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力量匯聚期整體字頻列表分析及其意義

第五章 力量匯聚期新聞用語分析

第二節、 力量匯聚期整體字頻列表分析及其意義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2

遊行表達訴求。十一月便使反對同性婚姻的「下一代幸福聯盟」集結凱達格蘭大 道,訴求「挺婚姻一男一女」。於此同時,支持同性婚姻的人士也走上街頭、前 進立法院,表達支持合法化多元成家。

當時不僅是正反團體,許多名人們亦主動地表態,或被動地被詢問對於草案 的看法。報章中無論是政治、娛樂、社會或藝文版面,都能見到與同性婚姻相關 的討論,同性婚姻成為台灣該年度最火熱的話題,自然反映在新聞的報導量上。

2014 年雖然報導量不如前一年,卻仍然維持在七百多篇,是近十年第三高 的報導量,顯示出同性婚姻話題仍有一定的熱度。同性婚姻已然成為台灣主要的 社會議題之一,該議題的討論也變得稀鬆平常。

上面段落不僅印證媒體再現與社會脈絡之間的互動,也就是新聞對特定議題 的再現多寡,確實能反映出當下社會對該議題的重視與關注,更說明了「力量匯 聚期」時期代表著因伴侶盟的成立、推行更臻完整的草案,使同性婚姻議題的討 論變得普遍,成為台灣最主要的社會議題之一,同性婚姻現階段命題為法律的訂 定也成為共識。

第二節、力量匯聚期整體字頻列表分析及其意義

表 5-2-1 呈現的是力量匯聚期四大報同性婚姻相關新聞的字彙出現頻率列表,

總計語料擷取出七萬六千多個字彙,扣除功能用字和搜尋文本時的檢索用字後,

聚焦於前 100 個高頻的字彙來呈現排序。

表 5-2-1:力量匯聚期同性婚姻新聞詞頻列表

N Word Freq. N Word Freq. N Word Freq.

1 說 7,427 35 第一 1,140 69 最後 869 2 台灣 3,979 36 反對 1,124 70 這些 861 3 沒有 2,549 37 國家 1,113 71 學生 859 4 愛 2,442 38 許多 1,076 72 感情 852 5 社會 2,395 39 無法 1,067 73 人權 846 6 美國 2,285 40 開始 1,056 74 一樣 841 7 表示 2,245 41 這樣 1,049 75 時間 83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4

家庭相關 家庭、家、多元、孩子、成家、小孩、女兒、父母、媽媽 地理區域 台灣、美國、台北、英國

動詞字彙 生活*、支持*、工作*、反對、接受、公開、歧視 性別相關 女、男、性別、女性、男人、女人、男性

政治相關 總統、政府、政治 藝文相關 電影

引述相關詞 說、表示、認為、希望、知道、覺得

其他名詞 社會、問題、朋友、國家、議題、國際、世界、法律、大學、

學生、人權、時間、活動、書、團體、媒體、文化

如同資源不足期,同性婚姻報導中偏好的題材,一樣包含愛情、性愛、感情 關係和女友,不過更多出了前一時期未見的「異性戀」、「出櫃」、「幸福」與「合 法」。首先「異性戀」的方面,從表面的頻率數來看,力量匯聚期的「異性戀」

出現次數是資源不足期的兩倍(從 438 次到 929 次),我並針對「異性戀」進行 共詞分析後,發現許多如「…非異性戀…」、「享有與異性戀相同…」、「一般異性 戀一樣/伴侶/夫妻…」等此類型的論述,而且提及「異性戀」的論述,幾乎是 來自對同性婚姻抱持正向態度的論述。

代表論述例如「呼籲大眾應支持婚姻平權,還給非異性戀者應有權利。(中 國時報,2013.11.20:A7)」、「我們交往已經很久,未來也有結婚的共識,但我 們畢竟不像一般異性戀家庭可以理所當然的『夫唱婦隨』。(自由時報,2014.07.30:

D17)」、「伴侶盟表示,現行婚姻制度限定一夫一妻,排除非異性戀者使用該制度。

(中國時報,2011.10.13:A6)」、「根據中研院的同一份報告,台灣非異性戀者 約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四‧四,這其實已是相當高的人口比率,所謂的『民主多數』

還要忽略少數的聲音多久,還要把同志的憲法人權關在暗無天日的禁閉室多久?

(聯合報 2013.07.15:A15)」、「以異性戀家庭為申請對象,變相懲罰非異性戀 及單身青年,也無助解決不敢結婚、同居伴侶的生活困境。(自由時報,2013.03.07:

A12)」、「世界許多國家都還不承認非異性戀者的性傾向,這個情況不只是在台灣,

在世界各地都很普遍。(中國時報,2014.06.29:A14)」...等。

這除了反映出合法婚姻排除非異性戀者的事實,我認為這也是一種婚姻平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5

運動帶來的論述權力翻轉。雖從「非異性戀」、「一般異性戀」等語言構成來看,

仍可看出社會異性戀本位、異性戀享有數量上的優勢,但當「異性戀」以一個分 類的方式被呈現出來的頻率愈來愈多,就代表它再也不能像過去那麼理所當然。

社會認同絕對不是單向的,別人如何設想我們,跟我們如何設想自己一樣重 要,而對他人分類乃是建構我們自身認同時,可以取用的資源。人類會不斷以各 種方式抗拒分類,日常生活是最平凡且可能是最重要的抵抗所在,且這種抗拒乃 是其反身性自我的重要表現(Jenkins R.;王志弘、許妍飛(譯),2006:22、122、

239-40)。長久以來,同志被以性傾向來分類為同性戀者,社會大眾卻鮮少將為 數較多的異性戀者歸類為「異性戀」。當同志或支持同性戀的人士反過來藉由在 日常論述中不斷強調「異性戀」,來抗拒同性戀分類的特殊,表達出一種「同性 戀並不奇怪,只是『非』異性戀」、「同性戀與異性戀是對等對稱的存在」、「同性 戀怎麼樣?你還不是異性戀」的感覺,就是一種「他人分類自我→建構自我認同

→反身自我後對他人分類→試圖建構他人認同」的循環,也是一種文化抵抗。

對 Hall 而言,意識形態是可供人們理解社會實踐與理論的知識,並且透過 這些知識的分類與論述,使我們得以體現或經驗我們在社會關係中的客體定位

(Hall, 1996:27;胡芝瑩,2001:109)。意義並不是固定單一的,如此意識形態 便可以在語言上進行抗爭。也就是說,社會各抗爭團體均可提出不同的論述,將 語言的解釋連結到有利於己方的意義上。如何進行解構-重構才是統治階級當下 最重要的課題,也是社會弱勢團體抗爭的關鍵(張錦華,2010:151)。

從這裡可以看出支持方在語言上的解構與抗爭,試圖動搖社會上異性戀主體 與同性戀客體的傳統定位。有鑑於認同關乎自己認為及在他人眼中「我們是誰、

屬於哪一類人」,以及認同存在於再現當中被構成(Hall, 1996:4)。在此觀察到 有關於「異性戀」的再現變遷,便呼應了第二章第一節 Hall、du Gay 和 Gauntlett 皆抱持的論點:認同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在再現裡流動、持續進行、永遠處在未 完成狀態的被建構過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6

至於「出櫃」此字,我使用共詞分析後,檢視與其最常構連的字彙依序為「公 開」、「首位」和「家人」,我並同時觀察相關論述,發現主要有兩種論述樣態,

一種是愈來愈多名人紛紛公開出櫃,進而產生像是「第一位出櫃的部長級官員」、

「全球首位出櫃的國家領導人」、「第一位出櫃的主教」、「她成為美國第一個公開 承認自己是同性戀的著名女運動員。在她之後,陸續出櫃的女性網球好手則有…」、

「當蔡康永、黃耀明等人紛紛出櫃,媒體圈和網友們多數以正面態度對待」等論 述,另一種則是同志向家人出櫃的敘述。

我共詞分析「幸福」後,發現最常與其構連的字彙依序為「家庭」、「下一代」

和「聯盟」,進一步觀察論述句型後,發現多是來自多元成家草案主要的兩大反 對團體「守護幸福家庭聯盟」、「下一代幸福聯盟」。並且,我亦觀察到「幸福」

是同性婚姻正反雙方皆使用的論述資源,不僅是支持者會爭取藉由合法婚姻來追 求幸福的權利,反對方更是會以鞏固家庭幸福來當作論述的重點,而也有發現這 點轉而以此來推翻反對方的支持者。代表的論述有「公民社會的平權是一條漫長 的路,有一天,多元成家方案一定會通過,為什麼社會要拖延人民的公民權與幸 福生活的選擇呢?(聯合報,2013.12.12:A23)」、「花蓮守護幸福家庭聯盟主席 黃瑞成說,樂見大家共同站出來表達對修法的立場,『多元成家』欲修改一夫一 妻婚姻及家庭收養制度,將衝擊傳統家庭倫理道德,影響下一代的幸福。(中國 時報,2013.11.25:B2)」、「與其說是上帝的旨意,倒不如說因為他們太過用力 維持自己對家庭幸福的定義,將自身追求家庭幸福所遭遇的挫折沮喪投射到對方 身上。(蘋果日報,2013.12.09:A16)」。

至於「合法」則最常和「婚姻」、「同志」、「同性」、「結婚」、「登記」等字構 連,顯現力量匯聚期針對同性婚姻法律效力的討論走向。再來,與家庭相關的字 彙較資源不足期多出了「多元」、「成家」與「媽媽」,同性婚姻的議題熱度隨多 元成家草案提出而飆升,因此「多元」與「成家」的頻繁出現並不令人意外,但

「媽媽」卻取代了前一時期的「父親」,於此時期頻繁出現。檢視前 100 大字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7

以外的排名,我發現此時期父母的出現頻率依序為「媽媽」→「父親」→「母親」

→「爸爸」,發現在同性婚姻議題中的字彙使用,代表母親的「媽媽」較「父親」

來得親暱,出現次數也高出許多。顯著的論述包含了同志向媽媽坦白性向,以及 如「同志媽媽」和「兩個媽媽」這樣對於女同志家庭的敘述。

動詞字彙較前一期多出了「反對」、「公開」和「歧視」,其中「反對」係因 多元成家草案的提出而增多,經過觀察共詞結果後發現主要的反對方為宗教人士、

美國保守黨議員與民間團體。「歧視」則亦是支持與反對方皆會提到的論點,支 持者認為同性婚姻未合法即是歧視同志的表現,反對方則堅持歧視同志與反對同 性婚姻是兩回事,相關論述如「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團體也動員較勁,包括婦團 和法律人各辦記者會,疾呼挺同志、反歧視。(蘋果日報,2013.12.01:A6)」、「他 說:『表達不同的立場與看法並非是歧視,我就是站在上帝這一邊。』強調反對 的是法案,並非反對同志。(中國時報,2013.10.02:C5)」。

性別相關詞彙方面,我使用「女」和「男」兩字分別進行共詞分析後發現,

兩字最常構成詞彙都是「男女」,再來才是「女同志」和「男同志」,表示「女」

和「男」字經常是共同出現的。「性別」此字的出現頻率提升,超越了資源不足 期時在前的「男人」和「女人」,我對「性別」使用共詞分析後,發現最常構成

和「男」字經常是共同出現的。「性別」此字的出現頻率提升,超越了資源不足 期時在前的「男人」和「女人」,我對「性別」使用共詞分析後,發現最常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