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名詞釋義

壹、 公立國民中學導師

依教育部教師法第32 條(民 108)規定,教師除應遵守法令履行聘約外,並負有 擔任導師之義務。在學校中,每班皆設有一位導師在第一線協助該班級內所有學生與 家長處理與學校相關的大小事。法規明定體制內的教師負有擔任導師的義務,因此擔 任教職者不得拒絕擔任導師。導師一職被期許應多鼓勵學生、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繫、

處理糾紛務必公平、作業指派及處罰時機等必須拿捏得宜、對班級內學生關係及事件 需有敏感度、再生氣也必須控管自身情緒以平和處事、遣詞用字及語氣需特別留意避 免傷害學生或家長、歡迎家長共同協助班務的同時也需拿捏尺度避免家長過度介入,

此外,更要時時提升自我專業,避免被學生及家長的各種學校相關問題問倒而使其產 生質疑或不信任感(李靜芳,2019)。本研究希望能瞭解最常需要與家長及學生溝通

14

互動的第一線教師情況,故以正在帶班或近年曾帶班而具有導師經驗,常需進行親師 生溝通互動者為研究參與對象。

貳、親師生即時通訊

近年來,部分教師已嘗試在線上分享、自我揭露生活趣事,或與學生互相留 言、按讚,偶爾聊聊近況,增進彼此的交流互動。一項線上師生互動的研究指出,

教師於線上互動中的自我揭露和學生對教師自我揭露的情感反應,增強了師生關係 的滿意度,進而也增加了學生感知知識的獲得和課堂滿意度。可見即時通訊不只能 快速傳遞訊息,也可能因為提供親師生更多互相瞭解的機會,而使彼此的感情更緊 密,進而帶動溝通或學習等的滿意度 (Song, Kim, & Luo, 2016)。在少子化的時代 下,面對學生各個是寶貝的教育環境,即時通訊軟體被期待能促進親師生的交流,

但也難免為教師帶來一些麻煩。本研究盼能透過實證研究發現,提出相關建議,幫 助發展能解決教師困擾的未來溝通良方。

依據科技部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2019)的調查結果,臺灣民眾最常使用的手 機功能或APP第一名為具有通訊軟體功能的LINE。LINE為臺灣地區使用較普遍,且使 用人口數較多的即時通訊軟體。因此,本研究以LINE作為研究工具,探討國中導師 進行親師生即時通訊情形。

參、創造性教學信念

每位教師多有自己獨到的教學信念,這將決定教師偏愛的教學方法,並影響其各 面向的教學設計 (Hong, Lin, & Lee, 2019)。蕭佳純(2018)發展教師創意教學信念量 表,將創意教學信念定義為教師在創意教學情境下對創意教學行為內涵的預設,亦即 教師對於創意教學信以為真的觀點。本研究認為創造性教學信念較強之教師,可能較 願意以跳脫傳統媒介的即時通訊軟體進行親師生溝通互動,故將此構面列入研究範圍。

本研究測量創造性教學信念構面之研究工具,編修自蕭佳純的教師創意教學信念

15

量表內容(蕭佳純,2018)。並參考 Aljughaiman 與 Mowrer-Reynolds(2005)、Fryer 與Collings(1991)的研究,經與指導教授討論編修後,讓研究參與教師自評其創造 性教學信念。本研究工具將教師創意教學信念定義為對教師測量其「提升創意意向」、

「創意認知與態度」及「創意教材與活動設計」三面項題目之得分。得分越高,代表 創造性教學信念越強;得分越低,則代表創造性教學信念越弱。

肆、 訊息超載

訊息超載即為人們在短時間內收到過量訊息而難以好好吸收、消化並即時處理與 回應,產生超出負荷的狀況。當發生訊息超載 (Information overload)現象時,人們可 能因此不小心忽略重要消息,甚至進而造成工作流程中斷 (Hwang, Hong, Tai, Chen, &

Gouldthorp, 2019)。本研究欲探討教師應用即時通訊軟體進行親師生溝通互動時之訊 息超載相關情形及其所帶來之影響。

本研究測量訊息超載構面之研究工具,編修自Hwang 等人 (2019)的訊息超載量 表。經與指導教授討論編修後,讓研究參與教師自評其知覺訊息超載情形。本研究工 具將訊息超載定義為LINE 上的大量訊息造成教師無法輕鬆閱讀、收到太多無關資訊、

發送訊息出錯等情形之得分。教師自評得分越高,代表知覺訊息超載情形越嚴重;得 分越低,則代表知覺訊息超載情形較輕微。

伍、知覺有用性

知覺有用性是指使用者對特定系統能否使其工作更有效率的一種心理認知。當 知覺有用性越高,代表對系統的使用意願也會越高(樓永堅、曾威智,2016)。使用 者亦將主觀相信使用該科技對其工作表現等將有所助益。1986 年,Davis 提出科技接 受模式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並指出知覺有用性 (Perceived usefulness) 會影響一個人對資訊系統的態度,進而影響其使用意向及實際使用行為。Davis 將知 覺有用性定義為一個人主觀地對使用一資訊科技,能否提升工作績效或對未來有幫助

16

之感受(凃保民、顏春枝,2017)。劉淑芬、黃維民、高祺凱、蘇雅雯、李淞維、陳佳 群與何聖佑(2018)針對社群網站使用行為意圖之實證研究發現,滿意度會正向影響 持續使用意圖。本研究參考 Mouakket (2019)以使用與滿足理論 (UGT)對使用即時通 訊軟體進行之研究,將科技接受模式 (TAM)中的知覺有用性作為使用與滿足理論的 達成目的性代表。因此,本研究將以教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 目的性、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進行研究。

本研究測量教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與學生 互動達成目的性構面之研究工具,編修自知覺達成目的性相關研究量表(凃保民、顏 春枝,2017;賴宜弘、黃芬芬、楊雪華,2015;吳為聖、張惠博、郭重吉,2007)。經 與指導教授討論編修後,讓研究參與教師自評其對親、師、生三方分別知覺到的達成 目的性程度。本研究工具將達成使用目的性定義為教師知覺使用 LINE 可以幫助親、

師、生三方迅速傳遞訊息、增進深度溝通與互動、即時溝通以避免誤解、瞭解彼此需 求等程度之得分。教師自評得分越高,代表達成使用目的性越高;得分越低,則代表 達成使用目的性越低。

陸、持續使用意向

意向或意圖 (Intention)是一個人自我評估表現某項行為的主觀機率。教師自我評 估實際應用即時通訊軟體進行親師生溝通行為的可能性,稱為即時通訊軟體應用於親、

師、生溝通互動之意向,以下簡稱為「應用意向」。選擇應用意向作為依變數的理由 如下(吳為聖等人,2007)。

一、 根據理性行動理論,行為意向比態度對實際行為更有顯著預測能力。

二、 收集教師應用通訊軟體的實際行為,耗時費力且因樣態多元而分析不易。

三、 研究參與者在問卷上自陳的使用意向,與實際行為之間可能產生出入。

本研究測量教師持續使用意向之研究工具,編修自使用意向相關研究量表(凃保 民、顏春枝,2017;賴宜弘等人,2015;吳為聖等人,2007)。經與指導教授討論編

17

修後,讓研究參與教師自陳持續使用意向之程度高低。教師自陳持續使用意向得分越 高,代表使用意願越高;得分越低,則代表使用意願越低。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