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師資專業知能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師資專業知能探討

專業的僑校華語教師不僅應具備華語文教師的專業知能之外,也應針對 中文僑校的教學場域特性,具備更多元化的素養。本節先從華語文教師所應 具備的專業知能進行檢視,從而深入探討海外僑校教師的專業能力素養,以 做為師資培訓規畫之參考。本研究所培訓的志工教師,將前往海外各中文僑 校從事短期華語教學服務,但其肩負著華語專業教學任務,以及協助提升僑 校的專業教學,因此,在師資水準和教學表現的專業要求,是具有一定的專 業標準,而不因屬志工服務而降格以求。因此,以海外僑校為目標教學場域 的華語志工教師,所應具備哪些專業知能與素養,其內涵和標準將透過學者 專家的論點與討論得以一窺其貌。

一、課堂教學的知能範疇

宋如瑜(2013)則是從課堂教學的實際需求,來反推華語教師的知識結構,

認為華語教學是屬於跨領域的應用學科,相較於一般基礎學科,所涵蓋內容 更加廣泛。主要可歸納為下列四項:

1. 為了瞭解教學內容,教師需要有漢語的本體知識,語音、語法、詞彙、

漢字、文化等,以及聽、說、讀、寫的語文應用能力。

2. 為了瞭解學習者語言學習歷程,教師本身應具備應用語言學各種知識並 瞭解語言習得途徑,並有較深刻外語學習經驗和第二語言習得知識。

3. 為了瞭解教學過程,教師需要掌握教學法、教育心理、測驗與評量等知 識。具備語言教學專業知識和應變能力,可擔任各種程度、各類型的華 教學課程,對教學設計、教材編寫、設計各種評量等教學周邊事物,具 有獨立作業能力。

4. 為了因應教學科技發展,教師需具備網路、電腦輔助教學、多媒體教 學設計等能力,能利用媒體、資訊技術進行課堂網絡教學及教材編輯。

但是Everson(2012)則從華語師資培訓的觀點,強調華語文教師除了華語 文教學的核心能力外,也需具備下列的綜合素養:

1. 熟悉華語文的特質,包含華語言學、對比語言學、語言習得理論、評量 與測驗、文化、文學、華人社會等領域之專業知識。

2. 熟悉並善用華語文教學法,包括外語教學理論,以及現代教學之專業之 能,包括多媒體課程設計、數位與網路應用於教學之能力。

3. 具有實地參訪與觀摩外語教學之經驗,並從中汲取經驗,以能不斷地增 廣與更新教學的技能。

4. 從事海外實習、獲得文化理解之經驗,與跨國領域研究之知識,包括政 治、財經、社會、教育、科技、環保和醫療等。

5. 熟悉學生的母語與文化,藉以透過對比研究與有效溝通,達成語言與文 化教學的目標。

透過上列學者,從學科探討的角度、課堂教學的實際需求,以及師資培 訓的觀點等不同的觀察角度,揭示了華語教師的專業能力範疇,主要包含了 華語學科知識、學習者的習得策略、教學法的掌握和相關教學技能的應用。

這些知識與能力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可以透過後天訓練來獲得的,共同構 成了完整的專業華語教師之知能範疇。這將有助於師資培訓的規畫參考,掌 握並評估所培訓的師資,所應具備的的專業華語知能條件。

二、海外教學的專業標準

針對華語教師的海外教學場域,並以中小學年齡層為教學目標,因此進 一步檢視探討海外各國的華語教師專業標準。美國全美中小學中文教師協會 (Chinese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Elementary School,CLASS) 14提 出的《中小學K-12中文教師專業標準》(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K-12 Chinese Teachers),具體載列了華語教師的教學與知識能力,應達到的十二 項標準(CLASS,2001),依序為:

標準一、語言技能:

教師擁有高標準的聽說讀寫能力與技能,並能有效運用在語言溝通、

理解詮釋和表達演示的三種溝通模式。

標準二、語言學知識:

教師對漢字及語言學擁有廣泛知識,並瞭解中文語法特徵,能掌握語法 教學和語言運用必須切合學生年齡與文化情境。

標準三、文化知識:

教師對於中國多元文化擁有廣泛而深入的知識,明白語言教學必須持續、

系統性地融入文化內涵。

標準四、第二語言習得:

教師能有效應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從教學法、教學實踐與教學策略中

14 CLASS 是由來自各州中文老師所組成的一個非牟利學術組織,以推廣美國中小學華文 教育為宗旨,致力將中文課程納入美國正式教育體系。上網日期:2014 年 4 月 30 日。網 站來源:http://classk12.org/index.html

啟發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的潛能。

標準五、兒童的成長和發展:

了解兒童與少年的學習和發育情況,並能配合 學生的心智發展,以提 供與之相應的學習機會。

標準六、各種不同的學習者:

教師幫助學生瞭解不同的語言學習方式,利用 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 資源來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

標準七、學習環境:

教師熟知如何創造並維持有效的教學環境,以帶動學生積極參與不同課 堂情境的活動。

標準八、教學計畫和教學策略:

教師熟知外語學習目標的教學計畫及螺旋式教學設計內容,使學生基於 Krasen提出之i+1理論而提高學習效能。

標準九、評估:

教師要能夠瞭解評估是經常而多元的,並且透過實踐任務的評估,讓學 生在不同文化的語境裡,適當體現其中文程度。

標準十、溝通技巧:

教師能夠熟知並運用有效的口說、肢體語言和書面的溝 通技巧,並 創造、加強、支撐課堂和學校的各種互動。

標準十一、科技知識:

教師能夠運用科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運用數位科 技 進 行 課 堂 教 學和課程設計。

標準十二、專業發展:

教師積極參加專業團體及學術教學反思活動,尋求提升本身專業水準的 機會。

上列十二項標準具體載列了在美國K-12中文教師所應該具備的教學與 知識能力,其中標準一~四的語言技能、語言學知識、文化知識和第二語言 習得,牽涉到華語教師的基本能力;標準五~九的兒童的成長與發展、各種 不同的學習者、學習環境、教學計畫和教學策略,以及評估等,主要是關於 教師所應具備的教育方法;標準十~十二的溝通技巧、科技知識和專業發展,

則語華語教師的表達、資訊應用和專業成長有關。透過上列的條件要項檢視,

具體地詮釋了美國理想華語文教師的條件,也強調教師是決定學習效能的最 重要因素。本研究所培訓的派外師資日後赴海外的教學對象正是此K-12的 幼稚園、小學和中學的學齡階段學生,加上此研究所強調的專業華語教學背 景與實力訴求,這十二項海外華語師資標準可作為派外師資能力的目標檢視 參考。

三、跨文化的教學能力

Bryam (2009)對跨文化能力一詞的看法,涵蓋了文化態度、文化知識、

文化技能、文化意識和語言能力等五個面向,並強調要以尊敬、寬容、開放、

好奇的態度去看待目的文化和一切文化,要拋棄對目的文化懷疑,並且對本 體文化的確信不移,學會從「第三視角」出發。劉珣(2000)認為跨文化交際 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行為,這種交際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 的,跨文化交際的差異現象存在於兩種不同的文化與歷史背景,而衍生不同 的價值思想、人文風俗、語言表現,在語言的發音、意義、語法結構、語境 使用上,呈現了多樣的特質與風貌。

胡文仲(1992)認為透過跨文化溝通能力,所達到的交際目的,能提高人 們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促進文化間交流與理解。跨文化交際在華語文教師 語言教學的應用,為華語文教學與國際推廣,拓寬了思路。對華語文教師而 言,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同時必須提高自己的雙語能力,培養自己具備「雙 文化的意識與自覺」,才能有效地來幫助學習者理解目的語文化的內涵(Chen, 1996)。

廣義來說,每一個外語教學的教室都是一個跨文化的接觸點,每一次的 上課語講解都是跨文化的溝通,每一次的交流可能促進跨文化的友誼,但也

可能造成跨文化的衝突。每一個教師與學生都站在文化交流的最前線,而每 一個教室也都隨時在形成一個獨特的文化當中(an unique and emerging culture),跨文化領域學習對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衝擊與習得,也具有相當的 意義與價值(Chen,2009)。語言教師應瞭解本身的語言知識和文化,進而瞭 解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文化,也就是要有跨語言、跨文化的知識與素養 (Diaz-Rico15 & Weed,2013)。此外,Diaz(2012) 也在談論如何以跨文化教 授英語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English Leaners) 一文 中,強調了一個教授 英語為第二語言的教師,就是一個跨文化教育者。語言教師應該瞭解學生本 身的背景文化,並應適度地利用或結合其文化方式來教學生標的語,藉由學 習情感因素的提升及學習焦慮(learning filter)的下降,在其實踐的研究上獲 得實證效果。語言教師(future language teacher)通常對於自己文化的價值觀、

行為的自覺不足,這是可以透過教師自我評估的驅動,則更能瞭解自己的專 業領域和認識自我。

王衍(2012)認為華語文教學是一種跨國家、跨文化的教學,對華語教師 而言,其海外教學場所,更是涉及另一個國家的學校和社會,教學與學習都 是在跨文化交際下進行著。對一位專業華語文教師而言,單是通曉華語文化 知識顯然是不夠的。華語教師還須通曉華語語用學知識,如此才能清楚地解 釋語言交際時的一切文化現象及意涵。華語教學相較於其他學科,其工作蘊 含著更強的對外性,在課堂上,華語教師面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需 要面對及接受不同行為及思維的挑戰,教師若無法判斷學生的學習反應,無

王衍(2012)認為華語文教學是一種跨國家、跨文化的教學,對華語教師 而言,其海外教學場所,更是涉及另一個國家的學校和社會,教學與學習都 是在跨文化交際下進行著。對一位專業華語文教師而言,單是通曉華語文化 知識顯然是不夠的。華語教師還須通曉華語語用學知識,如此才能清楚地解 釋語言交際時的一切文化現象及意涵。華語教學相較於其他學科,其工作蘊 含著更強的對外性,在課堂上,華語教師面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需 要面對及接受不同行為及思維的挑戰,教師若無法判斷學生的學習反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