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之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之調查研究"

Copied!
9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李偉俊 博士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之調查研究

研 究 生: 林承均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七 年 十 一 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之調查研究

研 究 生: 林承均 撰 指導教授:李偉俊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 ○ 七 年 十 一 月

(4)
(5)
(6)

誌 謝 辭

本論文承蒙指導教授李教授偉俊在研究過程中不離不棄的指導 與鼓勵,方得以在最後期限內順利完成,在此致上最深層的感謝敬意。

同時,感謝口試委員呂教授錘卿和何教授俊青在口試期間的指導與匡 正。衷心感謝三位教授,不論是在計畫論文口考時對論文疏漏處的提 示與教導調整,更遑論在最後口試期間的協助幫忙和提醒訂正,讓論 文更為嚴謹與正確,在此謹表達誠摯的感謝心意。

感謝系上每位師長在求學與研究期間的教誨,讓我得以在無止盡 的學術研究路上有正確的方向。也感謝公東高工黃校長淑英、學校同 事以及會計室的所有同仁對我這段期間的支持與協助,讓我得以完成 學業的修習。另外,特別要感謝我的論文問卷調查主角-這群受測的 青少年學生,提供給我調查研究的元素,豐富我的論文內容。

我還要特別感謝告慰已在天堂的爹娘,林家么兒沒有辜負你們的 栽培與期待;感謝我的摯愛內人馨慧,這段期間的無私奉獻與協助,

以及長期對我的鼓勵與體諒;感謝我的好兒女以及親朋好友的支持與 關心,讓我得以無後顧之憂地完成學位。

在此謹將此論文獻給我尊敬的師長、我敬愛的爹娘、我的摯愛馨 慧、長女芊妤、長子威廷與親朋好友、長官同事以及受測學生等所有 我生命中的天使。

林承均 謹誌

(7)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之調查研究

林承均

國立台東大學 教育系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之現況,比較不同性別、出 生序和就讀職類別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差異情形 ,並分析台東縣 高中職學生的領導技能九大類別之相關情形。

本研究採用領導技能問卷,以台東縣高中職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採叢集抽 樣方式選取,選擇其中三所學校學生(公立 2 所/私立 1 所)609 位為研究對象。經 由施測統計後,以描述性統計、平均數、標準差、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總結歸納以下四點結論:

一、女生在領導技能上以書寫溝通技巧、口語溝通技巧、價值澄清與團體動力技 巧等四個依變項顯著高於男生;而在領導基本概念、問題解決技巧、個人特質、計畫 技巧和做決定技巧等五個依變項,則沒有達到顯著差異。

二、出生序,即以在家排行老大、排行中間、老么和獨生子女分類的台東縣高中 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九大類別,均沒有達到顯著差異。

三、就讀職類科別,即職業類科、綜合高中和實用技能學程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 在領導技能九大類別中,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在領導基本概念方面,綜合高中 學生顯著高於實用技能學程學生;而在書寫溝通技巧、口語溝通技巧、價值澄清、團 體動力技巧與做決定技巧等 5 大類方面,綜合高中學生顯著高於職業類科學生。

四、台東縣高中職學生的領導技能九大類別之相關情形,其相關係數,均達顯著 相關。

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調查結果所提出之結論與建議,以供學校、教育行 政單位、教育工作者、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 鍵 詞 :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就讀職類科別

(8)

An Investigative Research comparative on the leadership skills of students from Taitong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Cheng-Chun Li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ion is to analyze the leadership differences between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elation to gender, birth order and the Nine leadership categories.

My leadership research investestigation sources vocational school, high school and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 One private and two public schools, 609 students in all. From interrogative statistics I analyze results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verages, standard deviations, Independent sampling t tests,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Pearson Corelation Coefficient etc.

Here are my 4 conclusions as below:

1.Gender : Female students are superior to males in written correspondence, oral communication, clarification value and group motivation.

2.Birth Order: Birth Order is unrelational to all categories.

3.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pecialities: 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variance analysis, Taitong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Students (CHSS) are superior to vocational students in concepts of leadership. CHSS are also superior to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written correspondence, oral communication, clarification value , group motiv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4.In the nine leadership categories.: The relevant ceofficient is showing a clear corelation and relevance.

To conclude, the results and research suggestions are relevant to schools, educationalists, educational departments and promote the need for more research project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Taitong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dership Skill , Category studies

(9)

目 次

摘 要………i

Abstract……….…..ii

目 次………..…iii

表 次………...…v

圖 次………...v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的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領導才能之理論與模式……….9

第二節 青少年領導技能發展與內涵………...21

第三節 青少年領導技能相關研究………...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33

第二節 研究假設………...34

第三節 研究抽樣與實施………...37

第四節 研究工具………...3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41

第六節 研究流程………...4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47

第一節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之現況分析………...47

第二節 性別對領導技能九大類別之差異分析………...51

第三節 出生序對領導技能九大類別之差異分析………...54

第四節 就讀職類科別對領導技能九大類別之差異分析………...58

第五節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九大類別之相關分析………...6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9

第一節 結論………...69

第二節 建議………...74

參考文獻………....77

(10)

壹、中文部分………....77

貳、英文部分………81

附錄………....83

附錄一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問卷資料檔編碼簿 ……….83

(11)

表 次

表 3-1 台東縣高中職領導技能問卷樣本人數統計表……….……...38

表 3-2 領導技能問卷中文版樣本人數統計表…………..………...39

表 3-3 領導技能問卷(中文版)之信度………...………....…...40

表 4-1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敘述統計一覽表…..…………..……..……….…....48

表 4-2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之學校別基本資料分析統計表……….……..……….……...49

表 4-3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之性別基本資料分析統計表…………...……..……….…...49

表 4-4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之出生序基本資料分析統計表………..……..……….…...50

表 4-5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之就讀職類科別基本資料分析統計表.…..……….………...50

表 4-6 不同性別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上之 t 考驗分析摘要表...………...51

表 4-7 不同出生序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上之敘述統計一覽表.……….55

表 4-8 不同出生序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7

表 4-9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不同就讀職類科別在領導技能上之敘述統計一覽表…………..59

表 4-10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不同就讀職類科別在領導技能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1

表 4-11 相關係數高低判斷標準.……….………...………….66

表 4-12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九大類別積差相關表………...………..……….67

(12)

圖 次

圖 2-1 領導研究之發展脈絡分析圖 ………..9

圖 2-2 俄亥俄領導行為四象限圖 ………..12

圖 2-3 Reddin 的三層面領導效能模式圖………...15

圖 2-4 生命週期領導理論圖………..16

圖 3-1 研究架構圖………..33

圖 3-2 研究流程圖……….……….43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之調查研究。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 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 圍與限制。茲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個有效運作的團隊,需要一個具有領導力的領導者,為團隊做正確決定、營造 良好氣氛、製造願景,並讓團隊有效率的完成工作。領導不應該只是上對下的過程,

領導者必須有他人的支持與合作,才有發揮影響力的機會(Platow, Haslam & Reicher, 2007)。因此,領導就是要創發一種新的辦事程序,以達成或改變一項組織目標。領導 的概念隨著時代不斷更新,新世代的領導人所需具備的能力也更加多元,現代社會講 究團隊合作,領導才能則是團隊成功的最重要關鍵。

未來的社會更需要具有競爭力的領導人才,因而,領導才能的培育在今日社會越 來越被重視。尤其是在青少年領導才能的培育重要性更加不容忽視,現今世界趨勢也 愈來愈重視青少年能夠探索自我進而發展屬於自己的領導優勢能力。

根據研究顯示幾乎所有青少年都有領導潛力,從每天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可見端倪 (Fertman, 1999)。世界上著名的非營利組織,例如YMCA、YWCA、女童軍會(Girl Scouts)、

男童軍會(Boy Scouts),不斷地在青少年領導領域給予很多支持,透過正式或非正式教 育方式,給予青少年機會,並在旁提供必要支持,使他們有機會透過實際練習機會,

進以提升個人領導能力以及對社會做出貢獻。尤其今日的青少年對於領導的想法並非 是傳統所認為以擁有權力為目的,他們認為領導應該具有更大範疇,例如關心生活周

(14)

遭的人、事、環境等,或者發揮一己影響力使世界變得更美好,這已經不再是傳統上 的命令-監督與控制模式(Platow, Haslam & Reicher, 2007)。

此外,除學校課業外,童軍活動對於青少年領導才能培育扮演重要潛在功能。童 軍活動是透過小隊制度讓青少年在團體生活中,藉由角色扮演練習,學會分工合作,

勇於面對問題並且盡己之力解決它;學習領導與被領導,培養青少年們責任感,以備 未來成為國家的中堅份子。尤其網際網路的發達促成世界村,國與國的接觸變得密切,

社會經濟的進步速度亦突飛猛進,相對競爭亦越來越激烈,要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 中出頭,是青少年未來所必須面對的課題。因此,學校雖是提供學生知識來源的主要 場域,但要使學生能擁有好的領導力,以適應未來工作職場的需求,學校更應該重視 領導才能的培養,並融入課程當中。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經研究者查閱相關文獻報告,幾乎認為城市地區優於偏鄉地 區。而且有關青少年領導才能之研究報告也顯示,比較偏向都會和西部地區,反而針 對東部偏鄉青少年的領導才能與特質調查研究報告也相對較少。研究者現今服務於台 東縣某高中職學校,曾在市區發現一家幼兒園門口招生布旗宣傳寫下-『2048年 台東 出總統』豪氣標語。深感東部偏鄉地區也是有一群人重視-「今日的學生,明日的領導 者」(黃貴連,2015),未來領導人才的培育。就此,平心而論是否東部青少年學生之領 導潛能,誠如上述文獻報告所言或有相對不足的地方呢? 因而,起心動念意欲進行此 調查研究,瞭解現況。

因此,本研究主要調查東部地區高中職青少年之領導潛力,是否與相關文獻有差 異? 偏鄉地區不如都會地區? 研究者查閱相關文獻研究報告認為領導才能潛力是可以 被量測出的,領導才能從基本的知識理解,學習與團隊他人互動,到最後能獨當一面,

成為能夠做決策的領導者,需要有計畫的支持與訓練。本研究希望透過台東縣高中職 學生領導技能之調查研究,以瞭解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之現況,並將研究結論

(15)

與建議,提供給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學校和教育相關單位做為參考。此為本研究之主 要研究動機。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小節依據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提出以下三點研究目的與待達問題,分別陳述 如下。

一、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之現況。

(二)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九大類別之差異情形。

(三)分析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九大類別之相關情形。

二、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之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九大類別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九大類別是否具有顯著相關?

(1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以「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之調查研究」為題進行研究,茲將本研究 所涉及之主要名詞涵義,詮釋界定如下,包括: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就讀 職類科別。

一、台東縣高中職學生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顧名思義是立案於台東地區的高級中等學校之學生。台東縣 高級中等學校共計 10 所,可區分為兩大類:其一,依學校屬性別區分為公立學校和私立 學校;其二,依就讀學制屬性別區分為普通科(含綜合高中學程)和專業群科(含綜合高 中學程與實用技能學程)。其詳細區分如下─

依學校屬性別:公立學校 7 所(台東中學、台東女中、台東商校、台東農工、關山工 商、成功商水和蘭嶼中學),私立學校 3 所(公東高工、育仁中學和均一中學)。

依就讀學制屬性別:普通科高中 3 所(台東中學、台東女中和蘭嶼中學) (含綜合高中 學程),專業群科高中 7 所(台東商校、台東農工、關山工商、成功商水、公東高工、育 仁中學和均一中學) (含綜合高中學程與實用技能學程)。

本研究由於受限於施測學校、人員與研究對象學生意願等條件限制,採用叢集抽 樣施測。因此,研究者依就讀學制的屬性別,選擇其中三所學校(私立 1 所,A 校/公立 2 所,B 校和 C 校)為研究樣本進行施測。

(18)

二、領導技能

領導技能,即是領導才能的技能訓練,更是領導才能的學習與訓練歷程。也是個 人或是組織帶領其他個人、團隊或是整個組織的能力,透過正式教育、訓練、非正式 學習及工作經驗等獲取技能的方式,並達成所設定學習與訓練目標的過程。

本研究所指的領導技能,係接受王振德(2005)「領導技能問卷」之得分依據,根據 其領導技能問卷-指導手冊 (王振德,2005)所採用之「領導技能問卷」施測統計結果評 量。「領導技能問卷」內容分為:「領導基本概念」、「書寫溝通技巧」、「口語溝通 技巧」、「價值澄清」、「團體動力技巧」、「問題解決技巧」、「個人特質」、「計 畫技巧」和「做決定技巧」等九大類別,題項共計 83 題,並採用其四點量表予以評分,

從「非常符合」、「符合」、「有點符合」、「不符合」分別給予 4 到 1 分。本量表總得分 高,代表其領導技能佳;總得分低,代表其領導技能低,本研究將原始得分依照 T 分 數常模表,進行轉換後,以 T 分數進行統計分析。

三、就讀職類科別

本研究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研究者依就讀學制屬性別,定義區分其就讀 職類科別,分為「職業類科」、「綜合高中」和「實用技能學程」共計三個職類科別。

其中,「職業類科」即為以就讀一般職業科別區分;「綜合高中」即為以普通科 和專業群科之綜合高中學程區分;「實用技能學程」即為以學習專門技術就業為導向 學程區分。

本研究調查以「性別」、「出生序」和「就讀職類科別」三個類別為背景變項。

其中,「性別」細分為男生、女生;「出生序」細分為在家排行老大、老么、其他、

獨生子女和「就讀職類科別」細分為職業類科、綜合高中、實用技能學程。

(1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小節依據研究目的,提出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分別陳述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係以台東縣高中職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問卷調查方式,以瞭解當前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之現況,並分析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內涵之相關情 形。由於研究者受限於施測學校、人員與研究對象學生意願等條件限制,採用叢集抽 樣施測。因此,依就讀學制的屬性別,選擇其中三所具有代表性學校(公立2所/私立1 所)為研究範圍依據施測。

研究者所指的領導技能,係接受王振德(2005)「領導技能問卷」之九大類別得分依 據,施測統計結果評量。

研究者依範圍聚焦青少年個人領導潛能特質調查測量,以性別、出生序和就讀職 類科別三大類別為背景變項。領導技能問卷之九大類別為依變項,考驗其差異情形。

二、研究限制

(一)就研究樣本而言

本研究之問卷調查對象係以台東縣高中職學生為研究樣本,受限於施測學校、人 員與研究對象學生意願等條件限制,採用叢集抽樣實施測量。因而依就讀學制的屬性 別,分為「職業類科」、「綜合高中」和「實用技能學程」共計三個類別。叢集抽樣 選擇其中三所具有代表性學校(公立2所/私立1所)為研究樣本。因此,無法全面推論台 東縣其他高中職校甚至台灣其他地區的高中職學生。

(20)

(二)就研究內容而言

本研究只依上述所擬定之變項「領導技能」等加以探討,無法涵蓋所有相關層面,

事實上影響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之因素眾多,且其變項間的關係亦極為複雜,

對於其他因素則無法兼顧,因此所得到之研究成果,必會有一定之限制。

(三)就研究方法而言

就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等層面,應兼採質與量的研究方法較週延。本研究 主要以實證調查研究探討並分析變項之間的關係,故僅以量化方法進行研究。

(四)就研究工具而言

本研究以「領導技能問卷」 (王振德,2005 )作為研究工具,由於受試者填答問卷 時,可能受到認知、情緒、情感與態度等主觀因素及社會期望心之影響,對於問卷內 容之瞭解與解讀,可能與實際表現有所誤差。同時,未能回收問卷部份亦無法得知該 部份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的現況。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針對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之相關文獻進行探討,本章共分為三節,

第一節為領導才能之理論與模式;第二節為青少年領導技能發展與內涵;第三節為青 少年領導技能相關研究。茲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領導才能之理論與模式

Bryman(1992)將領導理論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特質論時期、行為理論時期、

權變理論時期及新型領導理論時期。而秦夢群(1997)分類方式大致與 Bryman 相同,

分為特質研究、行為研究、權變論及新型領導理念興起等四時期。此四期領導理論發 展脈絡如下圖 2-1。

圖2-1 領導研究之發展脈絡分析圖

(22)

根據 2-1 圖之領導理論發展,二十世紀前為非實證研究階段,當時屬於偉大人物 論,此論者以領導者為中心來了解領導現象,認為領導是與生俱來的,這些偉人們的 特質能讓他們達成目標,或是指引他人達成目標(林振春,1992;羅虞村,1995)。

但此時期對於偉人多屬於歌功頌德,且以主觀意識為主,並未以科學實證方式進行研 究。而二十世紀初期後進入科學實證研究階段,以下將此階段分別就特質論、 行為論、

情境論及現代領導理論等分別敘述如下:

一、特質論

特質論承襲偉大人物論的概念,分析領導者人格特質,主張領導力是天生的。特 質論的觀點為:某些人天生具有適合成為領導者的人格特質或素質,這些人格特質或 素質不僅與一般人不同,且這些特殊人格特質能獲得一般人的追隨(黃昆輝,1989)。

研究領導特質的目的,是在找出成功領導者的人格特質,藉此鑑別出領導者與非 領導者的不同(羅虞村,1985)。

Mann針對領導特質相關文獻進行研究分析,找到七種領導的人格特質:智力、適 應力、外向、支配性、男性氣慨、保守性及敏感;其中前四項特質與領導才能有高度 正相關,後三項與領導才能有低度的正相關(引自黃昆輝,1989)。

特質論的研究者認為領導與個人特質有關,領導者的特質大多是與生俱來的。約 可分成大三項:1.身體條件:如身高、體重等;2.個人能力:如智力、知識等;3.人格 特質:如內外向、支配性等。雖然已經針對領導者的特質進行歸納,但完全只從領導 者的角色出發,忽略其他因素,因而無法完整描繪出領導的全貌。

(23)

二、行為論

特質論有其缺點與限制,因而焦點轉為強調應從領導者外顯行為,研究領導者行 為、領導方式與組織效能間的關係(黃昆輝,1989)。行為論研究的重點從「誰是領 導者」轉為「領導者做什麼事」。

羅虞村(1995)指出領導行為論研究者的五項基本假定:(1)團體組織是文化中明 顯存在的一部分;(2)領導是個適合做科學研究的課題;(3)組織中的各種變項可以加以 區分及界定,以利於科學研究;(4)領導行為可分成「系統導向」及「人員導向」的行 動等,彼此獨立不相關;(5)領導者的行為型態,可以用以上兩個基本層面予以界定。

行為論可分為單層面領導行為理論及雙層面領導行為理論,茲說明如下:

(一)單層面領導行為理論

1940年代,愛荷華大學心理學家Lewin、Lippett和White三人,以受過專業領導行 為的成人為領導者,分別用「權威式」、「民主式」、「放任式」等三種方式,去領 導以少年為主的團體從事活動。得到以下結論:「民主式」領導適合於工作效能和社 會滿足較高的團體。「權威式」領導適用於組織剛建立,機制尚未完全成形時,可以 使組織快速步入軌道。「放任式」領導則較適合團體成員動機與責任感較高的專業團 體(引自盧靖渝,2008)。然而Gibb(1969)根據McGregor的X理論與Y理論的概念,

將領導分為兩種風格:防衛領導風格(defensive leadership style)與自足領導風格

(self-adequate leadership style):防衛領導型態以X理論,認為人性本惡,對部屬低信 任與施以高壓力的領導,逼迫其行動。自足領導型風格則是以Y理論,認為人性本善,

對部屬高信任領導,領導者相信成員是有能力且自動自發的,在領導行為中讓成員參 與決定,並減少管制。

(24)

(二)雙層面領導行為理論

1945年俄亥俄州立大學進行領導行為的研究,將領導行為區分為「倡導結構 (initiating structure)」與「關懷結構(consideration)」兩層面。「倡導」行為意指有關 領導者與部屬間關係之界定、組織類型之建立、溝通的管道、與工作程序的方式等,

涉及組織目標的建立;而「關懷」行為則指領導者與部屬間的友誼、尊重、互信、與 支持性行為等(引自楊振昇,2004)。這兩個層面可組成四個象限的領導風格(如下 頁圖2-2),此四種領導型態之意義如下(秦夢群,1997):

1.高倡導高關懷:領導者不只重視任務的完成,也注意成員的需求,鼓勵彼 此合作,為達成組織目標而努力。

2.高倡導低關懷:領導者強調組織任務的達成,而較不關心部屬的需要,少 有關懷的行為,忽略成員的心理需求與反應。

3.低倡導低關懷:領導者對任務的完成與成員的心理都不注意,因而團體的 工作效率低,組織有潛在的分解危機。

4.低倡導高關懷:領導者相當重視部屬的需要,而較不重視組織任務完成,

領導者關心成員勝於工作要求。

圖2-2 俄亥俄領導行為四象限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藍偉峯(2003)

(25)

特質論者認為領導者特質是天生的,但行為論認為領導者不同行為模式會帶給組 織不同反應,只要能找到最適當領導方法,就能使組織有最佳運作。這也意指領導者 不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經由後天培訓而成,但只研究領導者的行為,又忽略其他複 雜環境或情感等人性化層面所造成影響,因此許多學者進一步以情境論方式探討情境 對領導的影響。

三、情境論

因特質論與行為論無法完整描繪領導全貌,學者轉而進行領導情境的分析,這時 期的學者認為:沒有一種最佳的領導型態是能諸四海皆準的,有效的領導必須因應各 種情境狀況,採取不同的領導型態(陳慶瑞,1989)。

因而出現了情境領導理論。情境論的研究者認為除了領導者本身的 行為及特質外,

「情境」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領導者應依照所屬的不同環境採取適當的領導方式,

才是有效的領導,茲將情境論之重要理論說明如下:

(一)Fiedler權變理論

Fiedler 於 1967 年提出權變領導理論,認為領導效能是領導形式與「情境」因素交 互作用的結果。強調中介情境因素重要性之理論,有別於特質論、行為論主張單純直 線關係的見解。權變領導的理論變項,主要分為領導形式、情境因素、以及領導效能 三部分(引自陳慶瑞、林純文,2001)。

Fiedler 將領導形式分為「關係導向」與「任務導向」型態。將情境因素分為領導 者與成員關係、任務結構、及領導者職權三者(黃昆輝,1986)。情境三因素依其高 低及強弱,評估情境的有利程度。

Fiedler 認為在衡量情境之後,領導型態與情境有利程度的關係如下(黃昆輝,

1989):

(26)

1.在高度有利的情境中,因任務明確、職權甚高、以及領導者與成員的關係 良好,因此「任務導向」的領導型式最佳。

2.在中度有利的情境中,領導者遭受部屬的抵抗或冷漠對待時,懷柔的做法 較高壓統治有效。因此「關係導向」的領導型式最佳。

3.在非常不利的情境中,由於領導者的權力小、團體支持又少、任務亦不明 確,因此需使用指示性的「任務導向」領導型式才能維持效能。

(二)House途徑─目標理論

House(1971)的「途徑-目標理論」綜合俄亥俄大學的雙向度領導 行為:倡導與 關懷兩層面,以及情境變項。此理論認為:領導行為對於部屬的工作動機及工作滿足 有影響力,領導者應在滿足部屬成就感的前提下,協助其達成目標。領導者需要幫助 部屬澄清達成目標的途徑、並為其清除達成目標途徑中的各種障礙及危險、提供必要 的指導和支援,增加部屬感受到滿足的機會,以達成他們的目標。此理論的構成要素 包括:領導者行為、情境因素、部屬特性及領導效能等四項。領導者行為包括指示性 的、成就導向的、支持性的與參與性的等四種型態。其中,指示性的和成就導向的行 為屬於「倡導」層面;而支持性的和參與性的行為則屬於「關懷」層面( House &

Mitchell, 1974)。部屬的特性包含內外控,經驗及能力。情境因素包含工作結構,組 織的正式權威系統,及工作團體。此理論中的領導效能觀點較為狹隘,主要包括部屬 的工作滿意度,領導者的被接納程度與部屬的動機。「途徑─目標理論」指出有效能的 領導,是領導者依照部屬的不同特性及情境因素,選擇適當的領導行為,激發部屬的 工作動機,使其滿足需求,則部屬就能有效的達成目標(House & Mitchell, 1974)。

(27)

(三)Reddin三層面領導論

Reddin(1970)將領導行為中的任務及關係兩個主要層面外,再加入「效能」層 面,所發展出的三層面領導理論,如下圖 2-4 所示:

圖2-3 Reddin的三層面領導效能模式圖 資料來源:蔡培村、武文瑛(2004)

三層面領導模式認為情境是影響領導效能的重要因素,面對不同的情境,領導者 需在任務、關係及效能三個層面中進 行統整的考量,如果領導型態與情境需求相契合,

則能夠促成有效的領導,反之,則將失敗(秦夢群,1997)。根據俄亥俄四種基本領 導行為模式配以各種不同情境,提出八種不同領導型態(Reddin,1970):

1. 有效能的統整型─執行者(executive)

2. 無效能的統整型─妥協者(compromiser)

3. 有效能的離散型─官僚者(bureaucrat)

4. 無效能的離散型─失職者(deserter)

5. 有效能的奉獻型─仁慈的權威者(benevolent autocrat)

6. 無效能的奉獻型─權威者(autocrat)

7. 有效能的關聯型─發展者(developer)

8. 無效能的關聯型─佈道者(missionary)

(28)

(四)Hersey 和 Blanchard生命週期領導理論

Hersey 與 Blanchard(1977)發展出「生命週期領導理論」,將領導行為中任務導 向和關係導向,再加上部屬的「成熟度」而形成的模式。成熟度指個人完整特定任務 的準備程度及意願。依此成熟度發展成的模式如下圖 2-5 所示:

圖2-4 生命週期領導理論圖 資料來源:Hersey & Blanchard(1988)

Hersey 和 Blanchard(1988)認為領導者的領導行為應隨部屬的成熟程度而有所 不同。領導者的行為分為任務導向與關係導向,當部屬之成熟度由上頁圖2-5最右側的 1階段發展至2、3、4各階段時,領導者的領導方式隨之調整為「告知型」、「推銷型」、

「參與型」、「授權型」等領導型式。

1.告知型:部屬成熟度最低,使用高任務低關係的領導,給予具體的指示且 嚴格監督績效。

2.推銷型:部屬成熟度普通,使用高任務高關係的領導,解釋決策並給予澄 清的機會。

(29)

3.參與型:部屬成熟度較高,使用低任務高關係的領導,交換意見並輔助制定決策。

4.授權型:部屬成熟度最高,使用低任務低關係的領導,交出決策與執行權。

相較於特質論與行為論,情境論不單純將成功歸因於領導者本身的特質,亦不強 求最佳領導行為模式,而將焦點放在情境上,領導行為需隨情境而變,使得此理論保 持些許彈性,但情境論者關心的「情境」都在組織內部,並未擴及組織團體外的環境 與壓力,隨著時代的演進,組織外的大環境將會對組織與領導模式產生極大的影響(溫 子欣,2008),這都是情境論中所不足之處。

四、現代領導理論

領導的理論從特質論、行為論至情境論,每個時代皆有其不同研究取向與論點,

約自 1980 年代以來,配合時代潮流演進,組織生態趨於複雜,領導理論的研究也進入 新時代,此時期的研究並無一固定模式及方式,而有不同面向領導理論產生,茲將現 代領導理論說明如下:

(一)轉型領導與互易領導

Burns(1978)在其所著之「領導」(Leadership)一書中,將行政人員的領導風格分 為兩種類型,分別為「轉型領導」(transforming leadership)與「互易領導」(transactional leadership)。轉型領導強調部屬的內在需求與動機,互易領導則強調部屬的外在需求 與動機。互易領導強調領導者與被領導者間的交換關係,領導者和部屬之間的關係是 建立在交換互惠的基礎上,不只是金錢上的交換,還包含政治、情感、心理上的價值 交換。轉型領導強調人與人的合作歷程中,彼此共同增長的成就動機,領導者關心被 領導者的需求與動機,盡力協助他們滿足需求而自我實現。 Bass(1985)認為轉型領 導是指領導者透過給予部屬信心,改變部屬的價值與信念,引起部屬的強烈動機,提

(30)

高部屬對組織目標的承諾,並產生為組織付出的意願。

(二)服務領導

「servant leadership」服務領導,在國內也有學者將其翻譯成僕人領導(周守民,

1999;賴文豪,2005;黃麗卿,2010)。

服務領導的理念是由Greenleaf(1977)提出,他認為領導者應先服務,而非先領 導,一位有效的領導者,是要盡力為他人服務,而不是接受別人的服務。也希望領導 者能在服務的過程中改變追隨者,讓他們成為更聰明、自主的人,之後也轉化成為願 意服務他人的人。

Spears(2002)提出服務領導的十項重要的特徵,包括傾聽、同理、治癒、覺察、

說服、概念化、遠見、服侍、成長的承諾和建立社群。

由以上特徵可得知,服務領導是一種兼顧各向面的領導模式。因其服務領導者需 能傾聽並以同理的心治癒他人身心靈,也要自我覺察及反省,還需要有整體規劃能 力,

有遠見地對未來提出願景,另外得有謙卑服務的心,助人發展及成長,最後,建立彼 此信任、互相激勵的社群,以共同達成組織目標(湯發安,2008)。

(三)願景領導

「visionary leadership」願景領導,是一種在歷程中,領導者發展著長遠的組織願 景,了解組織願景的主要內涵,與組織成員溝通願景,授權組織成員從各方面付諸行 動,進而實現組織願景的領導方式(吳百祿,2002)。Nanus(1992)認為身為願景領 導者有四個角色:1.方向設定者,考量組織未來發展,選擇並清楚表達目標,讓組織能 朝此方向努力前進。2.變革帶動者,衡量外界形勢與發展,評估組織內部之環境,根據 未來發展趨勢,謹慎地冒風險以做出適當的變革。3.發言人,是個有技巧的演講者,也 是個關心人們的傾聽者;4.團隊的教練,協助組織中每個人他們學習與成長,並教導他 們如何提升能力,以達成願景的目標。

(31)

傳統領導理論不論是特質論、行為論或情境論,多將重點放在領導者身上,即使 情境論已經將領導的範疇擴大至組織情境,但重心依舊是指出領導者如何在不同情境 中選擇適當的領導行為。上述三種新領導理論,已經將領導的重心從領導者轉至被領 導者身上,服務領導更從另一個角度指出領導者是服務先於領導,給予部屬美好的願 景,及強化每個部屬的內在動機,這都有別於傳統領導理論的論點,將領導理論帶往 新的研究方向。

綜上所述,早期的領導是偉人領導的特質論,認為領導者是天生的,而不是後天 塑造的。20世紀中葉後,領導重心移到行為論,認為以某人領導行為像偉人為標竿,

訓練他人來效法這些領導行為。經過往後的實證研究,卻無法得到驗證。因此,部分 學者轉向情境領導,認為在不同情境採取不同的領導行為應該是有效的。面對人類無 論在生態環境、課技進步、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更為急劇的二十一世紀不確定的未來,

領導者要說服部屬跟隨,不能謹靠美化的數字,而是要提出夢想與願景。當環境變動 越快,願景也就越重要,因而現代領導理論之轉型領導與互易領導、服務領導和願景 領導應運而生。

然而,研究者以為現代領導理論的重心已將領導的重心從領導者轉至被領導者身 上,因而領導才能無實證研究與訓練印證,也僅止於空談。

因此,美國自西元1972年發表的馬蘭報告(Marland Report)開始,領導才能即被列 為資賦優異的六個領域中之一項。當時對於將領導才能包含於資優之列有不同的意見,

因為領導才能甚難加以界定與評量。有關社會性資優的研究,側重於個人在團體中的 社會化或團體對個人的影響,包含了領導才能。遺憾的是,在這個領域一直尚未有標 準化的工具。領導技能問卷(Leadership Skills Inventory,簡稱LSI)的編製,其目的即在彌 補這方面的不足,並提供一些建議性的活動以增進學生領導潛能。不同的團體與情況 需要不同型態的領導才能,而領導技能問卷與方案,是培訓發展所有領導人物所必須

(32)

換言之,理論型的領導才能之個人潛能特質,是可以透過問卷量測方式來自我評 定和計分考驗出來,並用以幫助個人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做為改進發展其領導才 能。

(33)

第二節 青少年領導技能發展與內涵

依據上述探討領導才能之理論與模式,引申探討青少年領導才能之相關技能發展 與內涵,分述如下:

一、領導才能之意涵

Gibb(1969)認為領導是一種以非強迫性的影響力,指引及協調組織成員活動的 過程,以達成團體目標。

Hersey 和 Blanchard(1988)提出領導才能是一種 力量與特質,能夠發揮影響力,

影響他人或團體產生共同的目標、動機及需求,努力完成目標。

謝文全(2004)在其所著之教育行政學一書中指出,領導(leadership)一詞就字 面而言,係指「引導」(to lead)或明示方向(to show the direction)的意思,也就是 引導團體成員向目標的方向邁進,期能達成共同目標的歷程與行為。

鄭聖敏和王振德(2008)將領導視為在組織團體中,成員順利引導自我、他人與 情境互動,解決團體問題,完成組織特定目標的過程。

雖然不同學者對於領導有不同定義,但已有許多學者將領導綜合個人特質、行為 與技巧,也將領導者、被領導者及環境等不同因素共同考慮在內。因此,綜合以上學 者看法,領導才能包含態度和行為,需要敏覺於觀察週遭環境,具有良好溝通及人際 關係、同時使用權威及激勵,運用影響力以協助團體成員邁向既定目標。

(34)

二、青少年領導與成人領導差異

MacNeil (2006)指出:從青少年領導才能發展的相關研究文獻顯示,青少年領導 方案或活動的重點在於有哪些內容可以融入「領導經驗」,透過領導經驗的實習,青 少年能夠學習到領導才能相關的知識技能,這與成年人領導有很大的差異。青少年的 領導多半強調能力(ability),這些能力包括知識、技能和天賦;而成年人的領導則是 著重於權威(authority),這些權威包括發言權、影響力和做決策。有很多原因造成這 兩者的差異,最常見的說法是,青少年時期是叛逆的階段,他們表現出來的行為有:

情緒喜怒無常、喜歡從事高度風險的活動、反抗成年人的權威、難以管理、對未來想 得不夠遠等等,有些人甚至認為青少年是社會的問題、社會的阻力。

因此我們不難理解青少年領導才發展為何大多著墨於青少年的領導知識、技能和 天賦等能力上,而儘量避免「權威」這樣的概念出現。成年人用負面涵義去定義青少 年領導,限制青少年有所做為,這樣的做法已經是一種形式上的壓迫,將青少年視為 一種「問題」,而青少年也保持沉默,躲在安全的角落(例如家庭、學校),沒有任何 積極的舉動,直到他們的年齡大到可以加入社會。但是此時他們並沒有足以成為組織 或社區領導者的能力。很顯然這樣的態度是不恰當的;大成人主義(Adultism,意即成 年人的認定其行為態度都比青少年來的要好,這是對青少年的一種歧視心態)已經成 為青少年領導才能發展的一大阻礙(Checkoway & Richards-Schuster, 2004)。

然而從成年人領導發展相關文獻中,可以找出青少年領導才能具體發展方向與方 法:1.領導是學習和磨練:青少年不但要有機會發展領導知識和技能,還要學習在真實 生活中運用這些新技能;在真實的情境裡(例如個人所屬的社區、社團組織)做決策才 是有意義的練習。2.釋放成年人的權力:要讓青少年能夠學習發展領導才能及真正地有 機會演練,成年人勢必要放出其原本所擁有的權力,權力的重新分配也將是對成年人 的一大挑戰。此外也有許多學者強調領導多樣性的重要;在美國,人口結構的變化、

(35)

工作的流動或是其他社會形式的改變都會影響到領導的發展。社會樣貌的多樣性是不 可避免的,在領導方面若能將多樣性的意念融入,做出更完整的決策,對於未來社會 也會有更多的幫助 (MacNeil, 2006)。

此外,透過成年人領導相關文獻可以看到,成功領導應該同時著重在「學習力」

和「實踐力」,過去青少年領導才能發展往往只有關注學習領導能力,卻忽略了必須實 際去體驗領導的面向,瞭解青少年對領導的自我概念及其領導技能發展是重要的,但 青少年擁有發言權和真正做決策權力,更是青少年領導才能發展不可或缺項目。青少 年空有領導才能知識、技能是不夠,透過小團體(班級、社團或是社區)互動關係,可 以學習維持同儕關係、領導群體達成目標,實際發展其領導才能,才可算是真正的領 導。

三、青少年領導技能發展

青少年的領導不論在年齡、經驗和所屬組織類型與成人領導都完全不同,青少年 領導是學生與同儕團體及自願的人一起工作,他們參與的是以學習或服務為基礎的組 織團體,而非像是成人以技術或本位的競爭環境(鄭聖敏,2005)。

Gardner(1990)表示發展青少年領導才能是很重要的,他提出「青少年領導力發展 計畫」,提供青少年學習領導才能並期許在未來實踐。

無獨有偶,O‟Connell (1994)也提出重視青少年領導力的呼籲,強調現在就讓青 少年做好準備,才能因應未來所面臨的挑戰。兩位學者都認為青少年的領導才能是不 容忽視的課題,而且必須在他們還未成年時就擁有相關的領導才能知識、技巧。

美國National Youth Leadership Council(國家青少年領導協會)認為:青少年領導應 該要朝向「僕人領導」(Servant Leader)的方向。

僕人領導的概念應用在青少年領導模型裡有兩個重點:1.因為其所強調的是團體目

(36)

標的達成,因此應用在團體內或團體外皆可以;2.僕人領導同時強調個人特質和團體為 達成目標的過程 (Libby, Sedonaen & Bliss, 2006)。

這種領導模式與過去領導者由上到下,貫徹執行命令的方式不同,領導者的心態 改變成以服務團體成員為中心,具有僕人風格與心理特質,能夠服事、扶持、激勵與 授權他人,協助大家達成共同的目標。領導者傾聽團體成員的需要和建議,領導者將 領導視為一種責任,對團體內成員負責,任務達成後榮耀是屬於團體內所有成員,而 非領導者一人。由於僕人領導具有傾聽他人、同理心、自我療癒、自我覺醒、說服力、

長遠的概念、先見之明、管理經營、致力於工作夥伴的成長以及建立社群等特質,以 服務他人做為這個領導的中心概念 (Spears, 2002)。

然而青少年領導才能發展可以視為是一種「領導經驗的提供」,從高度結構性到 非正式的領導經驗,都協助青少年發展「一組能夠讓青少年長期領導他人的能力」

(Zeldin & Camino, 1999)。

在眾多青年、青少年發展的文獻中,都提及「青少年領導才能發展」需求。在這 個概念性架構下,無論是視青少年為負債(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被修正)或是資產(能夠對 組織、社區做出獨特的貢獻)都將「領導經驗的提供」視為「青少年領導才能發展」

的展現 (MacNeil , 2006)。

由於社會有許多誘惑是青少年往往無法抗拒,「青少年領導」正巧可以提供一種 機制,對於可能身陷危險行為或是面臨挑戰的青少年,提供一個舞台給他們發揮,讓 他們遠離那些可能使他們有危險情境。透過積極的參與,青少年領導才能發展可以幫 助青少年發展自我、擁有自尊、自信,發展社會智能、建立社會人脈,貢獻個人的力 量給社會;這提供未來公民參與一個很重要的基礎(Lakes, 1996)。同時青少年也應該 被視為是社區的「資產」而非「負債」,不是青少年需要些什麼,而是他們能夠貢獻 什麼給社區 (Olson, Goddard , Solheim, & Sandt, 2004)。

在美國青少年領導研究是個新穎的研究領域,然而回溯過去歷史,青少年領導(可 能用其他的名詞稱呼)不僅只是個看得見的表徵,也被當成社區生活的一部分。多年

(37)

來,青少年在替未來他們所需扮演的角色做準備;除知識的學習外,還透過在家庭、

教會、社團組織(例如四健會、男女童軍)等環境中,發展他們的領導才能。而「領導 才能發展」不單只是這項能力的發展,同時也代表著人格的發展、未來生活的準備及 與社區的連結(Libby, Sedonaen, & Bliss, 2006)。

我國大專青年認為領導是透過組織達成團體的共同目標,組織成員間相互分工合 作,領導者需要有良好的應變能力、溝通能力以及接受挫折的抗壓力,充份運用人力 資源,讓團體成員產生認同感、安全感,進而促進群體發展和貢獻社會。在領導能力 的部份,大專青年普遍認為「自我了解」是作好領導工作的第一要務,其次才是領導 的相關專業知識;領導的技能與經驗是在「自我學習及實際體驗」或是「正式的訓練」

中獲得(鄭心雄、周震歐、廖榮利,1976)。

四、青少年領導技能內涵

根據領導理論,國內外學者衍生出領導才能的內涵。如Sisk(1993)的互動式創造 性領導模式,將領導定義為引領他人去領導他們自己。而創造性的領導表現在四個屬 性:洞察力,勇氣,全神貫注,才能。

Katz提出三種管理者必備的技能:技術性技能:處理作業的能力;人際間技能:

能建立有效的溝通、協調、互動模式,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概念化技能:指具備宏 觀視野,能從事形而上、抽象化與策略性思維的能力(引自盧靖渝,2008)。

然而廖丹敏(2004)提出領導才能是一種特殊能力,包括聰慧的資質、專業知識 及思考、組織、溝通、做決定、解決問題的技巧,引導協助團體成員去行動、邁向目 標,是一種影響他人的意志或能力。

(38)

2.在團體裡受到大部分的人之喜愛與尊重;3.個人的意見經常被團體所接納;4.熱心助 人並善解人意;5.在很多活動裡是一個領導者;6.在班級裡經常擔任領導幹部;7.負責、

自信、獨立、善交際、興趣廣泛、溝通技巧好;8.挫折容忍度高、情緒成熟、具有組織 與作決定的能力,;9.富有正義感,好打抱不平,積極主動與客觀公正;10.對於理想 目標的追求有恆心和毅力,不輕言放棄。

秦夢群(1997)歸納許多特質論的研究,提出綜合特質與技能的觀點,認為領導 者應具備三種特質及技能:1.人格特質:包含自信、壓力承受、情緒成熟、正直 ;2.

動機特質:包含工作與人際關係需求、權 力與成就價值、對成功的高度期待;3.技能特 質:包含技術能力、人際能力、思考能力、行政能力。

此外,鄭聖敏和王振德(2008)將中學生領導才能的內涵歸納包括八項重要的領 導特質,五項人際能力以及五項概念能力。在領導特質向度下包括:負責、熱忱、情 緒管理、自信、品格、親和力、堅毅和以身作則。領導能力向度,包括:溝通技巧、

促進合作、衝突處理、尊重、同理心所形成的人際能力;以及由組織能力、決策能力、

應變力、分析力、計畫能力所形成的概念能力。

王振德(2005)修訂之領導技能問卷,其內涵分為領導基本概念、書寫溝通技巧、

口語溝通技巧、價值澄清、做決定技巧、團體動力技巧、問題解決技巧、個人特質、

計畫技巧等九向度。雖然不同學者對領導才能的內涵有不同看法,我國特殊教育法於 民國86年修正時,將領導才能納入資優範圍內。

新修訂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12)第19條指出:領導能力資 賦優異,指具有優異之計畫、組織、溝通、協調、決策、評鑑等能力,而在處理 團體 事務上有傑出表現者。

綜上所述,青少年處於自我發現的階段,他們正準備擴大視野、自我探索並準備 獨立。在這個過程當中,除尊重他人外,對自我的尊重及要求也是相當重要的。領導 才能發展在青少年階段是個重要的元素,成年人在此過程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就 如同其他技能一樣,領導能力是需要被開發、被引導,並且需要透過實際行動的機會 去實踐 (Yip, 2006)。未來的世界將不只侷限在單一地區、單一國家,因此學習如何

(39)

與不同文化接軌,將是青少年很重要的課題,學會尊重其他文化、瞭解不同社會的差 異性,這是一個未來領導者需要有的態度和能力 (Yip, 2006)。

研究者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與論文期刊,針對青少年領導技能的研究,評估 認為王振德(2005)領導技能問卷最能代表測量出青少年領導技能之潛能特質,如能就其 潛能特質經由持續有系統的支持與訓練,相信將來必能在未來各行各業的領導人才中 出類拔萃。因此,希望藉此問卷能調查研究台東縣高中職青少年領導技能之內涵與差 異性,提供給未來相關教育單位和有意持續研究訓練人士之參考依據。

(40)

第三節 青少年領導技能相關研究

研究者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與論文期刊,針對青少年領導技能的研究,歸納 出從研究背景變項中之學生性別、出生序、幹部經驗和家庭社會地位等四個面向相關 研究文獻,分述如下。

一、性別與領導技能

重要的領導角色大多為男性為扮演,但這是因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有關,抑或是 男女性領導才能本質即有顯著差異?性別是否真為影響領導才能之原因之一,值得深 入探討之。

Karnes 和 D’llio 比較男女學生領導者,顯示在人格特質方面,性別有顯著差異,

女生在情緒穩定、掌控及獨立方面優於男生(引自王振德,2001)。

夏菁穗(2005)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之國小 高年級學生在領導才能的整體表現達顯著差異,女生在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 力及決策能力優於男生。

童貞儀(2009)研究顯示,不同性別的國小高年級美術班學生在領導才能性向測 驗總分上有顯著差異,且女生優於男生。

王文進(2009)研究指出,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在溝通、團體動力、計畫、做決 定與整體領導技能均達顯著差異,女生優於男生;僅在問題解決未達顯著差異。

林創栢(2007)以全國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國中學生領導技能,因學生性別 而有顯著差異,女生優於男生。

周美志(2009)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國中女生領導技能得分皆顯著高於男 生。

然而鄭聖敏(2005)以國中及高中學生共為研究對象,研究亦發現性別是中學生

(41)

領導特質與領導能力差異的一個重要個人背景變項。

然而盧靖渝(2008)以中部地區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與南投縣四縣之國中生 為研究對象,發現國中生領導技能,不因性別而有顯著差異。

林淑娟(2010)以研究彰化縣國中一般智能資優生之領導才能。結果指出國中一 般智能資優男生情緒管理明顯優於女生。其餘向度上則無顯著差異。

李如仙(1992)則比較不同性別國小六年級學生領導潛能的差異,發現國小六年 級學生之領導潛能總分不因性別而有差異。

蔡志宏(2006)以臺中市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不同 性別在領導才能性向測驗中並無顯著差異。

以上研究顯示大多以女生優於男生現象,少部份男生優於女生和不因性別而有顯 著差異,然而研究對象則偏向中西部和北部。因此,東部偏鄉之男、女學生領導技能 為何?值得調查與研究。

二、出生序與領導技能

針對不同出生序對領導才能之影響的文獻較少。張凌芳(2011)針對臺北市公立 國中及公私立高中職的青少年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臺北市青少年在 領導才能內涵認知及領導才能發展情況。結果指出,不同出生序的青少年在領導目的 的認知達顯著差異,長子女認為領導的目的是「成為大家的模範榜樣」,遠高於獨生 子女。不同出生序的領導個人特質及自我技巧評估有影響,其中長子女在「好的傾聽 者」、「能對事物展現熱忱」、「處理事情具有彈性」、「感性的」、「有組織能力 的」、「聰明的」、「好的決策者的」等特質高於其他出生序的子女。在不想成為領 導者的原因上有顯著差異,其中長子女不想成為領導者的原因較強烈,但不同出生序 的青少年在領導的自我評價則沒有顯著差異。

(42)

得參考,如張怡貞(1998),針對小學六年級學生的研究指出,獨生子女的同儕關係 比非獨生子女差,且獨生子女的反社會行為傾向較高。

賴佳琪(2006),針對國中生獨生與非獨生子女人際問題之研究,獨生子女的學 業失敗容忍力及人際問題解決態度皆明顯低於非獨生子女。

以上研究顯示出生序之長子女和獨生子女的領導技能表現,大多未達顯著差異。

然而研究對象則偏向中西部和北部,而且東部偏鄉以農業為主仍有多子多福氣觀念,

因而出生序之長子、中間子女、老么或獨生子女的領導技能為何?值得調查與研究。

三、幹部經驗與領導技能

身為學生最容易且直接擁有領導經驗的模式,就是擔任班級幹部,Karnes & Bean

(1990)也認為課程以外的領導經驗,會比課程內的學業成就影響 學生未來領導才 能更深遠。以下探討幹部經驗與領導才能相關之研究。

蔡志宏(2006)研究發現國小高學級學生,有擔任幹部的學生之領導才能顯著優 於未擔任幹部的學生。

林創栢(2006)、盧靖渝(2008)、王文進(2009)針對國中生的研究,皆發現 國中學生有無幹部經驗其領導才能表現有顯著差異,且有幹部經驗顯著優於沒有幹部 經驗。

鄭聖敏(2006)以國中及高中生的研究亦有無幹部經驗,其領導才能表現有顯著 差異,有幹部經驗優於沒有幹部經驗。

林淑娟(2010)針對中部地區國中資優生的研究指出,有無幹部經驗的學生其領 導才能的表現有顯著差異,有幹部經驗的學生在「負責」、「親和 力」、「人際能力」

及「概念能力」的表現均優於無幹部經驗的學生。

以上研究顯示,有幹部經驗皆顯著優於沒有幹部經驗,因而相對呈現領導技能可 被支持和訓練之結果。

(43)

四、家庭社會地位與領導技能

探討家庭社會地位與領導才能之研究如下。

鄭聖敏(2005)的研究發現社經地位與中學生領導能力相關較明顯,與領導特質 表現只有部分相關。

蔡志宏(2006)研究國小高年級學生,發現高家庭社經地位與中家庭社經地位學 生的領導才能優於低家庭社經地位學生。

但夏菁穗(2006)研究發現桃竹苗三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發現不同家庭社經地位 在領導才能整體表現無顯著差異。

林創栢(2006)研究發現,就整體學生領導技能而言,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無顯著 差異。

周美志(2009)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高家庭社經地位與中家庭社經地位學 生在領導才能性向測驗中優於低家庭社經地位學生。

林淑娟(2010)針對中部資優生的研究指出,不同家長社經背景的學生,在領導 特質及領導才能上的表現無顯著差異。

以上研究顯示,不同家長社經背景的學生,在領導特質及領導才能上的表現分別 表現有顯著和無顯著差異現象。

綜合以上,各背景變項於青少年領導才能之研究,在性別、出生序、幹部經驗及 家庭社會地位此四變項上,不同學者在各層面上之結果皆有所不同,雖有學者指出這 些變項與領導才能有顯著差異,但亦有研究持相反結果,因此並沒得出一致結論,故 領導才能甚難加以界定與評量;而有關社會性資優的研究,側重於個人在團體中的社 會化或團體對個人的影響,包含了領導才能。

研究者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與論文期刊,針對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青少年領導

(44)

男、女學生領導技能為何? (2)東部偏鄉地區之出生序之老大、老么、排行中間或獨生 子女的領導技能為何? (3)東部偏鄉地區不同就讀職類科別學生的領導技能為何?值得調 查與研究。然而,台東縣高中職學生之幹部經驗和家庭社經地位的領導技能,因採用 王振德(2005)領導技能問卷現成量表來測量青少年領導技能之潛能特質和調查研究方 向調整與時間限制,因而未列入問卷選項。

因此,本研究將依據領導才能發展方案 (王振德,2005),將其所編製的領導技能 問卷測量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青少年領導潛能特質之調查研究。決定採用受測學生性別、

出生序和就讀職類科別等三個類別為研究架構背景變項,配合其領導技能問卷量表之 九大類別為研究架構依變項進行叢集抽樣測量。並根據所調查之結果提供改進發展其 領導才能活動以增進青少年學生領導潛能特質開發,從而進一步探討不同的團體與情 況需要不同的領導才能特質。而根據其「領導技能問卷」調查研究結果是不是可以改 進發展其領導才能,作為培養發展未來領導人物所必須具備的技能呢? 故將欲進一步 深入探討之。

(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為研究方法共分為六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假設;第三節為 研究對象;第四節為研究工具;第五節為資料處理與分析;第六節為研究流程。茲分 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依據研究動機與目的、探討研究問題與相關文獻之後,設計本研究之架構,

藉以瞭解各變項之內涵與相互關係。經與指導教授討論進行相關執行細項後,以領導 技能問卷九大類別為依據,叢集抽樣調查研究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潛能特質,採用 以受測學生的性別、出生序和就讀職類科別等三個類別為背景變項,配合其領導技能 九大類別為依變項,進行調查研究與分析。

提出研究架構圖,如圖3-1所示。

圖 3-1 研究架構圖 One-way

ANOVA t-test 背景變項

1.性別

(1).男 (2).女 2.出生序 (1).老大 (2).老么 (3).排行中間 (4).獨生子女 3.就讀職類科別 (1).職業類科 (2).綜合高中 (3).實用技能學程

依變項 領導技能九大類別 1.領導基本概念 2.書寫溝通技巧 3.口語溝通技巧 4.價值澄清 5.團體動力技巧 6.問題解決技巧 7.個人特質 8.計畫技巧 9.做決定技巧 One-way

ANOVA

r

(46)

依據研究架構圖,分別採用以下考驗。

(一)採用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不同性別、出生序和就讀職類科,對台東縣高中 職學生在領導技能問卷九大類別等各變項的差異情形。

(二)採用積差相關,了解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九大類別各變項之間的相關程 度。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架構,據以提出下列研究的對立假設如下。

假設 1:不同性別之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九大類別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1-1:不同性別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領導基本概念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1-2:不同性別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書寫溝通技巧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1-3:不同性別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口語溝通技巧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1-4:不同性別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價值澄清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1-5:不同性別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團體動力技巧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1-6:不同性別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問題解決技巧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1-7:不同性別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個人特質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1-8:不同性別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計畫技巧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1-9:不同性別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做決定技巧上有顯著差異。

(47)

假設 2:不同出生序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九大類別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2-1:不同出生序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領導基本概念上有顯著差 異。

假設 2-2:不同出生序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書寫溝通技巧上有顯著差 異。

假設 2-3:不同出生序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口語溝通技巧上有顯著差 異。

假設 2-4:不同出生序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價值澄清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2-5:不同出生序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團體動力技巧上有顯著差 異。

假設 2-6:不同出生序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問題解決技巧上有顯著差 異。

假設 2-7:不同出生序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個人特質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2-8:不同出生序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計畫技巧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2-9:不同出生序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做決定技巧上有顯著差 異。

(48)

假設 3:不同就讀職類科別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九大類別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3-1:不同就讀職類科別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領導基本概念上有 顯著差異。

假設 3-2:不同就讀職類科別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書寫溝通技巧上有 顯著差異。

假設 3-3:不同就讀職類科別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口語溝通技巧上有 顯著差異。

假設 3-4:不同就讀職類科別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價值澄清上有顯著 差異。

假設 3-5:不同就讀職類科別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團體動力技巧上有 顯著差異。

假設 3-6:不同就讀職類科別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問題解決技巧上有 顯著差異。

假設 3-7:不同就讀職類科別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個人特質上有顯著 差異。

假設 3-8:不同就讀職類科別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計畫技巧上有顯著 差異。

假設 3-9:不同就讀職類科別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之做決定技巧上有顯 著差異。

假設 4: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九大類別之間有顯著相關。

(49)

第三節 研究抽樣與實施

一、樣本選取

本研究為瞭解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領導技能之現況,因此調查對象以台東縣高中職 學 生 作 為 研 究 對 象 。 本 研 究 採 叢 集 抽 樣 方 式 選 取 , 並 選 取 資 訊 豐 富 之 個 案

(information-rich cases)作為調查對象,而資訊豐富之個案是指這些樣本中含有大量 對研究目的至關重要的資訊,透過研究分析的程序便可以闡釋研究所關注之問題,進 而以能夠提高研究之邏輯與效益。

研究者依就讀學制的屬性別,叢集抽樣選擇其中三所學校(公立2所/私立1所)為研 究範圍並親自施測標準化領導技能問卷。本次施測人數共計646人,其中:(1).公立學校2 所(B校和C校)小計212人和私立1所(A校)小計434人。(2).依就讀學制屬性區分,其中職 業類科為294人、綜合高中為287人和實用技能學程為65人。

二、抽樣實施

本研究由於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母群體人數較多,為了讓樣本更具代表性、更能反 應母群體,本研究採用叢集抽樣方式進行問卷施測。本研究問卷發送前會先與調查對 象聯繫,徵求其同意後,由研究者親自前往學校施測問卷。

(5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中所採用之領導技能問卷(王振德,2005),其問卷內容分成二大部份,第一 部分為「性別、出生序與就讀職類科別」為背景變項,第二部分為「領導技能問卷之 九大類別」為依變項。各部份問卷量表內容分述如下:

一、性別、出生序與就讀職類科別

問卷第一部份為背景變項,題項共計三個類別九個選項,整個樣本結構變項包括:

「性別」、「出生序」和「就讀職類科別」。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性 別:分為「男性」、「女性」共兩個選項。

(二)出生序:分為在家排行「老大」、「老么」、「排行中間」和「獨生子女」共四 個選項。

(三)就讀職類科別:分為「職業類科」、「綜合高中」、「實用技能學程」共三個選 項。

本次施測學生人數共計 646 人,其中: (1).公立學校 2 所小計 212 人和私立 1 所 434 人;(2).依就讀學制屬性區分,職業類科 294 人,綜合高中 287 人和實用技能學程 65 人,如表 3-1。

表 3-1

台東縣高中職領導技能問卷樣本人數統計表 (N=646 人)

學校屬性(校別)/(代號) 職類科別(代號) 男 女 合計 私立(A校)/(1) 職業類科(1) 249 45 294 私立(A校) /(1) 實用技能學程(3) 20 45 65 私立(A校) /(1) 綜合高中(2) 33 42 75 小 計 302 132 434 公立(B校) /(2) 綜合高中(2) 0 63 63 公立(C校) /(3) 綜合高中(2) 53 96 149

合 計 355 291 646

數據

表 4-7  不同出生序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上之敘述統計一覽表  類別 出生序 在家排行 人數 平均數 M  標準差 SD  平均數的 95%信賴區間(CI)  下界 下界 1.領導基本概念  1.老大  217  53.01  10.68  51.59  54.44  2.老么  255  53.98  11.35  52.58  55.38  3.排行中間  105  53.41  10.53  51.37  55.45  4.獨生子女  32  53.28  10.99  49.32  57.
表 4-8  不同出生序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類    別  出生序 在家排行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和 F  1.領導基本概念  組間 113.49  3  37.830  .32  組內 72628.76  605  120.048  總和 72742.25  608  2.書寫溝通技巧  組間 7.92  3  2.640  .02  組內 73661.04  605  121.754  總和 73668.96  608  3.口語溝通技巧  組間 296.70
表 4-9  不同就讀職類科別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上之敘述統計一覽表  類   別  就    讀  職類科別 人數 平均數 M  標準差SD  平均數的 95%信賴區間(CI)  下界 下界 1.領導基本概念  1.職業類科  281  52.73  11.03  51.43  54.02  2.綜合高中  266  54.93  10.40  53.68  56.19  3
表 4-10  不同就讀職類科別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領導技能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類    別  就讀職類科別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和  F  事後比較 1.領導基本概念  組間 1141.052  2  570.526  4.83**  2>3  組內 71601.195  606  118.154  總和 72742.246  608  2.書寫溝通技巧  組間 1357.075  2  678.537  5.69**  2>1  組內 72311.884  606  119.3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factors for choose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aiwane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dentify any difference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It aims to understand the authentic English learning adjust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emote area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ze the behavior intention of teenagers'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activities.. First of all, by observing on 393 Junior High students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school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multiple problems in mathematics and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whether there i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