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海外僑校體系與師資問題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海外僑校體系與師資問題

本節將進而針對海外中文僑校的發展體系、教學現況與僑校師資分析等 面向進行探討,以了解當前海外僑校的發展優劣勢、轉型發展、教學現狀與 僑校師資問題。

一、海外僑校的發展體系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社會的地方就有華文教育。早期華人移 民海外,為了傳承母國語言與文化,海外華人紛紛在當地設立了華文學校,

這些分布在各地的中文海外僑校是華文教育推展的重要推手(方麗娜,2013)。

至今,海外華文教育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海外中文僑校亦已遍佈各大洲。

這些廣布世界各地的海外中文僑校,負有「海外華文教育」的重要使命與傳 承價值。

根據方麗娜(2013);姚蘭等(2013)研究指出,海外中文僑校的發展體系,

一般可分為五大類:一般華文學校、中文班、海外臺灣學校、泰北、緬北地 區的華文學校,以及獨立辦學之僑校。為了能更精確掌握海外僑校的體系與 特性,下列為各僑教體系的差異和特色:

(一) 一般華文學校

概指能維持僑校完整性質之日本、韓國等學校,或已納入當地教育體系 的一環之僑校,如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區的華校,教學型態與當地國的學 校相同,維持全日上課型態,有著固定學期的授課和寒暑假,但華語文課程 時數相較於當地一般主流學校較多,在華語師資方面大多為全職的固定師資 (姚蘭等,2013)。夏誠華(2011)指出東南亞的華文學校,不僅占了全世界華 文學校的大多數,而且規模亦是最大的,其中又以馬來西亞為最多,幾百人 的學校是相當普遍的,上千人的學校也為數不少。例如馬來西亞即擁有完整、

全日制從小學到大學的華文教育體系。

(二) 中文學校 (中文班)

一般係指歐美紐澳等地之課後或周末華語班,通稱為「中文學校」。不 是正式的教育單位,屬於非主流教育體制的補習教育性質,因此沒有當地政 府的教育經費挹注,也缺乏教育法規的引導,通常由家長擔任學校行政人員 及教師,歐美地區僑校一般以課後時間或周六、周日的上課型態為主,多借 用當地國的主流學校教室上課。海外中文班是海外華裔子弟學習華語的重要 管道,特別是在無華文學校之地區,中文班取代了部份華僑學校的功能,多 集中在歐美地區(方麗娜,2007)。

(三) 海外臺灣學校

為臺灣教育部於東南亞地區成立之海外學校,其學制、教材及師資均與 臺灣國內學校制度相同,並能相互銜接,類似國內私立學校性質,例如:越 南胡志明市的臺灣學校和日本東京的中華學校等。

(四) 獨立辦學之僑校

如馬來西亞華文中學,華文為主要教學語言,兼授中華文化和當地文化,

經費由當地華人社會捐贈及學生學費收入。目前馬來西亞有60所華文獨立中 學(簡稱獨中),37所在西馬,23所在東馬(姚蘭等,2013)。

(五) 泰北、緬北地區的華文學校

係指泰北、緬北地區利用課餘時間教授華語文等課程,由於當地多數學 生家長仍期望孩子來臺升學,因此學生除學習華文外,亦須修讀回國升學考 試知應考科目。

掌握了上列五種僑校體系的性質和運作後,進而針對全球分布範圍和個 體系僑校數量,進行更進一步的了解。表2-1是僑務委員會最新公布的「臺 灣海外華文學校、中文班及臺灣學校分布情形」11 ,此調查針對了上述前三 者的僑校體系:華文學校、中文班和臺灣學校等進行統計12,後兩者的獨立 辦學僑校,以及泰北、緬北地區的華文學校,因較偏於特定單區僑校之性質,

因此並未計入此全球範圍分布的統計數據。

11 資料來源:僑務委員會 2013 年僑務統計年報,2014 年 10 月發佈。上網日期:2015 年 2 月 10 日。取自 http://www.ocac.gov.tw/OCAC/Pages/VDetail.aspx?nodeid=36&pid=15

12 此僑校體系統計的海外華文學校及中文班,係指近年與臺灣僑委會聯繫備查的學校。

表 二-1 臺灣海外華文學校、中文班及臺灣學校分布表 所「華文學校」全部集中於亞洲地區,高達97.5%。「中文班」共有1,040所,

以美洲地區的781所為多數,約占總數的75%,其次是亞洲地區的119所,約 占11.4%。「臺灣學校」共有5所,皆在亞洲地區。上列三種主要僑教型態「華 文學校」、「中文班」和「臺灣學校」一般通稱為中文僑校或中文學校。在臺 灣,第一類的「華文學校」和第二類的「中文班」是由僑務委員會輔導管轄,

並提供寄發華文教材,而第三類的「臺灣學校」則直屬於教育部的管轄。

基於本研究是以暑期的教學合作性質為主,上列三類僑校體系分析,研 究者認為第三類的5所「臺灣學校」是類似海外私立學校之性質,其教材選 用、師資派任和運作制度都由教育部直接管轄,授課和放假的期間皆與國內 私立學校類似,因此配合暑假而無授課師資的需求,因此不在本研究範圍。

而第一類的「華文學校」多集中於東南亞地區,是屬於當地政府國民教育體 制的一環,教學型態是全日制,在師資需求以學期制的長期任課為主,較無 短期的師資需求,且配合當地學制放寒暑假,並無短期或暑期的師資需求,

因此也非本研究的主要範圍目標。而第二類的「中文班」多集中於北美、紐 澳和歐洲地區,除了在學期期間大多以周末授課型態以外,在暑假期間也多 以短期中文密集班或中文夏令營進行教學活動,近年來更受華語熱與當地政 府的語言計畫(如美國的星談語言計畫)的支持下,在暑期大力推動中文夏令 營,不僅仍持續招收了華裔子弟,更同時也廣招非華裔學生,這使得中文班 的暑期華語教學的開班量大增,在暑期的華語師資需求更是急迫且龐大。因 此這些在海外為數眾多的「中文班」即是本研究的主要僑校範圍目標。

二、僑校教學現況與師資問題

根據方麗娜(2013)對於北美地區中文學校教學現況的調查分析,研究發 現在「教師背景」方面,以碩、學士最多,其中學士級占45.32%,語文教 學科系畢業者仍居少數,約占38.58%;在「教學現況」方面,選用由北美 地區教師所編寫的在地教材,教授簡體字和漢語拼音的中文學校極為普遍;

在中文教師的「進修需求」方面,僑務委員會所安排的巡迴講座課程中,以 華語文創意教學、漢字記憶法,以及課堂經營管理等課程最受歡迎,而如何 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海外中文學校教師最重視的一個問題。更深入了解 其研究中的「教學現況」部分:在任教年級方面,1~3年級最多(約占26.43%),

顯示中文學校幼兒班已受到重視,是一可喜現象。中文學校的主要教學語言 使用華語的比例高達85.39%,這是中文學校的特色之一,是讓學習者沉浸 在中文教學環境,這也是吸引當地非華裔者到中文學校學習華語的重要原因 之一。在教材選用方面,最受歡迎教材前三名依次是《美洲華語》(占28%)、

《全新版華語》(14.73%)、《Integrated Chinese中文聽說讀寫》(8.93%)。在漢

字教學方面,以正體字為主的占46.44%,可見正體字依然是海外僑校漢字 教學的首選,而正體、簡化字兼教者占29.59%,以簡化字為主的占23.6%。

雖然「正簡體字兼教」或「以簡化字為主」的比例不如以正體字為主者多,

但因這兩種漢字教學都教授簡化字,兩者總計占了53.19%,仍高於只教正 體字的46.44%,這個數據顯示簡化字教學在北美中文學校受到重視的情形 了。此外,在拼音教學方面,以漢語拼音為主者占55.43%,是最多的;其 次以ㄅㄆㄇ注音符號為主,占35.96%;兼教漢語拼音和ㄅㄆㄇ注音符號者,

只占7.87%。這說明了教漢語拼音仍是多數中文學校的教學趨勢,因此漢語 拼音教學能力已是海外主流或中文僑校教師的必備能力。方麗娜的問卷調查 研究中,對北美的漢語拼音之普遍性,提出了說明解釋,主要原因是北美華 裔學習者以英語為主要溝通語言,學習漢語拼音相對容易,而且由於電腦使 用已成為學生的基本生活模式,一般電腦的鍵盤一定有英文字母,但不一定 有ㄅㄆㄇ,漢語拼音的abc字母系統有利於漢字打字教學。由此可見電腦的 應用便利性,也是教師選擇教授哪一種拼音的考量之一。

面對當前海外華語文的多元化發展和競爭,海外中文學校應該如何因應 呢?首先,葉敏芬等(2010)提出了美國中文學校在中文熱下的優勢(strength) 和劣勢(weakness)的觀察,包含了四項主要的優勢:(一)長期累積的中文資 源。(二)引進跨國資源的管道。(三)作為社區凝聚中心、維繫華人認同、宗 教文化中心。(四)提供沉浸式語言環境。透過其具研究觀察指出了由於美國 中文學校遍布各州,在有心推動中文計畫的學區,中文學校是面臨「無中生 有」困境時的現成資源和合作對象。在引進跨國資源方面,以臺系中文學校 為例,由於各區中文學校聯合會組織的帶領,以及臺灣特有的「僑教體系」

之協力推動,因此能夠有效結合跨國的人力、物力或財力的資助。此外,中 文學校在華人社區中扮演著華人凝聚中心的角色,維繫著文化認同的功能。

同時,中文學校提供了更好的沉浸式語言學習環境,因為同儕間具備良好中 文程度者較多,授課程度往往較深。其研究也指出了中文學校的五項劣勢:

(一)職業結構造成師資不足。(二)學習效能不足。(三)與主流教學取向的差異。

(四)教學非主要目的。(五)移民第二代的家長較無傳承文化的觀念。當許多 研究紛紛指出中文學校最大的問題是師資缺乏時,葉敏芬等(2010)認為師資 缺乏的核心原因是職業結構的問題。因為大部分的中文學校以周末班為主,

教師大都以兼職的模式,每周幾個鐘點,一個月四次,薪資遠低一般生活所 需,很難做為「職業」,因此很難留住真正的人才。此外,對未經過專業訓 練的教師來說,複製自己孩童時期的學習經驗常常成為教學法的來源。部分 年長的母語者老師經歷臺灣教育正在改革階段,根植著教師權威式的課堂管 理、背誦學習、重複習寫等較傳統的方式,但這並不適用於習慣美式教學風

教師大都以兼職的模式,每周幾個鐘點,一個月四次,薪資遠低一般生活所 需,很難做為「職業」,因此很難留住真正的人才。此外,對未經過專業訓 練的教師來說,複製自己孩童時期的學習經驗常常成為教學法的來源。部分 年長的母語者老師經歷臺灣教育正在改革階段,根植著教師權威式的課堂管 理、背誦學習、重複習寫等較傳統的方式,但這並不適用於習慣美式教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