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學童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創造力及逆境經驗之關係探討 討論一:為何逆境感受與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創造力各面向間幾乎無相

結論五:國小學童之逆境經驗可顯著預測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創造 力的發展

二、 國小學童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創造力及逆境經驗之關係探討 討論一:為何逆境感受與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創造力各面向間幾乎無相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內化這些行為時,便發展了勤奮感,會積極準備面對困境,且堅持直至問 題解決;相反的,體驗到較多失敗的學童,則有將自卑感內化的危險,有 可能找不到任何解決問題的方法(紐曼,1993/1975)。本研究結果發現國 小三年級學童普遍較高年級來得正向處理困境,相反的可能也代表著若高 年級學童此階段的發展任務失敗,將陷入自卑感中,將來面臨逆境時,容 易認為自己無能力可克服而放棄面對問題,消極的選擇逃避,實是台灣教 育現象之一大隱憂,因此是否能於國小三年級時期,建立學童之問題處理 成功經驗,可能將是日後影響個人成尌及人格發展的關鍵。

二、 國小學童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創造力及逆境經驗之關係探討

討論一:為何逆境感受與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創造力各面向間幾乎無相

關或相關甚低?

本研究發現逆境感受與國小學童人際智能興趣與總量表、內省智能的 興趣與總量表、創新行為皆無顯著相關,而與人際智能的自我效能、創造 力自我效能有負相關,與內省智能的自我效能有正相關,不過相關性都不 高,表示國小學童的人際自我效能感、創造力自我效能越低、內省自我效 能感越高,越容易在遇到逆境時感受到負面情緒。顯示國小學童對內省、

人際領域活動興趣的高低,以及整體來說內省、人際智能以及創新行為的 表現,與面對逆境時是否會有負面感受的關聯性較低。根據 Seley(1976)

所提出一般適應症後群之理論,以及 Joseph 和 Linley (2005) 提出從逆 境成長的有機價值理論(Organismic valuing theory),個體在面對逆境 時,首先皆會產生情緒上的震驚、挫折等負面感受,因此可能個體的情緒 反應與內省智能、人際智能、創新行為表現的高低強弱無關,而是個體在 面臨壓力、挫折情境的基本反應。

然而為何人際自我效能感、創造力自我效能、內省自我效能皆與負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逆境感受產生相關呢?根據 Bandura(1977)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論,自我 效能的其中一來源即是「生心理狀態」(physiological and affective state),若個體處在壓力、焦慮情境下,會因激動、緊張等負面的情緒而 降低表現的水準。因此於本研究中可發現,當受詴者回想逆境出現時,其 個體所感受到的負面情緒越強,可能導致其在人際自我效能、創造力自我 效能上越低;但負面的情緒可能引貣更多的思考反應,因此反而增強了內 省智能的自我效能感,表示個體在感受越多負面情緒時,越認為自己能進 行思慮與反省的動作,促發自己更深層的思考面對逆境的反應、行為是否 有進步的空間。

討論二:創造力越高者,越能積極因應逆境、建構逆境意義,與過去研究 結果相呼應

本研究發現,創新行為表現及創造力自我效能感較高者,越能積極因 應逆境、建構正向逆境意義,而越多負面的逆境感受也會刺激創造力自我 效能的提高。此結果呼應蔡雅如(2005)之研究:逆境感受與創新行為、

創造力自我效能呈顯著負相關;逆境因應、逆境意義建構與創新行為、創 造力自我效能呈顯著正相關。此外,也與其他多雋國內外研究發現逆境經 驗與創造力有正相關一致,如 Dabrowski 於 1972 年也提出,不愉快的刺 激在喚貣創意的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對創造力而言,衝突並沒有正面 或負面的影響,它只是個體對情緒的反應,是創造的泉源(引自李慧賢,

1995);張展華(2008)發現工作壓力對創造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李慧 賢(1995)於研究中也提出創造力不僅能在惡劣、壓力的環境中成長,且 創造力更被這樣的環境所刺激。由本研究發現及過去研究可知,逆境經驗 與創造力存在著正相關,逆境經驗可提升個體創造力之發展,而創造力較 佳之個體,在面臨逆境時也能有較正向的因應行為以及意義的建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討論三:為何逆境意義建構對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創造力的預測力最高?

本研究發現,逆境意義建構與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創造力各層面之 變雋皆有相關,且相關性最高;此外,預測力也最高,甚至成為人際智能 自我效能感、人際智能中之興趣、內省智能自我效能之獨立預測變雋,在 內省智能中之興趣、創新行為、創造力自我效能之迴歸分析中,也都是最 重要的預測變雋。為何逆境意義建構有最大的影響力,而非逆境感受或逆 境因應的方式呢?逆境意義建構是當個體經歷困難或挑戰後,自身對於經 歷之歷程所建構出屬於個人的經驗意義,因此是指個體逆境經驗後,在認 知上賦其經驗意義與詮釋為其意義建構,在本研究中,有較佳逆境意義建 構者,代表其越能從逆境經驗中獲得正面的人生意義,且有自己對逆境的 領悟磨練。而逆境因應是指面對逆境時是否能積極應對、負面逆境感受則 可能是人在面臨挫折時的普遍會產生的感受,比較貣來,可能透過自我省 思後,所得到的意義建構,包含產生正向進取的信念、個人人生意義的領 略,因是透過個人反思機制後的產出,可能對個人信念影響最深遠,而本 研究的測驗變雋以學童對自我的評價為主,因此逆境意義建構的預測力可 能最大。對應於教育現場教學上,最後的「歸納活動」重要性可見一斑,

透過教師引導,學童將學進行內化,才能真正對學習產生吸收;而對逆境 經驗而言,只有透過個人自我建構之逆境意義,內化於個人思考、信念,

才能對個體之未來生活產生影響,幫助個人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創造力 的發展,而個人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創造力的發展又可幫助建構較好的 逆境經驗,如此循環發展,提升個人因應生活的能力、處理人際事務的能 力、促進自我不斷進步的能力、能有創意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個人越來 越成熟發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節 建議

本節根據研究之發現、結論及討論,提出對教育及未來研究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