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少子化之現象、成因與影響

第二節 少子化之成因

第一項 社會因素

第一款 婦女勞動參與率提高,婚育觀念之轉變

由於國民義務教育年齡之延長、男女平等觀念之推展,及高等教育之 日漸普及,婦女接受高等教育之比例日益增加,隨著教育程度之大幅提高,

婦女之勞動參與率亦隨之提升。依據行政院主計處所為之人力資源調查,

按教育程度觀察,女性勞動參與率以大專及以上為最高,2009年為65.89

%,較1999年之63.21%增加2.68個百分點17,顯示婦女之受教育率愈高,勞 動參與率亦愈高。另根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所為女性勞動力參與率與 生育率之關連性分析研究指出,若以整體不分地區及年齡之長期資料觀 之,女性勞動力參與率與總生育率為負相關18,亦即女性勞動參與率愈高,

總生育率愈低,生育與女性勞動參與間係處於互相牽制之狀態,顯示現代 婦女多已不願為生育而放棄工作,寧可選擇事業而放棄生育之目標。

受教育率與勞動參與率提高之結果,促進女性自主地位與意識之抬 頭,男主外、女主內之觀念已逐漸式微,現代女性已從傳統之家庭關係中 解放出來,不甘於扮演專職之家庭主婦只在家中相夫教子,而希望在工作 中尋找自我之肯定與經濟上之安全,並以追求獨立與自由為人生目標。現 代女性在結婚之前,多有一份穩定之工作,單身生活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但一旦步入婚姻,即必須以家庭為重,自由因此受到羈絆,且因整體社會 仍將家務勞動視為女性天職,職業婦女不僅是賺麵包者(bread winner),

亦兼具烤麵包者(bread baker)之角色,在事業與家庭兩頭燒之情況下,易 使婦女視婚姻為畏途。根據學者研究指出,受教育率對女性之初婚年齡及 初婚盛行率影響甚鉅,教育程度愈高,初婚之平均年齡上升,初婚之盛行 率則下降,尤其近年來之改變更是明顯19。內政部之統計資料亦顯示,2009 年之婦女初婚年齡為28.9歲,較1989年之25.6歲多了3.3歲,另15-49歲之婦 女初婚人數,亦從1989年之147,000人減少至2009年之98,000人,婦女有偶 率亦呈逐年下降之趨勢,以25-34歲之婦女為例,1989年該年齡層之婦女有 偶率尚有76.5%,但2009年已減少至42.9%,可知育齡男女確有結婚意願降 低及遲婚之現象20

17 國中及以下為 28.61%,高中(職)則為 51.50%。參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婦女勞動統計(99 年版),提 要分析-女性勞動力狀況,表 1-3「勞動力參與率-按年齡與教育程度分」,

http://statdb.cla.gov.tw/html/woman/99woanalyze1.doc,瀏覽日期:2011 年 4 月 20 日。

18 樓玉梅,前揭論文,註 15,頁 29。

19 陳雅琪、陳信木、郭蕙如,臺灣地區初婚率趨勢:兼論初婚步調與教育影響,收錄於台灣人口學會主辦,

「少子女化與高齡化社會的人口挑戰—人口政策與人口發展課題」台灣人口學會 2008 年學術研討會,

2008 年 2 月 29-30 日,頁 13。

20 參見「台灣地區婦女初婚年齡、初婚人數及有偶率」表,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前揭書,

依行政院主計處所為之「99年度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15歲以上已 達6成之多27。但迄2010年間調查時,曾因結婚而離職者之比例已減為31.21

%,曾因生育而離職者之比例更銳減為16.07%28。可見在育齡職業婦女面

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13159281771.pdf,瀏覽日期:2011 年 6 月 3 日。

22 根據內政部所為之人口調查,1989 年之婦女有偶率尚有 61%,迄 2009 年已下降至不到 52%,育齡婦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610/4/1kzb2.html,瀏覽日期:2009 年 6 月 11 日。

25 簡玉聰,前揭論文,註 13,頁 621-622。

第二款 社會、家庭結構變遷,養育子女價值觀改變

受到高度工業化與都市化之影響,台灣之產業、社會及家庭結構亦隨 之改變,傳統農村社會之大家庭沒落,夫妻二人或父母子女之核心家庭成 為主流。工業化、都市化程度愈高之區域,育齡男女勞動參與率愈高,需 要家庭保育子女輔助機能就愈殷切。以往在傳統之大家庭,因家族成員眾 多,擁有龐大之保育子女輔助機能,得以提供保育、親職方面之協助,故 育齡男女可安心生育,毋須面臨工作與生育保育之抉擇,得以外出工作而 無後顧之憂;但核心家庭之育齡男女因欠缺來自其他親屬在育兒方面之輔 助,而必須自行設法解決托育之問題,即使專業家庭主婦在承受保育重責 時尚感受精神與體力之沉重負荷,何況面臨工作與生育保育難以兩全之職 業婦女。因此,在事業與家庭之雙重壓力及整體生育、托育、養育大環境 之不確定性之下,難免影響育齡男女生育之意願29

傳統社會價值觀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觀念,將生兒育女、傳 宗接代認為是人生大事,但此等觀念已逐漸式微,現代男女多將把握時間 自我實現當成人生重要目標,雖仍肯認子女之價值,但對養兒防老之期待 已明顯降低,認同生育價值在於子女可以帶來親密情感及家庭愉悅者有愈 來愈多之趨勢,此等想法導致生育態度之轉變,造成希望生養子女數之減 少。此外,傳統社會「多子多孫多福氣」之觀念,自我國於數十年前大規 模推廣家庭計畫以來,轉變為「一個孩子不算少,兩個孩子恰恰好」,根 據內政部所為歷年台灣地區婦女生育態度與行為調查結果顯示,1998年希 望生育「0或1個」子女者只占22-39歲有偶婦女之7%,但在2002年則提高 到20%,其中不想生育任何子女之比例為5.7%30。育齡男女理想子女數降 低之想法,連帶造成生育率逐年下降之結果,同時形成少子化之原因。

第三款 生育代價之提高,政府兒童照顧政策不足

除生育價值之轉變外,因生育帶來之束縛限制(如減少個人休閒及社 交機會和時間、影響對事業或工作之投入、影響婚姻品質及性生活)、教 養責任(擔心無法稱職扮演父母之角色、須一輩子承擔教養子女之責任與 壓力、怕與子女關係不佳而不快樂)、成長負擔(擔心子女是否能健康長 大、子女之安危及成長過程中所承受之壓力)以及外在之環境阻擾(如教 育、政治環境及治安太差、婚姻關係不穩定、環境污染嚴重、就業機會太 競爭、政府未能提供良好之兒童照顧及減輕生育子女者之經濟負擔、育兒 相關社會福利不足)等,亦係影響現代育齡男女是否生育或生育子女數之

29 簡玉聰,前揭論文,註 13,頁 622-624。另有學者研究亦指出,家庭內部成員結構發生變動改變子女 看護之便利性,對女性生育決策亦造成不可忽略之衝擊,幼兒看護成本是決定女性勞動供給與生育子女 人數之重要變數。參見黃麗璇、單驥,人口高齡化對台灣永續發展影響之探討 子計畫二:少子高齡化趨 勢下婚姻結構變化、婦女勞動供給與長期勞動總供給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2007 年 10 月 30 日,頁 8。

30 內政部,台灣少子化現象之探討,http://www.ris.gov.tw/ch9/0950512.pdf,頁 5。

重要因素31

根據內政部兒童局委託「從兒童照顧政策探討提升出生率之研究」顯 示,近半數之受訪對象認為,政府無法提供良好之兒童照顧、無法減輕生 育子女者之經濟負擔、社會福利做得不夠好,均會降低民眾生育之意願。

如政府能加強提供支持家庭之工作環境,尤其是公司提供員工子女照顧服 務、扶養子女者彈性工作時間、男性享有親職假以參與兒童照顧等,或增 加公辦民營之社區型托育機構、提供課後安親照顧、固定時數之臨時托育 服務,並依家庭收入補助0至2歲保母照顧費用、子女從小學到大學之教育 津貼暨留職停薪之兒童照顧津貼,及增加扶養子女所得稅減免扣除額或托 育費用得實報實銷納入定額扣除額等,才能適度提高生育率32

第二項 經濟因素 第一款 經濟自立之不安定

由於現代育齡男女學歷普遍高等化,又因職場競爭激烈,愈來愈多之 育齡男女選擇延長在學時間,期以較高之學歷換取將來在職場上之競爭優 勢,因此,現代育齡男女進入職場之際,約莫即是適婚、適育之時。然因 全球經濟不景氣,失業率節節上升,部分育齡男女即可能刻意延長受教育 之時間,以逃避提早進入就業市場,許多大學或碩士畢業生則面臨「畢業 即失業」之壓力33,而必須在家待業,仰賴父母維生,成為依靠父母過活之

「啃老族」34;或只能覓得不穩定之「非典型」工作,包括打工、約聘、短 期、臨時、部分工時、外包、派遣等形式。依據行政院主計處於2010年所 為之「99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指出,在雇主節省僱用成本之考量下,國 內非典型就業人數於2010年首度升逾70萬人,達72萬3千人35,其中以15至 24歲之青年人從事非典型就業之比例最高,可見目前育齡男女之勞動條件 確實不佳。即使畢業後幸運尋得穩定之工作,然因投入職場之高學歷社會

31 葉郁菁、高慧靜,前揭論文,註 23,頁 83-85。

32 葉郁菁、高慧靜,前揭論文,註 23,頁 85-86。

33 唐鎮宇報導,畢業潮飆高 0.66 趴失業率 王如玄:7.3 萬大學畢業生會失業,中時電子報,2009 年 3 月 31 日,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31/4/1gz46.html,瀏覽日期:2009 年 4 月 8 日。

34 主要是指早已成年,卻還靠父母供養之意。日本亦有類似之名詞「パラサイトシングル」(parasite寄 生+single單身),意指單身仍和父母同住,在住居及家事上均仰賴父母之人。goo辭書,

http://ext.dictionary.goo.ne.jp/leaf/jn/%A5%D1%A5%E9%A5%B5%A5%A4%A5%C8%A5%B7%A5%F3%A 5%B0%A5%EB/m0b1r0e/,瀏覽日期:2009 年 4 月 8 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根據教育部應屆畢業生人數 和畢業生流向調查提出 2009 年應屆畢業生進入職場對失業率影響估計」報告,推估今年大學以上畢業生 有 28 萬 7516 人,其中 13 萬 3219 人要就業,6 萬 9982 人希望繼續進修,6 萬 3720 人要服兵役,8883

http://ext.dictionary.goo.ne.jp/leaf/jn/%A5%D1%A5%E9%A5%B5%A5%A4%A5%C8%A5%B7%A5%F3%A 5%B0%A5%EB/m0b1r0e/,瀏覽日期:2009 年 4 月 8 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根據教育部應屆畢業生人數 和畢業生流向調查提出 2009 年應屆畢業生進入職場對失業率影響估計」報告,推估今年大學以上畢業生 有 28 萬 7516 人,其中 13 萬 3219 人要就業,6 萬 9982 人希望繼續進修,6 萬 3720 人要服兵役,8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