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給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王靜珠的生命故事雖是說完了,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發現,研究者以 蜻蜓點水的方式將故事輕筆帶過了,缺乏對事件深入的描述與探究,所 以無法產生閱讀傳記那種身歷其境的痛快感。究其原因為,本研究的重 點不在做鉅細靡遺的生命故事描繪,而是以「縱觀」的角度來看影響研 究對象一生的環境或重要事件,找出其意義與啟示。

如果後續研究者對王靜珠的生命故事有興趣,可以針對其在幼教界 具有開創性的作為予以深入探討,包括重要事件發生的導因與後果、思

想學說的形塑過程、針對幼子喬生瑔所做的教育實驗歷程做深入探討。

如果您只是對生命史研究取向有興趣,建議您多多思考「人性」。

不是論世界如何發展,一切的根本還是人,而人的根本則是人性,人性 相當複雜,因時間與環境的變化而捉摸不定。西方心理學者投注眾多的 時間、精力與金錢,尚未能將人性說個通透明白,其中的玄機何在?參 透其中道理,必能不同凡響,開創新氣象。

二、給實務工作者、為人父母者的建議

王靜珠的教育哲學觀在於強調「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幼兒是張白 紙或陶土等論述不需研究者再囉唆,其道理明白易懂,人在生命成長的 前幾年中,其發展與可塑性最大,以正常條件下而言,成人要孩子長成 什麼樣子,幾乎不會相差太遠。王靜珠在幼教界奮鬥一生,每每呼籲成 人們重視幼教,此呼此籲,絕非單純爭取幼教資源或利益,而是她經由 自己孩子的教育實驗過程中、一生培育幼教師資的歷程中,看到重視幼 教與否的差異,與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性。

「重視幼兒教育」這句話是個口號,其相關議題廣泛,所有的學說 都可以從這個立場下出發。包括王靜珠一直呼籲的:「品德教育」、「家 庭教育」、「親職教育」、「生活教育」、…等。總歸來說,教育為何重要?

因為人類存在的關係猶如唇齒相依,牽一髮可動全身。如果一個社會重 視彼此和諧共存的價值觀,那麼教育即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 下」為目標。如果一個社會強調競爭與擁有,那麼教育即是以「優勝劣 敗、挑戰、創造」等為目標。

因此,研究者建議幼教實務工作者與為人父母者,當您在教育孩子 時,先想清楚您認為重要的價值觀是什麼?人類社會發展至此的困境與

挑戰是什麼?社會失序、價值混亂、道德淪喪的導因是什麼?未來社會 需要什麼價值觀?請不要忽視這些議題的探討,人類社會的混亂在於地 球資源有限,人心貪婪無限。如果多從廣泛、客觀的角度來看人類的發 展與危急存亡,施教者的腦中才會逐漸清晰起來,堅定地言傳身教,教 育的功能才能發揮,人類未來的社會才有希望。

三、給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研究者認為以生命史、生命故事為研究取向的研究,其價值在於書 寫「觸動人心的精神昇華價值」,然而這卻是不容易達成的目標。雖置 身於知識爆炸的時代,研究者卻深感於有價值的學問之難尋與珍貴。當 然研究者的立場在:「追尋人生的真實。」此真實絕非追逐功名利祿可 達,不是賺了多少錢後、擁有多少名位後,就能搞清楚人生是什麼,或 者得到內心長久的喜悅。而是學習傳統中國讀書人的氣節:讀聖賢書、

心懷天下蒼生,負擔起為天下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 世開太平的責任,不疾不徐行於人生道路上,真實體會、慢慢驗證,以 理性的態度瞭解人生的真實。

後續研究者如果對此產生認同,茲建議如下:

以朱邦復先生「智慧學」的觀點,詮釋生命、生存、生活之價值。

朱先生對人性的剖析相當透徹,在《智慧學九論》清楚定義系統概念,

事物之因果、體用關係皆有理可循。朱先生的思想源自傳統《四書》、《五 經》等前人智慧。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浩瀚無比,唯研究者學識、經驗 尚難觸及於萬一,所以無法寫出有深度的論文。

如果後續研究者有心於此,建議多努力充實自己、多思考事物之因 果體用關係,方能言之有物、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