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Copied!
8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主要呈現分析資料所獲得的結果,本章共分六節,第一節「創造 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的分析;第二節「創造思考教 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對國中生創造思考能力之影響;第三節「創 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歷程的分析;第四節「創造思考 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對國中生作文創造力遷移的影響;第五 節「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驗組學生回饋意見分析;第 六節為綜合討論。

第一節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教學方案的分析

本研究根據實驗學校所選用的綜合活動版本進行單元設計,融入創造 思考教學策略,表 4-1-1 至表 4-1-13 依序呈現各子單元實驗教學與原版本 教學流程對照。

(2)

一、單元「社區報報」教案分析

表 4-1-1「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原版本 單元「社區報報」教學流程對照表

教學 主題

原版本綜合活動教學流程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 教學流程

(二)

(三)

1

1.教師說明並引導學生分享:對 所在縣市印象深刻的人事物。

2.教師與學生共同將分享的內 容歸納成若干主題。

3.教師提問並請學生自由分享 個人感受:除了親身體驗,還 有什麼方式,可以協助你更認 識社區及所在縣市。

4.教師歸納學生意見,並給予回 饋。

5.請各小隊依據所歸納的主 題,討論並選擇一個自己覺得 可以代表社區或所在縣市特 的色主題,回家後進行相關資 料蒐集。

6.交代作業:蒐集相關資料。

1.教學方式及單元說明,小隊進行各單元 分工討論。

2.教師創造性發問技巧提問。

3.組合:透過多媒體呈現實驗學校所在地 照片。(好奇)

4.教師以創造性發問技巧提問。(想像)

5.六六討論法:呈現桃園縣鄉鎮地圖,小 隊中每人輪流發表一分鐘對所在縣市 印象深刻的人事物。(流暢力)

6.小隊主席針對同學分享上台報告。

7.教師與學生共同將分享的內容歸納成 若干主題。

8.改變習慣法引發學生對熟悉的土地感 到新鮮。(變通、冒險)

9.各小隊討論並選出最想探討的主題,小 隊長將主題寫在黑板上。

10.各小隊依據所選擇的主題,進行分 工,討論相關資料蒐集事項。

11.視像法:提醒各小隊利用課後將所欲 呈現的主題,使用具體實例說明、呈 現,表達其想法。

12.交代作業:在下次上課前,蒐集相關 資料。

註:黑體字表示與原版本不同之處;括號內文字表示培養之創造力。

兩者的差異:

(一)內容相同但教學方法不同

研究者運用多媒體教學,呈現社區圖片以增加課程新鮮感,藉此引發 學生學習興趣。此外,在討論方式上,原教案設計由教師提問學生自由發 表,研究者改以六六討論法進行小隊討論,讓每一位學生能夠有練習發表 自己意見的機會。

(二)創造思考教學策略的運用

研究者在教師在發問技巧上,運用「組合」、「創造性發問」技巧-如

(3)

果、想像法,引導學生對教學主題進行探索。此外,以「習慣改變法」帶 領學生經驗透過創意看世界的樂趣,在原版本教學設計,各組學生決定蒐 集主題後,教師及交代學生要蒐集相關資料,本研究者引導學生運用「視 像法」,將報告內容運用具體的圖像進行呈現。

二、單元「各顯身手」教案分析

表 4-1-2「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原版本 單元「各顯身手」教學流程對照表

教學 主題

原版本綜合活動教學流程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 教學流程

(二)

(三)

2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並說明。

2.各小隊輪流上台進行發表。

3.教師提問,並請學生自由分享 個人感受:聽了大家的分享,

你對自己的環境有什麼新的 發現?同學所分享有關社區 及所在縣市特別的人事物,對 你有何意義與價值呢?為什 麼?

4.教師歸納學生意見,並給予回 饋。

5.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並發表。

6.教師請學生寫下個人的行動 計畫。

7.教師請學生利用時間具體實 踐個人的行動計畫。

8.交代作業。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一節的課程內 容,並說明。

2.小隊就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並演練 上台報告。

3.各隊列舉出希望上台的呈現方式。(流 暢力)

4.各小隊上台進行發表。

5.提問看了別組的報告引發哪些新的靈 感?(變通力)

6.教師歸納學生意見,並給予回饋 7.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並發表,將愛鄉想法

付諸行動,此外,提醒學生在其他領域 其生活中落實創意。(好奇)

8.學生構思自己的行動計畫的想法,並與 同隊伙伴分享,解此產生更好的想法。

(挑戰)

9.修改自己愛家行動計畫。

10.教師提醒學生利用時間具體實踐個人 的行動計畫。

11.交代作業:並以實際行動落實之,忠 實紀錄遭遇到的問題或收穫,如何解決 問題等。

註:黑體字表示與原版本不同之處;括號內文字表示培養之創造力。

兩者的差異:

(一)教學內容相同但教學方式不同

研究者讓各組學生在上台報告前先進行演練,讓學生得根據演練結果 修正呈現方式,原版本設計固定表格供學生紀錄實踐的過程,但未清楚交 代如何填寫,本教學設計除了加上學生分享自己的構思外,更進一步引導 學生從實踐過程中找出問題,並能從問題中尋求解答,落實實踐體驗、反

(4)

思的目標。此外,報告呈現方式提供多元化的選擇,學生可以用自己擅長 的方式進行。

(二)創造思考教學策略

研究者將「六六討論法」與「希望列舉法」結合,讓各隊發表期望小 隊上台報告的創意呈現方式,並在課程中融入「創造性傾聽」技巧,引導 學生在聽同學報告時也能從中獲得其他創意的點子,並能從各隊報告中找 出其創意點,透過教師提問,引導學生思索創意可以運用的範圍及時機。

三、單元「台灣知多少」教案分析

表 4-1-3「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原版本 單元「台灣知多少」教學流程對照表

教學 主題

原版本綜合活動教學流程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 教學流程

(二)

(四)

3

1.教師說明,透過台灣文化介紹 影片,進一步認識其他縣市。

2.觀賞台灣文化介紹影片。

3.教師說明:請各小隊選擇一個 想要進一步了解的縣市作為 深入報告的主題,討論蒐集資 料的方式,並做小隊分工。

4.教師提醒蒐集資料。

---第一節結束--- 1.各小隊彙整資料,並討論分享

方式。

2.各小隊進行資料彙整並決定 報告的方式。

3.小隊演練報告的方式。

4.提醒學生紀錄小隊報告中印 象深刻的部分。

5.由各小隊依其選定的方式進 行縣市特色介紹報告。

6.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並發表。

7.教師歸納學生意見並進一步 提問。

8.教師總結學生意見並鼓勵學 生利用時間多認識各地特色。

9.教師收回學生活動手冊,進行 批閱。

1.回顧上一節課授課內容,再次提醒美麗 新世界愛家計畫實踐要點。

2.聯想法:以多媒體方式呈現台灣縣市 組合成的題組,進行小隊競賽。(想像)

3.統計各隊成績,給予優勝隊伍獎勵。

4.呈現台灣縣市地圖,請各組再列舉出台 灣其他名勝名產?

6.教師說明:小隊想要進一步了解的縣市 作為深入報告的主題,討論蒐集資料的 方式,並作小隊分工。

7.教師提醒蒐集資料。

---第一節結束--- 1.小隊以六六討論法就其蒐集到的資

料,討論出獨具巧思的呈現方式。(獨 創力)

2.小隊演練報告的方式。

3.提醒學生紀錄各小隊報告中印象深刻 的縣市特色及有創意的報告方式。

4.由各小隊依其選定的方式進行縣市特 色介紹報告。

5.教師藉由創造性發問技巧引導學生比 較出各組創意的不同。(挑戰)

6.教師歸納學生意見並進一步提問。

如果今天要設計一份有創意的台灣旅 遊計畫,內容包括哪一些?除了手邊 的資料,你希望還可以有哪些資料?

(精進力)

7.教師總結學生意見並鼓勵學生利用時 間多認識各地特色。

註:黑體字表示與原版本不同之處;括號內文字表示培養之創造力。

(5)

兩者的差異:

(一)教學內容相同但教學方法不同

原教案設計以影片呈現台灣縣市特色,研究者運用自行設計的多媒體 教材進行教學,有鑑於學生對台灣各縣市位置及特色的不清楚,透過多媒 體呈現台灣地圖,協助學生對台灣各地有初步的認識,以利活動的進行。

(二)創造思考教學策略的運用

研究者運用「聯想法」設計的多媒體教材-天才 GOGOGO,學生必須依 題目提示聯想台灣地名,並運用「列舉法」在舉出台灣的名勝名產,使用

「六六討論法」進行創意呈現方式的討論。此外,使用「創意傾聽」引導 學生從各組分享中找出創意,並運用「比較法」及「替代法」練習對各隊 意見進行批判及創意改造。

(6)

四、單元「台灣風味行」教案分析

表 4-1-4「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原版本 單元「台灣風味行」教學流程對照表

教學 主題

原版本綜合活動教學流程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 教學流程

(二)

(四)

3

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及發表。

2.教師進一步提問並由各小隊討 論。

3.請各小隊選擇一個最吸引該小隊 的縣市,作為設計旅遊計畫的主 題。

4.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並發表:在企 劃一份旅遊計畫時需要考慮到哪 些事項呢?為什麼?

5.教師歸納學生意見並提醒其紀錄 下所想到的項目。

6.交代作業。

---(一週後)---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節課內容,

並說明。

2.各小隊進行資料彙整並決定報告 的方式。。

3.請各小隊依討論出的報告方式進 行分工並演練報告的方式。

4.小隊報告,同學評分。

5.教師說明評分表的使用方式。

6.教師提問並鼓勵學生發表。

7.教師歸納學生意見,並給予回 饋。

8.交代作業。

1.教師說明。

2 現在發揮一下想像力,挑一主角、旅 行與事件,三者組合成一個小故事,

學生分享其組合結果。(變通力、想 像、流暢力)

3.透過學生分享,引導學生思索在創意 在規劃旅遊行程時的運用,使學生體 驗創意可以運用的地方很多。

4.引導學生運用 6W 法,擬定初步的旅 遊計畫。(精進力)

5.藉由同學分享旅遊計畫,討論旅遊所 計畫包含的要素。(獨創力)。

6.學生修正原先設計的旅遊計畫,教師 請同學進行分享,了解其前後的計畫 有何差異。

7.各小隊挑出最佳的行程規劃,並進行 分工討論。

8.歸納學生意見,預告下次上課內容。

---第一節課結束--- 1.情境評鑑法:各隊就蒐集到的資料結

果,評斷呈現何類資料較富新意,決 定出最適合的資料。(獨創力)

2.討論希望呈現方式。

3.各隊發表旅遊行程規劃。

4.評分說明。

5.給予最有創意的小隊鼓勵。

6.提醒學生從各隊發表中產生新的想 法。

7.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及提問:在小隊討 論時,你的創意如何出現的?你覺得 這段期間你在創意上有哪些學習?

進入下一綜合活動學習主題,你對自 己的學習期望是?在實踐上,你預計 在哪些地方呈現創意?(精進力)

8.教師就學生意見做歸納。

註:黑體字表示與原版本不同之處;括號內文字表示培養之創造力。

兩者的差異:

(一)教學內容相同引導反思不同

原教案設計規劃隔週才進行旅遊計畫發表,本研究因應學校課程安 排,在第一節課由教學者引導學生進行旅遊計畫設計,隔週兩節課由學生

(7)

進行成果發表,在活動後的引導部分,研究者藉由提問,引導學生思索如 何將創意運用在生活,及其他領域學習,以協助學生將所到的創意策略作 適當的運用及表現。

(二)創造思考教學策略的運用

本研究藉由「組合」策略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示範並引導學生運用

「6w 法」規劃旅遊計畫,運用「創造性傾聽」策略從別人的意見中,修正 自己原先規劃的旅遊計畫。在旅遊計畫發表會,各隊「想像」自己是旅行 社代表參加台灣旅遊博覽會,在各隊進行旅遊計畫說明前,運用「希望列 舉法」讓學生表達出期望的呈現方式,引導學生往小隊期望的方式呈現,

並提醒學生使用「創造性傾聽」,在各隊發表中,產生新的想法。

五、單元「第一類接觸」教案分析

表 4-1-5「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原版本 單元「第一類接觸」教學流程對照表

教學 主題

原版本綜合活動教學流程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 教學流程

(三)

(五)

1

1.教師引導學生並提問。

2.教師歸納學生的想法並說明,請 同學分享所知道的異國打招呼 方式並帶領大家練習。

3.請學生分享所蒐集的打招呼方 式(或語言)與小隊夥伴分享,

並帶領小隊夥伴練習。

4.教師提問並鼓勵學生發表:知道 了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後,你想對 這些國家有什麼新的認識?

5.教師歸納學生意見並做說明或 補充。

1.運用 powerpoint 簡介何謂創意。

2.引導學生將創意運用到其他學習領 域,並討論如何運用。(精進力)

3.分組方式、原因說明,進行分組。

4.各組座位表確定並選出該組組長 5.期勉學生跟不同夥伴合作產生更不

同以往的創意。

6.教師引導學生思索上台呈現的方 式,並歸納學生意見或補充。

註:黑體字表示與原版本不同之處;括號內文字表示培養之創造力。

兩者的差異:

(一)教學方法的不同

原版本在第一類接觸單元教案設計中,整節課以異國打招呼示範及練 習佔去全部時間,研究者將打招呼移至下一單元,在本單元中,研究者先

(8)

就實驗教學中學生好的表現給予肯定,並引導學生思索實驗教學進行以來 學生的收穫,接著透過多媒體簡介何謂創意,更清楚說明如何發揮創意,

並提供學生一些創造思考技巧,使學生在進入新的學習主題更能掌握創意 原則藉此發揮創意,並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加強小隊合作及小隊間互助行 為,及如何表現出合作行為。

(二)創造思考教學策略的運用

透過多媒體簡介創意要素,及創造思考技巧,示範「組合」及「聯想」

技巧並進行練習,引導學生思索如何將創造思考技巧運用到生活中。

六、單元「寰宇蒐奇」教案分析

表 4-1-6「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原版本 單元「寰宇蒐奇」教學流程對照表

教學 主題

數 原版本綜合活動教學流程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 教學流程

(三)

(五)

1

1.教師說明。

2.教師播放介紹不同國家生活文 化的影片。

3.教師提問並鼓勵學生分享。

4.教師歸納學生意見並做補充。

5.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並請小隊討 論,請各小隊選擇一個國家,進 行蒐集該國傳統服飾與飲食的 相關資料,並討論決定要如何呈 現所蒐集的資料。

6.交代作業:請各小隊利用課餘時 間,蒐集該國傳統服飾與飲食的 相關資料,並討論決定要如何呈 現。

1.建立各新小隊團隊默契。

2.教師使用時下電視廣告流行的外語 和學生打招呼。(好奇)

3.替代、習慣改變法:運用多媒體進行 寰宇蒐奇活動,就題目中出現的問題 進行創意思考。(獨創力、變通力)

4.習慣改變法:邀請同學就所知道的他 國問候方式,及打招呼的肢體動作進 行示範,其他學生跟著示範做動作。

(挑戰、冒險)

5.教師說明創意題組構思原則,學生依 教師引導進行練習,並進行小隊討 論。(想像)

6.教師引導小隊思索有創意的異國題 目,並歸納學生意見或補充。(變通 力)

註:黑體字表示與原版本不同之處;括號內文字表示培養之創造力。

兩者的差異:

(一)教學內容稍加調整

原版本教學以播放異國文化影片進行,研究者改將教學重點擺在學生 接觸異國文化時能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因此,教學者運用多媒體呈現幾題

(9)

不同於平常的思索角度的異國題目,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世界。

(二)創造思考教學策略的運用

在本單元中研究者運用「替代」、「習慣改變」、「想像」及「反向思考」

示範,並引導學生對多媒體所呈現的異國題目進行思考。此外,藉由說明 創意題組構思原則,各組學生進行練習,並進行小隊討論,協助學生更懂 得將創意思考運用在課程中。

七、單元「衣食大觀園」教案分析

表 4-1-7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原版本 單元「衣食大觀園」教學流程對照表

教學 主題

原版本綜合活動教學流程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 教學流程

(三)

(五)

1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一節課內 容並說明。

2.各小隊進行異國衣食資料彙整 與呈現方式演練。

3.各隊報告收集到的各國衣食相 關資料。

4.各小隊繼續與全班分享。

5.教師提問。

6.教師歸納學生意見。

7.教師總結學生意見。

8.交代作業。

1.教師提醒上一節課內容。

2.運用六六討論法,再次確認小隊上台 報告呈現方式。(流暢力)

3.各隊呈現創意題目。(獨創力)

4.創造性傾聽技巧:各隊報告創意題 目,提醒學生從中獲得新想法。(想 像)

5.教師提問:比較法:比較用創意看世 界與平常看待世界的感受有何不 同?有創意跟沒創意對生活的影響 有何不同?你覺得有創意對未來生 活有何幫助?(挑戰)

6.教師總結學生意見。

7.交代作業。

註:黑體字表示與原版本不同之處;括號內文字表示培養之創造力。

兩者的差異:

(一)教學內容稍加調整,引導反思重點不同

原版本教案設計兩節課的教學節數,以各隊學生報告收集到的異國衣 食為主,研究者考量實際上課節數安排,將本單元修改成一節課,以學生 呈現異國創意題目及小隊討論為主,在教師提問中引導學生思索運用創意 看世界的不同。

(10)

(二)創造思考教學策略的運用

在學生報告前運用「六六討論法」協助各小隊再次確認上台報告形式,

在各組報告時,學生運用「創造思考傾聽技巧」找出各組報告中有創意的 部分,在報告結束後運用「比較法」引導學生反思運用創意看世界與平常 看待世界的不同,並引導學生思索如何在生活中運用創意。

八、單元「穿出自我」教案分析

表 4-1-8「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原版本 單元「穿出自我」教學流程對照表

教學 主題

原版本綜合活動教學流程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 教學流程

(三)

(六)

穿

1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一單元的 內容,並說明。

2.小隊伙伴自由分享自己穿著打 扮紀錄內容。

3.教師引導小隊進行問題討論,並 將結果記錄下來。

4.各小隊將討論與全班分享。

5.教師提問並鼓勵學生發表。

6.教師歸納學生意見並給予回饋。

1.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弧線,鼓勵學生 發揮創造力,畫出「弧線」各種的 造型,培養學生圖形創造力,並將 創造力運用到服裝搭配上。

2.邀請反應較快,及反應獨特同學進 行分享。(流暢、變通、獨創、精進)

3.小隊自由分享自己穿著打扮紀錄。

4.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歸因法:引導學生歸納出服裝的功 能?如何才能彰顯個人特色。

辨別法:你在選擇服裝搭配時的標 準是什麼?如果做了不同以往的搭 配嘗試,感覺如何?

習慣改變法:鼓勵學生嘗試不同平 常,但適合自己的的風格。(冒險)

5.教師歸納學生意見並給予回饋。

6.預告下一節課主題-服裝秀。

註:黑體字表示與原版本不同之處;括號內文字表示培養之創造力。

兩者的差異:

(一)教學內容相同引導反思重點不同

本單元與原版本學設計最大的不同,在於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的部 分更為明確,除了歸納出服裝的功能及自己的穿衣風格外,並引導學生思 索個人在選擇服裝搭配時的標準,鼓勵學生找出適合自己的穿衣風格。

(二)創造思考教學策略的運用

在本單元中一開始透過弧形,訓練學生的圖形創造力,並引導學生將

(11)

創意運用在服裝搭配上,此外,在教師提問上使用「歸因法」、「辨別法」

及「習慣改變法」,引導學生思考在自己在選擇服裝考量的因素,並鼓勵其 找出不同以往,卻又適合自己穿著方式。

九、單元「幕前幕後」教案分析

表 4-1-9「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原版本 單元「幕前幕後」教學流程對照表

教學 主題

原版本綜合活動教學流程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 教學流程

(三)

(六)

1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一單元的 內容,並說明。

2.小隊討論:從現有的衣服中,挑 選什麼樣的衣服,來做服裝展。

3.還有什麼工作需要事先做準 備?

4.請同學將個人分配的工作記錄 下來。

5.請各隊派代表與全班分享小隊 的主題、音樂,並請各隊給予回 饋。

6.教師提問並鼓勵學生發表。

7.教師綜合學生意見並做進一步 說明。

8.交代作業:找尋合適的音樂、服 裝展的服裝及相關器材。

1.教師提問:如果要規劃一場服裝秀,

你會怎麼做?(好奇)特性列舉法:

服裝秀依動詞、名詞、形容詞等特性 列出,進行討論,並分工與籌畫 2.播放服裝秀,提醒學生從 VCD 中獲得

新想法。(變通力)

3.六六討論法:小隊進行服裝秀討論,

決定各隊服裝秀主題。(獨創力)

4.請同學將個人分配的工作記錄下來。

5.教師說明:請各組就討論內容進行報 告,其他同學在聽的過程中,如果聽 到不錯的想法、有創意的點子,先記 下來,等一下進行分享。各隊派代表 與全班分享小隊的主題、音樂。

6.教師提問並鼓勵學生發表:聽完同學 的分享與回饋,獲得哪些不錯的點 子?如何使原先的構想,變得更好?

(精進力)

7.教師綜合學生意見並做進一步說明。

8.交代作業。

註:黑體字表示與原版本不同之處;括號內文字表示培養之創造力。

兩者的差異:

(一)教學內容相同教學方法不同

本單元主要目標為服裝秀前的準備工作,研究者藉由欣賞服裝秀 VCD,

引起學生對於服裝秀的興趣,並對服裝秀更進一步的認識,以利學生對服 裝秀進行規劃及討論。

(二)創造思考教學策略的運用

本單元運用「六六討論法」、「特性列舉法」,協助學生進行服裝秀相關 討論時,能更有方向,在各小隊分享時,提醒學生運用「創造性傾聽技巧」

(12)

注意小隊報告中有創意的點子,並藉此精進原先的小隊構想,好還要更好。

十、單元「小試身手」教案分析

表 4-1-10「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原版本 單元「小試身手」教學流程對照表

教學 主題

原版本綜合活動教學流程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 教學流程

(三)

(六)

2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一單元的 內容,並引導學生討論 2.全班討論評量表的評量項目並

紀錄。

3.教師歸納學生意見並就學生所 訂定的評分項目給予補充。

4.教師說明。

5.小隊依據小隊伙伴帶來的服 裝、音樂,挑選適合的服裝,配 合音樂,進行小隊內的演練與調 整

6.教師說明:依事先決定的出場順 序,來進行全班的正式綵排。

7.學生進行正式綵排。

8.學生根據綵排的結果,進行調整 及再次演練。

9.教師提問並鼓勵學生發表:經由 綵排活動,你學到了什麼?綵排 的過程中,你們小隊遇到了哪些 問題?你們是如何解決的?

10.教師總結學生意見並提醒學 生。

1.教師提問:說出「膠帶」的用途,鼓 勵學生發揮創造力。

2.教師歸納學生回答,並邀請在回答過 程中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表現佳 的同學分享如何辦到的,鼓勵同學學 習。(流暢、獨創、變通)

3.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一單元的內 容,並鼓勵學生將創造力運用到服裝 搭配上。

4.各隊討論該隊服裝秀相關事宜,並進 行初步服裝搭配。

5.希望列舉法:教師引導學生舉出期望 中的服裝秀模樣。(想像)

6.教師歸納學生意見並給予補充。

----第一節課結束----

1.示範服裝創意改造的方法,分合法、

替代策略,鼓勵學生將所帶來的物件 進行改造。(冒險)

2.小隊依據小隊伙伴帶來的服裝、音 樂,挑選適合的服裝,配合音樂,進 行小隊內的演練與調整

3.教師說明:各隊派代表決定出場順 序。

4.學生進行服裝搭配。

5.各隊模特兒到台前亮相。

6.教師提問:從各隊的表現,我看到哪 些創意?小隊的呈現做什麼樣的調 整會更有創意?(精進力、挑戰)

7.總結學生意見並預告下次服裝秀。

註:黑體字表示與原版本不同之處;括號內文字表示培養之創造力。

兩者的差異:

(一)教學內容稍加調整引導重點不同

本單元一開始研究者以膠帶為例,鼓勵學生發表,藉此訓練學生的創 造力,透過創意表現較優異學生的分享及示範,鼓勵其他同學學習跟進,

此外,原教學單元設計以各小隊彩排為主,研究者將教學設計重點擺在如 何引導學生將創意運用在服裝秀中,因此,單元設計中以小隊討論為主,

(13)

未進行服裝秀彩排,透過教學者示範及小隊成員討論,訓練學生透過服裝 秀將創意具體表現。

(二)創造思考教學策略的運用

在本單元中研究者規劃了「語文創造力練習」,透過練習及同學間的分 享,讓學生更清楚如何表現出創意,以「希望列舉法」引導學生表達自己 對於服裝秀的期待,在服裝搭配及設計時,示範如何運用「分合法」及「替 代法」將服裝進行改造。

十一、單元「星光大道」教案分析

表 4-1-11「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原版本 單元「星光大道」教學流程對照表

教學 主題

原版本綜合活動教學流程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 教學流程

(三)

(六)

3

1.教師說明。

2.各小隊進行準備工作。

3.各隊依綵排時的順序進行服裝 展。

4.其他同學觀賞表演並評分。

5.場地復原。

6.各小隊整合小隊伙伴的評分表 與回饋內容,並分享。

7.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

8.教師歸納學生意見。

9.教師總結並說明。

10.交代作業:選擇一樣自己最想 製作的菜餚,蒐集食譜、相關的 製作技巧與注意事項。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服裝秀表演進行 方式。(流暢力)

2.活動道具擺設及上台前準備。

(精進力)

3.進行服裝展。

4.各小隊擔任攝影記者的學生進行服 裝秀過程紀錄。

5.場地復原。

6.教師總結學生意見並預告下一次上 課內容。

----- 兩節課節束 -----

1.教師回饋服裝秀中學生創意表現。

2.運用多媒體協助學生,依序回顧各隊 服裝秀演出。

3.創意評鑑:每隊討論各隊榮獲的獎 項。

4.各小隊整合小隊伙伴的評鑑意見與 回饋內容,共同討論出作品獎項名 稱。(獨創力)

5.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在參與服 裝展中,你覺得自己最得意的創意表 現?運用了哪一些創意技巧?原先 構想與實際演出過程中有沒有遭遇 到困難,如何克服?從其他組你看到 很棒的創意點子?(挑戰)

6.教師適度回饋與鼓勵,交代作業。

註:黑體字表示與原版本不同之處;括號內文字表示培養之創造力。

兩者的差異:

(14)

(一)教學內容相同評鑑方式不同

原版本在本單元重點在於學生展現自己的服裝搭配結果,並由班級討 論決定出共同的評鑑項目進行評鑑,研究者改以半節課服裝秀準備,一節 半的服裝秀演出,在下一週上課透過影帶回顧的方式,由各組討論出每小 隊的得獎項目。此外,研究者在本單元加入創造性的發問技巧,引導學生 省思在觀察、參與服裝表演中的體驗、收穫。

(二)創造思考教學策略的運用

服裝秀獎項由各隊學生視表演組別的呈現進行「創意評鑑」,引導學生 對於同學的創意表現進行欣賞,並懂得運用「辨別法」評鑑各組服裝秀優 缺點及創意,在活動後引導學生思索,省思自己在準備服裝秀時運用「發 展調適法」的情形,強化學生問題的處理能力。

十二、單元「精挑細選」教案分析

表 4-1-12「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原版本 單元「精挑細選」教學流程對照表

教學 主題

原版本綜合活動教學流程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 教學流程

(三)

(七)

1

1.教師說明,小隊內分享所紀錄的 食譜。

2.各小隊從小隊伙伴所記錄的食 譜中,挑選一種最想品嚐且能在 七十分鐘內製作完畢的菜餚。

3.請各小隊與全班分享並介紹自 己小隊要製作的菜餚與選擇原 因。

4.教師記錄各小隊決定好的菜 餚,並提醒對選擇的菜餚的作 法、烹飪技巧等作再次確認。

5.教師說明:請各小隊依據選定的 食譜,將所需採買的項目、製作 工作與清潔工作進行小隊分 工,並將結果記錄在學生活動手 冊第 58 頁的表格中。

6.各小隊討論分工。

7.教師引導學生回想並再次叮嚀。

1.探索法:詢問學生以往品嚐過美味菜 餚的經驗,探究這些美味料理的構成 要素。帶出食材切割及烹飪技巧的主 題。(好奇)

2.小隊內分享所紀錄的食譜。

3.變通法、情境評鑑法:教師說明烹飪 教室器材,引導學生在考量實際授課 節數課程安排及烹飪條件限制:時 間、用具、花費下,從小隊的料理食 譜中,選出一道菜餚。(變通力)

4.各小隊挑選一種最想品嚐且能在四 十分鐘內製作完畢的菜餚。

5.請各小隊介紹小隊要製作的菜餚與 選擇原因。

6.教師引導學生思索如何加強烹飪時 的安全,及刀法及碰任技巧的熟練?

在異國飲食秀中,如何使作品呈現更 加精緻化?(精進)

7.交代作業。

註:黑體字表示與原版本不同之處;括號內文字表示培養之創造力。

(15)

兩者的差異:

(一)教學內容相同教學方法不同

由於實驗學校烹飪教室使用年級的規劃限制,未能在料理前到烹飪教 室進行刀法練習及環境介紹,但在安全優先的情況下,再顧及料理的成果 及料理時間掌握,因此,研究者除了反覆提醒學生課程限制外,並引導學 生想出具體的因應之道。

(二)創造思考教學策略的運用

課程進行先藉由「探索」學生以往品嚐過的美食佳餚經驗,帶出烹飪 切割及技巧的主題,說明實際料理環境限制,引導學生運用「情境評鑑法」

評估實際料理條件,並運用「變通法」想出料理出異國主題菜的因應策略,

同時發揮問題解決能力,此外,藉由發問引導學生思索如何在呈現料理時 能更加精緻化。

(16)

十三、單元「大展身手」教案分析

表 4-1-13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原版本 單元「大展身手」教學流程對照表

教學 主題

原版本綜合活動教學流程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 教學流程

(三)

(七)

3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一節課內 容,並說明:請拿出你的蘋果,

實際練習刀具的使用及不同的切 割方法。

2.學生練習切割技巧。

3.教師提問並鼓勵學生發表。

4.教師說明烹飪規則。

5.烹飪工作開始。

6.教師說明。

7.各小隊分享彼此的成果。

8.各小隊以「隊呼」作為開動之訊 號,分享小隊製作的成果。

9.各隊進行收拾與整理工作,並確 切檢查完畢。

10.教師說明。

11.各小隊為自己小隊的表現評分。

12.教師提問並鼓勵學生發表。

13.教師對於各小隊所製作的菜餚 給予鼓勵並歸納學生意見。

1.教師引導學生列舉出烹飪注意事項,小 隊運用六六討論法,進行烹飪前分工確 定。(流暢力)

2.希望列舉法:學生說出期望煮出什麼樣 的主題菜,鼓勵學生烹飪出期望中的主 題菜。(想像)

3.烹飪工作開始。

4.想像法:在烹飪時,請各隊為菜餚命 名。

5.各隊發表成果,並運用列舉法說明主題 菜特色。(精進力)

6.創意評鑑:學生對各隊小隊成品進行評 鑑。

7.各小隊分享小隊製作的成果。

8.進行收拾與整理工作。

9.教師提問:對於小隊表現的感想對自己 的新發現?如果有機會再一次,會選擇 做哪一樣?為什麼?對於班上同學的 新發現?發展調適法:在小隊烹飪的經 驗中,你的體驗是?有沒有遭遇到困 難,如何克服?你學會哪些能力?可以 運用在哪裡? (挑戰)

10.教師給予鼓勵並歸納學生意見。

---- 飲食新天地單元教學結束---- 接下來一週為學習心得整理。

註:黑體字表示與原版本不同之處;括號內文字表示培養之創造力。

兩者的差異:

(一)教學內容稍加調整評鑑方式不同

原版本設計製作料理為三節連排,在考量實驗學校課程規劃,本單元 僅有兩節課時間進行烹飪,故無法進行在料理前作刀法練習及環境介紹,

故研究者在教學設計中包含場地介紹、工具說明、環境整理等,此外,原 版本料理成果以自評方式進行評鑑,研究者除了自評外,再加上同儕互評,

讓學生料理成果得到更多的鑑賞。

(17)

(二)創造思考教學策略的運用

本研究與原教案設計不同的地方在於運用「六六討論法」,讓每一位學 生再次進行分工確認,減少烹飪時的混亂。此外,在料理前及料理過程中,

運用「探問法」、「希望列舉法」、「想像法」,使學生對於料理的菜餚,設定 目標並賦予期望,引導學生料理出心目中的理想的料理。在發表時,引導 學生練習以「特性列舉法」(材料、做法、色香味)說明主題菜特色,並對 個小隊料理成品進行創意評鑑,提問時運用「發展調適法」,協助學生從小 隊合作的烹飪經驗中,懂得從錯誤中學習,發現在料理過程中學習到或運 用到的能力。

小 結

一、教材內容大致相符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與原版本教學相對照內 容大致相符,然有單元內容由於實驗學校環境限制,以及研究者視教學現 場學生反應作了部分的調整,但教學內容仍力求符合原版本設定的教學目 標,此外,透過設計問句,不斷引導學生思索如何在課程中發揮創意。

二、創造思考教學策略的運用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中所運用的創造思考教學 策略共二十五種,在策略使用上本研究透過說明、示範、邀請同學上台演 練、在活動中練習等,鼓勵學生在課程中實踐創造思考策略,體驗創造思 考策略的樂趣,並引導學生思索如何在生活中運用,協助學生表現出創造 思考的遷移。

(18)

三、教學方式的多元

本研究教學設計除了視原版本教學單元適時融入創造思考教學策略 外,研究者依據課程自行設計多媒體簡報,並運用多種教學媒體,讓教學 變得更生動活潑,此外,透過分組進行活動,確實落實討論法使每一位學 生能發表自己的意見,並懂得從觀察及傾聽他人的意見中學習創意,多元 評量方式的運用,讓評量變得更多樣化。

(19)

第二節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 對國中生創造思考能力之影響

本節主要分析「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是否具有提升 學生創造思考能力的影響,本研究所指的創造思考能力以吳靜吉等人編製 的「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中語文創造思考能力得分(包含流暢力、變通力、

精進力)與圖形創造思考能力得分(包含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 力)表示。

本研究樣本共 72 人,實驗組學生 35 人,對照組學生 37 人,兩組學生 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之前後測分數的平均數、標準差,如表 4-2-1。

表 4-2-1 兩組學生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前後測平均數、標準差摘要表 組別 流暢力 變通力 獨創力

M SD M SD M SD 前測 12.17 7.15 7.09 3.41 8.20 8.07 實驗組

N=35

後測 29.23 11.87 12.29 2.77 31.49 16.70 前測 10.03 6.26 6.19 2.60 7.24 7.29 語文

創造力

對照組

N=37 後測 13.41 7.10 7.86 2.30 9.92 9.12

組別 流暢力 變通力 獨創力 精進力 M SD M SD M SD M SD 前測 15.40 6.28 9.83 3.79 12.11 7.73 1.11 1.05 實驗組

N=35

後測 13.46 5.07 9.69 3.01 12.57 5.62 5.89 4.09 前測 13.14 6.68 8.86 3.80 10.51 6.98 1.78 1.87 圖形

創造力

對照組

N=37 後測 13.49 6.27 9.14 3.36 10.03 7.13 2.08 2.03

(20)

本研究以「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後測得分作為依變項,以「新編創造 思考測驗」前測的得分為共變項,以教學活動為自變項,進行獨立樣本單 因子共變數分析,以α為顯著水準考驗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新編創造思考測 驗得分的差異情形。首先求出後測調整平均數以表示兩組排除前測分數之 得分情況,結果如表 4-2-2。在進行共變數分析前,先進行組內迴歸係數同 質性考驗,考驗兩組學生創造思考能力之迴歸係數是否達顯著,若未達顯 著表示兩組同質性假設成立,則可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表 4-2-2 兩組學生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後測調整後平均數 項 目 實驗組 對照組 流暢力 28.26 14.32 變通力 12.09 8.05 語文創造力

獨創力 31.03 10.35

流暢力 12.78 14.13

變通力 9.44 9.37

獨創力 12.11 10.46

圖形創造力

精進力 6.08 1.90

一、 語文創造力

語文創造力共可分為語文流暢力、語文變通力、語文獨創力三部份,

以下分別述明統計分析結果:

(一)語文流暢力

在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進行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發現結果為:

F(1,68)=.083,

p

>.05,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語文流暢力迴歸係數具有 同質性,因此進行共變數分析,共變數分析考驗結果為:F(1,69)=56.239,

p

<.001,表4-2-3語文流暢力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21)

表4-2-3兩組學生語文流暢力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別 3405.37 1 3405.37 56.239***

誤差 4178.09 69 60.55 ***

p

<.001

由表4-2-3得知,在排除語文流暢力前測分數影響下,兩組學生在語文 流暢力後測分數有顯著差異,表4-2-2可知實驗組調整後語文流暢力平均數

(M=28.26)高於對照組調整後平均數(M=14.32),研究假設1-1獲得支 持。

(二)語文變通力

在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進行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發現結果為:

F(1,68)=.099,p>.05,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語文變通力迴歸係數具有同 質性,因此進行共變數分析,共變數分析考驗結果為:F(1,69)=58.367,

p<.001,表4-2-4為語文變通力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表4-2-4兩組學生語文變通力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別 288.08 1 288.08 58.367***

誤差 340.56 69 4.94

*** p <.001

由表4-2-4得知,在排除語文變通力前測分數影響下,兩組學生在語文 變通力後測分數有顯著差異,由表4-2-2可知實驗組調整後語文變通力平均 數(M=12.09)高於對照組調整後平均數(M=8.05),可見實驗組語文變 通力高於對照組,研究假設1-2獲得支持。

(22)

(三)語文獨創力

在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進行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發現結果為:

F(1,68)=.140, p>.05,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語文獨創力迴歸係數具有 同質性,因此進行共變數分析,共變數分析考驗結果為:F(1,69)=58.897,

p<.001,表4-2-5為語文獨創力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表4-2-5兩組學生語文獨創力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別 7666.97 1 7666.97 58.897***

誤差 8982.20 69 130.18 *** p<.001

由4-2-5得知,在排除語文獨創力前測分數影響下,兩組學生在語文獨 創力後測分數有顯著差異,由表4-2-2比較兩組學生在獨創力所得調整後平 均數,可知實驗組調整後語文獨創力平均數(M=31.03)高於對照組調整 後平均數(M=10.35),可見實驗組語文獨創力得分高於對照組,研究假 設1-3獲得支持。

二、 圖形創造力

圖形創造力共可分為圖形流暢力、圖形變通力、圖形獨創力、圖形精 進力四部份,以下分別述明統計結果:

(一)圖形流暢力

在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進行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發現結果為:

F(1,68)=1.183, p>.05,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圖形流暢力迴歸係數具有

(23)

同質性,因此進行共變數分析,共變數分析考驗結果為:F(1,69)=1.672,

p>.05,表4-2-6為圖形流暢力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表4-2-6兩組學生圖形流暢力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別 31.50 1 31.50 1.672 誤差 1299.90 69 18.84

由表4-2-6得知,在排除語文流暢力前測分數影響下,兩組學生在圖形 流暢力後測分數無顯著差異,研究假設2-1未獲得支持。

(二)圖形變通力

在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進行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發現結果為:

F(1,68)=.011, p>.05,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圖形變通力迴歸係數具有 同質性,因此進行共變數分析,共變數分析考驗結果為:F(1,69)=.016,

p>.05,表4-2-7為圖形變通力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表4-2-7兩組學生圖形變通力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別 .11 1 .11 .016

誤差 471.31 69 6.83

由表4-2-7得知,在排除圖形變通力前測分數影響下,兩組學生在圖形 變通力後測分數無顯著差異,研究假設2-2未獲支持。

(24)

(三)圖形獨創力

在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進行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發現結果為:

F(1,68)=2.200p>.05,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圖形獨創力迴歸係數具有同 質性,因此進行共變數分析,共變數分析考驗結果為:F(1,69)=1.938, p

>.05,表4-2-8為圖形獨創力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表4-2-8兩組學生圖形獨創力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別 48.55 1 48.55 1.938 誤差 1728.25 69 25.05

由表4-2-9得知,在排除圖形獨創力前測分數影響下,兩組學生在圖形 獨創力後測分數無顯著差異,研究假設2-3未獲得支持。

(四)圖形精進力

在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進行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發現結果為:

F(1,68)=.001, p>.05,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圖形精進力迴歸係數具有 同質性,因此進行共變數分析,共變數分析考驗結果為:F(1,69)=31.004,

p<.001,表4-2-9為圖形精進力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表4-2-9兩組學生圖形精進力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別 299.087 1 299.09 31.004***

誤差 665.63 69 9.65 *** p <.001

(25)

由表4-2-9得知,在排除圖形精進力前測分數影響下,兩組學生在圖形 精進力力後測分數有顯著差異,比較表4-2-2兩組學生在圖形精進力所得調 整後平均數,實驗組調整後圖形精進力平均數(M=6.08)高於對照組調整 後平均數(M=1.90),可見實驗組圖形精進力得分高於對照組,研究假設 2-4獲得支持。

三、小結

綜上所述,在語文流暢力、語文變通力、語文獨創力、圖形流暢力、

圖形變通力、圖形獨創力、圖形精進力的分析中,實驗組學生在新編創造 思考測驗語文流暢力、語文變通力、語文獨創力、圖形精進力得分高於對 照組學生,研究假設1-1、1-2、1-3、2-4獲得支持,而實驗組與對照組在 圖形流暢力、圖形變通力、圖形獨創力得分並無顯著差異,研究假設2-1、

2-2、2-3未獲得支持。

(26)

第三節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教學歷程的分析

本節內容依據課程觀察、學生課堂學習成果,及教學省思札記等進行 分析,共分為三部分呈現「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歷 程,第一部分呈現學生課堂的學習表現;第二部分呈現學生課堂的學習成 果;第三部分呈現教學者的教學省思。

壹、學生課堂的學習表現

一、實驗教學前僅有少數同學出現創意

在實驗教學初期,各小隊創意表現集中在少數同學的意見,有部分小 隊在上台報告較常模仿大眾傳播媒體上的表演方式,例如:全民亂講、娛 樂新聞、SNG 現場連線、八卦週刊等,也有有些小隊以唸稿進行報告,在 小隊口頭報告呈現的創意顯得不足。

二、實驗教學後學生間逐漸形成的創意風氣

(一)小隊事先練習如何用創意表達自己的意見

從課堂觀察發現,小隊意見集中在幾位較常表達自己意見的學生身 上,多數學生習慣不發表意見,藉由運用六六討論法,每一小隊一次一位 學生進行發表,其他同學傾聽,讓每位學生練習運用創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儘可能使每位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但仍發現有部分學生不習慣發 言,出現被搶話及虛度發言時間的現象。

(二)課堂中培養學生專心欣賞創意的習慣

為讓學生養成傾聽別人的意見的習慣,研究者試圖引導學生從傾聽別

(27)

人的意見獲得創意,藉由設計紀錄表,讓學生練習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並 進行紀錄,待學生習慣傾聽他人意見時,再改以小隊紀錄表方式,由各隊 推派一位同學負責紀錄,紀錄該隊及別隊的創意意見,讓學生可以更專注 欣賞其他隊同學的創意,藉由傾聽學習到新的創意方式,進而對其意見進 行創意改造。

此外,引導學生思索小隊報告如何更有創意,小隊報告後透過討論,

對於各隊報告進行評鑑,討論出各小隊報告創意評鑑標準並說明原因,協 助學生除了留意其他組別的創意表現外,也能學會鑑賞他人的創意。

(三)團隊討論中出現互助行為的表現

教學者藉由提醒創意表現佳的學生及小隊,協助其他同學及各小隊發 揮創意,並就觀察到學生的互助行為,立即在全班面前給予口頭讚許下,

經過幾次讚許下,學生出現較多互助的行為,小隊間會相互支援或形成良 性的競爭,逐漸形成特殊的創意班級風氣。

一連串練習下,研究者發現學生開始意識到創意的重要,會提出創意 的想法,同學間互相提醒、期勉表現得更有創意,當其他同學發表意見時,

實驗組學生會出現傾聽的行為,並會對同學創意表現給予讚賞肯定,在綜 合活動作品呈現上,努力想出獨特的點子,並將想法付諸實踐。

三、團隊運作情形影響創意表現

(一)發現團隊成員互動情形

在教學實驗進行主題一教學時,教學者觀察到部分小隊出現互動不佳 的現象,成員間鮮少進行對話,此種互動情況明顯影響小隊整體創意表現,

相較下,部分組別的小隊氣氛是鼓勵、支持的,研究者發現該小隊的成員 對話熱絡,成員敢說出創意想法。

(28)

(二)自然地調整小隊成員

有鑒於實驗組有一半的小隊,成員彼此間鮮少對話,小隊成員彼此間 頗有微詞,幾經協商仍未獲改善的情況下,在主題「家園寫意行」單元結 束後,進入主題「生活風情畫」前進行小隊重新分組,並針對各小隊團隊 合作的部份進行討論,重新分組後,各隊互動有了明顯改善,小隊討論熱 絡,多數學生會說出自己的想法,在活動中讓自己所屬組別表現更有創意。

四、現實條件限制下學生仍力求表現出創意行為

引導學生將教學實驗中所學的創意思考實際運用在生活中、學習上是研 究者所努力要達到的目標。因此,在小隊上台呈現前,總安排小隊討論時 間,讓學生對小隊作品呈現,提出更有創意的意見,而實驗組學生總能提 出不少創新的點子,但想法與實際作品的落實間有一段差距,學生反應課 餘時間忙於參加校外課後輔導,其他學習領域作業、課業壓力,及學校活 動安排等,雖儘可能撥出時間準備,但實際能投入的心思及時間遠較他們 所期望的不足,導致想法與實際落實有差距,話雖如此,研究者仍感受到 學生力求表現,試圖落實創意想法的努力。

貳、學生課堂的學習成果

以下根據 Besemer (1998)提出新穎(Novelty)、問題解決(Resolution)

及精進及統合(Elabortion 與 Synthesis)三個向度,新穎(Novelty)

包含:原創、驚奇、幽默感;問題解決(Resolution)向度包含價值性、

邏輯性、實用性、可了解性;精進及統合(Elabortion 與 Synthesis)包 含:組織性、雅致性、巧妙,共十個指標,本研究學生在課堂實際表現符 合其中八指標,分別為原創、驚奇、幽默;邏輯性、實用性;組織性、雅 致性、巧妙等,以下就實驗組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學習成果進行分析。

(29)

一、新穎:此向度中下再細分成原創、驚奇、幽默感三項元素。

(一)原創性:有別於習以為常的書面報告及思考方式,創作出具有新鮮 感的作品。

以『餓週刊』為旅遊書 面報告標題,並在內容 上加入如驚報內幕等 標題,報告整體規劃相 當完整及特別。

運用帆布製成五彩繽 紛的服飾,帶出該組服 裝秀主題「花花世 界」,相當具有原創 性。

(二)驚奇性:運用道具輔助或不一樣的呈現方式,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台表現讓人覺得驚奇。

(30)

口銜假花邊搖呼拉圈 的進場方式,有意想不 到的效果,並同時具有 趣味性。

服裝秀主題「在搞什麼 鬼」帶給觀眾,另外一 種視覺震撼。

該組同學顛覆大家對 上台報告一定要『站』

在台上的看法,廣播式 的報告方式吸引同學 注意。

(三)幽默感:在教學實驗的單元設計中,每組學生必須在兩節課時間烹 飪出一道異國料理,因為課程規劃緣故學生在此之前未能進過家政 教室練習刀法及相關烹飪技巧,在研究者引導學生利用課餘請教家 長的情況下,第一次料理結果與學生當初構想有明顯差距,面對自

(31)

己料理的成品學生頗能運用幽默感化解尷尬。

該組學生以「平板泡 芙」命名早已扁掉的泡 芙。

看起來像中炒麵的義 大利麵,該組學生以

「義大利炒麵」命名。

墨西哥塔可餅看起來 像中式早餐,該組學生 以「中西合併」命名之

二、問題解決(Resolution):以下呈現在教學實驗進行時,觀察 到各組學生遭遇到問題的應變及化解方式,將其細分成邏輯性、

實用性兩個項目。

(32)

(一)邏輯性:學生依據遭遇到的各種問題,想出符合問題情境需要的化 解之道。

以「世界反過來」作 為服裝秀主題,該組 學生原構想由擔任模 特兒的男同學倒立,

經過不斷討論及嘗 試,最後運用面具營 造出倒立效果並解決 問題。

以「胡搞瞎搞」為服 裝秀主題,運用家裡 不用的舊衣,重新搭 配將舊衣穿出新鮮 感。

(二)實用性:創作出的產品或意見,具有明顯而實際的用途。

要製作義大利披薩,卻 不知該如何揉麵皮,該 組想出方便取得的土 司代替 pizza 皮,一方 面可以減少烘培準備 時間,一方面減少料理 錯誤失敗率,學生對此 變通覺得相當自豪。

(33)

少了模子如何製作出 圓形的印度薄餅,學生 運用馬克杯,以簡單又 可以化解問題的方式 解決。

在有限時間下,除了以 往學會的基本縫法 外,會運用膠帶及訂書 針固定服裝布料,減少 服飾製作時間。

三、精進及統合:在緊湊的課程規劃中,有組別在原有報告形式中力求細 緻,如設計小道具或說明,讓作品更加精細,以下呈現學生在報告中或作 品呈現時,所加上的巧思或額外添加的裝飾,以下將學生作品分為豐富性、

雅緻性、巧妙三項目。

(34)

(一)組織性:除了原作品呈現外,學生尚能加上不同元素,使作品更加 豐富完整。

運用彩色磁盤及餐具 帶出料理國家-巴西 的熱情,並在每一道 料理貼上說明紙條,

讓人一目瞭然。

每一位組員揮動自行 設計的小旗幟,進行 旅遊報告時,讓人明 顯感受到該組對於上 台報告的細心。

(二)雅緻性:學生以細緻、精簡方式呈現學習成果作品。

在該組總學習心得設 計的獎狀,記錄該組 在服裝秀中獲得的獎 項,並請研究者擔任 創意院長在獎狀上蓋 章以資證明。

(35)

經過合作相處,學生 學會肯定彼此,在總 學習心得設計的獎 狀,獎勵該組每一位 同學的貢獻。

(三)巧妙性:在作品中加上小隊成員討論出的巧思,作品呈現具巧妙性。

以明顯的芭樂圖形點 出該組小隊名稱,運 用各式綠色及自行設 計的學習成果 VCD,

是該組試圖與其他組 別的學習成果有所區 隔的巧思。

規劃台灣旅遊時,各 組化身為旅行社代 表,規劃出各式獨具 特色及巧思的旅遊行 程,此為學生設計的 旅遊行程宣傳單。

(36)

參、教學者的教學省思

以下就教學省思札記內容進行分析(如附錄七),內容共分為課程設 計與教學行為的省思,及教師個人專業成長的省思。

一、課程設計與教學行為的省思

(一)課程設計的修正

研究者在實驗教學進行前,在符合原版本單元目標設計下規劃了 25 節 的「創造思考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訓練學生創造能力,實 施後有了以下修正。

1.更清楚說明如何使用創造力

原教學設計未針對創造思考進行簡介,在進行主題一實驗教學時,研 究者發現學生出現不知如何發揮創造思考的現象,加上部分小隊間互動狀 況不佳影響該隊表現,因此,透過多媒體簡介清楚說明何謂創造思考,及 發揮創造思考的技巧,並進行重新分組,讓學生更能掌握創造思考之餘,

也能與新的夥伴產生較好的團隊互動,激發出更多創意。

2.適時調整學習單使用的時機

原先在課程規劃時,研究者於每一單元設計學習單,每位學生必須完 成自己的學習單。然而,研究者發現教學中學習單的出現,會分散學生對 課程的注意,加上課程進行時間限制,學生填寫學習單狀況未能達到很好 的效果。此外,制式的學習單可能限制學生的創意,有鑒於上述學習單的 設計的缺點,研究者將個人學習單改為小組紀錄表,雖名為學習單,但主 要功能在紀錄該組學生討論內容,每組推派一位學生負責紀錄,如此,減 少學習單的份量,使學生對於課程更加投入,課程發言更加踴躍。

數據

表 4-4-2 兩組學生寫作創意評定量表後測調整後平均數  項 目  實驗組  對照組  流暢性  12.10  10.94  變通性  10.33  9.79  獨創性  13.26  11.30  精密性  10.41  9.80  總  分  45.37  42.11  一、寫作流暢性  在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進行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發現結果為:   F (1,68) =2.442,  p >.05,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寫作流暢性迴歸係數具有 同質性,因此進行共變數分析,共變數分析考驗結果為:F (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教材設定使用對象為國中數學低成就的學生,考量《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 容》 , 並配合不同學習狀態的學生,發展了兩套教材:「精進教材」適用於百分等 級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工作紙 合作學習 同質分組 腦基礎 電子學習 自主學習 異質分組 翻轉教室 生活應用 提問技巧 探究式..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接受學生的想法 (不糾正). •引導(不是提問)有目的的合作思考和探索

z z 發展學生解難及 發展學生解難及 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 ,鼓勵學生運用 ,鼓勵學生運用 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

,希望邀請同學每天做適量體能活動。同學可以把 每天做運動的時間記錄於第7

• 對探索科學和科技世界產生 興趣及懂得有創意地運用科 技,並能綜合和應用科學與 科技的知識與能力,以解決 日常生活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