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Cress、Collier、Reitenauer和Associate等人 ( 2005 ) 認為對於身為主流群 體的學生而言,多處於種族中心階段,被本身之優越感所包圍,很少有機會察 覺被排擠(marginalized)群體的感受,而Green ( 2001)亦認同此一想法,認為 白人學生沒有身為邊緣者的經驗,因此,服務學習便是希望學生藉由服務機會,

讓學生與不同的群體接觸,並從省思中思索被服務的群體如何受到種族主義、

性別歧視、階級歧視、異性戀主義等歧視的壓迫,以引發其對文化間差異的敏 感度。而本研究分析訪談資料後亦發現,研究參與者多能於服務中察覺到自己 身為主流族群的優越感。C生透過課堂中的文章以及理論閱讀省思本身在服務中

的態度,發覺自己仍過於主觀,或不自覺流露出優勢或主流的態度,因此會不 斷提醒自己要改進:

我發現我都會站在我自己的立場想,我太主觀了,學了服務學習之後就會 發現不只要問為什麼,要同時問how 跟 why,其實我也是漸漸的在這些文 章中學習,還有透過服務經驗,也會給自己一些警惕,我發覺自己還是會 流露出一種優勢或是主流的態度,所以會一直提醒自己不要這樣子。

(C032328)

F 生在修服務學習課程前,已經有在中學推動服務學習的經驗,而且本身 亦有豐富的服務經驗,其於反思日誌中提到:

一直以來,內在都有一種這些我都學過,我都懂的感覺,潛意識就會自以 為是專家,或是知識分子,比別人懂,這些我都知道,那又如何?用高深 文字堆砌一些自以為比別人了解來顯示自己的重要或是somebody,今天我 真正感覺到so what?也明白謙卑是真正從內在願意學習與改變。(FJ0507)

F 生所述出之文字頗為深刻,由於本研究之研究參與者為碩博士學生,對 於專業知識必然有一定的程度,在面對服務對象時,難免會以高高在上的知識 份子自居,所以必須以謙卑的心學習,才能獲得真正的改變。E 生亦於服務日 誌中提到相似的想法:

人往往會用自以為是高高在上的態度去憐憫這些有特殊需求的人,採用同 情和慈善的觀點去「幫助」這些人,但仔細想想,他們不也都和我們一樣 嗎?(EJ0415)

A 也認為:

我覺得要秉持著謙卑的心去服務別人,不要覺得你去服務別人時你好像是 很偉大的,因為你去服務別人你也可以從中學習,你在服務別人的時候你 獲得是很多的,反而可能你給別人的回饋是少的。(A122257)

B 生於訪談中表示,在服務前,因為身邊有親人曾經是街友,所以能理解 他們身為街友的原因,認為:「他們應該在人生的路途中遭受到一些挫折或是 真的很失意,沒有錢阿,沒有親朋好友,所以選擇當街友。」但是在服務後B 生發覺:「一開始因為我有親戚是街友,所以我就想說我不會歧視街友,結果 後來到基隆平安站,有一個人端水給我喝,我當下就猶豫了,猶豫了我到底要 不要喝,我是不是我歧視他?後來覺得自己猶豫,可能是還有既定的價值觀,

會覺得他們是髒的!(B031153)」

劉美慧、洪佳慧(2009)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課堂中發現,對優勢學生而言,

身為漢人是一件自然的事情,而接觸多元文化教育後,學生有機會看見自己在 社會上的優勢族群位置,反省自己優勢的漢人身分如何作用在自己身上。

於此階段,研究參與者在直接接觸服務對象的過程中,逐漸察覺本身被刻 板印象和偏見牽制的框架。而此符合Eyler(1999)、Boyle-Baise(2002)、何 縕琪、沈麗芬、張景媛(2008)、林梅琴(2008)等人之研究發現,由於服務 學習讓學生有機會跟多元族群背景的人一起工作,學生能接觸不同人的意見,

有了打破既存觀念的機會,此不僅讓學生對社會問題有另一番體會,更使學生 挑戰其既定刻板印象。

Jones 與 Abes ( 2004 ) 在研究服務學習的持續影響中發現,察覺本身的社會 階級是研究參與者最普遍的認同影響,而檢視個人此方面之認同將影響其對自 我的感受以及是否會承諾去服務他人。

由此可知,研究參與者對於本身優越心理的察覺,對於觀點轉換的發生有 著非常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