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波灣戰爭的經過                                                                                                                

213 Armstrong, David M. 2004. Panama. San Diego, California: Lucent Books. 52.

西元 1990 年 8 月 2 日凌晨(當地時間子夜 2 時),伊拉克無預警地派兵入侵 鄰國科威特,國際輿論大譁,紛紛譴責伊拉克的入侵行動。當天(8 月 2 日),聯 合國安理會立刻集會,並且迅速通過〈第660 號決議案〉,一致譴責伊拉克的軍事 入侵。伊拉克的此項入侵行動,一則被認為是為了解決自1980 年「兩伊戰爭」以 來,對於科威特趁機強占伊拉克邊境領土的報復行動;另一則,則在於「兩伊戰 爭」期間,伊拉克向科威特借貸共約 140 多億美元的高額債務。如能藉著此次的 軍事入侵,強取科威特豐富的石油蘊藏,不僅可以讓伊拉克過去幾年無力償還的 天價債務,一筆勾銷;同時,亦可為伊拉克因為長年征戰所付出的的國力耗損,

找尋新的財源。

隔(3)日,中東的「阿拉伯國家聯盟」(League of Arab States, 簡稱「阿盟」) 立即針對伊拉克的入侵行為發表聲明,譴責伊拉克,並且要求阿拉伯國家的問題 應由阿拉伯世界內部解決。8 月 6 日,聯合國再度通過〈第 661 號決議案〉,一致 決定對伊拉克實施封鎖(blockade)與經濟制裁。在此同時,老布希總統經過召集 國家安全會議,決定以伊拉克遲遲未自科威特撤軍為由,宣布對伊拉克用兵。老 布希總統根據國家安全幕僚的建議,宣布發動代號為—「沙漠之盾」的軍事行動

(Operation Desert Shield),派遣美國陸軍精銳部隊進入沙烏地阿拉伯東省(Eastern Province, 為沙國最主要的石油產區)。此項行動最主要的目的,並非是直接針對伊 拉克動武,乃是為了防衛沙國油田,以及協助美國中東僑民順利撤僑,以進一步 遏制伊拉克藉機掀起石油大戰。214

8 月 8 日,伊拉克單方面宣布兼併科威特,並將所入侵的領地劃歸伊拉克的巴 斯拉省(Basra, 首府為伊拉克第二大城巴斯拉)。老布希總統此時根據軍事幕僚的 建議,判斷戰爭已無可避免,於是下令先前已經開往中東的美軍兩艘航空母艦—

                                                                                                               

214 Arnold, James R. 2012. Saddam Hussein's Iraq. Minneapolis: Twenty-First Century Books. 69-71.

艾森豪號(USS Dwight D. Eisenhower, CVN-69, 核動力尼米茲級)與獨立號(USS Independence, CV-62, 1996 年台海危機時曾通過台灣海峽)兩支航母艦隊,迅速馳 往波斯灣,預備進行兵力投射的先前佈署。

8 月 9 日,聯合國迅即通過第三號決議案—〈第 662 號決議案〉,宣布伊拉克 兼併科威特為無效。此時,整個中東地區戰雲密佈,國際社會也已有準備進行聯 合軍事行動的準備。老布希總統不斷與國家安全團隊及軍事幕僚開會,研擬對策,

並且責令國防部長錢尼(Dick Chaney)與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各軍種幕僚長,擬 具具體的軍事行動方案。

5-2 波灣戰爭期間的美軍軍事首長

圖片說說說明:西元1990 年年 10 月,美軍軍事首長在決定對伊拉拉克動武之前,在美國五角大廈

(Pentagon)開會前合影。前排自左至右依序為:國防部副部長伍佛維茲(Paul Wolfowitz)、

參參謀首長聯聯席會議主席鮑爾上將、國防部長錢尼(Dick Chaney),以及美軍中央司令令部司 令令史瓦茲科夫上將。資料料來來源:維基百科,波斯灣戰爭。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6/Military_officials_pose_for_photograph

_prior_to_discussing_U.S._military_intervention_in_the_Persian_Gulf%2C_Dec_1990.jpg

1990 年 8 月 12 日,老布希總統下令,一支美軍夙負盛名、曾經在諾曼第立下 大功的第101 空降師(10st Airborne Division),開拔抵達沙烏地阿拉伯境內。8 月 14 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第 7 遠征軍配屬的裝甲車、作戰直升機與戰機等,也陸續 抵達沙國,並以此作為前進基地。此時,美國在中東前線的兵力,已經增加部署 為7 個步兵旅、3 個航艦戰鬥群、14 個空軍戰術戰鬥機中隊、4 個 C-130 空運中隊、

1 個戰略轟炸機中隊,以及 1 個愛國者飛彈防空部隊,戰力空前堅強。

8 月 26 日,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多國部隊,可以加強對伊拉克的封鎖行動。接 下來的 3 個月當中,國際間的外交努力仍然不斷,一方面希望減緩軍事壓力,另 一方面則仍然要求伊拉克自科威特撤軍。然而,伊拉克的海珊政權卻毫無鬆動的 跡象。11 月 29 日,聯合國通過〈第 678 號決議案〉,下達最後通牒,要求伊拉克 總統海珊必須於次(1991)年 1 月 15 日之前,全面自科威特撤軍,否則便將授權 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針對伊拉克進行軍事行動。然而此時,美國國務卿貝克

(James A. Baker, 1930~ )已經銜老布希總統之命,開始穿梭各國,籌組建立一支 包括美國在內的34 國多國聯軍部隊,以便應付戰爭所需。215

西元 1991 年 1 月 15 日,伊拉克並未遵照聯合國決議,自科威特撤軍。1 月 17 日凌晨(當地時間為午夜 3 時),由美國領導的 34 國聯軍部隊開始發動「沙漠 風暴」軍事行動(Operation Desert Storm),大舉空襲伊拉克。

從 1 月 18 日開始,接連 10 天,聯軍部隊與伊拉克部隊之間,持續進行大量 的空對地飛彈和高科技精密炸彈的攻擊與攔截。同時,以色列國防軍(Israeli Defense Force, IDF)的參戰部隊,也針對伊拉克境內重要設施,發動飛彈攻勢,

伊拉克則以蘇製的飛毛腿飛彈(Scud),回以報復性的回擊。此時,美國部署在以                                                                                                                

215 Santella, Andrew. 2004. The Persian Gulf War. Minneapolis, Minnesota: Compass Point books. 13.

色列的愛國者飛彈(Patriot),大規模以伊拉克的飛毛腿飛彈為對象,進行空中攔 截。由於美國愛國者飛彈的攔截奏效,伊拉克開始將飛彈疏散到伊朗境內,並轉 而向聯軍發動地面攻勢。

2 月 12 日,聯軍部隊與伊拉克共和衛隊開始進行地面戰鬥。2 月 24 日,雙方 戰鬥進入關鍵階段,地面決戰進行了多場陸戰與坦克會戰,美軍開始強力向科威 特首府科威特市(Kuwait City)推進。2 月 27 日,聯軍收復科威特市,並且宣告 擊敗伊拉克軍隊,完成解放科威特任務。2 月 28 日,雙方宣布停火。整場「沙漠 風暴」軍事行動,至此告一段落。216

「波灣戰爭」的軍事行動,進展極為快速,其軍事推進的節奏,也堪稱非常 凌厲。綜觀整個「沙漠風暴」軍事行動,其在軍事作戰方面獲致成功的主要關鍵,

不外下列二者:

第一、美軍對於「沙漠風暴暴」軍事行行動的部署,有其軍事階段與層次,

並且經過謹慎的作戰評估。自從伊拉克無預警地入侵科威特之後,國際之間一 片撻伐聲浪;美軍在此時,並非尚無作為;對於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美軍已 加以謹慎評估。當美國國務卿貝克,銜美國老布希總統之命,進行整合各國採取 軍事行動,以落實聯合國決議之際,美軍早已完成軍事部署。

第二、美軍經過越戰戰場的洗禮禮,以及「軍事事務革命」的改革,對於 不不熟悉的戰場,採取審慎而嚴謹的軍事手段,並且大膽採用遠距離離「兵力力投 射」的方式,對於震懾敵軍、主宰戰場,非常具有功效。美軍以航母艦隊航 向波斯灣,載運部隊完成前進部署,即時運用大規模空中轟炸,順勢推進地面攻 勢,建立了現代戰爭極為成功的戰場模式。

                                                                                                               

216 Santella, Andrew. 2004. The Persian Gulf War. Minneapolis, Minnesota: Compass Point books.

26-33.

因此,「波灣戰爭」成為 20 世紀後期最重要、也是影響戰場概念與戰術發展 最具關鍵性的一場戰役。從「波灣戰爭」開始,美軍逐漸熟悉中東戰場,也開始 逐步更新美軍的戰具與戰法,對於進入21 世紀應付更為多元化與區域性的軍事議 題,逐漸具有應變與控制的能力。

二、波灣戰爭的影響

若是衡亙「波灣戰爭」的作戰全程,可以發現,「波灣戰爭」的序曲、交戰與 終戰,幾乎是美國自越戰結束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海外用兵與軍力行使。「波灣 戰爭」不僅體現了美國總統的軍事統帥權,已經跨越了原來的限制,進而達到一 個空前的軍事高峰;同時,也呈現了美國自從韓戰與越戰後,積極從事軍事事務 革新(Revolutionary on Military Affairs, RMA)的具體成果。

在「波灣戰爭」當中,老布希總統充分運用憲法賦予的總統職權,並且與國 家安全會議成員,以及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等軍事首長,運籌帷幄;由老布希總統 親自下達作戰指令,交由國防部與參謀首長們進行貫徹,樹立了非常成功的戰場 作戰與指揮模式。同時,自「波灣戰爭」開始,也已全面進入「現代化戰爭」與

「高科技戰爭」的時代;美軍所成功運用的「指管通情合一」(C4ISR)體系,一 直被世界各國所高度仿效。

這其中,在老布希總統對於軍事首長的任用方面,鮑爾擔任參謀首長聯席會 議主席此一重要且關鍵性的職位,與負責前線作戰的史瓦茲科夫上將密切合作,

是美軍成功的關鍵之一。217然而,鮑爾在「波灣戰爭」期間,成功地建立了被外 界一再稱為「鮑爾主義」(Powell’s Doctrine)的軍事行動準則,也一直是軍事國防

                                                                                                               

217 然而,也有不少觀察家認為,以史瓦茲科夫將軍著名的「熊脾氣」,若非鮑爾的行事溫文、善於 協調,美軍的軍事任務卻也難以畢竟全功的。

與戰略研究上的佳話。218

總結來看,「波灣戰爭」雖是一場「區域戰爭」(Regional War),卻不折不扣 是一場現代戰爭思維與戰術觀念的實踐場。同時,「波灣戰爭」也是一場對抗(或 懲治)侵略者的戰爭,有其發動戰爭的正當性。後來顯示,波灣戰爭也成為戰史 研究上的重要題材,這與戰爭發生的時機和過程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對於美國而 言,這是一場在越戰以後,具有重要意義的戰爭;不論在總統的統帥權與軍事指 揮體系的領導與運用上,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是一個國際社會在邁入21 世紀 之前,最重要的一場戰爭。

波灣戰後,世界各國對於「波灣戰爭」的研究,一時汗牛充棟;關於「波灣 戰爭」的戰史、戰術與軍事學術議題,充斥了國際社會的研究場域。對於戰爭研 究來說,「波灣戰爭」的研究成為顯學,固有其正面的意義;然而,本論文也要提 出關於「波灣戰爭」思考的另外一些面向。

「波灣戰爭」的勝利,對於美軍在當時近二十年前從越南戰場的挫敗,轉變

「波灣戰爭」的勝利,對於美軍在當時近二十年前從越南戰場的挫敗,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