 因為群聚也可以讓廠商得以互相學習提升生產力,並有更大的彈性分攤研發成本及風險,可以 提升新產品進入市場的效率,造就整體規模和範疇經濟 (economies of scale and scope),達到更 勝於規模經濟的產業創新效益。以此外部經濟的觀點出發,則能進一步規劃出吸引產業群聚的 具體發展政策 (Doeringer & Terkla, 1995)。. 在空間與產業創新的群聚效應,Porter (1990) 將之分為透過買賣關係連結雙方產生的垂直 群聚,以及因為產商間彼此共享終端產品的市場,有相似科技技術,或有共同資源與需求形成 的水平群聚等兩個類別。除了透過產業上下游、廠商互動關係的觀點區分群聚效應類別外, 9. DOI:10.6814/NCCU202001501.

(23) Hoen (2003) 則以微觀層、巨觀層與宏觀層三個分析的範圍層級,搭配「創新合作 (innovative efforts) 」與「生產連結 (production linkages) 」兩個群體的互動關係,歸納出六種產業創新與 空間群聚的關係類型,分別說明微觀角度廠商間的群聚,以及巨觀與宏觀角度中產業間的群聚 差異,並闡述創新擴散過程中的合作關係,以及形成生產價值鏈中產業與廠商的關聯性。. 除了關注廠商互動與交易關係外,Saxenian (1994) 在美國加州矽谷 (Silicon Valley) 以及 波士頓進行的科技產業變遷的研究,點出社會文化網絡以及創新氛圍是產業群聚的關鍵因素。 至於如何形塑群聚以帶動整體的創新能力與競爭力, Schmitz and Nadvi (1999) 認為群聚並非 無中生有,其產生必定有其特定條件與發展潛力,並搭配得宜的政策措施方能促成。另一方面,. 政 治 大. 因為各區域的產業結構勢必有所差異,各個產業群聚並全然相同,而是有其特定的發展背景和. 立. 演化歷程 (Britton, 2003)。承接前述觀點,區域與企業間會存有差異,是因為地域不若組織有. ‧ 國. 學. 主動反應與變異的能力,Boschma (2004) 企圖回應該問題,從演化的觀點切入,認為每個群聚 的形成有其獨特難以模仿的發展軌跡,故無「最適」模型一以貫之。. ‧ sit. y. Nat. 由此見得,群聚理論過去在不同分析維度及時空背景下受到學者廣泛討論與應用,若著眼. io. er. 群聚帶來的效益,Porter (1998) 認為群聚使得廠商彼此間的競爭與監視,成為超越對手和自我. al. iv n C hengchi U 發現,群聚的產生及存續勢必與廠商的利益相吻合,此外,群聚發展過程通常也與當地的歷史 n. 成長的動機;而廠商間經由互相學習與模仿,激勵整體群聚達到創新與效益。從過去研究成果. 脈絡和自然優勢相關。 Evans (2010)分析過去大量的群聚理論研究結果,認為綜觀而言,群聚 效應所帶來的競爭優勢可歸納為:小型的廠商可以彼此結盟與連結網絡關係,且有利於專業化 服務與設施發展;群聚因空間上的鄰近性增加廠商間的競爭而提高標準,整體的吸引力更成為 外部投資的焦點和標的;此外,群聚得以其地域特性發展該地點的品牌,使得群聚內所有成員 受益等群聚優勢。. 10. DOI:10.6814/NCCU202001501.

(24) 二、創意群聚的發展. Landry (2000) 在《創意城市》中提出創意氛圍 (creative milieu) 便涵蓋空間的概念,說明 其具有激發創意點子與發明的基礎設施為先決條件,可能存在於一建築群中、城市的特定區域 甚至整個城市中。認為一個創意城市創意循環 (the cycle of urban creativity) 構成如下圖 1,共 由五個階段形成具有生命力的良性循環,並由此延續城市創意,讓城市發展生生不息。其概念 別於過去城市與群聚討論強調價值和效率的觀點,而是將城市視作可再生的資源,並提供一個 新的機制去評估與檢視各階段的組織原則及概念策略。. 治 政都市創意發展循環 大. 圖 1. 立. 建立觀念與. ‧ 國. 學. 建立市場與. 提高構想的. 客群. 能力. ‧ er. io. sit. y. Nat 落實平台與促進. n. a 機制 l. Ch. n U engchi. iv. 實踐觀念或 構想. 建立網絡與 流通.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自 Landry (2000). 對於城市的創意發展, Florida (2002) 的研究給予許多啟發,包含指出地方品質 (quality of place) 的概念,將環境、人物與事件三要件視為重點,使城市的規劃不再僅限於硬體設施,. 11. DOI:10.6814/NCCU202001501.

(25) 更重視生活風格、生活品質,視作當今城市競爭力的優勢所在。而後,美國文化經濟研究學者 Scott (2000) 同樣重視地方、文化、經濟三者間的共生 (symbiotic) 關係,提出「團塊化 (agglomeration)」的概念,描述文化創意產業在空間向度中的群聚現象,並在全球主要都市的 研究中發現,文化產業群聚的在地成長與擴散並不會導致文化的統一,反而提升了全球化層次 的多樣性 (Scott, 2004) 。. 文化創意與群聚間的對話在過去的研究中各放異采,Schieb-Bienfait, Saives, & Brigitte (2018) 等學者彙整 1920 年至 2010 年間創意群聚理論框架,透過「經濟」與「知識基礎」兩個 觀點區分群聚進行詮釋,認為前者與 Michael Porter 的群聚論點相符,且佔據研究主流地位,. 政 治 大. 對政策力量的介入影響深遠;而由後者所討論的創意群聚治理,則因豐富的知識與觀點,交織. 立. 複雜的社會動態特性而與前者大相逕庭 (Bahlmann & Huysman, 2008)。台灣學者亦將文化創意. ‧ 國. 學. 產業與群聚進行了綜合討論,認為應考量聚集集經濟的效果在形成群聚的同時,會因文化創意 元素和類別的不同造成影響,而差異性高的文化創意組成,也在創意持續積累與交融的過程中. Nat. sit. y. ‧. 發揮綜效。(陳明惠、潘釔天、張佑宇、吳俊德, 2012)。. io. er. 創意群聚並不容易完整的定義,但 Evans (2010)則點出成功的群聚有其共同的特徵並受到. al. iv n C hengchi U 優勢源自文化的多樣性;缺乏創意產業群聚的地區將流失創意人才與企業,而非知識型的企業 n. 普遍的認可,包含:根植於本土的創意群聚面對全球競爭有較高的適應能力,經濟資本與競爭. 將自身定位於在地創意產業,作為其生存的關鍵策略。由此可見,創意群聚需要有文化與經濟 發展共同支持才得以建立,也預示了其與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全球經濟互動彼此的依存關係。 總體而論,群聚的形成往往源自企圖以文化帶動地方再生的想法或政策,而存在於經濟政策中 的文化氛圍則是支撐整體創意產業的力量 (Morteau, 2016)。. 12. DOI:10.6814/NCCU202001501.

(26) 第二節 一、. 文創產業與文創園區發展. 從文化到文化創意產業. 在探討文化產業時,過去學者多以文化為主體進行探索。Throsby (2001) 從文化經濟學的 角度,認為文化活動與文化產品的內涵是:人類從事具有象徵意義的特定行為及產品,其中則 包含生產與創意的揉合與傳遞,並且有一定程度智慧財產權的產出。承接過往對文化乃至文化 產業的研究脈絡,回應社會學家 Raymond William 以「一個民族、社會群體的整體生活方式」 7. 作為廣泛意義上的文化定義,Hesmondhalgh (2002) 認為,以現代意義而言,所有產業皆參與. 政 治 大. 了文化的生產與消費,使該定義將無所不包,因而提出文化產業是提供交流與創造文本 (text). 立. 的機構,並且直接地參與了社會意義的產生。. ‧ 國. 學. 國內學者對文創產業亦有所著墨,劉大和 (2007) 即點出文化產業相較於文化而言,在於. ‧. 前者需要透過不同材料作為「載體」呈現其理念和內涵,並得以被普遍大眾接受、且多可進行. Nat. sit. y. 複製與銷售。由此可見,文化創意產業是透過創意與想像力,創造具有經濟價值的文化商品。. n. al. er. io. 因此,將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意涵一言蔽之即是「具有藝術性、創意性、娛樂性、大眾性等與. i Un. v. 文化相關之創意商品化」(郭秋雯, 2010, p. 65)。歸納國內外學者的見解,邱誌勇 (2011) 認為,. Ch. engchi. 文化創意產業結合創意、文化商品與經濟發展三個重要元素,並指出該網絡如同企業一般縝密, 且更強調以創意思維與產製結合的掌控能力,並得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升整體服務與商品 的附加價值。. 至於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的思維差異或融合, 「創意產業」一詞的起源普遍以 1994 年澳洲 工黨執政時期總理 Paul Keating 率先發布「Creative Nation」報告,將藝術與媒體和政策結合,. 7. 原文‘“whole way of life” of a distinct people or other social group’,出自 Williams, Raymond (1981). Culture. London: Fontana. 13. DOI:10.6814/NCCU202001501.

(27) 以推動文化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機會 (Flew, 2011; Howkins, 2001; UNCTAD & DITC, 2008),並 在 1997 年英國成立文化傳媒體育部(Department for Digital, Culture, Media & Sport,以下簡稱 DCMS)將推動「創意產業」視為國家發展的策略目標,以及經濟發展的基石 (Caust, 2003; Hesmondhalgh & Pratt, 2005)。其名稱的轉換,標幟出文化產業不再侷限於藝術領域,逐漸擴張 至潛在的商業活動;此外,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不再涇渭分明,當代部分學者認為兩者的差異 已不再顯著,雖然各有其發展脈絡與支持論證,但兩者皆代表了知識型產業與經濟的結合,並 且通過國家政策產生影響力 (Cunningham, 2002; Galloway & Dunlop, 2007),為此,各國亦從中 衍伸出具有各國及地域特色的命名,以及對應各國政策的分類系統。. 二、. 文創產業的分類與內涵. 立 國際文創產業之分類與定義. ‧ 國. 學. 1.. 政 治 大. ‧. 當前各國對文創產業的命名各有所異,例如:英國以「創作產業」為稱呼、美國則分別稱. sit. y. Nat. 「資訊產業、教育娛樂產業、著作權產業」 、法國稱「文化產業」 、韓國稱「文化內容 (contents). io. er. 產業」、日本則稱之「內容產業」(郭秋雯, 2013),可見目前國際間對文化創意產業一詞依然有. al. iv n C h e n年以降,各國研究成果與地域區特色,將文化與 中即整合了 2008 gchi U n. 個別的詮釋及採納,並多會伴隨時空的轉換進行調整。聯合國在 2013 年的《創意經濟報告》 (Creative Economy Reports). 創意產業分為:DCMS 模型 (DCMS Model)、符號與文本模型 (Symbolic Texts Model)、同心圓 模型 (Concentric Circles Model)、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出版權模型 (WIPO8 Copyright Model)、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模型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Model)以及美國人藝術協會模型 (Americans for the Arts Model)等六個分類系統(參見下表 1) ,透過各模型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 結構特徵,以便後續研究得以進行系統化的分析與理解 (UNDP & UNESCO, 2013)。. 8.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14. DOI:10.6814/NCCU202001501.

(28) 表 1. 立. 文化與創意產業分類系統.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n. al. (2013, p. 43). Ch. engchi. er. io. sit. 資料來源: UNCTAD & DITC, (2008) ; UNCTAD & UNDP, (2010),引自 UNDP & UNESCO,. i Un. v. 英國於 1990 年代設立 DCMS 後,官方將創意產業定義為「那些源於個人創造力,技能及 才華,可以產生或使用智慧財產,並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的行業」(DCMS, 2001, p. 4), 相較於後續的分類系統有各自所強調的「核心 (core)」類別,英國 DCMS 則反映當時英國將 創意與創新作為驅動經濟的動力來源。由其分類可見該 13 項行業別皆與文化相關,然而英國 採「創意產業」稱之,藉以迴避與「文化 (cultural)」與高度文化涵養有直接的聯想 (DCMS, 2010)。 符號文本模型 (Symbolic texts model) 則是 Hesmondhalgh (2002)以現代生活的可觸及性,以及 產生的文化影響力強弱,區分為主要從事文化生產與文本發行的核心文化產業,以及不易大量 生產及傳播的外圍 (peripheral) 文化產業,並認為核心和外圍文化產業會以各種形式交互影響。 15. DOI:10.6814/NCCU202001501.

(29) 文化創意產業的同心圓模型 (Concentric Circles Model) 由 Throsby (2001) 提出,亦最為人 知曉(參見下圖 2),從文化到商業,以同心圓的方式一層層向外擴散,其模型主張在該產業 中的核心在於文化價值與文化商品,因此,越富有文化內涵的特定商品或服務,與產業的關聯 性亦越強烈。受該同心圓模型啟發,Work Foundation(英國任務基金會)亦提出的同心圓模型 (參見下圖 3),將價值傳遞的概念與智慧財產、版權置於核心,分別把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 區分而置於整個經濟體中 (UNDP & UNESCO, 2013),雖然模型有所改良與調整,然而同心圓 模型已成為英國與歐洲分類創意產業的基礎,後續亦被應用於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與 英國等國家的研究,產生良好的分析效用 (Throsby, 2008)。.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圖 2. engchi. i Un. v. 文化產業同心圓模型. 資料來源: Throsby (2001, 2008),引自 UNDP & UNESCO (2013, p. 23). 16. DOI:10.6814/NCCU202001501.

(30) 圖 3. 英國任務基金會的同心圓模型. 治 政 大 p. 103) 資料來源:Work Foundation (2007, 立 台灣文創產業之定義. ‧ 國. 學. 2.. ‧.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可回朔至 2002 年行政院發表「挑戰 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劃」 ,. sit. y. Nat. 並擬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國家重點發展項目,並說明「文化創意. io. er. 產業」為:「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之形成及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之. al. iv n C h e n g c h i U 2009 年,通過「創意台灣── 在台灣扎根,並揭開後續新一波經濟發展的序幕。行政院院會於 n. 潛力,促進全民美學素養,使國民生活環境提升之產業」(周德禎, 2016)。由此,文創產業開始.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選擇相對成熟的電視內容、電影及流行音樂、數位內容產業、設計 產業以及工藝產業等六項具有高發展潛力、高附加價值的產業為旗艦產業,以期發揮領頭羊的 效益;另外亦配合人才、資金、研發輔導、市場開拓與產業群聚效應等五大策略作為整體環境 整備,希望帶動周邊產業,將台灣打造成亞太文化創意產業的匯流中心 (文建會, 2009)9。. 文化部前身,已於 2012 年升格為部,其權責事項(含中央主管機關之權責事項) ,自 2012 年 5 月 20 日起改由 「文化部」管轄。 9. 17. DOI:10.6814/NCCU202001501.

(31) 台灣對於文化創意產業類別之界定,係根據 2019 年最新修正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 , 第 3 條所稱之「文化創意產業」係指:「視覺藝術產業、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文化資產應用 及展演設施產業、工藝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廣告產業、產品設計產業、 視覺傳達設計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建築設計產業、數位內容產業、創意生活產業、流行 音樂及文化內容產業,以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產業。」等共 16 項類別。我國之定義 顯然承襲了英國對創意產業的認定,認為文創產業係源自於文化或創意積累,並有形成與運用 智慧財產之特色,另外則增加美學涵養、提升生活環境作為台灣對文創產業整體的價值投射與 依託。. 三、. 政 治 大. 文創園區的發展與現況. 立. ‧ 國. 學. 過去有諸多學者針對文化產業園區形成脈絡與分類特徵進行深入討論,本節依時序整理 (如下表 2),並針對各學者對文化特區的定以與其演化脈絡加以闡述。. ‧. al. Ch. engchi. 以「文化特區」形容文化產. y er. 分類方式與特色. n. Hilary Anne. io. 學者與發表年. 文化園區的類型. sit. Nat. 表 2. i Un. v. 區分類別. 文化複合用地、重要藝術機構專區、 業聚落化現象,強調藝術與. Frost-Kumpf. 藝術與娛樂專區、市中心專區、文化 社區緊密結合。以土地設施 生產專區。. (1998). 的使用與功能的連結區分。. Walter Santagata. 根據文化產業園區提供的. (2002). 功能,以及對外互動分類。. 產業型、機構型、博物館型、都市型。. 18. DOI:10.6814/NCCU202001501.

(32) 學者與發表年. 劉大和. 分類方式與特色. 區分類別. 將文化園區依「經濟系統」 、 創作型創意園區、消費型創意園區、 「國家創新系統」,正式與. (2004). 楊敏芝. 複合型創意園區、產業發展專區 非正式跨領域交流分類。. 根據歐美園區規劃模式,依 文化園區、文化產業專區、文化旗艦 政策定位與開發單位進行. (2009). 開發案,以及社區藝術。 劃分。. 政 治 大 立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國. 學. Frost-Kumpf (1998) 提出「文化特區」 (cultural districts)的概念形容文化產業聚落化現象,. ‧. 標誌出都市中具有完善的組織、標示明確、且提供綜合使用的區域,並可區分為文化複合用地、 重要藝術機構專區、藝術與娛樂專區、市中心專區、文化生產專區等 5 個類別,由其分類可見. y. Nat. io. sit. 文化特區強調土地使用與其他設施可以產生對應功能的連結,藉以達到吸引遊客與文化產業的. n. al. er. 效果。Frost-Kumpf (2001)進一步指出文化特區可以提供當地居民、藝術家與遊客從事藝術活動. Ch. i Un. v. 所需的設備,亦可提供藝術家就業與居住機會,表示文化產業聚落化的現象可以將藝術與社區. engchi. 緊密結合,達到活化城市的特定區域的效果。義大利經濟學家 Walter Santagata 定義文化特區 為「一致力於表演藝術、博物館、及生產文化相關商品的組織,透過服務、設施或建築物共同 聚合的空間」Santagata (2002, p. 12),可以區分做博物館型、產業型、機構型與都市型等 4 種 功能取向的類型,認為文化特區同樣可吸引藝術創作者外,亦可帶動觀光客與一般大眾,是一 立基於本土文化,帶動經濟發展的理想案例。. 除了區位因素與周邊機構的關聯性之外,若以創意園區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區分,劉大和 (2004) 認為,創意園區需要具備連結生產到消費之間個個連結的「經濟系統」 ,能連結園區與 19. DOI:10.6814/NCCU202001501.

(33) 國家整體創新的「國家創新系統」,以及讓園區內的專業人才得以進行跨領域正式或非正式的 交流、激發科技與創新的「園區內互動成長系統」等三項功能;將上述三個功能具體發展後, 將可能形成創作型創意園區、消費型創意園區、複合型創意園區,以及產業發展專區,從創意 園區在價值鏈中所負責的階段級角色,作為創意園區設置的目標區隔。. 楊敏芝 (2009) 由園區規畫設置的角度切入,依照開發單位的執行與合作模式區隔,分為 文化園區、文化產業專區、文化旗艦開發案,以及社區藝術等四種類型(參見下表 3) ,依照其 定義與發展特色,台灣發展的文化創意園區與「文化產業專區」之設計較為類似;在開發範疇 的劃分方式則有文化創意產業專區、以城區為範疇的無圍牆園區、以一條街道作為開發基地的. 政 治 大. 無圍牆園區,以及以整棟建築的開發形式。綜合分析園區的類型與建設規模、開發模式與產業. 立. ‧. Ch. 以文化創意產業群聚於一特. (cultural industry. 定專區形式,以帶動相關產. 文化旗艦開發案 (cultural flagship development). y. 地方. 政府. 政府. v. engchi. 文化產業專區 district). 中央. 中央與. 門共同. 地方. 私部門. er. al. 以文化藝術帶動市中心或地 方城鎮文化及經濟發展. 公私部. sit. 政策定義. n. (cultural quarter). 開發單位. io. 文化園區. 藝術文化特區的分類. Nat. 類型. 表 3. 學. ‧ 國. 型態,則有助於我國設置文化創意園區時之政策參考。. v. i Un. v. v. v. v. v. v. 業發展 以大型文化旗艦開發建設帶. v. 動之都市再生政策. 社區藝術. 以文化藝術設施投入社區建. (community). 設,帶動社區生活藝術美學. v. v. v. v.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楊敏芝 (2009). 20. DOI:10.6814/NCCU202001501.

(34) 台灣 2002 年由行政院提出「挑戰 2008 國家重點發展計畫」,文建會基於「創意文化專用 區 10 」得以形成產業群聚 (cluster),進而帶動所在城市整體區位發展、提升人才與經濟產值 (文化部, 2015)。故將臺灣菸酒公司減資繳回之台北、台中、嘉義、花蓮等酒廠舊址,以及位在 台南的倉庫群等五個閒置空間規劃成「創意文化園區11」 ,希望產生創意群聚與擴散效果、成為 示範點並帶動相關文化設施 (文化部, 2020);此後,文化園區遂如雨後春筍般開始在台灣各地 誕生,政府期待藉由文創產業活化地方帶來經濟效益,也引發相關專業學者諸多討論。. 目前坐落於五個城市的文創園區,前身皆是日治時期的政府所設置的會社,相較國外園區 的產權是由企業所有,當前台灣大型工業文化遺址轉型的園區大多仍由政府單位主管,因此也. 政 治 大. 產生了經營與管理的挑戰 (廖世璋, 2018) 。回顧過去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實踐的過程,各. 立. 園區亦面臨了廠商間交流少難以產生網絡效益、過度商業化限縮本地藝術家的發展空間、腹地. ‧ 國. 學. 不足以及難以招標等議題 (傅朝文, 2017)。此外,過去台灣文化治理的脈絡,逐漸從由上而下 「治理文化」的視角,逐漸轉向由下而上「文化治理」的視野,模式轉換意味著參與者由中央. ‧. 與地方政府,加入公私部門、乃至民間團體與個人,產生諸多角色轉變。我國在 2018 年發布. Nat. sit. y. 的《文化政策白皮書》亦點出文化發展同質化、各地文化特色逐漸消失、文化法規不容易與時. 10 11. al. n. 難題 (文化部, 2018a)。. er. io. 俱進,以及過往多政府主導整體文化發展,致使民眾參與度不足,是當前台灣文化發展的主要. Ch. engchi. i Un. v. 2011 年 1 月 31 日正式將創意文化園區更名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同註 3。 21. DOI:10.6814/NCCU202001501.

(35) 第三節. 創意群聚指標. 過去已有諸多學者進行產業群聚相關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各有異趣;隨時空條件的演進 及轉化,學者吳濟華、李亭林、陳協勝、何柏正 (2012) 歸納並指出,聚集經濟的指標可分為 靜態外部性與動態外部性兩造:前者包含地方經濟衡量指標,認為廠商利益多來自地方都市的 規模、多樣化的都市化經濟衡量指標;後者則以競爭力、多樣化、專業化等面向,透過 MAR 外部性 (Romer, 1986)、Jacob 多樣化外部經濟效果 (Jacobs, 1969)或是 Porter 的外部效果 (Porter, 1990) 等三種方式進行外部特質分析,茲將在下段分別說明。. 政 治 大. MAR (Marshall-Arrow-Romer) 是奠基於 Marshall (1890) 提出交通與自然資源、人力資源、. 立. 知識外溢與中間供應商等四者,為驅動群聚的要素,後續則由學者(Arrow, 1962; Romer, 1986). ‧ 國. 學. 進一步強化知識對於內部成長的影響力,最終完善其理論,並為後續諸多研究採用(Krugman, 1991; Saxenian, 1994)。相較於 MAR 進行相同產業內的比較,Jacobs (1969)進行不同產業間的. ‧. 外部性研究,認為跨產業的知識外溢效果,是帶動城市創新與多樣性的重要來源。Porter (1990). Nat. er. io. sit. y. 主張知識外溢加速空間集中與專業化成長,表示地方競爭可以促使廠商競爭而加速技術創新。. al. iv n C h e n g c h i UAnderson (1994)、以投入與產出資料 地理集中程度作為衡量依據的標準化區位商數分析法,如 n. 回顧過往產業群聚相關研究理論的提出與採用,多以量化模式進行分析與識別,包含:以. 作為研究方法,從而進行多變量統計分析,配合集群分析找出加州運輸設備產業的集群分析 (Scott & Bergman, 1995)、以及提出別於區位商數等作為群聚的發現方式,主張採用國家既有的 產業資訊進行量測,以界定及區分產業上下游群聚關係 (Feser & Bergman, 2000)。而群聚理論 雖受到廣泛的討論,然應用領域多設定於經濟地理學、區域與都市計畫為主。相較之下,Porter (1990) 的鑽石理論相對探討的面向更多元,並涉及企業競爭、策略管理、政府與企業間的互動 關係,並進一步結合區位理論建立新經濟經爭體系 (Porter, 1998)。. 22. DOI:10.6814/NCCU202001501.

(36) 一、 鑽石理論與其發展. 1990 年哈佛大學策略教授 Michael E. Porter 出版《國家競爭優勢》,繼承於過往比較優勢 的理論基礎,提出國家競爭優勢理論,描述國家特定地區產業與企業競爭優勢來源,認為那些 在特定國家的企業之所以可以持續創新、追求進步,並克服變革需要面對的種種障礙,其答案 在於生產要素條件 (Factor Conditions)、需求條件 (Demand Conditions)、相關與支援性產業 (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 (Firm Strategy, Structure, and Rivalry) 等四項主要屬性,並搭配政府角色 (Government) 與機會 (Chance) 兩個外在變數,由以上的 要素互動整合便構築出了鑽石系統(如下圖 4),基於該系統的樹立與運作,則各國得以為其 產業建立競爭優勢。.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圖 4. engchi. i Un. v. 國家競爭力鑽石模型. 資料來源:Porter (1990) 鑽石模型在發表後成為廣泛的策略與競爭優勢分析工具,也引起諸多學者關注與討論,包 含指出鑽石系統缺少對文化因素與競爭力的關係考量 (Van Den Bosch & Van Prooijen, 1992), 以及該模型中政府的角色並未釐清,也並無說明其將帶來正向還是負向的影響力 (Hodgetts, 1993),為了補充與修正鑽石理論的架構,後續學者由不同面向進行調整與演繹。 23. DOI:10.6814/NCCU202001501.

(37) 其後,奠基於 Porter 的鑽石理論基礎,有諸多學者針對國家的競爭優勢陸續衍伸出其他的 模型,以能更準確的因應研究場域之特性與分析單元。在探討雙國貿易關係之研究中,學者 Rugman and Verbeke (1993) 以生產要素作為核心,串聯國家間的互動關係,並保留需求條件、 支援性產業及企業競爭策略等面向,發展出雙鑽石模型 (The Double Diamond Model) 以解釋 兩國之間的貿易共生關係,該模型廣泛地影響後續進行跨國競爭優勢之研究,更帶動國際企業 子公司策略管理之討論。. 除了雙鑽石模型的演繹與採納,韓國則有 Cho (1994)、Cho & Moon (2000) 等學者認為該 國的經濟發展與完善的教育系統、人才培育有密切關聯,故將以物質要素為主要討論標的之鑽. 政 治 大. 石理論原型,新增了人力資源的分析角度(參見下圖 5),包含政治家與官僚 (Politicians &. 立. Bureaucrats)、勞工 (Workers)、企業家 (Entrepreneurs) 及專家管理者與工程師 (Professional.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Model)。. 學. Managers & Engineers)等與人力資本相關角色,組成九要素鑽石模型 (The Nine-Factor Diamond. Ch. engchi. 圖 5. i Un. v. 九要素模型. 資料來源:Cho (1994) 24. DOI:10.6814/NCCU202001501.

(38) 除此之外,九要素鑽石模型與 Porter 的鑽石模型的主要差異可參見下圖 6,除了保留最初 模型的六項要素,並重新以「物質要素 (Physical Factors)」與「人力要素(Human Factors)」將 原本的「相關支援性產業」 、 「需求條件」等納入企業策略進行討論,另外新增勞工與政治官僚 的角色以完整體現原本「相關支援性產業」之內涵,此外,將企業家與專家管理者及工程師分 開探討,以四種人力資本區隔出更細膩的角度,因此,Cho, Moon, & Kim (2009) 等學者認為 該模型在解釋與人力資源相關度高的產業能有更高的詮釋能力。 在後續研究中,相較於 Porter (1998) 單一鑽石模型,在評估具有高度國際連結、以及高度 人為因素影響的國家競爭力優勢時,研究認為廣義的雙鑽石模型,和九要素鑽石模型有更好的. 政 治 大 同時討論「人力要素」及「國際關係」兩個層面。Balcarová (2014) 等學者則選擇捷克、斯洛 立 解釋能力(Cho et al., 2009),其後更發展出雙元性鑽石發展模型 (the Dual Double Diamond),以. ‧ 國. 學. 伐克與匈牙利等三個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比較原始鑽石模型與九要素鑽石模型進行理論驗證, 發現九要素模型更適用於開發中國家。此外,相較於原始模型,應用該理論的分析結果與產業. ‧. 政策研究所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Policy Studies) 以雙重鑽石理論方法進行國家競爭力排名之. n. al. er. io. sit. y. Nat. 研究,產生一致的結果與較多的共通性。. 圖 6. Ch. engchi. i Un. v. 鑽石模型與九要素模型比較圖. 資料來源:Cho & Moon (2013, p. 150) 25. DOI:10.6814/NCCU202001501.

(39) 二、. 創意資本衡量指標. 在群聚理論與人力資本的討論之外,創意地理學者 Florida (2002) 將「創意資本」視為「人 力資本」的延伸,並提出 3T 理論架構(參見下圖 7) ,認為創意經濟發展的要件分別為:科技 (Technology)、人才 (Talent) 與包容 (Tolerance),包含創新與科技的結合與採用、受高等教育 與專業訓練的人力、以及保持尊重與開放的心態,接納不同族群、職業、生活樣貌的等面向。 其後,Kloudova & Chwaszcz (2012) 等學者認為 3T 理論架構無法妥當適用於歐盟諸國與領土 較小的國家,故根據原模型進行改良,提出「新創意指數指標 (New creative index)」,分別在 3 類主要指標下,各新增 7 至 11 項子項目量表,並將包容性指標區分作「人群 (People)」及. 政 治 大. 「環境 (Environment)」兩類,以期消除原指標的爭議性,並能更彈性調整及貼合研究場域,在. 立. 該實證研究中進一步發現德國、芬蘭、瑞典等國的創造力中心,且相對西班牙及荷蘭有更強的. ‧ 國. 學. 創造潛力,更推翻南歐旅遊熱點區域有更佳創造力的假說。. ‧. 所得. 包容. n. al. er. io. sit. y. Nat. 人才. Ch 圖 7. eng chi 科技. i Un. v. 3T 理論架構. 資料來源:Florida (2002) 至於如何評斷城市的創意競爭力,Florida (2002) 率先以創意階級 (creative class)、高科技、 創新能力、多元化及人才等指數作為衡量指標,其奠定的研究基礎被視為當前美國、甚至全球 最具代表性的指標之一 (葉晉嘉, 2016),其分類方式(參見下表 4)可以發現「創意階級」中 的行業正呼應 Florida「創意專業群 (creative professionals)」的分類,以完全與創意相關工作者 26. DOI:10.6814/NCCU202001501.

(40) 為主,並根據高科技與資訊產業動態、以及市民專利發明數量作為高科技和創新能力指標。而 多元化指數則有三個評斷依據:Florida 認為,美國經濟發展與開放移民政策密不可分,因而將 外國人比例納入考量、對生活型態與多元化開放程度,以同性戀指數推測一個地區接納非主流 族群的能力,而對於畫家、導演、作家、設計師等文創工作者的收入比例,則是以喜好自由、 性格浪漫而多元化的波西米亞指數為依歸。人才指數則以高等教育人口為依據,此外 Florida (2006) 更指出大學已成為吸納具有才華與技術移民的場域,對於不同生活風格的開放性亦成 為包容性變數的一環。 表 4 指標構面. 立. ‧ 國. 學. 就業人口的比例。. ‧. 評估城市中軟體、電子、生化產品與工程服務等行業的成長規. 高科技指數. 模與集中程度。. sit. y. Nat. 創新能力指數. 同性戀指數. 波西米亞指數. al. n. 綜合. 以每千人平均專利數衡量市民發明創新的能力。. er. io 熔爐指數. 人才指數. 政 治 指標內涵 大. 科學家、工程師與波希米亞等所謂「創意階級」的族群占全部. 創意階級指數. 多元化 指數. Florida 的城市創意競爭力指標. Ch. i Un. v. 一地的外國出生居民占當地人口的比例。. engchi. 一地同性戀家庭數目占全國同性戀家庭數的比例,除以該地區 的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為一區位商數。 一地區的波希米亞人口比例除以全國平均波希米亞人口比例。 每千人中 18 歲以上擁有大學以上高等教育學歷的人口比例。. 資料來源:Florida (2002),取自葉晉嘉 (2016, p. 194) Florida 以創意工作者人數、高科技產業數量、專利權數量、文化多元性與人才等指標,作 為衡量美國各大城市的創意發展指標,指出創意群聚與創意資本的形成息息相關。Florida & 27. DOI:10.6814/NCCU20200150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ased on the defects of the safety control in the semiconductor electric circuit indust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warm Intelligence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ECI model, the

Based on the tourism and recreational resources and lodging industry in Taiwan, this paper conduct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aiwan

Thus, both of two-dimensional Kano model and IPGA mode are utilized to identify the service quality of auto repair and maintenance plants in this study, furthermor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Based on a sample of 98 sixth-grade students from a prim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this study applies the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dex factors of the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To find out what kinds of bike-riders’ lifestyle are, which level in ERG Theory they belong to, and changes in Benefits Sought of bike-riders, this study had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computer attitudes, the digital learning attitude and the digital game attitude and tried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affecting digital game-ba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