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服務機構是服務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而學校、老師、學生以及機構 間的「協同合作」正是服務學習的重要特質。而在服務過程中,機構除了關心本 身的需求外,也應提供服務學生充分的定向訓練及背景說明,協助學生了解被服 務對象,並於服務期間適時給予學生回饋、協助(徐明、林至善,2008),而 C 生便於訪談中特別提到與機構督導透過反思討論,使自己對服務問題獲得解答,

以及得到支持使挫折感減緩的心情:

如果要真的進行服務學習,真的要有一個督導,或是一個指導老師,在旁 邊陪著你,譬如說服務日誌好了,服務日誌寫完之後,需要有一些人給你 一些意見,因為你自己寫完之後會覺得有一些盲點,會有一些狀況,我的 服務日誌寫完之後有給老師,也有給督導看,督導有在上面寫很多意見,

然後他會鼓勵我,給我一些意見,或者是跟我講說這個小朋友會出現這個 狀況是為什麼,我就會覺得說,哇!恍然大悟,然後跟他討論自己就會好 一點,比較不會無力感,所以會覺得說有一個督導很重要,因為在立心服 務,如果沒有一個很了解小朋友的督導,我只是自己一個,沒有辦法做到 什麼。(C03233901、C032340)

由此可知,由於機構督導對於服務對象有較多的認識,因此常可指出C 生 對於服務對象的盲點,並給予C 生心理上的鼓勵,使 C 生於服務挫折中獲得支 持。

而C 生所服務機構的督導也於訪談中回應:「我也蠻想看同學的反思日誌,

因為我覺得我除了口頭上跟大家討論以外,我還可以寫一些東西在反思日誌 上,給同學一些回饋,可以有雙重的管道和同學溝通,所以我蠻重視督導制度。

像在C 生的反思上我們就有一些討論,我也可以從中了解 C 生的一些想法。

(S20515)」

在訪談過程中,C 生和其督導皆主動表示在服務學習過程中,由於雙方互 動熱絡,因此彼此皆從中獲得許多。C 生在訪談最後特別強調一定要表達機構 督導的重要性,認為本身在督導的協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學習,而C 生的督導亦 特別提到在歷年督導經驗中,僅有C 生願意透過服務日誌與其交流,使自己得 以此更了解學生在服務中的困境,而得以適時予以協助,讓彼此成長更多,令 其印象深刻。

而於人安服務的研究參與者,多是在服務時,與督導進行口頭的討論,而 A 生、B 生和 D 生提到,督導會與他們提起一些街友的故事,讓他們對街友有 更多的認識,例如:

人安基金會的督導有先跟我們講一些街友不得已的故事,先讓我們了解他 們會什麼會變成街友,為什麼沒有辦法去工作,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督導 有講到有一些街友本來是大老闆,然後經商失敗,在經商失敗後因為不想 拖累家人,沒有臉回家,就選擇了去當街友。聽到督導說的故事以後覺得,

啊!其實要先去了解他們,不要一開始就先下定論說他們就是不去工作。

督導也有給我們看一些論文和故事,我覺得就是這些文本可以讓我們更認 識街友這一塊。(A1222162、A12221702)

A 生在服務時,督導會與其提及一些關於街友的故事,使 A 生對於一個人 從大老闆變成街友的故事印象很深,而有應該要先了解他們不去工作原因的想 法,此外,督導所給的文本亦對於A 生了解服務對象有許多的幫助。而 B 生則 會與督導談論與街友相關的社會議題:

在服務過程中看到什麼,我都會跟督導問一下,我記得就是都會問督導街 友的狀況、情形,站長會跟我們說一些街友很心酸的地方。例如說可能變 成人頭戶,他們因為是街友,所以很多社會福利都沒有辦法領,也可能因 為跟家人的關係不好,所以沒有辦法領社會福利…從這些例子,你會發現 街友很可憐,像我們一般人可以享受到的國家給我們的權利,街友可能都 沒有。跟站長可能會聊街友社會問題的一些議題,就是比較聊背後的東西 吧!(B031140)

此深入的探討對B 生產生了不少的啟發, 讓 B 生更進一步理解了街友無法 獲得社會照顧的無奈與心酸。對於D 生而言,督導的一句話,點出了自己對於 街友總是不存錢的另一個想法:

我們有問督導難道街友他真的是一點錢都沒有嗎?那督導就有跟我們談到 說,街友週六週日都會接受平安站的安排,去派報或是打工,就會有一點 錢,那我們就問那他的錢都會存下來嗎?督導就說不會耶,他們常常都是 一拿到錢就花光,或是拿去簽六合彩。但督導也有跟我們講很多街友被搶 劫,他們領到錢沒有花掉,就被搶走了……後來我自己就想,事實上他們 也不能存錢在身上,因為他們的家當都隨便包一包,就躺在路邊,如果其 他人要偷他們的錢,隨便翻一翻,他們的錢就不見了,或許他們會覺得錢 存在身邊是沒有意義的!(D032411、D032412)

從A 生、B 生和 D 生的訪談中可知,由於督導對於街友有更多的了解,因 此可以提出不同的想法,使之獲得不同的啟發。因此,授課老師亦特別於訪談 中強調與機構督導合作的重要:「督導本身也很重要,因為對議題本身,督導 最暸解,但要花時間去溝通,你們從督導身上學習,我也從你們的身上學習,

我都把他們當作老師。(T0525)」

但前文中曾提到,對於在人安服務的研究參與者而言,儘管在服務後,本 身已能改變對街友的想法,但仍無法鼓起勇氣近距離接觸街友,因此產生「期 待有所為卻無法跨出第一步」的矛盾心情,但於訪談機構督導後,研究者發現 督導未能察覺研究參與者此一時期的矛盾心情,而認為服務學生應該更為主 動:「目前來說是比較沒有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因為普遍來說,同學都比較

『ㄍㄧㄥ』,如果你叫他去找一個街友講話,可能不會有那麼大的勇氣。希望 他們可以活潑一點,可以主動和他們聊天,可以主動和街友有互動。(S10429)」

由此可發現,研究參與者沒有表達心中的疑慮,而督導亦未能了解研究參 與者需要協助的心情,以此相較於C 生和督導能透過服務日誌交換心情的情 形,若是彼此能透過服務日誌做為進一步溝通的橋樑,雙方則更能知悉彼此所 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