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親師生溝通

本節從親師生溝通的重要性,進而探究家人適度參與孩童在校事務的必要性,以 及親師生三方溝通合作的影響力,並藉由相關研究加以探討研究。

壹、 親師生溝通的重要性

陳棟樑、譚得祥與趙明芳(2017)以臺中市完全中學國中部導師為研究參與對象 的研究發現,國中部導師們在班級經營策略各個層面最高的兩項為常規建立與管理及 環境經營,顯示他們最重視班級秩序的維護,也努力營造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與班 級氣氛。但值得注意的是,得分最低的項目為親師關係策略,顯示國中部導師在親師 溝通合作與運用家長資源方面表現較弱。這可能是因為親師較少互動,除每學期一次 班親會活動外,較缺乏安排。親師缺乏溝通互動及家長資源無法有效支援,是導師們 班級經營上的一大損失。

張偉政、賴姍姍與賴永成(2018)研究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幸福感時發現,中 小學教師的工作壓力,在「工作負荷」、「專業知能」、「學生行為」與「親師溝通」四 個構面中,「學生行為」所造成的壓力明顯最高,其中「親師溝通」與「學生行為」

更達到高度正相關,可知親師生三者間互動之息息相關,也足見良好的親師生溝通互 動對減輕教師工作壓力之重要性。

20

貳、 家人適度參與孩童在校事務的必要性

每個孩子從「家庭」開始學習以個人為主的自我探索及與親人的互動,轉眼便要 踏入「學校」學習更複雜的社會化知能,以適應並融入社會。對多數學生而言,家庭 與學校是相當重要的生活環境,因此,家長及教師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尤其家長更 對國中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國中生進入青春期,可能開始將生活重心漸漸轉往 同儕。但Cakar 與 Savi (2014)以土耳其 252 名高中生為研究參與對象的調查發現,當 遇到困難時,青少年除了從朋友方面尋求幫助外,向家人求助的比例也相當高,比起 從教師、社工、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和神職人員等管道獲得幫助的比例還高。

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已經是教育改革之重要目標,也是當前教育之趨勢。教育部 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6)發布國民中學與國民小學實施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參考原 則,為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請各國民中、小學應定期邀請家長參與教 師公開授課或其他課程及教學相關活動,增進家長關心教師教學、學校課程及教學實 踐,建立親師生共學之學校文化。

參、 親師生三方溝通合作的影響力 一、 提升學齡孩童的社會信任

簡毓嫺、王郁婷、王一安、蔡貞慧、張淑慧與陳娟瑜(2019)於台灣公共衛生雜 誌發表一篇探討家庭與班級層級因素對學齡兒童社會信任影響之文章,其中指出父母 曾出席親師會與學童高社會信任程度呈正相關。在父母教育程度較高的班級中相關性 更高,在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的班級較低相關。該研究發現,個人及學校班級環境皆與 學齡孩童的社會信任程度有關,尤其個人家庭特性影響更為重大。這份研究揭示社會 資本為兒童健康發展的保護因子,因此有必要瞭解個體的社會信任於兒童晚期至青春 期時的演變以及在家庭、學校與社區等層級中的可修飾環境因子,以進一步幫助兒童 社會資本的正向發展。

21

二、奠定良好關係以促進孩童正向發展

陳棟樑、陳俐文與張曉玲(2017)以臺中市某國民中學 8 位家長為研究參與對象 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結果發現,當家長願意長期參與學校事務,多能使親子關係融洽,

且這類家長通常也全面關心教育議題,重視孩子多元發展。面對家長願意積極參與學 校事務,教師應不斷自我進修,提升專業能力,無論是班級經營或教學上,相信只要 能拿出專業態度與家長溝通,家長多能被說服。唯有透過良善溝通,才能獲得肯定,

促使家長成為學校經營發展之助力。

在此同時,也仍有研究顯示部分家長可能因其他因素尚無進行親師溝通的意願。

Wolf (2020)訪談西非農業國迦納 25 名父母和 25 名兒童老師的研究發現,部分父母將 其角色定位為只要能確保孩子滿足基本需求即可,因而與教師管教看法不同。面對這 樣的情況,想促使父母多參與教育,同樣應考量如何提升親師關係。因此,無論家長 參與積極度如何,建立融洽的親師關係都是奠定良好發展基礎的首要任務。

Islam (2019)在發展中國家進行實驗,在兩個學年中定期安排教師與家長面對面 開會。教師在會議中提供成績單給父母參考,並一起討論孩子的學業進展。結果發現,

這樣的親師合作,不僅有效提升學生成績,讓學生整體考試成績第一年增加0.26 SD,

在第二年年底增加0.38 SD,更改善了學生態度與行為以及教師教學實踐,可見促進 親師互動是具有成本效益的。除親師雙方培養合作關係外,父母及教師與孩子的良好 互動也對他們在學校的參與及動機具有影響力 (Heatly & Votruba-Drzal, 2019)。若家 庭、學校及學生三方能建立起良好的關係,相信將能為學生各方面的成長與發展帶來 正向影響。本研究茲將近年來親師生溝通策略相關文獻彙整如下表2-1。

22

(續下頁)

表 2-1親師生溝通策略相關文獻彙整表 親師生溝通策略相關文獻彙整表

作者(年) 親師生溝通策略

林以凱(2015)

1. 建立正向的態度是首要之趨,幼兒教師必須將親師互動 所面對的多元現象視為正常、也必須把互動過程中所遭遇 的問題視為挑戰、而非困擾。

2. 每一位家長都有其個別差異,從家庭文化到個人特質,

都存在著多元性,因此必須從觀察、了解個別差異開始,

才能在與家長互動時採用正確的方式。

梁佳蓁(2016)

1. 建議教師和家長用親師座談會分享自己遇見的感動。

2. 分享內容可以包含班級內師生關係的改變、家長看到孩 子的改變及其對家庭的影響等。

3. 透過分享將使家長對孩子品格教養更具信心,彼此激 勵,增強品德教育實踐之力量。

4. 對於少部分無法共同完成親師聯絡簿的幼兒及家長,教 師宜瞭解家長難處,避免使弱勢族群再次陷入困境。

23

(續下頁)

表 2-1

親師生溝通策略相關文獻彙整(續)

作者(年) 親師生溝通策略

張裕程(2017)

1. 親師溝通時,教師展現的「熱情」及「關懷」的情意特 質最重要。

2. 避免親師溝通不良的四點建議:

(1)辦理教師培能研習及素養工作坊,增進情意知能。

(2)成立專業發展社群或學習共同體,建構熱情及關懷 特質情意。

(3)多與家長溝通接觸,促進信任,亦增進教師分享機 會與經驗。

(4)校長建構支持的行政體系,協助教師解決與家長溝 通的困難。

朱依君 (2017)

1. 親師合作,尊重教師的專業。家長應讓孩子有一致性的 規範準則,才能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2. 教師不僅是職業更應是志業,除是「經師」,更應為學生 表率的「人師」。教師需有更多專業輔導法寶和耐心來處理 學生問題,平時要與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係,良善的師生 互動與溝通可以預防惡行的出現。

3. 共同營造溫馨友善校園環境,讓大家打從心底認同學 校、喜歡學校,願付出一己之力,對學校充滿信心,並適 時舉辦親職教育活動與社區得以串聯形塑良好風氣。

24

(續下頁)

表 2-1

親師生溝通策略相關文獻彙整(續)

作者(年) 親師生溝通策略

黃泰益、林暐庭、

楊育寧、王鈞逸

(2017)

1. 親師雙方溝通的方式,可透過:訓練日誌、招生說明會、

比賽、成果發表會、生涯規劃座談、家長後援會、親師生 聯誼活動等方式來進行。

2. 讓溝通更通暢的溝通原則:主動積極邀請、守則而不固 執、尊重彼此差異、同理對方感受、理性不帶情緒、多元 溝通管道、避免攻擊比較。

鄧素君、方志華

(2018)

1. 把握「三心二意」(關心、耐心、用心、善意和敬意)的 溝通態度,尊重和接納家長的個別差異。

2. 親師溝通中再造關懷關係

(1)提供家長適宜的資訊與資源

(2)重整親師生的新關懷關係

(3)尋求新的關懷關係管道

(4)發現並展現家長優勢,創造四贏(含全班同學)

3. 親師溝通金三角:啟動源是學生受教權,溝通目的在喚 起家長責任,黃金密碼是教師關懷行動。

4. 由關懷同理發現問題→提供解決策略與資源→看見新 關係轉變→看見學生轉變以保障其受教權。

25

(續下頁)

表 2-1

親師生溝通策略相關文獻彙整(續)

作者(年) 親師生溝通策略

蔡君萍(2018)

1. 以孩子最大利益為考量,互相同理,真誠溝通。

2. 建議教師:

(1)保持正向情緒,增加思維彈性

(2)增進專業,理解問題背後原因並提出策略

(3)善用技巧,以情況描述取代主觀評價、我訊息、同 理心、重視多元智力、詢問家長等

3. 建議家長:

(1)參與親師活動,建立良好溝通管道及互動

(2)瞭解孩子興趣性向與能力,協助適性發展

(3)營造溫馨家庭氛圍,適當表現對孩子的愛

陳安琪 (2018)

面對教育市場化與家長選擇權帶來教育場景的活絡與競 爭,針對教育工作者提供具體建議如下:

1. 強化全球視野的教師專業知能 2. 建立互信合作的正向親師關係 3. 營造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情境 4. 顧及教育機會與資源的均等分配 5. 落實學校行政的溝通協調機能

26

表 2-1

親師生溝通策略相關文獻彙整(續)

作者(年) 親師生溝通策略

Gasser, Grütter, Buholzer , & Wettstein

(2018)

1. 以 1209 名五年級升六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參與對象發現,

師生關係的關鍵在於學生對老師的關懷及正義之感知。

師生關係的關鍵在於學生對老師的關懷及正義之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