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第二節 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

建築與空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一棟建築物中包含了許多空間的設 計與規劃,結合了不同的功能與使用目的,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進而滿 足人們各樣的需求。大學圖書館建築中的內部空間設計,也是為了能提供 給讀者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並支援母機構的研究與教學,因此本節將探 討大學圖書館的內部空間規劃與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館員空間。

一、圖書館空間規劃與設計

在《IFLA library building guidelines: Developments and reflections》一 書中,McDonald(2007)提到下列圖書館在建築規劃上應注意的十項原則:

(1)功能性好:空間的利用能夠發揮良好效益,不只當前運作良好,而且可 長可久;不但易於使用,而且營運上具有經濟性。(2)靈活適用:具有可以 彈性運用的空間安排,必要時可以容易地進行空間利用的改變。(3)可及和 親合:讓圖書館也能成為一個社交空間,能夠吸引讀者前來,易於使用而 可鼓勵推動使用者獨立地、充分地使用圖書館。(4)多元運用:提供可進行 學習、研究、教學、休閒娛樂等不同使用目的之空間,而且為各種不同型 態的資料媒體,分別打造適用的空間。(5)互動性:需要使圖書館內部的各 種配置與設備,組織良好,以促進使用者與各種服務、相關服務人員、設 備器材等的接觸互動。(6)適宜研讀:高品質的人性化空間與良好的氣氛,

能夠誘發使用者前來的動機,也可以給予使用者各種靈感,是所謂能夠提 供使用者研讀與思考的優質環境。(7)適宜的環境空間配置:為人與電腦設 備器材規劃適宜可用而且舒適的空間。(8)安全安穩:不論對人、館藏、設 備、資料、建築體本身,都需要作可以保障其安全穩妥的規劃。(9)效率良 好:空間的利用、人員配置、營運作業等,均應達到高度的經濟效能。(10) 適合引進資訊科技:不論使用者或館內工作人員的工作空間,需要能夠使 其可彈性地納入所需要的資訊科技設備(轉引自洪淑芬,2012)。

Oldenburg(1989)在《The Great Good Place》一書中,提出一個「第三 地」的概念,其表示人們除了在家中與工作之外,還會有第三地是作為社 交的場所。Eigenbrodt (2013)將 Oldenburg 所提出的「第三地」融入圖書館 中,把圖書館作為一個可以讓讀者進行社交的場所,進而提出七個項目作 為圖書館在空間規劃上所需達到的目標,分別為:(1)美好的地方(The Great Good Place);(2)相遇的地方(Meeting Place);(3)神聖的地方(Sacred Space);

(4)自治的空間(Communal Space);(5)社交的空間(Societal Space);(6)學習 的空間(Learning Space);(7)實體和數位的空間(Physical and Digital Spaces)。

圖書館的未來發展將是一個多元化的空間整合,不僅限於藏書的理念,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將成為讀者可以進行學習、社交、以及體驗數位科技的地方,由此可知,

讀者的空間發生了重大的變革,館員的空間也將隨著時代的變革而有新的 規劃方式。

總結而論,目前不論是何種類型之圖書館,對於館員的工作空間規劃 與設計並未有相關的說明,多半著重在讀者使用的空間,Metcalf(1965)曾 提出圖書館館員工作空間不當處理遠在讀者和資料之上;因此,工作環境 不良有可能會影響到館員工作的效率與表現,時代的演進,除了讀者的空 間需要改進,技術服務的空間也需要有所變革,亦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二、圖書館空間需求

圖書館服務主要可分成讀者服務與技術服務,而讀者服務所需的空間 主要是以使用者為主,有許多的期刊論文在讀者空間有進行探討;而技術 服務的空間則是工作人員使用的空間及圖書典藏的空間,關於前者的相關 研究甚少,後者的討論與分析較多。

民國 94 年的《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鑑》對於全國大專校院圖書館建築 面積有進行問卷調查,共有 134 所學校回覆,根據其統計結果顯示,在民 國 93 年讀者使用面積占了全館的 48%;書庫區占全館的 37%;館員使用 面積占全館的 8%;會議展覽區占全館 7%。民國 95 年的《中華民國圖書 館年鑑》對於全國大專校院圖書館建築面積有進行問卷調查,共有 150 所 學校回覆,根據其統計結果顯示,在民國 94 年讀者使用面積占了全館的 42.81%;書庫區占全館的 29.29%;館員使用面積占全館的 7.13%;會議展 覽區占全館 6.4%。民國 96 年的《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鑑》對於全國大專校 院圖書館建築面積有進行問卷調查,共有 152 所學校回覆,根據其統計結 果顯示,在民國 95 年讀者使用面積占了全館的 42.25%;書庫區占全館的 28.24%;館員使用面積占全館的 7.5%;會議展覽區占全館 5.54%。由此可 知,大專校院圖書館的空間分配主要是以讀者使用及書庫為主,因此在空 間規劃與設計上也著重於這兩部分,館員的使用空間未獲得重視。

圖書館中空間需求與分配均有其特定的功能,因此若要統一而論是十 分困難的,但圖書館在進行空間翻新或重建時,需考慮未來擴展的可能性,

以及能提供使用者或工作者一個舒適的環境。隨著時代的演進,圖書館不 再只是一個提供與典藏資源的地方,其在資訊科技上遭受極大的挑戰,作 為一個重要的公共空間,因此圖書館也需要隨著時代趨勢而轉型。

Dahlgren、Eigenbrodt、Latimer、以及 Romero (2012)的研究中提到圖 書館的空間需求可以做為現有空間使否有必要擴建的評鑑標準。若有擴建 的必要,首先需考慮原本的空間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擴增;如果是需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一個新設一個空間,則需要評估哪一個地方適合進行;不論是哪一種,都 會影響資金的運用。圖書館應該要盡可能的滿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已提 供完善的社會服務,舉例來說,若社區民眾有大量的電腦使用需求,圖書 館則需要規劃一個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電腦使用空間。因此圖書館空間需 求其實即是定義該館的服務與資源以及未來發展的目標。而技術服務的空 間需求包括空間大小、空間配置、動線安排、家具設備與光線、資訊科技 的融入、以及公共空間。

范豪英(2000)的研究提出三個圖書館館員工作空間的問題,其一為工 作人員在普通辦公桌前處理收發、新書加工或寄贈資料打包等業務,桌面 與座椅高低均不合工作需要,以致坐姿不適,站姿不適;其二為工作人員 擠在一間噪雜的辦公室中,有人接聽電話,有人在網路上擬訂購書單,有 人在與廠商面洽,交談要提高分貝才能達到溝通效果,提高音量卻又干擾 其他人工作;其三為工作人員無特定空間可用,盤踞在參考室或期刊是一 隅,進行加工、修補或期刊裝訂的準備工作直接影響到讀者可利用的空間。

由此可以發現,圖書館館員的工作空間仍有許多需要改進與修正的地方,

若希望能有好的工作效率,一個優良的工作空間和環境也是重要的影響因 素。

Cohen & Cohen (1979)提及有提供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內部空間標準,其 認為每位工作人員基本的空間需求為 4.65 平方公尺,但若要加上書車、走 道、影印機、掃描機、卡片目錄等的擺放及移動空間,平均工作人員應該 要有 9.29 平方公尺。Metcalf(1965)對館員的工作空間亦有相關的說明,在 技術服務館員工作空間的部分,其認為採訪組館員包括負責選擇、訂購、

驗收、交換贈送的館員,每位工作空間至少 9.290~11.613 平方公尺,主管 則可再增加 2.323~4.645 平方公尺的空間;編目部門以每位館員 11.613 平 方公尺為最少,但 13.935 平方公尺較理想,尤其是在常有研究計畫或交換 贈送資料較多的圖書館;此外還需加上分類和整理圖書資料所需的大桌子,

放置參考工具書的書架、終端機、影印機、印卡機等設備所需空間,總括 起來每位館員應有 16.258 平方公尺較充裕,而大學圖書館中常雇用很多工 讀生,每人至少應有 4.645 平方公尺的空間。

張瑪龍(1999)界定館員是指提供館員行政、資料處理及提供讀者服務 所需各種相關作業空間。由於各校分組方式不同,名稱相同之各組作業內 容也可能不同。可彙整成為「技術服務」、「讀者服務」、「行政」、「館員資 訊科技相關空間」四大類組空間:(1)技術服務空間:從事採訪、編目與資 料加工處理及其相關周邊作業之館員空間為主,各館之編目、採購、期刊 三組屬於此類;(2)讀者服務空間:讀者服務作業係直接接觸使用者的各項 活動,包括流通管理、參考與推廣服務、與空間管理三大類;(3)行政空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包括館長、副館長、行政、總務、庶務、會議等空間;(4)館員資訊科技相 關空間:屬於一般讀者無法直接接觸之資訊科技設施及相關作業空間,主 要由電腦主機、檔案空間、電池/不斷電系統、以及資訊管理維修組員空間 組成;由於各館員作業之桌上型個人電腦設備與作業空間緊密結合,故計 入各館員作業空間內。根據上述,技術服務空間範圍包括編目組、採購組、

期刊組以及系統組,前三者均是屬於圖書館技術服務的一環,而系統組主 要是負責全館的自動化系統、機房及電腦設備之維護,因此將此部份歸類 至技術服務當中。

現今是一個資訊化的時代,大多數的圖書館技術服務人員均是使用電 腦及網路進行工作,辦公室中的家具設備均會影響到技術服務人員的工作 效率,目前圖書館中館員的工作空間均會利用屏風或隔板做區隔,製造出 個人的工作空間以便館員進行工作,使得館員有較多的隱私權,並能吸取 部分的噪音,營造出舒適整齊的工作環境。胡歐蘭與陳曉理(1999)的研究 指出不論是讀者服務或是技術服務的家具,均需依照一套選擇原則來進行 購置,分別為:(1)專業實用性:應充分發揮圖書館之各項服務功能;(2) 規格標準化:設備應力求標準化;(3)符合經濟原則:圖書館家具設備應要

現今是一個資訊化的時代,大多數的圖書館技術服務人員均是使用電 腦及網路進行工作,辦公室中的家具設備均會影響到技術服務人員的工作 效率,目前圖書館中館員的工作空間均會利用屏風或隔板做區隔,製造出 個人的工作空間以便館員進行工作,使得館員有較多的隱私權,並能吸取 部分的噪音,營造出舒適整齊的工作環境。胡歐蘭與陳曉理(1999)的研究 指出不論是讀者服務或是技術服務的家具,均需依照一套選擇原則來進行 購置,分別為:(1)專業實用性:應充分發揮圖書館之各項服務功能;(2) 規格標準化:設備應力求標準化;(3)符合經濟原則:圖書館家具設備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