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造思考教學是一種「自由、開放、包容」的教育態度,也是一種「激發學 生創造潛能」的方法(陳龍安,1998)。林寶山(1998)認為創造思考教學是指 教師根據創造力發展的原理,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各種教學法或策略,以啟發或增 進學生創造力、想像力為目標的一種歷程。根據國內相關研究(江之中,2003;

吳美慧,2001;林宜龍,2003;林珍羽,2003;林建平,1984;陳龍安,1984;

蔡佩欣,2003;盧金漳,2002)顯示:學生的創造思考能力,可經由教學歷程獲 得增進。魏金發(2001)亦認為:創造力是可以社會學習的,其主要是以Bandura

(1969)社會學習論為主軸,認為創造力可由學習而改變,而學習受環境個人的 人格特質及行為所影響。

林寶山(1988)指出:創造思考教學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六項:

(一)在教學過程中是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學生是主角,教師只是協助指導的 角色。教學時間由師生共用,教師不能獨占。

(二)啟發學生的想像力,使其具有創造性或生產性的思考為目標。

(引自陳龍安,2004:62-63)。茲將這八種學生行為的名稱及定義列表說明如下:

表2-3 Williams教學模式第三層面

名 稱 定 義

資料來源:研究者修正自陳龍安(2004:62-63)

陳龍安(2004)認為:創造思考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認知層面的敏覺力、流 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和精進力,以及情意層面的好奇心、冒險心、挑戰心與想 像心。而創造的歷程則為準備期、醖釀期、豁朗期及驗證期,茲分別敘述如下:

(一)認知層面(五力)

1.敏覺力(sensitivity):是指一個人能夠敏於覺察事物,具有發現缺漏、需求、

不尋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

2.流暢力(fluency):是想出很多可能性或答案的能力,流暢就是點子源源不 斷,也就是反應觀念的多少。

3.變通力(flexibility):是指一種改變思考方式,擴大思考類別,突破思考限 制的能力,看看我們是傾向於停留在習慣性的想法,或是自動地擴展到新思 考的方向。

4.獨創力(originality):是一種能想出不尋常反應的答案、新穎想法的能力,

能做出別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跟別人同樣的事情而想法與人不同。

5.精進力(elaboration):是一種補充概念,在原來的構想或基本觀念再加上新 觀念,增加有趣的細節,和組成相關概念群的能力。

(二)情意層面(四心)

1.好奇心:關鍵字是疑惑,是指面對問題樂於追根究底,把握特徵以求徹底了 解其結果,能夠「打破沙鍋問到底」。

2.冒險心:關鍵字是猜測,是指面對失敗及批評,還能鼓起勇氣再接再厲,全 力以赴,能夠「勇於探索」。

3.挑戰心:是從混亂中理出頭緒,是指在複雜混亂的情境中,尋求各種可能性,

找出問題的頭緒,能夠「臨危不亂,接受挑戰」。

4.想像心:想像力的關鍵字是視覺化或具像化,是指善用直覺推測,能夠在腦 中將各種意象構思出來,並加以具體化,便具有超越感官及現實的能力。

(三)創造的歷程(四段)

1.準備期(preparation):蒐集有關問題的資料,結合舊經驗和新知識。

2.醞釀期(incubation):百思不解,暫時擱置,但潛意識仍在思考解決問題的 方案。

3.豁朗期(illumination):突然領悟,瞭解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4.驗證期(verification):將頓悟的觀念加以實施,以驗證其是否可行。

小結:本研究基於上述創造思考教學的內涵,嘗試將創造思考融入童詩教學

,使童詩教學更生動、活潑且多元化,寓學習於遊戲中,使學生產生互動和凝聚 力,以引導學生對童詩產生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童詩寫作的能力和技巧。並激發 學生認知層面的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和精進力;培養情意層面的想 像力、挑戰性、好奇心與冒險性,以及分析、組織與結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