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年齡與線上閱讀經驗在線上閱讀歷程及教學策略之差異比較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不同年齡與線上閱讀經驗在線上閱讀歷程及教學策略之差異比較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5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計畫. 指導教授:胡悅倫 博士. 政 治 大. 立 不同年齡與線上閱讀經驗. ‧ 國. 學. 在線上閱讀歷程及教學策略之差異比較研究. ‧. A study on the comparison of online reading process and. Nat. io. sit. y.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between different aged groups. n. al. er. and online reading experiences. Ch. engchi. i Un. v. 研究生:李彥玫 撰 中華民國 一○四 年 三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3) 謝 辭 在政大三年的碩士 時光,倏忽即逝。在短段的兩年內,使我成長、茁壯。 首先,感謝我終身的導師,我的父母,讓我在經濟穩定的基礎下,無後顧之 憂地用心學習,追求夢想。您們的全力支持,是我最大的原動力。 最要感謝的,是我人生轉捩點最重要的人,我的恩師,胡悅倫老師。 在我生命中,扮演多重角色,生命的導師、家人、朋友、一輩子學習的榜樣。不 僅在專業上給予指導,在生活、行為、處事、對事物的熱誠、做事專一的態度等, 皆給予無形的身教。老師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碩士學位. 政 治 大 感謝論文口試委員,陳百齡教授,其邏輯思辨能力極佳,在論文口試時,提 立. 論文的完成,是一個好的開始,在未來的職涯發展上,仍需更加努力。. ‧ 國. 學. 出了許多的回饋與建議,讓論文更增添了許多色彩,也更進一步聚焦。此外,莊 俊儒教授,則是對於論文的撰寫格式以及統計方法給予許多提醒與寶貴的意見。. ‧. 此外,感謝教育學院師長鄭同僚老師、余民寧老師、洪煌堯老師、吳政達老. sit. y. Nat. 師、葉玉珠老師、詹志禹老師、張奕華老師、馮朝霖老師、李淑菁老師、陳婉真. al. n. 皆值得看齊與學習。. er. io. 老師、傅如馨老師。於修業期間,每位老師各具專業,都是其領域中的佼佼者,. Ch. engchi. i Un. v. 另外,感謝我最親愛的 101 級同學們,幼芸、亞衡、函汝及恩如總是一起在 研究室裡奮鬥,分享著論文進度,一起為彼此加油,一同為求學生涯打拼著。儷 月、佩蓉及淑儀,也很珍惜與你們一起上課、報告,一起聊天說笑的日子。 最後,感謝國立政治大學,給予我文組學習最佳環境與資源。匯集教育領域 最優秀的專家與學者,典藏了豐富的文獻與資料。舉辦無數與專業領域相關的研 討會與座談會。提供了許多的機會給與政大的學生,讓政大學生能夠便利地享有 各種資源。 彥玫 謹誌於國立政治大學井塘樓 2015 春.

(4) 不同年齡與線上閱讀經驗在線上閱讀歷程及教學策略 之差異比較研究 摘要 閱讀帶動了文化的傳承、資訊的傳遞,也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扣。透 過閱讀,形塑了讀者對訊息的認知思考模式及邏輯組織能力。而數位時代的來臨, 網際網路的使用,讓習慣於傳統印刷紙本閱讀形式的社會,面臨了閱讀習慣與學 習方式的轉變。是故,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年齡層及不同的線上閱讀經驗的網路 讀者,其線上閱歷程之技巧與概念的認知模式。透過概念構圖法,探討 28 位線. 政 治 大 的認知架構,並以實際線上閱讀任務之研究方法,瞭解網路讀者在線上閱讀時所 立 上閱讀者(包含 14 位中學生,以及 14 位 50 歲以上之銀髮族),其線上閱讀歷程. ‧ 國. 學. 面臨之困難與問題,進而提出解決方案與教學策略。. 研究結果發現,1.不同年齡層對於線上閱讀歷程之概念有差異存在。根據概. ‧. 念構圖法之結果,中學生對於線上閱讀歷程的認知顯得較為片面與不完整。換言. sit. y. Nat. 之,銀髮族比起中學生更能掌握線上閱讀之整體概念;2.不同線上閱讀經驗之讀. n. al. er. io. 者(生手與專家),其線上閱讀歷程之概念有明顯之差異存在。專家比起生手更加. i Un. v. 重視線上閱讀歷程中的各種行為與技巧的運用,並能夠用以更高層次的技巧掌握. Ch. engchi. 與控制搜尋過程。生手認為線上閱讀時,學會搜尋的方法是重要的關鍵,專家則 認為搜尋方法為基本之能力,而在線上閱讀時,能否擴增及延伸搜尋資訊才最重 要的概念。 最後,3.不同年齡層之線上閱讀者,當線上閱讀經驗不足時,其所遇到之困 難亦有所異同。中學生與銀髮族所面臨的相同困境包括「草率閱讀訊息,以致迷 失搜尋方向」 、 「關鍵字運用的能力不足,侷限搜尋範圍」 、 「採取負面心態」 、 「少 針對搜尋主題進行客觀思考,多以個人習性引導閱讀」 、 「缺乏懷疑資訊的能力, 以致訊息來源無所根據」、「缺乏主動思考能力,僅被動地接收訊息」,及「未真 正釐清搜尋目標」。此外,對中學生而言,也存在著「搜尋方向因個人興趣而偏 I.

(5) 離主題」之問題;對銀髮族來說,則是「接收訊息超負荷,而無法抉擇資訊」及 「缺乏網路搜尋頁面之基本操作能力」兩種困境。 綜上所述,本研究針對發現之問題,提出適當之線上閱讀教學策略及解決困 難之方案,作為線上閱讀指導者未來教學參考與應用之依據。. 關鍵字: 線上閱讀經驗、線上閱讀者、中學生、銀髮族、生手、專家、概念構圖、 教學策略.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Un. v.

(6) A study on the comparison of online reading process and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between different aged groups and online reading experiences. Abstract Reading plays a pivotal part not only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ut also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field. By reading, people can build up their cognitive and thinking modality and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logical organization. However, nowadays, when acquiring new knowledge or information, the digital age dramatically changes people’s reading style from traditional papers to the hypertexts or online platforms. 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reas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online reading process and instructional.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trategies between different aged groups and online reading experiences. It’s worthy of discussion in three core questions. First, what is the difference of the processes between different aged groups while reading on the Internet? Second, what kind of problems do different readers encounter when surfing online? Third, which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would be the appropriate direction for the online readers? In order to figure out these questions, the study uses the qualitative process of structured conceptualization method of concept mapping. A total of 28 participants. sit. y. Nat. n. al. er. io. comprising of 14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14 elderly people in Taiwan participated in the concept mapping processes. After the concept mapping process, two sets of outcome abilities are formulated that would effectively describe the inherent concepts between different aged groups. These abilities are composed of 50 statements describing key competencies online readers should possess. Furthermore, each of the two aged groups’ concepts of the online reading processes can be formed into 5 distinct clusters. Additionally, the concept mapping processes also resulted in the profile of a unique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indicators. On the same trajectory, a real online task is also designed to engage online readers in a more realistic situation to reveal the problems when they surfing on the Internet. Hence,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detected on the task, befitting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will. Ch. engchi. i Un. v. be shaped for the readers having different online reading experience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es are revealed as following: (a) there is different in the concepts of the online reading processes between young people and the elderl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mapp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gnitions of the processes while surfing online is fragmentary and incomplete than the elderly. That is, elderly people can construct more comprehensive concepts about III.

(7) the online reading courses; (b)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online reading abilities between the high online reading experiences (the experts) and the low online reading experiences (the novices). Compared with the novices, the experts regarded expanding of the information as an important skill rather than just utilizing the elementary ways to search information. Besides, experts can apply higher level skills to monitor and control their online reading processes; (c) The problems which encountered by the low online reading experiences (novices) also have different types between the two aged groups. Based upon these reading problems, the further suggestions and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study.. Keywords: online reading experiences, online reader, concept mapping, the experts, the novices,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Un. v.

(8) 目錄 目錄…………………………………………………………………………………P.1 表次…………………………………………………………………………………P.2 圖次…………………………………………………………………………………P.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研究動機....................................................................................................P.4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P.8 名詞釋義....................................................................................................P.9 研究方法與步驟........................................................................................P.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P.11. 政 治 大 網路讀者之特性與處境............................................................................P.13 立 線上閱讀經驗-生手與專家....................................................................P.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線上閱讀歷程之架構................................................................................P.26 線上閱讀歷程之教學策略........................................................................P.43 概念構圖之意涵........................................................................................P.49. ‧. ‧ 國. 學.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y. Nat.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研究對象....................................................................................................P.60 研究工具....................................................................................................P.60 實施程序....................................................................................................P.65 資料處理與分析........................................................................................P.66. n. al. er. sit. 研究架構....................................................................................................P.58. io. 第一節. Ch. engchi. i Un. v.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不同年齡層對線上閱讀歷程認知概念存在差........................................P.67 不同線上閱讀經驗者之認知概念存在差異............................................P.85 不同年齡層中不同線上閱讀經驗者之特性與處境..............................P.103 線上閱讀教學策略之分析與發展..........................................................P.11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P.130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P.135 貳、英文部分..........................................................................................................P.136 1.

(9) 附錄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線上閱讀歷程觀點之卡片內容..............................................................P.139 概念構圖觀點分類表…………………………………………………..P.141 線上閱讀歷程觀點評定表………………………………………………P.142 實際線上閱讀任務指導語………………………………..……………..P.146. 表次 表 2-1 網路閱讀者相關文獻結果歸納表。………………………………………P.17 表 2-2 線上閱讀生手與專家之定義方式。………………………………………P.20 表 2-3 線上閱讀歷程之相關文獻與其教學策略。………………………………P.43 表 3-1 線上閱讀歷程之教學指導策略。…………………………………………P.63 表 4-1 本研究結果分析架構表。…………………………………………………. P.67 表 4-2 中學生與銀髮族對於線上閱讀歷程之概念分類表。……………..……..P.69 表 4-3 中學生線上閱讀歷程五大概念分類與陳述觀點對照表。…………….. P.73 表 4-4 銀髮族線上閱讀歷程五大概念分類與陳述觀點對照表。……………...P.74 表 4-5 不同年齡層實際認知概念與理論架構對照表(線上閱讀行為)。………...P.78 表 4-6 不同年齡層實際認知概念與理論架構對照表(後設認知調節)。….…....P.78 表 4-7 不同年齡層線上閱讀歷程認知重要程度與實際使用程度分析表。.……P.82 表 4-8 不同線上閱讀經驗者對於線上閱讀歷程之概念分類表。……………….P.86 表 4-9 低線上閱讀經驗者(生手)五大概念分類與陳述觀點對照表。….............P.90 表 4-10 高線上閱讀經驗者(專家)五大概念分類與陳述觀點對照表。...............P.91 表 4-11 不同線上閱讀經驗實際認知概念與理論架構對照表(線上閱讀行為)..P.95 表 4-12 不同線上閱讀經驗實際認知概念與理論架構對照表(後設認知調節)..P.95 表 4-13 不同線上閱讀經驗實際認知重要程度與使用程度分析表。...................P.99 表 4-14 低線上閱讀者(生手)之中學生與銀髮族特性與處境歸納表。..............P.108 表 4-15 高線上閱讀者(專家)之中學生與銀髮族特性與處境歸納表。..............P.114 表 4-16 中學生與銀髮族線上閱讀歷程之教學策略。.........................................P.12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 i Un. v.

(10) 圖次 圖 2-1 圖 2-2 圖 2-3 圖 2-4 圖 2-5 圖 2-6 圖 2-7 圖 2-8 圖 2-9. 張貴琳(2012)之線上閱讀歷程。……………………………………….P.26 Coiro ( 2005)之線上閱讀歷程。………………………………………..P.27 Leu 等人(2007)之線上閱讀歷程。…………….………………………P.28 Coiro(2011b)之線上閱讀歷程。………………………………………..P.29 Henry(2006)之線上閱讀歷程。……………………….………………..P.29 「順序性」線上閱讀歷程架構。………………………………………..P.31 「綜觀性」線上閱讀歷程架構。………………………………………..P.39 本研究之線上閱讀歷程架構圖。………………………………………..P.40 二元化對稱近似矩陣範例圖(余民寧,1997,P.173)。……….………..P.54. 圖 3-1 研究架構圖。…………………………………………………………… ..P.58 圖 3-2 研究實施程序流程圖。……………………………………………………P.65 圖 4-1 中學生之概念估計點圖及群集圖。……………………………………P.68. ‧. ‧ 國. 學. 中學生之概念估計點評定圖與群集評定圖(重要程度)。……...……. P.79 學生之概念估計點評定圖與群集評定圖(實際使用程度)。………….P.80 銀髮族之概念估計點評定圖與群集評定圖(重要程度)。………….... P.80 銀髮族之概念估計點評定圖與群集評定圖(重要程度) 。……………P.81 中學生認知重要程度與實際使用度類型比對圖。……………..…….. P.83 銀髮族認知重要程度與實際使用程度概念比對圖。……………………P.84. sit. y. Nat. 圖 4-2 圖 4-3 圖 4-4 圖 4-5 圖 4-6 圖 4-7 圖 4-8 圖 4-9. 政 治 大 銀髮族之概念估計點圖及群集圖。…………………………….…….. P.69 立 中學生與銀髮族之實際認知概念與理論架構對照圖。………....……P.76. n. al. er. io. 圖 4-10 低線上閱讀經驗者(生手)之概念估計點圖及群集圖。………….………P.85 圖 4-11 高線上閱讀經驗者(專家)之概念估計點圖及群集圖。…………………P.86 圖 4-12 生手與專家之實際認知概念與理論架構對照圖。………………………P.93 圖 4-13 生手之估計點評定圖與群集評定圖(重要程度)。………………..……P.96 圖 4-14 專家之估計點評定圖與群集評定圖(重要程度)。…………………..…P.97 圖 4-15 生手之估計點評定圖與群集評定圖(實際使用程度)。…………..……P.97 圖 4-16 專家之估計點評定圖與群集評定圖(實際使用程度)。……………..…P.98 圖 4-17 專家認知重要程度與實際使用程度概念比對圖。………………….…P.101 圖 4-18 生手認知重要程度與實際使用程度概念比對圖。………………….…P.101. Ch. engchi. 3. i Un. v.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以「不同年齡與線上閱讀經驗在線上閱讀歷程及教學策略之差異比較 研究」為題進行相關研究與探討。依網路閱讀者之特性與處境、網路經驗、線上 閱讀歷程、教學策略與概念構圖之意涵等五個部分進行文獻探討,作為研究架構 的理論基礎;接著,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兩部分,第一,運用概念構圖的圖像建 構活動,探討不同年齡層–國中生與銀髮族,其線上閱讀歷程的認知架構與搜尋 模式之異同;第二,給予讀者進行線上實際搜尋任務,瞭解不同網路經驗之國中 生與銀髮族,在搜尋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與現象,並針對不同之困境提供指導. 政 治 大. 策略。最後,依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歸納出本研究的發現與建議,進而作最後的. 立. 總結論述。. ‧ 國. 學. 在緒論中,共為五節,茲分別從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重要名詞 釋義、研究方法與步驟、研究範圍與限制等五方面加以闡述如下。. ‧. Nat. io. sit. y. 第一節 研究動機. n. al. er. 自古至今,閱讀帶動了文化的傳承、資訊的傳遞,也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 Ch. i Un. v. 的環扣。透過閱讀,不僅形塑了讀者的認知思考模式,更能體現讀者在閱讀歷程. engchi. 中的邏輯思考能力。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電子化、數位化及網際網路的線上超 文本閱讀模式隨之發展,而「網路就像是全世界最大的圖書館,幾乎所有的知識 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線索」(黃秀霜、陳品儒、陳春蓮,2013,P.12),也基於網際 網路查詢快速、介面容易操作、資源獲取便利等特性 (余民寧,2013),因此, 習慣於傳統印刷紙本閱讀形式的社會,面對新興數位資訊管理與數位資訊取得之 方式,形成不可避免又極具挑戰的趨勢。對於國小學生、青少年、成年人或是邁 入老年的長者,各個年齡層一旦進入數位時代,皆面臨了閱讀習慣與學習方式的 轉變。. 4.

(12) 在青少年而言,如何在網路中順利地找尋資料,成為重要的課題。例如在課 業上,網路提供無限寬廣的空間,帶給青少年許多的影響,如課本中所提到的主 題或人物,若搭配線上的資料搜尋,不僅可以熟悉如何利用網路搜尋訊息,進行 知識的吸收,此外,可在線上找到更多與課本主題相關的知識內容,而延伸到課 本以外的真實世界,對於新概念的形成,便能夠更全面、更完整。而在生活上, 網際網路可提供青少年更多元的學習方式,如校園內沒有納入的展覽活動與訊 息,可透過每天的線上新聞,或各機關網站的公告得知。因此,網路的便利性能 為年輕讀者帶來更多的學習機會與發展。 對銀髮族而言,台灣步入老年化社會,網際網路乃學習的另一個管道,提供. 治 政 中、老年人另一個學習的空間。除了能夠在網路上瞭解到現代的生活資訊外,於 大 立 社區大學或長青學苑的各種課程,若能結合網際網路的線上搜尋模式,使年長者 ‧ 國. 學. 學會使用搜尋引擎尋找資訊,則能讓老一輩的人能夠以更快速、便利的方式進行. ‧. 學習。此外,也可利用網際網路的聊天平台建立人際關係,利用各種網路裝置互. y. sit. io. er. 相互連結。. Nat. 通訊息,如網路電話與聊天軟體等,可與好友或親人建立聯繫的網絡,更便利地. 上述的線上閱讀活動,為不同年齡層的線上讀者帶來了許多的便利性,然. al. n. iv n C 而,對於不同年齡層之讀者,其線上閱讀的「過程」如何建構?在線上搜尋時, hengchi U 使用了哪些操作技巧?對於搜尋資訊的想法與的策略為何?又不同的年齡層,是 否對於搜尋的歷程存有差異?則無從得知。故使研究者產生欲進一步探索這些問 題的興趣,是故本研究的第一個研究動機:瞭解不同年齡層,其線上閱讀歷程認 知架構之差異。 承上述第一個研究動機,本研究採取了「國民中學學生」與「銀髮族」兩族 群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比較。原因有二,第一,大學以上的學生以及其他成年人之 上網時間與網路經驗較足夠,故對於自我的線上閱讀歷程較能清楚的描繪。但國 中學生與銀髮族對於線上閱讀歷程之認知架構,則可能因認知能力不足,或上網 時間與上網經驗之不足,而有所不同,實有進一步探討之空間。第二,關於線上 5.

(13) 閱讀的興新名詞如數家珍,例如,「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s)」與「數位原 住民(digitalnatives)」之議題,此兩名詞乃以 1980 年代作為分水嶺,1980 年代 之前的人們,則稱為數位移民,閱讀模式從傳統紙本轉移至數位化的超文本;而 在 1980 年代後出生的人們便稱為數位原住民,打從出生便接觸高科技的電子世 界,熟悉網際網路各種介面與線上閱讀模式(余民寧,2013)。然而,此種分類 仍有其缺陷。即便在同一個族群中,也會因各種環境背景與認知經驗而存在著網 際網路經驗豐富與不足的差異,因此,僅用出生年代進行數位化民族的分類,有 其不完整之處。 是故,本研究第一個研究動機,選擇了「國民中學學生」與「銀髮族」作比. 治 政 較,期望瞭解不同年齡層對於線上閱讀歷程之看法與,並觀察各個族群中,每位 大 立 線上讀者的思維運作模式,進而呈現台灣不同年齡層之線上閱讀者對於網際網路 ‧ 國. 學. 搜尋歷程之圖像。. ‧. 另外,線上閱讀除了為讀者帶來「學習方式」的正向轉變,也有其負面的影. sit. y. Nat. 響。下列對於線上讀者「閱讀模式」 、 「閱讀內容」及「知識承載」舉出此三面向. io. er. 之負面影響進一步描述。. 首先,就閱讀模式而言,無論是青少年或是老一輩的讀者,其閱讀的模式變. al. n. iv n C 得輕浮、短淺、零散。對於青少年來說, h e n g「網路閱讀就像西洋快餐一樣,深受青 chi U 少年的喜愛(張蓬,2009,P.168)」。感官上的刺激、快速文字與圖像的瀏覽,. 使年輕人們頭腦思考的機會越來越少,對於網路的資訊往往是掃描式、跳躍式的 閱讀,難以形成專一的系統思考(張蓬,2009)。此外,不單僅有年輕人受到改 變,老一輩的讀者,亦受到影響。一項對於 30-45 歲之間(n=113)的美國人進行自 陳是量表的問卷調查,以及個案訪談之研究,結果發現過去十年之間,讀者們對 於閱讀的方式,花更多時間在於瀏覽、掃描以及關鍵字的尋找,而一次性與非線 性的閱讀方式也隨之增加,也更加挑剔地去選擇所閱讀的內容,反而深入且專心 一致的閱讀則相對地變少(Liu, 2005)。即是對於閱讀的態度,顯得較為輕浮,多 以快速掃描瀏覽的方式接收資訊,導致讀者們逐漸邁向片面、短暫、不完整閱讀 6.

(14) 的資訊速食主義者。 第二,對於閱讀內容而言,則是當讀者網路搜尋經驗不足時,所尋找到的資 訊僅會是片段、零碎、不正確的內容。如網站部落格、個人網頁所發表的資訊, 可能僅為作者的片面的經驗,或個人想法與心情抒發的訊息,此往往僅是冰山一 隅,無法完整給與讀者全面性的訊息。又如「知識家」所給予的訊息,有時會因 時效性或錯誤的詮釋,而造成讀者閱讀的訊息僅為零碎、不完整的內容。故搜尋 經驗的累積,也是線上讀者所需培養的能力。 第三,對於讀者知識承載的狀況而言,當讀者面對過多的外來訊息時,其線 上連結的名稱、連結的內容無法與既有的認知相互連結(Conklin, 1987)便產生超. 治 政 越認知(cognitive overhead),又稱認知超荷 (吳俞民,1990;Conklin, 1987)。因 大 立 網路中所遇到新的訊息,需要額外花時間與精力去理解與摸索。因此,當搜尋能 ‧ 國. 學. 力或線上閱讀技巧不夠完備時,可能因多次的超連結的點擊以及多個開啟的視. ‧. 窗,而對於連結的路徑無從著手,在搜尋中迷失方向,無法擷取需要的資訊。故. sit. y. Nat. 對於線上閱讀技巧的掌握,與搜尋得敏感度,乃線上讀者需關注得主要面向。. io. er. 上述線上閱讀所產生的負面影響,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然而近年來,台灣 學術方面,對於線上閱讀之議題雖持續地關注,有關線上閱讀成就、習慣、行為、. al. n. iv n C 動機以及新閱讀素養之研究(林尹千,2011;張爰玨,2013;張貴琳,2012;賴 hengchi U 怡君,2010)應運而生,而在線上閱讀評量題目之編修與測試也有所貢獻(張貴 琳,2012;Tsai, 2009)。然而,不同網路經驗之線上讀者,對於搜尋歷程上可能. 產生之問題與困境,則少有研究著墨。因而使本研究產生第二個研究動機:瞭解 不同網路經驗之線上讀者,其在線上搜尋任務過程所面臨之現況與困境。 最後,除了瞭解「不同年齡層,其線上閱讀歷程認知架構之差異」與「瞭解 不同網路經驗之線上讀者,其在線上搜尋任務過程所面臨之困境」外,本研究第 三個研究動機為「探討不同年齡層與網路經驗之讀者,其應用線上閱讀歷程教學 策略之差異」。研究者發現,雖然目前已有各種研究提出了線上閱讀歷程的圖像 與架構,也發現各種線上閱讀的問題,但在後續,相關研究多半沒有給予明確地 7.

(15) 改善方式或指導方針,即便有,也僅是大方向的給予指導原則(Walraven, Brand-Gruwel, & Boshuizen, 2008),並無針對各個團體,給予適性之線上搜尋資 訊之指導策略。故探討不同年齡層與網路經驗之讀者,其應用線上閱讀歷程教學 策略之差異,以期發展不同族群的線上讀者所需之適當的教學測略,提供個別輔 助之鷹架與具體改善的方式。如此,方能幫助更多的線上讀者在未來的數位化生 活中,順利且有效的完成真實的線上搜尋任務,並解決問題。.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治. 立. 壹、研究目的. 政. 大. ‧ 國. 學.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的的說明,本研究目的有以下五點: 一、以概念構圖方式,瞭解中學生線上閱讀歷程之架構。. ‧. 二、以概念構圖方式,瞭解銀髮族線上閱讀歷程之架構。. y. sit. n. al. er. io. 之異同。. Nat. 三、比較不同線上閱讀經驗(生手與專家)之中學生與銀髮族,在線上閱讀歷程上. i Un. v. 四、以實際線上閱讀任務之活動,瞭解不同線上閱讀經驗(web experience)之中學. Ch. engchi. 生與銀髮族,在線上閱讀歷程中的特性與處境。. 五、以實際線上閱讀任務之活動,使用不同的線上指導策略,瞭解不同網路經驗 之中學生與銀髮族,其對於線上閱讀能力之改變。. 貳、待答問題 本研究主要探討國中學生與銀髮族線上閱讀歷程之比較研究,依據研究動機 與研究目的,提出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以概念構圖方式,瞭解中學生線上閱讀歷程之架構為何? 二、以概念構圖方式,瞭解銀髮族線上閱讀歷程之架構為何? 三、比較不同線上閱讀經驗(生手與專家)之中學生與銀髮族,在線上閱讀歷程上 8.

(16) 有何差異? 四、以實際線上閱讀任務之活動,瞭解不同網路經驗(web experience)之中學 生與銀髮族,在線上閱讀歷程中的特性與處境為何? 五、以實際線上閱讀任務之活動,使用不同的線上指導策略,瞭解不同網路經驗 之中學生與銀髮族,其對於線上閱讀能力是否有所改變?.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治 政 為使本研究所探討之問題能有一明確的概念,避免混淆,茲將本研究涉及之 大 立 重要名詞,「中學生」、「銀髮族」與「網路經驗」加以解釋如下: ‧ 國. 學. 壹、中學生. ‧. 「國民中學學生」,依教育基本法第三條為所指,乃受國民義務教育第二階. sit. y. Nat. 段,三年期之國民中學學生。在本研究中,更明確定義「國民中學學生」指年齡. io. 貳、銀髮族. er. 介於 13 到 15 歲之間的國民中學學生。. al. n. iv n C 近十年網路快速發展,使得h 50、60 年代出生,原以傳統紙本為主要閱讀習 engchi U. 慣的人,面臨了數位化的轉變。故本研究,將「銀髮族」界定為年齡 50 歲以上, 具有閱讀能力的人。 参、線上閱讀經驗(web experience) 本研究之「線上閱讀經驗(web experience)」乃依據文獻探討之結果,擬定以 「每周上網總時數 10 小時」作為分類基準。其中,每周上網時數低於 10 小時者 (每天平均上網 1.5 小時以下),稱為低線上閱讀經驗者(low-surfing experience), 即生手( Novices);每周上網時數高於 10 小時者(每天平均上網 1.5 小時以上), 稱為高線上閱讀經驗者(high-surfing experience,),即專家 (Experts)。. 9.

(1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有二,首先,以「概念構圖(concept mapping)」之研究方 法,運用文獻整理結果,將線上閱讀歷程之具體行為,進行概念化之研究。其次, 以「線上實際搜尋任務,」進行線上搜尋活動,從中瞭解讀者對於網路搜尋之歷 程,以及可能面臨之困難,進而給予適當之輔助與提示,形成有效之教學策略。 茲進一步說明上述兩種研究方法如下。 一、概念構圖法(concept mapping). 政 治 大 散的觀點中,建構出結構化的概念圖像。而其主要的條件在於,需選取異質性高 立. 概念構圖是一種結合質化與量化兩種研究方法之技術,其主要目的在於從零. ‧ 國. 學. 之研究對象,方能從多方面完整地包含與主題相關之各種觀點(余民寧,1997)。 因此,依據文獻探討之結果,抽出與主題相關的多個具體行為與觀點,讓每位受. ‧. 試者依據既有之經驗,將意義相近的觀點加以組合、分類,並為之命名。最後,. sit. y. Nat. 將每位受試者所歸納的結果進入概念構圖軟體(The concept system )進行分析,所. al. n. 二、線上搜尋任務. er. io. 產生之分類圖像與結果,便能夠瞭解受試者對於線上閱讀歷程之認知架構。. Ch. engchi. i Un. v. 線上實際搜尋任務,乃給予一個明確的搜尋任務,讓線上讀者在真實的網路 環境中尋求資訊,以解決任務中所要求的問題。在過程中,當讀者遇到困難或問 題時,主試者便給予適當的提示與協助,並記錄讀者所發生的困難,及得到何種 指導策略。同時,記錄讀者完成任務所花的時間、所使用的關鍵字、開啟的網頁 數目,以及所遇到的困難數等,以利本研究後續之分析。 貳、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 (一)擬定研究主題。 (二)文獻探討與分析。 (三)建立研究架構。 10.

(18) 二、實施階段 (一)擬定研究工具與設計線上實際搜尋任務之題目。 (二)實施概念構圖與進行線上實際搜尋任務。 (三)分析讀者線上閱讀歷程之架構以及讀者線上實際搜尋之歷程與結果。 三、完成階段 (一)綜合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二) 提出結論與建議。 (三) 撰寫論文與印製。. 政 治 大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立 ‧. 一、研究對象. ‧ 國. 壹、 研究範圍. 學. 茲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如下:. sit. y. Nat.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共20位。包括10位國民中學學生,及10位50歲以上之銀. n. al. er. io. 髮族。此外,依據網路經驗,立意取樣此20位研究對象,分為「每周上網10小時. i Un. v. 以下」之中學生5人與銀髮族5人,共10人;另外,選取「每周上網10小時以上」. Ch. engchi. 之中學生5人與銀髮族5人,共10人。 二、研究區域. 本研究為由下而上概念建構之研究,故採立意取樣的方式搜集樣本,因此研 究區域為全台灣各個縣市,凡是符合本研究選取對象之條件者(國民中學學生與 銀髮族,且每周上網10小時以上與10小時以下者),皆納入選取範圍中。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區域之限制 本研究以為全台灣各縣市為研究之範圍,因概念構圖此研究方法之需求,故 需異質性極高之受試者,故以全台各地之線上讀者做為選取之範圍,方能包含主 題的各種概念。然而,此結果可能僅代表台灣國中生與銀髮族整體大方向之概 11.

(19) 念,無法依每個地區的特性作進一步的探討,如城鄉差距或各種型態的區域,如 工業型、農業型、商業型等城市的不同條件等。故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深入探討台 灣不同型態的城市,其線上閱讀歷程之圖像,以及在線上閱讀時所面臨之困難等。 二、研究方法之限制 以線上閱讀任務作為研究方法,除了將受試者網路經驗納入考量外,尚有讀 者其先備知識、對主題的興趣與熟悉度、生活經驗、學習經驗等潛在的因素,可 能影響線上搜尋任務的歷程與表現,故以線上實際搜尋任務作為研究方法,可能 存在的其他影響搜尋表現因子存在,待未來研究進一步納入作探討。 三、研究推論之限制. 治 政 概念構圖雖然為質、量混合之研究方法,但僅採少之數樣本作為代表,來進 大 立 行線上閱讀歷程概念圖像之建構。故對於樣本數代表,僅能解釋為整體之架構, ‧ 國. 學. 無法推論到本研究對象以外之群體。.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2. i Un. v.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之主題為「不同年齡與網路經驗在線上閱讀歷程及教學策略之差異比 較研究」。故本章共分為五個部分進行相關文獻探討。其中包括 1.網路讀者之特 性與處境,2.網路經驗-生手與專家,3.線上閱讀歷程,4.教學策略,與 5.概念 構圖之意涵等五個部分。茲進行本研究相關文獻之探討如下。. 第一節. 網路讀者之特性與處境. 本節以「網路閱讀者之特性與處境」進行線上閱讀主要內涵之相關文獻探 討。目的在發現不同條件之讀者,在線上實際線上閱讀活動中可能產生的問題,. 政 治 大. 以進一步提出改善之方法。茲進一步探討上述相關文獻如下。. 立. 壹、網路讀者之特性與處境. ‧ 國. 學. 線上閱讀歷程的探究中,最為研究者所關心的議題,即為「網路閱讀者(online. ‧. reader)」本身之特性、行為,以及在網際網路中的狀態與處境,甚或是各種思想. sit. y. Nat. 的變化與行為結果的表現。因此,「網路閱讀者(surfer)」乃為各種線上閱讀歷程. io. er. 相關研究所探討的核心。然而網路讀者在線上閱讀歷程的分析與探討中,雖扮演 著重要的角色,但每一位讀者,其進行網際網路閱讀活動過程中,所展現的行為. al. n. iv n C 表現、操作技巧與邏輯思維等,並非全然相同,彼此之間,可能因生活習慣、學 hengchi U 習經驗、網路認知能力,以及各種因素之影響,而存在著差異。. 因此本研究若要探討線上讀者的閱讀歷程圖像,以及實際線上搜尋過程中, 可能面臨之問題與困難,首先乃需瞭解各種線上閱讀相關文獻中,所採用之網路 讀者類型與其特性,以及不同類別的讀者,在線上閱讀時可能面臨之狀況與處 境,並以此作為基礎,進而確立本研究之研究對象。茲將分別闡述與分析相關之 文獻如下。 Tu、Shih 與 Tsai(2008)採用了 87 位國中二年級(14 歲)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進行問卷調查,並讓受試者實際操作線上搜尋的任務。在研究過程中,Tu 等人 (2008)以五項指標作為線上任務搜尋結果之評斷標準,並對於國中學生之線上閱 13.

(21) 讀策略進行量化的分析,其五項評量指標,分別為「關鍵字(keywords)的數量」、 「瀏覽網頁(visited pages)的數量」、「探索的深度(maximum depth of exploration) 」 、 「關鍵字的精熟度(refinement of keyword) 」 、 「第一個關鍵詞所使 用的字數(number of words used in the first keyword) 」 。運用具體指標進行行為評 斷的方式,能夠將受試者的線上閱讀行為量化計算,擺脫線上閱讀動態性而無法 測量的限制。 研究結果顯示,具有較豐富網路經驗的學生,即每周上網時間較長之學生, 對於閉鎖式的搜尋任務(有固定答案之題目),有較好的表現,然而,對於開放式 的搜尋任務(無固定答案之題目),具較多網路經驗的學生與上網時間較短的學 生,則沒有顯著差異。. 立. 政 治 大. 故 Tu 等人(2008)認為,具有實際網路經驗,或接受過網路相關訓練課程的. ‧ 國. 學. 人,會比沒有經驗的網路讀者來得有效率去尋找答案。此外,研究結果發現在閉. ‧. 鎖式題目中,不同網路經驗之讀者,有著顯著上的差異,但當搜尋任務變為開放. sit. y. Nat. 式的題目時,則在讀者之間,卻沒有明顯的不同。其中,是否因讀者年齡上的發. io. er. 展因素,或是學習上的知識背景多寡,而影響其對於開放式搜尋任務的搜尋方式 或答案的組織能力,皆需研究者找出可能產生影響之因素,進一步作探討。. al. n. iv n C 另外,Tsai(2009)根據線上閱讀的歷程及各種資訊搜尋策略,進行線上閱讀 hengchi U. 歷程量表的編製,量表名稱為「Online Information Searching Strategy Inventory (OISSI)」 。其研究對象,乃針對 3 所公立高中,隨機抽取 324 位高中生進行問卷 填答。進一步闡述,在量表編寫結果方面,得到良好的信度。其中量表分為兩部 分,第一部分為三個大概念,包括「行為表現」、「搜尋過程」與「後設認知」, 共 13 題,內部信度 0.85。第二部分為三大概念下的七個次要概念,包括「控制 (control) 」 、 「迷失方向(disorientation) 」 、 「嘗試錯誤(trial & error) 」、 「問題解決 (problem solving) 」 、 「有目地的思考(purposeful thinking) 」 、 「抉擇主要想法(select main ideas) 」、「評估(evaluation) 」,共 25 題,內部信度為 0.91。 研究結果顯示,在上網經驗(即上網時間多寡)方面,呈現三個結果,第一, 14.

(22) 「行為表現」在上網經驗中達顯著,即線上搜尋的技巧及策略,與上網時間的多 寡有相關,上網時間越長,其搜尋技巧與策略越好;第二,上網時間多寡與「搜 尋過程」及「後設認知能力」則沒有關係,即每周上網時間越多,對於搜尋過程 的有效程度,以及能否妥善使用後設認知能力來輔助搜尋活動,則沒有明顯的幫 助;第三,在七個次要概念中,僅有「網路介面操作的能力(control)」及「勇於 嘗試使用不同技巧去搜尋不同多元的資訊的能力(Trial & Error)」兩者與上網時間 多寡有相關,故上網時間越長,越能夠增進網路介面操作的技巧,並越能使用多 種方式與角度去探索資訊。 誠如 Tsai(2009)之研究發現,上網經驗的確對於線上閱讀歷程有著一定程度. 治 政 上之影響。且 Tsai(2009)所編制的 OISSI 量表,乃期望讓學生瞭解自我是否能有 大 立 效的在網路上搜尋資料,並從自陳是量表的結果上,發現上網搜尋所遇到的問題 ‧ 國. 學. 與困難。如此,能給予讀者適當的輔助,建立線上讀者之鷹架,增進其學習之效. ‧. 能。至於可能輔助之方法,以及指導之方針,則待後續進一步作探究。. sit. y. Nat. 此外,Jenkins、 Corritore 與 Wiedenbeck(2003)挑選了 16 位護理人員進行線. io. er. 上閱讀歷程之研究。16 位護理人員之年齡範圍為 25 歲至 61 歲,總平均年齡 46 歲。其中,有 8 位護理人員為使用網路 1 年以下的網路閱讀者(novices),另外 8. al. n. iv n C 位護理人員,則為使用網路平均 4.5 等人(2003) h e年的網路閱讀者(experts)。Jenkins ngchi U 以相同專業領域背景下的受試者,進行網路閱讀之探討,並以使用網路經驗作區 別,將受試者進行線上閱讀歷程之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網路經驗平均 4.5 年的網路閱讀者,其在線上閱讀歷程之操 作技巧,以及搜尋結果的準確度上,皆優於使用網路 1 年以下的網路閱讀者。是 故,針對此結果,如何讓網路經驗平均 4.5 年的網路閱讀者有更多元的搜尋技巧, 與更準確的搜尋能力,又如何使網路經驗 1 年以下的讀者能夠有更效率地獲取網 路資源,則需要後續研究進行探索,找出不同處境之線上讀者可能面臨之問題與 困難,進而提供促進其搜尋能力之方法。 另外在 Walraven、Brand-Gruwel 與 Boshuizen (2009)探討國中學生解決線上 15.

(23) 搜尋問題之方法的研究,期望瞭解國中學生在評析搜尋結果(results)、資訊來源, 以及訊息內容的好壞時,所使用的判斷方法與評判標準。故 Walraven 等人(2009) 抽取 23 位國學學生,包括 8 位男學生及 15 位女學生(平均年齡 14.22 歲),完成 指定的線上搜尋任務。 研究結果發現,讀者在線上搜尋過程中,倘若對於任務背景知識不足,或是 本身的網路經驗不夠(每天上網 1 小時以下)時,會出現「我應該開啟那一個網 頁?(which site am I going to open?)」的困惑與阻礙在心中。另外,Walraven 等人 也表示,學生在線上搜尋時,大部分缺乏批判思考的能力,乃是因為沒有足夠的 後設認知技巧。因此,如何去增進學生的後設認知技巧,又在何種時候給予適當. 治 政 的輔助,便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大 立 而 Brand-Gruwel、Wopereis 與 Vermetten(2005)的研究中,乃探討不同年級學 ‧ 國. 學. 生的線上閱讀歷程與技巧差異,以提出具體的指導策略,並設計出一套有效的線. ‧. 上閱讀指導方針,進而改善線上讀者所遇之困難。研究對象共 10 位學生,其中. sit. y. Nat. 包括 5 位剛入學的大一新生(novice),以及 5 位即將畢業的博士生(experts)。依照. io. er. 每位線上讀者之搜尋策略與方法的不同,找出經驗較不足的線上讀者(novice), 探討其所需之輔助方式,以在往後的學習中,能夠針對其困難進行改善。. al. n. iv n C 研究結果顯示,博士生比起大一的新生,較能夠妥善安排他們進行搜尋任務 hengchi U. 的時間。然而,在其他線上閱讀相關的技巧上,如定位搜尋的方向(orientation)、 操縱(steering)整體搜尋歷程,以及檢測(testing)最後的搜尋內容等能力,在博士 生與大一新生之間,則無顯著差異。且 Brand-Gruwel 等人(2005)發現,雖然博士 生在後設監控的技巧上所使用的頻率比大一新生來得多,但並無足夠的證據可顯 示,博士生能以較有效率的方式進行搜尋。原因在於此研究「搜尋時間」數據結 果顯示,博士生完成任務所花費的時間比大一新生多,另外,在「搜尋結果」上, 博士生所呈現出來的文字結果比起大一新生,也沒有較好的品質。換言之,即便 博士生較常使用後設監控能力來檢視搜尋的內容與整個搜尋歷程,但在搜尋結果 的效率上與正確性來說,實與大一新生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16.

(24) 對於 Brand-Gruwel 等人(2005)的研究,其研究對象乃將大一的新生定義為 「生手(novice)」,而將博士即將畢業的學生定義為「專家(expert)」。如此以「年 級」的方式來決定誰是「生手(novice)」與誰是「專家(expert)」 ,實有不公平的狀 況存在,因忽略了可能造成線上閱讀能力好壞的其他因素,如個人的經歷、背景 知識、網際網路搜尋經驗,以及後設認知能力成熟與否的條件等。故在未來的研 究中,可納入更多分類生手與專家的條件,方能使研究更加精確、嚴謹,進而呈 現探索出更切實際的現象與結果。 下列表 2-1 為本研究生針對上述探討之文獻進行整理與分析,其中包括文獻. 政 治 大. 來源、研究對象、研究結果,以及本研究生認為未來相關研究可進一步探討之方. 立. (14 歲). 間較長者),於閉鎖式的搜尋任. 探 討 開 放性 的 搜尋. 務,有較好的表現。然而,開放. al. n 高中生. 網路經驗佳者(每周上網時. 未來可探討 之相關議題. 任務,除了線上閱讀經 驗的多寡外,其他可能. er. io. Tsai(2009). 網路讀者特性與處境. sit. 國中生. Nat. Tsai(2008). ‧ 國. Tu、Shih 與. 網路 閱讀者. ‧. 相關文獻. 學. 表 2-1 網路閱讀者相關文獻結果歸納表. y. 向。. 式的搜尋任務則沒有顯著差異。 影響線上閱讀利成表. Ch. engchi. i Un. v. 1. 上網時間越長,越能夠增進. 現之因素,如認知發展 程度,或背景知識的豐 富程度等。 對於網路經驗不足. 網路介面操作技巧,並能使. 者,找出其於線上閱讀. 用多種方式與角度去探索資. 所需之輔助策略,以及. 訊。. 各種指導之方針。. 2. 上網時間多寡與「搜尋過程」 及「後設認知能力」無關。 Jenkins、. 醫護. 網路經驗較佳者(平均 4.5 年. 探討不同搜尋能. Corritore 與. 人員. 的上網經驗),其在線上閱讀 力之線上讀者,其可能. Wiedenbeck. 歷程之操作技巧,以及搜尋. 面臨之問題,促進其搜. (2003). 結果的準確度上,皆優於網. 尋校能之方法。. 路經驗較少者(平均 1 年以下 的上網經驗)。 17.

(25) 表 2-1(接續上表) 網路閱讀者相關文獻結果歸納表 相關文獻 Walraven、. 網路 閱讀者. 網路讀者特性與處境. 未來可探討 之相關議題. 國中生. 讀者對於任務背景知識不. 探討如何在適當. Brand-Gruwel 與. 足,或線上閱讀經驗不夠(每天. 的時機,給予正確的輔. Boshuizen (2009). 上網時間少於 1 小時),會出現. 助,以增進學生線上搜. 「我應該開啟那個網頁?」的困. 尋過程中,所需使用到. 惑,而影響閱讀歷程之表現。. 的後設認知技巧。. Brand-Gruwel、 Wopereis 與 Vermetten(2005). 大一 新生. 1. 博士生較能夠妥善安排搜尋 任務的時間。. (生手) 與. 家的定義),可在未來將. 體搜尋歷程,以及檢測最後 的搜尋內容等能力上,博士 政 治 大 生與大一新生無顯著差異。. 網路經驗、個人背景知. 博士生完成任務所花費的時. 慮。如此方能使研究更. 立3.. 間比大一新生多。. 識或後設認知能力成 熟與否等條件納入考. 學. ‧ 國. 擇與定義(即生手與專. 2. 在定位搜尋的方向、操縱整. 博士生 (專家). 對於研究對象的選. 加精確、嚴謹地呈現實. 4. 搜尋結束後,博士生所呈現 新生具更好的品質。. ‧. 出來的文字結果沒有比大一. 際現象與結果。. Nat. sit. y. 資料來源: 研究者自行整理(Tu、Shih 與 Tsai, 2008;Tsai, 2009;Jenkins、 Corritore 與 Wiedenbeck,. io. 貳、小結. er. 2003;Walraven、Brand-Gruwel 與 Boshuizen, 2009;Brand-Gruwel、Wopereis 與 Vermetten, 2005). al. n. iv n C hengchi U 綜合上述,文獻中對於讀者進行線上閱讀歷程探討的研究中,其研究對象包. 括國中學生、高中學生、大學學生、研究所學生、成年人以及不同職業的對象。 然而,在這些研究中,僅是以相同族群作比較與對照,而少有將兩種差異性較大 的族群進行線上閱讀歷程之比較,因此,本研究將研究的對象,訂定為中學學生 與銀髮族(50 歲以上),期望能以不同年齡為區分,將兩個差異性較大的族群進行 線上閱讀歷程之比較,探討兩者在閱讀歷程中之差異。此外,在上方文獻探討中, 所提出未來可進一步探討之議題,皆與閱讀者本身之線上閱讀能力與網路經驗有 所關聯,故本研究亦以此為基礎,期望探討不同網路經驗之讀者,其線上閱讀能 力之差異所帶之問題,以進一步給予適當之教學策略。. 18.

(26) 第二節線上閱讀經驗-生手與專家 本章節旨在探討不同網路經驗者-「生手」與「專家」在線上閱讀歷程中所 呈現之特性,藉由相關文獻之探討,瞭解兩種不同型態之網路閱讀者特性上之差 異。茲以「生手」與「專家」其網路經驗之特性分別探討如下。. 壹、線上閱讀生手與專家之定義 線上閱讀經驗(web experiences),乃對於網際網路線上搜尋活動所花費的時 間、經歷與體驗程度。而不同的網路經驗,可產生不同背景的線上閱讀者。 表 2-2 歸納出線上閱讀領域生手與專家之各種界定方式,可瞭解線上閱讀的. 政 治 大. 研究中,多以「時間」作為生手與專家的分類基準。例如,台灣學者 Tu、Shih. 立. 與 Tsai(2008)將 87 位中學生,以「每周上網總小時數」作為分為分類基礎,其. ‧ 國. 學. 中,每周上網 10 小時以下稱為「生手(Novice)」 ,每周上網 10 小時以上稱為「專 家(Experts)」 。另外,Tsai(2009)亦將 324 位高中生以「每周上網小時數」作為. ‧. 分類基礎,區別每周上網 0-7 小時、8-14 小時,及 15 小時以上的線上讀者。而. y. Nat. io. sit. 以上兩個研究皆將此種分類稱為不同的「網路經驗(web experience)」。. n. al. er. 此外,國外學者 alraven、Brand-Gruwel 與 Boshuizen(2009)將 23 位中學. Ch. i Un. v. 生以「每天上網總小時數」作為生手與專家之分類基礎,每天少於 1 小時者稱為. engchi. 「生手(Novice)」,每天上網 1-5 小時者稱為「專家(Experts)」。此種分類方式 他們稱之為不同的「網際網路經驗(Internet experience) 」。 同時,亦有以「使用年限」與「年齡」分類線上閱讀生手與專家之研究。例 如 Jenkins、 Corritore 與 Wiedenbeck(2003)將 16 位護理人員之線上閱讀經驗 分為 1 年以下的生手(Novice) 及 5 年以上的專家(Experts)。而 Brand-Gruwel、 Wopereis 與 Vermetten(2005)、Corredor(2006),及歐陽誾(2013)等三個研究, 則以年齡來區分線上閱讀之生手與專家,詳參表 2-2。 是故,對於使用網路的閱讀者來說,其線上搜尋所花費的時間越多,且經歷 線上閱讀與體驗線上搜尋活動之經驗越豐富者,稱為「高線上閱讀經驗者」,即. 19.

(27) 線上閱讀的「專家(Experts)」;反之,讀者所花費於網際網路搜尋活動的時間相 對較少,且對於線上搜尋之經驗與活動較不頻繁者,則稱之為「低線上閱讀經驗 者」,即線上閱讀的「生手(Novices)」。 綜合上述,根據文獻探討之瞭解,本研究以每周上網小時數 10 小時為基礎, 分別定義出線上閱讀之生手(每周上網 10 小時以下)與專家(每周上網 10 小時以 上),進行線上閱讀歷程與行為之研究。 表 2-2 線上閱讀生手與專家之定義方式 生手(Noices) 專家(Experts) 治 政每周上網總小時數:網路經驗(web experience) 大. 立. 87 位 國中生 324 位 高中生 23 位 國中生. ‧. 0-7 小時 8-14 小時 15 小時以上 每天上網小時數:網際網路經驗(Internet experience) 少於 1 小時(17.4%). 每天 1–5 小時(82.6%). y. Nat. io. 16 位 護理人員. 1 年以下 8 位. n. al. 使用網路時間(年). sit. Walraven、 Brand-Gruwel 與 Boshuizen(2009) Jenkins、 Corritore 與 Wiedenbeck(2003). 少於 10 小時 多於 10 小時 77%(67 位學生) 23%(20 位學生) 每周上網總小時數:網路經驗(web experience). 學. ‧ 國. Tu、Shih 與 Tsai(2008) Tsai(2009). 生手/專家 界定方式. 樣本數. Ch. Brand-Gruwel、 Wopereis 與 Vermetten(2005). 10 位學生. Corredor(2006). 12 位 碩士生. Shanteau(1992). 文獻探討 與分析. 歐陽誾(2013). 17 位學生. 5 年以上 8 位. er. 參考文獻. i Un. v. 網路資源使用能力(年齡). e n g c h5 i位. 5位 博士生. 大一新鮮人 Low-experience Newer Student (碩一). High-experience Advanced Students (碩四以上). 資訊搜尋模 Novices. Experts. 網路資源使用能力(年齡) 10 位大一學生. 7 位博二、博三學生. 資料來源: 研究者自行整理(Tu、Shih 與 Tsai, 2008;Tsai, 2009;Walraven、Brand-Gruwel 與 Boshuizen, 2009;Jenkins、 Corritore 與 Wiedenbeck, 2003;Brand-Gruwel、Wopereis 與 Vermetten, 2005);Corredor, 2006;Shanteau, 1992;歐陽誾, 2013). 20.

(28) 貳、低線上閱讀經驗-生手(novices)之特性 在此探討網路經驗較不足(即上網時間較少)的線上讀者-生手(novices),其 在線上搜尋時所出現之特性。此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為生手傾向以本身的「閱 讀習慣」來進行資料搜尋;第二為「淺閱讀」之現象;第三為「低嚴謹性」的資 訊習取行為。茲進一步描述此三種特性如下。 第一種特性,乃生手因網路經驗之不足,而常呈現以自身「閱讀習慣」去引 導線上訊搜尋活動的狀況。進一步描述此現象,在線上資訊搜尋時,生手乃容易 傾向用自己的習慣去搜尋資訊,並且在沒有固定搜尋目標之前提下,即點取大量. 政 治 大 質淪為粗糙、失焦或錯誤等狀況。且在過程中,倘若出現錯誤的訊息,生手也較 立. 的網頁進行瀏覽,採蜻蜓點水的方式閱讀(Corredor, 2006)。因而搜尋的結果與品. ‧ 國. 學. 不容易自覺,而越走越偏,最終產生疑惑,停滯不前,如此,反而花更多的時間 在重覆地搜尋相同的內容(Debowski, 2001)。故生手因沒有具備較好的網路經. ‧. 驗,或受到較正確的協助與引導,使得傾向用自己原本的習慣行為進行搜尋,因. sit. y. Nat. 而拉長線上搜尋的時間,亦降低搜尋之效果。. n. al. er. io. 第二,為生手對於線上資訊內容,乃偏向「淺閱讀」之特性。進一步說明之,. i Un. v. 線上搜尋過程中,生手會先以粗略瀏覽(breadth-first search)的閱讀方式去找尋資. Ch. engchi. 訊。在面對廣泛的訊息,生手因網路經驗之不足,便無概念地擷取可能與主題相 關,但又無法確定其正確性的資訊,以進行快速瀏覽,很少有進一步停留與思考 的時間。此外,也因為生手害怕在搜尋越多資訊時,越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常選 擇較容易,且快速的方式去搜尋資訊。而在每個開啟的單一網頁中,也沒有足夠 的認知,根據原有網頁作進一步的連結(Jenkins、Corritore & Wiedenbeck, 2003)。 故對於訊息內容正確性的判斷,或是整個搜尋主題與其概念的釐清,也可能因粗 淺短暫的閱讀方式,遺漏掉了重要或真正符合搜尋議題的訊息。 第三種特性,為生手多缺乏對於判斷訊息內容的「嚴謹性」與敏感度。如在 Walraven、Brand-Gruwel 與 Boshuizen( 2009)的研究中發現,生手多傾向僅在一 個網頁中找尋答案,且最好是網頁的前面幾段資訊,便可找到答案的方式最受生 21.

(29) 手喜愛。他們不喜歡將多個網頁的資訊作組合,也很少去確認資訊的真實性。此 外,倘若網頁中沒有提及作者是誰,生手也很少會主動去尋找此網頁的作者。更 甚者,即是在評斷一個網頁時,讀者僅看網頁,若感覺內容夠專業,解釋得夠詳 細,則選擇相信之,認為這會是一個可靠的資訊。因此,Walraven 等人認為生手 在線上閱讀時,並沒有足夠的嚴謹性去面對各種資訊的出現,而忽略了資訊的真 實性與可靠性。 綜上所述,生手在網路經驗不足下,產生了三種主要的特性,分別為 1.傾向 依自己「原先之閱讀習慣」進行線上搜尋,而忽略了搜尋技巧之運用。2.呈現跳 耀、快速、簡短閱讀線上資訊之「淺閱讀」模式。3.輕易地相信線上資訊,「缺. 治 政 乏嚴謹之態度」進行訊息正確與否之判斷。 大 立 承上三種特,生手乃容易會將自己原本的習性帶入線上搜尋的環境中,面對 ‧ 國. 學. 大量的資訊,因缺乏正確的搜尋能力,使得生手無法提取網頁搜尋及連結的技. ‧. 巧,以及許多線上搜尋的策略,故僅能倚靠既有的知識與經驗去作推想與猜測。. sit. y. Nat. 並且,也因沒有足夠的搜尋能力與網路經驗背景,便害怕在搜尋歷程中迷失方. io. er. 向,陷入徬徨的處境,故選擇較保守的簡單搜尋方式,並草率、快速地掃瞄過資 訊,將認為豐富、看似合理的資訊作為問題知答案,也不會想進一步搜尋其他相. al. n. iv n C 關資訊作求證。另外,遇到不懂或無法理解的內容,便選擇跳過或忽略,如此缺 hengchi U. 乏嚴謹性之特性,使得生手在搜尋的路徑方向與結果表現上,會比專家來得受限 (Jenkins、Corritore & Wiedenbeck, 2003)。下一個部分,將探討網路經驗佳的線上 讀者-專家(experts)之特性,以與網路經驗之生手進行對照與比較。. 參、高線上閱讀經驗-專家(experts)之特性 此部分,乃探討網路經驗充足(即上網時間較多)的線上讀者-專家 (experts),其在線上搜尋時所出現之特性。根據相關文獻之探討,專家(experts) 之特性可分為三大部分,包括第一為能善用「線上閱讀策略」。第二為呈現「深 閱讀」之閱讀模式。第三為專家之網路經驗與「後設認知運作」無關之論點。茲. 22.

(30) 分別描述此三種特性如下。 第一種具備良好網路經驗之讀者,乃能妥善地利用線上閱讀歷程的各種策 略。進一步探討相關文獻如下,在 Tsai(2009)的線上閱讀歷程之研究中,乃以「每 周小時數/上網頻率」為依據,將讀者分為 0~7 小時,8~14 小時,以及 15 小時 以上等三種線上閱讀經驗。研究結果顯示,每周上網時間越多的網路讀者(即專 家),對於網路介面的操作能力越好,能夠使用多種技巧與方法去搜尋資訊。 同樣地,在 Brand-Gruwel、Wopereis 與 Vermetten(2005)所進行的研究中,乃 測試不同線上閱讀經驗的讀者,其閱讀歷程的表現。最後評估生手與專家在「定 義問題」 、 「搜尋資訊」 、 「掃描資訊」 、 「瀏覽資訊」及「組織與呈現資訊」所花時 間的不同。. 立. 政 治 大. 結果顯示,在「定義問題」的策略中,專家回顧搜尋任務(Read task)的次數,. ‧ 國. 學. 以及啟動先備知識(activate prior knowledge)去連結新訊息的次數,皆多於生手,. ‧. 故生手與專家在「定義問題(define problem)」此一策略上,達到顯著的差異,其. sit. y. Nat. 中生手(n=5)在定義問題時,使用了 0.62%的時間(標準差為 0.41);而專家(n=5). io. er. 則使用了 3.32%的時間(標準差為 2.08),即專家比生手多花了近三倍的時間在釐 清與定位所欲搜尋的問題。再者,於「瀏覽資訊(processing information)」策略中,. al. n. iv n C 生手僅花了 2.68%的時間;專家則花 h e12.10%的時間作較深入的內文閱讀。而「掃 ngchi U 描資訊(scan information)」的技巧上,專家比生手更常仔細的審視所看過的資訊 內容,並且更注意內容的品質、與主題的關聯性與可靠性。最後,在整合的策略. 中「組織資訊與呈現結果(organize and present information)」的技巧,專家則比生 手更加仔細且系統性地闡述所蒐集資訊的內容。 由上述兩個研究可看出,專家比起生手,無論是在搜尋一開始對於問題釐清 技巧,或是過程中,對與訊息的瀏覽、掃描與判斷能力,以及最後整合與組織訊 息的能力,上述的線上閱讀策略操作,皆能更妥善地掌控與運用。 第二種特性,即是專家較常在線上搜尋資料時,使用「深閱讀」之閱讀模式。 進一步闡述之,Jenkins、Corritore 與 Wiedenbeck( 2003)認為,專家會選擇使用深 23.

(31) 入閱讀式(depth-first search)的策略,去瞭解剛開始所搜尋的網頁內容,並進一步 點選相關的網頁連結,更深層地探索訊息。並且,專家也比生手更為有膽量,願 意連結各種不熟悉卻又相關的網頁,並根據適當的訊息,去轉換所要搜尋的目 標。是故比起生手,專家因仔細、深入的瞭解訊息,因而能完整的且正確的擷取 訊息。 另外, Corredor(2006)在其生手與專家線上閱讀任務搜尋之研究中,發現相 同線上閱讀時間,雖然專家所瀏覽的網頁比生手少,但其更專注於每一個網頁的 資訊內容,會深入地瀏覽與閱讀,即注重每一筆資訊的品質,而不求取資訊量的 多寡。此外,當專家在瀏覽網頁時,會進一步推斷訊息的結果、將訊息與先備知. 治 政 識做連結(connections with previous knowledge)、用上位的角度去組織與審視網頁 大 立 的資訊,如概念上與形式上的想法,或是哲學性的論述。因此,比起生手,專家 ‧ 國. 學. 更容易投入文章之中,結合自己的經驗與所學的知識,評論與闡釋內容。. ‧. 第三種專家所呈現之特性,乃其網路經驗之多寡,實與「後設認知運作」無. sit. y. Nat. 關之論述。茲舉出相關之文獻說明之,在 Tsai(2009)的研究中發現,每周上網時. io. er. 間的多寡,及網路經驗的深淺,實與線上搜尋時所使用的後設認知能力無相關, 其中所提及之後設認知能力,包括自我監控能力、辨別重要資訊概念的能力,以. al. n. iv n C 及評斷與組織最後搜尋獲得的資訊的能力。因此,即便專家擁有上述「善於運用 hengchi U 搜尋策略」,以及「深閱讀」之特性,但在其進行線上資料搜尋時,是否能妥善 運用後設認知技巧,以輔助搜尋之歷程,Tsai(2009)認為,此那乃獨立的技巧, 與網路經驗的多寡沒有關係。 綜上所述,在專家對於其網路經驗特性之文獻探討中,可歸納出兩種在線上 閱讀中,較具有幫助之特性,即是專家能夠比生手更瞭解線上閱讀策略之使用, 也能在適當的時間提取並發揮與搜尋過程中,並且,對於訊息的理解與取得,皆 可以較專注、深入的方式閱讀,判斷更精準、確實的訊息內容。然而,第三種特 性,乃是 Tsai(2009)雖發現將讀者每周上網時間(web experience)提升,便可以增 強對於網路介面操作的能力,以及能使用多種策略去搜尋資訊的能力。然而,此 24.

(32) 種上網經驗並沒有辦法提升學生網路資料搜尋時的後設認知能力,如,自我監控 能力、辨別資訊重點概念的能力,及評斷與組織最後獲得的資訊的能力等。. 肆、小結 綜合上述,線上閱讀經驗的不同,其對於閱讀的行為表現與歷程也會有所不 同。本節主要探討不同線上閱讀經驗之讀者-「專家」與「生手」在特性上的差 異。故針對「專家」與「生手」之特性進行整合與分析如下。 首先,專家在面對各種訊息找尋答案時,會比新手來得有效率。也願意花時 間進行深入的閱讀,理解其內文,並與自身的經驗與所學做結合,判斷外來資訊. 政 治 大 失去做抉擇地能力,倘若真的要繼續搜尋,則僅能針對網業的表面外觀進行判 立. 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其次,生手因對於主題不熟悉,面對大量外來的新訊息,會. ‧ 國. 學. 斷,也因此可能產生偏離主題的資訊連結,離所要解決的問題方向越來越遠,因 而花更多時間在尋找訊息,同事也產生較多的錯誤,對於成功搜尋的處理能力也. ‧. 顯的不足(Tu, Shih, & Tsai, 2008)。. sit. y. Nat. 然而,對於上述相關文獻中,雖提出了不同線上閱讀經驗在線上搜尋時所產. n. al. er. io. 生的狀況,但並沒有針對每一種阻礙線上閱讀的困難或問題提出解決之道,或提. i Un. v. 升線上閱讀效率的方法。此外,Tsai(2009)也提及網路經驗越豐富的讀者,與其. Ch. engchi. 後設認知能力之高低並無顯著的關係。是故,如何使讀者將其後設認知能力連結 至線上與讀經驗中,又需要給予缺乏網路經驗者何種適當的輔助與指導?仍有許 多探討之空間。 因此,本研究再次以線上閱讀經驗(上網時間之頻率),作為選取研究對象之 條件,除了對於不同線上閱讀經驗之讀者進行實際線上閱讀任務之外,期望能在 過程中,發現不同族群所需改善之問題,並針對前述相關文獻較缺乏之部分提供 適當之輔助方法與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網路閱讀者線上搜尋之能力。. 25.

(33) 第三節 線上閱讀歷程之架構 線上閱讀歷程為一種流線性、順序性的過程;而在真正搜尋的歷程中,線上 閱讀技巧的運用與策略的安排,仍存在許多循環交疊、相互作用的活動在其中。 故本章節的文獻探討,依據線上閱讀歷程技巧所呈現方式的不同,將所使用到的 閱讀能力分為「順序性的閱讀歷程技巧」與「綜觀性的閱讀歷程技巧」來闡述。 並在最後將此兩歷程進行整合,形成本研究主要研究之基本線上閱讀歷程架構。 茲將此兩種類型的閱讀歷程技巧分別敘述如下。. 壹、順序性的閱讀歷程技巧之文獻探討. 政 治 大. 順序性的閱讀歷程,乃指線性、具同一方向性的閱讀過程。而在此過程中,. 立. 乃需利用各種「導航」的工具,來建構讀者的閱讀型態,找到適合的閱讀模式以. ‧ 國. 學. 順利進行線上搜尋。此外,因「導航」是一種行為、一項技巧、一種不斷搜尋探 索的歷程,也同時具有方向性,指引性的能力,可視為是認知歷程的一部分(張. ‧. 貴琳,2012)。是故,順序性的閱讀歷程與技巧,乃仰賴多種「導航」能力之展. y. Nat. n. al. er. io. 一、相關文獻之探討. sit. 現。茲以順序性線上閱讀歷程之相關文獻進行探討,並分析與整合其內容如下。. Ch. i Un. v. 首先,國內學者張貴琳(2012)於台灣學生線上閱讀素養研究中,根據國中. engchi. 二年級(七年級)學生的閱讀歷程表現進行線上閱讀能力的量表編製。量表編製過 程乃依據國中學生線上閱讀行為進行編寫,張貴琳將這些閱讀行為統整歸納為三 個階段的閱讀歷程,以進行學生閱讀表現的測驗與評量。此三階段線上閱讀歷 程,包括「擷取與檢索」、「統整與解釋」與「省思與評鑑」,如圖 2-1。. 擷取與檢索. 統整與解釋. 圖 2-1. 省思與評鑑. 張貴琳(2012)之線上閱讀歷程. 26.

(34) 首先,在「擷取與檢索」中,即能夠單一或跨數個網頁進行資訊的擷取,以 分辨資訊的正確性,透過點擊大量的超連結搜尋各種型態的內文,同時也瞭解資 訊的來源與位置;其次,為「統整與解釋」,即運用導航工具,將跨頁搜尋的各 種訊息,進行內容的整理與分析,將相同概念的訊息重新建構,整合出更完整的 內容,並針對所整理的內容給予詮釋;最後線上搜尋的歷程為「省思與評鑑」, 在資訊整合同時,讀者深度地瀏覽,閱讀並理解資訊的意涵,並評估不同資訊來 源的可靠性、真實性與關聯性。此外,在大量網路內容湧入讀者認知思維的同時, 需有立即判斷與思考訊息方向是否正確的能力,方能全盤掌握閱讀歷程的每個面 向。. 治 政 此外,在上述三個歷程中,張貴琳(2012)將學生閱讀表現結果分以 5 個水 大 立 準作為評分標準,研究發現僅有少數的學生在「省思與評鑑」的能力上達到水準 ‧ 國. 學. 5,多半的學生在「省思與評鑑」的表現上僅在水準 3。即是學生在「擷取與檢. ‧. 索」 、 「統整與解釋」的能力上沒有太大的問的,但對於將自我搜尋的資料進行評. sit. y. Nat. 鑑與審視的能力仍有待改善。. io. er. Coiro(2005)在學生線上閱讀研究中,提出四個主要閱讀歷程的步驟。首先為 「搜尋(search for)」,其次為「導航(navigate)」,接著「仔細評估(critically. al. n. iv n C evaluate)」,最後為「整合資訊(synthesize 。此乃 Coiro 認為讀者在 h e n ginformation)」 chi U 線上閱讀歷程中的閱讀流程,如圖 2-2。而對於一個讀者來說,如何去搜尋、導 航並仔細地審視網路上的訊息是必要的能力。此外,妥善運用後設認知能力與增 加線上資訊的敏感度,都能使他們在每一次線上搜尋不同主題時,對於擷取的內 容有更深入的了解(Coiro, 2011b)。. 搜尋. 導航. 仔細評估. 整合資訊. (search for). (navigate). (critically evaluate). (synthesize information). 圖 2-2. Coiro ( 2005)之線上閱讀歷程. 27.

(35) 進一步,Leu 等人(2007)在新素養理論的探索中,也提出線上閱讀主要運作 的過程,共有五個步驟,如圖 2-3。分別為「定義重要的問題(identifying important questions)」,即釐清問題,確定搜尋目標與方向;「定位需要的訊息(locating information)」,確立搜尋方向後,開始進行相關網頁的搜尋,存留相關訊息,可 為多個視窗開啟,亦可為擷取複製到文書處理檔案之中;「分析搜尋到的訊息 (analyzing, information)」,即根據上一個步驟所查詢到的訊息,進行內容與整體 網頁分析與判斷,審視各種資訊與主題的關聯性與資訊來源的可靠性;「整合資 訊(synthesizing information)」,在過濾資訊後,可將搜尋的內容更為精簡,縮小 範圍,提高資料的準確度,並將資訊整理歸納,進行整合,使其更加完整;「連. 治 政 結相關資訊(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最後將所有搜尋的的資訊,以及與資 大 立 訊相關的概念相互做連結,找出騎關聯性與差異性,盡而完成整個線上搜尋的歷 ‧ 國. 定位需要訊息. ‧. 定義問題. 學. 程。. 分析訊息. 整合資訊. n. aLeul. er. io. sit. y. Nat 圖 2-3. 連結相關訊息. 等人(2007)之線上閱讀歷程. Ch. engchi. i Un. v. 上述五個技巧,僅為大方向的概述閱讀流程的樣貌,其中每一個步驟,皆包 含許多的小技巧與處理方式在裡面,而每一個階段,皆有其獨特的貢獻與功能 (Leu et al., 2007)。 隨後,Coiro(2011b)以放聲思考模式(think-aloud models)讓國中學生在課堂上 進行線上閱讀活動。過程中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自我表露,將線上閱讀的每一個 心理歷程具體化地表達出來,過程中也安排小組合作,讓學生可與同儕進行相互 討論。Coiro 依此研究,歸納出了六項線上閱讀的主要步驟,如圖 2-4。依序為, 1.確認目標,並先行思考如何去搜尋資料;2.搜尋資料並判斷搜尋引擎所出現之 結果,是否具有價值;3.搜尋、連結相關資訊,並從中建構主題之意義;4.再次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Planning and using digital multimodal texts to facilitate KS2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development and enrich their reading experiences?.

Making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LPF) for Reading in the design of post- reading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that support their

思維策略簡報 教學系統 課文短片 快樂閱讀花園 閱讀策略短片 閱讀策略簡報 課文分析簡報

啄木鳥醫生看看四周,馬上明白了小樹哭的原因。小樹又

教師可讓學生在閱 讀本文前,先試著 回答教材封面上的 提問,再請學生閱

  花兒為甚麼這樣紅?還需要用物理學原理來解釋。太陽光經過三稜鏡或

培養美感和欣賞、創作能力 開放學習材料,重視經典閱讀 加強品德情意教育

哈佛大學教授夏爾(Jeanne Chall)1983 年曾以六個階段描述兒童學習 閱讀的歷程,這六個階段又可分成兩大部份,分別是: 「學習如何讀」(learn to read ),「透過閱讀學習知識」(read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