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的詩歌發源甚早,詩經可說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孔子重視詩的教育

,他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所謂「興」,就是激發人之 志趣,感動人之情意。所謂「觀」,就是能廣博地去觀察,去欣賞周遭的一切。

所謂「群」,就是能接受別人,與人和睦相處,也就是「和而不流」的意思。所 謂「怨」,就是能將內心的感受,藉著詩,加以正常的發洩(徐守濤,1996)。

所以,詩歌的「興、觀、群、怨」這些功用,也就是有啟發、觀察、溝通與宣洩 人的情志的功用(林文寶,1991)。倘若能讓兒童沉潛在好的童詩作品中,自然

能將真善美合於一身,達到孔子所謂詩教的極點─溫柔敦厚了(雷僑雲,1988)。

因此,欣賞詩,可以增加知識,陶冶性情,美化心靈;創作詩,更可以增強 觀察,表達和平衡身心的能力。所以,讀詩、寫詩,對任何人都有益處。林文寶

(1991)認為童詩的創作與指導,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可以讓兒童了解詩的 趣味,引導兒童進入文學中最美好的世界,讓詩來滋潤他們的心靈,美化他們的 生活,也讓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有最好的表現機會。因此,他(1991:226)對 於童詩教育的終極目標做了以下的論述:

戲情趣的追求。至於實效上,則是在於才能的啟發。又就教學而言,則是 屬於語文教育的一部份。

由此可知,童詩的教育目標是多層面的,它可以是趣味性的追求,可以是語 文能力的提升,可以是潛能的啟發,也可以是人文的涵養。

宋筱蕙(1989)認為:童詩的教育價值,包括了智識教育、情趣教育、文學 教育及品德教育四大項:

(一)智識教育

童詩能夠擴大兒童的生活經驗,增進兒童的智慧。童詩的內容多數描述一 般生活情景、風土習慣、民俗節慶,或是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天文氣象、魚 蟲鳥獸、花草樹木等,不但生動有趣,且題材包羅萬象,兒童可以從中獲取新 的經驗和智識。

(二)情趣教育

童詩的內容,特別重視情感和趣味,能夠陶冶兒童的性情,變化兒童的氣 質,使他們養成活潑、爽朗、優雅與天真的性格。更進一步的,要兒童從童詩 作品中深入去觀察、欣賞及領會周圍的一切事物,從而感受真實生活中多彩的 情趣。

(三)文學教育

童詩也直接或間接地培養兒童在文學方面的欣賞及創作能力。優秀的童詩 作品,能擴充兒童的語彙,增強兒童的語文表達能力。在童詩中淺白簡鍊的詩 句中,兒童慢慢習得聯想敘述的能力,因此,兒童的表達更加充實,遣詞用字 更豐富了,當兒童能使用恰當而靈活的語彙,來抒發情感、表達意見時,自然 醞釀出創作的能力。

(四)品德教育

有些童詩也蘊含著倫理道德或勸勉諷誡的教育性內容,使兒童能得到陶鑄 品行、美化性靈的好處。透過多元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深入領悟詩中的情感 和意境,進而受到深刻具體的薰陶,對兒童的品德教育,自然可以收到潛移默 化的功效。

徐守濤(1990)認為:童詩的發展,無論從兒童觀點、文學觀點、教育觀點 或是社會觀點而言,它都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她(1990)在〈兒童詩的教育觀〉

一文中提出詩教具有下列意義:

(一)陶冶性情

詩是抒情的,而這些情,必然經過昇華、提煉後才產生的,所以化為文字 後,已是精純良品、親切感人。讀之不但能發抒情意,更可以平伏波動的心。

(二)啟發智慧

一首詩的產生,是作者實際生活的體驗,無論是對事物的認識、情意的表 達、文字的營造或意境的設計,都是作者智慧、學養和情感的表達。因此,閱 讀作品後,能拓寬視野、增廣見聞、啟發智慧與豐富自己的人生。

(三)美化心靈

詩中的感情,是經過昇華後,藉想像和文字表達的,所以是一種美的營造、

設計與追求,其中包括了形式美、語言美、節奏美、圖象美和意境美,因此在 閱讀過程中,必能感受這份美的薰陶,進而帶引讀者從美的角度去欣賞事物。

(四)培養健全人格

詩提供一個正常的管道,使讀者在感情上得到適度的宣洩,保持個人心態 的平衡,達到健康的標準。讀詩,可以平伏情緒,減輕壓力;寫詩,更可以直 接發洩,使心情得到平衡。

張清榮(1990)認為:童詩教學的終極目標在提升兒童語文能力,充實兒童 人文科學的內涵。因此兒童寫詩之時,在字句鍛鍊上要特別講究;在描述風景事

物時,須用精當的詞句,並且使用各種技巧,也知悉押韻、聲律與節奏等語文常 識,如此語文能力必可大幅提升。

此外,還有其他學者對童詩在教育上的價值亦多持正面、肯定的看法。雷僑 雲(1988)認為:童詩所具備的教育價值並不等於說教而已,它具有的教育功能 是多面的,能涵養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表達能力及促進心靈的溝通。江惜美(1998)

指出:教導兒童從事詩的創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因為短短的幾行詩作中,兒 童能用精鍊的語言,表達出對事物的想法、看法,是一種語文素養的呈現。

Boodt 認為:詩給予兒童一個使用語言而非研究語言的機會,而且,詩的教 學強調過程而非結果。兒童如果經驗到創作的樂趣之後,他將會從中得到成就感

(Amann,1986)。他的論點與宋筱蕙(1989)、杜榮琛(1996)相當接近。宋筱 蕙認為寫詩的能力,一定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而不是一夕之間就造就出來的。

現今我們提倡童詩教學,並不是要早日有計畫地培養未來的現代詩人,而是要透 過這個具有語文教育意義的教學活動,為兒童打下深厚的「詩的基礎」,不管對 未來的寫詩或讀詩活動,都有深遠的影響。杜榮琛亦認為:指導兒童寫詩是為了 提高兒童的語文能力與興趣,培養他們奇妙的想像力,陶冶兒童的性情,增進兒 童的發表能力;同時,對於兒童的創造力和鑑賞力,也能獲得充分的啟發。這對 造就身心均衡的良好國民,培育新一代文化創造的接棒者,是最佳的耕耘途徑。

小結:綜合上述學者的論述,我們會發現童詩對兒童而言,有許多正面、積 極的教育意義,因此,童詩寫作教學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者希望藉由創造 性童詩教學,提升兒童的語文能力與興趣,培養兒童奇妙的想像力,陶冶兒童的 性情,增進兒童的創造力和鑑賞力,最重要的是開啟他們內在創作童詩的潛能(詩 心),表現人性中善良與純真的一面。

第二節 創造思考教學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