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童年,美麗的啟蒙

王靜珠,民國 13 年(1924)出生於山西省汾陽縣,在七個手足中 排行第四。從小成長於一個家庭氣氛溫馨、和樂,經濟條件小康的環境 中。父母親個性溫和慈祥,注重家庭教育,鼓勵孩子追求成長與自我實 現,在她生命的早期經驗中,受到父母親諸多的關愛與照顧。

「我的家庭環境比較好,所以我去上小學的時候,也是私立小 學。甚至於因為我父親那時候開汽車公司,他要作總經理。就是從 牧師以後,因為我們的孩子太多,有七個孩子,不是教會裡頭的牧 師能夠培育的。…我們家請了兩個傭人,一個是專門煮飯的,一個 是專門做衣服、做鞋子的。」(訪王靜珠20060512_1)

父親王思齊先生,畢業於燕京大學神學院哲學系,大學畢業後在汾 陽縣公理會教堂擔任牧師。在王靜珠小時候的印象中,她父親時常到遙 遠的地區傳道與賑災,還會拉手風琴、唱聖歌。後來她父親因為考量家 中孩子眾多,擔任牧師的薪水無法維持一家生計,於是與友人合股成立

「太原交通汽車公司」,擔任總經理一職。王靜珠回憶,小時候的同學 都走路上學,而她是坐汽車上下學。每天清早,他們家庭院前就相當熱 鬧,一台台汽車來到家中,將孩子送上車,再嗚嗚嗚地揚長而去。父親 的汽車公司,更在王靜珠未來的人生走向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其父為人仁慈寬厚,常幫助困苦待援之人,賦予他人新生命。「追 求智慧,發揮愛心」是她父親一生信奉的價值信念,他常引用聖經中的 話來勉勵子女:「施比受更有福」。有著父親言傳身教的示範,在王靜珠 成長後,不管是做人或處事上,她無不盡己能的付出,將父親的訓勉當 作一生奉行的圭臬。

「當時,大陸西北地區常鬧旱災,…不少人還得將自己女兒賣 給有錢人家做丫頭,更遑論受教育這件事。父親常背著布褡、帶著 救濟品,遠至陝甘一帶賑災。回程的時候,往往是幾匹小毛驢上坐 著幾個十五、六歲女孩,跟隨在父親身後,一同回家。…父親帶她 們脫離被販賣以及眾多不可預卜的人生風險,為她們安排就學或就 業的機會。」(文件01_B_F05_28)

「 對於我一生在教學之餘,照料學生生活作息、關懷長輩親 友、甚且從事社會公益事業這些事,家人因為捨不得我勞累會有所 勸阻。在有些人眼中,可能也會將我看作是『傻瓜』,但這一切,

都絲毫改變不了我得自父親身上的這份傳承。」(文件01_B_F05_29

母親齊志英女士,滿族人,係愛新覺羅氏之後代,家境富裕,家中 長年聘請漢籍教師講學,所以知書達禮、能詩能文。她有一雙巧手,能 編織各式複雜精緻的美麗織品,不管是家中的桌巾、毛衣、布鞋或鴛鴦 枕,處處可見她的巧手與創意展現。王靜珠學習了母親精湛的手藝,不 管是編織、縫紉或烹飪,樣樣難不到她。

儘管家中繁重工作有人代勞,王靜珠的母親還是會鼓勵孩子勤做家 事、學習她精巧的女紅。暑假的時候,就鼓勵孩子們進廚房觀摹廚子如 何燒菜。她希望孩子們都能養成勤儉、樸實、獨立與負責的特質。

「以我們母親來說,她如果是在清朝的話,她應該是格格啊。

因為他們家是正黃旗。…像我的母親那樣年齡的人能夠唸書,不是 到學校去念,是家裡面請了這個老師來教,所以她後來大概也是很 喜歡,做了北京中學的手工老師、工藝老師。要結婚啦,還搭起棚 來啦,還去上課呢,你看看多麼樣的那個,很特別啦!結婚的時候 是坐馬車,不是坐轎,都坐馬車。」(訪王靜珠20060512_3)

「我自己三個小孩,唸書時期的制服、書包,大多是我親自縫 製;無論我自己的工作有多忙碌,也從未耽誤過孩子們的三餐。這 些都受母親對我的扎實調教之賜。…針針線線、烹烹調調的過程中

,我充分感受到一種完成的喜悅,在親操實作中,很鼓舞我的是創 造力的發揮。「創造力」影響我一生之深,要到後來我才明白。」

(文件01_B_F05_32)

王靜珠的母親洞悉出,中國傳統婦女命運侷限、地位低落的根源,

在於不能獨立自主,唯有受教育才能開啟一生無限的可能。因此,她主 張「男孩子要受教育,女孩子更需要受教育。」王靜珠從小就在母親開 明、進步的觀念引導下,勤奮唸書,掌握每個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

「我媽媽有這樣一個觀念,她總覺得女孩子受教育比男孩還重 要,可能就是看到了那個,她有那種遠見,看到一般家裡面,母親 都沒有地位,女孩子圍著鍋台變天下。」(訪王靜珠20060512_4)

王靜珠的父親,是個會拿起棒針打毛衣的溫和男子。他對待子女沒 有傳統封建社會的父權思想,也不會嚴厲責備孩子。在家庭教育上,如 果孩子在生活中發生了困擾,他會透過閒話家常的方式與子女們討論,

針對問題作分析與了解後,再給予「你多考慮看看」的建議。當孩子遇 到挫折或犯錯時,他會給孩子整理情緒的時間,讓孩子從自省過程中得 到啟示與行為上的改變。

「我父親騎著小毛驢到處去傳道, 我還記得最妙的是,他會 拉手風琴,拉著小風琴唱:「主的…」,記憶裡,他是一個好可愛的 父親。可是到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就離開了家,就沒有機會常常跟 他 討 論 什 麼 的 。 啊 ! 他 還 會 為 我 們 織 毛 衣 呢 。 」( 訪 王 靜 珠 20060512_1)

在王靜珠的兒時回憶中,她最喜歡坐門口迎接出遠門歸來的父親。

母親則已經準備好了滿桌的菜餚,一家人在餐桌上和樂融融的用餐與話 家常。當時飯菜熱氣的香氣、父母慈祥的面容、兄弟姊妹間親暱熱鬧的 話語…。這些美麗的童年畫面,是王靜珠最難以忘懷的往事,永存在她 美好的童年記憶裡,不曾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