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力量匯聚期「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共詞句擷取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文本 5- 2:力量匯聚期「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共詞句擷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2

婚姻合法化的黨內極右派,是「瘋狂、不可靠的笨蛋」。(中國時報,

2013.05.23:A10)

8. 英國自去年底受暴風雨襲擊,多處大淹水,造成至少七人喪生,英國獨 立黨(UKIP)地方議員席維斯特(David Silvester)語出驚人地說,這 都是因為首相卡麥隆「傲慢地違背了福音」,在去年七月通過同性婚合法 化所導致的「天譴」。(自由時報,2014.01.20:A12)

接著,文本 5-2 為「同志婚姻合法化」擷取的代表性文本,與資源不足期相 似,相較於「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文本,文本較偏向個案事件,或是與演藝名人 相關的軟性新聞。比起多引述政治人物的「同性婚姻合法化」文本,「同志婚姻 合法化」文本的消息來源也因此較為多元。

文本 5-2:力量匯聚期「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共詞句擷取

1. 蔡依林昨晚盛裝出席唱片公司前主管的同志婚宴,曾公開力挺同志婚姻 合法化的她,是第 2 次參加同志婚禮,除了透露十分感動,也大方祝新 人:「開開心心、百年好合。」(自由時報,2014. 04.02:D02)

2. 郭采潔、小馬近日因「多元成家草案」,遭外界貼上「反同志婚姻合法化」

標籤,並受不少抨擊。(聯合報,2013.11.06:C1)

3. 知名性學家瑪莉耶拉說,她希望古巴能早日立法,讓同志婚姻合法化。(中 國時報,2012.05.14:A12)

4. 另一對女同性戀伴侶小 A 穿著西裝,她抱著女友拉拉步上紅毯。小 A 說,

雖然說同志結婚尚未合法化,但她認定女友拉拉是終身伴侶,希望透過 同志婚姻合法化,可以和拉拉成為名正言順的夫妻。(聯合報,

2013.12.25:B1)

5. hush!樂團則喊話:「我們的願景是同志婚姻合法化。」(中國時報,

2014.10.17:C2)

2011.05.31:B2 版)

二、與同志相關的論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4

在力量匯聚期最常用來修飾同志的形容詞依然是「女」、「男」和「台灣」, 代表媒體這十年間最常以性別和地區(台灣本地)來修飾同志。再來,從「運動」、

「遊行」、「團體」、「支持」、「人權」、「權益」、「平權」等字,也可歸納出力量匯 聚期台灣報導對於同志的論述,也是貼近於 Baker(2006b)的「同志遊說」論述。

「人權」、「權益」、「平權」、「合法化」與「合法」,都非資源不足期的前二十名,

在此時期卻與「同志」經常搭配出現,顯現了力量匯聚期時同志對於權利的爭取,

比過去更常見於媒體,再加上「支持」一字的頻率提升,都代表了同志權益意識 的抬頭。

「電影」、「諮詢」、「熱線」等字並不見於此期,反而增加了「家庭」和「歧 視」兩字。「朋友」的出現次數較前一時期大幅提升,如先前所提及,「朋友」此 字常見的句型是「身邊(所有)的同志朋友…」,以及強調同志的數量之多,如

「很多同志朋友」/「愈來愈多的同志朋友」/「不少同志朋友」等,而力量匯 聚期的文本產製者比過往的產製者更常使用「朋友」來傳達對同志友善的態度。

至於「家庭」經過結合「同志」一字做進一步共詞分析後,發現主要可以分 成三種論述:第一是敘述同志家庭長久以來存在於社會的事實;第二是呼籲給予 同志家庭保障;第三則是討論同志家庭與孩童收養的問題。而我亦將「歧視」與

「同志」結合進行共詞分析,發現歧視同志在力量匯聚期是經常被否認的事,諸 如像「我並非歧視同志,但秉持信仰堅持真理, 也因我身為父親,必須站出來。…」、

「過去我們沒歧視同志,未來也不會,我的工作夥伴有很多同志朋友,我個人都 很尊重、開放。」等文本中的句型,都是同性婚姻的反對者在澄清並無歧視同志。

由此可見,「歧視」此字和「同志」的連結增加,並不代表在敘述這個時期歧視 同志的情形變嚴重,檢視文本後會發現,歧視同志的行為在大多數的文本當中都 是被否認的,也因此顯示了歧視同志於今現下已是不合時宜的態度。同性婚姻的 反對者會主張反同性婚姻與歧視同志是不一樣的事,以捍衛自己態度的合理性。

另外,雖然頻率的排名下降,「身分」依然是常和「同志」連結的字眼,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5

係到藉著將同志以性傾向分類,與一般異性戀大眾區隔開的意識形態。因為對他 人分類乃是建構自身認同時可以取用的資源(王志弘、許妍飛(譯),2006:122)。 我用此時期的語料對「同志身分」進行共詞分析,發現常共同出現的詞依序為「公 開」、「承認」、「表明」和「隱瞞」。和資源不足期一樣,在語料所呈現的文本中 有對政治人物和演藝人物等名人性傾向的討論,符合 Baker(2006b:68)所說的

「秘密又可恥」論。

這時期的「同志身分」還多了一個相關論述,就是敘述出同志因性傾向所受 的痛苦和傷害。代表的共詞句有「這種要求或強迫他人出櫃的舉動,在一個對同 志仍存有許多偏見與歧視的社會中,無異要這個人去承受同志身分可能帶來的風 險與不利對待。(中國時報,2011.04.17:A15)」、「友善台灣聯盟昨天公布台灣 同志壓力處境問卷分析,受訪者高達 58%曾因同志身分遭受傷害(聯合報,

2012.04.18:A4)」、「根據同志處境調查,有高達二九%的受訪者因為同志身分 動過輕生念頭。(中國時報,2012.06.18:A14)」…等。

第四節、力量匯聚期的話語權再現

這一小節旨在探討力量匯聚期中擁有主要話語權的行動者。根據本期的高頻 字彙分類表 5-2-2,常出現的引述詞有「說」、「表示」、「認為」、「希望」、「知道」

和「覺得」。下表 5-4-1 列出的是 2010~2014 年語料中和引述受訪者相關的共詞 分析,word 欄位為各引述詞的前五大類型受訪者。

表 5-4-1:力量匯聚期同性婚姻新聞各引述詞之前五位消息來源 Word With Total Word With Total Word With Total 同志 說 84 同志 表示 41 同志 認為 50 媽媽 說 46 發言人 表示 34 同性戀 認為 17 女兒 說 26 經紀人 表示 22 網友 認為 15 政府 說 22 主任 表示 22 伴侶 認為 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6

孩子 說 22 簡至潔 表示 20 團體 認為 12

大家 希望 31 大家 知道 18 女生 覺得 10 同志 希望 22 孩子 知道 10 男人 覺得 8 政府 希望 16 父母 知道 9 同志 覺得 7 孩子 希望 11 同志 知道 8 男生 覺得 6 兒子 希望 10 朋友 知道 7 學生 覺得 5

我將消息來源統計結果彙整並分類如下:

表 5-4-2:力量匯聚期同性婚姻新聞消息來源類別與次數統計

類別 消息來源(總出現次數) 類別總計

同志相關 同志(212)、同性戀(17)、伴侶(13) 242 家庭相關 媽媽(46)、孩子(43)、女兒(26)、兒子(10)、父母(9) 134

社會相關 大家(49) 49

政治相關 政府(38) 38

性別相關 女生(10)、男人(8)、男生(6) 24

藝文相關 經紀人(22) 22

其他 發言人(34)、主任(22)、簡至潔(20)、網友(15)、團 體(12)、朋友(7)、學生(5)

115

力量匯聚期最主要的消息來源和前一時期一樣是同志,在此時期,與性別相 關的消息來大幅減少,「媽媽」和「女兒」仍是家庭相關角色中最常被引述的,「孩 子」則反映出小孩的生養是同志成家中最大的爭議之一。取代前一時期的馬英九、

總統和立委,在此時期「政府」成為常見的消息來源,由此看來,媒體引述官方 的說詞,從特定的人物轉為政府整體。在此「發言人」主要是來自同性婚姻正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7

聯盟或政治黨派,「經紀人」則為代表娛樂圈藝人發言,也是常被引述的消息來 源。「主任」多為黨派文宣部主任、醫院主任,「簡至潔」則因身為伴侶盟的秘書 長,成為媒體詢問婚姻平權運動最大組織意見時的主要消息來源。網路時代興起,

「網友」在此時期也成為常見的消息來源之一。

我針對最高頻的前三種類別進行分析,分別是同志相關、家庭相關及其他消 息來源:

回顧文本後發現,這時期引述的同志發言,主要已經不是在呈現同志的私生 活和情感,而是同志對於自身處境的敘述,以及向社會提出的意見或訴求。隨同 性婚姻的討論增加、同志電影風行,加上愈來愈多同志願意公開現身,同志世界 的型態已不像過去那麼神祕模糊,使得媒體過往希望從同志受訪者口中一窺同志 生活圈的情形,轉成引述他們對自身處境的控訴與訴求。對於媒體來說,彷彿是 既然同志生活圈的形態已經不那麼吸引讀者的眼球,那麼呈現爭議就是重新抓住 讀者目光的方法,且報導出同志的聲音,也能達到正反並陳的平衡效果。

相關論述例子有:「這位同志說:『健保局的官員一直鼓勵單身者成家,甚至 還搬出了單身容易罹患精神病的醫學論述,我們同志也不想單身而希望結婚啊,

但是是誰剝奪了我們的合法婚姻權?政府既然不允許同志組成家庭,那我們可不 可以向健保局『出櫃』,不然憑什麼要求『被迫單身』的同志繳納較多的健保費?』

(自由時報,2010.06.02:D10)」、「不少同志認為,從越來越多的家暴、外遇、

私生子女、夫妻反目而離婚的現象來看,異性戀不但早已破壞了傳統的家庭價值,

甚至連所謂的『神聖的婚姻』,都可能成為歷史名詞。(自由時報 2014.03.18:

D12)」、「同志結婚登記被戶政機關拒絕,同志認為現行民法婚姻制度違憲,聲請 大法官釋憲。(聯合報,2013.01.08:A12)」、「大龜和女友去年在加拿大透過試 管成功育子,回到台灣想收養自己的孩子,卻被北市社會局以『同性婚姻不合法』

否決。她說,她從小就想生養小孩,但她與伴侶及子女卻完全沒有任何法律關係,

『只有透過婚姻、收養制度合法,才能保障我的家人』。(中國時報,2013.11.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8

A5)」、「游雅婷的伴侶黃美瑜泣訴,即使與雅婷舉辦婚禮後,但因同性婚姻仍未 合法,兩人的生活遭遇到很大困難。(中國時報,2013.11.18:A5)」、「婚禮活動 的總召『侯腦』表示:「在我周遭有許多還在櫃子裡朋友們,他們戀情無法公開 受祝福,活在黑暗之中,為何異性戀可以在法律中享有幸福,而同性戀為何不可 以呢?(中國時報,2013.12.25:B2)」。

家庭相關的消息來源方面,此時期引述媽媽的言論主要分為「支持」與「反 對」同志情感兩大類。支持方的母親多是因自己的子女為同志,反對方的母親則 是擔心傳統觀念被破壞,同志情感會「帶壞小孩」,主張同性戀不應該被提倡,

與 Baker(2006)研究報紙所發現的同志論述之一不謀而合。另外反對方認為不

與 Baker(2006)研究報紙所發現的同志論述之一不謀而合。另外反對方認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