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和研究架構,整理出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教師知覺訊息超 載、教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 的性、教師持續使用意向等不同構面。本節按各構面間之關係和背景變項的研討,提 出 43 項研究假設。本研究背景變項含研究參與者之性別、年齡、教學年資、學歷、

任教區域、學校規模,透過問卷調查結果實施實證研究,以知悉研究構面間之關聯性

(圖3-2)和差異性(圖 3-3)。

壹、 關聯性分析

一、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師知覺對教師知覺訊息過載之關係

首先,本研究著墨於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師知覺訊息過載的相關性。希冀 發掘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和教師知覺訊息過載之關聯性,進而作為降低教師知覺訊 息過載的方針。

教師對教學的積極態度和對自身教學能力的信心與教師自我效能感成正比 (Yin et al. , 2020)。Bandura (1997)指出自我效能感與人們對自己的信心密切相關,而人們 預期的結果也與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 (McCormick, 2001)。依據上述文獻,本研究認 為,一位教師若具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其知覺訊息超載情形可能較低。具創造性 教師教學信念之教師若採用即時通訊軟體新策略進行教學或親師生溝通互動,即使 較傳統紙本往來可能會增加更多訊息,但因其正向態度及自我效能感可能較高,進 而降低其知覺訊息超載情形。

根據以上推論,本研究假設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和教師知覺訊息過載具有負相 關性。故提出假設 H1,如下所示。

H1: 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對教師知覺訊息超載顯著負相關。

55

二、教師知覺訊息超載與教師達成使用目的性之關係

訊息超載程度越高,對資訊媒體的知覺有用性就越低 (Lee et al., 2020)。人們感 知的訊息超載程度越低,則意識到的有用性將越高,這也會積極影響人們對使用資訊 媒體或網站的信任 (Lee et al., 2020)。而降低使用資訊系統的認知負擔,除了將能讓 使用者感到更具達成目的性,更可能使他們希望使用這樣的決策輔助工具來完成類似 任務 (Mălăescu & Sutton, 2015)。

綜合以上相關研究分析及推論,本研究認為,教師知覺訊息超載越嚴重,教師 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皆 會越低落。故提出假設 H2 至假設 H4,如下所示:

H2: 教師知覺訊息超載對教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顯著負相關。

H3: 教師知覺訊息超載對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顯著負相關。

H4: 教師知覺訊息超載對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顯著負相關。

三、教師達成使用目的性與教師持續使用意向之關係

Oghuma 等人 (2016)以即時通訊用戶為對象的研究發現,知覺可用性顯著影響 用戶滿意度和持續使用意願。Mouakket (2019)亦證實在使用即時通訊軟體上,知覺 達成目的性會影響持續使用意向。而Hamid 等人 (2016)以公立學校教師為對象亦發 現,知覺有用性確實能預測教師持續使用電子化媒介的意向。教師達成使用目的性 可能影響教師使用行動媒體處理教育事務的態度(徐明珠、賀秋白,2019)。當教師 體認到新形態教學能提高對教師自身的教學表現、提升教學效率、有利於教學,教 師就會越喜歡使用行動媒體輔助教學。此外,教師若感受到行動媒體對學生學習有 所助益,則教師對於使用行動媒體的看法將更加認同及支持。

綜合以上相關研究分析及推論,本研究認為,教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教師 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越高,教師持續使用意向會越 高。故提出假設 H5 至假設 H7,如下所示:

56

H5: 教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對教師持續使用意向顯著正相關。

H6: 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對教師持續使用意向顯著正相關。

H7: 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對教師持續使用意向顯著正相關。

圖 3-2 本研究構面間關聯性分析之研究假設圖

貳、 差異性分析

一、 不同性別的國中導師在各構面的差異

本研究欲探討不同性別的國中導師在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教師知覺訊息超 載、教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 目的性、教師持續使用意向等各構面是否有顯著差異。

1. 不同性別的國中導師在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上之差異

就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而言,Chan 與 Yuen (2014)比較不同性別,發現對創造性 教學信念沒有差異,這與Liu 等人 (2019)的研究發現相符,即性別對創造性教學沒

57

有差異。然而,過去曾有研究指出,創造力是存在性別差異的 (Baer & Kaufman, 2008)。Li 與 Li (2019)亦指出,性別會使得教師對實踐創造性教學的感知具有差異。

故,本研究假設不同性別國中導師在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具有差異。

2. 不同性別的國中導師在教師達成使用目的性上之差異

就教師達成使用目的性而言,過去曾有文獻指出,性別會影響對新科技的知覺 有用性 (Andrew & Hubona, 2006)。林建宏、洪唯晃與鄭榮祿(2017)研究發現,不 同性別的高雄市國中教師對於電子教科書之認知有用性具有顯著差異。陳英正與陳 英豪(2017)探討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研究亦發現,不同性別的教師對於 認知達成目的性有顯著差異,且男性高於女性。故,本研究假設不同性別國中導師 在教師達成使用目的性上具有差異。

3. 不同性別的國中導師在教師知覺訊息超載上之差異

就教師知覺訊息超載而言,McAndrew 與 Jeong (2012)指出,社交媒體參與具有 性別差異,因此,男女對使用社交媒體的反應也可能存在差異。故,本研究假設不 同性別國中導師在教師知覺訊息超載具有差異。

4. 不同性別的國中導師在教師持續使用意向上之差異

就教師持續使用意向而言,林建宏等人(2017)研究發現,不同性別的高雄市 國中教師對於電子教科書之持續使用意願具有顯著差異。陳英正與陳英豪(2017)

探討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研究亦發現,不同性別的教師對於持續行為之意 向有顯著差異,且男性高於女性。故,本研究假設不同性別國中導師在教師持續使 用意向具有差異。

依據上述文獻探討,本研究推測不同性別之國中導師在各構面上具有差異。故

58

提出研究假設H8a 至 H8f,如下所示:

H8a:不同性別的國中導師在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上有差異。

H8b:不同性別的國中導師在教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上有差異。

H8c:不同性別的國中導師在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上有差異。

H8d:不同性別的國中導師在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上有差異。

H8e:不同性別的國中導師在教師知覺訊息超載上有差異。

H8f:不同性別的國中導師在教師持續使用意向上有差異。

二、 不同年齡的國中導師在各構面的差異

1. 不同年齡的國中導師在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上之差異

就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而言,雖然Liu 等人 (2019)的研究發現,年齡對創造性教學 沒有顯著差異。然而,曾有研究指出,年齡可能會影響教師的創造力信念 (Mullet et al., 2016)。Li 與 Li (2019)的研究亦發現,年齡會使得教師對實踐創造性教學的感知 具有差異。故,本研究假設不同年齡的國中導師在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具有差異。

2. 不同年齡的國中導師在教師達成使用目的性上之差異

就教師達成使用目的性而言,過去曾有文獻指出,年齡會影響對新科技的知覺 有用性 (Andrew & Hubona, 2006)。雖然,陳英正與陳英豪(2017)探討教師實施資 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研究發現,不同年齡層的教師對於認知有用性並無顯著差異。但 林建宏等人(2017)研究發現,不同年齡的高雄市國中教師對於電子教科書之知覺 達成目的性具有顯著差異。故,本研究假設不同年齡國中導師在教師達成使用目的 性上具有差異。

3. 不同年齡的國中導師在教師知覺訊息超載上之差異

就教師知覺訊息超載而言,Matthes 等人 (2020)針對常用社交媒體進行研究,

59

結果發現即時圖文訊息傳遞為主的通訊軟體,僅對老年人造成訊息超載情形。本研 究聚焦之 LINE 以即時圖文訊息傳遞為主,故可能僅對年紀較長的導師造成訊息超 載之情形,中年或年紀較輕的導師可能較不會感知到訊息超載。故,本研究假設不 同年齡國中導師在教師知覺訊息超載具有差異。

4. 不同年齡的國中導師在教師持續使用意向上之差異

就教師持續使用意向而言,雖然,陳英正與陳英豪(2017)探討教師實施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的研究發現,不同年齡層的教師對於持續行為之意向並無顯著差異。

但,林建宏等人(2017)研究發現,不同年齡的高雄市國中教師對於電子教科書之 持續使用意願具有顯著差異,且經事後比較,30 歲以下的教師持續使用意願高於 31 至40 歲的教師。故,本研究假設不同年齡國中導師在教師持續使用意向具有差異。

依據上述文獻探討,本研究假設不同年齡之國中導師在各構面上具有差異。故 提出研究假設H9a 至 H9f,如下所示:

H9a:不同性別的國中導師在創造性教師教學信念上有差異。

H9b:不同性別的國中導師在教師自我達成使用目的性上有差異。

H9c:不同性別的國中導師在教師與家長互動達成目的性上有差異。

H9d:不同性別的國中導師在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上有差異。

H9d:不同性別的國中導師在教師與學生互動達成目的性上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