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回顧

第一節 危機管理

全球氣侯與生態環境在工業化及現代生活的衡擊下,導致「溫室效應」

現象,不僅氣象、氣溫或天侯變化趨於異常,致使近年來臺灣的風災(如納 莉颱風)、水患(八八水災)、熱浪(台東焚風)、乾旱12等現象,亦使國家

(國土)安全產生危機;如何建制一個能適切處理重大危機的機制,已是臺 灣一項重要的課題。

壹、危機的意義與特性:

危機的概念 可以回溯 到古希 臘時代 。”crisis” 這個字在希臘文 中即 為”crimein”,其意義即為「決定」(to decide)13,用「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 夕禍福」來形容現代行政機關面對變動劇烈、難以預測的環境狀況,再體切 不過了。美國策略管理學者安索夫(H.Ansoff)曾說過,隨著工業的發達、

科技的快速進步,和社會政治情勢的轉變,九O年代的組織面對變動性高,

且可預測性低的激盪環境,任何意外、偶發的事件皆可能對組織造成莫大的 影響(Ansoff,1991);不論國家、政府、企業、社會、家庭、個人都因此面 臨生命、財產的損失與威脅。

12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主任劉紹臣表示,如果再不改善全球暖化的問題,台灣未來很可能 會出現沙漠!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提出警告,因為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會讓保持土壤濕潤 的毛毛雨跟著變少,根據統計,原本就已經很乾旱的南部地區,小雨的雨量,在近 45 年又 減少一半,如果環境問題不改善,台灣乾旱程度只會越來越嚴重。河川乾涸,河床裸露,

強風捲起漫天風砂,整個天灰濛濛的,簡直就像沙漠一樣;濁水溪畔的民眾,中午用餐也 吃進滿嘴沙。這樣的情況,在台灣中南部越來越常見,也越來越嚴重,全球暖化改變降雨,

台灣越來越少下雨,專家提出嚴重警告,未來卻可能會出現沙漠。因為全球溫度每增加一 度,台灣的大雨下得更多,小雨變得更少台灣未來恐怕越來越乾旱,其中又以高雄,屏東 和台南,最嚴重。除了建水庫蓄水,大家更要重視節能減碳,一起解決暖化的問題,不要 讓可愛的福爾摩沙,最後變成一堆沙。

資料來源:2009 年 12 月 5 日記者李姿瑩、戴榮賢報導。http://n.yam.com/view/mkvideopag e.php/20091205591923。

13詹中原(1993)。英美國際危機管理體系─決策組織與過程。美國外交與危機處理。

圖 4 危機狀況處理圖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 理

赫曼(Herman)曾指出判斷組織危機情境的標準有三種情境:(一)某 個事件的發生威脅到機關重要的價值目標。(二)情況轉壞之前可供反應的 時間極為有限。(三)危機是一種出乎意料且突發的組織衝擊。

此外國內,以行政實務的角度來說明,危機係指政府或組織在沒有預警 的情況下,突然爆發的特殊事件,這種情況可能威脅到國家的生存發展,或 造成人民的生命、安全、財產損失等不良的後果;而迫使權責機關或決策者 必須極短的時間內作出決定,並即時採取有效行動 (吳定,1996) 。

一般而言,在危機狀態下的決策情境與一般狀態下的決策情境是迥然不 同的,並且具有下列特質 (丘昌泰, 1998):

一、不確定性:指災變發生的地點與受害地區是無法預測的、災變事件是 混淆的、發生後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無法估算的。

二、溝通困難:多元的政策行動者進出危機狀態下之決策體系,或是平常 所賴以維繫的電話通訊系統可能喪失功能,皆造成溝通上的困難。

三、資訊不全:緊急災變的資訊,包括非技術面之風險評估、降低承受風 險團體的手段。

四、狀況複雜:不論是自然或人為災變皆具有「低機率與高後果」的特性,

包括災變事件發生的機率不易估算、參與危機決策的行動者不易掌 握、罹難者的死亡或受傷狀況估算經常有誤、疏解災變的手段經常相

問 題

( 災 難 )

危 機

處 理

結 果

•災 難

•轉 機

互衝突、整合多元利害關係團體的偏好相當困難。

貳、危機管理的意義:

就「危機」(crisis)此一構念而言,我們可以發現基本上其採用的是韋 氏大字典之意義(Webster’s definition)認為「危機是事件轉機與惡化間的分 水嶺」(turning point of better or worse),危機是「校定性的一刻」和「關鍵 的一刻」 (菲克, 1988)。1980 年以後,組織與管理領域將「危機管理」列入 重要的討論議題,是組織為了避免或減輕危機所引起的損失傷害,而針對危 機情境所從事長期性的因應策略規畫與管理措施。

組織的危機管理是一種有計畫、連續動態的管理過程,也就是機關組織 針對潛在或當前的危機,於事前、中、後所採取一連串的因應措施;其目的 在針對危機的急迫、威脅與不確定的特性,危機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預測、

計畫、檢討和調整,務期有效預防危機、處理危機、消弭危機於無形(吳定 等,1996);危機一旦發生,則應由危機小組接手,進行處理並防杜危機的 影響範圍擴大。危機發生後,不但要針對危機的成因予以處理,事後還針對 危機處理過程加以檢討,發現管理缺失加以修正,並擬妥應變計畫,為下一 次危機發生時做好萬全準備。而危機管理是一種有計畫、連續動態的管理過 程,機關組織針對潛在或當前危機,於事前、事中、事後所採取一連串的因 應措施;其目的性在危機的急迫、威脅與不確性,危機發展階段進行預測、

計畫、檢討和調整,務期有效預防危機、處理危機、消弭危機於無形(詹中 原,2007)。

綜合言之,針對上述意見,個人以為危機發生前,應由各業管機關依權 責列管;災害發生時,依規模由地方政府一級單位處理,當規模達一定程度 時,危機處理專責單位介入掌握處理;危機災害過後,應由中央政府處理

「急」、「重」災害,由地方政府處理「輕」、「緩」類型災害。

參、危機管理的重點:

根據密卓夫(Mitroff)的見解,危機管理的重點在於把握五大工作計畫,

值得一步說明(黃新福,1992):

一、危機訊息的偵測:

危機爆發之前,常有持續出現的先兆,不過大部分的機關組織礙於認 識能力不足,或是組織文化的限制,常有漠視及低估危機警訊的習慣。故 危機管理的主要目的,即在增加機關組織預判危機的感應能力,務期做好 事前防範工作,見微知漸、未雨綢繆。

二、危機的準備及預防:

為避免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及損失,組織必須事前做好周全的應變 計畫,以免事出突然、進退失據。各項危機處理計畫必須針對機關組織的 業務特性,涵蓋各部門單位,根據以往的處理經驗做好妥善的規劃,而規 劃的內容必須包括各項具體的行動程序和聯繫事宜。

三、損害的控制與處理:

除了擬具應變計畫、派定分工單位之外,機關組織尚須針對計畫,進 行實地、實況的摹擬演練,以確保相關人員的動作能夠按照計畫熟練進行,

以發揮計畫預期的效果。除此之外,從計畫的實際操演過程中,還可進行 有效性的檢測,從演練當中發現缺失,並予以修正。

四、危機的復原工作:

危機處理工作的重心,在於妥為善後。妥善的復原工作,可以使危機 所造成的損害程度降到最低,而妥善的復原工作也可以增強民眾對機關的 信任,鞏固機關內部的團結。復原工作可以區分為短期計畫和長期計畫,

短期計畫在解決危機所造成的直接損害,長期計畫則是針對機關未來作全 面性的整頓工作。

五、不斷的學習與修正:

危機管理的主要精神,在於機關組織能夠針對危機經驗進行持續不斷 的檢討學習,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和成效評估,對未來的管理計畫充分檢 討修正。

直到二十世的 60 年代,戰略理論家才開始把危機視為國際事務中的 一項獨立分類。國際政治與戰略學上的危機指的是國家政府面對的極度危 險狀況,它通常都包括有以下四種特質(詹中原,2007):

(一)國家內外環境劇烈改變。

(二)對國家基本價值或高度優先目標的威脅;諸如威脅國家領土完整、

主權獨立、生存繁榮及大部分人口的安危等。

(三)這種狀況可能伴隨或導致軍事衝突(或內部動亂)的高度可能性,

這個衝突團體可能來自內亂或外患。

(四)對外在的威脅,在決策上只容許有限的反應時間(Michael Brecher, 1978)。

圖 5 危機管理的重點 資源來源:本研究整理

肆、危機管理的建制:

危機管理是一種以時間、空間的動態規劃與行動過程,而危機管理若想 要達到「防患未然」、「防微杜漸」的功能,則須配合機關組織的制度建立。

紐納美克等人(Nunamaker,1989)提出行政機關可以根據其危機管理的動態 模式,進行危機管理的體制建構,圖 6 危機管理的動態模式圖所示:

危機管理 的重點

危機 訊息的偵測

危機的準備 及預防

損害的控制 與處理 危機的復原

工作 不斷的學習

與修正

圖 6 危機管理的動態模式圖

資料來源:參考自(Nunamaker,1989,p.16)危機管理的動態模式

行政機關的危機管理活動,可以根據上圖,針對危機發展的三個階段規 劃應變的體制,說明如次 (孫志鴻, 2010):

一、

危機爆發前的管理活動(災難發生的預防階段 pre-disater prevention): 主要指緊急災難發生前,災變管理者對於災變性質的分析與認定。華 萊斯與巴洛革(Wallace & Balogh,1985)指出:此一階段探討兩個問題,

一是災變性質為何?二是承受風險的團體或區域為何?佩塔克(Detak, et al,1985)亦認為此一階段的主要活動為決定社會的健康、安全所可能遭受 的風險及規劃出減少風險的計畫。

(一)危機計畫系統(crisis planning system):

危機計劃擬定之目的,在於透過持續的規劃活動促使機關決策者 對機關事宜保持高度的關切,並從中增進管理者危機處理的專業知 識。有效的危機管理計畫包括:設立判斷潛在危機之機制、確認各種

危機計劃擬定之目的,在於透過持續的規劃活動促使機關決策者 對機關事宜保持高度的關切,並從中增進管理者危機處理的專業知 識。有效的危機管理計畫包括:設立判斷潛在危機之機制、確認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