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56 「威士忌暴亂」是肇因於西元 1791 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項抗稅運動所引起。當時的美國聯 邦政府通過新稅法,對威士忌酒開徵消費稅,以圖增加政府稅收,彌補獨立戰爭時期欠下的大舉 債務;然而,此舉引起賓州農民的不滿和暴動。當時華盛頓總統(President George Washington)

支持財政部長漢彌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的措施,親往賓州弭平暴亂。See Hogeland, William.

2015. The Whiskey Rebellion: George Washington, Alexander Hamilton, and the Frontier Rebels Who Challenged America’s Newfound Sovereignty. New York, London, Toronto, Sydney: Simon & Schuster Paperbacks. 207-237. of 1812: A Forgotten Conflict.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183-228.

58 「美墨戰爭」是因德克薩斯州(Texas)與墨西哥的邊界問題而起。1836 年德州宣告獨立,與之 接壤的墨西哥,不承認其獨立;美國在德州併入版圖成為第28 州之後,對墨西哥宣戰。結果,墨

役,還是要溯自發生於西元1861 年的「南北戰爭」。

美國南北戰爭,近因固然是南、北雙方對於「蓄奴事件」主張的分歧與分裂 造成;然而,遠因來看,也是美國的「聯邦派」(Federalism)與「邦聯派」(Confederalism)

在長期的政治與主張與現實運作下,所累積的矛盾與衝突。再加上,美國從西元 1776 年獨立以來,與以往殖民政府—英國政府之間的矛盾,以及與拉丁美洲之間 的緊張關係,也是在這場南北分裂的軍事衝突當中,不可避免的衝突點與導火線。

南北戰爭初起,由於林肯於 1861 年 3 月就任聯邦總統,在此之前,已因美國 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的成立,附議林肯對於「解放黑奴」的主張,激化了 南北雙方對於此一議題的分歧。59此外,南北雙方對於保護性關稅的問題、聯邦政 府與各州權限,以及在國家工業化發展上的分歧意見,終致在林肯就任總統之後,

釀成了內戰的問題。

在國家與政治的發展上,美國當時因南北雙方在發展上形成的截然不同型態:

北方政府重工業,形成工商業發展的社會,南方以農業為主,仍是仰賴農業生產 的社會;此亦在是否蓄奴的議題上,激化了雙方的對立與歧見。因此,美國南北 戰爭發生的成因,雖非是由單一的原因所致;然而,因「解放黑奴」問題所引致 的辯論、衝突與對立,的確是造成戰爭的導火線。

美國當時的蓄奴問題,由來已久。早期美國在 1776 年立國,直到 1801 年之 間,都還是禁止關於奴隸的交易。然而。隨著南部各州大量的棉花貿易盛行,一 則需要大量的人工,再則經濟收益帶來的豪奢風氣,開始需要大量的黑人勞工;

                                                                                                                                                                                                                                                                                                                                   

西哥戰敗,並且喪失過半領土,1848 年簽約停戰。See Tucker, Spencer C. ed. 2013.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Mexican-American War: A Political, Social, and Military History.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Denver, Colorado; Oxford, England: ABC-CLIO, LLC. 377.

59 事實上,在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的二十年間,探討戰爭發生成因與影響的論著,亦如汗牛充棟。

有論者認為戰爭的發生並非起因於蓄奴,而是政爭的緣故;此說以南方各州為主。另一說則直指 林肯的「解放黑奴」主張,仍是南北雙方的主要分歧點;此說以北方及聯邦政府人士為主。此說 亦可詳見卡爾‧ 馬克思(Karl Marx)、弗列克‧ 恩格斯(Fredrick Engels)原著、朱鴻恩譯,1955,

《論美國內戰》,北京:人民出版社,頁11-15。

漸次就演變成奴隸與蓄奴的風氣。這種情況,直到 1863 年正式廢除奴隸制之後,

才告解除。

西元 1852 年,當時史鐸夫人(Harriet B. Stowe, 1811~1896)出版了她的第一 部小說作品--《黑奴籲天錄》(Uncle Tom’s Cabin),震撼全美各界。書中將黑人奴 隸的慘痛待遇,描述得甚為深刻,博得許多人的同情;同時,也引起北方各州的 同情,以及南方各州(特別是主張蓄奴的州,如最早引進黑奴且堅決主張反廢奴 的南卡羅來納州)的不滿與反對。

西元 1861 年 3 月 4 日,林肯就任聯邦總統。選前即已表達反對立場的南卡羅 來納州(South Carolina),於 1860 年 12 月召開州務會議,決議退出聯邦。林肯總 統甫就任後,就面對南卡與各州要退出聯邦的決定。當時,南卡達成退出聯邦的 決定,引起南方各「棉花州」(即重視農業生產與棉花出口的州份)的響應,計有 南卡羅來納州(1860 年 12 月)、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 1861 年 1 月)、佛羅里 達州(Florida, 1861 年 1 月)、阿拉巴馬州(Alabama, 1861 年 1 月)、喬治亞洲(Georgia, 1861 年 1 月)、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 1861 年 1 月)與德克薩斯州(Texas, 1861 年2 月)相繼退出,情勢的確十分嚴峻。

林肯總統面對南方各州群起效尤,相繼宣布退出聯邦,起初希望以政治力量,

迫使南方各州重回聯邦;然而,當時以林肯總統與共和黨的政治實力,已殊難達 成此一目的。最後,南方各州不僅退出,並組成政治聯盟,倡議成立「美利堅聯 盟國」(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 C.S.A.),與聯邦政府抗衡。60

南方的邦聯政府,選舉出身自密西西比州的戴維斯擔任邦聯總統、喬治亞州 的史蒂芬(Alexander Stephen)擔任副總統,並且制定邦聯憲法,意即在與聯邦政

                                                                                                               

60 Madaras, Larry., & James SoRelle, 2011. United States History: The Colonial Period to Reconstruc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365-368.

府分庭抗禮。此時,在政治上,南北已然分家;在軍事上,或許尚未劍拔弩張到 必須開戰一途。然而,不可諱言地,戰前的各項分裂與對立,已然埋下了軍事衝 突的種因。

林肯總統本身對於此一政治事件的認識與信念,是造成日後決定性發展的重 要因素。早在西元1858 年 6 月,林肯與道格拉斯(Stephen A. Douglas)同台競選 美國伊利諾州(Illinois)參議員職位時,即已發表著名的「分裂之家」(A Divided House)演說。他強調,「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們的政府不能永遠忍受一 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狀況」,為日後在總統任內,面對國家的分裂及軍事上的對壘,

做出清楚的註解與基本的宣示。61

另一方面,面對美國國內長期以來的分裂,除了針對政府體制的激辯、南北 雙方對於政治現實認知的落差,以及國外環境的改變(當時中國的國力變化與發 展,已深受矚目),也是考驗著這位即將將美國總統此一職位,推向政治與軍事的 雙重高峰的總統的智慧與能力之關鍵時刻。從政治與軍事方面的評價,以及歷史 的研究角度來看,一般認為,林肯所處的這一段重要時期,他所面對的困難,以 及所執行的總統職務,是決定後來將美國總統此一職務,推展演變成二十世紀最 重要、也是最具影響力的政治與軍事領袖的關鍵人物;當然,林肯所處的時代,

也是決定前述此一重要發展的關鍵時代。62

林肯在擔任美國的聯邦總統此一職位,以及當時北軍的最高統帥,在此一關 鍵的年代裡,發表了非常多的著名演說。除前述的「分裂之家」演說外,著名的

「庫伯聯盟學院演說」(The Speech on the Cooper Union, 1860/2/27)、「蓋茨堡演說」

(The Gettysburg Speech, 1863/11/9),以及「第二任期就職演說」(The Inaugural                                                                                                                

61 Bunch III, Lonnie G., Spencer R. Crew, Mark G. Hirch, & Harry R. Rubenstein. 2000.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A Glorious Burden. Washington & Londo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11-14.

62 Miller, William Lee. 2008. President Lincoln: The Duty of a Statesman.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3-6.

Speech of Second Term, 1865/3/4)等。林肯的演說,生動而深入人心;林肯的個人 魅力與領導特質,也深深貫注在這些著名的演說當中。

然而,林肯本人卻在南北戰爭甫告結束,在一場私人赴華盛頓特區戲院觀賞 歌劇的行程中,被一名激進份子布斯(John W. Booth)於戲院包廂之內刺殺,延 至隔日(1865/4/15)過世。林肯逝世,迅速由副總統詹森(Andrew Johnson)繼任;

但是,林肯本人為防止美國國家分裂所做出的努力,以及隨著戰爭結束而不再復

見的分歧與對立,卻隨著他的離世,逐漸劃下句點。林肯逝世當天,曾經說過--「戰爭已告結束,不久我們將與曾經和我們對抗的勇士們一同和平地生活著。」

(The war is now closed, and soon we will live in peace with the brave men who have been fighting against us.)63旨哉斯言,令人省思。

因此,美國的南北戰爭,雖然在型態上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內戰」(civil war);

然而,其對於美國國內及政治、經濟上的影響,卻與一般造成國家分裂的內戰型 態,有所不同。甚至,有論者比較不同國家發生內戰的成因與影響,認為美國的 南北戰爭,決定了整個國家在戰後發展的關鍵,實質上使美國邁向一個整合且具 備高度工業文明的國家。64

而在這場內戰當中,林肯的政治理念與為挽救國家免於分裂的努力,固然是 在美國立國迄今兩百四十年來,建立起的寶貴政治傳統;而他在戰爭期間,體現 最大的智慧,運用總統的職權,知人善任、發揮所長,在國家需要付出的時候,

為整個國家建立起的珍貴遺產,也確屬難能可貴。

然而,在南北戰爭當中,林肯所建立的政治與軍事傳統,確已成為當代及後                                                                                                                

63 Kostyal, Karen M. 2009. Abraham Lincoln’s Extraordinary Era: The man and His Time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Geographic.193-196.

64 Rugemer, Edward B. 2014. “Why Civil War? The Politics Slaver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The United States, Cuba, and Brazil.” In Gleeson, David T. & Simon Lewis ed. The War as Global Conflict:

Transnational Meanings of the American Civil War. Columbia, South Carolina: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14-35.

世不斷研究和效法的對象。軍事傳統的建立,雖屬不易;但在戰爭的過程中,對 於這些足以影響總統軍事職權行使的因素,卻已成為軍事憲法和軍事戰史領域當 中,一項重要的研究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