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大江西派是清朝咸豐道光年間,由李涵虛創立的一個丹道流派,又稱為西派,因 其成派時間最晚,所以自然容納了其他南、北、東、中的各家丹法。李涵虛在其 作品中,同樣指出「陰蹻」作為「真元」啟動生發的位置,此觀點直與張伯端相 呼應。

二、陰蹻穴—具體的位置與修煉應用

(一)、陰蹻穴的具體位置-即「虛危穴」、「會陰穴」之處

張伯端在《八脈經》的「陰蹻脈」觀點,內丹修煉中,獲得「先天一炁」是 在修煉過程中至為重要的部份,而且祕傳種陽之訣,能夠不需針藥,通過修煉功 夫即達此境界。正如民初陳攖寧所言「神仙家每於陰蹻一穴秘而不宣」118以及清 代張松谷所言「得此陰蹻種陽之訣,不論老少,其腎陽由弱轉強,易如反掌。」

119這樣的論述已經將「陰蹻脈」聚焦到「陰蹻一穴」,並且討論到「陰蹻種陽之 訣」。而其具體的位置,清代三陽道人張松谷在《丹經指南˙補虧正法》中說:

陰蹻在⾕道前,腎囊後,空地正中央處,⼊⾁⼀⼨⼆分,及是⾁莖盡根處。

醫書名海底⽳,《道藏》名三叉路⽔⼝,此謂建築⽞關基礎之地。但查醫 書《內經》、張紫陽之⾔可據。120

這段論述更進一步的將張伯端《八脈經》的內容加以擴大並落實。張伯端雖指出 了陰蹻脈的路徑,以及修煉價值與意義,但仍就是在《黃帝內經》的經絡意涵上 打轉,並未指明「陰蹻穴」的具體位置。到了張松谷,乃至於陳攖寧、王沐等後 來的煉丹家,則將此處之祕盡洩無餘。

王沐在其著作《內丹養生功法指要》將「陰蹻」列入「道教丹功四秘竅」之 中,直指「陰蹻穴」又名「虛危穴」,就在「會陰穴」的位置。121該文引述了清 代劉名瑞《道源精微歌˙虛危直論》中的一段文字:

118 《胡海牙文集》,頁 182。

119 《稀見丹經三編˙丹經指南》,頁 80。

120 《稀見丹經三編˙丹經指南》,頁 77。

121 《內丹養生功法指要》,頁 90。王沐四秘竅為「玄關一竅、陰蹻、丹田以及玉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虛危⽳者,即地⼾禁⾨是也。上通天⾕,下達湧泉,真陽出⽣之時,烈⽕

焰⾵,斬關透露⽽出,必由此⽳經過,故⽈⼲涉最⼤。昔⽇呂祖度劉海蟾

⽈:「⽔中起⽕,妙在虛危⽳是也。」故劉海蟾常坐陰蹻,品笛敲⾳,⿎

掌盻樂,故此轉⽼還童矣。122

劉名瑞在《道源精微歌˙虛危直論》中清楚表明了虛危穴即是陰蹻穴。而此穴 在丹道修煉「轉老還童」的作用,在此則被劉名瑞進一步點明出來。對於丹道 修煉而言,陰蹻的位置、作用與操作技術至關重要,若欠缺這個核心知識的傳 授,縱覽丹經千萬部,亦難掌握其訣竅。因此,歷代各派視為秘密傳承,確實 可以理解。參酌文本經典記載內容,同時根據實際參訪與修証體悟,陰蹻穴的 位置在前陰(陰囊、陰戶)與後陰(肛門)之間。對於陰蹻穴具體位置的明確 認識,是本醫養團體在修煉靜功打坐,以及練習各種養生康復操時,所必須掌 握的核心知識與要領。

(二)、築基階段之前-認識並處理「精氣神」的虧損

丹道修煉強調著「煉精化氣」、「煉氣化神」以及「煉神還虛」的修煉理 路。必須配合明師的指導,在火候上、在關竅上進行必要的掌握,並以長生作 為目標。但在修煉時,考慮到現代人生活環境的身心現實,也就是所謂「虧 損」的情況,在胡海牙〈欲保長壽,先補虧損〉一文中說:

補虧損者,世⼈娶妻⽣育及⼀切應酬,年⾄四⼗以後,其精氣以耗⼤半,

更有⼈先天不⾜,若後天不補⾜精氣,則做氣功難有進步,故當注意之。

123

這個觀點考慮到現代人群,承受不同於傳統社會的壓力,所引發的諸多身心症候,

進而提出了一個相當具有新意的修煉邏輯。也就是「精氣神」三者在修煉者本身 相對虧損的現實情況之下,仍舊有著對應而合理的有效修煉慨念,對於有心的修 煉人群,產生了有效的指導。對於這個修煉的指導,胡海牙在該文中接著提出:

122 《道源精微歌˙虛危直論》,頁 264-265。

123 《胡海牙文集》,頁 18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初坐,約得三百息,繼漸加⾄五六百息,兩腰之中及⼩腹漸漸覺熱,……

⽽後使陽氣化為陰精。如是每⽇⾏持,以填補歷年之虧損,並為藏陽之地 步。故此補虧⼀法,是謂清靜中接命添油之秘訣也。124

此類「接命添油」的秘訣,在內丹修煉主張「性命雙修」的論調中,提示了偏重

「命功」一個概念與方向。這樣的概念,其實是針對了現代人在接觸丹道時,一 般仍有世俗雜務,間且年齡多非少壯,半生精力消耗已多,此類人群則應彌補虧 損,「精氣神」的補虧在此等人群中實為急務。針對此法,胡海牙接著說:

此法不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乃是以神化氣,以氣化精。因為年⾼體虧 之⼈,⾝中已無精可煉,故不能不借重此法。由此功夫做完,⽽後再⾏煉 精化氣,⽅是進步之途。125

此說即是將「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的傳統修煉方法予以反轉,進行著「以神化 氣、以氣化精」的修煉思路,這與修煉「斷白虎」、「斬赤龍」的人群所走的路 徑基本上是一致的。從修煉內丹的觀點來說,若是年老絕精、停經者,男性要修 煉至有精,女性則要煉到使經復來,再斷之、斬之。雖然說,年老體衰者的停經 現象,再經過修煉後,得以再現回春的生理跡象,然而,其具體方法為何,各家 說法則各有不同。但在胡氏仙學的主張中,由於「年老體虧之人,身中已無精可 煉」的事實,因而提供了「清靜中接命添油的秘訣」的反轉之法。胡海牙在〈答 劉承遠聽胡海牙老師講氣功雜談筆記要點問〉中也提到:

古⼈對男⼥⽼少的修煉,都有不同的要求,……未破體之青少年,直接進

⼊煉氣化神的修煉;⽼年男⼦絕精者,先要使無精為有精,此即所謂「復」

字訣,再將精煉之成氣;⽼年婦⼥絕經者,先要使經復來,再煉斬⾚⿓功 夫。此⼊⼿之不同也。這只是對急進法⽽⾔。若緩進法,及男⼥⽼幼,皆 依抱元守⼀法,使精不復者⾃復,經不來者⾃來,⽩虎不斷⾃斷,⾚⿓不 斬⾃斬,惟成功速度稍緩⽽已。126

文中胡海牙所提到的「緩進法」也就是「抱元守一法」,能夠自然的讓年老虧損 的人群,自然的恢復「精」,更進而逐步依序地達到修煉的目的,這個使「無精

124 《胡海牙文集》,頁 182。

125 《胡海牙文集》,頁 182。

126 《胡海牙文集》,頁 469-47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有精」的「復」法,即是「金丹返還之功」。胡氏在〈答劉承遠聽胡海牙老師 講氣功雜談筆記要點問〉回答學生的提問時,這麼說:

所謂「復」法,即⾦丹返還之功也。精未⾜者先還精,氣未⾜者先還氣,

神未⾜者先還神。三品斯⾜,⼀貫復元。復元⼼法就是真傳,由分⼊合,

培補先後,從無⽣有,攝末歸本,以氣合神,以神馭氣,⼀意沖和,包裹 混沌,⼀陽來復,⾦丹結成。127

這裡所謂「精未足者先還精」等關於「精氣神」此等修煉元素從不足到還原的現 象,恰好是現代虧損人群所最該掌握的修煉關鍵。而應用的方法與操作的基本認 識,還是回歸到「陰蹻穴」的關注上。清代劉名瑞在《道源精微歌˙虛危直論》

將這個部分做了清楚的說明:

精炁聚散⾧在此處,⽔⽕發端也在此處,陰陽交媾也在此處,有無交⼊也 在此處,⼦母分胎也在此處。故《⿈庭經》云:「閉塞命⾨保⽟都」是其

⽳也,即覓任督中間。128

《道源精微歌》的作者是清光緒年間,南無派第二十代宗師,盼蟾子劉名瑞,又 稱敲蹻道人。在其著作中,透過〈知竅直論〉、〈通穴直論〉再到〈虛危直論〉的 連續闡述,對於「陰蹻穴」在內丹修煉的應用上,給了明確的指導。129

(三)、築基階段-陰蹻穴與下丹田

「精氣神」虧損漸次回復後,進入「築基」階段,此時強調「陰蹻穴」與「下 丹田」的動態關係與操作。內丹修煉的功法因為以「性命雙修」為目標,所以有 一套「心息相依」的工夫作為修煉時的操作原則,並藉以達到「精氣神」狀態的 圓滿回復。歷代丹經對此多有隱晦,也借用了許多譬喻性的文辭,例如「龍虎」、

「鉛汞」以及「坎離」等等。在此以「心息相依」以及「神氣合一」也就是「凝 神調息」「調息凝神」的概念,針對關於「精氣神」進一步煉化的完備,進行說 明。在《張三丰真人全集˙大道論》中提示心息神氣在修煉中與陰蹻穴的關係,

是這麼說的:

127 《胡海牙文集》,頁 467-468。

128 《道源精微歌˙虛危直論》,頁 265。

129 《道源精微歌》,頁 262-265,論四竅與三穴雖為煉丹之秘要,但效驗始終皆歸於虛危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個字就是下⼿功夫,須⼀⽚做去,分層次⽽不斷乃可。

凝神者收已清之⼼⽽⼊其內也。……收⼊氣⽳乃⽈凝神。……調息不難,

⼼神⼀靜隨息⾃然。我只守其⾃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調息也。調息者,

調度陰蹻之息與吾⼼中之氣,相會於氣⽳中也。130

接著繼續強調:

潛虛翁⼜論調息法云,凡調息以引息者,只要凝神⼊氣⽳,神在氣⽳中,

默注陰蹻,不交⽽⾃交,不接⽽⾃接。131

以上引文,說明陰蹻穴在內丹修煉時,在應用上的關鍵地位。簡單的來說,「心」

即是意識,「息」即是呼吸,也就是當練功者有意識於自己的呼吸時,基本上就 是「心息相依」的第一步。這個階段練功者能夠有意識地觀察自己的呼吸時,可 以有效果的減少妄念。一般佛家禪坐亦用此法,稱為「數息法」,可以收攝心神,

進入靜定的狀態。內丹修煉於此又多加入一個「守竅」的概念,即是在此「心息 相依」的狀態下,關注身體的特定部位,也就是「心息相依」的第二步。歷代丹 家多以「臍後腎前」作為下丹田,也就是此「心息相依」時的「守竅」之處,然 後在這個過程中,配合「陰蹻穴」進一步煉化「精氣神」。

再如同前述張紫陽所言,要打通瘀阻經脈,必需要以「陽氣」沖開,而此「陽 氣」采之惟在「陰蹻為先」。在這個思路下,探討在「陰蹻」引發「陽氣」(先 天一炁)與「下丹田」動態關係的修煉關鍵。張松谷在《丹經指南》中說:

覺我之氣根,實從陰蹻底起,上升⾄臍輪,即⾃⽌⽽不上。復由臍輪下降

⾄陰蹻底。⾃是升升降降,不出此三⼨⼀分半之間。……總之,務要此虛 靈不昧之體,歸⼊陰蹻⽳中⽽不出。安居既久,則神⾃化炁。神,⼼神也,

屬⽕。陰蹻居腎底,⽔藏之極深處也。⽕⼊⽔,⽕須為⽔滅。⽽⽕中炙燃 之性,存于⽔中,⾮化炁⽽何?為此炁中,有神在內,故⾮常⼈之氣可⽐。

屬⽕。陰蹻居腎底,⽔藏之極深處也。⽕⼊⽔,⽕須為⽔滅。⽽⽕中炙燃 之性,存于⽔中,⾮化炁⽽何?為此炁中,有神在內,故⾮常⼈之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