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成立 AIFTA 的動因:印度觀點

第三節 印度 FTA 戰略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印度 FTA 戰略

印度是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 and Trade,GATT )的 原始締約國,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簡稱世貿組織) 的創始會員國。但由於其自建國以來便實施內向的計劃經濟發展策略,在對外貿 易自由化上,印度一貫的策略是消極地追隨多邊自由化進程。直至1990 年代實 施經改後,方改採積極、多層次的參與策略,一方面積極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建立 戰略同盟參與多邊自由化談判,另一方面則致力於洽簽區域、次區域、區域間、

雙邊的經濟協定。31

雖然印度自 1990 年代方開始追求多層次的貿易自由化策略,但印度首次參 與的 PTA 可追溯至,1967 年與埃及、南斯拉夫貿易拓展暨經濟合作協定(Trade Expansion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以及 1975 年與若干亞太地區發 展中國家共同成立之曼谷協定(Bankok Agreemnt)。其後之自由貿易協定政策,又 經歷了三階段的演變,32其洽簽動機、對象、協定範疇和內涵皆有所不同。本節 將依時序說明印度自由貿易協定自1970 年代以來的發展,尤其著重於現階段的 策略。

壹、第一階段

1998 年以前為印度自由貿易協定發展的第一階段,該時期洽簽之協定,以 開發中國家、以及不結盟運動的夥伴國為其主要合作對象。其主要的目的在於拓

       

31 Nagesh Kumar and Poorja Sharma, “India,” in Joseph Francois and Pradumna Rana and Ganeshan Wignaraja eds., National Strategies for Regional Integration: South and East Asian Case Studies (London: Anthem Press, 2009), p. 24.

32 參照,V.S. Seshadri, “Evolution in India’s Regional Trading Arrangements,” Journal of World Trade Vol. 43, No. 5 (2009), pp. 905-9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展南─南貿易、促進發展中國家間的發展合作,以及強化對不結盟運動的政治承 諾。而該些協定所規範之經濟合作範疇、深度皆相當有限,並且多包含對發展程 度較低貿易夥伴之非互惠性的優惠待遇。33 其中包括 1967 年,印度與埃及、南 斯拉夫簽訂貿易拓展暨經濟合作協定,1975 年與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寮 國、菲律賓、泰國和韓國等亞太地區開發中國家簽署的曼谷協定34,以及1978 年 與蘇聯間的盧比─盧布協定(Rupee-Ruble Agreement)等。

在 1990 年代初期經濟區塊化趨勢之下,1993 年印度與其他南亞國家簽署南 亞 區 域 合 作 協 會 優 惠 性 貿 易 安 排(SAARC 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 , SAPTA)。該協定的經濟顯著性相當低,南亞區域內貿易份額本就不大,該協定 下關稅減讓的幅度相當有限,且也未能成功處理非關稅障礙和原產地原則等議 題;唯有印度單方面地自1998 年起消除對南亞國家 2000 項進口品的數量限制。

此外,印度也與尼泊爾等國簽訂雙邊的貿易協定,例如,1991 年簽訂的印度─尼 泊爾貿易條約(India-Nepal Trade Agreement)。35

此時期經貿協定之對象選擇、洽簽目的、策略,以及協定內容,與印度當時 所採取之經濟、外交政策路線有相當程度的聯繫。冷戰時期,印度在外交上打著 不結盟運動的大旗,但另一方面卻也逐漸向蘇聯集團靠攏;在經濟上,則採取內 向的計劃經濟發展模式。在此一政策路線下,印度多偏好選擇與其在外交路線上 一致的國家作為談判對象,經濟潛力與實際貿易往來的需要反而不是最重要的考 量。其主要目的則在於拓展南─南貿易、促進發展中國家間的發展合作,以及強

       

33 Ganeshan Wignaraja,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ndia: Commercial Policies in the Giant,” ADB Working Paper Series o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June 2011), pp. 19-20;

Ganeshan Wignaraja, “Economic Reforms, Regionalism, and Exports: Comparing China and Insia,”

East-West Center Policy Studies, No. 60 (2011), pp. 52-53.

34這是印度在亞太地區簽訂的第一個PTA,2001 年,中國大陸加入,2004 年又更名為亞太貿易

協定(Asia-Pacific Trade Agreement),該協定是亞太區域發展中國家透過優惠性關稅來提升區域內 貿易和經濟發展的一次嘗試,然而,發展至今其涵蓋範圍和深度皆仍有限。請參照,“Asia Pacific Trade Agreement,” Asia Regional Integration Center, at < http://aric.adb.org/fta

/asia-pacific-trade-agreement> (Assessed on 2013/8/14) ; “Bankok Agreement,” UNESCAP, at

<http://www.unescap.org/tid/Bkkagr.asp> (Assessed on 2013/8/14).

35參照:V.S. Seshadri, “Evolution in India’s Regional Trading Arrangements,” pp. 905-90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化對不結盟運動的政治承諾。在協定的內容上,相較於第二、三階段,其經濟含 量、重要性較低。而所涉及的經濟活動方面,也多僅是透過給予彼此優惠的關稅 待遇來促進貿易自由化,不若後期的貿易協定,多包含,服務業自由化、投資及 其他經濟合作項目,具有更強的經濟、戰略意義。即便在關稅減讓部分,其減讓 的幅度較小,且涵蓋的商品項目也較少。

貳、第二、三階段 一、背景與動機 (一)國際經濟背景

多邊、區域貿易自由化是影響印度 1998 年以後 FTA 戰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1990 年代初期,經濟區域化的趨勢出現,亞太經濟合作(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EU)和北美自由貿易區(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紛紛成立。此一趨勢始於 1990 年代初期,1995 年以後更是大幅加速。FTA,成為強化區域主義、促進區域經濟整合的重要工具,

36也 在 區 域 經 濟 發 展 中 扮 演 重 要 角 色 。 由 於 南 亞 區 域 合 作 協 會(South Asia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SAARC)一直無法發揮其功能,南亞區域整 合進程緩慢,印度企圖透過建立與南亞以外的區域建立聯繫,來避免在經濟區域 化的趨勢中遭到邊緣化。37印度與APEC 成員國簽署 FTA 即為一例。印度一直希 望能與亞太經濟合作簽訂經濟合作協定,並且申請成為該組織會員,但其申請在 1997 年溫哥華會議上遭到拒絕。此後,印度便致力於與 APEC 個別成員國建立 經濟合作關係、洽簽貿易協定,以間接的方式擴張在APEC 國家的市場准入,強        

36 Rahul Sen, Free Trade Agreements in Southeast Asia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 2004), pp. 1-2.

37 Shadan Farasat, “India’s Quest for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Challenges Ahead,” Journal of World Trade Vol. 42, No. 3 (2008), p. 436; Biswajit NAG and Debashis Chakraborty, “India’s Approach to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Taiwanese Journal of WTO Studies, No. 5 (December, 2006), pp. 75-76; Ganeshan Wignaraja,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ndia,” p. 18; Ganeshan Wignaraja, “Economic Reforms, Regionalism, and Exports,” p. 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化雙方的經濟整合。38

多邊貿易自由化談判的發展,更進一步強化了印度對於 FTA 的需求。在 WTO 架構下農業、服務業談判的破局,使印度處於極為不利的局面,也是印度對外經 貿戰略於21 世紀初期由 WTO 轉向 FTA 的關鍵因素之一。多邊貿易自由化談判 中,印度一直希望能夠推動其具比較利益商品、服務的自由化,例如農產品和自 然人移動。然而,其關於農產品自由化的提議在2003 年坎昆部長會議、2005 年 香港部長會議上皆遭到歐盟和美國的強烈反對;自然人移動的自由化提議亦是如 此。39

一方面,印度認為,與在多邊貿易談判中具有共同利益的發展中國家洽簽 FTA,強化彼此間的經貿互動,有助其強化談判聯盟,進而提升在多邊貿易談判 中的議價能力。40另一方面,由於多邊貿易自由化談判進程緩慢,洽簽FTA 成為,

印度確保市場准入、推動貿易合作新項目的重要替代選項,並深化與全球生產網 絡、供應鍊的整合。41尤其在 2006 年 7 月多哈回合談判破裂後,區域貿易協定 在對外貿易自由化、經濟整合中的角色變得更加吃重。

(二) 國家政策背景

印度自 1990 年代初期所發展出的經改思維、全球戰略、區域政策,皆是形 塑印度第二、三階段貿易協定戰略的重要因素。1991 年,印度推動自由化的經 濟改革,其對拓展外貿和強化對外經濟聯繫的重視大幅提升,積極參與多層次的 貿易自由化和經濟整合,企圖擴大外國市場准入、吸引外資及技術轉移,以促進        

38 p. 76.

39Liou, To-hai. “India’s Approach to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Raviprasad Narayanan (ed.), 印 度崛起 (Taipe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13), pp. 164-165.

40 Shadan Farasat, “India’s Quest for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pp. 436-437; Biswajit NAG and Debashis Chakraborty, “India’s Approach to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p. 77.

41 Shadan Farasat, “India’s Quest for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pp. 434-435; Biswajit NAG and Debashis Chakraborty, “India’s Approach to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p. 77; Ganeshan Wignaraja,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ndia,” p. 18; Ganeshan Wignaraja, “Economic Reforms, Regionalism, and Exports,” p. 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國內經濟成長。此一思維也被導入印度的對外政策中,成為形塑外交政策目標、

手段和內涵的重要因素,經濟目標在對外政策中的優先性大幅提高,經濟外交也 成為印度拓展對外關係的重要政策工具。

與此同時的是,印度逐漸修正冷戰時期的外交路線,致力於發展與新興強權 和主要地區間的關係。亞洲地區成為印度的主要目標之一,這部分可歸因於亞洲 在戰略安全上的重要性,但該地區之龐大經濟動能,對正在實施經改的印度所具 有的強大吸引力更是不容忽視。因此有東望政策的提出。前印度外長Sinha 曾經 表示,印度的東望政策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著重於發展與東協國家間的貿易、

投資聯結;第二階段,除了擴張交往的地域範圍和合作領域外,則是著重於建立 印度與區域國家間的 FTA 與制度性貿易聯繫。42印度官方將FTA 視作印度實現 東望政策的一項政策工具。然而,換個角度來說,東望政策成為形塑印度 FTA 戰略的一大力量。

(三) FTA 戰略目的

印度第二、三階段 FTA 戰略的目的主要有四43,其一是開發市場潛力,吸引 投資和技術並提升本國產品競爭力。其二是避免在區域經濟整合中遭到邊緣化,

並補充多邊貿易秩序的不足,以求確保市場准入,拓展新的貿易合作項目,並充 分整合入世界、區域生產貿易鍊。其三,藉以施展經濟外交,提升其在全球、區 域政治中的影響力。印度希望透過FTA,建立與亞太地區的聯繫,拓展戰略活動 空間,並提升自身在區域、全球互動中的重要性。44其四,則是藉以提升其在多 邊談判中的議價能力。

       

42 參見:Yashwant Sinha in 2003.

43 關於印度 FTA 戰略的主要動機與目的,請見,Shadan Farasat, “India’s Quest for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pp. 434-437; Liou, “India’s Approach to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pp. 164-165。

44 劉德海認為,成為一亞洲強權,進而成為可與美、中比肩的全球強權是印度後冷戰時期外交

政策的重要目標,因此,印度將RTA 視為將自身影響力延伸至亞太地區的一項重要工具。因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04 年,時任印度工商部部長的 Kamal Nath 曾表示,「創造區域經濟空間 將不會減損印度的多邊貿易自由承諾,區域貿易協定,將能夠補充、輔助多邊的 貿易秩序。」45其也曾提到,「雙邊、區域自由化為我國國內工業建立了必要的 信心,並使其具有全球競爭力,這是眾所公認的事實。區域貿易協定,透過區域

2004 年,時任印度工商部部長的 Kamal Nath 曾表示,「創造區域經濟空間 將不會減損印度的多邊貿易自由承諾,區域貿易協定,將能夠補充、輔助多邊的 貿易秩序。」45其也曾提到,「雙邊、區域自由化為我國國內工業建立了必要的 信心,並使其具有全球競爭力,這是眾所公認的事實。區域貿易協定,透過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