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園讀寫素養教育之經營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讀寫素養教育

一、 幼兒園讀寫素養教育之經營

閱讀係指個體對各種表徵符號的意義建構歷程。前教育部長曾志朗(2008)提到閱 讀是目前所知唯一可以幫助人類吸取新經驗,以替代舊經驗的最佳管道。以神經心理學 的觀點,閱讀符號所代表的意義是種理解過程,閱讀時大腦同時進行深層分析,促使神 經的活化,對大腦具有保護作用,閱讀和創造力是同一條神經機制,能激發出更多的想 像與思考,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進而影響個人的言行談吐(洪蘭,2002;洪蘭、曾志朗,

2000)。由此可見,閱讀能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培養。

林憲治(2003)研究指出,國小學童的閱讀態度與寫作表現有顯著正相關。也是說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態度,對未來寫作表現是有幫助的。研究者認為人們是從日常生 活閱讀過程中,獲取最新資訊與知識。而幼兒欲獲得更多知識的方法,首要就是必須學 會如何閱讀。從幼兒園進入國小階段,一切學習是從日常經驗轉變為教科書上的學習,

如果不懂得如何閱讀,那麼便無法獲取學校要給予幼兒學習的知識,在學業表現上就會 明顯落後其他精熟閱讀的同儕。

研究者認為幼兒閱讀能力佳除能夠讓學習更有效率之外,還能夠促進幼兒獨立自主 學習的能力;當幼兒面對不熟悉的事物時,也能自行找尋資料獲取解答,比無法順利閱 讀的幼兒得到更多資訊,可見閱讀在現今社會中,儼然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

近來所出版的幼兒圖畫書,多針對幼兒的生活經驗而創作,描述幼兒經驗真實又貼切,

提供幼兒了解真實生活。優良的圖畫書不但能引發幼兒對閱讀興趣,使得幼兒具備閱讀 素養,也能提供孩童真實或接近生活的經驗,目的是為幫助孩童更真切而透徹體驗與他 人間互動關係,領悟相處的道理(邱瓊蓁,2003)。研究者認為學校中教室的佈置具備 豐富的環境文字,若幼兒長期接觸環境文字,便能從中逐漸理解社會互動及溝通的意 義,發展出文字知覺並可引發幼兒對讀寫產生興趣,幼兒園所內如何經營讀寫素養教育 以下分點敘述:

(一) 文字豐富的教室環境

書寫資源與材料包含幼兒園中環境的文字、學習區或遊戲角書寫材料、以及與書寫 最為相關的書寫角(黃瑞琴,1993,1997)。研究顯示將書寫融入日常教室生活,可提 供幼兒探索讀寫材料的充分機會,有助於幼兒察覺文字功能與技巧,擴展幼兒的讀寫行 為及語言,並促進字彙量的增長(王靜珠,2000;黃瑞琴,1997)。幼兒書寫並非抽離 情境的學習,相反的必須在自然且實際的情境中進行,情境規畫可包含四方面:多樣化 的閱讀刺激、多樣化的書寫刺激、幼兒書寫作品呈列、整合性文字(McGee & Richgels, 2003)。

1. 多樣化的閱讀刺激

宋慶珍(2005)及陳怡伶(2007)皆於研究中指出,幼兒讀寫學習經常與生活經驗 結合,及閱讀與書寫是同時發展。因此,幼兒園中強調閱讀情境佈置和教學活動,主要 目的在引發幼兒興趣,但佈置情境常針對物理情境,例如:圖片、字卡,佈告欄展示的 海報、裝飾或課程相關的教具等等為主。然而,環境佈置不只限於物理情境,更應強調 蘊含幼兒閱讀發展中所需要的社會、心理、語言和認知機能(曾欽德,2002;黃瑞琴,

1997)。閱讀環境的佈置是需要配合當下的教學活動,才能顯示其意義及功能,其形態 包含閱讀能夠達成生活中某種目的、能夠維持社會關係、討論主題或是說故事(陳淑琴,

2000b;黃瑞琴,1995,1998)。透過閱讀幼兒能夠知道遠處發生事件,幼兒也因閱讀產 生所樂趣,進而發展出喜愛閱讀的態度,顯示閱讀的功能。

「國內大多數幼兒園,對於幼兒語文學習,強調語文補助教材的書寫練習,

尤其是幼兒入小學前讀寫的準備練習,其中一大弊病為使用單調歌謠唸唱、故 事書的誦念、注音符號及國字的書寫練習等,此類被動式的學習活動,違背幼 兒主動建構知識的學習原則,不但無法促使幼兒的書寫發展,並會妨礙幼兒學 習的興趣」(引自陳淑琴,1998,頁 45)。

因此營造自然語文的學習環境,提供豐富多元的刺激,促進幼兒的書寫發展方為幼 教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學者指出教室中應具備豐富的藏書量與日常作息相關的功能性文 字,包含:標示牌、名牌、指示規則、師生留言板等,這些融入情境中的閱讀刺激,不 但能夠培養幼兒對閱讀的興趣,也能夠增進幼兒對周遭文字覺察的能力,了解其功能並 利用這些文字作為溝通的方式(李連珠譯,1998;陳雅惠,2003;陳淑琴,2000a;黃 瑞琴,1997)。

Heath(1986)進行社區觀察研究發現,書寫出現於幼兒每日生活情境,常影響其對文 字意義的解釋,而他們也了解文字並非獨立的線條,是具不同的結構、目的與用途的訊 息,而幼兒的口語的溝通常伴隨著書寫過程。具體而言,書寫情境必須讓幼兒感到文字 是有意義及功用的,並非僅是抽象和獨立的知覺動作技巧(李連珠譯,1998;林珮伃,

1993;黃瑞琴,1997)。

2. 多樣化的書寫刺激

學習語言的書寫形式須在文字豐富的自然環境中,提供幼兒持續觀察與模仿學習。

豐富的環境文字能夠協助教師書寫活動的教學,以及幼兒書寫活動的學習(林珮伃,

1993;魏嘉惠,2009)。在正式傳統書寫前,幼兒先是在隨意塗寫的過程中,認識文字

的社會互動與溝通上的意義及功用,日常的生活經驗能夠形成書寫發展的情境,並自然 的融入幼兒生活書寫知識的建構歷程。另外,黃瑞琴(1997)提出書寫必須擁有四種情 境分別為:其一,物理情境(physical context),能夠影響學習環境的外在條件,能提供 兒童書寫的探索機會,例如:書寫材料、光線、教室佈置等;其二,心智情境(mental context),幼兒成長的認知結構、與他人互動的想法、以及會運用既有認知結構來表徵 外界刺激,例如:幼兒書寫相關知識;其三,社會情境(social context),周遭他人互動 想法、與價值觀,會影響閱讀情境,例如:成人支持;其四,歷史文化情境(cultural historical context),幼兒成長中的經驗或價值觀,例如:幼兒生活經驗背景。

Goodman(1986)指出環境語言的知覺,對幼兒早期讀寫能力發展之重要性,他認 為幼兒在探索周遭語言環境時,即開始發展語言基礎。研究也發現約兩歲孩童能夠閱讀 類似的環境文字(Strickland & Morrow, 1989)。因此,教室中能提供豐富的環境文字,

而此種環境文字必須對幼兒自身具有意義性及生活化,當幼兒在探索周遭環的過程中,

主動結合新知識調和既有舊知識,不間斷的學習讀和寫(林安全,2002;李連珠,2006;

顏綺貞,2008)。Teale & Sulzby(1986)指出教室要提供充足的示範與互動經驗,讓幼 兒每日能夠進行讀寫的活動,經常提供大聲朗誦與單獨念讀故事書的機會,製作班級活 動有關的圖表張貼於教室中供幼兒閱讀書寫文字。

3. 幼兒讀寫作品呈列

教室之中也可以將幼兒編寫的故事或作品張貼於牆上,以供幼兒自己及其他幼兒欣 賞,將幼兒創作故事書擺放在圖書角讓幼兒閱讀也是一個好方法。除了正式書寫作品 外,教師將幼兒在遊戲中功能性文字保留並公開展示,也有助引發其他幼兒書寫興趣(林 惠娟,2004;陳雅惠,2003)。

4. 整合性文字活動

陳雅惠(2003)提出教室中文字的使用與性質,與班上所進行的活動息息相關。教 師在班上進行的主題,自然角可進行觀察記錄;語文角可放置相關繪本及知識書,讓幼

兒對主題的相關字彙有更多知識性的瞭解,也可以引導幼兒從事主題相關的書寫活動

(陳淑琴譯,2005;陳雅惠,2003;張麗玲,2009)。

(二) 多元的讀寫材料

教室中應有不同文學類型的作品、視聽器材、書寫材料。教師可規畫安排書寫區,

支持小組幼兒或個別幼兒的讀寫活動(王靜珠,2000;陳淑琴譯,2005)。陳雅惠(2003)

提出教室中宜具備鼓勵幼兒參與自然寫作的語文角,並提供多種功能的書寫活動讓幼兒 從事有意義的書寫,鼓勵幼兒探索各種書寫工具,嘗試使用各類形式的書寫方式,進行 具有功能性及創意的書寫活動,例如:寫信或製作卡片。角落可以準備基本書寫用具,

並提供幼兒創作的紙張,例如:沒有線條的一般空白紙,可以給幼兒較大的發揮空間,

讓他們以自己熟悉的書寫形式來自由呈現。學習區中材料應多元且豐富,也是幼兒易於 取得的材料。McGee & Richgels(2000)觀察幼兒教師提供書寫材料活動對幼兒書寫學 習的影響,發現豐富的書寫材料,益於提升幼兒書寫之動機與學習。

(三) 創造實際使用的機會

幼兒需要在自然且真實的情境中,創造其讀寫經驗,在教室中教師提供幼兒參與讀 寫活動的機會是每天不可缺少的活動,讓幼兒在生活中做有意義的塗寫,例如:讓幼兒 記錄購買清單及重要事項,當完成後逐一剔除等動作;提供幼兒記錄食譜的機會,讓幼 兒使用符號的方式記錄食物製作的步驟。對初期的書寫者來說具有目的性的經驗,規律 參與讀寫活動,使幼兒看到口語和書寫語言間的關聯性(Morrow, 1992;陳淑琴譯,

2005)。

(四) 空間角落的佈置

實證研究證實,語文相關環境例如:書寫角、圖書角、簽到桌、心情留言板、文字 牆,皆能夠促進幼兒書寫素養(林珮伃,2010;Teals & Sulzby, 1989;McGee & Richgels, 2000;Morrow, 1992)。空間的佈置與教材的設置,為提供教師協助幼兒書面語言的發展,

此種方法較為彈性且以幼兒為中心,而班級中會包含不同程度的幼兒,教師提供不同的

此種方法較為彈性且以幼兒為中心,而班級中會包含不同程度的幼兒,教師提供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