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關係之研究"

Copied!
2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吳宗立 博士. 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 與教學倦怠關係之研究. 研究生:陳美莉 撰. 中華民國. 104. 年. 05 月. 26 日.

(2)

(3) 謝. 辭. 真的到了要寫謝辭的時刻,卻發現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要感恩的 人與事太多了。回顧兩年的研究所進修生活看似漫長,實際上卻是轉眼一下子的 瞬間。若真要說這段期間的辛苦,便是割捨了假日悠閒的到戶外走走的機會,因 為平日忙於工作與研究所的上課,時間有限,而週六日正是寫作業與打報告的最 好時機,但這犧牲卻是十分值得。在歡喜於完成學業的此刻,深深地感謝這一路 協助我的師長、同學、同事、朋友與家人。 最要感謝指導教授吳宗立老師的悉心指導,一次又一次的提醒與督促著我必 須跟上進度,讓做事一向不是衝衝衝的我不敢怠惰。當我陷入寫作論文膠著的瓶 頸,宗立老師宛若一盞明燈,指引我航向正確的目的地。在論文撰寫的最後階段, 老師更是關心,時時叮嚀「叮咚」一下,一方面鼓勵我保持戰鬥力,幫我提振士 氣;一方面不厭其煩的為我一遍又一遍檢閱論文,幫助我釐清問題,匡正錯誤, 且給予我實際的意見,使我能一步一步邁向論文完成的這一刻。感謝吳根明老師, 從碩一開始一路陪伴班上同學到碩二,無論是計畫發表或是口考,您都能為我找 出論文中的盲點與不足之處,並提供適切的建議,使我有明確的方向可依循,順 利完成論文的修正。感謝口試委員林進材教授,不辭辛勞遠從臺南而來,細心地 指導論文未臻完善的地方,給予諸多寶貴的意見,使這本論文更加完整。 預試問卷的六位專家,吳宗立老師、吳根明老師、林衍伸校長、林文正主任、 方國榮老師與楊愛娟老師,感謝您們在問卷編製上給予的指正與明確具體的建 議,讓論文更有研究價值。屏東縣 57 所國小協助發放、填寫預試問卷和正式問卷 的每一位主任、老師,謝謝您們的鼎力相助,讓我深深感受到您們的溫情,也使 我的研究更為順利。 感謝論文夥伴—曉萍、叁祝、佩佩和鈺靜,大家彼此不藏私的分享與隨時的加 油打氣,往往為論文寫作時的煩躁注入一股暖流;大夥每每相約一起去找老師的 「開示時間」 ,都讓寫論文的過程變得趣味且不孤單,令人難忘。同時,也要感謝 102 年夜社碩二甲其餘八位同學,這兩年的研究所上課歲月,大家彼此鼓勵,互相 分享教學與生活經驗,時時能為課堂上帶來驚奇以及笑聲,舒緩上課的疲累。 I.

(4) 感謝林衍伸校長的支持與勉勵,更加感謝惠農國小每一位同事在我就讀研究 所期間與論文寫作路上所提供的無限多幫助。也要特別謝謝王曉亭老師義不容辭 地協助我英文摘要的翻譯,解決我心中的難題。所有的感謝非三言兩語可以表達, 因為有您們的協助,讓我可以順順利利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 最後,要深深地感謝我親愛的家人,您們是我強而有力的靠山,讓我可以無 後顧之憂全力完成學業、完成論文。回首來時路,能夠一切順心如意,仍是深深 感恩在心頭。謝謝所有曾經幫助過我的人,在此獻上我最誠懇的謝意。. 陳美莉. 謹誌. 2014 年 6 月 8 日. II.

(5) 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 關係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之現況,比較 不同背景變項的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及教學倦怠現況覺知的差異情形, 並探討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兩者的相關情形與預測力。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103學年度屏東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並 以自編的「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 總共抽取524名教師,獲得有效問卷為515份。最後將所蒐集的資料以平均數、標 準差、複選題分析、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 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減班超額壓力的感受相當大,其中以「工作環境的變動」 層面為最高,其次為「少子化的影響」層面。 二、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學倦怠的感受並不明顯,其中以「情緒耗竭」為較高, 其次依序為「無人情味」和「低成就感」。 三、屏東縣國小教師面臨減班超額壓力下其所擔心的問題主要有認為新學校離家 太遠、同事間為積分比序破壞情誼、害怕一再被超額、最後會被資遣等。 四、屏東縣國小教師產生教學倦怠的主要原因為與教學不相干的業務太多、家長 無法配合指導課業及行為管教、學生愈來愈難教等。 五、屏東縣國小教師年齡在 40 歲以下、服務年資 11-20 年、現在職務為級任導師 的教師,其減班超額壓力較大。 六、屏東縣國小未婚、男性、五年內學校沒有減班超額情形的教師,其在教學倦 怠的覺知較明顯。 III.

(6) 七、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具有明顯的相關,其減班超額壓力 感受愈高,教學倦怠的情形愈明顯。 八、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能有效解釋教學倦怠,其中以「超額比序的方 法」影響力較高。 最後,根據上述的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單位、學校單 位、國小教師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關鍵詞:減班超額壓力、教學倦怠、國小教師. IV.

(7)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dditional Stress and Teaching Burnout in Pingtung Coun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dditional stress and teaching burnout in Pingtung County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Awareness situation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dditional stress with teaching burnout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related situations as well as prediction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dditional stress and teaching burnout. The research was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ubjects are teachers in the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of Pingtung County in 2014, and the research tool is used by self-made “questionnaires of teachers’ additional stress and teaching burnout”. The total amounts of sample questionnaires are 524 and the amounts of effective samples questionnaires are 515. Finally, all the received data are analyzed by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correlation,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etc..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Pingtung County feel quite heavily of teachers’ additional stress. Among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eachers’ additional stress, the level of “Changing of working environment” is the highest, the next level is “the concern of the national low birth rate ”. 2. The status of teaching burnout for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 in Pingtung County is not obvious. Among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eaching burnout, the “emotional exhaustion” is predominated; the followings are “depersonalization” and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3.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Pingtung County are worry so much about the teachers’ additional stress. They think that all the problems are like new school is too far away from their home and colleagues destroy their friendships for the integral ratio order. They even fear repeatedly exceeded again or have been laid off finally. V.

(8) 4.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Pingtung County consider that the main reasons of teaching burnout are such like the teaching irrelevant business is too much, parents can not be with the guidance of academic and behavioral discipline and the students ar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teach, etc.. 5. The homeroom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se ages is under 40 with 11-20 service years in Pingtung County have much more teachers’ additional stress. 6.The unmarried and mal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are in no teachers’ additional stress elementary school for five years in Pingtung County, their awareness situations of teaching burnout are more apparent. 7. There is a pos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s’ additional stress and the teaching burnout amo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Pingtung County.Teachers’ additional stress is higher and their teaching burnout will also be higher. 8. The teachers’ additional stres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Pingtung County could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teaching burnout, especially the level of excess ratio order methods has influenced emotional exhausioon highly.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conclusions, they provid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for references.. Keywords: teachers’ additional stress, teaching burnout ,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VI.

(9) 目 次 謝辭………………………………………………….…………….….. 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V. 目次………………………………………………….…………….….. VII. 表次 ………………………………………………………………….. IX. 圖次 ……………………………………………..………………….... XII.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待答問題 ……………………..……………………..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減班超額壓力理論分析..……………………………. 13. 第二節 教學倦怠理論分析……. ……………………………. 39. 第三節 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之相關研究...…………... 5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75.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7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78.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實施…..…………………………………. 84. VII.

(10) 第五節 研究程序與步驟 ……………………………………. 95. 第六節 資料處理……….……………………………………. 9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01. 第一節. 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之現況分 析………………………………………………………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 倦怠之差異分析……………………………………… 第三節 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之相關分 析…………………………………………….………… 第四節 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對教學倦怠之預測情 形…..…………………………………………………. 101 108 129 132.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3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7.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57 第二節 結論…………………………………………………… 163 第三節 建議…………………………………………….……. 參考文獻. 168. 173. 一、中文部分…………………………………………………… 173 二、英文部分…………………………………………………… 182. 附. 錄. 187. 附錄一 專家效度調查表……………………………………… 187 附錄二 專家意見修正表……………………………………… 197 附錄三 預試問卷……………………………………………… 205 附錄四 正式問卷……………………………………………… 209. VIII.

(11) 表 次 表 2–1. 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彙整表……………. 16. 表 2–2. 歷年出生人數與婦女總生育率…………………………. 27. 表 2–3. 屏東縣 2000 年至 2014 年 7 月出生人數………………. 33. 表 2–4. 屏東縣國民小學概況……………………………………. 34. 表 2–5. 減班超額壓力層面整理表………………………………. 35. 表 2–6. 減班超額壓力之來源統計表……………………………. 36. 表 2–7. 學者對教學倦怠的定義彙整表…………………………. 40. 表 2–8. 教學倦怠的症狀類型……………………………………. 51. 表 2–9. 教師教學倦怠層面相關研究彙整表……………………. 53. 表 2–10 減班超額壓力之相關研究………………………………. 55. 表 2–11 教學倦怠之相關研究……………………………………. 63. 表 2–12 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之相關研究…………………. 70. 表 3–1. 屏東縣一百零三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教師抽樣統計表. 79. 表 3–2. 正式問卷發放學校名稱、回收數量及回收情形統計表. 79. 表 3–3. 正式問卷調查有效樣本基本資料之次數分配表………. 81. 問卷內容效度審閱專家名單…………………………… 表 3–5 「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量表」預試問卷之項 目分析摘要表…………………………………………… 表 3–6 「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倦怠量表」預試問卷之項目分 析摘要表………………………………………………… 表 3–7 「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量表」之因素分析摘 要表……………………………………………………… 表 3–8 「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倦怠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 表………………………………………………………… 表 3–9 「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量表」之信度分析摘 要表……………………………………………………… 表 3–10 「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倦怠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 表…………………………………………………………. 86. 表 3–4. 表 4–1 表 4–2. 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現況分析摘要表……… 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量表之各題平均數與標 準差摘要表……………………………………………… IX. 89 90 92 93 94 94 102 103.

(12) 表 4–3 表 4–4 表 4–5 表 4–6 表 4–7 表 4–8 表 4–9 表 4–10 表 4–11 表 4–12 表 4–13 表 4–14 表 4–15 表 4–16 表 4–17 表 4–18 表 4–19 表 4–20 表 4–21 表 4–22. 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倦怠現況分析摘要表…………… 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倦怠量表之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 摘要表…………………………………………………… 屏東縣國小教師面臨減班超額擔心的問題之次數統計 表…………………………………………………………. 104. 屏東縣國小教師產生教學倦怠原因之次數統計表…… 不同性別的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之 t 考驗 摘要表…………………………………………………… 不同年齡的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不同婚姻狀況的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之 t 考 驗摘要表………………………………………………… 不同最高學歷的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之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不同服務年資的屏東縣國小教師在減班超額壓力之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現在不同職務的屏東縣國小教師在減班超額壓力之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不同學校位置的屏東縣國小教師在減班超額壓力之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不同學校規模的屏東縣國小教師在減班超額壓力之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不同學校減班超額情形的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 力之 t 考驗摘要表…………………………………… 不同性別的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倦怠之 t 考驗摘要 表………………………………………………………… 不同年齡的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倦怠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不同婚姻狀況的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倦怠之 t 考驗摘 要表……………………………………………………… 不同最高學歷的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倦怠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不同服務年資的屏東縣國小教師在教學倦怠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不同職務的屏東縣國小教師在教學倦怠之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不同學校位置的屏東縣國小教師在教學倦怠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7. X. 105 106. 109 110 111 112 114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3) 不同學校規模的屏東縣國小教師在教學倦怠之單因子 表 4–23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不同學校減班超額情形的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倦差異 表 4–24 t 考驗摘要表…………………………………………… 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之積差相關 表 4–25 摘要表…………………………………………………… 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各層面預測教學倦怠整體之多 表 4–26 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各層面預測「低成就感」層面 表 4–27 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各層面預測「情緒耗竭」層面 表 4–28 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各層面預測「無人情味」層面 表 4–29 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現況綜合彙 表 4–30 整表……………………………………………………… 不同背景變項的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之差異 表 4–31 綜合摘要表……………………………………………… 不同背景變項的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倦怠之差異綜合 表 4–32 摘要表…………………………………………………… 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對教學倦怠預測之逐步 表 4–33 多元迴歸分析綜合摘要表………………………………. XI. 127 128 129 132 133 134 135 136 141 147 154.

(14) 圖 次 圖 2–1. Kyriacou 與 Sutcliffe 教師壓力研究模式…………… 21. 圖 2–2. Morocco 與 McFadden 教師壓力研究模式……………… 22. 圖 2–3. Tellenback、Brenner 與 Lofgren 教師壓力研究模式… 24. 圖 2–4. 教師生涯發展壓力模式………………………………… 25. 圖 2–5. 多元化師資培育機構…………………………………… 30. 圖 2–6. Cherniss 教學倦怠階段形成…………………………. 圖 2–7. 工作表現動機理論模式………………………………… 45. 圖 2–8. 惡性循環理論模式……………………………………… 46. 圖 2–9. Harrison 社會勝任模式………………………………. 圖 3–1. 研究架構圖……………………………………………… 76. 圖 3–2. 研究流程圖……………………………………………… 95. XII. 42. 47.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之關係與現 況。本章分別從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待答問題、名詞釋義及研究範圍與限制等 五節進行說明。.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孩子~是我們最好的傳家寶。」還記得這樣一句宣傳創意標語嗎?這是內政 部(2010)所舉辦的鼓勵生育創意標語活動中,經社會民眾票選榮獲第一名及贏 得獎金一百萬元的標語。內政部(2010)「人口政策委員會第 42 次委員會議」中 委員一致認為,為鼓勵國人生育需要一個響亮的宣導標語,主要是我國 2009 年新 生兒出生人數僅剩 19 萬 1,310 人,婦女總生育率為 1.03 人,為全世界生育率最低 的國家。若人口發展趨勢長此以往,人口結構將嚴重扭曲,對未來經濟、社會、 教育、勞動及財政等造成鉅大影響,甚至將衍生老人安養照顧服務不足、勞動力 缺乏、扶養負擔沉重等重大問題。因此,希望有一個「讓人聽了就想生小孩」的 響亮口號。當時,這活動也許成為許多人茶餘飯後的笑談。但時至今日,雖有少 許縣市提供生育補助的作為,但仍然讓人不得不為我們國家的新生兒出生率感到 擔心,因為在這一波波少子化的風暴下,臺灣社會在各層面皆受到嚴重的影響, 而首先衝擊到的即是幼稚園、國民中小學等教育機構的學生人數下滑。 而近幾年來,每當有教師研習場合,不論是熟識的教師或彼此是第一次聊天 的老師,只要介紹起自己所任教的學校,一陣寒喧過後,通常大家會問到的問題 絕大多數是: 「貴校是幾班的學校?」 、 「會不會有減班超額的情形?」特別是每年 的三、四月開始,各所學校就沉浸在一股不尋常的氛圍中,學校內部早已經開始 布局怎麼樣在招生宣傳上吸引家長青睞的眼光;而環繞在諸多教師之間的談話, 1.

(16) 就可能是「貴校今年新生來報到的人數有多少?」、「聽說某校送給小一新生每人 一部腳踏車耶!」由此可想而知,每一年度入學新生人數的多寡是每一所學校念 茲在茲的重要重點工作之一,無形中「搶救學生大作戰」也造成各所學校之間彼 此更多的競爭壓力。這是一個現實問題,學生人數減少,學校就會被迫要減少班 級數,接著就會面臨教師人數調整的難題。教師員額編置數主要是依據學校的班 級數量配置,當學校大量減班的同時,相對地,對教師的需求量也會下降,「供」 過於「求」的情形就發生了。 親子天下雜誌公布「2014 年縣市教育力大調查」中,各縣市在教育上的實力 各有消長,總編輯陳雅慧(2014)提到,廿二縣市中有十六縣市首長談到目前教 育政策最大的挑戰是「中小學裁併校」 ;張瀞文(2014)也指出老師工作可能不再 是鐵飯碗的調查數據,因為有八成四的老師擔心學校招生不足減班,自己會工作 不保被超額轉調,七成國中小學校長也坦承有招生壓力,而三成九的國中小學校 長有處理超額教師的壓力。顯然,少子化情形是愈來愈惡化,學生人數減少造成 招生困難是整個大環境的現象。學生數、班級數銳減,延伸出的問題就是第一線 教學現場教師過剩的狀況。對儲備教師與流浪教師而言,當上正式教職的機會已 微乎其微;對現職教師而言,往往提心吊膽,深怕被減班超額,更怕這份工作不 保,身心狀態長久處於岌岌可危的壓力中。因此,研究者想瞭解目前國民小學教 師面臨減班超額的壓力情形,此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一。 宋朝無門慧開禪師曾說: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 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引自張曼娟,2005)一位教師若是在教學生涯中,認真 投入教學工作,時時刻刻進修提升自我專業能力,樂於協助啟發學生,在擔任教 師的每一天兢兢業業,不需為太多的事務或壓力所纏繞,只需專注於自己的教學 工作,那麼「無閒事掛心頭」、「人間好時節」的境界應該不難。然而事實並非如 此,自古有所謂「尊師重道」 ,那其中蘊含著一種對教師尊重的態度,但更具深遠 意義的是一種對教師責任有所期待的盼望。教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外,. 2.

(17) 現代教師更是猶如八爪章魚般,樣樣才藝得精通,諸多教育訊息得清楚掌握,法 律條文更是不能不熟知,凡是家庭與家長無法做的事則要由學校教師來接手承 擔,因為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況且學校教師是被賦予重要責任與社會 期待,怎能拒絕說不呢?因此,原本單純的教育工作便附加了好多好多的義務, 諸多繁雜的事務怎會不澆熄教師的教學熱忱呢? 國語日報(2014)一篇社論「熱忱使教師成良師」提到教育的主體是學生, 教育的核心則是教師。古有名訓「良師興國」 ,意謂著教師關係著國家的前途,教 師的角色實在重要,教師是否能成為良師的關鍵就在於教育熱忱。黃文三(2007) 指出教育是一項助人的專業工作,教師要能有效的協助學生成長,必須先肯定自 己的工作。然而教師也是人,也會有面臨壓力的時刻,也可能對自己的教學工作 感到厭倦與無力感。因此,研究者想瞭解在面臨減班超額壓力的威脅下,國民小 學教師的教學倦怠為何?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少子化現象愈來愈嚴重是不爭的事實,位居國境之南的屏東縣雖然是擁有好 山好水的好地方,但是低迷的出生率仍造成縣內國中、小學校持續減班,一百零 三學年度國小二千零七十五班,比去年減少六十六班;國小總人數四萬一千二百 八十五人,比去年減少二千五百人(羅欣貞,2014) 。另外,依據親子天下雜誌(2014) 第五十九期之調查,教師擔心被超額的縣市排名,屏東縣位居第二名;校長處理 超額教師壓力的縣市排名,屏東縣位居第一名;校長招生壓力最大的排名,屏東 縣也仍擠進第三名。由此可以得知,屏東縣減班超額的情形十分嚴重,屏東縣內 的教師得年年處於擔心自己是否將成為超額教師的疑慮中。研究者本身曾是超額 教師,遭遇過減班超額的經驗,現在所任教的學校也處於減班超額的威脅中。研 究者也觀察到減班超額情形不只是發生在某些地區學校而已,事實上就屏東縣全 縣各所學校而言,都處於這一股減班超額壓力的氣氛下,校園內每位教師幾乎是 談「超額」色變,人人自危,減班超額壓力的襲擊,對多數教師而言,真可以說 是「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 ,無論是資深或資淺教師、兼任行政或純當導師都. 3.

(18) 有機會可能被超額;各所學校極盡所能,比招生宣傳、比辦學特色、比校舍新舊, 然而是否減班全看當年度新生報到情形,因為大學區制的實施,加上家長擁有教 育選擇權,誰也沒有把握一定不會減班。 國民小學教師因為少子化與人口結構改變的趨勢,在愈來愈嚴重的減班超額 壓力下,是否將影響教師的教學倦怠。因此,研究者想瞭解國小教師在面對如此 嚴重的減班超額情形下,這股壓力是否會與教師教學倦怠產生微妙關係?此為本 研究的動機之三。 綜合以上三個研究動機外, 「屏東縣所屬國民小學暨幼稚園超額教師介聘他校 服務作業要點」於民國 94 年訂定後,民國 99 年修訂、民國 100 年又修訂,期間 都引起不小的爭議,甚至造成縣內教師集結到議會陳情抗議,為爭取更公平合理 的積分計算提出意見,顯見屏東縣內教師面臨減班超額壓力之大。因此,研究者 擬以自己所任教的屏東縣為研究範圍,探究縣內不同學校規模、學校所在不同之 鄉鎮市區的國小教師面臨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的現況以及其相關性,歸納整 理相關的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主關機關、學校單位、國小教師 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4.

(19)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前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屏東縣國小教師面臨減班超額壓力的現況。 二、瞭解屏東縣國小教師面臨教學倦怠的現況。 三、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下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的差異情形。 四、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下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倦怠的差異情形。 五、探討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其教學倦怠之相關情形。 六、探討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對其教學倦怠之預測情形。. 5.

(20)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根據前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屏東縣國小教師面臨減班超額壓力的現況為何? 二、屏東縣國小教師面臨教學倦怠的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下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的差異情形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下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倦怠的差異情形為何? 五、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其教學倦怠之相關情形為何? 六、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對其教學倦怠之預測情形為何?. 6.

(21)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節乃針對本研究中之相關名詞或概念加以界定,使其意義更為明確,包括 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茲分述如下:. 壹、國小教師 本研究所界定之國民小學教師係根據「教師法」規定,已取得合格教師證書, 並經聘任為國民小學專任教師者,且為屏東縣一百零三學年度正式編制內之公立 國小教師,包括教師兼任主任、教師兼任組長、級任導師與科任教師,不含代理 代課教師和實習老師。. 貳、減班超額壓力 減班超額壓力來自新生兒出生率持續下降,產生「少子化」現象,致使學校 入學新生人數不足以維持原有之班級數,乃至於必需降低教師編制員額的數量, 因而有教師需離開原校介聘到他校,繼而影響教師在生理、心理方面與教學工作 上產生有形、無形及不安的壓力感受。 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的「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調查問卷」 之「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量表」以為探討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的研究工具。 本研究將減班超額壓力之操作型定義界定為「少子化的影響」、「超額比序的方 法」、「工作環境的變動」及「外來資訊的刺激」等四個層面的表現,依據受試教 師在量表中的得分情形進行界定,得分愈高,表示受試教師感受減班超額的壓力 程度愈高;得分愈低,表示受試教師感受減班超額的壓力程度愈低。本研究將減 班超額壓力界定為四個層面,茲分述如下:. 7.

(22) 一、少子化的影響 受到少子化趨勢的影響,導致學校發生減班超額的現象,此外,國家財政狀 況不佳,教育經費短缺,無法提高教師員額編制,再者,學校環境的差異,大學 區制度,這些都會影響學校新生入學人數,面對這些無法解決的因素,教師因而 產生壓力。. 二、超額比序的方法 現行的超額教師處理辦法內之積分表是由屏東縣教育處所訂定,再由各校經校 務會議討論通過即可,然而積分表內容仍有許多爭議,而由各校自行表決積分表 內之配分比例不一,教師擔心自己積分的計算處於劣勢,因而產生壓力來源。. 三、工作環境的變動 由於工作環境的變動性,昔日教師工作「鐵飯碗」的保障不再,因減班超額 發生時間以及去向之不確定性,調校後工作職位的調整異動、可能失業的焦慮。 使教師對於目前的教職工作沒有安全感,對減班超額的狀況感到擔憂,因而形成 壓力。. 四、外來資訊的刺激 每當有報章雜誌、媒體報導相關減班超額的訊息、或學校行政單位公布的減 班超額資訊以及教育主管單位宣布解決超額教師問題時,校園內的教師不論其是 否已婚未婚、教學年資深淺如何或其擔任不同職務,教師們都深深感受減班超額 問題的嚴重性,因而產生壓力。. 8.

(23) 參、教學倦怠 教學倦怠主要是指教師在工作場域中,因內外在的環境因素,無法有效地面 對工作環境壓力與挫折採取因應措施,致使個人對於教學或行政工作產生疏離 感,對教學喪失動機與熱情,處於情緒耗竭、沒有人情味與成就感低落等負面的 現象。 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的「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調查問卷」 之「國小教師教學倦怠量表」以為探討國小教師教學倦怠的研究工具。本研究將 教學倦怠之操作型定義界定為「情緒耗竭」 、 「無人情味」 、及「低成就感」等三個 層面的表現,依據受試教師在量表中的得分情形進行界定,得分愈高,表示受試 教師感受教學倦怠的程度愈高;得分愈低,表示受試教師感受教學倦怠的程度愈 低。本研究將教學倦怠界定為三個層面,茲分述如下:. 一、情緒耗竭 教師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因為無法適當處理遭遇的問題與要求,以至於對教 學工作感到枯燥無味、沮喪缺乏動力、提不起精神且喪失教學的熱情,自我感到 極度枯竭和疲憊。. 二、無人情味 教師在與學生、家長或同事相處互動過程中,容易暴躁生氣、缺少耐心,會 以冷淡、嘲諷、漠不關心的態度對待學生、家長或同事,有人際關係疏離的現象。. 三、低成就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教學工作不甚滿意,常感覺沮喪與心情低落, 面對工作產生退縮且無法採取適當的因應措施,對個人的教學能力與表現感到懷 疑,無法從教學工作中獲得成就感。 9.

(2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國小教師面臨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關係之現況, 並分析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之相關。茲就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依研究對象、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等三方面,分別說明 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以一百零三學年度任教於屏東縣之公立國民小學的現職合格教師為 研究對象,包含教師兼任主任、教師兼任組長、級任導師與科任教師等,探討其 面臨減班超額壓力與其教學倦怠關係的情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係探討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的現況和不同背景變 相之下的國小教師在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的差異情形,以及減班超額壓力與 教學倦怠的相關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研究者自編的問卷調查屏東縣 國小教師在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的現況與關係。.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研究內容,主要是透過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法所蒐集之資料為主, 旨在瞭解屏東縣國小教師面臨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關係之現況,以及屏東縣 國小教師面臨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之關係,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結論與 建議予相關單位。在教師減班超額壓力方面,透過文獻分析方式,歸納整理出四 個層面,分別是「少子化的影響」 、 「超額比序的方法」 、 「工作環境的變動」及「外 10.

(25) 來資訊的刺激」 ;在教學倦怠方面,則歸納出「情緒耗竭」 、 「無人情味」與「低成 就感」三個層面。.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限制,分為研究對象、研究內方法和研究變項等三方面,茲分 別說明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受限於人力、物力、時間等因素影響,以屏東縣一百零三學年度任教 於公立國民小學的現職合格教師做為研究對象,為了兼顧樣本能平均分布在不同 規模大小的學校與不同地區位置的學校,依學校規模之比例採分層隨機抽樣,以 確切瞭解國小教師在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的現況與關係。問卷採用請託發放 的方式,然學校內教師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最高學歷、服務年資、現在職 務等不同背景變項,較無法取得比例上的平均分配,所獲得之研究結果受到限制, 且無法推論至其他教育階段,例如國中或高中教師的差異情形,此為本研究限制 之一。.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係採量化研究,研究工具是利用研究者自編之「國 民小學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之調查問卷」 ,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由於受 試教師在填答問卷時可能會因個人當下的認知與情緒,而對問卷內容的瞭解有所 差異,或受到外在環境客觀因素影響,例如工作繁重、社會的期待或個人心理防 衛措施影響,以至於無法呈現真實反應,問卷最後結果僅能反應整體性的認知, 代表普遍性的趨向,難以針對個別學校做解釋,此為本研究限制之二。惟本研究 問卷特別在第三部分「國小教師教學倦怠量表」之後加入複選題,期望從中更瞭 解國小教師在減班超額壓力下擔心的問題為何與在減班超額壓力下產生教學倦怠 的原因為何。 11.

(26) 三、研究變項 影響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和教學倦怠之因素頗多,本研究在歸納相關文獻 與考量研究目的之後,擬從教師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最高學歷、服務年資、 現在職務、學校位置、學校規模和最近五年學校是否有減班超額情形等九項背景 變項,來探討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及教學倦怠之關係,無法涵蓋所有的 變項。再者,本研究各變項的層面指標,可能無法全然代表教師減班超額壓力以 及教學倦怠的內涵。因此,在研究推論時會有所限制,僅能以所述及的變項進行 解釋,此為本研究限制之三。. 12.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之關係。本 章分別從減班超額壓力理論分析、教學倦怠理論分析,以及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 倦怠之相關研究進行說明。. 第一節. 減班超額壓力理論分析. 本節主要是探討教師減班超額壓力的理論分析,首先說明減班超額壓力的意 涵,其次說明減班超額對學校教師的影響,最後歸納減班超額壓力所涵蓋之四個 層面。. 壹、減班超額壓力的意涵 壓力是一種文明病,幾乎是現代人無可避免會碰上的。對教師而言,教師這 一行業一直是受人尊敬,大家所欣羨的「鐵飯碗」 。但萬萬沒有想到,今日的教師 除了得面對工作職場上來自學生、家長、學校組織內部與教育部門新政策的壓力 外,還得提心吊膽憂慮自己是否將因少子化緣故成為減班超額教師。以下將分別 從壓力的定義、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減班超額壓力的定義、教師工作壓力來源 與教師壓力研究理論等五個方面探討其中的意涵。. 一、壓力的定義 壓力的概念最早取自物理學和工程學,指的是將充分的力量用到一種物體和 系統上,使其扭曲變形。1956 年 Selye 繼承老師 Cannon 在 1935 年提出「壓力概 念和個體回復平衡的關係」的理論中,首先將壓力引入社會科學領域來探討,此 後壓力這一名詞被廣泛使用(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2005)。 張春興(1991)指出壓力是個體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脅的緊張狀態,此種緊 張狀態使人產生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感受。Hall 與 Mansfield(1971)解釋壓力是組 13.

(28) 織或個人的一種外在力量的運作,這股力量包括壓力和緊張,將造成個體產生緊 張的現象。 有時壓力不是阻力,而是助力。林淑娥(2012)認為壓力並不全然是絕對的 不好,適度的壓力可以激勵我們採取行動,反之,過度的壓力將造成身體與心理 上的疾病。也有一些學者提出壓力有正向、負向的區別(大原健士郎,2005;邱 永林,2009;林慶昭,2004;陳永儀,2007;蔡青華,2005;藍采風,2000),當 身體受到壓力時,會考量採取適當方式應付「打」或「逃」的緊急狀況(Cannon, 1932)。 因各家學者研究的主題與領域不同,故對壓力的意義詮釋也不盡相同,一般 可分為三大方向加以界定。. (一)刺激取向 這一觀點著重在探討社會與外在環境變化對個人所造成的影響,把壓力看作 為自變項,情緒反應為依變項。而壓力是衝擊個體內、外在的力量,包括環境中 重大的改變、影響個人的重大事件、日常生活中的困擾等都是壓力源,可能導致 個體產生緊張或焦慮的情緒。當個人察覺到工作情境中發生某種狀況,威脅心理 平衡,即構成壓力(吳宗立、林保豊,2003)。. (二)反應取向 認為壓力是個體對有害環境的反應方式是此派學者的主要論點,指的是個體 對環境上的壓力,所引發個體生理上、心理上以及行為上的反應。把壓力看做是 依變項,壓力源看做是自變項。 由 Selye(1956)所提出的壓力適應三步驟是此一取向最具代表性的理論,也 就是「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ion Syndrome,簡稱 GAS)三個階段的反 應歷程,包括警覺反應期、抗拒期與耗竭期。他認為個體所能忍受的壓力是有限 度的,當個體已無法再忍受壓力時,就會產生情緒耗竭、適應困難的狀況。. 14.

(29) (三)刺激—反應取向 此派學者認為壓力不但是一種刺激,也是一種反應,且壓力來自個體與環境 之間一種特殊的互動關係,彼此互相影響,可說是將壓力視為個體為迎合環境要 求的互動歷程。Lazarus 和 Folkman(1984)所提出的個體認知評價系統,便是強 調面對壓力時,透過心理歷程評估外在環境刺激與個體反應後的結果。 綜合以上論述,本研究在理論上採用「刺激—反應取向」的觀點,認為壓力 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意即教師在教學工作場域,若事件的發生造成個 體產生負面情緒反應(如挫折、焦慮、憤怒等),則此事件即為壓力事件。. 二、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現實生活中到處都充斥著各種壓力,學生有升學壓力,家長有教育子女與管 控家庭開銷的壓力,演藝人員在光彩亮麗的外表背後有不為人知的壓力,上班族 也有升遷壓力、職場壓力。身為一名教師,當然也有其工作環境上所面臨的工作 壓力,特別是現代教師的壓力是全方位的(邱永林,2009)。Kyriacou 和 Sutcliffe (1978a)指出教師壓力(teacher's stress)乃是因教師的工作而產生之負向情感, 如生氣或沮喪的反應症狀,而且此工作壓力涵蓋教師壓力情境和壓力反應兩部分 (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2005)。 教師工作壓力的概念主要來自工作情境中的壓力,也可謂之教師的職業壓 力。Cooper 與 Marshall(1976)提到職業上的壓力意謂著消極性的工作環境因素 或壓力刺激物(如工作負擔過重、角色衝突或模糊、不好的工作條件等)與特定 工作的關聯性(引自張慶勳,1996) 。茲將國內外學者研究之相關定義整理如表 2-1。. 15.

(30) 表 2-1 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Litt & Turk. 年代 1985. 定義 當教師的幸福受到威脅時,加上所要解決的問題超過其 能力範圍時,所產生的不愉快情緒與困擾的經驗。. Chris. 2001. 係指教師在工作中所經歷到不愉快和負面的情緒,像是 緊張、生氣、沮喪和挫折。. Pearson &. 2005. Moomaw 陳銀卿. 源起於教師工作方面的不愉快,導致如焦慮、急躁、緊 張、憤怒、挫折等負面情緒。. 2007. 教師在學校工作情境中,對於教學、行政等工作,學生、 家長、同事互動及外在環境之變遷與需求,因無法適應 而在生理、心理及行為上產生負向的反應。. 陳宜芬. 2010. 教師在從事與教學有關的工作時,當面對的問題超過其 能力範圍,因個人與環境的相互影響,而產生的負面情 緒性或行為性的反應。. 林秀如. 2011. 教師在教學情境互動中,評估工作環境與職務責任等因 素,無法有效因應環境之威脅,或滿足內在自我期許, 產生被壓迫的感受,而引起情緒耗竭、焦慮、沮喪、挫. 郭怡慧. 2012. 折等不愉快的負面情緒反應。 教師因為職場上需求,在面對工作、因應工作情境上的 因素而認為受到威脅有礙教學工作時,其所產生的生、 心理不平衡狀態。. 魏美娥. 2013. 教師在學校從事教育工作時,對工作情境中的教學工 作、行政事務、工作負荷、人際互動、個人專業發展等 因素所產生的困擾,造成身體與心理的不平衡狀態,或. 劉佳欣. 2014. 緊張的反應。 教師面對各項教改措施時,因為教學工作、學生或個人 因素產生不適應的現象,或因相關資源不足無法完成各 項要求與解決相關問題,導致生理、心理或行為的負面 反應。.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6.

(31) 綜合上述「教師工作壓力」的觀點,本研究將「教師工作壓力」定義為教師 在其工作環境中,因教育政策的改變、親師生三方溝通互動、工作負擔增加等因 素所引起的困擾,無法適當排解時,導致心理上、生理上或行為上產生緊張、挫 折等負面情緒反應。. 三、減班超額壓力的定義 從目前少子化現象發現,因新生入學學生人數減少最直接衝擊的是國小教 育,造成班級數銳減與教師被超額的情形增多(張誠,2010) 。減班超額壓力乃屬 教師工作壓力,是一個新興的現象(林參 ,2011)。茲整理相關文獻與研究,闡 述其定義。 林雅珮(2010)的研究中指出,教師認為服務學校未來將會減班超額且自己 將成為「超額教師」 ,此減班超額狀況讓教師生理或心理上感受到威脅時,所引起 的一種緊張不安的狀態。這樣緊張的情緒狀態,使人產生不愉快或痛苦的感受。 林參 (2011)認為減班超額壓力是指減班超額狀況使教師在學校教學工作及 外在人、事、物互動的過程中,產生面臨抉擇的複雜心情感受,造成生理或心理 上的各種緊張不安的狀態,因而形成身心能量匱乏的現象。鄭淑芬(2013)提出 國小教師因為新生入學人數的減少,讓學校無法維持原班級規模,導致教師在教 學工作及外在人、事、物互動的過程中,造成教師生理及心理上緊張及不安的壓 力反應,即面臨抉擇的複雜心情感受,形成身心能量匱乏的過程與現象。 李幸桂(2012)的研究也提出因就學人數減少,學校無法維持原有班級規模, 導致必須減少班級數。減班之後教師人數超出規定編制之員額,則須將超額教師 介聘至其他學校時,教師感到不安、脅迫、痛苦、憂慮或不快樂等負面感受,影 響其工作表現的一種行為、心理或生理上反應之過程。許智盛(2013)也提到學 校無法維持原班級數,在減班之後教師數量超出規定編制員額,需經由超額教師 處理辦法選出超額教師介聘至他校,因而引起教師在情緒上的緊張狀態,進而在 心理及生理產生不愉快乃至痛苦的感受。 此外,周玉娟(2011)曾指出面對學校的持續減班,不只資淺教師有超額危 17.

(32) 機,即使教書十年以上的資深教師,也感受到超額壓力。 綜合上述觀點,本研究所定義的減班超額壓力為受少子化影響,入學新生人 數減少,學校需縮減班級數量,並連帶導致教師員額編制調整,現職教師需介聘 至其他學校,由於擔心是否將成為超額教師或確認超額後對未來人事物之變化感 到擔心,致使教師情緒處於憂慮中,並引發生理及心理上緊張不安、不愉快的壓 力反應,造成身心能量匱乏的現象。. 四、教師工作壓力來源 教師工作的場域主要是在學校,因此教師在學校教學環境中究竟有哪一些壓 力來源呢?邱永林(2009)指出從教育政策改變、家長要求、教學與研究壓力都 是教師得面對的壓力來源,從上而下的壓力包括評鑑太多、教育政策經常改變使 教師無所適從、教師社會地位與受尊重程度不如以往;從下而上的壓力是資訊爆 炸時代,學生吸收知識的速度快且角度廣,教師往往有時間不夠用的壓力;平行 而來的壓力則是教師需兼任行政工作,往往有瑣碎事物太多的困擾,加上少子化 緣故,家長過度愛護子女,親師溝通關係上需更花心思。另外教職缺僧多粥少, 需與同儕教師競爭,致使教師面臨極大壓力。 許多研究提到在工作場合需被考慮的壓力源有三方面:過多的工作份量、工 作內容與性質重大、工作環境氣氛(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2005)。Kyriacou 與 Sutcliffe(1978)曾調查發現引起教師工作壓力的四個因素是:學生的不良行為、 不充足的工作條件、時間的壓迫性與不良的學校風氣。Cichon 和 Koff(1978)編 訂教學事件壓力量表,取樣芝加哥地區四千多位的教師,從中獲得學生常規和暴 力問題、行政管理的緊迫、專業工作的要求與教學功能等因素是導致教師產生工 作壓力的原因。. 18.

(33) 另外,1989 年 Vance 等諸位學者的研究認為教師工作壓力來源是薪水不足、 專業認知的欠缺與時間管理等因素;而 O'Connor 和 Clarke 則提到教師教學工作壓 力來源主要有單位時間的工作負荷量、學生、學校行政人員引起的緊張,以及所 擔任工作職務與社區的互動關係等四項因素(引自張慶勳,1996)。 陳怡如(2006)將教師工作壓力來源分成學生行為、工作負荷、專業知能、 人際關係四個層面。劉雅惠(2011)的研究歸納出教師教學與輔導管教的壓力、 學生行為、教師的專業知能、學校組織、人際關係與工作負荷等因素都是教師工 作壓力的來源。黃玉萍(2013)以工作負荷、人際關係、專業知能、學生行為與 變革適應等層面探討教師工作壓力來源。 綜觀以上國內外關於教師工作壓力來源的文獻與研究,可以歸納出教師工作 壓力來源涵蓋以下四個方面:. (一)專業知能方面 教師工作主要是教學,但其中包括班級經營、教學技巧的改善與教學策略的 精進等常常讓教師煞費心思;在知識與資訊得以快速取得的時代,教師更必須時 時充實自己的教學專業知能,以應付社會迅速變化的腳步和年年推陳出新的各項 教育改革。. (二)工作負荷方面 教師除了教學工作外,對於學校相關行政事務仍有參與的權利和義務,包含 行政工作、各類活動計畫推動、創新課程參與、重大新興議題融入、教育政策的 執行,均使教師感受到日益加重的工作量負荷。. (三)人際關係方面 包括可能來自與學校主管理念不同、與同事惡性競爭、與家長溝通不良、學 生缺乏學習動機以及與社區人士的互動冷漠, 因此教師平時即須維持良好的人際 關係,要步步為營,才能在面對壓力產生時獲得支持。 19.

(34) (四)社會環境方面 現代家庭獨生子女日漸增多,家長過度保護與溺愛,導致學生人際互動弱, 人格發展偏差,造成學生輔導與教師管教上,親師溝通不易;社會民眾對教師高 標準的期許,許多事動輒得咎,往往讓教師產生工作壓力。 綜合以上論述,可以歸納出教師工作壓力來源是多面向的,並非單一原因即 能形成,而且其來源往往是與教師工作場所周遭的人、事、物具有密切的相關性。. 五、教師壓力研究相關理論 教師教學工作壓力之模式乃來自工作壓力的探究,1980 年 Ivancevich 和 Matteson 所提出的傳統工作壓力研究模式是以個人覺知為中介因子,顯現社會情 境與結果症狀,也就是造成工作壓力的症狀是決定於個人的特性(林克泓,2008) 。 Steer 在 1994 年提出的工作壓力模式中,組織影響因素與個人影響因素的交互作用 下,個人受到工作壓力的衝擊時,如果家人或朋友適時給予支持,壓力將可減輕 或化解。個人意志力與對事情正向思考的態度也能讓壓力感受程度降低(周佳佑, 2005) 。本研究介紹以下四種教師壓力研究模式,盼對教師教學工作壓力有進一步 的瞭解。. (一)Kyriacou 與 Sutcliffe 教師壓力研究模式 研究教師教學工作壓力的先驅非 Kyriacou 與 Sutcliffe 兩人莫屬,Kyriacou 與 Sutcliffe 提出教師壓力研究模式,如圖 2-1 所示(引自黃文三,2007)。他們認為 教師教學工作壓力大部分是來自環境中的要求,這種要求很可能是來自於他人的 壓力,也可能是來自於對自己的壓力。壓力的來源是否產生作用,需依據教師個 人是否覺知到威脅來判斷。在圖中可發現教師個人的特質對解釋壓力的重要性, 而且另外有一些壓力源是屬於非職業的壓力源。. 20.

(35) 7 教師個人的特質:教 師的屬性變項、人格 需要、適應能力、信 念~態度~價值系統. 1. 2. 3. 4. D. 5. 6. 可能的. 評估. 實際的. 適應機. 教師壓力:. 慢性壓力. 壓力源. 對個人. 壓力源. 轉:. 負有情感,有. 症狀:. 物理的. 自尊和. 減少感. 關心理、生理. 身心症、. 心理的. 安全的. 受到的. 及行為和反. 威脅. 威脅. 應. 心臟病、 心理疾病. A B. C. 8 非職業的壓力源. 圖 2-1 Kyriacou 與 Sutcliffe 教師壓力研究模式 資料來源:學校心理衛生。載於林生傳(主編),教育心理學(頁 360), 黃文三(2007)。臺北市:五南。 此模式認為教師教學工作壓力形成的過程為:壓力源需先經過個人評估,之 後成為實際的壓力源;壓力所引起的個人負面情緒、生心理與行為的反應,透過 因應機轉可減少壓力作用;而後教師之壓力反應若壓力長期的持續影響教師教學 工作,將容易產生身心上的慢性疾病症狀。此外,壓力也可能來自非職業上的壓 力源。以下分別就模式中四條回饋路線加以說明: A 路線:表示因應策略對壓力源評估的影響,若策略因應適宜,實際壓力源的影 響將減少;若因應策略無法妥善運用,實際壓力源將被評估為具有威脅性。 B 路線:表示教師對壓力的反應將影響教師對壓力的評估。 C 路線:表示長期壓力下所產生的慢性疾病症狀,可能會造成非職業的壓力源。 D 路線:表示教師過去處理壓力的經驗與教師個人特質,會影響其對未來的評估 結果與決定。 21.

(36) (二)Morocco 與 McFadden 教師壓力研究模式 Morocco 與 McFadden(1982)參考 Kyriacou 與 Sutcliffe 的教師壓力研究模式 架構,補充修正後另外提出新的理論架構,如圖 2-2 所示。 從圖 2-2,可以發現 Morocco 與 McFadden 兩位學者認為環境中的潛在壓力源 來自於社會、工作與家庭等方面,而且會對教師造成不同的教學工作壓力。這潛 在壓力源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如果教師主觀以為它可能或已經威脅到教師自尊或 幸福時,實際壓力於是形成,教師評估會受到個人特質的影響,但不論評估結果 如何,都會影響之後的各項反應。以下分別就模式中四條回饋路線加以說明:. 教師特質 社 會. (1) 潛在 壓力 源. 工 作. D. 過去 經驗. 人格 特質. 價值 觀念. (2) 評估 機轉. (3) 實際 壓力 感受. (4) 因應 機轉. (5) 壓力 症狀. (6) 長期 症狀. A. B C. 家 庭. 圖 2-2 Morocco 與 McFadden 教師壓力研究模式 資料來源: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Morocco, J.C. & McFadden H., 1982, The Personal and Guidance Journal, 60, p550.. 22.

(37) A 路線:表示壓力與因應機轉之間的相互關係,假若因應機轉無法降低壓力事件 的發生,將會被評估為具有威脅性。 B 路線:表示教師在壓力症狀下的運作情形,此刻教師可輕易覺知到更多的壓力事 件。 C 路線:與 B 路線有關,表示長期處於壓力下產生的症狀,教師處於倦怠階段, 如果壓力症狀持續出現,教師可能需要家人或親友的支持與協助。 D 路線:表示教師過去處理壓力的經驗成功與否與教師個人特質、價值觀念有關, 都會影響其對未來的評估與因應。. (三)Tellenback, Brenner 與 Lofgren 教師壓力研究模式 Tellenback, Brenner 與 Lofgren(1983)依據 Kyriacou 與 Sutcliffe 所提出的理 論模式加以修正後發展出另一套新的教師壓力研究模式,如圖 2-3。此模式保留教 師個人特質對於壓力源評估的重要性,另外,特別指出學校社會特質也會對教師 工作壓力產生影響,學校社會特質包含學校所在地區與學校大小規模、校長治校 領導風格、學校整體組織氣氛、班級學生人數、教師年齡分布、親師生關係等, 因此學校環境遭遇的人事物都有可能是壓力來源之一。. 23.

(38) 1 學校社 會特質. 3. 4. 5. 6. 7. 可能的. 實際的. 一般性. 身心健康. 退出工作. 壓力源. 壓力源. 緊張. 的損傷. (with-drawal). 2 教. 師. 特. 質 非職業性 的壓力源. 評估. 適應機轉. 圖 2-3 Tellenback、Brenner 與 Lofgren 教師壓力研究模式 資料來源:Teacher stress: 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Tellenback, S., Brenner, S., & Lofgren, H., 1983. Journal of Occupation Psychology, 56(1), p20.. 依據 Tellenback 等人的說法,此模式為一刺激到反應的過程。他們認為教師教 學工作壓力來自三個層面:學校壓力源與教師壓力反應關係、教師特質的影響, 以及評估、適應機轉和非職業性壓力源對壓力的關係。當教師察覺壓力後,會採 取一些適應機轉策略,以求減低壓力的威脅。然而,若教師無法獲得適當調適, 具有緊張特質或長期累積所承受的教學工作壓力,在評估的歷程中顯現負面情 感,產生身心健康損傷之狀況,最後導致教師個人無法因應壓力而需退出工作職 場。. 24.

(39) (四)教師生涯發展壓力模式 藍采風(2000)認為在個人工作生涯裡,生活中或工作中有許多議題都將帶 給個人壓力,最常見的包括缺乏工作安全感(保障) 、工作量過多、工作技能落伍 及退休等。其他壓力因素包括升遷太快或已達頂端。如圖 2-4 所示。. 生涯發展壓力. 沒有工作保障. 地位矛盾. 1.提早退休 2.害怕工作重複 3.落伍. 地位被奪. 升遷過多 或過少. 1.工作過多 2.精力浪費. 已達頂端的 挫折感. 1.害怕被降職 2.對生力軍懷恨. 圖 2-4 教師生涯發展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壓力與適應(頁 270)。藍采風(2000)。臺北市:幼獅。. 由圖 2-4 教師生涯發展壓力模式可以發現,生涯發展壓力來源來自於沒有工作 保障與地位矛盾,藍采風認為透過重新檢視自己的興趣、考量提早退休在經濟上 是否允許、有足夠能力改行或跳槽、參加其他在職訓練學習新技能等方式,調適 此一壓力。 綜合以上教師壓力研究模式,都各有其論據與發現,也能提供做為探討教師 壓力研究的基礎。從上述的理論中,可以歸納發現,教師壓力來源是多面向的, 而教師對壓力的覺知與因應、調適皆與教師個人特質有密切相關。本研究採用 Morocco 與 McFadden 所提出之架構為依據,將教師減班超額壓力定義為由於社會 環境變化,人口結構改變,婦女生育率低,導致新生兒人數下降,教師在少子化 25.

(40) 的威脅下,面臨學生人數減少,相對地學校班級數量降低,影響所及便是教師員 額編制縮減,教師可能離開原有工作環境,對工作環境會變動感到沒有安全感, 也認為可能無法顧及家庭。在種種壓力源的影響下,致使教師在情緒方面、生心 理方面,以及工作表現方面可能產生一些壓力反應徵兆,即稱之為教師減班超額 壓力。. 貳、減班超額對學校教師的影響 學校辦學成功的基礎是因為擁有優質的教師,然而若是校園內的教師面臨著 隨時可能因學校減班,而將會被超額的時候,其內心煎熬與感受的壓力是難以言 喻的。現今臺灣新生兒出生率低迷,又 1994 年後師資培育法公布、教師退場機制 的改革以及學校裁併廢的討論等,無異是讓教師減班超額問題雪上加霜。. 一、臺灣少子化趨勢對國小教師的影響 臺灣面臨嚴重的少子化風暴早已在各行各業中蔓延,一般人是從人口統計數 字感受少子化帶來的衝擊,但國小教師則是從教育現場感受人口遞減所帶來的效 應(李麗日等人,2008) ,也可以說少子化浪潮最早與最直接衝擊的就是教育層面。. (一)少子化現象 「少子化」一詞最早源自於日本,近幾年來臺灣也步上日本的後塵。依據 OECD (2007)提出: 「總生育率主要是指每名婦女育齡期間平均的生育子女數,當總生 育率為 2.1 時,始可確保社會人口數量的穩定性。」如此才能使國家維持人口自然 的替代,意即少子化現象的指標是以總生育率是否低於 2.1 作為判斷,若出生人口 數持續不足將直接或間接導致國家人口零成長,甚至呈現負成長的情形。 由表 2-2 可以發現自 2006 年來,臺灣地區出生人數已從 204,459 人持續下跌, 在 2010 年時更是下滑到歷史新低點只有 166,886 人,當年度婦女總生育率甚至不 26.

(41) 到 1,驟降到只有 0.895,平均每對夫妻生不到一胎,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 馬總統因此曾指示需將少子化嚴重性問題提升至國安層次來處理。2012 年出生人 數因屬龍年而有回升,但 2013 年又低於 20 萬人以下,推論未來少子化的情形尚 無停歇的跡象。 表 2-2 歷年出生人數與婦女總生育率 西元 出生 人數 婦女 總生 育率.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4,459. 204,414. 198,733. 191,310. 166,886. 196,627. 229,481. 199,113. 1.115. 1.100. 1.050. 1.030. 0.895. 1.065. 1.270. 1.065.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2014)。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所公布最新「中華民國人口推計(103 年至 150 年)」報 告顯示,臺灣將於 2021 年(民國 110 年)達 2356 萬人的高峰後,之後開始負成 長。由此得知,長期的生育率低迷不振,改變臺灣的人口結構,加速臺灣的老化 速度,屆時臺灣不僅是全球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也將是全球最「老」的國 家(陳梅英,2014)。. (二)少子化的影響 臺灣地區國小學生總人數在 97 學年度(2008 年)有 1,677,439 人,但預估到 103 學年度(2014 年)有 1,253,318 人,減少 424,121 人,減少率為 33.84%,相當 於減少三分之一多(徐惠東,2013)。如此劇烈的數據下滑,明白宣告一個事實, 少子化關係導致學生人數減少已嚴重衝擊國小校園,且衍生學校閒置教室增加、 師資人力過剩,供需失調,學校減班,教師超額問題產生、學齡人口變動大,異 質化,教師教學壓力增大(黃宗顯,2014)等,影響層面極為廣泛。 蔡銘津(2012)認為「生源短缺,各級學校難以維持現有規模。」、「超額教 師浮現,教育人力流動性偏低,學校無法注入活力與新血。」皆為少子女化趨勢 27.

(42) 對教育生態的負面影響與危機之一。王金國(2012)指出少子化現象對教育活動 的影響,就包含了中小學之班級數減少與中小學出現超額教師兩項,其中也提到 教師不輕言調校,因為害怕成為新學校的「資淺」老師,可能會被依「後進先出」 原則超額到他校。 紀金山(2012)的研究中提到臺灣歷經兩次少子化現象,1982-1985 年屬第一 波少子化時期,當時的少子化對原本資源不足的臺灣教育系統是產生正向的調整 作用,解除原有中小學師生比過高的問題;但是在 1988 年後的第二波少子化出生 者,於 2004 年入小學,則為小學帶來招生不足、減班和併校的衝擊,亦造成許多 合格師資謀職困難的情況。而林志忠(2012)更指出就學校層級而言,少子女化 現象直接威脅各校的生存,因而相關策略五花八門,努力辦學與發展學校特色外, 積極招生與因擔心學校未來持續減班而改聘代理代課師資。 林泓成和陳明和(2014)兩人指出少子化現象對國民教育發展的衝擊包含學 生及班級數逐年減少,學校面臨裁併校危機、學生來源減少與學齡人口異質化的 交互作用、教師供需嚴重失衡,教師超額問題未解決、教育經費降低與資源分配 不均直接衝擊學校經營績效、生源少,學生間缺乏互動人際關係。少子化帶來的 人口結構改變的議題著實需嚴肅看待。 綜合上述相關文獻,少子化現象對整體學校教育生態而言其所帶來的影響是 廣泛的,從學生數減少、班級數減少、教師員額編制減少、師生互動與生生人際 互動減少…等,是猶如骨牌效應,每一個受波及層面彼此之間關係密切,甚而牽 一髮而動全身。對國小教師而言, 「少子化」與自己最為切身相關,無論是哪一類 的衝擊,最終所關注的莫過於是減班超額問題。.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toward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 Taichung. Six aspects are analyzed within this research,

Keywor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grade, teaching willingness, System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Mathematical problem posing: A cas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developing tasks and designing instructions in

School administrative support for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teachers; some dimensions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support

The above results yielded instructional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who consider integrating problem-posing teaching into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1997).The role of task format, mathematics knowledge, and Creative thinking on the arithmetic problem posing of prospectiv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roblem posing with mid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