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幼兒園中的讀寫教育

三、 讀寫活動

讀寫經驗會因活動進行而產生,也必須統整課程中的經驗成為幼兒生活與學習上溝 通的媒介,對幼兒而言課程中的書寫活動,不僅要具「有意義」,並且要具有「功能性」

(黃瑞琴,1993)。學者也認為教師需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讀寫遊戲與活動,例如:歌 謠、圖畫、故事,此類語文活動能運用於書寫語言中,並能提供幼兒進行預測(葉嘉青,

2008;Sumsion, 1991)。研究者認為教師在規劃幼兒的讀寫活動時,必須融入幼兒日常 生活中讓活動具備功能性,才能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讀寫相關活動,並運用語文經驗作為 日常之用。在此,研究者分析彙整教師進行讀寫的相關活動以及實行方式,並討論個案 幼兒園中讀寫素養教育的實施情況,分別就新聞報報活動、幼小銜接符號教學、唐詩教 學輔以文字接龍與造詞活動、童詩賞析與創作活動、主題課程活動紀實、故事繪本閱讀、

主題活動與學習區活動、定期借閱圖書活動等,分析花鹿班所提供的讀寫活動。 親會刊物1000910;訪芸芸師 1010119)。

圖4-1-83 為幼兒新聞播報時,播報者左前方桌上會放置「新聞報報」播報牌,以及 準備麥克風讓幼兒進行播報。當「新聞報報」活動進行時,其他幼兒便能夠瞭解現在正 在進行的活動(訪芸芸師1010119)。芸芸師認為幼兒播報有時會忘記播報的內容,因 此設計幼兒與家長共同完成的新聞報報學習單,家長可以使用文字符號標示新聞播報內 容,如S16 在當天播報時忘記內容,看著媽媽在學習單下方所附註「國慶煙火花團錦簇」

的符號,便能使用符號拼音辨認,聯想起要播報的內容,於是能順利完成播報內容(非 訪美美師1001102、訪芸芸師 1010119)。研究者發現,幼兒能夠辨認符號並且拼出讀 音,在新聞播報時就能獲得線索,因此當幼兒在新聞報報時,為讓播報順利進行,幼兒

容,及引起其他幼兒注意聆聽的動機,教師會請幼兒在播報過後,自己想一則與自己播 報的新聞相關的題目,詢問其他幼兒播報相關問題進行有獎徵答的活動,而教師會準備 獎品鼓勵播報者及答題者(文件花鹿班刊1001011)。結束播報後,教師會將本週播報 內容放置在新聞報報的展示版上(圖7-1-84),以供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反覆閱讀(觀察 新聞報報展示板10012)。研究者也發現平日幼兒會跟同儕一同到新聞報報的展示板前,

指著自己的新聞報報,分享當週所播報的內容,或是進行唸讀新聞報報中他們所認識的 簡單文字(觀察新聞報報版前1001130)。陳雅惠(2003)也提到大聲朗讀的經驗成為 提升閱讀態度不可缺少的活動,可增加幼兒的經驗與資訊並增加詞彙,強化對語言的用 詞及多項發展,並建議每日作息可讓幼兒進行朗讀活動。研究者認為進行新聞報報的活 動,不僅能提升幼兒良好閱讀態度,並能增加幼兒使用語文的經驗(文件研究省思 1001105)。

(二) 幼小銜接符號教學

大樹附幼相較於其他學校,提供幼兒符號學習的材料能符應幼兒的興趣,教師透過 遊戲、兒歌朗誦等活動協助幼兒辨認符號,活動在幼兒大班時漸次進行,以利幼兒順利 幼小銜接(訪君君師1010207)。花鹿班幼兒固定在週三下午進行幼小銜接符號教學活 動,教師每次只介紹一個注音符號的單音,不要求幼兒以紙筆書寫符號,教學目的為培 圖 4-1-82 新聞報報學習單 圖 4-1-83「新聞報報」播報牌 圖 4-1-84 新聞報報的展示版

養幼兒能辨認及唸讀符號(觀察團討區1001005)。週四下午教師會將週三所認識的注音 符號再次以遊戲方式進行複習,發展幼兒不斷接觸符號的機會(訪美美師1010116;觀 察團討區1010301)。

美美師也提出進行注音符號的聲符及韻符教學不具太多意義,大部分符號缺乏對應 文字,有功能性文字對應符號才具實質意義。當教師進行符號教學時,強調不要求幼兒 背誦記下符號,也不一定要能拚音,在教學中帶入拼音遊戲,引發幼兒瞭解當聲符和韻 符結合後,才能建構意義,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能使用符號,並瞭解它所代表的意義,

才能了解文字所具備的功能性,並發展幼兒有意義的學習(訪美美師1010116)。研究 者發現花鹿班教師使用有趣的方式引出符號的學習,請幼兒以口說語言再次複誦,及口 說配合指示小手的指示文字的動作,使幼兒在口語上能說出符號與語詞,當口語及書面 語言雙方面的配合,對幼兒的讀寫經驗具相當的助益(文件研究省思1010114)。研究者 觀察花鹿班教師在實行符號教學時,先引導幼兒進行跟讀,大部分幼兒目光都能夠隨著 教師的指示小手進行跟讀,僅有四到五位幼兒較無法專心於唸讀活動。但是一旦教師進 行生活經驗連結的討論,花鹿班的幼兒都能發表他們的經驗;教師進行符號遊戲,花鹿 班幼兒也能夠在遊戲中展現他們所認識的符號,因此研究者認為以遊戲方式進行符號學 習,較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產生認識符號的動機及讓幼兒在活動中發展自然的文字辨 讀能力(文件研究省思1010114)。

每週三會進行符號教學,教單音不要求紙筆書寫,但是孩子要能夠辨認、能夠 讀,會玩一些注音符號遊戲。而我認為單純注音符號並沒意義,因為沒有辦法 呈現文字,不是我背了37 個符號,當真的要用時不知道符號代表的意義。

(訪美美師1010116)

研究者發現花鹿班教師瞭解幼兒辨讀文字的能力,會利用手或指示小手指出曾經教 過的字,引導幼兒進行辨讀文字,常問幼兒「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一字呢?」,當幼兒說 出後,教師會將相關詞語導入教學中,引導幼兒進行辨認文字的活動(文件研究省思

1001214)。

君君師:哇~那下面的字,有些字我們學過了【手指著大和樹】。 幼兒:大樹。

君君師:還有什麼字是你學過的?

幼兒:色。

君君師:色【手指著色】,彩色筆的色,喔~跟我們的主題有關喔。

(觀察團討區1001214)

當唸讀過一次教師會詢問幼兒「有沒有人知道,大樹站兩旁是什麼意思呢?」,教 師會邀請舉手的幼兒回答,並重述幼兒的答案,讓其他幼兒聽清楚,並將句子和幼兒的 生活經驗相互結合(觀察團討區1001214;文件研究省思 1001028)

君君師:「大樹站兩旁,好像綠色走廊」,這是什麼意思呢?。

恩恩:就是大樹站左邊和右邊,好像綠色的走廊。

君君師:恩恩說大樹一個站左邊,一個站右邊好像走廊。還有沒有人知道大樹 站兩旁,好像綠色走廊。有沒有人去哪裡玩過,看到兩邊的道路上種了兩 排的大樹? (觀察團討區 1001214)

當幼兒唸讀幾次後,教師會請各排或是男女幼兒進行分組唸讀活動,一旦幼兒能完 整唸出句子,教師會給予讚賞或請其他幼兒給予正向鼓勵(觀察團討區1001214)。研究 者發現幼兒在跟讀時視線皆能跟著老師的指示小手移動,也能跟著唸讀及辨認文字,可 知當教師進行教學時,幼兒便能辨認書面文字並且跟讀句子,得到教師及同儕的鼓勵 後,除了能辨讀文字的經驗並能讓幼兒更具成就感(文件研究省思1001005)。羅瑞玉

(1994)和陳雅惠(2003)提出幼兒的語文經驗應組織成他們所需要的形式,讀寫的經 驗也應與幼兒的生活相關並具功能性,讀寫活動應在遊戲過程中進行,並在幼兒的生活 環境中適當運作,幼兒即透過讀寫活動建立對書面語言、文字的知識。

教師利用黏貼於白板的句子請幼兒進行挑戰,使用白板筆進行字音圈字的活動(圖

4-1-85),讓幼兒瞭解原來聲韻的結合能夠形成有意義的文字(觀察團討區 1001214)。研 究者發現進行圈字的活動時,幼兒能踴躍舉手加入活動,顯示他們對學習辨認符號有高 度興趣,當正確圈選教師所說的字符號時,臉上也會露出大大的微笑,研究者認為教師 使用具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較容易引起幼兒辨認符號的動機及成就感(文件研究省思 1001215)。

君君師:請S18 幫我圈出ㄈ,S25 幫我圈出ㄟ。

S18、S25:【 S18用綠色白板筆圈出ㄈ】;【S25用紅色白板筆圈出ㄟ 】。

君君師:ㄈㄟ「飛」。 幼兒:ㄈㄟ「飛」。

君君師:那這邊有兩個ㄅ,跟一個ㄈ,哪一個小朋友要來挑戰看看。

(觀察團討區1001109)

當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會進行多元有趣符號遊戲,引導幼兒對注音的認識。研究 資料顯示教師所設計的遊戲活動包括以下六種1.辨讀字卡(圖 4-1-86)2.找字卡 3.投擲 黏巴達球4.小槌子槌字卡(圖 4-1-87)5.翻翻牌 6.符號聯想繪畫(圖 4-1-88)(訪美美師 1010116;觀察團討區 1001109;觀察團討區 1001109)。

研究者發現大花鹿班幼兒在投擲黏巴達球時,台下其他幼兒會喊出「加油」或「丟 第_個」;進行小槌子槌字卡活動時,台下幼兒會指示台上幼兒「打那一個」;進行符號 聯想繪畫活動時,因為小白板空間有限,僅能有兩位幼兒進行繪畫,研究者也發現大部 圖 4-1-85 幼兒使用筆圈出教師所說的符號 圖 4-1-86 幼兒到台前辨讀字卡

分幼兒都舉起手,盼望教師能夠點選他們進行繪畫,顯示幼兒除了樂於進行符號遊戲 外,並能專心參與符號遊戲。研究者認為符號遊戲能引導幼兒進行認識及辨讀符號,也 因為教師所設計的遊戲具趣味性,不論幼兒是參與或觀看都能夠在遊戲中獲得文字的經 驗(文件研究省思1001107)。

研究者發現幼兒喜歡符號的遊戲,以遊戲進行活動也易引起幼兒辨認符號的興趣

(文件研究省思1001107)。相關研究顯示注音教學方式轉變為非正式的遊戲教學,能符 合幼兒的興趣,在具意義的情境下引導幼兒進行遊戲或隨機學習,鼓勵幼兒自發性的讀

(文件研究省思1001107)。相關研究顯示注音教學方式轉變為非正式的遊戲教學,能符 合幼兒的興趣,在具意義的情境下引導幼兒進行遊戲或隨機學習,鼓勵幼兒自發性的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