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央歐亞史中的西藏─藏傳佛教世界的形成與發展

第四章 北亞史與其鄰近區域的相互關係

第五節 中央歐亞史中的西藏─藏傳佛教世界的形成與發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1

由宏觀來看,13、14 世紀的蒙古時代史研究有兩種立場,就是「縱」、

「橫」兩種。「縱」的立場是將中國、中亞、東南亞、印度、伊朗、中 東、西北歐亞、歐洲等文明圈,以時間來進行縱向觀察的立場。規定地 域、貫穿時代,通過「歷史的脈絡」來觀察的立場。……「橫」的立場 是重視歷史的共時性,跨越地域的構造,橫切歐亞非三洲,進行考察的 立場。蒙古時代是世界史上相當特別的時代。99

至此可知,杉山正明受到本田實信的影響,從蒙古開始進行對於世界史的考 察。杉山正明在論述中央歐亞的範圍時提到:

若以削蘋果的方式將歐亞大陸轉圈削皮,儘管會有些許誤差,大抵就是 乾燥氣候。乾燥就是此世界的共通點。相當概略的說,中央歐亞就是這 樣世界的通稱。與內陸亞或中亞有少許差異,範圍較廣,且不僅限於亞 洲。乾燥世界也到達歐洲,是相當廣泛的地帶。100

而在此廣闊地域中住民的生活樣式也相當多元,狩獵、牧畜、遊牧、農耕、

工商業等等,其中也可再細分為中小規模的地域。101

第五節 中央歐亞史中的西藏─

藏傳佛教世界的形成與發展

本節論述在西藏被歸入中亞史後,隨著中央歐亞史概念的興起,西藏定 位的轉變。第一部分是討論森安孝夫在上述背景中,如何用交流與主體性並 存的論述,將西藏納入中亞史,再進一步放入中央歐亞史的框架。第二部分 則是在尋找西藏定位時,石濱裕美子提出以宗教觀點來歸納被西藏佛教影響 的地域,進而提出西藏佛教世界的概念。

99 杉山正明,《世界史を変貌させたモンゴル─時代史のデッサン》,頁 191。

100 杉山正明,《遊牧民から見た世界史》,頁 12。

101 杉山正明,《遊牧民から見た世界史》,頁 12-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2

一、森安孝夫

1987 年,森安孝夫發表〈中央アジア史の中のチベット─吐蕃の世界史 的位置付けに向けての展望─〉一文,在討論西藏的定位時,他認為:

西藏在地理上的關係,與其說是與南亞或東亞的一部分,不如說是與中 亞有密切關係來得更加恰當。儘管在我國裏,將西藏史放在中亞史的框 架中來考察的看法尚未得到大眾承認。這是因為我國的西藏學可說是以 佛教學為中心,在與佛教的關係中,無論如何其視角會看往印度與中 國。確實在吐蕃時代(7 世紀─9 世紀中葉)中期以降的西藏史如去除 佛教就無法論述,而西藏的文學、美術、音樂,甚至到天文、曆法、醫 學、藥學等也是與佛教有密切相關而開始發展。但是吐蕃輝煌文化的極 盛時代中,在西藏裏摩尼教、景教,甚至是伊斯蘭教都有傳播。這就是 表示西藏與中亞或是西亞有其交涉的事實存在。102

森安孝夫首先論述中亞、西亞也有西藏有所交流,藉此切入討論中亞與吐蕃 的關係。接著從 7 世紀的古代吐蕃王國開始論述,從商品交流的角度,認為 由於經濟力量的興起,形成西藏文化圈的基礎。至此之後,儘管 9 世紀中葉 吐蕃王國崩潰,政治分裂,但是西藏文化圈仍然持續存在。103 上述的視角應 是受到內亞史研究者Christopher I. Beckwith 對於 7 至 9 世紀中,從歐亞史的 角度,看當時帝國並立,如法蘭克、伊斯蘭、突厥─回鶻、吐蕃、唐、渤海 等帝國的啟發,是歐亞上史的中世前期。104 在此前提上,森安孝夫認為:

102 森安孝夫,〈中央アジア史の中のチベット─吐蕃の世界史的位置付けに向けての展望

─〉,收入長野泰彥、立川武藏編《チベットの言語と文化:北村甫教授退官記念論文 集》(東京:冬樹社,1987),頁 44-45。

103 森安孝夫,〈中央アジア史の中のチベット─吐蕃の世界史的位置付けに向けての展望

─〉,收入長野泰彥、立川武藏編《チベットの言語と文化:北村甫教授退官記念論文 集》,頁48-49。

104 森安孝夫,〈中央アジア史の中のチベット─吐蕃の世界史的位置付けに向けての展望

─〉,收入長野泰彥、立川武藏編《チベットの言語と文化:北村甫教授退官記念論文 集》,頁6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3

及至近代,西歐(天主教、新教:羅馬文字)、東歐(基督教、東正教:

希臘文字、西里爾文字)、西亞(伊斯蘭教:阿拉伯文字)、南亞(印 度教、佛教:印度系文字)、東亞(佛教、儒教:漢字)等文化圈並存 的現象是世界史上重要的時代。這些文化圈並不是自然發生與自我形成 的,而是從相互的交流與對立中誕生的。……筆者從上述歐亞規模的交 流與對立中,認為有一個連結全歐亞世界,被稱為歐亞中世前期的時 代,產生活躍於地中海、黑海、中亞、東南亞等路線的人們。當時中亞 裏留下大量足跡的突厥系民族、吐蕃、粟特人的重要性,至此能夠理解。

不是以此世界史的視角是沒有論述吐蕃史的;相反的,如將吐蕃拔除也 無法論述歐亞史。105

綜觀此文,森安孝夫是從交流與主體性兩者共同考察西藏史,並將西藏放進 歐亞史的脈絡中討論,最後得出吐蕃為中央歐亞史一員之結論。但是值得注 意的是,此文僅論述在西藏古代史,其後的部分則未討論到。

二、石濱裕美子的藏傳佛教世界論

2000 年,山川出版社發行第三版的「世界各國史」叢書,其中北亞史、

中亞史已經改版為中央歐亞史,由小松久男主編,他提到:

本書所論「中央歐亞」不完成按照Denis Sinor 的概念。考慮到叢書的 體系與其需要論述到現代的通史性質,本書的「中央歐亞」之範圍,西 至窩瓦河─烏拉爾地方(Volga–Urals),東至大興安嶺,也就是蒙古 高原為止,北至南西伯利亞的森林地帶,南至西邊的伊斯蘭文化圈,考 慮到西藏佛教世界的重要性,也包含西藏高原,西南至伊朗東北部至阿 富汗斯坦北部。「中央歐亞」是從現代的眼光來看其歷史,能夠有效的

105 森安孝夫,〈中央アジア史の中のチベット─吐蕃の世界史的位置付けに向けての展望

─〉,收入長野泰彥、立川武藏編《チベットの言語と文化:北村甫教授退官記念論文 集》,頁64-6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4

考察的地域、文化概念。106

從此序言來看,西藏能否算是中央歐亞的一員,仍然是有點曖昧的。在石濱 裕美子撰寫的第五章〈チベット佛教世界の形成と展開〉中認為:

「西藏佛教」的此一辭彙也只是指涉西藏佛教僅於西藏高原上,無法顯 示出其跨越西藏,到中亞、青海高原、蒙古高原、滿洲平野等地域,形 成廣大的教圈。13 世紀以後的中央歐亞有著更大的影響力,是最後一 波,也就是西藏佛教的北傳。佛典中佛被比喻為王是為人所知的,可知 佛教與王權有深厚的關係。佛教所傳播的地域中,無一例外都誕生受到 佛教思想強烈影響的王權。以西藏佛教思想的影響為基礎成立的王權,

有古代西藏王朝、蒙古人成立的中國王朝元朝、滿洲人成立的中國王朝 清朝。西藏佛教所傳播的地域與大乗佛教所傳播的地域相比,在政治 上、文化上有著更緊密的關係。……總之,可以說此三地域(西藏、蒙 古、滿洲)是以西藏佛教文化為紐帶形成的西藏佛教世界。107

上述可知,西藏佛教世界是以信仰西藏佛教為主的地域,主要有蒙古利亞、

滿州利亞、西藏等三地域。由於宗教與王權的結合,使得西藏佛教發揮更大 的影響力,具體案例為康熙、乾隆兩朝的軍事活動。108

自此來看,西藏本身的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無疑是宗教,也就是西藏 佛教,石濱裕美子以此為切入點,提出受到西藏佛教強烈影響的三塊地域,

也就是蒙古利亞、滿州利亞、西藏,以此組成的西藏佛教世界,有著更主動 且廣大的影響力。這讓人不禁想到西藏佛教世界與同樣是宗教為主的伊斯蘭 文化圈有何差異。

106 小松久男編,《中央ユーラシア》(東京:山川出版社,2000),頁 4。

107 石濱裕美子,〈チベット佛教世界の形成と展開〉,收入小松久男編《中央ユーラシア》,

頁245-246。

108 石濱裕美子,〈チベット佛教世界の形成と展開〉,收入小松久男編《中央ユーラシア》,

頁265-27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