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童詩具有「兒童性」及「詩性」,因此寫作時應敏銳地觀察並感覺兒童生活 周遭的任何事物,配合兒童的年齡、心智等特點,以深入兒童的生活;並且要用 最精鍊的文句去描寫,採分行的方式去架構,使作品本身的律動、節奏(音樂性)

和意象(繪畫性),盡量能同時具備。以下先就「兒童」的界定及「詩」的特質 進行說明,再提出專家學者對童詩特質的看法:

*「兒童」的界定

現今「兒童文學」所指的「兒童」乃是泛指:四至十二歲之兒童,以能欣賞 語文為傳達工具的文學作品為度。亦可往上延伸至十四、五歲,亦可往下延伸至 二、三歲。因為,在生命過程中,個人身心發育遲早不同,很難依年齡截然劃分

(李慕如,1983)。兒童期的特徵有:(一)可塑性大、(二)想像力極豐富、(三)

好奇心極為敏銳、(四)模仿力特強、(五)意志不堅定。

*「詩」的特質

高明(1956)在《中國文學》一書中,說明了詩的特質有以下兩點:

(一)在形式上,特別重視節奏的表現,必須具有音樂性。

(二)在內容上,特別重視境界的形成,要直覺地見到所見的意象,而所見意象 又必恰能表現一種情趣。

洛夫(1981)在《孤寂中的迴響》一書中的〈詩與散文〉一文裡,提出他對 詩的特質的三點看法:

(一)抒情性:詩的主要功能在表達情感,側重意象與韻律之美。

(二)想像性:詩不是自然的模仿,而是心靈的創造品。詩之能稱為創造品,因 為它主要是想像的。但是詩中的想像必須依附於具體的意象,才能使詩的 容貌鮮活地在我們心中呈現。

(三)多義性:詩語言的多義性可使詩意更為豐富,詩的價值大部分建立在「以 有限暗示無限」上,所謂「含蓄」、「意在言外」、「見不盡之意於言外」或

「味外之旨」,無非都在說明:詩情詩意不僅表現於可知解的語言層面,

更隱藏於語言的背後。

*「童詩」的特質

洪中周(1987)認為:可以將童詩內容析分為「真、善、美」三項,也就是

「童趣、義理、詩味」三個要素。

雷僑雲(1988)指出:一首好的童詩應具備下列幾項特質:

(一)以兒童的眼光去揭示符合兒童生活經驗且富有詩意的事物。

(二)流露兒童心靈深處豐富且率直的真情。

(三)充滿童趣的想像。

(四)用兒童天真活潑而自然的口吻表達。

(五)擁有具體明確具教育意義的主題。

宋筱蕙(1989)認為:一首好的童詩應該具備下列六種特質:

(一)兒童的經驗

舉凡兒童的語文領悟能力、兒童所能認識的事物、兒童所能體會的生活經 驗、兒童能感受的情感、兒童能接受的想像、兒童能理解的意境等等,只要是 健康的、善良的、有益的、具有啟發性和激勵性的題材,都很適合兒童。

(二)率直的真情

好的童詩,必能流露出兒童心中最率直的真情─喜、怒、哀、樂、愛、惡,

表現出他們對人生的期望、憧憬和關懷。

(三)生動的意象

「意象」,是詩人將自我心中的意念、體驗或情感,利用文字的描繪,像 圖畫般「直覺地」呈現出來,使無形的感受和經驗,變作具體的景況。中國古 代詩學,強調「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意象呈現」的效果。

(四)優雅的情境

詩的作用,在陶冶性情、美化人生。尤其對於樸直純真的兒童,為他們幼 嫩潔淨的心靈,注入優美祥和的情境,可以引領他們進入一個活潑健康的世界

,養成樂觀平和的情操。

(五)奇妙的想像

「想像」可以美化文學作品,是寫作上不可或缺的技巧;兒童文學更需要 借助於想像的功夫,而且越奇妙越好。

(六)淺明的啟示

文學作品,一定要有正確的主題,才能使讀者領悟到有意義的啟示。童詩 的主題,因為必須考慮到兒童的經驗及能力,所以必須明確淺顯,避免抽象、

隱晦或籠統。

傅林統(1990)曾引述他人的話說:「『詩』是『正義的劍』,是真、善、美的 化身。」他歸納了克勒亞姆從事童詩集編選的標準,提出以下四點童詩的特質:

(一)符合兒童的心理並且屬於兒童的想像世界的詩。

(二)使用兒童能瞭解的現代語言,而在語言的運用上能表現優雅的韻律。

(三)含蘊蓬勃的生命力,歌詠生命的詩。

(四)富於創造性的詩。

鄭蕤(1991)提出童詩應具有的特質有:(一)溫柔敦厚的詩心、(二)豐 富活潑的想像、(三)真實生活的內容、(四)幽默趣味的情感、(五)音樂韻 律的節奏。

張清榮(1994)舉出童詩的特質有下列九點:

(一)抒情的、(二)生活的、(三)趣味的 、(四)音樂的、(五)直覺的、

(六)形體的、(七)精鍊的、(八)美感的、(九)造境的:啟示。

陳正治(1995)所認為的童詩特質有:(一)兒童性、(二)抒情性、(三)精 鍊美、(四)語言美(淺顯而精鍊、意象的和音樂的)。

楊淑華(1995)認為兒語是寫作童詩必備的條件。兒語是指兒童的語言,即 兒童會說、會聽、能懂的語言。它是兒童心靈世界的真實映照,充分表現出兒童 特有的思想特徵和坦白直率、毫不矯作的表達風格。

杜淑貞(1996)認為童詩的特質有以下七點:

(一)自然靈動的意象、(二)平淡天真的詩味、(三)樸實貼切的經驗、(四)

新巧豐美的想像、(五)坦白率直的淺語、(六)簡潔明暢的旨趣、(七)響亮 悅耳的節奏。

徐守濤(1996)認為:童詩是兒童專有的文學形式之一,它必須是適合兒童 程度、經驗和興趣的作品,才能使兒童樂於接受和喜愛,因此,童詩必然有其獨 特的條件和要求。其特質有下列六點:

(一)淺顯易懂

童詩是一種淺語的藝術運用,透過文字的比喻、象徵,使意象清楚呈現,

讓兒童看得懂,能接受、了解內容,又能激發心中感受,引起共鳴。

(二)生活經驗

童詩要從生活中取材,都是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熟悉的事物,所以才能 引起兒童的共鳴。假如是新題材,也要以兒童的舊經驗為基礎,引出新經驗,

供兒童類化、統整後,才能認同、接受和欣賞。

(三)意象鮮明

寫詩時,要把意念變成意象,把意象變成意境,讓兒童全然了解。詩的意 象呈現在於以具體代替抽象,以動態表現靜態,以感觀、色彩入詩,使創作的 形象明確呈現。

(四)想像豐富

童詩要藉想像使之具有生命,想像源於聯想,有接近聯想、相似聯想和對 比聯想。無論從事物的形態、特徵或功用等都可引起聯想,如以聯想設計比喻,

即能迅速引起兒童好奇,隨之引起共鳴而進入兒童的心靈世界。

(五)生動傳神

在兒童文學中,擬人化及擬物化的手法,是最常使用的,尤其是詩,更常 以擬人手法達到移情作用,若能以擬人法配合比喻,以動詞代替名詞,即能使 詩中之事物具有生命、靈活呈現。

(六)情趣盎然

幽默、諧趣可以吸引兒童欣賞,又可誘導兒童從另一角度去看事、看物。

情趣盎然的作品,可引導兒童從多角度去欣賞事物,甚而懂得自娛娛人,當然 也帶來幽默、諧趣,使兒童也感染一份開朗、活潑和快樂。

杜榮琛(1996)也指出童詩的內涵有三:

(一)童言童語的真(童心)、(二)想像情趣的美(詩心)、(三)潛移默化 的善(愛心)。

黃雲生(1999)認為:童詩除了具有詩的一般特點外,同時,它又有一些屬 於它自己的特點:(一)真率明朗的情感性、(二)形象鮮明的敘事性、(三)稚 拙活潑的趣味性、(四)流暢簡潔的音樂性。

李慕如和羅雪瑤(2000)認為:童詩需具有真(兒童性)、善(教育啟發)、

美(文學性)三種特質。

蕭蕭(2000)以五點來敘說童詩的特質:

(一)使用兒童語言:兒童的語言,簡單,明晰,寫作童詩只能使用兒童可以接 納的語言,因此盡量口語化、兒語化。

(二)親近兒童生活:以兒童的生活經驗為基礎。

(三)正視兒童心理:天真的兒童擁有一顆與自然最貼近的心,最美善的心。

(四)啟迪兒童想像:詩是一種想像的文學,兒童對於他所處的時空充滿好奇與 幻想,童詩自然要以啟迪兒童想像為主要特質。

(五)培養兒童愛心:傳統詩教以溫柔敦厚為上,兒童詩教更要發揚以仁愛為中 心的詩學傳統,培養民胞物與的胸懷,擴充小朋友對親人、對動物的愛。

小結:綜合上述學者所言,研究者認為一首好的童詩應具有以下五點特質,

研究者欲以這五個特質作為日後創造性童詩教學的選詩基準:

(一)以兒童的角度思考

童詩應以兒童的眼光去觀察、感受生活周遭的人、事、物,題材要適合兒 童的興趣和需要。此外,主題要有趣、新穎,才能引起兒童的共鳴,增加兒童 的經驗、智慧,啟發兒童的思想。

(二)富節奏的音樂美

詩是富於「節奏性」的文字組合,藉著文字所構成的節奏,來表現詩人的 情感和意念。童詩透過節奏、韻律、反覆、排比、摹聲等的安排,增添了詩句 本身的音樂性。

(三)簡明生動的意象

寫作童詩時應以淺顯、具體的文字,勾勒出具體的意象,讓被描述的情意,

可見、可聞、可嗅、可嘗、可觸,使詩靈動,有如欣賞一幅鮮明動人的圖畫。

(四)豐富的想像力

詩中的情趣,往往借助於神奇的想像與巧妙的比喻,才能深刻貼切的表現 出來。唯有充滿創意、新穎與奇特的想像,才能吸引兒童。

(五)精鍊優美的語言文字

精鍊的語言,就是精美而準確、字句少而含意多的語言。童詩必須以最精 簡的字句,來表達豐富的情感、內容,並要合乎兒童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