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資源不足期「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共詞句擷取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文本 4- 2:資源不足期「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共詞句擷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0

接著,從文本 4-2「同志婚姻合法化」擷取的代表性文本可觀察出一個主要 敘述特色,即是相較於「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文本,大部分的文本都比較偏向個 案事件,或是與演藝名人相關的軟性新聞。對此,可能是因為「同性」此詞本身 並無法構成一個名詞,但「同志」可以,而且會使人有構成實際「人物」的圖像,

因此當文本產製者在撰寫的新聞,主要是針對人物的事件,而非議題導向或社會 事件時,會傾向使用「同志」。

Hackl 等人(2013)亦發現英文中同性婚姻(same-sex marriage)的涵蓋性比 同志婚姻(gay marriage)來得好,因為同志婚姻(gay marriage)總讓人聯想到是 與男同志伴侶有關,因此《紐約時報》從 2004 年到 2012 年,愈來愈傾向使用同 性婚姻(same-sex marriage)這個字。或許這也能用來解釋為何上述「同性婚姻合 法化」的擷取文本都是偏向比較嚴肅、生硬的新聞,而軟、硬新聞的歸類也能從 文本 4-1 和 4-2 擷取新聞所屬的版面看出端倪。另外,在文本 4-2 的 7.中「矯正」

一字,亦出現了上述文本產製者以如括號等寫作形式維持中立性的情形。

文本 4-2:資源不足期「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共詞句擷取

1. 莎莉賽隆表示,他有許多好友是同志,她希望全美各地通過同志婚姻合 法化,大家都站在平等立足點上,等全美同志婚姻合法化後,才會結婚。

(聯合報,2009.12.08:C5)

2. 瑪莉莎和寶兒都認為,兩個人在一起,其實不一定需要婚姻的見證,重 要的是規範同居人的權利義務,而不是同志婚姻合法化與否。(聯合報,

2006.09.18:A6)

3. 小橘曾經交過兩個男友,但她的骨子裡喜歡女生,誠實的面對自己之後,

非常愉快,未來她希望領養弟弟的小孩,和小可有一個完整的家,希望 政府早日讓同志婚姻合法化。(中國時報,2006.10.01:A8)

4. 2005 年艾爾頓強創英國同志婚姻合法化先例後,喬治揚言也要和肯尼同 志婚,後來爆發喬治在公廁和大叔司機玩親親的醜聞,婚事喊卡。(聯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1

報,2009.10.07:C4)

5. 好萊塢最有權勢的女同志艾倫狄珍妮積極推動同志婚姻合法化,日前她 在自己的脫口秀錄影中,跟多年女友波莎迪羅西求婚成功,屢傳婚訊的 兩人這回不再黃牛,已開始籌備婚禮。(中國時報,2008.05.17:D6)

6. 今年初才獲任命的保守派大法官阿利托,也嘗到了這種出糗滋味。阿利 托反對同志婚姻合法化,但他就讀喬治城大學的女兒蘿拉卻在 Facebook 的個人檔案婚姻狀態欄「已嫁給凱特.泰絲」,顯然開玩笑挖苦老爸。(自 由時報,2006.08.28)

7. 來自新店行道會牧師張茂松表示,教會尊重同性戀者生活權、工作權,

沒有歧視,但同志公開宣揚同志婚姻合法化不符上帝旨意;台北新生命 小組教會牧師顧其芸則說,教會不岐視同戀者,而且很願意幫他們「矯 正」性向上的問題。(中國時報,2006.08.26:C1)

二、與同志相關的論述

此部分針對同性婚姻的主體-「同志」進行共詞分析,以回答本研究的研究 問題之一:「新聞媒體如何建構議題中的同志主體?是否有將同志建構為「他者」

或以刻板印象再現的情況?」。我以資源不足期的語料鍵入「同志」一字去做共 詞分析,得出以下表 4-4-3 的結果:

表 4-4-3:資源不足期「同志」一詞的共詞分析結果

N Word With Total Total Left Total Right

1 女 同志 449 443 6

2 男 同志 322 309 13

3 運動 同志 104 4 100

4 台灣 同志 97 87 10

5 遊行 同志 93 6 87

6 團體 同志 66 6 60

7 電影 同志 62 4 58

8 身分 同志 57 1 56

志的論述,貼近於 Baker(2006b)研究所提出的「同志遊說」論述。這類論述在 描寫爭取同志權利的人,這些人被描述成運動份子、社會運動者、壓力團體、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3

有性行為,但仍然有同性戀的性認同。後者則常被以性傾向、同志愛好、同志驕 傲和自由等字來展現,相對來說較為正面。

另一方面,同志與「身分」連結也是像 Hall(1997)所說的對於他者(other)

再現的刻板印象,把有關一個人的一切單純標示為特定幾種特徵,並且誇大或簡 化這些特徵。Hall(1997:216)指出,再現在處理差異(difference)時會形塑文 化中的他者景觀(spectacle of the “other”)。Hall 認為我們對於某人的印象,建 立於他「被分類」在何種類型(typification),包括階級、性別、年齡層、國籍、

種族、母語與性偏好等(Hall, 1997:247)。其中,二元對立(binary opposition)

分類法是最簡單、常見的再現形式,並且其中總會有權力傾向的一方,例如同性 戀/異性戀。

「同志身分」很可能就是以性傾向來分類、概括總結一個人,這樣的標示與 論述可能讓一位同志被建構成不管在新聞論述中做了什麼事,都是以「身為一名 同志」的事實下做的。不只是像在社會案件中強調加害者或受害者的性傾向(賴 鈺麟,2002),即使是正面的論述,也可能如林賢修(1997:42)所說:「貼標籤 厲害的一招是,你要是成了同性戀,就只能是同性戀,就算你得了諾貝爾,大家 還是先想到你是個同性戀,心地善良一點的可能還加個評語:『唉呀,不簡單,

同性戀還這麼爭氣!』」。

不過,對於同志身分的標示,並不完全是來自於文本產製者的意識形態。因 為社會和媒體是互動的,意即媒體工作者依據某種特定的「合法性」與「共識」

而運作,其運作邏輯也強化了該共識與合法性(胡芝瑩,2001:228),這樣的標 示可能是來自社會,並在文本產製者受到影響後進而再度強化的。

我進一步用「同志身分」進行共詞分析,發現常和此詞共同出現的依序為「公 開」、「認同」、「市長」、「曝光」、「出櫃」、「參選」、「承認」和「坦承」,搭配檢 視文本的內容後,發現多半在敘述政治界、演藝界名人的出櫃,而這個結果亦呼 應了 Baker(2006b:68)發現報紙建構同性戀的主要方式中的「秘密又可恥」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4

這是將同性戀情感描述成秘密和羞恥的論述,指涉同性戀是需要壓抑和否認的事 情。「承認」、「坦白」、「被說成」、「被指控」懷有同性戀的情感,都是此類論述 中常出現的敘述,例如政治人物會意圖藉由說對手是同性戀來達到毀謗效果。

第五節、資源不足期的話語權再現

在前面表 4-1-1 的資源不足期整體詞頻統計中,「說」、「表示」、「認為」、「知 道」、「覺得」、「希望」、「指出」都是頻繁出現的引述型字彙,既然字彙頻率排序 能夠反映新聞價值觀選取和偏好,那麼如果就這兩個字再進一步進行共詞分析,

就能查探同性婚姻新聞中的「話語權」(discourse of authority),擁有主要話語權 的人物,也是同性婚姻中重要的行動者(actor)。下表 4-5-1 列出的是 2005~2009 年語料中各引述詞和相關受訪者的共詞分析,word 欄位為各引述字的前五大類 型受訪者。

表 4-5-1:資源不足期同性婚姻新聞各引述詞之前五位消息來源 Word With Total Word With Total Word With Total

同志 說 48 同志 表示 27 同志 認為 19 媽媽 說 46 馬英九 表示 20 法官 認為 12 男人 說 35 主任 表示 20 民眾 認為 11 女人 說 30 總統 表示 20 女人 認為 11 女兒 說 23 立委 表示 15 同性戀 認為 11

父母 知道 12 男人 覺得 14 同志 希望 19 同志 指出 18 老婆 知道 9 女人 覺得 12 外界 希望 11 警方 指出 13 男人 知道 9 大家 覺得 9 政府 希望 9 專家 指出 8 朋友 知道 7 男性 覺得 6 父母 希望 8 業者 指出 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5

家人 知道 6 李安 覺得 5 國民 黨

希望 6 總統 指出 7

我將消息來源統計結果彙整並分類如下:

表 4-5-2:資源不足期同性婚姻新聞消息來源類別與次數統計

類別 消息來源(總出現次數) 類別總計

同志相關 同志(131)、同性戀(11) 142 性別相關 男人(58)、女人(53)、男性(6) 117 家庭相關 媽媽(46)、女兒(23)、父母(20)、老婆(9)、家人(6) 104 政治相關 總統(27)、馬英九(20)、政府(9)、國民黨(6) 62 法律相關 警方(13)、立委(15)、法官(12) 40 社會相關 外界(11)、民眾(11)、大家(9) 31

藝文相關 李安(5) 5

其他 主任(20)、專家(8)、業者(8)、朋友(7) 43

從表 4-5-2 可以看到,此時期同性婚姻新聞中最常引述的對象,是身為議題 主角的同志。其次則是性別相關的消息來源與家庭角色。性別相關的詞類中,男 性被引述的頻率高於女性,但與家庭相關的角色除了父母以外,卻只有「媽媽」、

「女兒」和「老婆」在前五名,代表著雖然此時期男性在同性婚姻議題中的整體 聲量略高,但與家庭相關的角色和性別卻反而是女性較常被媒體引述。

另外,政治相關角色也是常被引述的消息來源,尤其是高權力者如「總統」

和台北市長(語料中的馬英九包含擔任市長和總統的期間)。而在檢視文本之後,

確認這裡的「主任」主要代表包括同志諮詢熱線主任、黨派文宣部主任、醫院感 染科主任等。

接著,針對最高頻的前三種類別進行分析,分別是同志相關、性別相關和家 庭相關消息來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6

回顧文本後發現,此時期引述同志的情形,大部分在於為了呈現、了解同志 的私生活、心境和情感。同志在此時像是神秘的群體,讀者可以藉由媒體來一探 這些平常不容易接觸的圈子。同志為了保護自己,習慣在媒體上以化名或匿名現 身,「同志」便成為他們的標記與識別,如「一群同志」、「一名同志」等,因此

「同志」出現頻率特別高,也彷彿受訪者的姓名不重要,性傾向已是他們被引述 的原因與價值,代表了「來自同志的資訊或言論」。代表論述例子如:「一位同志 說,他的父母可以接受他的同性戀傾向,讓他可以安心的走出來。(中國時報,

2006.03.09:A18)」、「在進一步更私密的問題部分,多數受訪男同志表示最常與 人發生性行為的地點在家裡;性伴侶更換頻率平均約每兩個月兩人;性知識的主 要來源則是網路及朋友。(中國時報,2008.01.27:A11)」、「一群同志表示,他 們從前晚在圓山飯店登場的『台北國際同歡節啟動派對』,接著殺到東區的 Luxy 直到凌晨,在附近的泡沫紅茶店補充完體力後,繼續趕往昨晚在信義區登場的千 人祈福電音派對,忙到不可開交。(聯合報,2007.06.18:A2)」、「雙性戀女同志 說,跟女生上床比較有高潮。(蘋果日報,2006.10.12:LN21)」、「同志說,鹿耳 門溪口防風林有不少釣客進出,感覺比較安全,也有同志在網路公布地圖,吸引

2006.03.09:A18)」、「在進一步更私密的問題部分,多數受訪男同志表示最常與 人發生性行為的地點在家裡;性伴侶更換頻率平均約每兩個月兩人;性知識的主 要來源則是網路及朋友。(中國時報,2008.01.27:A11)」、「一群同志表示,他 們從前晚在圓山飯店登場的『台北國際同歡節啟動派對』,接著殺到東區的 Luxy 直到凌晨,在附近的泡沫紅茶店補充完體力後,繼續趕往昨晚在信義區登場的千 人祈福電音派對,忙到不可開交。(聯合報,2007.06.18:A2)」、「雙性戀女同志 說,跟女生上床比較有高潮。(蘋果日報,2006.10.12:LN21)」、「同志說,鹿耳 門溪口防風林有不少釣客進出,感覺比較安全,也有同志在網路公布地圖,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