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心──精神的主體

第三節、 思慮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7

備物以將形,藏不虞以生心,敬中以達彼,若是而萬徭至者,皆天也,而非人 也,不足以滑成,不可內於靈臺,靈臺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 也。不見其誠己而發,每發而不當,業入而不舍,每更為失。為不善乎顯明之 中者,人得而誅之;為不善乎幽間之中者,鬼得而誅之。明乎人,明乎鬼者,

然後能獨行。券內者,行乎元名;券外者,志乎期費。行乎元名,唯庸有光;

志乎期費者,唯賈人也,人見其跂,猶之魁然。與物窮者,物入焉;與物且 者,其身之不能容,焉能容人?不能容人者元親,元親者盡人。兵莫僭于志,

糢鄒為下;寇莫大於陰陽,元所逃於天地之間。非陰陽賊之,心則使之也。

碧虛註:賢愚之性莫移,為備物。進退之儀有漸,為將形。括囊不孜之意,以 生應物之心,內自恭肅,外弗見侮。元為而禍臨者,天命也;有繫而獲罪者,

人事也。處息而不憂者,靈臺不桎,成性不虧也。有持則真性存,不知其所持 元主也;不可持者,隨其成心而師之。不誠己,則所發皆夹,道業難入,更致 重失也。34

性是天地之氣交錯而成形之理,性、真君存於靈府而養成於身軀。而靈臺是透過身軀 五官與外界接觸,若因接觸而留滯於外界的感受,生命的能量就會廢於外,而身體會 開始耗氣,此為自然身心之變化過程。那麼靈臺與世交而有所滯留就造成「桎」。

「桎」是阻礙的意思,是靈臺感受外界而留滯於感受,便阻礙中和之氣之流通於身 心,便身體開始耗氣。所以靈臺不桎性之生命能量能夠不虧、能通於靈府靈臺及身 軀,則吾能「處息而不憂」──放心,讓元氣──神氣通於身心自化,如此性能完 成,而不會被意識間斷。因此陳景元修煉工夫是要「廓其靈臺」,因此言: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夫道先乎天地,長於上古,湛然何來,莫知其始,故迎之不見其首。而又終古 不息,後乎億劫,寂爾常存,莫知其終,故隨之不見其後。此使人廓其靈臺,

而法其道體也。35

是人如果能寬闊其靈臺,透過修煉工夫之性命雙修,使其性不卡在靈臺與外界之感受 而能效法「自」,自也是其道體,是萬物生成之道體。便放心、忘心與形之間斷,而 吾就能合乎道體之「一」化於己及萬化。

第三節、思慮

一、神變化為思維

神是道之作用,而在以下陳景元描述神與思維之關係:

34宋,褚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正統道藏》第 25-26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 年),卷 72,293。

35宋,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正統道藏》第 23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 年),卷 2,

頁 2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

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

脧者,赤子之命源也。赤子情欲未萌陽德自動者,真精之氣運行之所至也。以 況至人虛心無情,氣運自動,而諸欲莫幹也。脧作,古本為全作。王弼曰:

作,長也。無物以損其身,故能全長也。《上清洞真品》曰:人之生也。稟天 地之氣為神為形,受元一之氣為液為精,天氣減耗,神將散矣。地氣減耗,形 將病矣。元氣減耗,命將竭矣。故帝一迴元之道,泝流百脈,上補泥九,腦實 則神全,神全則形全。形全者百關調於內,邪氣亡於外,髓凝為骨,腸化為 筋,純粹不雜,長生可致矣。36

陳景元認為人嬰兒之時性命穩定,和能充滿於體內,便精氣能神,如此是因為「赤子 情欲未萌陽德自動者」欲是「生心」的意味,嬰兒未能生心因此「真精之氣運行之所 至也」,真精之氣是和之氣能運行於身軀,這樣氣及形不缺而神不分為思維。氣缺而 生心(有欲)是人自然的發展,這發展就是死亡的源頭,是因為神分為思維──生心身 軀耗氣,而身體逐漸的老化至死。因此要虛心,便六情不會傷害身軀而老化身體。因 此言:「以況至人虛心無情,氣運自動,而諸欲莫幹也。」使心靈能夠不留滯於外 界,就不會耗氣,不耗氣而和氣能夠流通於身軀,如此「欲」不會生念頭,也就是精 氣有神的意思。不透過身心修煉虛心,則會順著自然之道至老病死過程。「人之生 也。稟天地之氣為神為形,受元一之氣為液為精,天氣減耗,神將散矣。地氣減耗,

形將病矣。元氣減耗,命將竭矣。」人生命過程就是如此,天地之理交錯成神成形。

神與形總稱為性,性是天地交錯而考察理,神則順著其理而成形之。神自然的發展是 由生致死,生死就是天地之氣分解及解合,因此神「天氣減耗,神將散矣」,是因為 自然之發展人身開始耗用天之氣,造成神散,神散是生心思的意思,思維耗用身軀之 氣,便地氣耗用,耗用而形成病。形成病而元氣耗用,盡用元氣就等於死亡,此就是 自然老死病之過程。神就是心之功能及施者,為了避免散神,人要透過修煉煉形,養 神而定性。因此陳景元言:「故帝一迴元之道,泝流百脈,上補泥九,腦實則神全,

神全則形全。形全者百關調於內,邪氣亡於外,髓凝為骨,腸化為筋,純粹不雜,長 生可致矣。」至人虛心靈而和氣能流動於身心,如此腦袋能充滿天之氣而不缺,不缺 氣而神不散即充實,神不散而充實則形能夠保全。保全的好處就是飲食皆能完善的代 謝,骨髓不抽而骨頭不衰,飲食能完善分解而養韌帶。這就是氣流純粹,純粹就是順 暢順通的意思,因此身體能夠拉長,使身軀的分解減速。因此陳景元言:「工唾之應 物無滯而性不雜者,指與物化也。心無稽留,故其靈臺一而不極也。」上述一致,人 與世界互動而心不留滯在對外的欲求,如此思維不滯留性,而性能靜,靈臺則就不會 分散於思維之極端,如此神全而形體亦全,則可養生。

陳景元說明「神」會為心之主說: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夫大人以太虛為空谷,以造化為至神,空谷、至神乃道之體用,豈有死乎。不 死之理既甚深冥,又能母養,故曰玄牝。或谷喻天地,神喻大道。今說者以山

36宋,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正統道藏》第 23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 年),卷 1,

頁 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而使靈府能夠悠閑逸豫,是心靈能夠不阻礙能量之運行,則神能夠棲止於心而不廢於 外,而能夠養生。

陳景元描述神與變化的關係說:

惚兮怳,其中有象,怳兮惚,其中有物。

象者,氣象。物者,神物,即莊子之所謂真君,今之所謂性者也。夫道,怳惚 不定,謂其無邪?惚然自無形之中,悅爾變其氣象,將為萬物之朕兆也。謂其有 邪?怳然自有象之初,惚爾而化歸於無有也。然而至無之中,有神物焉。神物 者,陰陽不測,妙萬物以為言者也。千變萬化,無所窮極,經營天地,造化陰 陽,因氣立質,而為萬類,治身治國,鍊粗入妙,未有不由神物者也。39 萬象皆是陰陽二氣的現象。是天地之氣化合而成物體,物體就是氣之神變,或陰陽不 測的結合為個物體,而神化「理」為物質就是神物,也是陰陽交錯而察性。是在陰陽 化合之神變中有物質之個性衍在其中。神變氣之過程就是個「怳惚不定」的「無常」

自然法則,如此道。那麼「無」就是「惚然自無形之中,悅爾變其氣象,將為萬物之 朕兆也。」就是神施氣象的變化,拖氣循環之理。「有」是「怳然自有象之初,惚爾 而化歸於無有也。然而至無之中,有神物焉。」是無拖氣之化合而察性之物,是氣化 合而考察各物之個性而由其初始物質之形體衍生。生就是氣之結合,死就是氣之分解 而持續化為下個生命體。是同時有物及無物,皆是在道之「怳惚不定」之無常變化循 環之中。神物或性就是神變氣為物體,而形成性為各物的個性。因此言:「神物者,

陰陽不測,妙萬物以為言者也。千變萬化,無所窮極,經營天地,造化陰陽,因氣立 質,而為萬類,治身治國,鍊粗入妙,未有不由神物者也。」 (性等於「神物」)性便 是形體之原本,而形是照性而成之,「神化」陰陽為物質(神物)之名(言)的生命形體。

皆是生生不息之衍生天地交錯之理,其理造化化合陰陽而察性,性就是陰陽不測之化 合,而從其氣化合之理物質建立而成各物之萬物類別。如此身心及國家由來之根源,

人要養神養氣煉形而使自然之性成於形體,如此就能入萬物妙合之總體,同時成道而 體會一切。

二、思維產生之原因

陳景元在以下描述為何人產生思維:

無獸其所生。

馱,徭也。道所生形,故曰所生。夫人不可馱徭其道,當服勤尊伖,畏道畏 天,則可永保元卲。若縱其欲,馱道慢德,禍不旋踵矣。舊說身所生者神也。

人由神而生,所生謂神也。神明託虛好靜,人能洗心息慮,神自歸之。若嗜欲

39宋,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正統道藏》第 23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 年),卷 3,

頁 3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陰陽和則君臣合德,日月明則姦佞莫進,故治道日新,化無凝滯,鬼無靈響,

法令不差,慮而知則不妙矣。41

人與自然互動之理想,是能夠使人間的一切效法自然,校法自然是在使天下「化而無 滯」,就是能夠即時即刻應順自然的變化之日新。日新就是在表示天下無常之意思,

而是天地不斷地即時即刻重新衍生更新物。那麼思維妄想,而人生常心之固執,固執 就會有留滯,留滯就有常有為而不能隨著無常之日新變化即「慮而知則不妙矣」。因 此陳景元又言: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復於道樸,則渾淪寶冥視聽無得,此乃體冥真理也。若於治道,則當散而為 器。河上兯曰:萬物之樸散,則為器,用若道,散則為神明,流為日月,分為 五行也。夫人真心之散,則為念慮,念慮一動,則百行彰而庶事生。庶事者,

村器也。聖人尌其材器,因其賢能,而用為百官之元長,故能大制群物,伕之 自然,而不割傷也。陸希聲曰:於乎大道,廢有仁義,大樸散而為器,聖人能

村器也。聖人尌其材器,因其賢能,而用為百官之元長,故能大制群物,伕之 自然,而不割傷也。陸希聲曰:於乎大道,廢有仁義,大樸散而為器,聖人能