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Copied!
9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題目:合理冒險訓練滿意度之研究

系 所 別:科 技 管 理 研 究 所

學號姓名:M09303045 林 興 禮

指導教授:賀 力 行 博 士

(2)
(3)
(4)
(5)

合理冒險訓練滿意度之研究

學生:林興禮 指導教授:賀力行博士

摘 要

鑑於共軍於2002 年將心理訓練(Mental Training)納入全軍訓練大綱,

經 探 討 發 現 , 其 訓 練 內 涵 係 師 承 英 國 海 軍 「 冒 險 教 育 」(Adventure Education),即為美國之「主題冒險教育」(Project Adventure);我國「中華 探索教育學會」所屬TA 團隊(Team Adventure)推廣之「合理冒險訓練」均 為同一師承。故極思透過適當評鑑,以為國軍引進之參據。

唯對國軍言,「心理訓練」為新興領域,缺乏評鑑之界定與評鑑指標。故 本研究第一階段首先界定心理訓練定義;以層級分析法(AHP)概念架構,

以及顧客滿意度(PZB)為主要研究方法。首先藉某軍校學官之問卷調查,

以獲得適當之「心理訓練」定義及「合理冒險訓練」顧客滿意度之「整體目 標」(Apex)與「子目標」(Sub-objectives);第二階段依前揭研究結果,藉 參加TA 訓練之軍官實施問卷分析(SPSS),透過「心理訓練目標評量」與「滿 意度評量」分析,以獲得「合理冒險訓練」能否達成心理訓練目標,以及達 成訓練目標的課目、滿意度評量的結論。

研究發現,適宜之心理訓練定義為:「心理訓練以設想戰場需要,藉結合 軍事、專業教育方式,以強化官兵自信心、團體凝聚力、克服戰場恐懼為目 的,使官兵遂行任務時,能達維持暨發揚戰力之效果」。TA 團隊之「合理冒 險訓練」,依學員訓練後評鑑,在建立自信心(平均數7.45)、團隊凝聚力(平 均數7.86)、克服恐懼焦慮(平均數 7.13)等三方面,都給予相當高的評價,

顯示能達成心理訓練目標;能滿足訓練目標的科目有「超越巔峰」等15 項;

在顧客滿意度方面,依序為「彈性」(8.01 分)、「反應性」(7.92 分)、「確實 性」(7.80 分)、「關懷性」(7.69 分)、「有形性」(7.22 分);綜上顯示「合理 冒險訓練」能符合國軍需要。

關鍵詞:心理訓練(Mental Training)、冒險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合 理冒險訓練、層級分析法、顧客滿意度。

(6)

誌 謝

再度學生生涯,要感謝牽線人謝鴻進博士,感謝指導教授賀力行博士,

以及在推廣教育處、在研究所授課的所有教授們,是您們開啟了一扇窗,讓 我踏進科學管理的領域,學習到「讓數據說話」的技能,學習到「管人、理 事」的方法與原則,整合了個人原有的經驗與觀點,開拓了視野,提昇了對 問題思考的層次與切入問題深度的能力。

在讀書與工作並行的階段,要謝謝讀書的同學夥伴,是我們一起彼此鼓 勵打氣;要謝謝工作上的同事,是你們給了我更大的迴旋空間;要謝謝許多 小老師,是您們讓沙漠冒出水來;要謝謝老天的厚愛,是您成就了一切美好 的機緣。

感謝阿福,是你營造了愉悅的工作與讀書環境;感謝炳宏,讓我能夠依 賴你的統計專長;感謝志揚,是你讓我咬牙讀書;感謝俊魁、毓珍、健偉、

正鈞,是你們的支持,讓我得到前進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感謝 TA 團隊的夥伴,您們高度的熱忱與使命感,讓我看到 了陽光與願景;感謝政校的曾老師、朱老師,是您們豐富了論文的深度。

感謝生命中靈魂伴侶廣嫻,以及寶貝女兒宏恩,是我們共創了一個不斷 向內在探索、向外在學習的環境,也因此我們都能自在的漫步,在「鬆弛、

安定、專注」的心態中,體驗到「冒險、豐富、好玩」的生命。

林興禮 謹識於中華科管所 中華民國94 年 6 月 16 日

(7)

目 錄

摘 要... i

誌 謝... ii

目 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2.1 戰爭壓力反應(CSR)與戰史 ... 5

2.1.1 戰爭壓力反應定義... 5

2.1.2 戰史中的戰爭壓力反應... 5

2.2 心理訓練與合理冒險訓練...11

2.2.1 心理訓練定義...11

2.2.2 心理訓練方法與重點... 13

2.2.3 合理冒險訓練... 17

2.2.3.1 源起-戶外學校(Outward Bound) ... 18

2.2.3.2 運用-軍事訓練(Military Training) ... 18

2.2.3.3 發展與引進... 18

2.2.3.4 理論基礎-經驗教育(Experiential Learning)... 19

2.2.3.5 國內相關實証研究... 20

2.3 層級分析法(AHP)架構與顧客滿意度... 23

2.3.1.層級分析法(AHP)之演進... 23

2.3.1.1 層級分析法(AHP)架構... 24

2.3.2 顧客滿意度... 25

2.3.2.1 顧客(內、外部顧客)... 25

2.3.2.2 顧客滿意度定義... 25

2.3.2.3 顧客滿意度要素... 27

2.3.2.4「合理冒險訓練」之滿意度要素... 29

(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3.1 研究歩驟與架構... 31

3.2 研究對象與抽樣... 33

3.3 研究設計... 33

3.4 研究工具... 34

3.4.1 第一階段問卷... 34

3.4.2 第二階段問卷... 37

3.5 實施程序... 40

3.6 資料分析方法... 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42

4.1 心理訓練內涵調查結果分析... 42

4.1.1 基本資料來源之分析... 42

4.1.2 問卷內容之分析... 43

4.1.3 心理訓練定義之探討... 49

4.2「合理冒險訓練」訓練效果暨滿意度結果分析... 50

4.2.1 基本資料來源之分析... 50

4.2.2「合理冒險訓練」訓練效果之分析... 51

4.2.3 達成訓練效果之課目分析... 52

4.2.4 訓練效果「顧客滿意度」之分析... 54

4.3 綜合討論... 60

4.3.1 某軍校學官認為不重要的心理素質... 60

4.3.2 參加 TA 受訓軍官認為較不重要的訓練科目... 60

4.3.3 參加 TA 受訓軍官與部隊官兵績效評鑑的差異... 60

4.3.4 美、共、英、俄軍及我國軍對於心理素質觀點的異同... 61

4.3.5 參加 TA 受訓軍官與 TA 團隊對教育目標的異同... 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3

5.1 結論... 63

5.2 建議... 65

參考文獻... 68

附 錄... 73

(9)

圖目錄

圖2.1 經驗學習圖... 19

圖2.2 團隊能不能動的關鍵... 20

圖2.3 合理冒險訓練理論循環圈... 23

圖2.4 AHP 層級結構示意圖 ... 25

圖2.5 服務品質缺口模式... 28

圖3.1 研究步驟圖... 31

圖3.2 研究架構圖... 32

圖3.3 萃取心理訓練「目標」方式示意圖... 36

圖4.1 心理訓練內涵要項圖... 49

圖4.2 TA 訓練效果雷達圖 ... 52

圖4.3 心理訓練 AHP 架構圖... 54

(10)

表目錄

表2.1 戰史中有關 CSR 病患統計表 ... 6

表2.2 共軍部隊有關心理狀態之資料... 8

表2.3 攻擊與防禦對官兵罹患 CSR 之關係 ... 8

表2.4 心理狀態與戰爭之間關係的通則... 9

表2.5 心理訓練的軍事效益... 10

表2.6 軍方對戰爭時官兵心理調查... 16

表2.7 軍事院校教材平時、防禦時心理訓練重點... 16

表2.8 英美俄軍事院校心理訓練重點... 16

表2.9 中共、美軍、英國、蘇聯心理訓練重點彙整表... 17

表2.10 國內合理冒險教育相關實證研究摘要表... 21

表2.11 「顧客滿意度定義」彙整表... 26

表3.1 滿意度問卷各構面暨整體信度分析表... 38

表3.2 問卷之效標統計表... 40

表3.3 問卷之關連效度統計表... 40

表4.1 樣本不同背景變相分析表... 42

表4.2 心理訓練內容重要性先後排列表... 44

表4.3 性別:獨立樣本 T 檢定 ... 45

表4.4 年資:獨立樣本 T 檢定 ... 45

表4.5 軍種: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 46

表4.6 階級:獨立樣本 T 檢定 ... 47

表4.7 問卷簡答題統計表... 48

表4.8 樣本不同背景變相分析表(TA)... 50

表4.9 訓練效果前後測統計表(TA)... 51

表4.10 訓練效果(前、後差異)統計表(TA)... 51

表4.11 達成訓練效果之課目統計表(TA)... 53

表4.12 顧客滿意度統計表... 55

表4.13 性別:獨立樣本 T 檢定 ... 57

表4.14 年齡: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 58

表4.15 階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 58

表4.16 軍中年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 59

表4.17 軍種: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 59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區分三部份,分別陳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範 圍與限制。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中共自1991 年目睹美國在波灣戰爭所展現的「高科技局部戰爭」,於是 開始全方位的「軍事革新」。經長期觀察,其中直得特別注意的是,中共總參 通信訓練大隊自1991 年開始的「心理教育訓練」【70】,接著陸軍【71】、海 軍【18】、二砲【72】、武警【73】都開始推廣心理訓練,到 2004 年共軍副總 參謀長張黎上將,在徐州工程兵指揮學院,不僅辦理了全軍的「中國軍隊心 理教育訓練和作戰」學術研討和摩觀會,並且還透過民間公司北京神州般若 心理學教育研究院推廣研發「軍人心理行為訓練課程」【74】。

經深入研究發現,共軍心理訓練中主要的「合理冒險訓練」模式,其實 源自於「冒險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理念(或稱「體驗式學習」、「探 索教育」);美軍雖無單獨之「心理訓練」訓練課目,但係以「有實無名」的 方式,將心理訓練(Mental Training)的內涵,廣納於生活教育、軍事訓練中;

再經廣泛的接觸國內各企業訓練機構,發現TA(Team Adventure)東方探索 體驗學院(桃園龍潭),其訓練課程精神和內容,幾乎和共軍所報導的資料相 同。

美國歷經了越戰的陰影,以及 1991 年波灣戰爭、2003 年美伊戰爭的勝 利,經研究美軍雖無單獨之心理訓練課目,對於強化軍隊中官兵對戰爭殘酷 的心理適應力、承受力,將心理訓練(Mental Training)的內涵,廣納於生活 教育、軍事訓練中,這些訓練方式能適用於國軍嗎?能適合台灣國情、民情 嗎?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一。

中共自1991 年驚懼「高科技的局部戰爭」,於是積極全面軍事革新,歷 經十年,於2002 年將「心理訓練」納入全軍的訓練大綱之中,共軍心理訓練 中哪一些作法,尤其是「合理冒險訓練」是否可以做為我們的參考?此乃本 研究動機之二。

(12)

經研究現在國內研究軍事心理學的重鎮-政戰學校,尚未有相關學術論 文,甚至對於「心理訓練」的定義,尚付之闕如。因此如何結合國軍軍事任 務特性,科學的、嚴謹的、實證的獲得「心理訓練」的定義,此乃本研究動 機之三。

接受過「TA 東方探索體驗學院」訓練的官兵,對於整個訓練的「滿意 度」如何?訓前、訓後的改變指標如何?其中哪一些訓練課程,較能符合提 升戰力的目標,此乃本研究動機之四。

1.2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希望透過對「合理冒險訓練」滿意度的評鑑,作為軍中引進此一 制度的參考資料,但是對國軍言,「心理訓練」為新興領域,其訓練內涵尚無 共識定論;同時亦不適當引用其他國家心理訓練之指標,以為評鑑依據。因 此本研究必須先完成「心理訓練」定義內涵的界定,方能接續作「合理冒險 訓練」滿意度的評鑑。

為完成「心理訓練」定義內涵的界定,又必須先透過近代戰史的研究,

以利歸納分析出,台灣的官兵,在面臨未來戰場上,所最需要的心理素質是 什麼。

因此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 了解探討台灣的官兵,在面臨未來戰場上,所最需要的心理素質為何。

二、 探討國軍「心理訓練」之適當定義。

三、 探討「合理冒險訓練」是否能夠符合軍事心理訓練需要。

四、 研究心理訓練中的「合理冒險訓練」,其中訓練的哪一些課目,最能符 合軍事訓練的需要。

五、 探討國軍不同軍種、階級、性別的軍官,對「合理冒險訓練」訓練效益

(滿意度)評鑑的差異性。

基於前列目的,本研究探討下列問題:

一、 蒐整自第二次世界大戰迄今,因為官兵戰場心理創傷對戰力影響的事 實。

(13)

二、 調查在台灣的官兵,在面臨未來戰場上,所最需要的心理素質是什麼。

三、 剖析心理訓練其中的「合理冒險訓練」科目中,最符合軍事需要的訓練 項目是什麼。

四、 比較各不同軍種、階級、性別的軍官,對「合理冒險訓練」訓練效益(滿 意度)的差異性。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區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文獻分析:透過資料蒐整與研析,主要獲得戰史中有關戰場 心理創傷之資料,以及美國與中共透過心理訓練所期望其官兵所擁有的心理 素質。

第二階段:將前揭資料,透過「對戰爭具有基本認知的軍官」實施問卷,

獲得台灣年輕官兵面對未來戰爭所需要的心理素質。

第三階段:依據前揭結論,設計「滿意度」問卷,再對實際參加「合理 冒險訓練」的軍官實施問卷,獲得哪些課程能夠有效的提升心理素質的結論。

一、 研究範圍

(一) 研究資料:以第二次世界大戰迄今,曾發表有關官兵戰場心理素 質(壓力)之範圍為限。

(二) 研究對象:第一次問卷,以某軍校正規班學員為限;第二次問卷,

以曾參加TA 東方探索體驗學院之軍官為限。

(三) 研究時間:自民國九十二年七月一日至九十三年十二月卅一日 止。

二、 研究限制

(一)世界各國強化其官兵戰場抗壓作法繁多,從社會網絡的支持、戰 爭目的性質的教育、物質薪俸的給予、領導者的重視、綜合國力 等都對官兵的戰場心理抗壓能力形成影響,惟本研究僅單純的集 中於軍事訓練中的心理訓練。

(14)

(二)軍事訓練中對官兵心理素質有影響的訓練,亦是種類繁多,惟本 研究僅集中在專門以提升官兵適應戰場的心理素質訓練為主,並 以「體驗」性的心理訓練為限。

(三)基於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公佈的Leonard Wong、Thomas A. Kolditz、

Raymond A. Millen and Terrence M. Potter(2003)所撰,「為何而 戰:伊拉克戰爭之戰鬥動機」(WHY THEY FIGHT: COMBAT MOTIVATION IN THE IRAQ WAR)【78】,指出官兵首要的戰鬥 力是基於「連、排、班」領導階層的凝聚力;復又考慮問卷人員 必須對於「戰爭」與「心理作戰」有基本認知,故以某軍校克正 學習軍事戰術,具有實際領導經驗,軍中年資概約五年的軍官為 範圍,其概約為「連級」軍官,推論其最能了解現在服役之基層 官兵所需要的「心理素質」,所以取樣人數無法大量獲得。

(四)基於必須曾經「體驗」過「合理冒險訓練」的軍官才能對「合理 冒險訓練」的訓練效益作出適宜的評價,因為國軍曾接受過此訓 練的人數有限,所以取樣人數無法大量獲得。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區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探討戰爭壓力反應(心理創傷)與戰史之關 係;第二部分探討心理訓練與冒險教育(合理冒險訓練);第三部分為 AHP 架構與顧客滿意度;第四部份為文獻評析。

2.1 戰爭壓力反應(CSR)與戰史

戰史中,有戰爭,就有人員損傷。人員損傷又可區分為兩大類,第一類 是因為肉體的死亡與受傷,而離開戰場;第二類是因為人的精神不能適應戰 場壓力,而被迫離開戰場。研究者對於「不能適應戰場壓力,而被迫離開戰 場的人」,通稱為「戰爭壓力反應」(CSR-Combat Stress Reaction)的受害者。

2.1.1 戰爭壓力反應定義

研究戰爭壓力反應關係的學者,大都採用以色列、美國兩位學者R.Gal & A.D.Mangelsdorff.(1991)出版“Hand book of Military Psychological ”資料與 定義,並奉為圭臬【63】。一般而言,研究戰爭與戰爭壓力反應之關係的定義 區分為狹義(narrow)、廣義(board)與綜合定義(comprehensive)三種,本書採取 綜合定義(comprehensive):亦即「所有從戰場後送的士兵,除了被敵人以火 藥或炸射受傷者外,其它人員都屬於CSR 受害者」。其統計數據係以戰爭受 傷後送總數,其中CSR 受害者所占的百分比,來呈現官兵精神創傷的比重。

本研究論文亦採用綜合定義。

2.1.2 戰史中的戰爭壓力反應

綜整有關戰史中的戰爭壓力,區分為下列五種表,首先蒐集戰史中有關 CSR 病患統計(表 2.1);其次,因為中共為我之敵人,故蒐集共軍部隊有關 心理狀態之資料(表2.2);再次,因為台澎防衛作戰基本上為守勢作戰,故 蒐集攻擊與防禦對官兵罹患CSR 之關係(表 2.3);然後,蒐集有關心理狀態 與戰爭之間關係的通則(表2.4);最後,歸納蒐集出心理訓練的軍事效益(表 2.5)。

經廣泛蒐集字第二次世界大戰迄今有關戰始中罹患CSR 的病患資料,詳

(16)

表2.1 戰史中有關 CSR 病患統計表

作 者 戰 役 相 關 資 料

韓秋風、劉勇、

王明山【55】

第一次世界 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心理疾病減員的發生 率,比第一次世界大戰高3-4 倍。

郭炎華【30】 1945 年 第二次世界 大戰

美軍約100 萬人患戰鬥緊張症,其中 45 萬人因為患精神病退伍,占美軍傷兵退伍 人員總數的40﹪。

Gal &

Mangelsdorff

【63】

1945 年 第二次世界 大戰

Brill, Beebe, & Lowenstein 指出:二次大 戰戰鬥區域,CSR 加上精神病跡象總百分 比佔部隊28.5%,接戰之步兵營 CSR 比 率佔部隊33%以上。

Glass 提出美軍在二次大戰中,精神病 CSR 百分比佔受傷者 10%~48%範圍 間;在太平洋作戰區幾乎是一位戰爭受傷 者對應一位CSR 的比例。

方婉先、張埔生

【3】

1945 年二次 大戰美海軍

美軍400 萬海軍中有 149 萬人患有精神疾 病,其中7 萬 6721 人退出現役,佔戰爭 期間病退人數的32.4%。

郭炎華【30】 1945 年二次 大戰美陸軍

心理傷員佔全部傷員11%;步兵和裝甲兵 甚至高達16%。

方婉先、張埔生

【3】

韓戰 美軍在最初一年半內有4 萬 7000 名士兵 開小差,以後,每年逃兵數量保持3 萬 5000 人左右。

方婉先、張埔生

【3】

1965 年 越戰

美軍官兵能在正常狀態下使用武器的只 有25%。

郭炎華【30】 1973 年以阿 六日戰爭

以色列軍隊戰損人員其中10%為心理異 常反應減員;法軍估計實際應該為30%。

Gal &

Mangelsdorff

【63】

1973 年以阿 六日戰爭

以色列六日戰爭有些單位CSR 受害者總 數達受傷者70%之多。

Levav & Glass 六日戰爭期間參與治療及 資料蒐集工作並估計:若採用廣義定義,

單只精神病CSR 受害者可能總計超過受 傷者30%以上。

郭炎華【30】 1982 年 英阿福克蘭 群島戰爭

1300 阿國士兵向 450 名英軍傘兵投降;司 坦利港11000 名守軍向 4000 於名英軍投 降。英軍公佈的精神病患佔權不非戰鬥減 員2%,但是實際到達 5-10%以上。

郭炎華【30】 1982 年以色 列與黎巴嫩 戰爭

以色列後送人員中,戰傷與精神失常人員 比例為23:100;戰鬥最激烈地區最高為 48:100。

(17)

表2.1 戰史中有關 CSR 病患統計表(續)

作 者 戰 役 相 關 資 料

Gal & Mangelsdorff

【63】

1982 年以 色列 與黎 巴嫩 戰爭

Noy, Nardi, & Solomon:1982 年黎巴嫩戰 爭某一受嚴重打擊之營,一位受傷者對 1.2 位 CSR 受害者的比例。

方婉先、張埔生【3】 1984 年以 色列 收復 兩山 官兵

對參加戰鬥的1000 名士兵調查,第一次 參加戰鬥的人員都體驗恐懼感。

韓秋風、劉勇、王明山

【55】

1991 年波 灣 戰 爭

1991 年波灣 戰爭,美軍亡 389 人,傷 467 人,心理疾病541 人;合計 1397 員,其 中亡占27.8﹪,傷占 33.4﹪,心理疾病占 38.7﹪。

劉國順、艾如松、周曉 波【47】

1991 年波 灣 戰 爭

參加波灣戰爭的有5 萬名官兵患有疲勞、

失眠、精神衰弱、記憶力減退等怪病,稱 之為「海灣戰爭綜合症」、「軍事精神病」

或稱之為「沒有傷口的傷員」。

Charles W.

Hoge,MD,Carl A.

Castro,Ph.D,Stephen C.

Messer,Ph.D,Dennis McGurk,Ph.D,Dave I.

Cotting,Ph.D,and Robert L.Koffman,Md,M.P.H.,

【60】

2003 年 美伊 戰爭

美國陸軍在伊拉克戰爭後對部隊官兵心 理狀況進行調查發現,參加伊拉克戰爭的 官兵中有15.6%至 17.1%出現沮喪、焦慮 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上表(表 2.1)顯示,在戰史中有關 CSR 病患的比例,一般而言都在 30%以上,也就是說,如果有 100 人為戰場損耗人員,其中就有三分之ㄧ為 戰場壓力受傷者,其中只有2003 年的第二次波灣戰爭,其戰爭壓力受傷者較 低;其原因為何?是因為訓練原因;或是因為獲勝因素,仍有待更多資料方 能進一步的探討。

鑒於中共為我之敵人,同文同種,具有文化背景上的同質性,在研究上

(18)

年建立政權以來,真正參加的戰爭為「對越南自衛反擊作戰」,作者蒐集共軍 隊於參加此次戰爭的調查資料,以及相關演訓資料,表列如後:

表2.2 共軍部隊有關心理狀態之資料

作者 戰役 相關資料

方婉先、張埔生

【3】

對越南自衛 反擊作戰

有90%以上的士兵體驗過心情緊張、肌肉 顫抖

韓秋風、劉勇、

王明山【55】

共軍某部實 彈演習

共軍某部實彈演習發現,官兵 41.7﹪感到 心煩焦慮,21.5﹪異常緊張,31﹪不能正 確理解命令;46.3﹪患有失眠、頻尿、疲 勞、呼吸加快等生理反應。

韓秋風、劉勇、

王明山【55】

1998 年 共 軍某裝甲師

1998 年共軍某裝甲師在近似實戰的軍事對 抗演習中,抽樣心理測試,約50﹪官兵存 有緊張情緒,約5﹪官兵存有恐懼、焦慮、

失眠、作惡夢等心理障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上表(表2.2)顯示,在人性上,凡是人對於戰爭所引起的緊張生理反 應,共軍軍人的心理反映和其他國家並無二致,故也可作為爾後研究台灣地 區官兵面臨戰場所引起心理狀態變化的参考。

鑑於「台澎防衛作戰」為「守勢作戰」,故攻擊與防禦之間對於官兵的心 理影響,即為判斷「心理訓練」有無訓練價值的重要因素值一,作者將其表 列如次:

表2.3 攻擊與防禦對官兵罹患 CSR 之關係

作 者 戰 役 相 關 資 料

Gal &

Mangelsdorff

【63】

1973 年 以埃戰 爭

1973 年以色列部隊在剛開始階段試圖拼命堅持以 對抗前進的敵軍,而產生許多CSR 受害者,而埃 及部隊當時的受害者卻是不多;相反的,一旦主 導權移轉到以色列手中時,則受害者的人數就倒 過來。

Gal &

Mangelsdorff

【63】

德軍在 史達林 格勒戰 一役

當一方佔優勢時,則失敗一方CSR 比率預計會上 升,而勝利一方比率則較低。如:德軍在史達林 格勒戰一役,當最後的敗勢顯現時,產生許多CSR 受害者。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9)

已經發生的戰爭,在未來未必會重演,但是人類可從其中歸納出通則,

故作者將有關戰爭中有關心理現象的一般原則,歸納羅列,以為國軍預判未 來戰爭官兵心理反映會發生的現象,作為現在教育訓練的規劃參考,詳如表 2.4。

表2.4 心理狀態與戰爭之間關係的通則

作 者 原 研 究 者 相 關 資 料

郭炎華【30】 美國心理學家

美國心理學家Z、阿格雷爾,對美國參戰官 兵作廣泛調查研究:80﹪-90﹪的參戰官 兵都體驗過恐懼,其中 25﹪的表現為嘔 吐,10﹪-20﹪的表現為大小便失禁。

韓秋風、劉 勇、王明山

【55】

美國心理學家

心理調查顯示,美國士兵 80﹪-90﹪參戰 者都有恐懼經驗;25﹪士兵因為恐懼而失 去了戰鬥力。

郭炎華【30】 俄國心理學家 相同危險狀態情況經過2-3 次以後,可以使 96%的士兵減少消極的心理狀態。

方婉先、張埔 生【3】

1984 年以色列 參加兩山官兵

對參加戰鬥的1000 名士兵調查,凡是第一 次參加戰鬥的人員都體驗恐懼感。

郭炎華【30】

德國作戰心理 研究中心主任 曼格勒

正常人初上戰場時,要花費 45%的精神去 抵抗噪音。

方婉先、張埔

生【3】 核生化狀態

軍事心理專家預測,在使用核武器和生化 武器的危險區內,將有10﹪到 25﹪的人會 有精神病態反應。

Gal &

Mangelsdorff

【63】

英勇作戰與戰 鬥失敗

Gal 指出:易傾向勇敢的人格並不存在;而 Noy 認為易傾向罹患 CSR 的人格並不存在。

若單位處在極度威脅之下,凝聚力及領導 力促進英勇的表現;若社會網絡在這樣的 情況下崩潰,則導致CSR 的普遍產生。

二者發現壓力及單位凝聚力可不是導致英 勇作戰,就是導致戰鬥失敗。

美國陸軍戰 場作戰壓力 管理【29】

未來作戰 未來作戰中,精神傷員和戰鬥負傷的比 例,將至少維持一比三的比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將上表(2.4)與表 2.1 對照,即可知「美國陸軍戰場作戰壓力管理」,對 於「未來作戰中,精神傷員和戰鬥負傷的比例,將至少維持一比三的比例。」

(20)

的推論,都是從戰史中歸納出來的,因此也可以作為國軍在平時演訓作戰中

「預判」作戰損傷的參考數據。

如欲推廣、引進「心理訓練」教育,其中的關鍵因素之ㄧ,必須証明新 的教育方式,能有效提升部隊戰力,現將有關俄軍、共軍、美軍心理訓練,

能夠提升部隊戰力的相關資料表列如2.5:

表2.5 心理訓練的軍事效益

作 者 效 益 類 別 相 關 資 料

方婉先、張 埔生【3】

射擊命中率

(俄軍)

前蘇聯軍事心理學家曾採取實驗、對照組方式,

通過大規模軍事演習,發現沒有經過心理訓練的 摩托化步兵部隊,射擊命中率比原有水準下降了 35%,經過心理訓練的分隊僅僅下降了 4%。

作者綜合整 理【6、17、

36、38、76】

訓 練 合 格 率、優秀率

(共軍)

共軍總參通信訓練大隊,引進「合理冒險訓練」

歷經兩年餘(2000 至 2002 年),受訓新兵 3000 餘人,經統計訓練合格率由71%提高至 100%;

優秀率由 12%提昇至 48%。

作者綜合整 理【6、17、

36、38、76】

期中、期末 測驗合格率

(共軍)

共軍2001 年 12 月至 2002 年 3 月,兩個新訓大 隊進行了對照實驗,接受心理訓練的大隊,新兵 的期中、期末通過率分別為 55.8%、100%;沒 有接受心理訓練的大隊,通過率只有9.9%、52.4

%。

作者綜合整 理【6、17、

36、38、76】

跑步合格率

(共軍)

2002 年總參兩個新兵連,接受心理訓練的連 隊,百米達標率為百分之百;未接受訓練的,只 有52.4%。

作者綜合整 理【6、17、

36、38、76】

建立團隊時 間(共軍)

一個新兵排原要經過十多天,彼此才能認識,現 在經過「相互接納」心理課程,大家不到兩天時 間就建立情感。

作者綜合整 理【6、17、

36、38、76】

團 隊 精 神

(共軍)

原來沒人敢上,但是我想身為軍人就是要敢,感 謝「合力衝擊」,激發本班的團隊精神,讓大家 體會1+1>2 的意義。

王震【46】 訓 練 安 全

(共軍)

某團每年新兵訓練投擲手榴彈過程,每年都有訓 練意外,今年採取心理訓練後,加大了官兵心理 素質,沒有任何訓練意外。

藍雲峰【1】 增加自信心

(共軍)

新疆某軍區連隊,透過安排官兵走獨木喬、半空 跳遠、攀岩等高難度訓練內容,增加官兵自信 心。

(21)

表2.5 心理訓練的軍事效益(續)

作 者 效 益 類 別 相 關 資 料

藍雲峰【1】 增 加 自 信 心

(共軍)

新疆某軍區連隊,透過安排官兵走獨木喬、半 空跳遠、攀岩等高難度訓練內容,增加官兵自 信心。

程劍【47】 克服戰場恐懼 心理(共軍)

新兵除了進行正常的訓練科目外,還增加鑽火 圈、爬雲梯等心理訓練,使新兵克服了對戰場 恐懼的心理。

藍雲峰【1】 克服戰場恐懼 心理(共軍)

針對戰士恐懼問題,集團軍將心裡訓練納入課 程,記者看到以往連老兵都會手發抖、腿發 軟、臉發白的炮火覆蓋射擊,現在連新戰士都 鎮定自若。

京華時報 2002-08-13 16:44 【 6 、 17、36、38、

76】

存活率(美軍)

1993 年,士官麥克-杜蘭特在索馬利亞摩加迪 沙駕駛直升機被擊落,遭俘虜10 天後成功獲 救。事後,杜蘭特說:要不是接受過戰俘訓練 的話,不死也瘋了!

京華時報 2002-08-13 16:44 【 6 、 17、36、38、

76】

存活率

(美 軍)

1995 年 6 月 2 日,美軍飛行員奧格雷迪在波 黑上空執行任務時被導彈擊落。他憑戰俘訓練 學校所學的生存技巧,等到了救援的戰友。6 月12 日,奧格雷迪接受克林頓總統在白宮接 見時,感慨至深說了一句話:“感謝戰俘學校 的教官!”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2 心理訓練與合理冒險訓練

心理訓練的方式有許多種,一般而言,凡是能夠增強官兵適應戰場的訓 練,都可納入廣義的心裡訓練範疇中,從資料顯示,心理訓練可以區分為結 合軍事訓練的心理訓練,與以建立對戰爭認知、強化戰是心理抗壓為主的訓 練。依共軍《師(旅)團心理戰研究》【43】的分類,其將政治部業管的工作 區分為三類,第一為「一般性心理訓練-包含愛國教育等」;第二為「專業心 理訓練-包含合理冒險訓練等」;第三為「臨戰心理訓練-以動員召集人員為 主」;本研究參考共軍分類,分別探討其心理訓練與合理冒險訓練。

2.2.1 心理訓練定義

結至目前為止,只有共軍對「心理訓練」有下定義,考量所蒐集資料特

(22)

題」,以及是否為「軍內發行」或是為「個人」研究的不同性質,依序羅列如 後:

一、 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暨北京軍區政治部連絡部合作編寫,現在為石家莊 陸軍指揮學院教材,溫蘭昌、呂登高、王春生主編(2001)的《師(旅)

團心理戰研究》其定義為:「為使軍人和軍人集體能夠在戰時保持穩定的 心理狀態而對軍人和軍人集體心理進行的有計畫、有目的的訓練活動;

預防在戰鬥關鍵時刻出現驚慌、恐懼、動搖等消極心理;並使軍人集體 形成良好的協作心理,培養軍人集體的團結互助精神,增強軍人集體的 內聚力【43】」。

二、 大連陸軍學院教材,韓秋風、劉勇、王明山主編(2003)的《心理訓練 理論與實踐》其定義為:「依據心理學原理,採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在 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對官兵個體和集體的心理活動施加有目的的、有 計劃的影響,使其具備官兵職業所需要的心理素質的一種特殊訓練活動

【55】」。

三、 共軍人武系統部隊教材,王慶新主編(2003)的《人武系統心理戰知識 讀本》其定義為:「讓兵員了解在戰場中的心理狀況,適時調節,無論在 多麼艱苦複雜的環境,都能保持穩定、冷靜、積極的情緒【4】」。

四、 中共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國防軍事教育學科重點研究課題,方婉 先、張埔生、涂祿友、何彥華、譚文芳、張剛主編(2000)的《高技術 條件下局部戰爭中的軍人心理素質》其定義為:「軍人心理訓練就是有意 識的、有目的的培養軍人在緊張、激烈、危險、勞累的作戰活動中,順 利完成作戰任務所需要的心理素質【3】」。

五、 共軍《軍內發行》,周小獻、田文明主編(2002)的《高技術條件下部 隊建設實用指南》其定義為:「心理訓練能使官兵形成良好心理素質,從 而提高心理穩定性,以適應執勤、處突、學習、生活、工作和訓練的需 要【9】」。

六、 國防大學教學科研重點課題,陳克敏、吳杰明主編(1999)的《高技術 條件下局部戰爭作戰心理研究》其定義為:「採用一定的方法手段,通過 模擬戰場環境和結合日常教育管理、軍事訓練等活動,有意識、有計畫、

有步驟地對軍人個體和集體的心理施加某種特定的影響,以培養他們完 成戰鬥任務所必需的心理品質,提高其心理活動能力的一種特殊訓練活 動【21】」。

(23)

七、 馬金生、劉新利、趙景華主編(2003)的《軍事心理學基本概念與原理》

其定義為:「採用一定的方法手段,通過模擬戰場環境和結合日常教育管 理、軍事訓練等活動,有意識、有計畫、有步驟地對軍人個體和集體的 心理施加某種特定的影響,以培養他們完成戰鬥任務所必需的心理品 質,提高其心理活動能力的一種特殊訓練活動【19】」。

八、 郭炎華著(2003)的《外軍心理訓練研究》其定義為:「指採用一定的 方法手段,通過模擬戰場環境結合日常管理教育、作戰訓練等活動,有 意識、有步驟的對軍人個體和集體的心理施加某種特定的影響,以培養 他們完成戰鬥任務所需的心理品質【30】」。

九、 歐力壽、劉璞著(2003)的《心理戰知識讀本》其定義為:「採用一定 的方法手段,有計畫、有步驟地對軍人個體和集體的心理施加某種特定 的影響,培養軍人完成戰鬥任務所必需的心理品質,提高其心理活動能 力的一種特殊的實際鍛鍊活動【48】」。

十、 羅忠、潘少軍主編(2003)的《心理戰教育演練指南》其定義為:「軍 人心理訓練的任務,概括起來說,就是培養戰爭所需要的良好的軍人心 理品質和軍人集體的穩定性和協調性【58】」。

依據前面列舉的十本共軍出版的書籍,其定義內容各有不同重點,其中

「交集」部分,概以都討論心理訓練的目的,在使個別的軍人、以及集體的 軍隊,能夠適應為來戰場需要的訓練。但是各定義最大的缺點,未考慮「心 理訓練」的主體是「人」,因此到底希望「軍人」達到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未 有明確的陳述,因此都有修正、討論的空間。

依據「陸軍戰術學」(2001)認為一個完整的軍事術語釋義,「應該包含 這個軍事術語的目的、本質;範圍、手段及重點,方算較為周延【27】」,因 此,如何結合國軍防衛作戰的特性,界定「心理訓練」定義,明確的指出期 望透過心理訓練使軍人具有哪一些心理素質,使關心心理訓練的學人,能夠 一目了然的知道國軍心理訓練的特性,蹶為重要。

2.2.2 心理訓練方法與重點

依據前揭十本書的內容,其心理訓練目的如後:

一、《師(旅)團心理戰研究》乙書指出,計有模擬戰場訓練、合理冒險訓練、

(24)

生理調控訓練、集體調控訓練、整體意識訓練等五種方法。以提高官兵 的自信心、意志力、團隊意識、克服戰場恐懼力。

二、《心理訓練理論與實踐》乙書指出心理訓練方法包含:心理教育訓練法、

戰場模擬訓練法、野戰生存訓練法、近似實戰訓練法、挑戰自我訓練法、

心理暗示訓練法、自我調控訓練法、意念調整訓練法等八項,以提高官 兵的克服困難的勇氣、意志力、自我調適(負面情緒)能力、團隊意識

(精神、士氣)。

三、《人武系統心理戰知識讀本》指出心理訓練方法包含:調控訓練法、模擬 訓練法、心態調整訓練法、合理冒險訓練法等四項,以提高官兵的解決 問題能力、達成任務的責任感、溝通協調能力、團隊歷史認同感、專注 力、自信心、意志力。

四、《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中的軍人心理素質》乙書羅列:合理冒險訓練法、

生理調控訓練法(身體活動法、呼吸調整法、自我暗示法、表情動作自 我暗示法)、領導行為暗示法、模擬訓練法(語言描述法、情境想像法、

戰場情境模擬法)等四類方法,以克服官兵的危險感、恐懼感、強烈的 心理震撼,建立牢固軍人集體心理。

五、《高技術條件下部隊建設實用指南》包含戰場模擬訓練法、放鬆暗示法、

注意力集中訓練法、意志訓練法、情緒訓練法(暗示法、宣洩法、脫敏 法)、表象訓練法(在腦海中放電影)等五種方法,以提高官兵的對自己 各方面的自信、自我調適(負面情緒)能力、信任與夥伴支持、團隊意 識(精神、士氣)、克服戰場恐懼力、工作及情緒的抗壓力(受挫力)。 六、《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作戰心理研究》指出心理訓練方法包含:自我調

控訓練法、仿真模擬訓練法、心態調整訓練法、冒險評估訓練法、結合 滲透訓練法等五項,以提高官兵的解決問題能力、達成任務的責任感、

溝通協調能力、自我調適(負面情緒)能力、克服困難的勇氣。

七、《軍事心理學基本概念與原理》指出心理訓練方法包含:模擬訓練法、合 理冒險訓練法、生理調控訓練法、表象訓練法等四項,以提高官兵的穩 定心理、團隊意識、克服困難的勇氣、信任與夥伴支持、克服戰場恐懼 力。

八、《外軍心理訓練研究》指出外軍(美軍、俄軍、英軍、 以色列)心理訓 練包含:動能訓練法(放鬆訓練、暗示訓練、自豪訓練、語言調整訓練)、

模擬訓練法(模擬戰場景象訓練法、模擬講解結合訓練法、模擬戰場景 觀訓練法、自我模擬訓練法)、意念訓練法(催眠法、轉換法、想像法)、

(25)

挑戰自我訓練法、聯合訓練法(結合思想工作、結合戰術訓練、結合演 習演練)、指揮官訓練法、專業訓練法等等七類方法,以提高官兵的自信 心、意志力、觀察力、專注力、自我調適(負面情緒)能力、克服戰場 恐懼力、工作及情緒的抗壓力。

九、《心理戰知識讀本》心理訓練包含三大類,第一類為心理訓練包含觀察力 訓練、記憶力訓練、思維力訓練、想像力訓練、意志力訓練、體力訓練、

適應力訓練、冒險力訓練。第二類為心理調控訓練:包含注意轉移法、

肌肉放鬆法、想像放鬆法、語言暗示法、積極活動法、系統脫敏法、自 我宣洩法。第三類為心理恢復訓練:包含撫慰療法、暗示療法、說服療 法、遊戲療法、音樂療法、催眠療法,共三大類;以提高官兵的創造性 思維、目標設定、作戰(工作)熱情、溝通協調能力、團隊意識、專注 力。

十、《心理戰教育演練指南》包含情緒控制訓練、膽量訓練、放鬆訓練、鎮靜 訓練、適應訓練、自信心訓練、意志訓練、記憶訓練、集體心理訓練、

野外生存訓練等十種,以提高官兵的解決問題能力、和諧人際關係、穩 定心理、克服困難的勇氣。

歸納共軍心理訓練目標,可以區分為下列三大類:

第一類:有關個人性質:對自己各方面的自信(自信心)、克服困難的勇氣(意 志力)、自我調適(負面情緒)能力、觀察力、專注力、穩定心理。

第二類:有關人與人之間:團隊意識(精神、士氣)、信任與夥伴支持、溝 通協調能力、和諧人際關係、團隊歷史認同感。

第三類:與執行工作有關:克服戰場恐懼力、工作及情緒的抗壓力(受挫力)、 解決問題能力、達成任務的責任感、作戰(工作)熱情、目標設定、

創造性思維。

為了形成心理訓練的焦點,本文將有關美國、中共軍方正式公佈的文件、

訓練用教材、軍事院校的心理訓練重點有關心理訓練需求與重點資料整理如 表2.6、2.7 與 2.8:

(26)

表2.6 軍方對戰爭時官兵心理調查

篇名 1 2 說明

Why they fight

【78】

為連排班同袍 而戰,所產生 的凝聚力(62 次)

戰爭的正當 性、價值性的 信念(10 次)

及團隊歷史認 同感

1.報告顯示只有 2003 年美伊戰 爭,才開始顯現官兵認為「戰 爭的價值」影響戰鬥動機。

2.()內數字,為研究報告中 該名詞概念出現的次數。

篇名 攻擊時心理特徵 防禦時心理特徵

FM22-51 戰鬥 壓力管制【28】

為連排班同袍 而戰,所產生 的凝聚力-首 要心理特徵

官兵自認達成 任務的信心-

次要心理特徵

恐懼、悲觀驚 嚇、焦慮-首 要心理特徵

悲傷、厭倦憤 怒-次要心理 特徵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2.7 軍事院校教材平時、防禦時心理訓練重點 防禦作戰時對官兵應採取之作為

摘自:共軍編「師(旅)團心理戰研究」第七章心理防禦戰

1 2 3 4 5 6 激勵團隊士

克服恐懼驚

慌 培養觀察力 辨識欺騙能 力

建立穩定心 理

激發作戰熱 情 部隊平時心理訓練重點

1 2 3 保持穩定心

預防驚恐心 理

培養團隊意 志

摘自:共軍編「師(旅)

團心理戰研究」第八章心 理訓練。

1 2 3 4 培養堅強意

培養高昂士 氣

培養團隊意 識

消除負面情 緒

摘自:共軍編「心理訓練 理論與實際」第三章心理

訓練。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2.8 英美俄軍事院校心理訓練重點 英 國 桑 赫 斯 特 陸 軍 學 院

【46】

戰勝恐懼、培養意志力、加強意志力、培養勇氣、

學會處理壓力、面對失敗等良好心理素質。

俄 羅 斯 伏 龍 芝 軍 事 管 理 學院【35】

克服恐懼、意志力訓練、壓力處理、面對失敗、頑 強的信念。

西點軍校【2】 心理認知、消除恐懼、壓力處理、自制力、意志力、

勇氣、失敗調控。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上列資料先由戰史與心理創傷的關係(表2.1),共軍部隊有關心理狀態

(27)

之資料(表2.2)、攻擊與防禦對官兵罹患 CSR 之關係(表 2.3)、心理狀態與 戰爭之間關係通則(表 2.4)、心理訓練的軍事效益(表 2.5)到美軍方對戰 爭時官兵心理調查(表2.6.)、共軍軍事院校教材平時、防禦時心理訓練重點

(表 2.8)、英美俄各個軍事院校心理訓練重點(表 2.8)可以歸結出心理訓 練有其戰爭的需要得結論,也可以歸納出中共、美軍、英國、蘇聯心理訓練 的重點。詳如表2.9:

表2.9 中共、美軍、英國、蘇聯心理訓練重點彙整表 1 對自己各方面的自信(自信心)

2 克服困難的勇氣(意志力)

3 自我調適(負面情緒)能力 4 觀察力

5 專注力 個人

方面

6 穩定心理

7 團隊意識(精神、士氣)

8 信任與夥伴支持 9 溝通協調能力 10 和諧人際關係 團隊

方面

11 團隊歷史認同感 12 克服戰場恐懼力

13 工作及情緒的抗壓力(受挫力)

14 解決問題能力 15 達成任務的責任感 16 作戰(工作)熱情 17 目標設定

遂行 任務 方面

18 創造性思維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2.3 合理冒險訓練

合理冒險訓練(Adventure Education)有許多不同的翻譯,國內教育界通常 稱之為「探索教育」,就其英文字義為「冒險教育」;中共軍方或稱為「心理 行為教育訓練」、「自我挑戰訓練」、「冒險訓練」、「合理冒險訓練」等;本研 究採用「合理冒險訓練」乙詞,係因為這種訓練方式的特性在於「將造成人 員受傷的危險因素,透過課程設計予以排除,在活動過程中嚴格安全規定,

在設施裝備上嚴守法律要求」【44】,基於「合理冒險訓練」乙詞,既能突顯 注重安全又能保持原冒險之特性,國內業界也有人採用,故採用之。

(28)

2.2.3.1 源起-戶外學校(Outward Bound)

1913 年 Kurt Hahn 在英國想到一種利用柏拉圖共何國的理想來改造社 會,因此於 1920 年在德國成立了 Salem 學校;1934 年到蘇格蘭成立 Cordonstoun 學校;1941 年在威爾斯成立外展學校(Outward Bound);1962 年 在英格蘭成立大西洋學院(Atlantic College)。

根據Kurt Hahn 觀點,柏拉圖式的教育主要是想在健康的草原教育新一 代的領導者,遠離腐敗的環境,重新擔任改造社會的工作(Kraft and Sakofs,

1985)【41】。因此 Kurt Hahn 開始創力一系列的戶外學校,推廣野外教育及 冒險教育(蔡居澤,1995)【50】。

2.2.3.2 運用-軍事訓練(Military Training)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海軍在德國潛艇襲擊之下,資淺的年輕官兵 傷亡慘重。英國海軍將領發現,資深的海軍士兵可以在海上長期作戰,而且 傷亡率較資淺的海軍士兵為低,經過調查,發現年輕士兵傷亡率較高的原因 是因為缺乏經驗,以及堅定的意志力(Miner,1990)【66】,英國海軍非常重 視此一問題,經過研討後決定延攬Kurt Hahn 希望運用他的教育理念,發展 一套短期、有效的計畫,來訓練海軍士兵。經過教育實施後,成功的強化士 兵的自信心、生存機會、團隊合作等三大能力,使士兵們更能適應海軍的生 活(Miner,1990)。

由於Kurt Hahn 教育訓練的成功,於是也發展出來軍事領導團隊的訓練 課程,而軍事領導團隊的訓練課程也隨之整合在學校戶外課程之中,這也就 是後來Kurt Hahn 於 1941 年在威爾斯成立外展學校(Outward Bound)的教育理 念的原起(洪煌佳,2002)【16】。

2.2.3.3 發展與引進

1971 年美國麻薩諸賽州的漢彌爾敦高中校長,利用體育課程時間,安排 學生為期一年的訓練,並將此教育方式與內容,稱之為冒險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其後該教育與學校教育合流,並逐次擴展到醫院與觀護機構,並 且得到聯邦政府補助,在全美國示範推廣(蔡居澤,1995)【50】。現在冒險 教育計畫在美國已經發展為五大領域,分別是在教育、親子關係與社區發展、

(29)

治療與輔導、企業組織及員工激勵,以及休閒產業等。(陸宛蘋,2001)【26】

民國86 年廖炳煌先生擔任美國 PA 研討會之翻譯人員,於該年 9 月獲得 美國授權,名為 PA Taiwan,授權內容為工商企業界方面的訓練權;後來該 公司易名為TA(Team Adventure)東方探索體驗學院。(楊慶欣,2004)【41】。

2.2.3.4 理論基礎-經驗教育(Experiential Learning)

根據張文耀(2001)【34】的研究,冒險(探索)教育活動源於「經驗教 育」與「探索教育」之理論為基礎,配合活動的場所及對象,以建立團體精 神 為 模 式 ,Henton(1996) 認 為 , 透 過 經 驗 學 習 法 (experiential learning approach),可以刺激學員回顧個人的經驗,透過群體間的互相討論與交流,

可以刺激思考,獲得更多的省思與反省,使個人的經驗重整,建立一套新的 信念/觀念/思想系統,可以增強個人的自信心,學習獲得與團體互動的經驗。

Henton 在 1996 年提出了「經驗學習圈」的理論架構,如圖 2.1 所示:

圖2.1 經驗學習圖 資料來源:【64】

真 實 世 界 re a l w o rld

目 標 設 立 及 全 方 位 價 值 契 約 g o a l se ttin g a n d fu ll v a lu e c o n tra c t

具 體 的 經 驗 c o n c re te e x p e rie n c e

(e x p e rie n c in g )

運 用 觀 念(n o w w h a t? ) te stin g c o n c e p ts in n e w situ a tio n s (a p p ly in g )

觀 察 及 省 思(w h a t? ) o b se rv a tio n a n d re fle c tio n s

(p ro c e ssin g ) d e b rie fin g

形 成 抽 象 化 的 概 念 及 普 遍 化 的 結 論(so w h a t? ) fo rm a tio n o f a b stra c t c o n c e p ts a n d

g e n e ra liz a tio n s (g e n e ra liz in g )

(30)

探索教育工作者廖炳煌(2005)【44】融合了相關探索教育理論,發展出 團對能不能動的關鍵圖,如圖2.2。一般而言,探索教育可稱為「團隊冒險教 育」或是因為其在課程設計時,將冒險過程中所可能引起的危險性去除,又 可稱為「合理冒險訓練」,整個TA(Team Adventure)訓練效益的核心有兩項:

一是建立領導者的思維(Think as a leader);二是團隊的建立(Work as a team)。

圖2.2 團隊能不能動的關鍵 資料來源:【44】

2.2.3.5 國內相關實証研究

基於本研究在探討國內實施「合理冒險教育」的各項效益,摘錄相關實 證研究,列舉如下,主要參考(楊慶欣,2004)整理,擷取其中有關:個人 效益、建立團體等兩方面之資料,如表2.10。

個人決策 團隊決策

領導與 被領導 配合

與互助

建構共同

的模式 解決問題 的技巧

衝突管理

EQ 情緒 智商掌握

基礎信任 了解與 被了解

破除人際 藩籬

表達 個人願景 傾聽

與使命建立 潛能開發

群我關係 建構 深度信任

決策力

領導 與 配合

社會 責任

個人

責任 溝通

信任 建立 衝突 管理 問題

解決 規

成 期

立 破

行 知

(31)

表2.10 國內合理冒險教育相關實證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變相 研究方式 研究結果 陳皆榮

(1997b)

【23】

國中學生 團隊凝聚 6 天 5 夜冒險性露營活動;

前後測;2 月後追蹤測驗。

參 加 者 未 有 顯著差異。

陳皆榮 (1997c)

【24】

國中學生 焦慮 6 天 5 夜冒險性露營活動;

前後測;2 月後追蹤測驗。

參 加 者 有 顯 著差異 陳皆榮

(2000)

【25】

國中學生 自我實現 6 天 5 夜冒險性露營活動;

前後測;2 月後追蹤測驗。

參 加 者 有 顯 著效果 周鳳琪

(2001)

【10】

國中學生 人際關係 每週一次一小時計十周;前 後測;追蹤測驗。

有 立 即 效 果,無追蹤效 果。

郭金龍 (2002)

【31】

企業員工 人際溝通 TA 活動當日測;3 周後測

有 立 即 效 果,無追蹤效 果。

李詩鎮 (2003)

【8】

教師、企業

員工 團體凝聚 TA 活動當日測 具 有 高 度 正 相關

楊慶欣 (2004)

【41】

企業員工 領導特質 TA 活動當日測

引 導 者 須 具 有6 項人格特 質 ,6 項 技 能。

資料來源:【41】

由上表觀之,國內對於「合理冒險訓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團隊凝聚、

焦慮、自我實現、人際關係、人際溝通以及領導特質等方面,尚無有關以軍 人為對象、以設想戰場所需的精神條件、受訓後的滿意度調查,故為亟待探 究的領域。

以台灣軍隊人員構成的方式而言,基層連隊義務役官兵雖然可以歸類為

「成員被強迫參加的團體」【5】,其在接受「合理冒險訓練」的方式效果會有 差異性嗎,國內學者(曾麗娟,1998)曾經運用「經驗學習」模式來對「基 層聯隊團體之動力現象探討」【33】,其以「個人」與「團體」為分類,其結 論為:「團體凝聚力會影響成員對規範的遵守程度,團體溝通模式會影響到成 員的滿意度」;換言之,一個「溝通」良好的團體,會增加團體的「凝聚力」,

也會增加該團體對於規範的「執行力」。

(32)

國內研究者(余毓珍,2004)對於「合理冒險訓練」運用於部隊的實驗 成效【6】為:「整體訓前、訓後的心理狀態由 52.5%提升至 59.3%,提升 8 分;團隊士氣(凝聚力)平均分數由54.2%提升至 61%,提升 7 分;整體課 程滿意度為80.1%;官兵願意再參加此課程為 89.9%」。

由上可知,以「體驗式」為主軸的教育方式,能夠獲得部隊官兵高度的 評價;因為「團體凝聚力」能夠增強團體成員想要留在團體一份子的動機(Shaw, 1981)【69】,高度的團體凝聚力,對團員的參與度、忠誠度、成員心態、成 員之間的人際關係都會有正面的影響(Cartwright, 1968)【59】,會更有效的達 成團體的目標,個人對於團體的滿意度也會相對的提高(Ellis and Fisher, 1994)

【61】。

依據國內研究者(林興禮,2005)【13】指出,「合理冒險訓練」,是一種

「不模擬戰場環境,訓練戰場所需精神」的一種心理訓練。共軍極力推廣這 種心理訓練的主因是,一切的軍事訓練其目的不外乎熟悉戰場所需的技能(練 力、練技、練指揮),以及適應戰場所需的心理狀態(練膽、練心);而無論 是實際軍事演習方式訓練、模擬軍事演習方式,都需要投資大量的人力、物 力、經費、時間,從相對角度言,「不模擬戰場環境,擷取戰場所需精神」的

「合理冒險訓練」,能有效的提升官兵符合戰場所需的心理狀態,是一種便宜 有效的訓練方式,故共軍極力推行。

另外「合理冒險訓練」過程中,最核心的關鍵在於,每一個活動的過程 中,都要討論:在活動中學員看到了「what」?這和以往經驗「so what」之 間有何關聯?從今後「now what」應該要如何做?

此 種 做 法 和 美 軍 規 定 , 每 一 個 訓 練 活 動 後 都 要 作 「 行 動 後 回 顧 」 (AAR)(after action refection)【42】,也就是說美軍規定凡是在任何任務之後,

參與活動(訓練、任務)的人,都要坐下來,讓大家發表這一次任務自己的 感覺、看法、對事情的觀感、角度等等,以作為下次行動的參考;此與「合 理冒險訓練」的這和以往經驗「so what」之間有何關聯?今後「now what」

應該要如何做?在精神與做法上都是相同的。詳如圖2.3:

(33)

圖2.3 合理冒險訓練理論循環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合理冒險訓練課程設計理念,係透過實際活動,讓個人省思為何在活動 中失敗(what?),這與過去錯誤經驗關係(So what?);今後要如何改進(Now what?)。

2.3 層級分析法(AHP)架構與顧客滿意度

本研究在問題分析的概念架構上主要為採取層級分析法,在評鑑「合理 冒險訓練」之訓練績效,主要是採取「顧客滿意度」,以服務品質的缺口模式,

做為分析之工具。

2.3.1.層級分析法(AHP)之演進

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為 1971 年 Thomas L. Saaty

(皮茲堡大學教授)替美國國防部從事應變計畫問題(Contigency Planning

真實世界

形成觀念 so what?

目標設定

實際經驗 (活動)

觀察省思 what?

運用觀念

now what?

(34)

Problem)所發展出來的決策方式【53、54】,並在 1972 到 1978 年間將層級分 析法應用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從事有關電力配額、蘇丹運輸系統研究、美 國武器管制、裁軍局(ACDA)資源分配等多項研究,使得層級分析法日趨成 熟,後經不斷修正,層級分析法也運用於績效評估、預算分配、教育、政治、

諮詢等多種方面,最後Saaty 於 1980 年才提出一套完整的方法論。

2.3.1.1 層級分析法(AHP)架構

本研究採取層級分析法的概念架構,主要是因為國內學者對於心理訓 練,尚未有任何研究者為其定義,對心理訓練的內涵亦無探討;故本研究必 須 先 確 定 心 理 訓 練 的 整 體 目 標(A pex) , 及 心 理 訓 練 的 子 目 標 (Sub - objectives),如此才能從「合理冒險訓練」中的訓練課目,尋找出符合訓練目 標力素(Forces)的課程。

層級分析法是利用專家(或決策者)對事物的偏好及感受,來做為決策 的依據【20】,依據本論文所需要的專家至少須滿足下列兩個條件,第一嫻熟 於「合理冒險訓練」(探索教育),第二對於近代戰爭所引起的心理創傷、心 理素質的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認知。

但是國內雖有許多「合理冒險訓練」(探索教育)的專家,但是對於戰爭 與軍中的需求又未必深入了解,故又無法由對「戰爭與軍中的需求」欠了解 的專家,實施對偶比較矩陣來評定各指標的權重、驗證矩陣的一致性指標與 層級結構的ㄧ致性比率。故本研究僅採取層級分析法的概念架構,以及其1-9 評估尺度。另外,因為並沒有符合前列條件的專家,故本研究以「對戰爭有 一定認知的人員」和「曾經參加過合理冒險訓練的軍官」,來替代「專家」,

透過問卷分析的方式,來獲得相關的數據證明。本研究運用「層級分析法」

的概念架構如附圖2.4。

(35)

圖2.4 AHP 層級結構示意圖 資料來源:【67、68】

2.3.2 顧客滿意度

2.3.2.1 顧客(內、外部顧客)

本研究所指的顧客(customer),界定於曾參加「合理冒險訓練」的軍官。

國內外學者更將顧客區分為內、外部顧客:所謂內部顧客是指「在組織分工 中,下一個工作的負責人」;換言之就是組織內部的工作人員【14】,而外部 顧客是指組織最後產出之直接或間接使用者;換言之就是市場的消費者【52】。

如前所述,接受「合理冒險訓練」時的軍官,就是一個消費者的腳色,

可稱之為「外部顧客」;由於軍官在部隊中也負有訓練士官兵的責任,若其回 到部隊擔任推廣或施教「合理冒險訓練」時,其又可稱之為「內部顧客」。 因

「有滿意的員工(Employee Satisfaction),才有滿意的顧客」【22】,因此,

透過問卷設計,可使軍官分別從「內部顧客」與「外部顧客」兩個角度同時 思考。

2.3.2.2 顧客滿意度定義

顧客滿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SC)乃是利用顧客的反應或是意見,

作為評估系統服務績效的指標。

自從Gardozo 於 1965 年對顧客滿意度做研究以來,相關定義與模式等概 最終目標

(第一層)

評估項目

(第二層)

評估項目

(第三層)

最終目標

X1 X2 X3 Y1 Y2 Y3 Z1 Z2 Z3 O1 O2 ……. Om

(36)

間,針對美國當時三大汽車廠的顧客滿意度進行調查分析,其理念深獲美國 政府與大型企業的支持與推動,並在1987 年制定品質獎,同時擬定 CS 評估 步驟【11】,日本也在 1992 年積極推動此種經營理念,並訂定該年為日本的 CS 元年【52】。

現將中外學者、專家對於顧客滿意度所做的定義彙整如表2.11【51】整 體而言,為一般學者所認同的定義為:「對一特定的交易行為,所做的消費後 評估。」基此,顧客滿意度是顧客對於產品(服務)步確認的經歷,可能產 生的正面或負面的一種複雜的情緒。

表2.11 「顧客滿意度定義」彙整表 學者(年代) 內容

Gardozo,

Richard(1965) 顧客滿意與不滿意包含了「認知」與「情感」兩要素。

Howard, Sheth(1969)

購買者相對於犧牲所獲得的報酬,適當與否的一種認知狀 況,強調評價與比較的部份。

Hampel(1977) 事前對於產品的期望與使用產品之後,實際的結果是否ㄧ 致。

Hunt(1977)

綜合需求的滿足、是否快樂、期望與績效的交互作用、購 買與消費經驗的評估、消費利益的評價、實際與理想的比 較、購買後不足或過剩的屬性。

Oliver(1981) 消費者對於產品一種暫時性的、情感性的反應。

Swan(1983) 消費後ㄧ種特定的情緒,強調產品評估乃是根據其使用時 的狀況。

Cina(1989) 期望與實際經驗的差距。

Bolton(1991) 顧客購買後的經驗,產生的感情性經驗,此因素會影響顧 客對於服務品質、購後意願和行為的評估。

高 桑 郁 太 郎

(1991) 顧客購入有形、無形商品,可使顧客需求獲得滿足的程度。

Churchill(199 2)

消費者比較為產品所付出的成本與所獲得的成果,即成本 與效益的分析。

五 田 哲 男 (1994)

顧客滿意度是一種以客為尊、顧客為始、顧客為中心,以 顧客為主導的概念。

小明川貞治郎

(1994) 為顧客所期待應對程度的指標,應對高於期待則得到滿足。

Ruyter, Bloemer, Peeters(1997)

顧客對於產品(服務)事前的期望,與實際消費後的差異 反應,為顧客對於服務品質、產品品質、價格的評估。

資料來源:【51】

(37)

綜合以上各家說法,本研究認為「顧客滿意度」是消費者在消費前後「投 入」(包含時間成本、經濟成本、期望效果)與「產出」(經驗、效益、覺知 等)間差異的主觀情感性反應。若產出大於投入則滿意;若投入等於產出則 覺得適切;若投入小於產出則不滿意。

2.3.2.3 顧客滿意度要素

英國劍橋大學三位學者Parasuraman Zeithaml and Berry(1985),以下簡稱 PZB) 所 提 出 的 服 務 品 質 缺 口 模 式 (Gap Model) 廣 被 一 般 研 究 者 採 用 , Parasuraman 等人認為,顧客的品質認知差距和提供服務的企業組織有顯著的 五種差距,這些差距阻礙了服務的提供,導致無法滿足顧客的需求,因此,

Parasuraman 等人認為企業主必須消除這五種缺口才能滿足顧客的需求,PZB 模式的五項缺口如圖2.4,說明如下【32】:

缺口一:消費者對於服務的期望與管理者所認知的服務有所不同。

缺口二:管理者對於消費者的期望與服務品質規格之認知有所差異。

缺口三:服務品質規格與傳遞服務之間的缺口。

缺口四:服務傳遞與消費者外部溝通的缺口。

缺口五:消費者對於服務的期望與實際接受服務後認知的缺口。

(38)

圖2.5 服務品質缺口模式 資料來源:【32】

PZB 三位學者發展出 SERVQUAL 量表,後來提出修正的五項衡量服務 品質的因素(有形性、可靠性、反應性、確實性、關懷性),已經成為學界及 實務界人士對於服務品質的衡量模式【12】,此五項因素內含入下:

一、有形性(tangibles):含實體設施、提供服務的工具、設備及服務人員的儀 表等。

二、可靠性(reliability):可正確可靠的執行服務承諾的能力。

三、反應性(responsiveness):服務人員幫助顧客的意願及提供快速服務的能 力。

四、確實性(assurance):服務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禮貌及服務執行結果獲得 顧客信賴之能力。

個人需求 過去經驗

期望的服 務品質

認知的服 務品質

服務品質 傳遞

服務品質之認知 轉換成服務品質

對顧客期 望之品質 顧客

對顧客外 部溝通 缺口1

缺口2 缺口3

缺口4 缺口5

口碑或溝通

服務提供

(39)

五、關懷性(empathy):提供顧客關心及個人化之服務。

因此,本研究將以PZB 之衡量模式,作為衡量參加「合理冒險訓練」

之軍官的滿意度的基礎,應具有相當的可信度。

2.3.2.4「合理冒險訓練」之滿意度要素

為檢視「合理冒險訓練」是否達成顧客滿意之需求,本研究依據文獻探 討整理出來的顧客滿意度要素,以及本研究之目的之一在於是否引進此訓練 方式,因此特別需要考慮,是否容易「複製」此種訓練方式,以及此種訓練 方式在考慮時間因素、各類部隊性質的前提下,特需考慮「彈性」因素,故 依「合理冒險訓練」特性,研訂測量其滿意度要素如下:

一、 有形性:器材之實體設施。

二、 反應性:體悟教育目標的迅速程度。

三、 彈性:各種訓練課程,依據不同部隊性質、上課時間的不同作彈性調整 的程度。

四、 確實性:能否滿足自己(含如果自己當老師教導別人)、基層官兵的需 要。

五、 關懷性:與講師互動的程度。

2.4 文獻評析

國內研究軍事心理學泰斗,孫敏華與許如亨在其所著的「軍事心理學」

(2001)【12】中,對於軍事心理學現在的研究範疇,以及軍事心理學未來研 究的趨勢與展望,並未列出「心理訓練」,這除了顯現軍事心理學的高度向前 發展現況,並且可以說明,為何國內學者,尚未有針對國軍特性的「心理訓 練定義」相關研究。

故本研究,綜整第一次世界大戰迄今有關戰史中的戰爭壓力、戰史中有 關 CSR 病患統計、共軍部隊官兵心理狀態之資料、攻擊與防禦對官兵罹患 CSR 之關係、心理狀態與戰爭之間關係的通則、心理訓練的軍事效益等資 料,以作為研析「心理訓練」是否有其訓練上的價值?以及研訂定適合國軍

「心理訓練」定義的參考。

(40)

其次,現在研究有關部隊(軍官)對於各種情境下心理反映的學術論文,

尚無透過AHP 層級架構,以及顧客滿意度的方式,來作為心理訓練之訓練績 效評估的方式,以及獲得何種心理訓練課目才能滿足訓練目標的研究。

本研究為初探性之研究,沒有一個完整研究模式可資參考,而前列每一 類文獻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因為前列文獻的存在,使得本研究得以進行。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將說明研究的步驟與架構;研究對象與抽樣;研究設計;研究工具;

實施程序和資料處理等整個研究的過程。

3.1 研究歩驟與架構

本研究依據研究主題的性質與內容,擬定之研究步驟與架構如下:

一、研究歩驟

3.1 研究步驟圖 問題描述

文獻與要素分析

第一次問卷填寫

確認構面

第二次問卷填寫

預試與修改問卷

觀察、問卷調查與研討會

問卷調查資料統計分析 研討會資料整理與分析

研究目的與問題之分析討論

撰寫論文

STEPΙ

STEPⅡ

(42)

二、研究架構

圖3.2 研究架構圖

第二次世界大戰至2004 年戰史有關官 兵罹患CSR 資料

中共心理 訓練目標

美軍心理 訓練目標

英軍心理 訓練目標

俄軍心理 訓練目標

某軍校學官評量

個人方面 團體方面 遂行任務方面

國軍心理訓練定義

參加TA 訓練軍官評量

心理訓練評量 滿意度評量

目標評量 課目評量

個人方面目標 團體方面目標 任務方面目標 個人方面課目 團體方面課目 任務方面課目 有形性 反應性 彈性性 關懷性確實性

對合理冒險訓練整體評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其次,幫助學生建立關聯句型的概念: 「□□……,□□……」

題號 題目 選項A 選項B 選項C 選項D 解答 解釋?.

(五) 錄取分發任用後如發現有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33 條或教師法第 14 條第 1 項各款之情事者,依有關法令規定處理。. (六)

(五) 錄取分發任用後如發現有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33 條或教師法第 14 條第 1 項各款之情事者,依有關法令規定處理。. (六)

甄選類別 甄選名額 缺額性質 聘期

最终求得所有 4个基函数 (针对三次 Hermite插值). 代入 4个基函数

勾選確認資料無誤,並點選

 依序填入該學生社團負責人之相關資訊,並於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