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師資培訓理論與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師資培訓理論與研究

高素質的教育來自於高素質的教師,面向進入二十一世紀的華語教學,

陸儉明(2005)針對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提出了「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質量 的漢語教材、高效率的教學方法」。這三大條件都涉及到一個重要而關鍵的 課題,就是師資的養成培育。華語文教學教師們在已具備的華語文教學基礎 下,如何更有效而持續地提升專業知能與強化教學實務,以因應當前國際華 語文教學環境的急劇變化與挑戰,這將是本節的探討重點。

一、師資培訓的分類定位

美國學者Waters(2005)將師資養成機制分為三類:「師資教育」(teacher education)、「師資培訓」 (teacher training)與「師資發展」(teacher development),

三者雖然互有關聯但卻不相同(圖二-3)。第一類的「師資教育」是以提供與 課堂教學相關理論知識研究為主,例如大學華語文教學系所與學程的修業時 間達數年,學習內容多為語言學理論知識。第二類的「師資培訓」是以提供 與實際課堂教學相關的技能訓練為主,例如非正式學歷文憑的華語文師資班、

華語教學第二專長班、海外華文教師回臺研習等,課程內容以外語教學的理 論與技能訓練為主,時間較短。第三類的「師資發展」(teacher development)

則是以提高在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主,指正式教師在教學情境中經由種種 管道獲取新知的自我提升(宋如瑜,2009)。

師資發展

師資培訓

師資教育

教 師 自 身 角 度

外 界 條 件 支 持

圖 二-3 師資養成的三大類機制 (Waters,2005)

根據圖二-3「師資養成三大類機制」,第一類「師資教育」是位在圖示 金字塔的底端,較寬較廣的曲塊表示其為基礎、且需較長期的養成。而在「師 資教育」的上方之中間區塊代表的是「師資培訓」階段,是屬於進階,但相 對時間較短,需要有先備的「師資教育」為其基礎。而位於最上方尖端的三 角區塊,即為「師資發展」,是建立在前備的「師資教育」和「師資培訓」

的階段基礎,即為教師專業成長。「師資教育」和「師資培訓」一般來說是 在外界條件的支持下發生的,而「師資發展」則是指一位老師從自身角度出 發學習並提升素質的過程,需要教師內在的動力。師資養成的三大類機制的

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師資教育」注重培養老師「應該知道什麼」,是指基礎 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養成教育;「師資培訓」注重訓練老師「應該怎麼教」,是 指教學方法與技巧的實務訓練;「師資發展」則教導「當了老師以後怎樣不 斷提高自身素養」,是指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宋如瑜,2009;方麗娜,2013)。

基於前述說明的界定,本研究是屬於第二大類的「師資培訓」,是以已具有 第一大類「師資教育」基礎者為培訓對象,第三大類則為探討日後可能的「師 資發展」,因此第一、三大類皆非本研究範圍。

虞莉(2007)對於「師資培訓」的分類和上述Waters(2005)的分類看法不 同,是依培訓時間的長短,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師資培訓。短期師資培 訓通常是針對某種教學法理論技巧或測試方法為期幾天的培訓;中期則是為 期數周的,偏重於整體綜合性的培訓;長期則是指一年以上,可頒發學位或 證書的培訓。此外,也依照培訓方式不同,師資培訓可區分為三種:一是注 重某種教學法理論的「講座性培訓」,二是注重教學技巧實踐的「工作方式 培訓」,三是兩者兼而有之的「雙軌式培訓」。

臺灣華語師資養成系統分為兩類,一是正規學制的華語師資教育系統,

如各大學院校的華研所、華語碩士、博士學程、應用華語系等。二是非科班 的教師培訓班或專門場域的師資培訓,如各大學相關系所、國語中心或進修 推廣部,以及民間私人機構所開設的華語師資培訓班。由此可知,各大學的 華語系所是屬於師資教育的一環,和一般師資培訓班或專業教學場域的培訓 是有區別的。研究者認為師資培訓項目的重要性與獨特性,師資培訓在很大 程度上彌補了師資教育的缺陷與不足。華語教師的師資培訓工作不僅只是對 某些教學技巧的培養,而是更注重教學法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密切銜接與 應用,強調如何將最新的研究或教學成果運用到實際課堂教學中。華語教師 第一線的責任是課堂教學,而成功的課堂教學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如果培 訓項目只談理論而不注重實際技能的執行與發展,則只是紙上談兵,無法真 正派上用場。

本研究是以海外僑校行前專業華語教學培訓為研究目標,此類的培訓是 屬於後者的專門教學場域之師資培訓,和學校的師資教育是有所區別而不同。

本研究的師資培訓是以僑校教學實務的技巧訓練為目標,是屬於第二類的

「工作方式培訓」,而培訓時間的規畫基於時程和經費考量,也以為期數周 的短期師資培訓為目標,偏重於整體綜合性的培訓。

二、目標導向的進階師資培訓

劉珣(2000) 認為師資培訓應具有多樣性,應特別遵循「因材施教」和

「因地制宜」的方針。「因材施教」是對個人及一個語言群體所進行的針對 性教學,而「因地制宜」是根據不同地域國家的差別需求,其華語文教師的 培訓重點也應有所不同。這論點強調了教學對象和背景差異的針對性與因應 策略,這是在進行師資培訓規畫時應掌握的重點,瞭解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 需求與背景,並且依國別化或地域差異而調整。相似的華語師資培訓論點是 由徐蔚(2013)所提出的創新「分類分層」培訓模式,強調新思維的華語師資 培訓,應朝向突顯應用性、針對性及發展性,針對不同國家、文化背景、學 生對象、學習特點與目標,並促進教師永續而多元的能力發展。

方麗娜(2013)強調海外中文教師的培訓課程規畫,應朝向「課程分級化」

的目標進行,先依幼兒、兒童、青少年、成年人的教學目標不同,以及華語 能力程度作為培訓分段區別來進行,並強化師資導入的實習階段,才能達成 更有效的教學目標。詹向紅、張發清(2013) 也提出類似的看法,認為現今 的華語文教學已從「大眾」朝向「分眾」的學習差異需求,如何有效地針對 目標教學國別環境、教學對象的學習背景、學習特點、年齡性別差異區分、

學習目的的需求分析等區別,根據教學目標與培訓策略而量身訂作合適的師 資培訓,這強調了具有針對性和目標導向的進階師資培訓是研究發展的研究 重點與趨勢之一。因此,許多語言教學項目應在「實踐中學習」(learning through experience)的教育原理指導下,特別注重讓受訓教師通過工作坊、討 論心得等實際參與實作演練等方法,有效地發展其教學技能與應用。研究者 認為師資培訓應將華語教師基本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兼容中華文化的修習,

華語教學理論的應用,作為實務操作指標性的評量。

三、師資培訓的規畫原則

師資培訓應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提升教師在整體領域所需的全方 位專業素養,並配合教師整體及個別質性規畫活動(李明懿、林秀惠,2005),

提出可運用 Goldstein & Gilliam (1990)「教學系統模式」(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model,ISD)的理念,應用於華語師資培訓的規畫設計(圖二-4)。

圖 二-4 華語師資培訓之設計流程 (李明懿、林秀惠,2005,pp.109-113)

華語教學人力培訓設計包含了「訓練需求分析」、「訂定訓練目標」、「設 計訓練課程」和「訓練評估」等四個主要流程,此外,「訓練需求分析」包 含了對於組織、任務和目標人員等三面向的分析。此師資培訓之設計流程涵 蓋了重要培訓階段的任務,可作為本研究未來培訓設計流程之參考。

從培訓者的立場以及長期華語教學的專業本能,李利津(2006)提出了華 語師資培訓課程的整體規畫內容,應包含「教學場域」、「教學目的」、「教學 時數」、「教學階段」和「教學對象」等五要項,透過(圖二-5)。

華語師資培訓之設計流程

訓練需求 分析

組織分析 任務分析 人員分析 訂定訓練

目標

設計訓練

課程 訓練評估

師資培訓規劃要項

教學場域

教學目的

教學時數 教學階段

教學對象

華語教學課程

華語教學實務

圖 二-5 師資培訓規畫要項

(李利津,2006,pp. 534544,研究者製圖)

李利津(2006)認為在師資培訓的課程目標,應順應全球華語學習熱潮,

以兼具宏觀視野、務實內容、創意教學等特質的套裝課程,引導培訓教師的 教學實力提升,並且以有系統的教學設計,重視實務基礎,運用模擬演練、

探索歸納等教學步驟,落實主題統整式的個案研討和深度教學。此外,在培 訓課程特色發展方面,應分成兩個階段來進行:第一階段為「華語教學課程」, 包含概念綜覽與目標建構;第二階段為「華語教學實務」,包含操作與體驗。

如此不僅有固定時數的課堂教學,也能提供受訓教師個別諮詢管道。

基於理論基礎以及多年海外實務華語師資培訓研習會的實務經驗,江惜 美(2009b)則針對海外短期師資培訓所實施的華語訓練和教學應用之實務課 程,提出了一個具體化的師資培訓內容架構,依照三分之二的華語教學課程,

以及三分之一的教育與資訊類課程之比例,來進行師資培訓課程內容之架構 規畫(表二-3)。

表 二-3 師資培訓課程的內容架構

(資料來源:江惜美,2009b,pp.15-23)

表二-3的內容架構中共有12門課程,合計46小時,以每天八小時計,共

點相當完整。此外,這些課程可分為動態與靜態兩類,並依照學習原理在課 程規畫中穿插安排,這樣可以使左、右腦可以得到休息,達到最佳的培訓學 習效果。在師資培訓的課程講師來源方面,江惜美(2009b)也提出應成立「華 語教學人力資料庫」,透過教育部各大學教授華語的師資群,分科目建立專 家學者名單,可網羅各界優秀的學者並輪流聘請安排授課,務求為一時之選 的師資陣容,強調課程規畫和師資陣容安排的相輔相成,方能確保培訓目標 的達成與品質保證。研究者認為課程規畫的實施成效往往與培訓授課的師資

點相當完整。此外,這些課程可分為動態與靜態兩類,並依照學習原理在課 程規畫中穿插安排,這樣可以使左、右腦可以得到休息,達到最佳的培訓學 習效果。在師資培訓的課程講師來源方面,江惜美(2009b)也提出應成立「華 語教學人力資料庫」,透過教育部各大學教授華語的師資群,分科目建立專 家學者名單,可網羅各界優秀的學者並輪流聘請安排授課,務求為一時之選 的師資陣容,強調課程規畫和師資陣容安排的相輔相成,方能確保培訓目標 的達成與品質保證。研究者認為課程規畫的實施成效往往與培訓授課的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