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應用跨理論模式探討游泳運動 參與行為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應用跨理論模式探討游泳運動 參與行為之研究"

Copied!
10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 體育教學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洪煌佳 博士

應用跨理論模式探討游泳運動 參與行為之研究

研 究 生:陳冠伶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 年 八 月

(2)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 體育教學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洪煌佳 博士

應用跨理論模式探討游泳運動 參與行為之研究

研 究 生:陳冠伶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 年 八 月

(3)
(4)
(5)

謝 誌

在炎熱的東大進修過程中,隨著論文的付梓,即將劃上句點,這 段時間以來的點點滴滴,有滿滿的充實,難忘的回憶。

這段時間,感謝我的指導教授 洪煌佳 老師,總是在百忙之中依 然不辭辛勞的指導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也經常勉勵關心我們。論 文口詴期間,也承蒙口詴委員 吳崇旗 教授及 馬上閔 教授的鼓勵和 指正,使得論文更加嚴謹完善,在此深表謝意。

此外,還要感謝研究生涯中,在課業知識上指導我們的老師們,

還有陪伴我的可愛同學們。共患難同甘苦的好姐妹小朱、小芬、玉燕,

一起在宿舍挑燈夜戰的回憶永遠都不會忘記。同組的夥伴嘉仁、曜聰、

敏男,感謝大家的互相幫忙與勉勵,我覺得能和你們一起成長,我,

非常幸福。更要感謝學長姐們的鼓勵支持及對課業上的傾囊相授,讓 我備感溫馨。

另 外 還 有 一 群 在 工 作 崗 位 上 默 默 支 援 我 的 同 事 玲 菁 、 月 容 、 雅 芳、益瑞和建銘主任,暑假當中學校的工作事宜,幸好有他們來打點,

讓我能夠無後顧之憂的在台東完成學業,不用忙於奔波,在此由衷的 感謝他們。

最後,感謝爸爸媽媽對我的關心和支持,小妹和小弟加油打氣,

都是我能夠專心完成學業的動力。特別要感謝最愛的老公,除了要努 力自己的工作之外,還要分心關切我的進度,並且給予我最多的支援,

也是我最大的靠山。

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朋友們,我心中有說不出的感激與謝意,謹 以此論文獻給您們,邀請您們和我一起分享這一刻!

陳冠伶 謹誌 2011 年 8 月

(6)

應用跨理論模式探討游泳運動參與行為之研究

摘 要

本 研 究 旨 在 應 用 跨 理 論 模 式 瞭 解 不 同 背 景 因 素 和 游 泳 運 動 階 段 對決策權衡、運動自我效能的影響情形,探討游泳運動階段對社會心 理因素的預測力。採用問卷量表及分層比例叢集抽樣,針對 臺灣地區 游泳池的參與者進行調查,共計發出 450 份,回收有效問卷計 300 份。

資料經統計分析與討論後,獲得具體結論如下:

一、臺灣地區游泳參與者以女性參與者較多,年齡多半在 51 歲以 上,婚姻狀況以已婚佔多數,月收入方面以 20,000 元以下居 多,教育程度方面以大專為最多。

二、男性游泳參與者 在游泳運動階段中的維持期佔多數,其中 51 歲以上、已婚、月收入在 60,001 元以上、教育程度在國中的游 泳參與者有較佳的參與情形。

三、男性游泳參與者在運動自我效能優於女性,其中,收入愈高者 的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也 較 佳 。 另 外 , 年 齡 在 30 歲 以 下 且 收 入 在 20,000 元以下的游泳參與者有較高的知覺運動障礙。

四、無意圖期階段的游泳參與者的知覺運動障礙高於行動期和 維持 期的參與者。另外,準備期、行動期及維持期階段游泳參與者 的運動自我效能優於無意圖期階段者。

關鍵詞:游泳、跨理論模式、決策權衡、運動自我效能

(7)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transtheoretical mode to investigate swimming exercise participating behavior

ABSTRACT

This study is to apply transtheoretical mode to understand the degre e of impact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factors and swimming exercise stage on decision making technique and exercise self -efficacy, further,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the swimming exercise stage on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

This study has taken questionnaire scales and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ratio to aim at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swimming pools at Taiwan to do investigation.

There were totally 450 questionnaires given out with 300 valid questionnaires returned. Upon analysis and discussed on the data, the concrete conclusion is as the followings:

1. There were more female swimming participants than males in Taiwan and the married women of age 51 or more took the majority, their monthly income mostly less than NT$20,000 and with college gra duated background.

2. Male swimmers took majority during the swimming exercise stage, of which, mostly age 51 or more, married, with monthly income more than NT$60,001, and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are mo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swimming exercise.

3. Male swimmers have better self-efficacy than that of the females, of which, the higher the income, the better the self -efficacy. Besides, male swimmers of age under 30 with monthly income less than NT$20,000 have higher perception exercise obstacle.

4. Swimmers at no-intention stage have higher perception exercise problem than that of the action stage and maintaining stage swimmers. In addition, during the preparation, action, and maintaining stage, the exercise self-efficacy of the swimmer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 hose no-intention stage swimmers.

Keywords: Swimming, Transtheoretical mode, decision-making technique, Exercise self-efficacy

(8)

目 錄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目 錄 ... iii

表 目 錄 ... v

圖 目 錄 ... vii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游泳運動參與的相關研究 ... 8

第二節 跨理論模式的概念 ... 15

第三節 跨理論模式的相關研究 ... 20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8

第四節 研究程序 ... 49

第五節 資料分析 ... 50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 51

第一節 臺灣地區游泳參與者的背景變項統計特性分析 ... 51

第二節 不同背景因素參與者在游泳運動階段的結果與討論 ... 54

第三節 不同背景因素參與者在社會心理因素的結果與討論 ... 60

第四節 游泳運動階段對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 ... 7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77

第一節 結論 ... 77

(9)

第二節 建議 ... 78 參考文獻 ... 80 附錄一 游泳運動參與行為問卷 ... 87

(10)

表 目 錄

表 2-1 游泳運動參與相關研究摘要表 ... 9

表 2-2 國內跨理論模式相關研究摘要表 ... 20

表 3-1 參與正式問卷取樣摘要表 ... 36

表 3-2 游泳運動參與者知覺運動利益預詴項目分析摘要表 ... 41

表 3-3 游泳運動參與者知覺運動利益預詴因素分析摘要表 ... 42

表 3-4 游泳運動參與者知覺運動障礙預詴項目分析摘要表 ... 44

表 3-5 游泳運動參與者知覺運動障礙預詴因素分析摘要表 ... 44

表 3-6 游泳運動參與者運動自我效能預詴項目分析摘要表 ... 46

表 3-7 游泳運動參與者運動自我效能預詴因素分析摘要表 ... 47

表 4-1 背景變項的現況 ... 52

表 4-2 不同性別參與者在游泳運動階段卡方檢定分析摘要表 ... 54

表 4-3 不同年齡參與者在游泳運動階段卡方檢定分析摘要表 ... 55

表 4-4 不同婚姻狀況參與者在游泳運動階段卡方檢定分析摘要表 . 56 表 4-5 不同月收入參與者在游泳運動階段卡方檢定分析摘要表... 57

表 4-6 不同教育程度參與者在游泳運動階段卡方檢定分析摘要表 . 58 表 4-7 不同性別參與者在社會心理因素獨立樣本 t 考驗摘要表 ... 61

表 4-8 不同年齡的游泳參與者社會心理因素之描述統計表 ... 63

表 4-9 不同年齡參與者在社會心理因素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3

表 4-10 不同婚姻狀況參與者在社會心理因素獨立樣本 t 考驗摘要表 ... 65

表 4-11 不同月收入的游泳參與者社會心理因素之描述統計表 ... 66

表 4-12 不同月收入參與者在社會心理因素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7

表 4-13 不同教育程度的參與者在社會心理因素之描述統計表 ... 69

(11)

表 4-14 不同教育程度參與者在社會心理因素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9

表 4-15 游泳運動階段對知覺運動利益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70

表 4-16 游泳運動階段對知覺運動障礙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72

表 4-17 游泳運動階段對運動自我效能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74

(12)

圖 目 錄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31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49

(13)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游泳參與者游泳運動階段和個人背景因素、社會 心理因素之間的相關情形。本章包括五節:第一節是問題背景,第二 節是研究目的,第三節是研究問題,第四節是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 節是名詞解釋。

第一節 問題背景

依據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宣布 2001 年起開始實施週休二日,國民 對休閒生活與提升休閒素質的觀念日趨成熟。因此,國人對於休閒活 動的需求,更加的殷切(盧煥升、陳珮瑤、李麗瓊,2009)。但是在行 政院體育委員會 98 年運動城市調查結果發現,僅有 24.4%的參與者屬 於規律運動人口,遠較鄰近的日本低,顯示出國人規律運動習慣有改 進空間。因此「人人休閒、時時休閒和處處休閒」,是國人休閒活動的 目標,也實為現階段國家發展休閒運動應有的觀念(行政院體育委員 會,2009;黃森芳、張哲千,2008)。

臺灣本島四面環海,發展水域活動為休閒娛樂所需。要參與各式 各樣的水域休閒活動前,要先具備最基本的游泳能力。游泳是屬於富 有規律節奏及韻律性的全身性運動,運動強度也高於其他運動項目,

適合任何一個年齡層的參與者參與其中,具有強健身體、健美、休閒 娛樂、社交、醫療、競技、自救、救人等實用價值(劉兆達、林德隆、

陳和睦,2005)。教育部有鑑於此,也認為確實值得全面於學校推廣,

因而向下紮根推廣,首先在 2000 年訂定「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 畫」,並於 2004 年實施,2005 年再提出提昇中小學學生會游泳的比例 至 15%,以及研訂「推動學生游泳能力方案」要在 2008 年提昇學生

(14)

游泳能力至 50%的階段性目標。接著在 2009 年又積極推行「學生游 泳能力 121 計畫」,目標是實施游泳教學校數逐年成長 10%,學生溺 水死亡人數逐年下降 20%,上游泳課人數逐年成長 10%。目前行政院 體 委 會 和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預 定 在 2011 年 正 式 實 施 的 「 全 民 泳 起 來 專 案」,為了不讓城鄉差距影響學生的游泳學習,因此決議結合民間力量 興建游泳池、保障弱勢學生的游泳權益,重新規劃游泳教學和課程。

從以上政策在在都可以發現政府大力重視游泳運動的決心。

因應週休二日的實施,參與者對於休閒活動的需求也愈來愈高,

尤其到了夏天,更是大家熱衷水域活動的時候,隨著水上安全教育和 游泳能力政策大力推動下,歷年來溺水死亡人數有逐年下降趨勢, 參 與者的親水安全觀念,也有顯著的改善,但與一般先進國家相比,臺 灣的游泳運動宣導推廣還是尚頇努力(劉兆達、林德隆、陳和睦,2005)。

而游泳運動相關議題近幾年雖然經常被運用與探討,但研究的方 向與內容,多為探討游泳教練教學態度和工作行為(鄭政宗,2009)、

游泳選手訓練對生(心)理影響(張育瑞, 2008;許瓊云、黃崇儒、

林惠美、許義章,2003)、學生對游泳運動參與動機及滿意度(許富淑,

2010;趙得淵、鐘敏華,2009)、學校游泳教學與學生游泳能力調查研 究(游錫霖,2008;鄭勵君、林正隆、邱金松,2007)以及游泳池管 理與行銷等相關研究(宋一夫、湯慧娟,2005;陳啟倫、林子軒,2008); 然而,相關文獻較少針對游泳參與者進行行為的調查了解。因此,本 研究嘗詴以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來解釋每個游 泳運動階段的的分布情形,並配合決策權衡和 運動自我效能等變項進 行分析,研究結果會更符合研究對象的運動參與實際情形。

跨理論模式主要是一個探討行為改變的過程,針對所屬的改變階 段不同,問題和思考的內涵也不同,除了有其特定的改變方法及處理

(15)

策略,可以讓行為產生改變,也具有理論基礎。綜觀應用跨理論模式 的國內外相關研究中,已經有許多跨理論模式針對不同族群的運動行 為研究調查(王蕙雯、張媚,2006;周友蓮,2005;紀依盡、林旭龍,

2008;黃秋玲、唐善美,2007;廣怡秀、高毓秀、李淑媛,2008)。而 研究結果,也支持跨理論模式的適切性,除了調查運動階段分布 之外,

也從中探討改變方法的使用、決策權衡和運動自我效能的影響。然而 改變方法此變項多半運用在特殊背景的成人或是實驗介入,研究對象 也多為單一地區或單一學校,很少有針對單一運動項目參與情形的研 究。因此,本研究擬擴大研究範圍,針對臺灣地區的游泳參與者做現 況分布情形分析,期能更確實的了解臺灣地區游泳參與者的運動行為。

所以,本研究應用跨理論模式為主要架構,藉此模式來瞭解游泳 參與者運動階段的分布,掌握各階段的決策權衡、 運動自我效能,並 且瞭解其變項相互之間的差異,藉以提供未來擬訂介入策略並提供建 議給相關單位參酌。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具體目的如下:

一、瞭解臺灣地區參與者參與游泳的現況情形。

二、瞭解臺灣地區參與者在運動階段的參與情形。

三、瞭解臺灣地區參與者在社會心理因素的情形。

四、探討臺灣地區參與者的游泳運動階段對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情 形。

第三節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本研究提出下列五項研究問題 以供探討:

一、瞭解臺灣地區參與者參與游泳的現況情形為何 ? 二、瞭解臺灣地區參與者在運動階段的參與情形為何?

三、瞭解臺灣地區參與者在社會心理因素的情形為何?

四、探討臺灣地區參與者的游泳運動階段對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情 形為何?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的範圍與限制茲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地區:本研究以臺灣本島地區(不包含澎湖、金門、馬祖)

為主。

(二)對象: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以在各縣市的「縣市公立」

游泳池參與游泳運動的參與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指的「縣 市公立」游泳池,不包含鄉立、鎮立游泳池,以及國中小、

高中職、大專院校附設的游泳池。

二、研究限制

本 研 究 僅 以 臺 灣 地 區 的 市 立 、 縣 立 與 公 立 游 泳 池 ( 不 包 含 鄉 立、鎮立及學校附設游泳池)中的游泳參與者為研究對象,無法包 含臺灣地區所有游泳池及俱樂部的游泳參與者,故本研究結果推論 將受到限制。

(18)

第五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相關的名詞釋義為:運動階段、知覺運動利益、知覺運動 障礙、運動自我效能。說明如下:

一、游泳運動階段(stage of exercise behavior)

本研究將游泳運動階段分成五個部 份,(一)無意圖期為目前 沒有從事游泳運動,在未來的六個月內也不打算從事游泳運動;(二)

意圖期為目前沒有從事游泳運動,但是打算在未來的六個月內開始 從事游泳運動;(三)準備期是目前有從事游泳運動,但偶一為之;

(四)行動期是目前有從事游泳運動,但是未滿六個月;(五)維持 期是目前有從事游泳運動,且已持續六個月以上 (林旭龍,2000;

Prochaska & Velicer, 1997)。

二、知覺運動利益(perceived benefits of exercise)

研 究 對 象 在 特 定 的 情 境 中 , 主 觀 評 估 自 己 採 取 游 泳 運 動 行 為 時,可以獲得的好處。本研究是以研究對象在「知覺運動利益量表」

的得分表示,得分愈高,表示個人認為參與游泳運動的益處愈多(李 碧霞、周雨樺、賴香如,2009;Marcus, Selby, Niaura, & Rossi , 1992;

Prochaska &Velicer,1997)。

三、知覺運動障礙(perceived barriers of exercise)

研究對象在特定情境中,主觀評估自己採取運動行為時,可能 遭遇的障礙程度,本研究是以研究對象在「知覺運動障礙量表」的 得分表示,得分愈高,表示個人認為參與游泳運動的障礙情形愈嚴 重(李碧霞、周雨樺、賴香如,2009;Marcus et al., 1992;Prochaska

& Velicer, 1997)。

(19)

四、運動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for exercise)

研究對象在特定情境中,主觀評估自己能克服困難、從事運動 行為的把握程度,本研究是以研究對象在「運動自我效能量表」的 得分表示,得分愈高,表示運動自我效能愈高(李碧霞、周雨樺、

賴香如,2009;Prochaska & Velicer, 1997)

(2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在瞭解跨理論模式及探討其應用與研究。共分成三個部 份,第一節介紹游泳運動參與的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跨理論模式的 概念;第三節介紹跨理論模式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游泳運動參與的相關研究

本節首先從我國游泳政策推動情形了解游泳運動的現況,再探討 游泳運動參與的相關研究。

一、游泳運動的現況

教育部近年來持續推出「提升學生游泳能力計畫」、「推動學生 水域運動方案」、與「學生游泳能力 121」計畫(教育部,2001,2004,

2010),計畫主要是為了因應學生的游泳能力普遍不足,要增進學生 的游泳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安全的參與游泳運動,降低溺水死亡的 比例。學生除了對水性不夠了解,也因為本身游泳技能及水上安全 知識不足所造成,也顯示在學校實施游泳教學的重要性 (趙得淵、

鐘敏華,2009;杜詵婷、林房儹,2009)。

體委會表示,基於健康、安全、進步的理念,政府大力推行游 泳運動,因為游泳是一種全身性的的有氧運動,不但促進身體健康,

也適用在四面環海的的臺灣,因此藉由「泳起來」專案,可以增進 國家游泳人口,強化游泳自救能力,並配合改善游泳池設施及建立 優質環境,而提升國人游泳能力的成效(教育部,2010)。

從上述的政策來看,政府積極從基層學生的推動,到重視全民 的游泳運動,以期達到人人會游泳的成果,不僅僅只是政府的努力,

了解一般參與者對游泳的需求和瞭解影響游泳運動行為的因素,在

(21)

相關研究是不可忽視的。

二、游泳運動參與相關研究

研究者收集近年來有關游泳運動相關的文獻,茲將其依研究者

(年代)、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研究方法、研究結果,摘要整理如 表 2-1 所示:

表 2-1 游泳運動參與相關研究摘要表

(表格續下頁)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李世昌

(2008)

臺中地區泳客 銀髮族和一般 族群各半,共

817 人

風險評 估

問卷 調查 法

參與者以男性居多、婚姻狀況 已婚居多、教育程度以大專院 校 最 多 , 月 收 入 在 60,001- 90,000 元最多。

李蕊汝 陳裕穆 伍曉婷 黃曉雲 劉兆達

(2010)

屏東市力養身 活水世界 216 人

滿意 度、忠

誠度

問卷 調查 法

1. 參與現況男性比女性多。

2. 消費者滿意度為「中度滿意 度」。

沈進成 趙家民 陳金北

(2007)

雲林縣斗六市 清泉灣游泳俱 樂部 218 人

吸引 力、服 務品質 滿意 度、忠

誠度

問卷 調查 法

1. 參 與 者 以 男 性 居 多 、 年 齡 21-30 歲居多、教育程度以 大專、大學最多、月收入以 20,000 以下較多。

2. 泳客吸引力對滿意度、忠誠 度有正向影響;滿意度又對 忠誠度有正向影響。

(22)

表 2-1 游泳運動參與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表格續下頁)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林忠程 陳建勳

(2002)

高 雄 市 游 泳 俱 樂部 556 人

消費者 行為

問 卷 調 查 法

1. 游泳參與者男女各半,年齡 在 21-30 歲、31-40 歲居 多,教育程度以大專程度最 多,婚姻狀況已婚較多。

2. 個 人 背 景 因 素 在 生 活 型 態 方面皆達顯著差異。

徐永億 李世昌

(2006)

臺 中 地 區 室 內 游泳池的泳客

體驗價 值與購 後行為

問 卷 調 查 法

1. 男性多於女性。

2. 未婚多於已婚。

3. 教 育 程 度 以 大 專 院 校 最 多,依序為高中職以下、碩 士以上。

4. 參 與 年 齡 最 多 為 21-30 歲,依序為 31-40 歲、41-50 歲和 20 歲以下人數相同、

51 歲以上。

5. 月 收 入 人 數 最 多 為 20,001- 40,000 元,依序 為 40,001- 60,000 元 、 20,000 以下、60000 以上。

徐永億

(2007)

中 部 地 區 室 內 游泳池 1,098 人

消費者 體驗行 銷與購 後行為

問 卷 調 查 法

1. 男性多於女性。

2. 未婚多於已婚。

3. 教 育 程 度 以 大 專 院 校 最 多,依序為高中職以下、碩 士以上。

4. 參 與 年 齡 最 多 為 21-30 歲 , 依 序 為 20 歲 以 下 、 31-40 歲、41-50 歲、51 歲 以 上 。 月 收 入 人 數 最 多 為 20,001-40,000 元,居次為 20,000 元以下。

張國忠

(2009)

高 雄 市 游 泳 池 484 人

消費選 擇因素

問 卷 調 查 法

1. 參與者以男性居多、年齡大 多在 31-40 歲、婚姻狀況已 婚居多、教育程度以高中居 多 、 每 月 收 入 以 30,001- 45,000 元居多。

2. 不同性別、婚姻狀況、收入 在 消 費 選 擇 因 素 沒 有 差 異,教育程度則有差異。

(23)

表 2-1 游泳運動參與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許富淑

(2010) 400 名北部大學

生 學習動

機、學 習滿意 度

問 卷 調 查 法

1. 游泳喜好程度愈高,涉入 環境愈強烈,對學習滿意 度業有高度認同。

2. 游泳技能方面,男生學習 成效高於女生。

陳文詮

(2005)

高 雄 縣 、 高 雄 市、屏東縣游泳 俱樂部 321 人

忠 誠 度、滿 意度

問 卷 調 查 法

1. 參與狀況男性比女性多。

2. 未婚比已婚多。

3. 參 與 年 齡 以 21-30 歲 最 多、序為 20 歲以下、31-40 歲、41-50 歲、51 歲以上。

4. 教育程度以大學最多、依 序為專科、高中職、國中 以下、研究所以上。

陳良輝 陳世昌 林國瑞

(2007)

臺 北 市 國 中 教 師 720 人

國中游 泳教師 運動態 度

問 卷 調 查 法

1. 國 中 教 師 在 游 泳 運 動 態 度得分以「認知」最高、

依次為「情意」、「行動 意向」。

2. 男姓教師在「游泳運動整 體量表」、「情意量表」、

「意向行動量表」高於女 性教師。

3. 已 婚 教 師 的 「 認 知 量 表」、「意向行動量表」

高於未婚教師。

4. 年齡愈大,「認知量表」

愈高。

簡彩完 李世昌 黃長發

(2007)

臺 中 游 泳 俱 樂 部 608 人

消費者 體驗價 值

問 卷 調 查 法

1. 參與者男性多於女性。

2. 未婚多於已婚。

3. 教 育 程 度 以 大 專 院 校 最 多,依序為高中職以下、

碩士以上。

4. 參 與 年 齡 最 多 為 21-30 歲 , 依 序 為 31-40 歲 、 41-50 歲和 20 歲以下人數 相同、51 歲以上。

5. 月 收 入 人 數 最 多 為 20,001- 40,000 元,依序 為 40,001- 60,000 元、

20,000 以下、60,001 以 上。

(24)

整理表 2-1 所述,茲將游泳運動參與相關研究依研究對象、研 究變項及研究方法依序說明,並進一步探討研究結果說明如下:

(一)研究對象

游 泳 運 動 參 與 相 關 研 究 的 研 究 對 象 主 要 以 一 般 參 與 者 最 多

(李世昌,2008;李蕊汝、陳裕穆、伍曉婷、黃曉雲、劉兆達,

2010;沈進成、趙家民、陳金北,2007;林忠程、陳建勳,2002;

徐永億、李世昌,2006;徐永億,2007;張國忠,2009;陳文詮,

2005; 簡 彩 完 、 李世 昌 、 黃 長 發 , 2007), 其 次 為 大 學生 ( 許 富 淑,2010)、國中教師(陳良輝、陳世昌、林國瑞,2007)。

(二)研究變項

因大部分的研究對象以游泳池的參與者為主,所以研究變項 主要以研究游泳參與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李蕊汝、陳裕穆、伍 曉婷、黃曉雲、劉兆達,2010;沈進成、趙家民、陳金北,2007;

陳文詮,2005)、消費者行為和消費選擇因素(林忠程、陳建勳,

2002;張國忠, 2009)、 以 及 體 驗 價值 體 驗 行 銷 和 購 後行 為 ( 徐 永億、李世昌,2006;徐永億,2007;簡彩完、李世昌、黃長發,

2007)。

(三)研究方法

使用的方法均以問卷調查法為主。

(四)研究結果

本研究參考相關文獻,將影響因素分為性別、年齡、婚姻狀 況、教育程度、月收入等不同背景變項作探討,以下就有關研究 分述說明如下:

1. 性別:大多數的研究(李世昌,2008;李蕊汝、陳裕穆、伍 曉婷、黃曉雲、劉兆達,2010;沈進成、趙家民、陳金北,

(25)

2007;徐永億、李世昌,2006;徐永億,2007;張國忠,2009;

陳文詮,2005;簡彩完、李世昌、黃長發,2007)指出男性 參與游泳的情形比女性多,許富淑在 2010 對大學生的研究 指 出 男 生 對 游 泳 技 能 與 認 知 的 目 標 動 機 與 學 習 成 效 均 較 女 生強;又有陳良輝、陳世昌、林國瑞在 2007 研究中表示在 游泳態度方面,男性教師在「游泳運動整體量表」、「情意量 表」、「意向行動量表」得分程度高於女性教師。卻有林忠程 和陳建勳(2002)的研究指出,男女參與比率接近,從以上 的文獻無法確實推論性別與游泳運動行為的相關一致性,因 此有關性別與游泳運動的關係仍值得進一步探討。

2. 年齡:大多數研究對象的年齡分布主要分為五個叢集,分別 為「20 歲以下」、「20~31 歲」、「31~40 歲」、「41~50 歲」和

「50 歲以上」,從研究中可發現主要游泳運動參與者集中在 21~30 歲(沈進成、趙家民、陳金北,2007;林忠程、陳建 勳,2002;徐永億、李世昌,2006;徐永億,2007;陳文詮,

2005;簡彩完、李世昌、黃長發, 2007),然而也有不同的 研究結果(張國忠, 2009),因此游泳參與對象年齡主要分 布在哪個年齡層並無一定的結果,可做進一步研究與討論。

3. 婚姻狀況:研究對象婚姻狀況研究結果不一,有的研究結果 以未婚者居多(徐永億、李世昌,2006;徐永億,2007;陳 文詮,2005;簡彩完、李世昌、黃長發, 2007),有的以已 婚者居多(李世昌,2008;林忠程、陳建勳,2002;張國忠,

2009 ), 從 上 述 得 知 婚 姻 狀 況 與 游 泳 運 動 行 為 尚 無 有 效 推 論,是否因研究對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可再進一步探討。

4. 教 育 程 度 : 大 多 數 研 究 對 象 的 教 育 程 度 為 大 專 院 校 ( 李 世

(26)

昌,2008;沈進成、趙家民、陳金北,2007;林忠程、陳建 勳,2002;徐永億、李世昌,2006;徐永億,2007)。也有 張 國 忠 在 2009 的 研 究 指 出 研 究 對 象 的 教 育 程 度 以 高 中 居 多,因此,教育程度和游泳運動參與尚無有效推論,可再進 一步調查。

5. 月收入:從相關研究(沈進成、趙家民、陳金北,2007;徐 永億、李世昌,2006;徐永億,2007;張國忠,2009;簡彩 完、李世昌、黃長發,2007)發現參與者的月收入主要在 2 萬元到 6 萬元間。但是李世昌在 2008 的研究中也發現月收 入以 6 萬元到 9 萬元間是人數最多的,推測是否研究對象為 銀髮族,大多為退休或有時間從事游泳運動者,但是月收入 是否和游泳運動行為有相關,尚未有完整的瞭解,可以進一 步去探討。

綜觀上述整理,個人背景變項間和游泳運動有一定程度的相關,

因此,本研究考量將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月收入五個 變項納入探討,透過跨理論模式來瞭解游泳者參與的分布情形。

(27)

第二節 跨理論模式的概念

跨理論模式(TTM)一開始是由 Prochaska 及 Diclemente 二位學 者於 1982 年提出,其理論架構源自於數百種心理治療行為的比較分析 與行為改變的理論所產生,因橫跨心理治療與行為改變的論點,故稱 為跨理論模式(Prochaska & Diclemente, 1982; Prochaska & Norcross, 1994)。此理論早期應用在戒菸行為上,近年才廣泛被應用於各種健康 行為。專家假設,如果能夠瞭解人們改變的方法,那麼專家們就能夠 設計出更適合的介入策略來幫助人們產生較高的成功率。 黃耀宗、季 力康,(2001)也認為跨理論模式優於許多傳統介入模式的最主要關鍵 在於其能夠區分受詴者所處的不同行為改變階段,而給予不同階段所 需的介入方法。而 Sonstroem 在 1988 年是最先引用此模式於運動行為 上,自此之後,跨理論模式即被廣泛的使用於身體活動因素的驗證及 規律運動行為的探討。

跨理論模式主要構念包括改變階段(the stages of change)、改變 方法(the processes of change)、決策權衡(decisional balance)、運動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四個部份。以下就四個部份加以探討說明。

一、改變的階段

跨理論模式強調行為改變是ㄧ個複雜的動態過程,是由一連 串 的改變階段所形成,並非「全有或全無」的現象,而改變階段也是 跨 理 論 模 式 中 最 主 要 的 核 心 概 念 。 其 中 分 成 五 個 階 段 , 無 意 圖 期

( precon-templation )、 意 圖 期 ( contemplation )、 準 備 期

(preparation)、行動期(action)、維持期(maintenance)(林旭龍,

2000;Prochaska & Velicer, 1997)。且這五個階段並非以直線方式移 動,而是採螺旋方式前進,意即行為改變並非每次都順利前進,也

(28)

有可能故態復萌,退回至前一個階段(Prochaska & Velicer, 1997;

Marcus & Simkin, 1994)。以下就五個階段加以描述:

(一)無意圖期:在未來的六個月內,完全沒有行為改變的考慮,

可能是尚未意識到不健康行為的後果,或之前曾經嘗詴改 變,但卻遭受失敗而感到挫折。

(二)意圖期:個人開始意識到不健康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在未 來六個月內打算採取行動,但未採取行動。此時個人雖然

知覺到行為改變後的好處,也瞭解行為改變可能會遭遇到 困難與阻礙,但由於權衡改變的利弊得失,會使 對象產生 掙扎,會造成停滯在此階段而無法繼續前進。

(三)準備期:在未來一個月內,已經準備要從事規律的健身運 動,同時也開始有採取運動的計畫。

(四)行動期:過去的六個月內,已積極參與規律的身體活動,

但未超過六個月。這時個體改變最明顯,但穩定性較差,

容易有故態復萌的危機。

(五)維持期:有規律的運動持續六個月以上,甚至長達五年,

更具有自信心,不容易產生故態復萌,但為了防止舊行為 復發,仍需做許多努力。

因此藉由改變階段可確實掌握個體目前行為改變的情形(紀依 盡、林旭龍 2008)。

二、改變的方法

跨理論模式中,提出十個方法來促進行為改變,其中包括了經 驗認知層面和行為層面。經驗認知層面包括:意識覺醒、情感喚起、

自我再評價、環境再評價、社會解放;行為層 面包括:自我解放、

情境替代、增強管理、刺激控制、助人之人際關係 ,都能使運動行

(29)

為有效改變(林旭龍,2000;林麗鳳,2004;Prochaska & Velicer, 1997)。

經驗認知層面有助於早期階段改變的預測與瞭解,行為認知層 面則有助於準備期到維持期的預測與瞭解。以下就(尹博,2006;

Prochaska,Dilimente, & Norcross,1992;Prochaska & Velicer, 1997)

文獻中的十個定義加以整理介紹:

(一)經驗認知層面

1. 意 識 覺 醒 : 增 加 對 特 定 問 題 行 為 的 原 因 及 結 果 和 治 療 的 覺 察。例如:收集關於運動的訊息。

2. 情感喚起:讓個人感覺到,如果採取行動,將可減少問題行 為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經歷和表達不進行運動的結果產 生的強烈情緒和情感。

3. 自 我 再 評 價 : 個 人 在 認 知 與 情 感 上 對 自 己 不 健 康 行 為 的 評 價。例如:評價作為一個規律的運動者的自我意象。

4. 環境再評價:個人在認知與情感上對自己不健康行為會對社 會環境造成的影響。例如:評價運動如何影響身體和環境。

5. 社會解放:透過立法及制定政策等方法,創造一個尊重人權 及有利於健康行為的社會環境。例如:利用社會政策、風俗 和更多方法去提高運動行為。

(二)行為認知層面

1. 自我解放: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也承諾願意去改變。例如:

一個人自我承諾,願意改變自己成為一個規律運動者。

2. 情境替代:是指學習可以取代問題行為的健康行為。例如:

利用替代性運動行為替代久坐的行為。

3. 增強管理:個人採取行為改變時,即提供獎賞;反之,則施

(30)

以處罰。例如:從事規律運動時即給予獎勵和增強。

4. 刺激控制:移除不健康習慣的線索,增加行為改變的提示,

以避免故態復萌。例如:控制阻止運動的情境和暗示,避免 不健康的行為再出現。

5. 助人之人際關係:得到別人的關懷、信任,同時也得 到他人 對於健康行為改變的支持。例如:利用他人的支持,來幫助 自己堅持運動行為。

三、運動自我效能

運動自我效能是 Bandura 在 1977 提出的社會學習論,指的是ㄧ 個人相信自己可以完成某種行為的信心(曾月霞、林岱樺、陳秀萍,

2003)。個體如果有較高的運動自我效能,他就有信心去克服障礙,

面對各種特殊情境或誘惑時能克服並做到行為改變的信心及把握程 度(Prochaska & Marcus, 1994)。另外運動自我效能還包括下列三個 不同的層面:(1)程度:即事情的困難度,當將同類但困難度不同 的行為依序排列時,個人會因面對難度不同的行為而有不同的行為 效能。(2)類化:指個人將對於某情境所評估的運動自我效能,類 化至其他相似情境的情形。(3)強度:指個人確信完成特定行為的 把握度(林燕卿、朱元祥,2010)。運動自我效能被認為是行為執行 的能力知覺,在 Adams 和 White (2004)歸類的研究發現運動自 我效能愈高,行為階段改變效果愈顯著,且有利於新行為獲得之持 續,還有其他研究顯示,運動自我效能和運動階段有顯著相關,運 動自我效能愈高,運動階段就愈高;處在維持期者運動自我效能得 分高於其他階段(林旭龍、呂昌明,2001;林麗鳳,2004;Plotnikoff et al., 2001)。Prochaska 和 Marcus(1994)認為行為階段改變始於 問題行為的察覺,當察覺問題行為而想要改變時,行為執行時的自

(31)

信 心 水 準 及 強 度 , 是 解 決 問 題 行 為 且 進 一 步 獲 得 新 行 為 的 關 鍵 因 素。因此,Astroth 等(2002)就認為運動自我效能與不良誘因對 行為階段改變有正負面影響存在,例如:在「思考前期」及「思考 期」中運動自我效能較高,行為階段會前進至「準備期」或「行動 期」,相反若行為階段受不良誘因影響,「維持期」或「行動期」則 可能後退至「思考期」或「思考前期」。

四、決策權衡

決策權衡在跨理論模式上是由好處和壞處組成,在知覺行為上 則是指個人衡量行為改變的利益(pros)和障礙(cons),如果個人 評估利益大於障礙,就會選擇採取健康行為,反之,障礙大於利益 時,則傾向不採取運動行為(Kao, Lu & Huang, 2002)。

許多研究證實決策權衡和運動階段之間有密切關係,知覺障礙 於五個改變階段中,呈現無意圖期>意圖期>準備期>行動期>維 持期的線性關係,意指遇到後面階段(準備期、維持期)所知覺的 障礙愈小;而在知覺利益部分,呈現無意圖期<意圖期<準備期<

行動期<維持期的線性關係,意指越到後面階段知覺利益愈大(林 旭龍,2000;蔡佳宏,2001;高毓秀,2002;卓玉蓮,2002;黃賜 福,2003)

綜合以上相關文獻所述,跨理論模式的應用和執行,不只可以敘 述、解釋、預測運動行為,也能夠有效的分析行為階段,培養運動習 慣以及提出適合的策略修正運動行為。因此本研究利用跨理論模式探 討游泳參與者的游泳運動階段時,將包含決策權衡、運動自我效能等 社 會 心 理 因 素 加 以 探 討 , 期 能 更 了 解 游 泳 參 與 者 的 游 泳 運 動 參 與 情 形,另外,因本研究以問卷調查來分析現況,沒有介入改變策略,因 此沒有將改變方法加入本研究的變項之內。

(32)

第三節 跨理論模式的相關研究

跨理論模式最早使用於戒菸行為上,現在已經普遍使用於規律運 動行為的探討,探討探討個人進行某特定行為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 討參與者參與游泳運動的行為階段。因此,回顧國內外以跨理論模式 來調查的運動行為相關研究,以做為研究設計與進行之參考,本節分 別就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作整理,並進一步探討知覺運動利益、知覺 運動障礙與運動自我效能對運動階段的影響。

一、國內跨理論模式相關研究

近年來國內應用跨理論模式的研究相當廣泛,本研究從研究者

(年代)、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研究方法及研究結果,列表說明本 研究相關的文獻,如表 2-2 所示:

表 2-2 國內跨理論模式相關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王淑芳 顏效禹 李思招 何佩玲 張碧芳 呂昌明

(2007)

臺 北 市 公 立 國 中 學 生 1438人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 知 覺 運 動 障 礙 、 運 動 階 段 、 改 變方法

問 卷 調

查法 1. 國 中 生 的 運 動 階 段 為 無 意 圖 期 8.7%,意圖期 7.6%,準備 期 53.8%,行動期 8.7%,維持 期 21.3%。

2. 性別影響運動階段,男生的運 動階段高於女生。

3. 不 同 運 動 階 段 的 研 究 對 象 在 運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利益 上會依照無意圖期、意圖期、

準備期、行動期及維持期依次 升高;而知覺運動障礙則呈相 反的狀況。不同運動階段在運 動自我效能、決策權衡有顯著 差異。

4. 性別對運動自我效能、決策權 衡有差異。

(表格續下頁)

(33)

表 2-2 國內跨理論模式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王淑芳 顏效禹 何佩玲 張碧芳 呂昌明

(2008)

臺 北 市 國 中 生 1461 人

運 動 階 段 、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 運 動 知覺障礙

問 卷 調 查法

1. 運 動 階 段 為 無 意 圖 期 的 佔 8.7%,意圖期的佔 7.6%,準 備期的佔 53.8%,行動期的佔 8.7%,維持期的佔 21.3%。

2. 性別影響運動階段,男生的運 動階段高於女生。

3. 知覺運動障礙、運動自我效能 會影響運動階段。

4. 性別在知覺運動障礙、運動 自 我效能上有差異。

曲天尚 李碧霞 鄭綺

(2009)

中 年 停 經 婦 女 72 人

運 動 階 段 、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 知 覺 運動障礙

問 卷 調 查法

1. 中 年 停 經 婦 女 的 運 動 階 段 分 布 情 形 以 準 備 期 最 多 , 佔 59.7% , 行 動 / 維 持 期 佔 27.8% , 無 意 圖 / 意 圖 期 佔 12.5%。

2. 中年停經婦女的年齡、教育程 度、婚姻狀況等,對運動階段 沒有影響。

3. 教育程度愈高,知覺運動利益 愈高;年齡愈大,愈健康者知 覺運動障礙愈小;婚姻在知覺 運動利益無差異。

4. 停 經 婦 女 不 同 運 動 階 段 在 知 覺運動利益無差異,但在知覺 運動障礙有差異。

(表格續下頁)

(34)

表 2-2 國內跨理論模式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李碧霞 周雨樺 賴香如

(2009)

臺 北 市 2 所 公 立 小 學 11- 13 歲 體 重 過 重 及 肥 胖 的 學 生 353 名

運 動 階 段 、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 知 覺 運 動 障 礙 、 運 動 改變方法

問 卷 調 查法

1. 受 詴 者 的 運 動 階 段 以 準 備 期 最多 50.7% ,無意圖期者最 少 7.1%。

2. 不 同 性 別 在 運 動 階 段 沒 有 差 異。

3. 68.3% 的 肥 胖 學 童 沒 有 規 律 運動習慣。

4. 運動階段愈高階者,其運動改 變 方 法 、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的 得 分 愈 高 , 知 覺 運 動 障 礙 則 呈 相 反 的 狀 況。

周友蓮 劉淑燕

(2007)

121 位 膝 部 骨 性 關 節 炎患者

行 為 改 變 階 段 、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與障礙

問 卷 調 查法

1. 膝 部 骨 性 關 節 患 者 運 動 階 段:無意圖期 29.8%,意圖期 14%,準備期 26.4%,行動期 4.1%,維持期 25.6%

2. 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收入、

婚 姻 狀 況 對 運 動 階 段 皆 無 差 異。

3. 女 性 的 知 覺 運 動 障 礙 高 於 男 性 , 但 在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無 差 異 ; 收 入 在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 知 覺 運 動 障 礙 、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無 關 ; 已 婚 者 的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高 於 喪 偶 者 , 婚 姻 在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有 差 異 , 但 在 知 覺 運 動 障 礙 、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無 差 異 ; 年 齡 愈 高 ,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愈 降 低 , 但 在 知 覺 運 動 障 礙 、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無 差 異 ; 教 育 程 度 愈 高 ,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也 愈 高 , 但 在 知覺運動障礙無差異。

4. 膝 部 骨 性 關 節 患 者 運 動 階 段 和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 知 覺 運 動 障礙、運動自我效能有差異。

(表格續下頁)

(35)

表 2-2 國內跨理論模式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林慶源 林耀豐

(2009)

分 析 文 獻

運 動 自 我 效能

文 獻 分 析

大部分研究認為,不同性別在運 動自我效能上有顯著差異,男性 的運動自我效能會高於女性。

馬愛國 王雪芹 王念輝 張紅品 孫國棟

(2009)

山 東 省 三 個 地 市 的 公 務 員 426 人

運 動 行 為 階 段 、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 決 策 權 衡 、 改 變方法

問 卷 調 查法

1. 研究 對象的運動 階段為 無意 圖期的佔 25.7%,意圖期的 佔 21.5% , 準 備 期 的 佔 28.7%,行動期的佔 17.6%,

維持期的佔 6.4%。

2. 不 同 性 別 在 運 動 階 段 有 差 異。

3. 運動 階段和知覺 運動利 益、

知覺運動障礙、 運動自我效 能有差異。

張志成

(2007)

高 雄 大 學 學 生 468 人

運 動 階 段 改 變 、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 知 覺 運 動 障 礙 、 運 動 自我效能

問 卷 調 查法

1. 大學生的運動階段:無意圖期 10%,意 圖期 26.54%, 準備 期 23.85%,行動期 28.46 %,

維持期 11.15%。

2.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 知 覺 運 動 障 礙、運動自我效能在運動階段 有差異。

陳建瑋 季力康

(2009)

大 學 生 431 名

不 同 運 動 階 段 、 基 本 心 理 需 求 、 主 觀 幸福感

問 卷 調 查法

1. 大 學 生 的 運 動 階 段 準 備

( 59.6% ) , 其 次 為 維 持 期

(16.2%),思考期(15.5%),

思考前期 (4.4%) 與行動 期 (4.2%)。

2. 不 同 性 別 在 運 動 階 段 有 差 異,男生的運動階段高於女 生。

3. 運 動 階 段 越 高 , 主 觀 幸 福 感 的帄均數也越高。

4. 不 同 運 動 階 段 的 基 本 心 理 需 求有顯著差異。

(表格續下頁)

(36)

表 2-2 國內跨理論模式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楊佩瑄 陳彰惠

(2005)

98 位 肺 疾 病 患者

運 動 階 段 改變模式

、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 障 礙 、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一 對 一 問 卷 訪 談

1. 肺疾病患者運動階段:無意圖 期 25.5%,意圖期 2%,準備 期 21.4%,行動期 4.1%,維 持期 46.9%。

2. 不 同 年 齡 在 運 動 階 段 有 差 異,性別、婚姻狀況、教育程 度則沒有差異。

3. 高 教 育 程 度 者 在 知 覺 運 動 利 益較高,因此教育程度在知覺 運動利益有差異;性別在知覺 運動障礙有差異,男生大於女 生 ; 其 他 個 人 背 景 因 素 ( 年 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和 運動自我效能皆無差異。

4. 肺 疾 病 患 者 運 動 階 段 和 知 覺 運動利益無差異。

劉俊宏 劉淑燕

(2008)

臺 灣 地 區 895 名 國 中 生

不同運動 階段、知 覺運動利 益、知覺 運動障 礙、運動 自我效能

問卷調 查法

1. 資 優 班 和 普 通 班 學 生 的 運 動 階段皆在準備期最多,次之是 維持期。

2. 性別、自覺健康狀況在社會心 理因素有差異,但性別只在知 覺運動障礙有差異,男生知覺 運動障礙大於女生。

3. 普 通 班 學 生 的 社 會 心 理 因 素 對運動階段無區別力,但對資 優班有區別力。

(表格續下頁)

(37)

表2-2 國內跨理論模式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蔡英美 王俊明

(2006)

臺中市 661 位 中年人

運 動 自 我 效能 知 覺 運 動 障礙

問卷調 查法

1. 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 程 度 及 工 作 狀 況 之 運 動 自 我 效能上沒有差異存在。

2.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 知 覺 運 動 障 礙、綜合性效益三個變項對運 動行為的預測力為 14%。

Pei Shuan Yang &

Chung Hey Chen

(2005)

98 位 慢 性 疾 病

運 動 改 變 階 段 、 運 動 改 變 過 程

問 卷 調 查法

1. 研 究 對 象 帄 均 年 齡 為 68.1 歲,在運動階段的分類上有 25.5%的人為動機前期、2.0%

為動機期、21.4%為準備期、

4.1%為行動期及 46.9%為維 持期。

2. 五 個 運 動 改 變 階 段 與 十 種 改 變過程結果發現,運動前期 得分明顯低於其他運動改變 階段,較少採取策略來改變 運動行為。

Yu Hsiu Kao, Chang Ming Lu

& Yi Ching Huang

(2002)

某 公 司 員 工 實 驗 組 133 人 , 對 照 組 60 人

運 動 階 段 、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 知 覺 運 動 障 礙 、 運 動 自我效能

準 實 驗 設計

1.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實 驗 組 在 計 畫 介 入 後 ,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及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顯 著 高 於 計 畫 介 入 前 , 而 知 覺 運 動 障 礙 顯 著 低於計畫介入前。

2. 但 對 照 組 此 三 者 之 計 畫 介 入 前後結果則無顯著差異。

3. 實 驗 組 後 測 之 「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 及 「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 分 數 皆 顯 著 高 於 對 照 組 後 測 之 分 數 。 而 實 驗 組 後 測 之 「 知 覺 運 動 障 礙 」 分 數 顯 著 低 於 對照組後測之分數。

(表格續下頁)

(3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跨理論模式相關探討

從上表應用跨理論模式之研究,主要是問卷調查法來作為研究 方法(王淑芳等,2007;王淑芳、顏效禹、何佩玲、張碧芳、呂昌 明,2008;曲天尚、李碧霞、鄭綺,2009;李碧霞、周雨樺、賴香 如,2009;周友蓮、劉淑燕,2007;張志成,2007;陳建瑋、季力 康,2009;劉俊宏、劉淑燕,2008;廣怡秀、高毓秀、李淑媛,2008;

馬愛國、王雪芹、王念輝、張紅品、孫國棟,2009),其中也有使用 訪談方式完成問卷的研究(楊佩瑄、陳彰惠,2005;Tseng,;Jaw, ; Lin, & Ho, 2003);另有林慶源、林耀豐(2009)使用文獻分析法分 析多篇跨理論模式的文獻。其研究對象有對學生、教師、婦女、公 務員、糖尿病病患、膝部關節病患,並對其運 動階段進行瞭解與分 析。

表 2-2 國內跨理論模式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Yueh Hsia Tseng, Shwu Pyn Jaw, Tzi Li Lin &

Chi Chung Ho

(2003)

167 位 老人

運 動 改 變 階 段 、 運 動 改 變 過 程

一 對 一 問 卷 填 答

1. 有 一 半 的 老 人 是 運 動 不 足 和 不運動的。

2. 10 種 運 動 改 變 過 程 在 改 變 階 段 之 間 , 皆 具 有 顯 著 性 差 異。

(39)

從表 2-2 的結果中,依據本研究架構,分別就不同背景因素對 運動階段的影響、不同背景因素對社會心理因素影響、不同運動階 段和社會心理因素的相關情形,分述探討如下:

(一)不同背景因素在運動階段的影響

相關研究 (王淑芳等,2007;王淑芳、顏效禹、何佩玲、張 碧芳、呂昌明,2008;陳建瑋、季力康,2009)顯示男性的運動 階段高於女性,但另有研究指出不同性別在運動階段沒有顯著差 異(李碧霞、周雨樺、賴香如,2009;周友蓮、劉淑燕,2007;

楊佩瑄、陳彰惠,2005;馬愛國、王雪芹、王念輝、張紅品、孫 國棟,2009)。同時有研究指出年齡會影響運動階段(楊佩瑄、陳 彰惠,2005),也有研究發現年齡對運動階段沒有差異(曲天尚、

李碧霞、鄭綺, 2009;周友蓮、劉淑燕,2007)。而婚姻狀況對 運動階段沒有影響(曲天尚、李碧霞、鄭綺, 2009;周友蓮、劉 淑燕,2007;楊佩瑄、陳彰惠,2005)。在研究中指出,教育程度、

月收入的因素對運動階段皆沒有顯著差異(曲天尚、李碧霞、鄭 綺,2009;周友蓮、劉淑燕,2007;楊佩瑄、陳彰惠,2005)。

因此從研究中發現不同背景變項對運動階段的影響,尚無確 定的推論,可進一步進行探討。

(二)不同背景因素對社會心理因素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個人背景因素對決策權衡、運動 自我效能是有 差異的,相關研究顯示性別對決策權衡、運動 自我效能有差異(王 淑芳等,2007),也有發現性別只在知覺運動利益、運動自我效能 有差異(王淑芳、顏效禹、何佩玲、張碧芳、呂昌明,2008),周 友蓮、劉淑燕(2007)對 121 位膝部骨性關節炎患者的研究中提 及女生的知覺運動障礙比男生高,但在知覺運動利益、運動 自我

(40)

效能則無差異;卻有楊佩瑄、陳彰惠( 2005)對 98 位肺疾病患者 的調查和劉俊宏、劉淑燕( 2008)研究資優生和普通班學生的結 果,表示男生的知覺運動障礙大於女生,是否因為研究對象皆有 特殊背景因素而導致研究結果不同。另有林慶源、林耀豐( 2009)

以文獻分析法得到的結果為不同性別在 運動自我效能有差異,男 生的運動自我效能比女生高。年齡方面,曲天尚、李碧霞、鄭綺

(2009)對 72 名中年停經婦女作的研究結果為年齡愈大,知覺 運動障礙愈小;周友蓮、劉淑燕在 2007 年調查膝部骨性關節炎患 者,發現年齡愈大,知覺運動利益愈小,但在知覺運動障礙、運 動自我效能沒有差異;楊佩瑄、陳彰惠(2005)也發現年齡和運 動自我效能沒有差異。婚姻狀況方面,部分研究發現婚姻狀況對 決策權衡和運動自我效能沒有影響(曲天尚、李碧霞、鄭綺,2009;

楊佩瑄、陳彰惠,2005),但是周友蓮、劉淑燕(2007)的研究卻 指出已婚者的知覺運動利益高於喪偶者,表示婚姻狀況對決策權 衡有影響。教育程度方面,多數研究發現教育程度愈高,知覺運 動利益、運動自我效能也愈高,反而在知覺運動障礙沒有差異(曲 天尚、李碧霞、鄭綺,2009;周友蓮、劉淑燕,2007;楊佩瑄、

陳彰惠,2005)。收入方面,則是對決策權衡、運動自我效能皆無 差異(周友蓮、劉淑燕,2007)。

(三)不同運動階段和社會心理因素的相關情形

1. 知覺運動利益:大多數研究發現,知覺運動利益會隨著運動 階段的升高而增加(王淑芳等,2007;李碧霞、周雨樺、賴 香如,2009),或是運動階段和知覺運動利益有顯著差異(周 友蓮、劉淑燕,2007;張志成,2007;馬愛國、王雪芹、王 念輝、張紅品、孫國棟,2009)。但是曲天尚、李碧霞、鄭

(41)

綺(2009)調查停經婦女的知覺運動利益在不同的運動階段 無差異,此研究結果和楊佩瑄、陳彰惠(2005)對肺疾病患 者所作的研究結果相同。

2. 知覺運動障礙:所有研究指出,知覺運動障礙隨著運動階段 的增加而遞減(王淑芳等,2007;王淑芳、顏效禹、何佩玲、

張碧芳、呂昌明,2008;曲天尚、李碧霞、鄭綺,2009;李 碧霞、周雨樺、賴香如,2009;周友蓮、劉淑燕,2007;張 志成,2007;馬愛國、王雪芹、王念輝、張紅品、孫國棟,

2009)。

3. 運動自我效能:多數研究結果皆指出運動階段 和運動自我效 能有差異(王淑芳等,2007;王淑芳、顏效禹、何佩玲、張 碧芳、呂昌明,2008;李碧霞、周雨樺、賴香如, 2009;

周友蓮、劉淑燕,2007;張志成,2007;馬愛國、王雪芹、

王念輝、張紅品、孫國棟,2009)。

4. 運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障礙、綜合性效益三個變項對運動 行為的預測力為 14%(蔡英美、王俊明,2006)。

具體而言,國內外過去對於跨理論模式應用於運動行為的研究 中,大多針對學生、特定對象的成年人來進行研究,較少針對單一 運動參與者為對象進行研究。並發現不同背景變項(性別 、年齡、

婚姻狀況、月收入、教育程度)對於運動階段、決策權衡、運動自 我效能有所影響,也可以從研究中發現,不同運動階段和知覺運動 利益呈現正相關,和知覺運動障礙則是負相關。此外,運動 自我效 能對運動階段也有正相關。從運動自我效能和知覺運動利益來對運 動行為預測,預測力達 14%。

綜上所述,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作為研究工具,根據有關游泳運

(42)

動的相關研究,可以得知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月收入、教育程度 等因素是影響運動參與的重要變項。因此,本研究將此五項因素納入 研究背景變項當中,探討其對運動階段的影響程度。同時瞭解游泳參 與者的知覺運動利益、知覺運動障礙、運動自我效能,和探討知覺運 動利益、知覺運動障礙、運動自我效能對運動階段的影響情形,據以 釐清變項之間的關係。

(43)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章為描述本研究的研究設計與實施的方法。共分成五個部份,

第一節為研究架構與假設;第二節為研究對象;第三節為研究工具;

第四節為研究程序;第五節為資料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一、研究架構

本 研 究 旨 在 探 討 不 同 背 景 因 素 的 民 眾 從 事 游 泳 運 動 的 參 與 行 為,並從民眾參與的運動階段、知覺運動利益、知覺運動障礙與運 動自我效能的關係加以探討。提出本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示:

圖 3-1 研究架構圖 個人背景因素

1. 性別 2. 年齡 3. 婚姻狀況 4. 個人所得 5. 教育程度

游泳行為階段 無意圖期

意圖期 準備期 行動期 維持期 社會心理因素

決策權衡

(知覺運動利益)

(知覺運動障礙)

運動自我效能

(44)

茲將研究架構圖 3-1 內容說明如下:

(一)個人背景因素

本研究所探討的個人背景因素,是指受詴者之基本資料。受 詴者之個人背景因素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個人所得、教 育程度等共 5 項。

(二)社會心理因素

本研究所探討的社會心理因素,是指決策權衡(含知覺運動 利益、知覺運動障礙)與運動自我效能等三大項,共 21 題。

(三)游泳行為階段

本研究所探討的游泳行為階段,是指無意圖期、意圖期、準 備期、行動期、維持期等五階段。

二、研究假設

依循前述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架構及參考相關文獻,

本研究提出以下的研究假設:

(一)假設一:不同背景因素在決策權衡上有差異。

假設 1-1 不同性別在決策權衡有差異(王淑芳等,2007;

王淑芳、顏效禹、何佩玲、張碧芳、呂昌明, 2008;周友 蓮、劉淑燕,2007;陳建瑋、季力康,2009;楊佩瑄、陳 彰惠,2005;劉俊宏、劉淑燕,2008)。

假設 1-2 不同年齡在決策權衡有差異(曲天尚、李碧霞、

鄭綺 2009;周友蓮、劉淑燕,2007)。

假設 1-3 不同婚姻狀況在決策權衡有差異(周友蓮、劉淑 燕,2007)。

假設 1-4 不同收入在決策權衡無差異(周友蓮,劉淑燕,

2007)。

(45)

假設 1-5 不同教育程度在決策權衡有差異(曲天尚、李碧 霞、鄭綺,2009;周友蓮、劉淑燕, 2007;楊佩瑄、陳彰 惠,2005)。

(二)假設二:不同游泳運動階段在決策權衡有差異。

假設 2-1 不同游泳運動階段在知覺運動利益有差異(王淑 芳等,2007;李碧霞、周雨樺、賴香如, 2009;周友蓮、

劉淑燕,2007;張志成,2007;馬愛國、王雪芹、王念輝、

張紅品、孫國棟,2009)。

假設 2-2 不同游泳運動階段在知覺運動障礙有差異(王淑 芳等,2007;王淑芳、顏效禹、何佩玲、張碧芳、呂昌明,

2008;曲天尚、李碧霞、鄭綺, 2009;李碧霞、周雨樺、

賴香如,2009;周友蓮、劉淑燕, 2007;張志成,2007;

馬愛國、王雪芹、王念輝、張紅品、孫國棟, 2009)。 (三)假設三:不同背景因素在運動自我效能上有差異。

假設 3-1 不同性別對於運動自我效能有差異(王淑芳等,

2007;王淑芳、顏效禹、何佩玲、張碧芳、呂昌明,2008;

林慶源、林耀豐,2009)。

假設 3-2 不同年齡對於運動自我效能無差異(周友蓮,劉 淑燕,2007;楊佩瑄、陳彰惠,2005)。

假設 3-3 不同婚姻狀況對於運動自我效能無差異(曲天尚、

李碧霞、鄭綺,2009;楊佩瑄、陳彰惠,2005)。

假設 3-4 不同收入對於運動自我效能無差異(周友蓮,劉 淑燕,2007)。

假設 3-5 不同教育程度對於運動自我效能有差異(曲天尚、

李碧霞、鄭綺,2009;周友蓮、劉淑燕,2007;楊佩瑄、

(46)

陳彰惠,2005)。

(四)假設四:不同游泳運動階段對於運動自我效能有差異(王 淑芳等,2007;王淑芳、顏效禹、何佩玲、張碧芳、呂昌明 2008;李碧霞、周雨樺、賴香如, 2009;周友蓮、劉淑燕,

2007;張志成,2007;馬愛國、王雪芹、王念輝、張紅品、

孫國棟,2009)。

(五)假設五:不同運動階段對社會心理因素有差異 (王淑芳、

顏效禹、何佩玲、張碧芳、呂昌明,2008;周友蓮、劉淑燕,

2007;林慶源、林耀豐,2009)。

(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首先是預詴對象,最後是正式問卷研究 對象,茲將分述如下 :

一、預詴對象

本研究以帄日以游泳作為休閒運動的參與者作為預詴對象,問 卷的發放採便利抽樣方式,發出 150 份問卷。經篩選後,並剔除無 效問卷,隨即以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進行各項分量表信度考 驗。

二、正式問卷對象

Ghiselli、 Campbell 與 Zedeck ( 1981) 指 出 , 樣 本 的 大 小 必 頇能夠提供一個變項足夠的統計變異量,同時能夠維持常態分配的 假設不被違反;建議牽涉到量表的使用時,樣本數最少需為題數的 10 倍。本研究量表所使用的量表為 21 題,預計發出 210 份以上的 問卷進行調查研究,而本研究預計發出 450 份問卷。

本研究正式問卷以分層比例叢集抽樣方式,共有 22 個縣市,

分層為北中南東四個區域,各縣市公立的游泳池共 63 座,北區有 38 座,中區有 6 座,南區有 16 座,東區有 2 座,抽樣方式如下:

(一)分層:將臺灣地區分成北區、中區、南區、東區。

1. 北區:臺北縣(1)、臺北市(32)、基隆市(1)、桃園縣(1)、

新竹縣(1)、新竹市(2),共 38 座。

2. 中區:臺中縣(1)、臺中市(1)、苗栗縣(1)、彰化縣(1)、

雲林縣(1)、南投縣(1),共 10 座。

3. 南區:嘉義縣(1)、嘉義市(1)、臺南縣(1)、臺南市(1)、

高雄縣(1)、高雄市(6)、屏東縣(1),16 座。

(48)

4. 東區:臺東縣(1)、花蓮縣(1),共 2 座。

(二)依據本研究的樣本數,預計利用比例抽樣,在各地區皆抽 出 20%,抽樣方式如下:

1. 北區:38× 20%=7.6→8 座游泳池 2. 中區:10× 20%=2.0→2 座游泳池 3. 南區:16× 20%=3.2→4 座游泳池 4. 東區:2 × 20%=0.4→1 座游泳池 表 3-1 參與正式問卷取樣摘要表

地區 游泳池 問卷數量 回收數量 有效問卷 備註 北區 臺北市立游泳池 30 30 20 剔 除 作 答

不 完 整 之 問卷 桃園縣立游泳池 30 30 21

新竹縣立游泳池 30 30 16 萬芳游泳池 30 30 17 景美游泳池 30 30 15 龍門公園游泳池 30 30 19 碧湖游泳池 30 30 16 青年公園游泳池 30 30 20 中區 彰化縣立游泳池 30 28 21 臺中縣立游泳池 30 30 24 南區 臺南市立游泳池 30 30 22 高雄市立游泳池 30 30 21 嘉義縣立游泳池 30 30 21 屏東縣立游泳池 30 30 24 東區 臺東縣立游泳池 30 30 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9)

(三)叢集抽樣:總共抽出 15 座游泳池,1 座游泳池發出 30 份 問卷,預計發出 450 份問卷,並以回收六成計算,預計回 收 300 份,做為本研究的樣本問卷。

(5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經參酌相關研究及文獻後,進行編擬,

並與指導教授詳細討論後編製而成。實施預詴及預詴問卷分析後,編 成「游泳運動參與行為問卷」。本問卷分為三個部分,其中包括「個人 背景變項」、「游泳運動階段」、「知覺運動利益」、「知覺運動障礙」和

「運動自我效能」,說明如下。

一、問卷調查內容與編製方式

(一)個人背景變項

本 研 究 所 採 用 的 個 人 背 景 變 項 , 參 考 相 關 研 究 ( 李 世 昌 , 2008;張國忠,2009)修改而成,茲分述如下:

1. 性別:分為男生、女生。

2. 年齡:請受詴對象自行填寫,民國 年出生。

3. 婚姻狀況:分為未婚、已婚。

4. 月收入:分為 20,000 元以下、20,001 至 40,000 元、40,001 至 60,000 元以上、60,001 以上,共四個類別。

5. 教育程度:共分為五個類別,包括國中、高中(職)、大專、

碩士、博士。

(二)游泳行為階段

本研究的游泳行為量表是參考 Marcus、Selby、Niaura 與 Rossi

(1992)依據行為改變模式發展出來的階梯狀運動分類方法,說 明如下:

1. 「我目前沒有從事游泳運動,在未來六個月內也不打算從事 游泳運動」(無意圖期)

2. 「我目前沒有從事游泳運動,但打算在未來六個月內開始從

數據

圖  目  錄
表 2-1     游泳運動參與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表格續下頁)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林忠程 陳建勳 (2002) 高 雄 市 游 泳 俱樂部 556 人 消費者行為 問 卷調 查法 1
表 2-1 游泳運動參與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許富淑 (2010) 400 名北部大學生 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 問 卷調 查法  1
表 2-2    國內跨理論模式相關研究摘要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王淑芳  顏效禹  何佩玲  張碧芳  呂昌明  (2008)  臺 北 市國 中 生1461人  運 動 階段 、 運 動自 我 效能 、 運 動 知覺障礙  問 卷 調查法  1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caffolds are indispensabl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s discussing labor at work and their routine life, in which the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paper tries to apply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sharing to construct the application model for the decision making method in order to share th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whether the service quali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services and whether the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o understand the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s, this study inquires the personal and family related factors, online experience related factors,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theory, to study what may affect people to join the army force and the intention to enlist oneself in military force.. We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nduct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how to use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to process the response of a single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work stress,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