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夠謹慎將造成誤解,擔心與家長或學生LINE 的內容被轉載或散佈,因此花費更多時 間斟酌遣詞用字,更有些教師擔心家長易私下串聯,誤解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

班級經營方式或管教態度等。

一項以臺灣臺中市政府公務員為對象的研究便發現,線上社交焦慮較高的用戶可 能會感受到較高的訊息超載 (Information overload)。而感知的訊息超載與認知疲勞增 加有關,其認知疲勞會對工作投入產生有害的影響 (Hwang, Hong, Tai, Chen, &

Gouldthorp, 2019)。部分教師因為隨時有讀不完的訊息而感到訊息超載,有時可能因 訊息量非常多,而不得不一目十行式地快速瀏覽大量訊息,卻又害怕遺漏重要資訊,

使得教師們對使用即時通訊感到焦慮及疲勞等問題,進一步對工作帶來負面影響。

面對即時通訊大量的訊息,許多人都感到有訊息超載的情況。訊息超載可能造成 教師教學負擔,或影響其情緒與處理教學相關事務的效率,進而對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因此,若能在嘗試使用即時通訊軟體的同時,善用資訊管理方法,將能減少訊息超載 情形,增進教師使用即時通訊進行親師生溝通的效益。本研究希望瞭解並整理適合使 用之資訊管理方法,盼能減少教師應用即時通訊軟體的訊息超載負擔。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壹、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探究影響國中導師使用即時通訊軟體相 關因素間之關聯,包括教師創造性教學信念、教師知覺訊息超載、教師自我達成使用 目的性、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以及教師持續使用 意向等,期許能提出建議,幫助發展能解決困擾的未來親師溝通良方,以降低使用即 時通訊對教師的負面影響。

本研究以「使用與滿足理論」 (Uses and gratification theory, UGT)作為研究理論 基礎。使用與滿足理論假設個人對自己的媒體使用擁有控制權,而不是將個人定位為

8

被動的媒體消費者 (Katz, Blumler, & Gurevitch, 1973)。此外,使用與滿足理論也指出 觀眾在選擇媒體時有目標性,並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積極地解釋和整合媒體訊息,從 而達到最佳的達成目的性 (Phua, Jin, & Kim, 2017)。上述理論假設探索了個人如何有 意識地尋找媒體,以滿足其需求或目標,與教師主動、有目標性地使用即時通訊軟體 相符。本研究以使用與滿足理論為基礎來建構相關的假設模型,藉以瞭解創造性教師 教學信念、教師感知訊息超載情形、教師知覺對親師生達成目的性、教師持續使用意 向等因素間之相關性,並預測變項關係性。

創造力專家肯‧羅賓遜爵士將創造力視為 21 世紀的關鍵技能。創造力包含批判性 思維、富想像力的見解和新想法。這些能力能幫助人們應對當前挑戰,並將我們以熱 情重新聯繫起來 (Azzam, 2009)。本研究認為,創造力對新世代教師之教學而言相當 重要。創造性教學信念較高之教師,可能較願意以新策略因應眼前的教學挑戰,進而 在應用即時通訊軟體上知覺到較高的達成目的性。因此,本研究將創造性教師教學信 念列為相關因素。

此外,訊息超載是現今科技發達所帶來的資訊爆炸時代下,不容忽視之新興議題。

在應用方便又快速的即時通訊技術時,教師可能會面臨訊息超載之情形,進而對其應 用新科技於教學現場帶來困擾。故,本研究將教師感知訊息超載情形列為相關因素。

使用與滿足理論中強調,影響一個人是否選擇持續使用某媒體之重要因素,即是 該媒體能否讓人達到想要達到的使用目的。本研究將此達成目的性定義為教師知覺使 用即時通訊軟體進行親、師、生溝通互動之達成目的性。因此,本研究將探討教師的 創造性教師信念與知覺訊息超載情形對教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教師與家長互動達 成目的性、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之相關程度。並將探討教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 性、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與教師後續再應用即 時通訊進行親師生溝通之意向間之相關。

本研究盼能透過模型的驗證瞭解目前公立國民中學導師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對 教師知覺訊息超載之相關性;教師感知訊息超載情形對教師知覺對親師生達成目的性

9

之相關性;以及教師知覺對親師生達成目的性,對教師持續使用意向之相關性。在使 用與滿足理論的基礎下,探討公立國民中學導師對於使用即時通訊軟體進行親師生互 動之達成目的性程度,是否會受其創造性教學信念與知覺訊息超載程度所影響。此外,

也探討教師使用即時通訊軟體知覺到達成目的性的這種達成目的性程度,對教師持續 使用意向究竟有無相關。

本研究為瞭解公立國民中學導師應用即時通訊軟體進行親師生溝通之行為, 以 使用與滿足理論探討相關因素,提出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不同性別、年齡、教學年資、學歷、任教區域、學校規模等背景之公立國民 中學導師,在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感知訊息超載、教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

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持續使用意向等各構 面之差異性。

二、探討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教師知覺訊息超載、教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教師 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持續使用意向的關聯性。

在現今的數位時代,即時通訊軟體成為許多教師與家長及學生的溝通管道,教師 與家長及學生的互動不再僅以紙本通知或聯絡簿往來。究竟有哪些相關因素可能會影 響教師使用即時通訊軟體進行親師生溝通互動之意向,目前仍有待探討與瞭解。教育 政策和學校系統的變化總是相當緩慢,但鑑於技術應用將繼續增長,且學生的學習需 求也將持續變化,因此,我們不能蹉跎時光。積極去瞭解影響教師、父母和學生的互 動方式,以及解決教育過程、教學和與家庭聯繫的變化是一項緊迫的任務 (Patrikakou, 2015)。

本研究以使用與滿足理論 (UGT)為基礎形成實證模型,透過研究模型的驗證,檢 視影響公立國民中學導師使用即時通訊軟體進行親師生溝通之相關因素。透過實證研 究發現,盼能瞭解並提出適宜之策略,以減少教師應用即時通訊軟體的訊息超載負擔,

提升新科技為教學所帶來的正向影響。

10

貳、研究問題

透過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七項研究問題:

一、 不同性別的公立國民中學導師在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教師知覺訊息超載、教 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

教師持續使用意向上是否有顯著差異性?

二、 不同年齡的公立國民中學導師在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教師知覺訊息超載、教 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

教師持續使用意向上是否有顯著差異性?

三、 不同教學年資的公立國民中學導師在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教師知覺訊息超載、

教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

教師持續使用意向上是否有顯著差異性?

四、 不同學歷的公立國民中學導師在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教師知覺訊息超載、教 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

教師持續使用意向上是否有顯著差異性?

五、 不同任教區域的公立國民中學導師在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教師知覺訊息超載、

教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

教師持續使用意向上是否有顯著差異性?

六、 不同學校規模的公立國民中學導師在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教師知覺訊息超載、

教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

教師持續使用意向上是否有顯著差異性?

七、 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感知訊息超載、教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教師與 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持續使用意向等各構面彼此 間是否具有相關?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