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子舞曲來說,最吸引人的元素莫過於會讓人不自主地想隨之搖擺身體的 節拍,然而浩室舞曲結構裡「強而有力、不間斷地 4/4 拍」(four-on-the-floor rhythms) ,讓無數的音樂或非音樂元素都好像可以輕易地加在它的結構上。浩室 舞曲吸收其他樂風,以及它適應節奏速度及新影響的能力,是它成功流行的主要 原因。 (Straw, 2001/蔡佩君、張志宇譯,2005,p.150)。舞曲音樂強化了和其他 通俗樂種的分離正是在其獨特的節奏結構上,因為舞曲播放的形式是藉由一張張 的唱片、始終如一的節奏去串成不間斷的長途音樂旅程,它不像搖滾或是其他樂 種比較強調單一短暫的作品性格。因此舞曲音樂(包括嘻哈)根基於如何在不間 斷節奏的演出裡將不同的聲音混入,而取樣美學是這裡頭共有的重要構成,以此 來看,這就是為什麼 DJ Code 在替映象唱片製作泰國風味的沙發緩拍作品可以便 利地從泰國樂器和人聲取樣資料庫裡頭的素材去修改音樂線條,或是林強在《驚 蟄》裡頭使用大量的取樣拼貼技巧,甚至是蘇通達在《我身騎白馬》裡頭所採用 的世界音樂思維(民族音樂加上電子節拍)等,皆是其來有自地依循此類型發展 的傳統。
顯示更多
175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