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夏季季風指數和台灣降雨的關係
3.1 指數的選取
受季風影響的地區除了盛行風的改變之外,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降 雨量的變化,因此可以利用盛行風的改變和降雨的多寡來代表季風的 活躍表現。爲了量化季風氣候的變異度,許多前人研究使用降雨或大 氣環流來定義不同的季風指數,例如 Webster and Yang 在 1992 年提 出的 W-Y、Goswami et al 在 1999 年提出的 SAM、Wang and Fan 在 1999 年提出的 DU2,以及 Lau et al 在 2000 年提出的 EAM 等,這些指數的 定義和可以反應的降雨強弱區域並不相同。Yang and Lau (2006)的研究 顯示,在上述的指數中,以 DU2 和東南亞及西太平洋地區的降水相 關性最大,因此他們稱 DU2 指數為 SEAM,本文亦稱為 S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