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形全精復,與造化為一

第五章、 精──一切的原質

第三節、 煉養真精之氣

四、 形全精復,與造化為一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8

府,則純白來並,君子不動乎心,則浩然之氣可養。純白浩然者,沖氣之異 名。沖氣柔弱,可以調和陰陽,故曰沖氣以為和。28

陳景元首先討論動物及植物的自然反射。生物皆有皆有求生之本能,畏懼生命之消 殞,然而會盡力地掌握生存的機會。植物為了生存,自然而然如太陽的溫暖(動物則畏 死而趣生,植物則背寒而向暖),此都是自然的規律,是天生的本能,也就是以兩者描 述負陰及抱陽。動物及植物都是取陽氣的能量,因為外在的皮質是陰氣結成,身軀之 原來需要求於外補陽氣。那麼體內的骨髓是由於陽氣舉成,因為「受元一之氣為液為 精」。元一之氣成為精子及精液。骨頭的精液是骨髓,其骨髓舍於骨頭之內,而骨頭 與皮質衍生從精子與骨髓之理。因為精與液皆由於元一之沖氣,元一之氣在陳景元的 思維屬陽,因元氣是在創始萬物,在精與液聚集陽氣。那麼皮質由於骨髓之陽而結 實,骨髓由於沖氣之聚集,因此兩者都是受於沖氣而生之,並兩者皆是在養成中氣之 軀體,而陰陽是在運轉沖氣,因此沖氣還是存於兩者之間。故陳景元言:「沖和之氣 運行於其間,所以成乎形精也。沖和之氣盛全,則形精不虧,而生理王也。」沖和之 氣指陰陽相沖的和諧。沖和氣盛全而形體的精華不虧,精華不虧而身體之氣旺盛。反 之則 是因為體內的陰陽和諧遭受破壞,生理才衰敗致亡。然而皆是因為動心,相沖之 氣方才失去和諧。故調和氣至和諧需要虛空其心,如陳景元所言:「大人虛其靈府,

則純白來並,君子不動乎心,則浩然之氣可養。沖氣之異名。沖氣柔弱,可以調和陰 陽,故曰沖氣以為和。」說明修煉的心要在虛靜之狀態,使陰陽的對沖能夠比較柔弱 而達到和諧。

這是鍊形重點之一,在維持身軀循環的平衡,使身軀完善的吸收能量,如此身軀 能補助本身的關節及骨頭。而如果要鍊形需要「虛心無情」。如此身心的氣才能增 加,步步減少思慮,增加吸收的能量至能夠充滿身心的需求,充滿而神不分,而精氣 能自動而神全,並真精之氣自動運行於體內,而吾合乎造化中和之氣。

四、 形全精復,與造化為一

如上所述,如果要維持靜心的狀態,要透過身軀與心理的修煉。如陳景元在描述 人若維持無心的狀態則能隨著一切變化。他說:「故能無心而一變化,廣大而極根 源,調適物理,上遂化元也。夫道可以言論至極。」29人無心的念頭,就能與一切變化 合一,則隨著時間地所有的變化而不發生衝突。不與外界發生衝突,陳景元認為:

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養形必先 之以物,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有生必先無離形,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 矣。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微夫!世之人以為養形足以存生;而養形果 不足以存生,則世奚足為哉!雖不足為而不可不為者,其為不免矣。夫欲免為 形者,莫如棄世。棄世則無累,無累則正平,正平則與彼更生,更生則幾矣。

事奚足?棄生奚足遺?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夫形全精復,與天為

28宋,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正統道藏》第 23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 年),卷 6,

頁 67。

29宋,褚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正統道藏》第 25-26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 年),卷 106,頁 515-5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0

維上的主見,或吾「無本」,則合乎造化的「非定」之本體(聖人藏乎是,與造化俱 也)。此與上述的「氣自動」無區別,所以陳景元說:「心定者,造化不能移,陰陽不 能改,與太虛不二也。聖人之心能養天下者,太和而已矣。」33心如果定,定是動心的 意思,在如此的狀況下,陰陽造化能自然而然,人則處於陰陽變化之太和,而用其養 天下。陳景元解釋太虛說:「夫太虛造化,萬類由之以出入。既有出入之名,故謂之 門。」太虛就是陰陽變化的和諧,所以為萬物之出入,因為萬物由於和氣而生,而陰 陽養物之形體。所以聖人「虛身無心」則能接受陰陽所有的變化,而入於陰陽太和之 境界。

第四節、小結

陳景元思想脈絡中,提及「精」是一切的根源。無論是先天或後天,皆含在

「精」的定義之中。「精」是一切的根源,所以陳景元說「精」是「命門」。並陳景 元在詮釋精的過程中解說「純精」、「真精」、「真精之體」、「真精之氣」、「精 胞」。

「精」是人體的命門。命門有兩種,一是男生的「精子」,二是女生的「胞」或 卵,精胞包含軀體的精華和形成之理或神,而生命由於其兩者之交錯產生。

精胞含有「精」和「神」。神是化「真精之體」為物質。「精」是身軀之精華,

是等於「真精之氣」或精氣。「精」中之「神」化真精之氣為各種形體。是以,當人 是嬰兒,真精之氣流通於身軀,便是身心通於自然的「全和」。回歸「全和」是陳景 元身心修煉其中一個目的。

因為嬰兒未有「欲」,真精之氣能夠有平衡的運行。但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開始 有慾望,這是身心衰敗和老化之源頭。人一有過多的慾望,不能維持「全和」的狀 態,就會執著在自己的欲求。

陳景元的身心修煉和精的關係有幾點。慾望會破壞真精之氣的運行,而失去「全 和」狀態,就會有衝突而傷身。身體有傷害因而連累了心理,使心的營養狀態更差,

反而更嚴重的傷身,終致無以為繼的身心俱敗後果。為了調和身心至全和的壯代,要 養育體內中之精氣。運用「精」──和諧之生產能量、生命的基礎,來調和體內的對 沖或養生。這是身心互補的修煉方式,從養身心到無心,真精之氣則流通於體內,便 回歸於嬰兒之全和,體會真精之體。

33宋,褚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正統道藏》第 25-26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 年),卷 41,頁 7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