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 、漢字教學的策略與途徑

關於漢字的外部結構是指漢字的結構單位和結構關係,它的內容包含有筆 畫、部首、偏旁、部件、獨體字和合體字等等。

漢字筆順的基本原則是先左後右、先上後下、先外後內。例如「語」字,

各部件書寫順序是:「言」「五」「口」。漢字筆順與字的結構息息相關。漢字的 主要結構,可分為「一體」、「左右」、「上下」、「內外」、「對角」、「三合」六種 (黃沛榮,2016)。

三 、漢字教學的策略與途徑

1. 筆順教學策略

蘇培成(2001)認為筆順是書寫漢字時下筆的先後順序,人們書寫時按照筆 順規則順序書寫,就可寫出完整並美觀的漢字。顧穎、王文惠(2006)認為筆順 主要是解決書寫路徑的合理性、經濟性問題,也就是為了書寫的便捷。基本的 筆順規則是: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先裡頭 後封口、先中間後兩邊。筆者認為學習者書寫時所運用之筆順規則繁瑣,在二 語初學者的漢字教學中,應注重實際便捷的效果,不應過分強調筆順規則,避 免二語初學者頻生挫折,並提升學習漢字的興趣。

2. 筆畫教學策略

李培元、任遠(1997)認為漢字教學應先教筆畫,掌握基本筆畫筆畫的寫法,

熟練這些筆畫,是辨認字形的開始,也是寫好漢字的第一步。蘇培成(2001)認 為就語文教學和工具書檢而言,應簡化為「橫、豎、撇、點、折、提、捺、

14

(2004)則認為基本筆形有「橫、豎、撇、點、捺、提」六種,再加上二十五種 派生筆形,共三十一種筆形。由此得知,漢字筆畫十分複雜,但結構方正,筆 畫筆直,每一個漢字都是由基本筆畫所組成。二語初學者如果能掌握漢字基本 筆畫筆形,必能提高漢字書寫的效果。

3. 字源教學策略

葉德明(1990)認為漢字始於具象,並以圖形流傳其義,故在漢字教學上,

應特別強調介紹其視覺上的特點,並提供給學習者明顯重要的漢字認讀與書寫 原則,以便在學習漢字時容易掌握漢字特點,並認為漢字教學應循語文自然發 展的文字結構與分析結構邏輯。

賴明德(2003)認為「究字源」的漢字教學策略,透過漢字字形結構,以明 白該字的原始意義以及構字的道理,透過此部分的教學能準確地達成文字形

、義的教學,並有助於學習者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社會的了解。

字源教學法是透過漢字的本形來說明本義,以強化學習效果。這種方法多 用於圖畫性較強的象形、指事與會意字。此外,字源教學法也可以加深學生對 於中國文化與社會的認識。象形字是中國文字的基礎,正如東漢許慎《說文解 字》所說:「畫成其物,隨體詰絀。」是將某一類事物的「共相」描繪出來。他 與圖畫的分別是:圖畫無音,文字有音,圖畫以藝術性為主,文字則以實用性 為主;圖畫表達的是一種物象,象形字則是透過物象來表達語言中的某一「語 位」。此外,作為一種紀錄語言的工具,象形字不須仔細畫出實「物祥形,只要 能掌握住其特徵即可(黃沛榮,2016)。

字源教學策略,利用古文字解說文字結構的本形本義,利用以表達漢字的 古文字形,加深了漢字學習者學習漢字的興趣,也提高了漢字學習的效果。

4. 部件教學策略

上世紀60年代,關於「部件」名稱的討論研究中,學者專家已開始意識到 部件教學的重要性。王寧(1997)提出漢字最重要的區別性質是部件,因為部件 才能呈現漢字的主要訊息。王寧(2001)從漢字構形學的角度,認為筆畫是漢字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的書寫元素,部件是漢字的構形元素。梁彥民、萬業馨(2001)從筆畫是漢字書 寫元素,部件是漢字構形單位的角度,強調部件教學優於筆畫直接過渡到整字 的教學。黃沛榮(2016)「部件」是書寫的最小單位,介乎筆畫與部首之間,也 就是說,它可能小至筆畫,如「一」「匕」等,也可大至偏旁,如「田」「水」

等,這些單元都是構成漢字的成分。我們可將「部件」視為構成漢字的零件,

分析「部件」即是將漢字化整為零,讓學生較益掌握字形結構,進而利用「部 件」組合出許多不同的字。華語教師教學時可以透過圖卡將漢字拆解和組合,

教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組成單位。例如「織」可拆分為「糸」、「音」、「戈」等三 個部件,又「音」可在拆分為「立」、「日」等兩個部件。華語教師可以透過拆 解和組合的練習,使二語學習者熟識漢字的組合單位。因此,「部件」觀念對於 字形分析與漢字教學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四、以華語為二語學習者的漢字教學

漢字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現代漢字教學。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現代漢字 教學是指以外國人為對象、以現代漢字為內容、用外語教學方法進行、旨在掌 握漢字運用技能的教學活動。漢字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講清現代漢字的形、音、

義,幫助學生認讀漢字、書寫漢字,學習漢語,掌握漢語的書面語(卞覺非,

1999)。漢字語素文字,一個學生掌握漢字數量的多少,不僅關係到學習者的漢 語口語水準的高低,而且也是學好漢語書面語的關鍵。

對外漢字教學領域的漢字本體研究,包括字形研究、字音研究、字義研 究,具體來說主要集中在漢字構形研究和形聲字研究兩個方面上 (高程,

2014)。

漢字教學的主要特徵:形音義特點與規律。因此對於非「漢字文化圈」以 及「拼音文字系統為母語」以華語為二語學習者的認讀與書寫漢字很難 (劉 珣,2002)。

16

字的聲符數量,屬於形聲結構的有5631個字。這些形聲字是由形聲字是由形旁 和聲旁構成的,根據其統計分析,具有表義功能的形旁和具有表音作用的聲 旁,它們出現的位置基本是明確的,在進行漢字教學時,可以利用部件組合的 規律,學習者可以通過這些形聲字的聲符來認讀聯想識記漢字讓學生提昇漢字 學習成效。

馮麗萍(1998)對《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的1920個形聲字的聲 符和整字關係進行研究並得出結論。無論是聲同、韻同、還是聲韻全同,都與 漢字的字音有關係。

萬業馨(2000)在研究對外漢字教學中形聲字的聲旁問題時指出,形聲字的 聲旁的出場順序不是由教材安排決定的,而是由聲旁字和形聲字的聲旁之間的 關係決定的,並且她認為在編寫教材時,應該把使用率頻率高、字形比較簡 單、能夠成為聲旁的漢字,安排在教材的前面先學,而對於聲旁和由聲旁組成 的形聲字,除非聲旁和漢字讀音完全相同,否則教師不要對學生進行語音類推 的引導,在教授使用頻率較低的聲旁字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先觀察形聲字 中聲旁的位置,比較形聲字和聲旁讀音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啟發學生認讀和記 憶漢字。

張旺熹(1990)提出根據漢字部件和漢字結構的特點進行漢字教學,他分析 了漢字的特點:包括獨特的生成體系、立體結構、部件變異、字形相似等四方 面;總結出兩種留學生常犯的漢字書寫錯誤,即漢字部件錯誤和漢字結構錯 誤。他也提倡漢字部件結構教學,培養學生認讀、書寫漢字的基本功,以至於 更有效的提高學習漢字的效率。

伍巍(2004)從中國傳統的漢字教學法出發,認為對外漢語中的漢字教學可 以採用構件教學,先以筆畫教學打基礎,再重點教授漢字部件,掌握基礎漢字 的形、音、義,在掌握了大部分作為偏旁的獨體漢字基礎上,進入漢字部件的 組合教學,通過部件組合教授漢字。

李寶貴(2005)解析現代漢字字形的結構,認為現代漢字整字可分為獨體字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和合體字兩種。六書中的「象形字」和「指事字」是都是「獨體字」,「會意 字」和「形聲字」都是「合體字」。現代漢字中的獨體字多半來自古代象形字和 指事字。他認為獨體字既是常用漢字,又是構成合體字的部件,組字能力很 強,必須牢牢記住;解析合體字可以理性地了解漢字的構造原理,領悟漢字的 理據性,從而掌握記憶和書寫漢字的訣竅。

基於以上研究,可知部件是漢字認知與學習的一個重要單位,也是影響學 習漢字「識讀」、「書寫」與「識寫」的重要因素。以部件為核心的漢字部件教 學法已得到了很多專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