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教育理念

現在科學之父牛頓(Sir Isaac Newton)曾說:「如果我比笛卡兒等 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Bragg,1998;周 啟文譯,1999)

人一生的行為思想,無一不受到外在世界的牽引,或者某種學說、

理論的影響。也因為人是踏著巨人的肩膀往上爬,自然無法獨立於歷史 的洪流之中。以下,研究者將深入探討王靜珠如何在這些前人的智慧 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與使命。

人生的走向與機緣的發生有離不開的關係,王靜珠會走進幼兒教育 的領域,源於早期在台中市的一間小廟裡,教導一群保育員們「幼稚教 育概論」的課程。由於當時台灣幼教理論相當稀少,為了備課,她開始 四處蒐集國內外幼教相關資料,這些前人對幼兒教育的想法與作法,慢 慢地在她心中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興趣。

當她看到皮亞傑(Jean Piaget)以自己的三個孩子做為研究對象,隨 後發展成「發展認識論」(楊俐容譯,1990)。好奇心強、求知慾盛的王 靜珠出現了這樣的想法:「我何不也來試試看呢?」如此的機緣,讓她

生下了幼子,進行為期六年的觀察研究,並發展成《幼稚教育》一書。

「希望我所做出去的行為,跟外國人研究的行為,有一個比較 的機會,所以我在廚房裡頭掛本子,客廳裡頭掛本子,後邊兒房子 裡頭寫書的地方。只要小孩有一個動作,昨天我給他舉,我說:「小 瑔這是什麼?」他還不會說咧,我就告訴他說:「這是碗,吃飯的 碗,你要吃飯囉!」到了第二天,我再問他:「這是什麼?」他還 是不會說。有一天,我說:「這是什麼?」他說:「碗,吃飯的碗!」

ㄟ,你看,我趕緊記下來他真正能夠了解他說話的情形,都是用這 樣的記錄。他只要有一個動作出來,我就給他記錄下來。後來就去 對照外國人的小孩,是不是六個月就會坐啦,九個月就會爬啦,十 個多月就有小孩會走啦。」(訪 王靜珠 20060616_4)

王靜珠說出這段每天觀察、記錄孩子成長的歲月,是她一生從事教 育工作中,感到最喜歡、最有樂趣的一部分。

研究者從王靜珠的著作中,歸納其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內涵:

一、教育愛與人師精神

王靜珠(1998)提到,做「人師」的必備條件有二:1.有高尚的人 格,其表現有尚實際、崇新穎、擇善固執、愛生命、具坦承、能包容、

富幽默、悅己信人等特質;2.實施教育愛,即教師給予學生愛,而無所 求,認為教育是責任,能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有教不厭、誨不倦、任 勞任怨、犧牲奉獻的精神。

受到張雪門先生的精神感召:「終於有人要繼承我的衣缽,去照顧那些 流鼻涕、沒人照顧的孩子。」王靜珠除了在學校傳道授業之外,還成立台 中師專「仁愛工作隊」,幫助孤苦無依的老幼婦孺,在她心中燃燒的,

就是張雪門先生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愛。

「我無法對孤老幼弱視若無睹,你可以看作是一個人的先天個性,

但我更認為對一個人最深切思念,就是活出那個人的風範。我懷念

張雪門恩師,嘗試承襲實踐他的風範。」(文件01_B_F05_209)

在學生心目中,王靜珠永遠是個「媽媽老師」,學生形容她:「要吃 有吃、要住有住、要工作有工作。」這句話體現了她對學生全方位的關 心與協助,許多學生在往後人生道路上有所成就時,不管身在何方,都 會向她報告這份喜悅。

「我的恩師(王老師)除了關心我的學業其前程以外,對於我 的健康、婚姻,及至做人處事,也是一樣關心備至。」(林見昌 文件01_B_F05_389)

「王教授對學生的愛心是無微不至的。貧窮的學生給予金錢幫 助,或生活上的照顧;孤單僑生更是照顧不遺餘力。替學生縫補舊 衣破綻、上醫院看護生病的學生、為學生找工作,解決學生的困難,

就像慈母一樣,故而她無論在國內外旅行或開會每到一處,總會碰 到許多記不起名字的學生,向她熱忱的招呼致敬或問候、送行或贈 送紀念品,由上可知她是一位成功的老師。」(陳碧純 文件 01_B_F05_405)

「惜才愛才,是我無從解釋的天性。我不知怎樣才能尋找到,一 張像天空一樣廣大的紙張,可供書寫,有關我和學生之間的點點滴 滴,而這些點點滴滴皆關至情。」(文件01_B_F05_134)

她認為除了教導學生專業知識之外,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服務社 會的熱忱精神,是身為一位老師最重要的價值,經由其言傳身教的示 範,具體展現了「教育愛」與「人師精神」的最佳典範。

「所謂人師,則是老師教導學生毫無保留的傳授知識和技能。

了解學生、關心學生,並且教導學生做人處事的道理, 時時以身 做則,且能身體力行。教師對學生能實施人格感化教育,且肯任勞 任怨輔導學生,自認『教人』而非僅是『教書』,所以是『教育家

』而非『教書匠』,是『人師』也是『經師』。」(王靜珠 文件 01_B_F05_315)

「王靜珠老師是一位非常敬業的教育工作者,把自己毫不保 留地奉獻給學生,她認為成功而有效率的教學,是專門的知識和技 能,專業的決定和判斷,以及專業人員的熱誠、耐心、關懷和參與 投入相加相乘的結果。」(賴增南 文件 01_B_F05_392)

二、重視親職、家庭與生活教育

受到父母良好家庭教育的影響,王靜珠有個快樂、充實的童年生 活。因為父母親重視孩子的生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培養孩子的 生活能力,舉凡:灑掃應對、勤儉質樸、獨立負責等美德,王靜珠從父 母親身上得到的這份傳承,讓她受用一輩子。因此,在她投身幼教研究 領域時,一直呼籲親職教育、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一個孩子的教育,在小的時候,他的家庭教育,完全勝過 所有的這一切。『親職教育』是父母親應該接受的教育,他們如果 有很好的觀念什麼的,他就可以教育他的孩子,當父母親給孩子教 育的時候就變成了『家庭教育』,這是兩個很大的觀念的不同,所 以說這個家庭教育不好,是說父母親沒有正確的知識,可是妳父母 親的知識來自哪裡,來自學校啊,來自教育,所以女孩子的教育是 多重要。」(訪 王靜珠 20060512_4)

王靜珠(1998)提到,幼兒最早受教育的環境是家庭,家庭是幼 兒成長與學習的場所,幼兒在家庭中學習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及生 活知識,也培養忍耐、諒解、同情、合作等良好德行,家庭奠定幼兒教 育的基礎,由此可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王靜珠認為,家庭教育首在「親職教育」的推行,父母親在生養 子女前,應學習如何教養子女的正確觀念,因此她建議政府應在高中職 加列「親職教育」為青年男女的必修科目。

「生活教育」關係著幼兒未來的學習能力,與適應社會的能力。

但能使為人父母者在教養子女上更輕鬆愉快,更將使孩子受惠終生。因 此,幼兒的「生活教育規範」是父母和教師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