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回顧,自我敘說的旅程

第三節 回首:寫故事的過程

第三節 回首:寫故事的過程

2013 年,走進由指導教授與五位研究生組成的論文討論小組,我深吸一口氣,

宣告:「我想要換論文題目。」大家看著我,我分享著在任教學校分享同志學生輔 導經驗後,心情的變化。

「演講結束後,我發覺,對於同志的關懷,我可以透過別的方式去實現。」

「於是我問自己,如果碩士論文是我這輩子唯一一次的旅程,我想關懷的,

會是什麼?」

「我的家。我希望寫下我與父母親的故事,認識父母親。」

走出教育大樓,往古亭捷運站走去,心裡的感覺與腳步都是輕快的,好像有

177 了一個方向,於是,啟程,上路。

一、寫日誌、讀書

回到家裡,我打開電腦,創建了一個 WORD 檔,我取名「在路上,寫故事」。 我寫下做決定的這天:2013 年 4 月 22 日。我寫下:「當給了自己這份允許(更換 題目),我心裡突然多了空間,重新面對論文的開始。」從這天開始,每天的生活 中,如果發生了與父母親相處時,充滿感受的片段,不論生氣、快樂、難過、感 動,我盡可能把它寫下來,發生的事與我的心情,一起寫下來,一路寫到論文完 成為止。

我開始讀書,讀的是失智症相關的書籍與老人心理學,這是我在生活裡最有 感觸的事:爸爸的記憶力逐漸退化,前五分鐘的事,立馬就忘。我想從這些資料 裡尋找,是否有可以延緩爸爸退化,還可以讓他過得開心的方法。

接著,爸爸掛了急診,看著病床上的他戴著氧氣罩,我第一次這麼深刻的、

靜靜的看著爸爸的臉龐,那一道一道的皺紋。看著他,我想起好多畫面,很多童 年的回憶,看著爸爸不舒服的樣子,我好難過。

我的日誌裡,從讀書的心得,開始轉為寫下一則一則現在生活中的片段,同 時,也增加了很多聯想起的過往回憶。

二、鼓起勇氣邀請媽媽與爸爸

這個階段,是我最害羞的階段。經過了一個半月,六月中,一天傍晚,我向 媽媽提起將媽媽的故事寫成論文的邀請。媽媽先是擔心她的故事會害到我被瞧不 起,有種要被調查身家的感覺,我安撫、澄清,媽媽當下便說了故事的梗概,一 邊說,一邊哭,我在床上,一邊聽,一邊哭。媽媽心裡有很多苦,我長這麼大了,

都未曾聽過媽媽的心路歷程。

我跟媽媽好像靠近了些,故事會帶出新的故事,媽媽也偶爾開始跟爸爸聊起 一些往事,在旁邊看著這個發生,我的心裡甜甜的。

但對於爸爸,我則是一直進退兩難。幾次要開口,都說不出來。真的邀請爸 爸,那是九月的第一天,爸爸詢問我的近況,我順勢提到了碩士論文,我認真的 向爸爸解釋為什麼想寫下爸爸的故事,我很緊張,爸爸靜靜的聽,他答應了,沒

178

有太多猶豫,原來,只要能夠幫到孩子,爸爸總是盡力付出。

我感受到了這份心意,感動之餘,卻也開始困惑。我不忍爸爸回想他的回憶 時,難過、無奈、再次受傷。跟論文團隊分享心情,我知道自己心疼爸爸的心意,

同時,我也回到初衷:聽爸爸想說的故事、好奇探問但不勉強,還有更重要的,

我一路陪伴爸爸身邊。

媽媽與爸爸都答應了,也代表著從動心起念,一步步走向真實接觸。

三、故事紛亂,同步進行;從定期討論中,漸漸釐清方向

開始進入故事,興奮與期待有進度的心情,讓我走得紛亂。

我的生活,突然像趕進度般,一面透過日誌寫下自己想起的回憶片段,一邊 訪問媽媽。在論文團隊每兩週一次的對話裡,輪到我報告進度,我總是先分享最 近家裡發生的事,以及這些事情帶來的心情,經常講著講著就落淚。

眼淚裡,總是自然地連結起我生命故事中的畫面。有時是對自己的心疼,有 時是爸爸與媽媽的付出帶來的感動,有時是我孤單的處境。生活經驗與過往故事,

在每次團隊的分享裡述說著,有時我困惑著:「這也算進度嗎?」但我確實這般感 受生活,在生活裡書寫,雖然有著不安焦慮,老師沒有阻止我,反而認真的聽,

用她的感受與故事回應我,我持續多頭進行。

這樣的狀況持續了一兩個月,一次討論時,我如同以往分享著故事。老師看 著我,這麼說:「跟著感覺走,不用急著用理性去寫,用感覺去寫。幾次聽下來,

感受到的,是你從爸爸、媽媽相處的經驗回到自己身上的感覺,很動人,很溫柔。

我想,可以試著把論文定調在自我敘說,在自己的故事、父親的故事與母親的故 事裡交織互動。」

敘說、被聆聽、被理解,有了方向,於是,論文書寫開始。

四、寫下自己的故事

我回頭翻日誌,將日誌裡寫下的回憶,以及回想生命經驗時浮上心頭的記憶 寫下來,同時也回想跟父母親相處的回憶。我跟著心裡的流走,不編輯,不排序,

將想到的記憶用關鍵字或速寫的方式寫下。

接著,我試著運用生命故事訪談法,以時間軸為軸線,進行故事的敘說,我

179

決定按照童年、中學、大學、研究所與工作來區分我的生命階段,這是我自我回 顧經驗時,自然而然出現的分隔線。

這段時期,我一邊書寫,同時在兩週一次的論文討論裡跟大家分享故事,這 是我走得踏實且享受的一段路。大家一起閱讀我的故事,分享彼此的感覺,或是 分享讀後的想法,串聯出一些理解,不論大家的理解是否相同,都由故事開啟了 不同的視角,那是一種溫暖的氛圍,還有著被理解,一起從故事裡回到自己生命 某個片段的共鳴感,那種感覺,真好!

每次討論完,回家的路上,我咀嚼著大家分享的內容,在火車上,看著窗外 的景色隨著光影變化,我心中期待回家,坐在書桌前,將討論時,自己的感受與 想法,以及大家的分享記錄下來。

我很享受這樣書寫的步調,以及這群溫暖認真的讀者伙伴。

五、又一個停頓,寫理解還是寫父母親的故事?

書寫完自己的故事文本後,接著試著訪問媽媽與爸爸。

這個銜接點,我困惑著,我要先寫自己故事的理解,還是要盡快完成媽媽與 爸爸的故事文本呢?起先,我選擇了後者,對自己論文進度的期許,以及對於書 寫理解的陌生感,於是我決定先寫爸爸與媽媽的故事。

然而,我發現,自己焦躁的狀態,在訪問爸爸媽媽時,顯得像是詢問故事細 節,沒有關注情感面,多圍繞在發生了哪些事,像是要寫出歷史課本的感覺。第 一次試訪完,我聽著錄音,將爸媽第一階段的故事寫出來,迫不及待的拿給論文 團隊看。大家看完,覺得細節交待了,卻少了一些「感覺」,跟我在書寫自己故事 時文字裡展現的溫度不同,少了些味道。

還記得那一次從師大回家的路上,我心裡很挫折,我自責沒有好好陪伴爸媽,

我也自責自己沒有溫柔地對待爸爸媽媽的故事。像是要繳交作業一般,一直衝、

衝、衝進度。

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媽媽也看完了我試寫的版本,媽媽說:「我看完了,

但是,我沒有感動到耶!」我跟媽媽說:「嗯,我知道,今天我跟老師還有同學討 論了,大家也說,好像少了一些感覺在裡面。」洗過澡,回到房間,書桌前的我 落下淚來,那是急哭了的眼淚。

180

是啊!我急了,當想要衝刺進度的我出現,內心那個柔軟的我,往往就會退 到一旁,於是,越急,越慢。「慢慢來,比較快」九把刀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 從腦海裡跳出來。慢慢來,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回到自己的步調裡前行。我在 心裡下了決定,回到書寫自己故事時的步調,放慢,跟著感覺走。

那麼,我現在會想要做點什麼呢?

六、靜下心來看自己的故事,柔了下來

於是,我決定給時間與空間,好好的陪伴自己。

我不急著訪問父母親,我從自己喜歡的閱讀開始。要寫理解,確實還不確定 要如何書寫理解。於是,我再慢下來,我找了自我敘說的文獻,看看別人是如何 看待自我敘說,或是用著什麼方式進行自我敘說。

讀了,找到了方法,於是我開始嘗試。

每天帶著自己的故事文本在身邊,沒事時,我就看一些,用著不同的順序看,

每天跟自己的故事相處,在上頭寫下自己感受到的、想到的,一筆一筆記下。我 也分享給幾位朋友,請大家看看我的故事文本,聽聽大家讀後的感覺,在電腦前,

幾次從讀者的回應裡感動落淚,我累積了越來越多能量,繼續往前走。

善待與喜歡自己的故事,讓我也善待爸爸與媽媽的故事。我再次開始訪問媽 媽,一個階段的故事,大約都要說上一、兩個小時。我先確認自己的身心狀態能 夠專注,接著,我們一起經歷幾個晚上,在媽媽的故事裡旅行。每次聽完,我回 到房間將故事寫下來,同時,將自己內心裡想要與媽媽故事對話的想法、牽動我 想起的故事、我內心的感覺,一一寫下。再回頭看看文獻裡,是否有著與我們兩 個經驗到的感受與想法相呼應之處。媽媽的故事章節,完成於此時。

好好的聽媽媽說故事,我也認真的尋找爸爸的故事。訪問爸爸,我利用假日 進行。因為爸爸的記憶力不好,一整天有精神的時段往往都在白天,上午與睡過 午覺的下午,都是黃金時間,晚上他會一心想要睡覺,無法好好講話。

爸爸的故事訪問起初還算順利,透過口語提醒與錄音,減少重覆敘說之處,

有時重覆也沒關係,我以「重覆處,便是爸爸深刻處」的態度看待。不久後,發 現爸爸對於來台後的經驗無法敘說,於是,我轉向書信、楊叔叔、媽媽、我的回 憶,不斷透過跟爸爸重要他人,以及過去爸爸所留下的書信資料與對話,將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