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PDF] Top 20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41

Has 10000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41" found on our website. Below are the top 20 most common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41".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41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41

... 民國三十七年,鄭騫先生於是年秋渡海來臺(十月十三日到臺北),任教國立 臺灣大學中文系,而顧先生則長期留在天津擔任教席。此後未再晤面。 據上所述,顧隨先生與鄭騫先生之交往主要是在燕京大學時期,民國十七年 至二十七年間。兩人因詞而遇,頗有契會,時有唱和、題序之作,可見交情。然 自民國三十七年後,鄭先生渡海來臺,顧先生留在東北,兩地相隔,不知死生。 顧先生此後詩詞中未有提及[r] ... See full document

29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50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50

... 功能性事件中包含著選擇,可引發下一個事件的產生。在敘事結中, 「核心」 事件是故事的關鍵或轉折點,如果被省略,就會破壞故事的邏輯,而「衛星」事 件不涉及故事發展中的基本選擇,其任務是在補充、豐富、完成事件核心,是可 以被另一個「衛星」事件所取代。驚奇是由故事的「突轉」所造成,根據亞里斯 多德:突轉,就是故事的發展突然向反方向轉化,使圖者產生心裡預期落空,因 ... See full document

16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69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69

... 認知心理學〝認知圖式〞 (cognitive scheme)的觀點為我們開啟了一條研究 門徑。 11 因為認知圖式是人們認知事物的心理制,具有主動操作的特質,而此 主動特質特別清楚的顯示在英國心理學家巴特萊特(F. C. Bartlett)以語文符號 為媒介所進行的記憶實驗中, 12 因為「記憶並非無數固定的、毫無生氣的和零星 的痕跡的重新興奮。它是一種心像的重建或建」 , 13 而圖式(即基模)在此中 ... See full document

43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32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32

... 一年以五四時期為中心,探討魯迅、周作人等人的論述及小說文本。第二年 計畫聚焦於「文學研究會」相關成員。本年度則以創造社的郭沫若、太陽社 的蔣光慈等人為中心,兼及「左聯」成員的相關論述,探析孩童 少年論述 如何被納入左翼文學與革命話語論述架之中的始末。雖以其小說文本為主 要研究範圍,但也兼及小說家追憶童年的自傳性文字、其它關乎教育理念和 孩童論述的篇章,以及他們所翻譯創作的童話、所主編的報刊雜誌等。所試 ... See full document

24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33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33

... 3 婚禮習俗中的歌謠數量亦豐富,台民間歌謠中的「食新娘茶」唸謠,尤 其值得注意。因為這些歌謠塑造了女性應有的德範,強調孝順溫柔、繁衍子嗣, 和婚禮儀式結合,更可反映女性由少女嫁作人婦的社會角色與責任。 4 民間歌謠反映了女性在人際關係上的緊張與衝突,而「媳婦」的角色,在 歌謠中最為突出,既有「賢媳婦」 、 「懶媳婦」之類的歌謠,也有「娶妻忘娘」的 歌謠,由此可明白,在傳統孝道的思想下,媳婦成為原家庭的介入者,因此對媳 ... See full document

8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29468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29468

... 第二類陶淵明的相關研究,無論是中文著作或是日文著作可謂汗牛充棟,對 於整體掌握陶詩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由於日本學界長期對自然、隱逸、田園 等議題的高度興趣與持續關注,所累積的成果特別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與針對 性,對於本計畫的啟迪較為具體直接,如小尾郊一: 《中國の隱遁思想:陶淵明 の心の軌跡》對於陶淵明隱逸的全幅探討;渡邉登紀〈田園と時間−陶淵明<歸 去來兮辭>論−〉對於田園一詞歷代使用的分析;堂薗淑子〈詩的言語としての ... See full document

15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38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38

... 〈《四庫全書總目》的經學觀與清中葉的學術思想走向〉(《兩岸四庫學—— 第一屆中國文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學生書局,1998 年),則 不僅凸顯《四庫全書總目》重視經世、尊漢批宋的觀點,更強調該書「力求消 融門戶之見而各取所長的寬容境界」,「無疑為清中葉以後出現的漢宋合流趨 勢開啟了先河。」這是深具創意的觀察,可惜的是在論述上仍擺脫不了既有的 某些政治框架,無法以客觀的立場探討學術問題。就此而言,從清代學術發展 ... See full document

7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29467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29467

... 成員:曾守仁、魏采如、陳頤真、李佳樺、江慧玲、陳怡瑾、張書豪、柯佩杏 內容大要︰ 本書問題源起:發覺現在的網路空間與西方中古時代的基督教空間的 相似性,認為網路空間具有濃厚宗教意味。因此敘述的脈絡是以西方世界 中的肉體與精神的價值對立,亦即「物理空間」與「心靈空間」之爭為主 軸展開。作者認為原本兩者都有各自的位置,但演變至今,卻只有物理空 間,從而解釋現在網路空間擴張的原因。首先介紹的是中古時代的靈魂空 ... See full document

19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02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02

... 以偈詩諧戲(五)剽用經偈(六)偶用經偈語等六種樣態,分析觀察佛經 偈頌對東坡詩的影響,間接證成佛經對北宋詩風所產生的作用。歸納起 來,東坡偈詩,詩體或古或律,或五言或七言,或韻或散,或長篇或短製; 其語言風格或莊或諧,或俗或雅,或比興或議論,但以人生玄思為旨,充 份顯出趣與理趣。東坡詩作無疑是文字鍛鍊的洪爐,其文辭博喻奔放, ... See full document

15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350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350

... 貳、 重理想、獲團圓的傳奇色彩 才子佳人小說普遍具有因詩相慕— 破 除障礙— 夫妻團圓的喜劇模式 1 ,呈現了才 子佳人對情感世界的真誠想望與執著。此 類作品寫作者的生命歷程,多為仕途偃 蹇、懷才不遇,因此作品、序文中一再出 現喟嘆與渴求補償的聲音,如「借烏有先 生發洩黃粱事業」(《平山冷燕》序)、「潑 墨成濤,揮毫落錦,飄飄然若置身於凌雲 台榭,亦可以變啼為笑,破恨成歡矣。」(《女 才子書》序)。則這些文字所刻鏤的理想世 ... See full document

4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348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348

... 地緣因素被王琦否定後,多數學者轉以佛教視野為探討中心,把「青蓮」意象集 中在佛教青蓮花的意涵上。王琦自己在《李太白文集》中便曾說:「青蓮花出西 竺,梵語謂之優缽羅花,清淨香潔,不染纖塵,太白字號疑取此義。」 註 7 早在明 代,李維楨〈青蓮館詩序〉亦曾云:「青蓮為釋氏事,而吾家供奉以字號,其事 益美而名益尊。」 註 8 近人安旗曾藉諸《智度論》、《維摩經》、《華嚴經》等佛 ... See full document

51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60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60

... 蓋以二子雖樂道遺榮,安貧樂志,而拘忌名教,未免流俗也。 (書事)魏晉以降, 著述多門, 《語林》 、 《笑林》 、 《世說》 、 《俗說》皆喜載啁謔小辯、嗤鄙異聞,雖 為有識所譏,頗為無知所悅。而斯風一扇,國史多同,苟使讀者為之解頤,聞者 為之撫掌,固異乎記功書過、彰善癉惡者也。 (雜說中)士安《高士傳》具說箕 山之跡,令升《搜神記》深信葉縣之靈。宋義慶《世說》 ,劉峻摘其瑕疵,偽迹 昭然,而皇家《晉史》多取此書。 ... See full document

7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63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63

... 張子野文〉) 由這些跡象來看,說東坡「以詩為詞」 ,並無不妥。因為在東坡的心目中, 詞就是「古人長短句詩」 。以詩筆、詩情、詩意、詩境入詞,應該就是所謂「以 詩為詞」的重要內容。東坡之所以「以詩為詞」 ,當然有其用心,那是因為詞出 身卑下,綺靡浮艷,須注入詩的技法與精神,方能充實其內容、提振其意境。湯 衡〈張紫微雅詞序〉說: 「夫鏤玉雕瓊,裁花剪葉,唐末詞人非不美也,然粉澤 ... See full document

22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04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04

... 1341-1367),也由通俗而文雅,由渾樸而婉媚,由民間進入宮廷。朱權侄子朱 有燉創作的明雜劇《誠齋樂府》,以「麗則之音」為原則,講究形式上的精麗富 贍、富麗織錦;內容上的錦繡燦爛、堂皇喜慶;以及功能上的微言大義,完全體 現元末雜劇入明之後的變化。就南曲而言,永嘉戲文流播之後的南戲傳奇,大約 經過「北曲化、文士化、崑曲化」三個階段 25 。宋元《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已經 ... See full document

36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10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10

... 何謂「兵書」?近來新編的《漢語大詞》所下的定義是:「古代軍事著 作的統稱,如《孫子》、《吳子》、《司馬法》、《六韜》、《尉繚子》、《三 略》等均屬兵書。《漢書.藝文志》:『凡兵書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圖四 十三卷。』」這是沿用漢人的定義,若此,則《老子》自不得歸屬其列。近年 出版的《中國古代軍事大辭》甚至不立此一條目,大抵認為不需界定即可知 ... See full document

11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12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12

... 表現地區特色,例如江浙兩省的擲瓦罐、竊橋磚,河南的百子橋,都有其獨特的 地方色彩,和華北(北京)的摸釘祈子習俗類似,也代表「走橋」習俗中,蘊 著祈子的儀式,摸釘、竊橋磚是暗中進行的,百子橋卻將之公開化。第三,以焚 艾灸柏施行民俗醫療,使「走百病」的「走」字脫離行動的意味,而具有象徵意 義的祛疫除灾之功能。節日習俗本就有著祭祀信仰的色彩,焚艾灸柏乃有如一種 ... See full document

35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22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22

... 他的性情不一定是輕佻儇薄,他的生活則完全是放浪頹靡。抱著流落不偶的沉 哀,整年的看舞聽歌,淺斟低唱,即便有些逸懷浩氣也消磨淨盡了。蘇則無論江 湖廊廟,到處受人尊敬,無形中養成卓犖不群的自尊心,與高雅的品格風度,再 加上天資學問,當然與柳不能同日而語。這種差別,表現到他們的作品上就形成 了蘇詞柳詞的異點;而後人給予柳詞的評價也就低於蘇詞。……這首詞(赤壁懷 古)完全表露出所謂逸懷浩氣,而最大特點,就是有作者自己,即所謂『人格與 ... See full document

30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23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423

... 42 這樣的論點,是薩依德在論說帝國主義與流行於十九世紀的歐洲小說間的關係時所建立的。 薩依德說:「我並無意說小說——或廣義下的文化——導致帝國主義,但小說作為一種布爾喬亞 社會之文化產品,和帝國主義若彼此毫無關係,是難以想像的。在所有主要的文學形式中,小說 是最近出現的,其形成最有資料可考,也是最西方式的文學體裁,其社會權威的規範性模式是最 ... See full document

34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393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393

... 易見的是, 《吶喊》中的孩童非病即死,曾是〈故鄉〉中的鄉土小英雄潤土, 成人後還是得淒涼地呼喚昔日的玩伴為「老爺」,向既有的階級觀念俯首稱 臣。到了《徬徨》 ,孩童則根本融入看客庸眾之中,成為其所欲批判的對象。 「拯救/被拯救」的二元架,遂告瓦解。更有甚者,後來毛澤東延安文藝 講話中,將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語中的「孺子」,解 釋為「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 ,為它提供了社會主義政治化詮釋。經由此一 ... See full document

45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388

臺灣機構典藏 NTUR:Item 246246/4388

... 郭璞〈桂贊〉曰: 「桂生南裔,拔萃岑嶺。…氣王百藥,森然雲挺。」 (註 22) 這樣難得、可貴的桂樹,如今雖長在道旁,卻為火耕所困,為薪採所摧,無人顧 惜;正如志行高潔、才堪濟世的他,不幸飽受政敵攻擊,謫困於此,亦無人聞問。 當他以傾筐攜回「故壤」 ,細心移植桂樹的同時,是何等渴望自己也能在飽受摧 剝之後,重得生。而他所關注的,又不止是肉體生命的存活,而更在於精神生 ... See full document

25

Show all 10000 docu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